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90


運動魂依舊–BMW M135 xDrive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1 16:00:00

發文

#620741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代號 F70 的第 4 代大改款 BMW 1 Series,原廠在 2024 年 6 月推出、臺灣市場則在 11 月上市。而除了我們先前在國內試過的 183 萬 120 M Sport 車型,售價 268 萬的 M135 xDrive 歐規車型,其實筆者也在 9 月時就搶先飛到 BMW 原廠所在地慕尼黑試駕,當時就對 M135 在慕尼黑鄉村、森林間蜿蜒上下的山路,帶來的絕佳鋼砲樂趣,感到印象深刻。

如今時隔約半年,在總代理汎德的邀請之下,筆者有著再度感受 M135 的機會,這次總代理汎德更特別規畫到臺南左鎮試駕。筆者也相當好奇,回到國內的道路後,M135 是否能帶給我同樣於海外德國試駕時的難忘樂趣。

做出與一般車型區隔,M135 擁有專屬性能化扮相

由於此代 1 Sereis 筆者已在國內、海外試駕過多次,筆者此篇就不會花太多篇幅在針對內外細節贅述,僅會就 120、M135 的差異,還有 M135 對比競爭對手產品的獨到特點為和,和讀者進行說明。以 268 萬的 M135 xDrive 車型而言,其最主要的對手就是同為 268 萬的 Mercedes-AMG A 35 4Matic 進化版,至於 Audi S3 Sportback 目前在小改款後暫無引進國內、未來是否引進得端看台灣奧迪產品策略。

M135 主要搭載專屬的黑色 M 橫柵式水箱護罩,而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標配也是此代 1 Series 的誠意之處。

回到 M135 xDrive 本身的外觀來看,其主要搭載專屬的黑色 M 橫柵式水箱護罩,而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標配也是此代 1 Series 的誠意之處,而且 M135 更直接標配燻黑頭燈處理,搭配水箱護罩更能夠呈現出極具肌理的引擎折線設計、側方來看也能彰顯源自 E28 5 Series 的經典鯊魚頭,都展現其視覺張力。

M135 主要搭載專屬的黑色 M 橫柵式水箱護罩,而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標配也是此代 1 Series 的誠意之處,而且 M135 更直接標配燻黑頭燈處理。
M135 直接標配燻黑頭燈處理,搭配水箱護罩更能夠呈現出極具肌理的引擎折線設計,側方來看也能彰顯源自 E28 5 Series 的經典鯊魚頭,都展現其視覺張力。

前氣壩部分,M135 也直接援引即將上市的大改款 M5 設計,其為全黑色高光澤塗裝,並且藉由中央垂直縱向的直柵,塑造相當乖張的氣焰,前保桿兩側則搭載專屬的黑色 Air Curtains 垂直式氣簾設計。左右兩側則搭載 M135 專屬 M 雙肋型車外後視鏡,只不過其雙肋突出處、可能要從車尾看去才會較為明顯。

車側窗框最後方的 1 字樣,是筆者認為此代 1 Series 的「神來一筆」。
左右兩側則搭載 M135 專屬 M 雙肋型車外後視鏡,只不過其雙肋突出處、可能要從車尾看去才會較為明顯。車頂則標配黑色高光澤塗裝與全景天窗。

M135 也直接在車頂標配全景天窗、以及黑色高光澤對比車頂塗裝設計,這點在對手 A 35 則需另外選配全景天窗。車側方面,M135 標配黑色窗框,筆者認為此代 1 Series 的「神來一筆」,就是在 C 柱窗框處加入「1」字樣車系代號。足下 M135 則直接標配全新 19 吋銀黑雙色切削輪圈,並搭配紅色 M 煞車卡鉗套件,自然比起 120 M Sport 車型在視覺上更具張力。

M135 則直接標配全新 19 吋銀黑雙色切削輪圈,並搭配紅色 M 煞車卡鉗套件,自然比起 120 M Sport 車型在視覺上更具張力。

走到車尾,第一眼就會被 M135 搭載的 M 擾流尾翼吸引,整體運動風格更為濃烈,LED 尾燈則有雙倒 L 型設計,並且搭配 M135 在「M1」兩字放大的字樣,整體相當具有識別度。後保桿處則有前後呼應,除了兩側反光板與黑色 Air Curtain 垂直氣簾,其更搭載 M 四出排氣尾管、口徑更達到 90mm。

LED 尾燈則有雙倒 L 型設計,並且搭配 M135 在「M1」兩字放大的字樣,整體相當具有識別度。

科技化內裝鋪陳,OS 9 加入 YouTube 等訂閱功能

進入 M135 xDrive 的車艙內,其車內的隱藏式冷氣出風口結合 M 鋁質光影飾板,除了簡約外也帶來前衛科技感,可提供多達 15 種氣氛燈顏色切換。相輔相成的是座艙採用 10.25 吋、以及 10.7 吋 BMW Operating 9 系統曲面螢幕,其同樣是採用 Android 架構,並具有永久即時線上圖資、圖像式操作介面、Zero-Layer 零層級首頁等特色。M135 xDrive 也包含抬頭顯示器、AR 擴增實境導航、

座艙採用 10.25 吋、以及 10.7 吋 BMW Operating 9 系統曲面螢幕,其同樣是採用 Android 架構,並具有永久即時線上圖資、圖像式操作介面、Zero-Layer 零層級首頁等特色。
M135 標配品牌中獨具的 M 3 色縫線儀表臺。
隱藏式冷氣出風口結合 M 鋁質光影飾板,除了簡約外也帶來前衛科技感,可提供多達 15 種氣氛燈顏色切換。
M135 採用最新的 BMW OS 9 系統,並且是以 Android 架構為主。

而 M135 專屬的車艙細節,在於其標配其具有專屬紅色 12 點鐘標記 M 多功能真皮方向盤。中控臺右側上方,則有與 120 M Sport 同樣都有供應的 BMW M 三色縫線儀表臺。聽覺方面,M135 比起 120 更加入了 12 支喇叭的 harman kardon 音響系統,筆者認為聆聽感受確實比起標配的 6 支喇叭討喜不少,對手 A35 則是相對應搭載 Burmester 音響。

M135 專屬的車艙細節,在於其標配其具有專屬紅色 12 點鐘標記 M 多功能真皮方向盤。
抬頭顯示器硬體外觀,採用相當獨特的三角形外觀,與車內多個幾何手法相符。
M135 比起 120 更加入了 12 支喇叭的 harman kardon 音響系統,筆者認為聆聽感受確實比起標配的 6 支喇叭討喜不少。

值得一提的是,M135 也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可透過訂閱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含廣播、串流音樂媒體、遊戲)以及更為豐富的個人化設定,前 3 個月為免費、後續 1 年訂閱費用則為 2,200 元。這次試駕我們更得以測試 BMW 進階數位服務在商店中最新提供的 YouTube 串流觀看功能,其整體運作、操作皆相當流暢,只是只能在車輛靜止時觀看、車輛移動後螢幕就會屏蔽畫面僅保留聲音,相當適合在路邊等人時使用。

M135 也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可透過訂閱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含廣播、串流音樂媒體、遊戲)以及更為豐富的個人化設定,前 3 個月為免費、後續 1 年訂閱費用則為 2,200 元。
這次試駕我們更得以測試 BMW 進階數位服務在商店中最新提供的 YouTube 串流觀看功能,其整體運作、操作皆相當流暢,只是只能在車輛靜止時觀看。

