Continental 德國馬牌輪胎秉持「自・信 直到世界致信」Make Way For Confidence 的品牌精神,將安全視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核心。馬牌輪胎攜手伊甸基金會,為全臺 17 輛復康巴士提供免費輪胎更換與檢測服務,確保偏鄉地區與弱勢族群的行動安全無虞,展現馬牌輪胎以實際行動守護每段重要旅程的承諾。首波善款募集超過百萬元,幫助 600 多名發展遲緩兒童(慢飛天使)完成早療篩檢與服務,讓數百個家庭受益於個案管理與專業指導,將愛與支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迎接 2025 新年,德國馬牌輪胎總經理曹國偉表示:「我們秉持”Make Way For Confidence” 的精神,再次攜手伊甸基金會,號召公益大使瑞莎與藝術家海蒂朵兒共同參與。期待以今年的成功為基石,集結更大的愛心力量,開啟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德國馬牌輪胎攜手伊甸基金會,推「獲德探索的勇氣 陪慢飛兒童出去玩」手札認捐活動,即日起至 2025 年 3 月 19 日,透過伊甸官網專案頁面捐款,募款所得全數用於支持「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可參考網址 https://lihi2.com/6P1FV
在日前於廣州所舉行的 2024 蔚來日 ( Nio Day 2024 ) 中,蔚來宣布旗艦轎車 ET9 正式上市,售價 78.8 萬人民幣 ( 約新臺幣 337.6 萬元 ) 起,同時再推出限量 999 輛擁有專屬設計細節和配備的車型,價格則是 81.8 萬人民幣 ( 約新臺幣 350.5 萬元 ) 。在此同時,蔚來也推出了全新子品牌「Firefly」,並且首款產品為小型掀背車型,其預購價為 14.88 萬人民幣 ( 約新臺幣 63.8 萬元 ) ,預計 2025 年 4 月於中國正式上市,並且據外媒報導指出,Firefly 將於 2025 上半年在歐洲市場推出。
Firefly 是蔚來第 3 個子品牌,首款產品是為小型掀背車級距,不過對於這輛車原廠還未透露更多詳細規格,包括動力數據、電池容量與續航成績都尚未揭露,不過外媒表示車輛是採換電系統設定。
蔚來很強調新車的安全表現,其表示設計和製造都符合最新 C-NCAP 和 Euro NCAP 五星評級的安全要求,並關注在結構設計、材料強度和乘客保護等層面;原廠表示,高強度鋼和鋁合金佔車身結構的 83.4%,並且前門還配備了雙重防撞梁、9 具安全氣囊、車身扭轉剛度達到 35,700Nm,亦在提供更安全的保護。
而 Firefly 的新車外觀設計也很前衛,其設計師為 Kris Tomasson,車輛整體造型風格相當簡約,整體雛型輪廓也和 Honda e 有些相仿,同時頭燈與尾燈採用 3 點圓形式的燈組,外媒也稱其看起來像是 iPhone 的相機鏡頭。至於車輛其他特點也包括了隱藏式車門把手、六幅式平整化輪圈、黑色車頂等等,同時前蓋置物箱空間達到 92 公升,另外後排座椅摺疊後可創造出 1,250 公升,較可惜的是車室內造型與設計細節這次原廠並未公布。
至於已在 2024 蔚來日亮相的旗艦轎車 ET9,透過這次活動也正式上市,車身尺碼依序為車長 5,325mm、車寬 2,016mm、車高 1,620mm、軸距 3,250mm,車輛採用 900V 電壓結構,搭載容量 100kWh 的電池,CLTC 標準下擁有 650 公里的續航表現,車輛總輸出功率來到 520kW ( 約 697 匹馬力 ),同時車內設計更是提供奢華的享受,亦在帶給駕駛和乘客極為舒適的感受。
Yokohama 橫濱輪胎推出全新高階休旅車輪胎產品「Advan V61」,屬於夏季街胎系列,瞄準豪華、中型、大型、電動 SUV 等級距車款,預計提供 17 吋至 22 吋、共計 61 個規格,包含已獲認證的原廠配胎規格與售後修補型規格。Advan V61 將於 2025 年 2 月在日本販售,隨後於全球除北美外的主要市場陸續上市。先前 Advan V61 曾搭載於 Toyota bZ4X 電動車,如今 Yokohama 推出更多規格系列,滿足售後修補市場所需。
根據 Yokohama 的資料,Advan V61 採用了全新的 AI 輔助、於旗下「HAICoLab」研究機構進行研發,導入新式的胎體結構、花紋設計等技術,以及獨家 A.R.T. Mixing 膠料混煉技術,達到 Advan V61 在能耗表現、溼地抓地力、安全性、靜謐性等全方面提升。