座椅部分,M135 xDrive 則採用專屬的 M 雙前座跑車座椅,座椅除為一體成形外,包覆感也十足,最主要還在頭枕中央簍空處、加入了 M 發光字樣處理。而 M135 車型比起 120 M Sport 車型、也多出了駕駛座電動腰靠調整功能,甚至全車還搭配了 M 縫線安全帶,都讓其更具 M 車款的性能特質。

採用專屬的 M 雙前座跑車座椅,全車為 Alcantara 麂皮搭配 Sensetec 皮質包覆。
M 雙前座跑車座椅最主要還在頭枕中央簍空處、加入了 M 發光字樣處理,甚至全車還搭配了 M 縫線安全帶。

後座方面,雖然是小巧的性能鋼砲,但是 M135 標配全景天窗後,確實對整體車室內的採光通透感有所助益,可惜的是其窗戶面積並沒有辦法延伸到後座頭部,採光效果還是與品牌休旅車有差距。後座以筆者 178 公分身高乘坐,膝部空間有 2 拳的餘裕、頭部空間則有約 2 指,僅能算是夠用水準,後座則有配置出風口、以及 2 組 USB-C 充電孔,並且臺灣市場直接搭載比歐規標配車型更高階的 4/2/4 分離後座與中央扶手,舒適度更能提升,但後座前方皆未有地圖袋配置

後座以筆者 178 公分身高乘坐,膝部空間有 2 拳的餘裕、頭部空間則有約 2 指,僅能算是夠用水準。
M135 標配全景天窗後,確實對整體車室內的採光通透感有所助益,可惜的是其窗戶面積並沒有辦法延伸到後座頭部,採光效果還是與品牌休旅車有差距。
後座配置出風口、以及 2 組 USB-C 充電孔。

M135 在行李廂容積部分,由於沒有配備 48V 系統,後廂隔板打開後的置物空間更大,後廂為未傾倒前與傾倒後的容積則維持前代相同的 380~1,200 公升,而前代就有的感應式電動尾門,也是新一代同樣維持的標配。

M135 在行李廂容積部分,由於沒有配備 48V 系統,後廂隔板打開後的置物空間更大,後廂為未傾倒前與傾倒後的容積則維持前代相同的 380~1,200 公升。

300 匹 xDrive 四驅搭配敏捷 7 速 DCT,動力與操控出色

強調性能表現的 M135 xDrive,在動力維持採用代號 B48 的 2.0 升 4 缸渦輪增壓引擎本體,但大改款後其變速箱由過去的 8 速 Aisin 手自排、換為此代的運動化 7 速 Steptronic 雙離合器自手排,可供輸出最大馬力達 300 匹,最大扭力 40.8 公斤米,馬力比前代減少 6 匹、扭力削去 5 公斤米,自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僅需 4.9 秒、比前代略多出 0.1 秒。

M135 xDrive,在動力維持採用代號 B48 的 2.0 升 4 缸渦輪增壓引擎本體,但大改款後其變速箱由過去的 8 速 Aisin 手自排、換為此代的運動化 7 速 Steptronic 雙離合器自手排,可供輸出最大馬力達 300 匹,最大扭力 40.8 公斤米。

行車模式則有 Personal 個人化、Sport 運動、Effieient 節能,還有可帶來不同氛圍效果的 Expressive 悅動、Relax 放鬆、Digital Art 量子花園、Silent 寧靜共計 7 種行車模式。其中在 Sport 模式中,動力驅動系統可分為 Comfort/Sport/Sport Plus,ESP 動態駕駛則可分為運動/進階運動/DSC off 共 3 種,轉向則分為舒適/運動 2 段切換。只可惜此代 M135 取消上代有供應的 M 跑車化電子懸吊,僅標配固定軟硬的 M 跑車化動態懸吊;這點在國內對手 A35 則是在新年式首度將 AMG Ride Control 可變阻尼懸吊新增。

其 xDrive 四驅可開啟陡坡緩降系統,並且能於選單中啟閉/關閉自動啟閉系統。

回到國內的道路環境,筆者將體驗重點放在這套固定軟硬的 M 跑車化動態懸吊,是否能兼顧國內較為多變的山路、還有需要兼容碎震處理的舒適性表現。而將 M135 在國內開起來後,筆者認為即便國內鋪裝路面較為不佳,但這套 M 跑車化動態懸吊整體在一般情況下的動態仍有一定舒適表現,碎震與回饋的處理在同級距中算是出色。

此代 M135 標配的 M 跑車化動態懸吊,整體在一般情況下的動態仍有一定舒適表現,碎震與回饋的處理在同級距中算是出色。

當然一但坑洞較大時,M135 較為硬派的本色,在後座就會較為明顯。當然以 M135 這樣性能化本位的鋼砲而言,自然不是太過於明顯的缺陷,只不過筆者還是希望原廠在標配 M 跑車化動態懸吊之餘,還能夠加入 M 跑車化電子懸吊的選項,或許就能更兼容舒適、運動天平兩端的需求。

M135 標配的 M 跑車化動態懸吊,確實能滿足熱血的山道駕馭。只不過筆者還是希望原廠在標配 M 跑車化動態懸吊之餘,還能夠加入 M 跑車化電子懸吊的選項。
M135 也提供 Sport Boost 運動衝刺模式,長按降檔撥片後、可在 10 秒內輸出最大動力。

而場景轉換到筆者試駕的左鎮附近的南化水庫山路時,也淺嘗一下 M135 的操控實力,尤其將轉向設為 Sport 模式,筆者認為其轉向的回饋感與精準度,相當心隨意轉,搭配下方四驅系統的精密動力分配(中控螢幕的地形系統畫面更能顯示 xDrvie 四驅動力分配情形),即便筆者以較高的車速將車丟進彎中,其整體的動態仍是能相當好掌握,而且切換為 S 檔時其降檔反應也可圈可點,展現這具 7 速雙離合器自手排快速的換檔銜接與聰明的車速判斷。

筆者試駕途經左鎮附近的南化水庫山路時,也淺嘗一下 M135 的操控實力,尤其將轉向設為 Sport 模式,筆者認為其轉向的回饋感與精準度,相當心隨意轉,搭配下方四驅系統的精密動力分配,更讓人相當難忘。

在需要動力加速的環節,其整體的降檔反應也相當迅速,車內若在開啟模擬聲浪的情況下,甚至會有在車內模擬退檔排氣回火的浪聲,輔助音效也相當飽滿;不過一旦關掉模擬聲浪,其從前方引擎防火牆傳入的聲浪,就仍是偏 4 缸的聽覺體驗為主,自然是沒有 6 缸來的飽滿,旦 BMW 仍是將其排氣聲浪調校較大,高速降檔、車內從後方還是有傳來些許真正的回火聲。

M135 在需要動力加速的環節,其整體的降檔反應也相當迅速,車內若在開啟模擬聲浪的情況下,甚至會有在車內模擬退檔排氣回火的浪聲。關閉模擬聲浪後,則需在高速用力催鼓,才有機會聽到明顯的排氣聲浪。

而雖然其 7 速雙離合器變速箱,不論是手動換檔、或是用 S 檔等方式,都能夠帶來相當迅速的降檔反應,不過其變速箱的降檔保護仍有一定限制,約莫在 4,000 轉以下才能執行手動降檔,整體的操駕自主權自然是不及 M Power 車款濃烈,但以性能鋼砲而言筆者認為 M135 已做的相當出色,標配 M 紅色煞車系統的制動力亦相當優異。而且認真比較過往筆者駕駛 A35 的經驗,筆者認為 M135 整體在引擎的運轉精緻度、變速箱的迅速程度,還有整體的動態穩定度都更為出色。