Advan V61 的胎體側面採用節能優化、低滾動阻力的膠料,透過減少形變的能量損失(遲滯現象 Hysteresis),來提升輪胎的整體能耗表現,進而達到車輛更佳的能耗值;至於在胎面端,Yokohama 則採用兼具剛性與抓地力的膠料,確保輪胎接地的最佳狀態,並維持抓地力。
此外,Yokohama Advan V61 的胎面花紋由 AI 技術設計,透過節距最佳化的邏輯,降低噪音能量的積累,並且打散噪音頻段,讓輪胎的花紋噪音在聽覺上的不適感降低,來增加行車的舒適度。
Advan V61 已獲得多家汽車廠之原廠胎認證,例如 Lexus RX、Mazda CX-80 等車款;同時 Advan V61 設計有電動車專用規格,並交付 Toyota bZ4X 與 Subaru Solterra 等車系為原廠認證胎。電動版本針對載重性能、節能、靜謐性等特點進一步優化,Yokohama 表示後續評估可能會推出更多電動車規格版本的 V61 花紋產品。
Honda Taiwan 為了打造更加完善的車主服務及安心的用車環境,首間二輪中古車獨立據點正式開幕,此據點的設立,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更加完善與便利的服務體驗,確保每位顧客皆能安心選購心儀的車款。
HCUM ( Honda Certified Used Motorcycle ) 將以「原廠認證」、「原廠整備」、「原廠保固」3 大核心價值為基礎,將經 HCUM 原廠認證的中古車提供喜愛二輪的顧客更多購車選擇。首間二輪中古車獨立據點除了提供各式熱門車款,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之外,且所有販售車輛均經過 Honda 專業技師的全面檢測,並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確保每位消費者都能安心購車。
此間據點不僅是一個購車與保養服務的場所,更是一個融入生活美學的複合式空間,消費者在選購心儀的車款,同時也能享用現場精緻的餐飲服務,舒適的座位區與咖啡吧臺讓來店的顧客感受愉悅的購車氛圍。此次首間二輪中古車獨立據點的開幕,不僅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選擇,更代表著 Honda Taiwan 對台灣二輪市場的重視。
U-CAR 自 2012 年創刊《臺灣汽車年鑑》,為臺灣汽車市場紀錄里程碑,同時提供讀者多元化、完整的汽車資訊 ; 正式邁入電動車時代後,U-CAR 年鑑在 2023 年轉型為《臺灣電動車年鑑》,呼應國內電動車款蓬勃發展,編輯部將持續透過專業視角,以電動車年鑑帶讀者揭秘電動車款的產品魅力及市場動態。
即將登場的《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承襲 U-CAR 年鑑系列的精彩內容,完整收錄新世代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資訊,讓車迷率先掌握汽車市場脈絡,同時彙整熱門、現行販售車款、即將導入「期待新車」等內容,並透過汽、機車銷售報告篇章,分析車廠及品牌的發展趨勢,內容豐富的《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已經進入最後印刷階段,再請車迷朋友敬請期待。
《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維持平裝本建議售價為新臺幣 250 元,並且能在 U-CAR 網站、7-ELEVEN 便利商店、各大連鎖書局、博客來網路書店、PChome 等通路等地點購得;至於每本建議售價 350 元的《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精裝本,今年僅有透過 U-CAR 網站進行販售,預計 1 月 15 正式發行。
提供絕佳閱讀體驗的《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秉持著全冊全彩印刷未嵌廣告的出版原則,以精緻印刷品質與豐富的圖片完美呈現電動車資訊。依循 U-CAR 年鑑系列的規劃,《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內容囊括〈產業觀察〉、〈熱門車款〉、〈車款總覽〉、〈最受期待新車〉、〈熱門機車〉、〈電動機車〉、〈汽車科技與專題企劃〉、〈U-POWER 超高速充電站〉、〈車壇大事紀〉與〈車價及技術規格表總彙整〉。