認真比較過往筆者駕駛對手 A 35 的經驗,筆者認為 M135 整體在引擎的運轉精緻度、變速箱的迅速程度,還有整體的動態穩定度都更為出色。

安全

在安全與駕駛輔助配備方面,筆者認為這一代 M135 比起上代也有長足的進步。最主要導入了 Level 2 駕駛輔助,比起上代僅有 ACC、以及車道偏移輔助等組合,大幅降低可能像 M135 車主開去下麗寶賽道前的疲勞,而且 M135 的 5AU 輔助駕駛在車道置中精準度,更遠比 A35 的 23P 系統高明不少,甚至此代 M135 還加入了「變換車道輔助」、輕撥方向燈就能執行自動變換車道,再加上 360 度環景、50 公尺自動倒車輔助等加持,確實展現性能車在日常面仍有「聰明」科技。

中控螢幕支援 AR 擴增實境導航顯示,此帶加入 360 度環景後更讓其輔助功能如虎添翼。
HUD 抬頭顯示器可顯示包含道路虛擬實境畫面等切換,甚至變換車道輔助的作動狀態也能一覽無遺。
廣  告

運動魂依舊,豪華性能鋼砲優選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即便體驗的環境回到國內,M135 帶給筆者的操駕樂趣、還有出色的動力與四驅系統,仍舊是讓筆者印象深刻,扛起品牌目前唯一前驅平臺性能鋼砲的大旗當之無愧,再加上新世代的內外科技強化加持,都讓其產品力更為全面,但若能補回上代提供的電子懸吊,相信更會讓 M135 更能夠兼容一般日常用車需求。而 268 萬的售價若不只看豪華品牌性能鋼砲,自然有很多選項,甚至直接從 183 萬 120 M Sport 跳 85 萬的價差,確實讓 M135 並不會是主力銷售產品,但若與鋼砲對手相較,筆者認為是相當值得一看的選項。


前執行長回鍋肩負重任,Volvo再度任命Håkan Samuelsson為執行長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0 16:00:00

發文

#620741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Volvo 於 2025 年 3 月 30 日透過官方新聞稿表示,Volvo 董事會將任命 Håkan Samuelsson 為 Volvo 新任執行長及總裁,並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上任,此回任期則為 2 年。

對於熟悉 Volvo 品牌的消費者,想比對於 Håkan Samuelsson 這個名字並不感受到陌生,因為 Håkan Samuelsson 於 2010 年加入 Volvo 汽車後,於 2012 年即擔任 Volvo 執行長的職務,且任職執行長有著長達 10 年的時間,直到 2022 年才由現行 Volvo 執行長及總裁 Jim Rowan 接棒。

Volvo 透過官方新聞稿表示,Volvo 董事會將任命前執行長 Håkan Samuelsson 為 Volvo 新任執行長及總裁,並自 2025 年 4 月 1 日起正式上任。

Håkan Samuelsson 於 2012 年至 2022 年擔任 Volvo 執行長期間,曾屢次創下 Volvo 全球銷售的新紀錄,Volvo 更表示在 Håkan Samuelsson 的領導下,不但讓 Volvo 成功重新定位為全球豪華汽車品牌,亦順利的讓 Volvo 品牌在 2021 年 IPO 上市,對於 Volvo 品牌的發展來說,Håkan Samuelsson 有著相當大的貢獻。

Håkan Samuelsson 於 2012 年至 2022 年擔任 Volvo 執行長任期內,曾屢次創下 Volvo 全球銷售新紀錄,更順利讓 Volvo 品牌在 2021 年 IPO 上市,對於 Volvo 品牌發展有著卓越貢獻。
廣  告

Volvo 表示,此次領導層的交接正值關鍵時刻,隨著新車科技快速發展、地緣政治複雜性增加以及地區競爭的加劇,Volvo 董事會認為 Håkan Samuelsson 具有深厚行業經驗、對 Volvo 集團的深入瞭解,以及在充滿挑戰環境中的成熟執行能力,將相當適合領導 Volvo 持續向未來邁進。


Honda原廠預告Prelude內裝4月2日首次亮相,可望延續Civic車系設計風格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0 16:00:00

發文

#620741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2025 F1 一級方程式賽事日本站即將在 4 月 5 和 6 日兩天正式展開,近期最大的消息便是 Red Bull 車隊宣布將角田裕毅拉上、來取代 Liam Lawson,角田裕毅也將在鄉親父老前駕駛著 RB21 出戰。而在 F1 賽事展開前夕,4 月 2 日時則會先舉行「Red Bull Showrun x Powered by Honda」的活動 ,作為 Red Bull 車隊引擎合作供應商的 Honda,也宣布當天會有 Prelude 以及 0 系列 SUV 原型車為遊行車輛,同時更預告 Prelude 的內裝即將首次正式亮相。

2025 F1 日本站即將在 4 月 5 和 6 日兩天正式展開,在 F1 賽事展開前夕,4 月 2 日時則會先舉行「Red Bull Showrun x Powered by Honda」的活動 ,當天會有 Prelude 以及 0 系列 SUV 原型車為遊行車輛,同時更預告 Prelude 的內裝即將首次正式亮相。

Prelude 內裝將首度曝光,可望延續品牌新世代車型布局

自 Prelude 在 2023 東京交通展以概念車身分登場之時,Honda 始終對於 Prelude 的訊息保密到家,並未公布太多、太詳細的資料;一直到了 2024 年 12 月中旬,Honda 在舉行新世代 e:HEV 油電科技記者會時,才對外公布說最新所推出的「S+ Shift」模擬換檔功能,屆時將會先搭載於 Prelude 身上,而接下來所有新世代 e:HEV 動力的車款也都會擁有。不過關於這組新世代 e:HEV 動力性能部分,原廠目前僅提到將提高燃油效率、並擴大引擎燃燒效率等特點,馬力以及扭力的數據皆還未公布。

2024 年 12 月中旬時,Honda 在舉行新世代 e:HEV 油電科技記者會時,才對外公布說最新所推出的「S+ Shift」模擬換檔功能,屆時將會先搭載於 Prelude 身上,而接下來所有新世代 e:HEV 動力的車款也都會擁有。

因此,對於搭載了新世代 e:HEV 系統的 Prelude 來說,目前都還未得知究竟性能表現為何,不過預計 Prelude 將是採用 2.0 升直噴阿特金森循環引擎、搭配上電動馬達來驅動車輛。而在 Honda 舉行新世代 e:HEV 油電科技記者會之時,其實原廠也提供了 Prelude 原型車給日本媒體來做試駕,也藉由日媒的報導,雖然 Prelude 的內裝有被輕度偽裝,不過大致上能得知整體的布局,而在 4 月 2 日時,Prelude 的內裝設計也將首次正式公開。

對於搭載了新世代 e:HEV 系統的 Prelude 來說,目前都還未得知究竟性能表現為何,不過預計 Prelude 將是採用 2.0 升直噴阿特金森循環引擎、搭配上電動馬達來驅動車輛。

從日本媒體所揭露的畫面來看,Prelude 內裝設計也將延續目前品牌新世代車款的風格,主要也就是 Civic 和 CR-V 等車型的造型元素,包括蜂巢式冷氣出風口的中控臺,搭配上大尺寸的中控螢幕以及數位儀表,並且採用按鍵式的排檔系統,最大不同之處就在於多了「S+ Shift」的按鍵,至於方向盤也大致承襲現有造型,不過從細節處可以發現到方向盤底部做了平整化設計,使方向盤呈現非真圓式的樣貌,也增添許多運動化的韻味。

從日媒揭露的畫面來看,Prelude 內裝也將延續目前品牌新世代車款的風格,主要也就是 Civic 和 CR-V 等車型的造型元素,包括蜂巢式冷氣出風口的中控臺,搭配上大尺寸的中控螢幕以及數位儀表,並且採用按鍵式的排檔系統。 ( 圖為 Civic e:HEV )

另外前座有著類跑車椅的設計風格,並且均為手動式調整,並不是電動座椅,這樣的設計主要也是可以讓乘客進入後座能方便一點;後座雖然較為擁擠,不過後面上方有著大面積玻璃,透過巧妙的設計讓玻璃窗和車頂之間有著一點間距,藉此多爭取了一點點頭部空間。雖然日本媒體大致揭露了 Prelude 的內裝設計,不過屆時還是要以原廠正式公布為準,是否還會有變化以及調整近期就將正式揭曉。

雖然日本媒體大致揭露了 Prelude 的內裝設計,不過屆時還是要以原廠正式公布為準,是否還會有變化以及調整近期就將正式揭曉。
廣  告

Honda 目前還未宣布 Prelude 確切正式發表時程,不過據日本媒體報導,新車可望會在當地秋季時正式登場,美國則是會在年底上市,至於國內部分,於 3 月初的台灣本田媒體春酒中,Honda Taiwan 預告了 2025 年將會有多款新產品導入,其中 Prelude 預計也會來引進,鎖定的時程可望會是在第四季、年底之時,屆時有機會藉由臺北車展正式亮相。

於 3 月初的台灣本田媒體春酒中,Honda Taiwan 預告了 2025 年將會有多款新產品導入,其中 Prelude 預計也會來引進,鎖定的時程可望會是在第四季、年底之時,屆時有機會藉由臺北車展正式亮相。

Luxgen感謝消費者支持,推「n⁷ 週年免費健檢」活動、「指定配件專屬優惠」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0 16:00:00

發文

#620741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Luxgen 為感謝消費者對純電休旅 n⁷的支持,於 4 月份特別推出「n⁷ 週年免費健檢」活動,自 4 月 1 日(二)起至 4 月 30 日(三)止,提供「n⁷ 免費車輛安全檢查」、「n⁷ 指定配件專屬優惠」,同步再享「亮點回饋」禮遇,歡迎 n⁷車主們及早預約回廠保養。

廣  告

Luxgen n⁷ 週年免費健檢,項目包含:行車安全,動力、底盤、充電系統、車室內外等專業檢查。另外,同步提供車主「n7 專屬配件」限時優惠,包含有:貫穿式尾燈(原價 20,000 元,優惠價 13,000 元 / 含尾燈組與安裝費用)、前艙蓋氣壓撐桿套件(原價 10,170 元,優惠價 9,688 元 / 含套件與安裝費用)、LuxAero 導流尾翼(原價 9,360 元 ,優惠價 8,800 元 / 含尾翼與安裝費用)等回饋。Luxgen 更加碼原廠級專業鈑噴最高 85 折優惠(不含零件)、鍍膜最高享 9 折等多項專屬禮遇。

於 4 月活動期間內,n⁷車主透過線上 App、官方 Line 或官網預約、履約且消費滿 300 元,即可享「25 亮點」回饋;消費滿 1,000 元可再加贈亮點。Luxgen 提醒,因活動期間回廠人數較多,請務必提前預約,避免現場久候。欲知更多「n⁷ 週年免費健檢」活動詳情請洽全台 Luxlife 服務中心,或電洽客服專線 0800-588-088。


國內開放受訂、售價尚未公佈,Lotus Emira Turbo SE正式抵臺亮相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0 16:00:00

發文

#620741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源於 1948 年的英國手工跑車品牌 Lotus,品牌在 2021 年基於 Lotus Vision 80 計畫發表的首款全新車系— Lotus Emira,Lotus 總代理 Gama Lotus 則選擇在 2024 臺北車展,首度展出新世代 Emira 車系,首波導入 V6 First Edition 車型。接續在 2024 年 6 月,接續推出採 2.0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的 Emira First Edition 車型。

Lotus 於 2025 年則帶來了 Emira 車系最高規格版本— Lotus Emira Turbo SE,臺灣總代理 Gama Lotus 宣告全球僅限亞太、中東及非洲地區接單引進的 Lotus Emira Turbo SE 正式抵臺,新車於即日起正式開放接單,但新車售價目前則尚未公佈。

Lotus 於 2025 年推出 Emira 車系最高規格版本— Lotus Emira Turbo SE,Lotus 總代理 Gama Lotus 於 3 月 31 日宣布 Emira Turbo SE 亮相全臺展示據點,新車正式開放接單,但售價則尚未公佈。

Emira Turbo SE 的命名中不僅象徵引擎性能提升與外觀競技化,更意味著 Lotus 的歷史傳承。「Turbo」闡釋 2.0 渦輪增壓的動力心臟,同時紀念經典車款 Turbo Esprit,其為品牌在 1980 年首次應用渦輪增壓引擎動力技術的量產車款。而「SE」所代表的「Special Equipment」則致敬曾出現在 Type 14 Elite、Type 26 Elan、Elan SE Turbo、Lotus Cortina 和 Elan S3 等經典車型的外觀套件。

Emira Turbo SE 搭載 Lotus 2.0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具備 400 匹最大馬力及 48.9 公斤米扭力,搭配 8 速雙離合器變速箱(DCT),原廠數據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可在 4.0 秒完成。

首度抵臺亮相的 Lotus Emira Turbo SE,在動力上搭載 Lotus 2.0 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並搭配 8 速雙離合器變速箱(DCT),最大馬力可達 400 匹 ,峰值扭力則為 48.9 公斤米,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可在 4.0 秒完成,極速則可達到時速 290 公里。

導入國內的 Lotus Emira Turbo SE 車型,將 Lotus Driver Packs 套件列為標準配備,可依車主需求喜好、擇一選用 Tour 或 Sports 系統底盤調校與懸吊設定,此外還具備經過升級優化的兩片式通風鑽孔煞車碟盤和彈射起步功能。

Emira Turbo SE 內裝選用 Alcantara 麂皮車頂,並透過麂皮包覆的方向盤及座椅等套件,進一步提升車室的運動競技氛圍。
廣  告

Lotus Emira Turbo SE 擁有更為強化運動跑格的外觀設計,其中包含了 Zinc Grey 鋅灰色外觀車色,以及專為此車型打造的緞面灰色 20 吋 V 輻鍛造鋁圈,並搭配紅色剎車卡鉗、飾於車身 C 柱旁 Emira Turbo SE 車型銘牌飾板,同時在圓形 Logo、品牌字標與排氣管尾飾管等處亦選用黑色套件、內裝則選用 Alcantara 麂皮車頂,進一步提升車艙質感與競技氛圍。


2025年Honda國內首款新車,台灣本田預告小改款Civic e:HEV 4月15日正式發表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0 16:00:00

發文

#620741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繼 Honda 小改款 Civic 在海外多個市場登場後,台灣本田在 3 月初的媒體春酒中,於國內首度亮相了小改款 Civic e:HEV 實車,同時預告會在 4 月時正式發表,不過並未對新車透露其他相關詳細資訊。而在近期台灣本田則發出邀請函,確認了小改款 Civic e:HEV 會在 4 月 15 日來發表,屆時價格是否還會維持高單價設定也值得來關注。

繼 Honda 小改款 Civic 在海外多個市場登場後,台灣本田在 3 月初的媒體春酒中,於國內首度亮相了小改款 Civic e:HEV 實車,而在近期台灣本田則發出邀請函,確認了小改款 Civic e:HEV 會在 4 月 15 日來發表。