受到車迷朋友喜愛的〈熱門車款〉、〈車款總覽〉與〈最受期待新車〉單元中,〈熱門車款〉本次收錄 12 款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以全彩跨頁呈現發燒車型介紹,〈車款總覽〉內容詳細紀錄新車電池容量、續航里程、充電功率/時間等,提供精準的購車指南,〈最受期待新車〉更網羅即將推出、臺灣市場有望導入的小改款、大改款、全新款車型,提早佈局汽車市場動態。
多元化、跨年齡層的讀者發展下, U-CAR 年鑑系列收錄〈電動機車〉單元已邁入第 5 年,對應電動二輪在臺灣市場快速發展,2024 年多家品牌更帶來重量級新世代車款,《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同樣提供〈熱門機車〉、〈電動機車〉兩大內容,共計彙整 34 款電動機車的售價、特色、配備、規格、動力等資訊介紹。
《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聚焦專業領域的〈汽車科技與專題企劃〉單元,以 U-CAR 編輯部實測電動車的能耗數據、U-POWER 充電曲線作為核心,呈現最真實、專業的電動車體驗內容,結合電動胎科技、選購指南等售後輪胎內容,將成為新能源車主、欲購買電動車潛在消費者實際入主前的重要參考依據 。
與純電代步生活密不可分的充電,成為當今世代電動車主最關心的議題,致力提供頂級超高速充電體驗的 U-POWER 旭電池科研,現階段環臺站點單站最高充電功率達 1,080 kW,全臺上線站點已達 38 座,規劃中站點達 53 座,在第三方充電營運商品牌中遙居領先地位 ;《2025 臺灣電動車年鑑》特別收錄 U-POWER 系統、服務介紹和發展大事紀,更歸納 2024 年度重點新站、設備與地點周邊的環境帶讀者一同解析超高速充電整合電動車生態圈的獨有魅力。
台灣馬自達 Mazda Motor Taiwan 在 2024 年除了在第二季,於國內市場正式發表了全新車系 CX-90 之外,其餘在產品上的更迭節奏並不大,主要多是以新年式為名,在配備、價格、車系編成等議題上進行調整,主要就是為了維持或強化各車系市場競爭力。此外,在 2024 年 12 月初時,台灣馬自達也依循原廠產品節奏,將 Mazda6、CX-9 兩車系逕行下架。
受制於原廠在油轉電節奏上的設定,目前 Mazda 並沒有「新穎」產品上市,也在這樣的狀態下台灣馬自達多少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處境,從整體產品布局來看,應當與日本原廠反應以積極爭取 PHEV 車型導入,以再次強化品牌國內市場競爭力,來度過產品轉換的「空窗期」。
盤點現行台灣馬自達國內販售的車系,SUV 系列作品有著 CX-3、CX-30、CX-5、CX-60、CX-90,非 SUV 車系則僅剩下 Mazda2、Mazda3 五門與 Mazda3 四門,以及 MX-5 系列作品等選擇。CX-60 與 CX-90 乃是採用自家最新的縱置後驅平台所打造,Mazda 對產品研發的初衷乃是追求駕馭樂趣而生,國內市場先後在 2023 年以及 2024 年陸續發表。
至於 CX-3、CX-30、CX-5 等車系,CX-3 在 2014 年問世、2018 年小改款至今,已經面臨了產品週期之末,而 CX-30 雖然是在 2019 年問世,但至今也已經邁入第 5 個年頭;至於第 2 代的 CX-5 現行販售版本,乃是屬於 2021 年的小改款,新世代雖然時程未定,但在當前車壇快速的產品更迭節奏中,原廠也有必要加快推陳出新步調。
台灣馬自達在 2024 年 11 月調降價格並升級黑色套件的 Mazda2,屬於 2014 年所發表的第 4 代版本,在 2019 年與 2023 年都進行過小改款;Mazda3 家族則是 2018 年發表的第 4 代,同樣都需要進行大幅度產品更新的狀態。
盤點當前國內 Mazda 販售的戰力後會發現,就品牌發展角度來看對於新產品有著高度需求,而最新成員的 CX-60 與 CX-90,海外市場其實有推出 PHEV 車型,即便 PHEV 動力在成本上較高,可能在市場上並不會有顯著銷售數字的提升助益,但能夠有著「新鮮感」對 Mazda 還是有著聲量提高的助力。