外觀小幅修飾,靠攏 Civic Type R 設計風格

於 3 月初首度亮相的小改款 Civic e:HEV,外型上也延續海外市場更新的工程,除了有新的車色選擇外,最主要變化就在於車頭設計,換上與 Civic Type R 相仿的設計,兩側進氣口從原本的類似 C 字型改成直列式,而下氣壩也從原先的橫向格柵換成網狀,同時水箱護罩也有微幅修飾,蜂巢式的設計範圍更加寬廣,至於車尾的設計則未有太大更動;另外足下輪圈則換上新款式、18 吋消光切割式的設計。

於 3 月初首度亮相的小改款 Civic e:HEV,最主要變化就在於車頭設計,換上與 Civic Type R 相仿的設計,兩側進氣口從原本的類似 C 字型改成直列式,下氣壩也從原先的橫向格柵換成網狀,同時水箱護罩也有微幅修飾,蜂巢式的設計範圍更加寬廣。
車尾的設計則未有太大更動,大致延續原先的造型風格。
小改款 Civic e:HEV 擁有新的車色選擇,足下輪圈則換上新款式,採 18 吋消光切割式的設計。

參考海外市場車型規格,小改款 Civic e:HEV 動力上也延續原先設定,搭載 2.0 升 Atkinson 循環引擎搭配電動馬達來驅動,馬達具備最大 184 匹馬力與 32.1 公斤米扭力,而國內要導入 1.5 升渦輪動力的可能性並不大,同時未來 Honda 在國內的新車應當都會是以油電動力為主。

廣  告

在小改款 Civic e:HEV 於國內亮相之時,車內部份並未給媒體來拍攝,不過根據海外市場的車型,新車所配有的 9 吋車機系統不僅支援 Honda Connect 智慧聯網,還導入了 Google 車載系統,屆時可透過 Google Assistant 來用語音設置導航、播放音樂、調整車內溫度等等,另外 Google Map 能提供即時的交通資訊,而 Google Play 可以下載許多應用程式。

根據海外市場的車型,新車所配有的 9 吋車機系統不僅支援 Honda Connect 智慧聯網,還導入了 Google 車載系統。 ( 圖為日規車型 )

以日本市場小改款 Civic 的更新來看,Honda Sensing 輔助系統進行了強化,包括 CMBS 碰撞緩減煞車擴大整體偵測範圍,另外 ACC 自適應巡航則優化上下坡時的煞車控制,並調整了起步和跟車時的加減速,而 LKAS 車道維持輔助則改善直行和轉彎時的控制,提高整體車道的維持性能。


[U-EV] 2024全球車用電池市占排名前10大製造商結果出爐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0 16:00:00

發文

#6207415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2024 年全球車用電池製造商排名出爐,由寧德時代 CATL 市占 37.9%奪下第 1 名寶座,排名第 2 則是比亞迪,市占率達到 17.2%,排行榜第 3 名是 LG Energy Solution 的 10.8%。接下來的名次依序為:中創新航 CALB、SK On、Panasonic、Samsung SDI、國軒高科 Gotion、億緯鋰能 EVE Energy、欣旺達 Sunwoda。

2024 年全球車用電池製造商排名。

2024 全球市佔前 3 名的製造商中,寧德時代與比亞達都達到年成長率高達 30%以上的亮眼成績,同時市占率更來到 37.9%與 17.2%。而 LG Energy Solution 年成長率僅有 1.3%,市占率更面臨雙位數保衛戰,由 2023 年的市占 13.5%,跌落至 10.8%。

廣  告

榜單第 4 名至第 10 名部分,進步幅度最多的分別是欣旺達 Sunwoda 與國軒高科 Gotion,年成長率分別來到 74.1%及 73.8%,另外億緯鋰能 EVE Energy 也有 26.9%的年成長率表現。至於衰退幅度最多的是 Panasonic 的負 18%,以及 Samsung SDI 的負 10.6%。

統計 2024 年全球市占率衰退幅度最多的是 Panasonic 的負 18%,接著是 Samsung SDI 的負 10.6%。

若按國家來區分,日本品牌佔全球前 10 名市占率僅有 3.9%,韓國品牌合計則有 18.4%,中國品牌擁有 67.1%的市占率,剩餘則歸類至 Others。可以看出,電動車電池的產業發展,已由早期的日本領先、到韓國崛起,轉移至中國大陸稱霸的趨勢。


台灣福斯慶祝3月29日Golf車系生日,預告小改款8.5代Golf即將國內預售,推估4月下旬上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9 16:00:00

發文

#620740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史上第 1 臺 Volkswagen Golf 自 1974 年 3 月 29 日誕生以來,始終是該領域的標竿之作。回首過往,它不僅定義了現代掀背車市場,更持續以創新科技與卓越操控為全球車迷帶來無數駕馭樂趣。去年適逢 50 週年,Volkswagen 在全球舉辦盛大慶祝活動,與無數 Golf 愛好者共同回顧這款經典車型的傳奇旅程。

2024 年 Golf 突破在臺銷售紀錄,寫下暢銷近 3,000 輛成績單及市占 20%優異表現,穩坐中型掀背車銷售冠軍,證明屹立不搖王者地位,今年,眾所期盼的第 8 代小改款 Golf 也將於臺灣市場正式推出。

Golf 自 1974 年 3 月 29 日誕生以來,始終是該領域的標竿之作。回首過往,它不僅定義了現代掀背車市場,更持續以創新科技與卓越操控為全球車迷帶來無數駕馭樂趣。

台灣福斯汽車總裁 Steffen Knapp 表示:「Golf 作為 Volkswagen 品牌的核心車款,自推出以來一直深受全球消費者的喜愛。超過 50 個年頭,以其卓越的操控性、創新的科技與標誌性的設計,成為市場的永恆標竿。最新世代改款車型 Golf 即將在臺展開預售,很榮幸能與消費者進一步體驗經典車型歷久彌新的魅力。」

Golf 於 1974 年首次問世,至今已歷經 8 代演進,全球累積交付超過 3,700 萬輛。

Golf 於 1974 年首次問世,至今已歷經 8 代演進,全球累積交付超過 3,700 萬輛,成為史上最暢銷的掀背車之一。無論是第 1 代 Golf 開創前輪驅動掀背車的潮流、到第 3 代的首配前座安全氣囊及 6 缸引擎,第 4 代設計出成為 Volkswagen 日後標誌特色的 C 柱外觀,以及雙離合器變速箱。

Volkswagen 在 2024 年發表了 8.5 代 Golf,台灣福斯汽車則是藉由 Golf 生日來進行預告國內登場節奏,即將展開預售的小改款 Golf,從節奏上來看,應當會在 4 月下旬正式發表。

第 6 代奪下 2009 年度風雲車,至第 7 代新世代 ACC 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Front Assist 車前碰撞預警系統等,還是第 8 代搭載數位座艙與創新駕駛輔助系統,每一代車型都在汽車工業史上留下深遠影響。

廣  告

邁入第 51 個年頭,Golf 依然是 Volkswagen 的技術與設計革新象徵。直至最新世代車款不僅延續傳奇掀背車身形,更在數位科技與智能駕駛輔助等層面全面升級,滿足現代駕駛者對於性能、舒適與科技的多重需求。台灣福斯汽車也搶先預告,今年引進第 8 代改款車型 The new Golf 並且即將展開預售,使臺灣消費者能親身感受這款雋永車型的進化魅力,敬請密切關注 The new Golf 最新消息。


Audi為A5與A5 Avant車系增添e-hybrid車型,搭載25.9kWh電池,最大馬力367匹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9 16:00:00

發文

#620740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Audi 先前針對產品規劃藍圖設定上,公布將更積極推展 PHEV 插電式油電動力架構產品,計畫 2025 年底前總計會推出 10 款 PHEV 作品,如此的產品規劃當然主要是對應北美市場需求,也是 Audi 於 2024 年銷售表現下滑的關鍵市場之一。Audi 當時也預告將在 3 月下旬發表一款 PHEV 作品,這波產品計畫首個成品,就是 PPC 平臺架構的 Audi A5 與 A5 Avant。

A5 家族是原先 Audi 奇偶數命名規則下,用以整合原先 A4 與 A5 車系的成品,同時這也是 Audi Taiwan 在 2025 年產品導入計畫中的一環,不過因應市場喜好的關係,Audi A5 e-hibrid 與 A5 Avant e-hybrid 導入國內市場的機會並不高。

Audi 對應北美市場的銷售表現下滑,計畫積極推出多款 PHEV 產品選擇,而最先登場的就是在 A5 與 A5 Avant 車系中,增添 e-hybrid 車型選擇。

當前許多傳統車廠在產品銷售上,遇到的幾個狀況,多是中國市場失利,以及在北美市場的下滑,也就是分別在全球第 1 與第 2 大市場遭遇困阻,中國市場在於電動車的挑戰,而北美市場則是積極推動油電戰力來對應,而其中 Plug-In Hybrid 動力架構更是重點項目,畢竟新世代 PHEV 搭載更大容量電池,支援更長純電續航里程,在能效表現上自然更具吸引力。

A5 與 A5 Avant 的 e-hybrid 車型,搭載 2.0 TFSI 引擎,引擎動力數據為 185kW (252 匹),馬達則是提供了 105kW 馬力,不同設定下提供了 220kW 與 270kW 兩種不同綜效輸出。

Audi 此次針對 A5 以及 A5 Avant 車系所公布的 e-hybrid 車型,共計推出兩種動力輸出版本,分別是 220kW 以及 270kW、也就是綜效約莫 299 匹 (ps)、367 匹 (ps),兩種動力輸出版本都是搭載 2.0 TFSI 引擎,引擎動力數據為 185kW (252 匹),馬達則是提供了 105kW 馬力,不同設定下提供了兩種不同綜效輸出,270kW 版本具備 5.1 秒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的實力,220kW 車型則為 5.9 秒。

Audi A5 與 A5 Avant 乃是首款採用 PPC 平臺打造的作品,也是原先命名規則下計畫取代傳統 A4 家族的作品,國內市場預計會在 2025 年導入國內。

PHEV 動力架構最為關鍵的,就是搭載的電池容量,Audi 為 A5 以及 A5 Avant 車系搭載了總容量 25.9kWh、實際可用 20.7kWh 的鋰電池組,AC 慢充功率支援到 11kW,原廠資訊顯示,能夠在 2.5 小時內完成 0 到 100%的充電,純電行駛里程最高則是來到 117 公里。


Audi為A5與A5 Avant車系增添e-hybrid車型,搭載25.9kWh電池,最大馬力367匹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30 00:00:00

發文

#620740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Audi 先前針對產品規劃藍圖設定上,公布將更積極推展 PHEV 插電式油電動力架構產品,計畫 2025 年底前總計會推出 10 款 PHEV 作品,如此的產品規劃當然主要是對應北美市場需求,也是 Audi 於 2024 年銷售表現下滑的關鍵市場之一。Audi 當時也預告將在 3 月下旬發表一款 PHEV 作品,這波產品計畫首個成品,就是 PPC 平臺架構的 Audi A5 與 A5 Avant。

A5 家族是原先 Audi 奇偶數命名規則下,用以整合原先 A4 與 A5 車系的成品,同時這也是 Audi Taiwan 在 2025 年產品導入計畫中的一環,不過因應市場喜好的關係,Audi A5 e-hibrid 與 A5 Avant e-hybrid 導入國內市場的機會並不高。

Audi 對應北美市場的銷售表現下滑,計畫積極推出多款 PHEV 產品選擇,而最先登場的就是在 A5 與 A5 Avant 車系中,增添 e-hybrid 車型選擇。

當前許多傳統車廠在產品銷售上,遇到的幾個狀況,多是中國市場失利,以及在北美市場的下滑,也就是分別在全球第 1 與第 2 大市場遭遇困阻,中國市場在於電動車的挑戰,而北美市場則是積極推動油電戰力來對應,而其中 Plug-In Hybrid 動力架構更是重點項目,畢竟新世代 PHEV 搭載更大容量電池,支援更長純電續航里程,在能效表現上自然更具吸引力。

A5 與 A5 Avant 的 e-hybrid 車型,搭載 2.0 TFSI 引擎,引擎動力數據為 185kW (252 匹),馬達則是提供了 105kW 馬力,不同設定下提供了 220kW 與 270kW 兩種不同綜效輸出。

Audi 此次針對 A5 以及 A5 Avant 車系所公布的 e-hybrid 車型,共計推出兩種動力輸出版本,分別是 220kW 以及 270kW、也就是綜效約莫 299 匹 (ps)、367 匹 (ps),兩種動力輸出版本都是搭載 2.0 TFSI 引擎,引擎動力數據為 185kW (252 匹),馬達則是提供了 105kW 馬力,不同設定下提供了兩種不同綜效輸出,270kW 版本具備 5.1 秒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的實力,220kW 車型則為 5.9 秒。

Audi A5 與 A5 Avant 乃是首款採用 PPC 平臺打造的作品,也是原先命名規則下計畫取代傳統 A4 家族的作品,國內市場預計會在 2025 年導入國內。

PHEV 動力架構最為關鍵的,就是搭載的電池容量,Audi 為 A5 以及 A5 Avant 車系搭載了總容量 25.9kWh、實際可用 20.7kWh 的鋰電池組,AC 慢充功率支援到 11kW,原廠資訊顯示,能夠在 2.5 小時內完成 0 到 100%的充電,純電行駛里程最高則是來到 117 公里。


[U-EV]Infiniti預計2028年推出純電SUV,後續計畫包含小改QX60、全新跨界QX65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9 16:00:00

發文

#620740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雖然 Nissan 集團當前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但麾下各品牌在產品計劃上還是要持續進行,主打豪華品牌與北美市場的 Infiniti,近日傳出將於 2025 年發表 QX60 車系的小改款,同時也將會帶來全新跨界的 QX65 車系。最為重要的未來發展拼圖,就是預計 2028 年將會帶來純電 SUV,至於原先傳出的純電轎車產品,則很可能發表時程延後。

在傳出 QX50 與 QX55 即將畫下句點之後,Infinit 後續將推出 QX65 車系,與 QX60 車系共同擔當銷售重任,QX60 也預計會在 2025 年推出小改款,後續 Infiniti 還會在 2028 年推出純電 SUV。

Infiniti 總代理裕隆日產在 2025 年先是針對 QX60 車系,增添 2.0 升動力單元車型選擇,隨後則是傳出應當會導入 QX80 車系的消息,裕隆日產也特別在 Family Day 車主專屬露營活動中先行展出 QX80,或許也帶了點投石問路的意味。QX80 乃是當前 Infiniti 品牌的旗艦作品,也是主打大型尺碼休旅市場的產品,不過並非市場銷售主力項目,但在 Infiniti 產品戰力縮減狀態下,QX80 也成為最新且唯一的新產品選擇。

廣  告

隨著市場喜好的變化,Infiniti 當前產品列中已經沒有轎車,更準確的來說,是生產線已經停產轎車,當前各市場 Q50 完售後就真的畫下句點了,而休旅的 QX 系列則僅有 50、55、60 以及 80,不過 QX50 以及 QX55 也都即將走下舞臺,後續 Infiniti 則是將會推出 QX65,與 QX60 擔綱起品牌銷售重任。