Mazda 在日本市場還規劃有 MX-30 車系販售,MX-30 乃是當前 Mazda 麾下唯一有提供純電動力版本的車系,後期還追加推出搭載轉子引擎的增程式動力架構,只是以現行電動車市場發展幅度來看,續航里程稱不上出色的動力架構,即便導入國內也缺乏產品競爭力,除非能擁有令人驚豔的價格設定,否則沒有必要支出導入成本。
在 2024 年北京車展期間,Mazda 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以長安深藍汽車的純電平台為基礎,所打造的 EZ-6 車系,共計規劃有純電以及 PHEV 等動力架構選擇,這款鎖定中國市場發展為主的全新作品,後來也傳出有望轉型成全球戰略作品,將會在歐洲市場發表推出,即便傳言屬實、但目前來看距離臺灣市場仍屬遙遠。
而這也意味著,除了 CX-60 與 CX-90 插電式油電車型導入規劃之外,如何為現行各車系持續推陳出新、重新包裝以求新意與競爭力,成為了台灣馬自達 2025 年的重要課題之一。
可視為 Honda 御用改裝品牌的 Mugen 無限,近期首度公佈將在 2025 東京改裝車展帶來的改裝品展出陣容,其中包含了將進入量產階段、專為 Honda Civic Type R 車系所打造的 Group B 外觀改裝套件,以及為 Civic RS 車型所開發的改裝套件,另外於日本超級方程式錦標賽中取得勝利的 Red Bull Motul Mugen SF23 賽車,也將在 Mugen 無限攤位上展出。
Mugen 無限於 2024 年東京改裝車展上,針對 Honda Civic Type R 車系推出了 Group A 及 Group B 系列改裝套件的概念展示,其中 Group A 系列套件很快便進行量產上市,且擁有較概念版本更為突出的空力造型設計。而造型更接近賽車化的 Group B 系列改裝套件,則一直處於概念階段,將在 2025 年東京改裝車展上、推出準量產版本的 Group B 系列改裝套件。
根據 Mugen 無限先行釋出的 Honda Civic Type R Group B 套件改裝車看來,其外觀設計幾乎是直接沿用了概念車的設計架構,除了具備碳纖維引擎蓋及葉子鈑碳纖維散熱孔設計外,包含前下擾流、側裙以及後下擾流設計,皆較 Group A 系列更接近賽車化的設計,而 Group B 套件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車尾大型的固定式尾翼,以及改為中央單出口型式的改裝排氣管,整體改裝後擁有更為競技化的外觀配置。
而相較於 Honda Civic Type R Group B 套件極為誇張的外觀造型設定, Mugen 無限為 Civic RS 車型所打造的外觀空力套件,則明顯內斂許多,除了車頭水箱護罩上方的紅色 Mugen 無限飾板外,包含前下擾流、側裙以及後保桿兩側擾流飾板,皆是以原廠造型基礎進行延伸,而小鴨尾造型的擾流尾翼,對於車尾造型則有著畫龍點睛之妙。
Mercedes-Benz 於 2019 年所推出的入門 7 座休旅 GLB 車系,新車於 2020 年正式導入國內販售,接續原廠更以 GLB 車系為基礎推出純電車款 EQB 車系,並在 2022 年引進台灣市場,為國內提供全新純電休旅選擇。接續原廠亦針對 GLB 及 EQB 車系陸續推出小改款車型,台灣賓士亦在 2024 年陸續導入國內販售。
近期海外媒體則首度捕獲大改款 GLB EV 純電測試車款,由於 Mercedes-Benz 已不再使用 Mercedes-EQ 純電子品牌,溝通旗下純電車款的命名方式,所以新一代 EQB 將有望回歸 GLB 車系,可能遵循現今 G-Class 車系的模式,主要以型號方式區隔燃油及純電車款。
而根據海外媒體所捕獲的大改款 GLB EV 純電測試偽裝車看來,新車在維持既有的方正車尾造型下,於 A 柱設計明顯較現行世代車款更為傾斜,車頭造型亦明顯更加圓潤,且具備六角形水箱護罩設計,而經過偽裝的頭燈組內部則可見到三芒星晝行燈設計,預計也將成為 Mercedes-Benz 新 世代車款所具備的設計特色。
原廠目前雖未揭露新一代 GLB 車系的相關資訊,但據外媒報導指出,新一代 GLB 將採用首見於新一代 CLA 的全新 MMA 純電模組化平台 (Mercedes-Benz Modular Architecture) 打造,其中 EV 純電車款將採用 800 V 高電壓系統,可支援最高 320kW 直流快充,僅需 15 分鐘即可補充 400 公里續航里程所需電量,並預計提供兩種不同電池容量選擇,最佳續航里程預計可達到 750 公里水準。汽油動力預計將以搭載 48V 輕油電的 1.5 升四缸渦輪動力為主軸,並依車型提供多元化的動力輸出設定。
Daihatsu 近期正式公佈了 2025 東京改裝車展的參展陣容,將帶來以 Mira e:S 車型為基礎、由 Toyota Gazoo Racing 全新打造的 Mira e:S Turbo 概念車,此外也將展出 Mira e:S Rally Car 以及 Copen GR Sport roadster 兩款賽車,以及專為賽車活動所打造的 Hijet Truck Jumbo Extend 車款,透過可滑動的後廂設計,可提供更多的車室使用空間設定。
其中可視為 Daihatsu 此回東京車展中、主要展覽重點的 Mira e:S Turbo 概念車,其基礎車型架構來自於現行販售的第 2 代 Mira e:S 車系,其在外觀設定上幾乎全數沿用了來自 2024 年參與日本 Rally 賽事的 Mira e:S Rally Car 賽車,擁有相同的外觀空力套件造型設定,而足下則改採 BBS 鋁圈設定,車頭則同樣具備 GR 專屬徽飾設定,內裝部分則改採賽車座椅配置。
至於在動力設定上,Mira e:S Turbo 概念車在原有的 660 c.c.三缸自然進氣引擎,進一步追加了渦輪系統的配置,藉此明顯提升動力輸出表現,Daihatsu 並未公布這具三缸渦輪動力系統的相關數據,但估計應至少有著 15 匹以上的動力輸出提升,此外傳動系統亦由原本的 CVT 變速箱,換上了 5 速手排變速箱設定,藉此提供更為直接的動力傳遞表現,此外在底盤設定上,Mira e:S Turbo 概念車也預計將會針對懸吊及煞車系統的性能有所提升。
Volvo 於 2023 年 6 月所發表的全新入門純電休旅 EX30 車系,繼在 2024 年 11 月無偽裝測試車於台北內湖地區出沒後,11 月亦已開始進行各經銷據點的新車教育訓練,而國內販售車型規格亦提前曝光,據了解新車將有望在 2025 年第一季、農曆年後上市。
雖然 Volvo 國際富豪汽車尚未正式公佈 EX30 車系的新車上市時間,但已在社群媒體展開 EX30 車系上市前的先導活動,以聖誕節活動搭配社群留言,同時社群照片中更具備了 EX30 車系開啟頭燈的樣貌,活動留言更直接以我想要一台 EX30 為主題,不過較為可惜的是並未釋出任何新車相關資訊。
雖然新車正式資訊尚未公佈,但根據銷售端先前釋出的網路資訊顯示,Volvo EX30 車系將提供三車型動力設定,提供包含單馬達後驅標準版、單馬達後驅增程版以及雙馬達四驅版本選擇。配備部分除了擁有全新直立式 12.3 吋觸控螢幕外,中階以上車型更具備 Harman Kardon 音響、數位鑰匙及電動尾門等,頂規車型則擁有全景式天窗及環景攝影等專屬設定。
電氣規格設定上,EX30 單馬達後驅版採容量 51kWh 的 LFP 磷酸鋰鐵電池,具備 272 匹最大馬力,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可在 5.7 秒完成, WLTP 測試規範具備 344 公里續航, DC 快充可對應最大 134kW,10~80%電量補充最快可在 26 分鐘完成。單馬達後驅增程版以及雙馬達四驅版本皆改採 69kWh 容量 的 NCM 三元鋰電池,單馬達後驅增程版 WLTP 續航里程增至 480 公里,DC 快充提升至 153kW,10~80%電量補充可在 28 分鐘完成。雙馬達四驅版動力綜效輸出提升至 428 匹馬力,WLTP 續航里程則為 460 公里。
繼 2023 年 10 月確認未來北美新車將改採 Tesla NACS 充電規格後,美國 Hyundai 近日也效仿 Kia,將自 2025 年初寄免費的 CCS1 轉 NACS 等充電轉接座給既有車主,方便既有採 CCS1 的 Hyundai 電動車主、得以適用北美超過 2 萬槍的 Tesla 超級充電站,贈送車型涵蓋 Ioniq 5、Ioniq 6、Kona Electric、最早的 Ioniq 掀背。不過 2025 年式 Ioniq 5 則不在贈送之列,因為其直接在出廠時就換裝 NACS 充電規格。
先前北美地區的 Ford、Mercedes-Benz、Nissan、Honda 等車廠,包含 2023 年 10 月加入的 Hyundai,都陸續宣布當地販售的旗下電動車款將改採 NACS ( 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 ) 北美充電標準,可以使用 Tesla 於北美區域性佈建的超級充電站,地區涵蓋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此舉將使 Hyundai 電動車主可觸及的 DC 快充網路規模較過往擴增一倍。