美國加徵關稅制度對日本品牌帶來影響,有可能對日本帶來13兆日圓經濟影響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9 16:00:00

發文

#620740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雖然美國政府針對關稅所展開的策略計畫,有如連續劇一般從 Donald Trump 上任以來,持續引起多方關注與討論,而 Donald Trump 計畫藉由關稅設定來讓更多投資回到美國本土,首當其衝的是美國鄰近的墨西哥與加拿大,隨後則是針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同時還有汽車部分零組件也同樣加徵關稅,這也影響到各大品牌的發展規劃。

根據日本媒體報導指出,隨著美國政府預計 4 月 3 日起針對進口汽車加徵關稅,5 月 3 日則是針對零組件部分加徵關稅,如果日本出口至美國的汽車比率下降 10%,推估將對日本經濟帶來將近 13 兆日圓的損失。

美國時間 3 月 26 日美國白宮發出聲明稿,宣布川普簽署了進口汽車關稅行政命令,將對進口至美國的汽車以及部分零組件 (引擎、變速箱、動力傳動部件、電氣元件) 徵收 25%稅收,對於出口到美國市場的不少品牌都帶來影響。

美國政府計畫在 4 月 3 日起開始加徵的進口汽車關稅,從原先一般乘用車 2.5%關稅,加徵 25%之後會來到 27.5%關稅,受影響的國家包含有鄰近的墨西哥、加拿大,以及韓國、日本與德國等國家,這幾個國家的汽車品牌也先後公布了美國生產計畫等資訊,再加上後續零部件的加徵關稅設定,意味著美國市場販售車輛的成本將大幅提高。

廣  告
日媒報導指出,如果日本出口至美國的汽車比率下降 10%,推估將對日本經濟帶來將近 13 兆日圓的損失。

在日本品牌部分,其實不少品牌針對北美市場都有其專屬規劃,在地生產的比例有高有低,但不少高利潤產品如果是在日本生產,那對品牌就會有些許影響,例如 Toyota 集團中的 Lexus;此外,Mazda 目前麾下有不少產品,是以美國市場為主的設定,包含新世代綜置後驅平臺的 CX-70、CX-90 等系列產品,在此波關稅設定中就同樣會有不小影響。


[U-EV] 預告運動性能版本,ŠkodaElroq RS歐洲四月發表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8 16:00:00

發文

#620739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Škoda 釋出小型純電休旅 Elroq 性能 RS 版本之 Teaser 影片,預告將於 4 月 3 日在歐洲市場推出 Elroq RS 車型,包括前保桿、進氣口、運動化輪圈、後保桿,以及座艙內裝飾板、座椅、方向盤等位置有著 RS 的識別。不過動力相關的資訊,原廠尚未公開。

Škoda 釋出小型純電休旅 Elroq 性能 RS 版本之 Teaser 照,預告將於 4 月 3 日在歐洲市場推出。

Elroq 車系是在 2024 年 10 月初次亮相,採用 Volkswagen 集團 MEB 平臺所打造,提供 3 種電池容量、並有 125kW、150kW、210kW 等多動力輸出版本;WLTP 滿電續航力最高來到 560,後廂空間為集團同級最大的 470 公升。

廣  告

Elroq 的風阻係數僅有 0.26 Cd,車頭造型導入 Tech-Deck Face 元素,頭燈則為 4 眼 LED 燈組、水平排列造型。而性能 RS 版本,透過 Teaser 照片,可以隱約看出車頭前保桿、進氣口的造型有更立體的設計,呈現更多的運動氛圍。

透過 Teaser 照片,可以隱約看出車頭前保桿、進氣口的造型有更立體的設計,呈現更多的運動氛圍。
車尾部分,後保桿則呈現黑色,推測應該也有相關的運動化調整設計。

此外,Elroq RS 換上了更流線、現代風格的 RS 版本輪圈,同時看起來還兼具有低風阻特性;車尾部分,後保桿則呈現黑色,推測應該也有相關的運動化調整設計。駕駛艙部分,Elroq RS 換上了平底方向盤,並標誌有 RS 識別,同時座椅也提供雙色與 RS 繡紋等識別。

Elroq RS 換上了更流線、現代風格的 RS 版本輪圈,同時看起來還兼具有低風阻特性。
駕駛艙部分,Elroq RS 換上了平底方向盤,並標誌有 RS 識別,同時座椅也提供雙色與 RS 繡紋等識別。

回應川普加徵關稅,美媒報導燈具大廠堤維西在美投資建廠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8 16:00:00

發文

#620739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國媒體報導,臺灣汽車燈具大廠堤維西,確認將投資 1,880 萬美元,於密西根州 Wixom 設立製造廠,預計可為當地創造 109 個工作機會。《Automotive News》解讀此舉是回應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同時也能更穩固堤維西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力。

美國媒體報導,臺灣汽車燈具大廠堤維西,確認將投資 1,880 萬美元,於密西根州 Wixom 設立製造廠。

堤維西是臺灣的汽車零組件指標企業,特別是汽車燈組的 AM 售後件,銷往北美等市場,以高階產品、高品質著稱;根據美媒指出,堤維西將透過 TYC Americas 在密西根州投資設立製造工廠,專門製造車燈組產品在美洲市場販售。

廣  告

稍早川普政府宣布調正汽車關稅,針對輸入美國的汽車課徵 25%稅率,關鍵零組件如引擎、變速箱、動力傳動部件、電氣元件等,亦徵收 25%稅率,其餘零件則是 20%到 25%之間。《Automotive News》指出車燈組的關稅目前為 20%,而這也是加速堤維西確認投資的原因之一。而堤維西先前曾表示,美國投資案是先前已決定之項目。


瞄準軟體定義車應用,Hyundai發表「Pleos」汽車生態系統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8 16:00:00

發文

#620739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Hyundai 發表全新的汽車軟體平台系統「Pleos」,未來 Hyundai 集團將以 Pleos 作為生態系,整合先進晶片與控制器、車載系統(Vehicle OS)、資訊娛樂(Pleos Connect)、雲端、移動與後勤最佳化體驗等項目,是 Hyundai 在軟體定義車(Software Defined Vehicle)世代的解決方案。

Hyundai 發表全新的汽車軟體平台系統「Pleos」,未來 Hyundai 集團將以 Pleos 作為生態系,整合先進晶片與控制器、車載系統(Vehicle OS)、資訊娛樂(Pleos Connect)、雲端、移動與後勤最佳化體驗等項目。

根據 Hyundai 的說法,Pleos 是由希臘語 Pleo(更多)與 OS(系統)所組成,代表集團賦予其不斷發展、擴充的意義。將較於傳統的汽車車載系統,Pleos 更像是一個智慧移動的生態系,Hyundai 宣布將透過全球合作夥伴計劃,推出 Pleos Connect、Pleos Playground 與 App Market 的開放生態系,集生態系內成員之力、打造車輛與行動裝置的整合式體驗。

廣  告

為充實 Pleos 生態系的發展,Hyundai 師法 Google、Apple、Nvidia 等品牌的做法,推出 Pleos 開發者大會,希望透過開放式、模組化的方式,整合開發者與大型企業的資源,充實 Pleos 生態系的豐富度。