而為讓既有的 CCS1 規格車主,也能享有使用 NACS 規格的 Tesla 超充站,北美 Hyundai 也一如先前的承諾,針對 2025 年 1 月 31 日前購買 Hyundai 採 CCS1 規格電動車的既有車主,免費贈送 CCS1 轉 NACS 轉接充電座。
而適用車型則包括 2024 年及更早年分的 Kona Electric、最早期的 Ioniq 掀背、Ioniq 5 和 Ioniq 6,還有 Ioniq 5 N、2025 Ioniq 6 和 2025 Kona Electric。不過 2025 年式小改款的 Ioniq 5 車型,則因為工廠出廠就有安裝 NACS 充電孔,因此未在贈送之列。前述適用的車主須在 MyHyundai App 登錄,Hyundai 將在 2025 年第一季開始寄送轉接頭。
Hyundai 北美公司品規劃和移動戰略高級副總 Olabisi Boyle 表示,透過轉接頭的贈送,能讓既有品牌電動車主能夠適用北美超過 2 萬槍的 Tesla 超級充電站,讓目前的車主使用 DC 直流快速充電更加方便。至於先前發表的 Ioniq 9 則是已直接換搭 NACS 充電規格。
Porsche 原先規劃品牌到 2030 年時能達到 80%銷量皆為電動車,不過近期許多外媒引述 Porsche 內部消息顯示,電動 718 Boxster/Cayman 的開發進程在電池供應、還有車輛底盤動態調校受阻,包含後續採用 PPE 平臺的電動 Cayenne,甚至是 Porsche 設定定位於 Cayenne 之上、代號為 K1 的全新純電 7 座 SUV 等開發皆延宕,而 Porsche 面臨中國品牌在電動化車款發力、導致品牌在當地銷售下滑 29%亦加劇相關影響。
根據 Porsche 原廠原先的規畫,原訂將在 2025 年間推出的純電動 718 Boxster/Cayman 車型,而純電版 Cayenne 也將緊隨其後。甚至 Porsche 還公布計劃推出產品定位高於 Cayenne 的純電動 SUV,目前外界掌握到其內部代號為 K1,該車型將應用保時捷自主研發的 SSP Sport 平臺打造,並於德國萊比錫工廠生產,強調會具備強勁性能表現、自動駕駛功能與全新座艙體驗,並瞄準美國和中國等市場的消費族群。
不過目前來看,前述的 Porsche 電動新車開發計劃,在近期都受到許多阻礙。根據外媒 Automobilwoche 指出,Porsche 要求純電 718 Boxster/Cayman 的電池供應商 Valmet Automotive,進行電池化學成分的修改,但不願意全額負擔相關的電池開發成本,導致開發時程難以推進。甚至還有德國媒體指出,Porsche 原廠工程團隊在底盤動態設定也遇到問題,最主要是純電 718 Boxster/Cayman 原型車的底盤表現、目前難以企及過去的燃油 718 Boxster/Cayman。
至於預計 2026 年推出的純電版 Cayenne,還有內部代號為 K1 的 7 座 SUV,這兩項開發專案的進度也可能進一步延宕。甚至傳出 Porsche 內部目前正在研議代號為 K1 的 7 座 SUV,是否能在原先規劃的 SSP 純電平臺基礎下、也能夠兼容內燃機動力選項。
而目前 Porsche 在當前電動車市場的表現也不若過去幾年理想,像 2024 年截至目前 Taycan 在歐洲當地的累積銷量僅達 7,548 輛、比起 2023 年驟減約 52%,甫推出的 Macan Electric 在當底全年也僅有 6,377 輛銷量。因此目前傳出 Taycan 在德國的生產線很可能從現行 Zuffenhausen、轉移到 Leipzig 產線與其他車輛併行生產。
繼日本、北美市場進行召回後,國內 Honda Taiwan 也於 12 月 26 日公布,針對 2023 年與 2024 年引進的部分 Civic e:HEV 車輛,因為燃油高壓泵的供應商製程不當,因此極端情況下引擎作動時可能造成燃油滲漏,進而導致可能於行駛中起火,有影響行車安全之虞,遂將進行免費召回,召回相關掛號信件會主動於 12 月 31 日起寄發給車主。
根據台灣本田提供的資訊指出,2023 年進口的部分 Civic e:HEV 車輛,燃油高壓泵因供應商製程不當,導致行駛中可能有汽油味逸散,極端情況引擎作動時可能造成燃油滲漏,可能於行駛中起火,有影響行車安全之虞。為了維護車輛良好品質與保障車主權益,Honda Taiwan 將免費進行燃油高壓泵檢修。
而台灣本田則將自 12 月 31 日主動以單掛號信件聯絡受影響之客戶,進行回廠免費檢修。召回對象車輛需回廠以儀器檢測,若有燃油高壓泵滲漏,則需更換全新燃油高壓泵。根據先前日本原廠公布的召回資訊來看,此次最主要是 Hitachi 承製的高壓燃油泵在製程中有瑕疵,進而導致電磁閥出現裂痕,改輛後的燃油高壓泵除了改變尺寸、也針對電磁閥電鍍等製程改善。
隨著 1 月 10 日 2025 年東京改裝車展登場的時序即將到來,Toyota 相關企業也陸續公布參展陣容,其中旗下的豐田自動織機,就以科技未來感、戶外休閒兩大主軸,分別以第 5 代 RAV4 為基礎推出 Dark Side Performance、Outdoor Lifestyle Package 概念車。而在 Toyota 自家的 GAZOO Racing Team 則以「紐柏林賽道」為主軸,集團董事長豐田章男也會親臨現場共襄盛舉。
GAZOO Racing Team 將在東京改裝車展,展示一系列團隊於德國紐柏林賽道曾經亮相過的車輛,包含董事長豐田章男曾在紐柏林賽道進行駕駛訓練的 Supra 訓練用車,還有曾參與 2007 年紐柏林 24 小時耐久賽的 Toyota Altezza 109 號賽車,傳達出品牌「以賽道為出發、帶來更具駕駛熱情車款」的理念。而代號 Morizo 的豐田章男,將引領 TGR-WRT 車隊車手 Jari-Matti Latvala、TGR-WRT 車隊代表 Juha Kankkune 等車手,可望於 1 月 11 日、1 月 12 日在場外進行拉力賽車表演。
而同樣屬於 Toyota 集團麾下的豐田自動織機,也展示兩款基於現行第 5 代 RAV4 為基礎的改裝概念車。其中一款是走科技未來感風格的 Dark Side Performance 車型,外觀上除了許多爆龜與大量黑灰色材質裝飾,還有搭配足下的 Rays 黑化鋁圈外,內裝同樣也延續黑化風格,以消光飾板並搭配淺藍色氣氛燈條裝飾處理。
而走戶外休閒風格的 Outdoor Lifestyle Package 概念車,則是以現行 RAV4 的 Adventure 四驅車行為基礎,進行大幅度的重度改造,包含更大面積的黑色防刮材質保險桿、改為橫置 Toyota 字樣的水箱護罩,加上越野胎、車頂行李架,並提供多項客製化服務,成為許多車主可參考的戶外風格提案。
Suzuki 5 門版 Jimny 最初在 2023 年 1 月的印度國際汽車工業展中首演,先前曾有日本媒體透露 5 門 Jimny 會在同年、也就是 2023 年來登場,不過最終並未實現。如今,近期再度有日本媒體揭露關於 5 門 Jimny 的訊息,傳聞新車登場時程會落在 2025 年 1 月,是否會如期現身也還有待確認;恰巧的是,這個時間點是逢 2025 東京改裝展。此外,日本媒體還透露了 5 門 Jimny 可能會冠上「Nomade」的副車名。
Suzuki 5 門版 Jimny 於 2023 年 1 月在印度首演,並在同年 6 月在當地正式販售,印度地區也是 Suzuki 相當重要的市場,除了 5 門 Jimny 是在當地生產之外,包括品牌新推出的入門休旅 Fronx,以及首款純電車型 e Vitara 現階段都是規劃在印度製造,至於國內部分。目前有貿易商引進 5 門 Jimny 來販售,不過 Suzuki Taiwan 現階段並未有導入 5 門 Jimny 的規劃,在此同時 Jimny 也再度告別國內,是否會回歸也都未有答案。
Maruti Suzuki 首席技術長 CV Raman 曾表示,未來 5 門 Jimny 也會在日本販售;而從這次日本媒體所透露的訊息來看,5 門 Jimny 登場時程有可能就會在 2025 年 1 月左右、並在 4 月來販售,不過屆時都還有待後續來確認;另外日本媒體還揭露一項訊息,就是 5 門 Jimny 可能會冠上「Nomade」的副車名,端看現階段日本 Jimny 的產品規劃,其有輕型車和普通乘用車兩款,其中後者副車名也取為「Sierra」,而這回 5 門 Jimny 可能會是以「Nomade」的副車名來示人,該名字也曾用於 90 年代的 Escudo 身上。
5 門 Jimny 尺碼落在近 4 米,車長為 3,985mm、車寬 1,645mm、車高 1,720mm、軸距 2,590mm,動力部分也延續 3 門版的配置,搭載 1.5 升四缸自然進氣引擎,搭配上 5 速手排或 4 速自排的配置。隨著 2025 東京改裝展即將在 1 月中旬左右登場,先前 Suzuki 也預告了參展重點,包括 Fronx Sea Bass Night Game、Wagon R Smile European Antique 等特別車型,同時 Swift Sport ZC33S Final Edition 也會在此亮相,至於 5 門 Jimny 有沒有機會再展場驚喜現身,有待後續來揭曉。
2024 Kia EV Day|Asia Pacific 年度品牌盛會於 2024 年 11 月首度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舉辦,更為首場移師海外的 Kia EV Day,除了宣告 Kia 未來電動車的相關策略布局及藍圖,更在現場帶來 Kia 旗下全新電動車陣容,其中包含 EV3、EV5 以及 Concept EV4 和 Concept PV5 等最新純電產品,同時 EV3 車系亦開始於國內巡迴展出,據了解新車將有望在 2025 年下半年度推出。
而未來國內導入 Kia EV3 販售車型,則預計將是位於於韓國的 Kia EVO 光明工廠所生產,其創建於 1987 年,乃是位於韓國光明市的光明第二工廠,原廠團隊耗時一年規劃全面轉型為電動車專屬製造工廠,總投資額達 4,016 億韓元(約台幣 92 億元),佔地約 6 萬平方公尺,將成為 Kia 最重要的電動車生產基地。Kia EVO 光明工廠的名稱其實正是源自「進化」(Evolution)一詞,象徵 Kia 在純電時代持續迎接革新、向前邁進。
在 Kia EVO 光明工廠正式竣工啟用後,Kia 亦持續加大電動車款生產力度,其中 Kia EV3 已於 2024 年上半年開始大規模投入生產,並預計於 2025 上半年將開始生產全新 Kia EV4。Kia EVO 光明工廠的廠房生產設施,估計年產能將可達到 15 萬輛,而先前生產內燃機車輛的相關設施也已完成轉型目標,未來將全力支持電動車生產。
全新光明工廠採用先進製造科技,包括水性噴漆和全自動化生產流程,並導入 AGV 自動引導車(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同時關注環保永續的生產流程,以「通過最小化擴張追求最大變革作為升級進化工程的主軸,引進自動安裝高壓電池、車輪和輪胎的自動化機器設備。
除了將在 Kia EVO 光明工廠生產的全新 EV3 及 EV4 車系之外,目前 Kia 旗下 EV6 車系則是在韓國首爾南部的華城工廠製造生產,但美規小改款車型(不包含 EV6 GT)將由美國喬治亞州工廠負責新車產線。而 EV9 車系除了同樣在韓國光明廠生產製造外,本預計將在 2024 年將美規車型的生產線轉移至美國喬治亞州的西點工廠,但目前已將計畫延後,主因為目前採用電池供應商仍在中國生產電池,未能完全符合美國對於電動車的稅額輔助門檻。
韓國媒體報導,Hyundai 已完成全固態電池(all-solid-state battery)的試產前準備工程,預計最快 2025 年 1 月就可以開始進行全固態電池的試產,順利的話,有望搭載於實車上、啟動一系列的測試驗證以及實際道路驗證的作業。
本次媒體揭露的全固態電池,是由 Hyundai/Kia 集團所自有的 Uiwang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機構,位於韓國京畿道,預計後續的試產也會在此處進行。目前,全球主流的電動車鋰電池,內部採用的是液態的電解質,而固態電池顧名思義,則是將液態電解質轉為固態的物質,其優點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能量密度、充放電功率更高等等。
此外,目前業界上有一種半固態電池,其內部的電解質採用固態與液態混合的方式,其電氣性能介於全固態電池與鋰電池之間,不過安全性比鋰電池更高。
由於固態電池的眾多優勢,因此被視為是次世代電動車的最佳搭配方案,將可能改變整個業界生態(Game changer),各大電池業者與汽車品牌紛紛投入相當之資源進行研發。而 Uiwang Research Institute 則是屬於 Hyundai/Kia 集團所擁有,可視為 Hyundai/Kia 的自有技術。不過後續將會由 Hyundai/Kia 授權電池供應商技術、抑或是由集團投資生產,目前尚未有訊息。
據瞭解,Uiwang Research Institute 最快將於 2025 年 1 月開始試產全固態電池,後續若順利,將會開始一系列的測試與驗證作業;至於大量量產的時程,可能落在 2030 年左右。
共
49,917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