Hyundai 推出 Pleos 開發者大會,希望透過開放式、模組化的方式,整合開發者與大型企業的資源,充實 Pleos 生態系的豐富度。

Hyundai 表示,Pleos 將會整合車輛上、從基礎控制器,到最複雜的即時運算,以及未來的 AI 功能,透過高速運算晶片,滿足智慧電動車、駕駛輔助等日趨複雜的功能。Pleos 將會提供開發套件(software development kit)與相關的 API 工具,提供生態內的夥伴更便利的工具支援。

Hyundai 表示,Pleos 將會整合車輛上、從基礎控制器,到最複雜的即時運算,以及未來的 AI 功能,透過高速運算晶片,滿足智慧電動車、駕駛輔助等日趨複雜的功能。從曝光的照片來看,介面系統更類似於 Tesla 系統的風格。

Pleos 生態系內的人車介面、也就是傳統上認知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將會以「Pleos Connect」之名,搭載於次世代的 Hyundai 車輛上,預計到了 2030 年將會有 2 千萬輛車搭載「Pleos Connect」。目前大型企業已有 Google、Uber、Samsung、Naver、SOCAR 與 Unity 加入 Pleos 生態系。


國瑞汽車「真心守護」防災頭套捐贈公益活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7 16:00:00

發文

#620738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國瑞汽車身為台灣社會企業公民的一份子,除了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期許成為被信賴的企業之外,有鑑於台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為了提昇低年級學童的防災意識以及在災害發生時的安全性,國瑞汽車於 2016 年開始投入「在地小學防災頭套捐贈活動」,希望能有效降低孩童於發生自然災害時可能受到的傷害,目前已累計捐贈約 6 千 8 百多個防災頭套。

國瑞汽車捐贈防災頭套給桃園市中壢區內定國小 (左起:內定國小 陳義隆主任,國瑞汽車 廖崇凱主任管理師,
國瑞汽車 范慧如主任管理師,內定國小 張彩雲校長,內定國小 黃子珍主任)。

今年防災頭套捐贈活動已邁入第 9 年,捐贈對象除了中壢地區芳鄰-內定國小及觀音地區芳鄰-樹林國小之外,國瑞汽車也將防災頭套捐贈擴及到龍潭區的龍潭、高原、龍源、三坑、三和、武漢小學,共計捐贈 8 所學校、750 個防災頭套。

廣  告

捐贈之防災頭套功能相當廣泛,本身可以耐受一定的衝擊力,地震發生時,戴上防災頭套,可以避免落石、玻璃等掉落物的砸傷,確保頭部的安全,空出的雙手也有助於應變突發狀況。另外,頭套使用防燃布料,可避免火舌馬上衝擊頸、臉部燒傷。其鮮豔的橘色、求救口哨及名牌皆能提升救援機會及效率。平時也可當作午睡枕與座椅靠墊。

希望藉由防災頭套的捐贈來落實從小培養小朋友的安全防護意識,國瑞汽車也將持續推動此項深具意義的活動,展現「真心守護」在地小學學童之實際行動。

龍源國小。
高原國小。

[U-EV]專為中國市場打造,北京現代預告推出首款純電SUV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7 16:00:00

發文

#620738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北京現代於近期首度藉由全新偽裝車的測試影片公布,預告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北京現代首款純電休旅,事實上 Hyundai 旗下自全新純電休旅 Ioniq 5 車系推出後,已陸續推出包含 Ioniq 6、Ioniq 6 以及 Inster 等純電車系,但北京現代目前旗下市售車款中僅有燃油車型的選擇,其中包含 Sonata 與 Elantra 轎車產品,以及含括 Tucson L、Santa Fe 以及 Mufasa 休旅車款選擇。

所以這款由北京現代所推出的首款純電 SUV,對於 Hyundai 或是北京現代來說,都有著相當重要的戰略意義,也象徵著 Hyundai 正式進軍競爭激烈的中國電動車市場。

北京現代於近期釋出全新偽裝車的測試影片,預告將在中國市場推出北京現代首款純電休旅。

透過原廠首度公布的偽裝車測試影片看來,測試車輛於零下 3 度的黑河進行雪上的車輛測試測試車外觀雖有著明顯的偽裝,仍可看出其採用了橫貫尾門的 LED 光條尾燈組設計,車頭則具備多層式的造型,方正的外觀則有著 Santa Fe 與 Ioniq 9 的部份設計特色。

北京現代首款純電休旅外觀上採用品牌新世代純電車款的設計特色,擁有橫貫式 LED 尾燈配置。
廣  告

北京現代並未公布這款全新純電 SUV 的相關細節,甚且在車名部分也未公布,外媒預估其將採用 E-GMP 純電全球模組化平臺打造,但就官方揭示資訊看來,北京現代將陸續公布更多新車相關資訊,U-CAR 也將持續關注並帶來即時相關報導。


能源轉型大趨勢,Bosch發表航空輕航機氫能引擎方案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7 16:00:00

發文

#620738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Bosch 針對新能源市場,發表航空輕航機使用的氫能引擎,Bosch 表示氫能方案可提供零碳排、零汙染的優勢,有助於航空產業的碳平衡發展,特別是輕航機產業的永續、ESG 等價值做出貢獻。

Bosch 針對新能源市場,發表航空輕航機使用的氫能引擎,Bosch 表示氫能方案可提供零碳排、零汙染的優勢,有助於航空產業的碳平衡發展。

隨著全球能源轉型,成立超過百年的德國品牌 Bosch 持續也在積極研發新領域,例如氫能,Bosch 持續在氫領域推動商用級的應用方案,如氫能卡貨車、氫能源製造與儲存等;本次 Bosch 選在 AERO Hydrogen & Battery Summit 前夕,發表專門搭配於輕航機的氫能引擎。

廣  告

這款氫能輕航機引擎,如同先前 Bosch 發表過的商用氫能卡車,是在現有的汽油引擎的基礎下進行開發,採用的是奧地利 Rotax 916 輕航機引擎;Bosch 表示,經過氫能系統改造後,引擎的穩定度與可靠性均相當出色,在開發階段的功率輸出達到 115kW,後續還可視客戶的需求,進行功率的調整。

這款氫能輕航機引擎採用的是奧地利 Rotax 916 型號;Bosch 表示,經過氫能系統改造後,引擎的穩定度與可靠性均相當出色,在開發階段的功率輸出達到 115kW,後續還可視客戶的需求,進行功率的調整。

Bosch 表示,採用現有的機型進行氫能改造,可以確保其穩定性的基礎,並且具備時間、成本、經濟優勢,由於該機型已經在業界擁有相當之成熟度,在認證上也有優勢性;未來 Bosch 也將持續推動氫能、電能科技的發展,特別在電動車領域,研發更多的未來應用。


[U-EV]售價62.8萬人民幣起、最大1,300匹馬力,「仰望 」U7正式上市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7 16:00:00

發文

#620738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中國汽車品牌 BYD 比亞迪在 2023 年推出了全新品牌「仰望 ( YangWang ) 」,而在帶來了超跑 U9 和越野休旅 U8 後,2024 北京車展中首度正式亮相了超級轎跑 U7,其具備擁有超低風阻係數、4 馬達驅動最高輸出 1,300 匹馬力,強悍性能更成為 U7 的特點。

而近期仰望也正式發表上市了 U7,除了擁有純電版本外,亦還提供 PHEV 車型,在 CLTC 標準下,電動車型最高續航為 720 公里、PHEV 車款則有最大 200 公里的純電續航。U7 兩種動力規格皆有 5 人座與 4 人座版本、售價也都相同,依序為 62.8 萬人民幣 ( 約新臺幣 286.3 萬元 ) 與 70.8 萬人民幣 ( 約新臺幣 322.8 萬元 ) 。

仰望 U7 正式上市,除了擁有純電版本外,亦還提供 PHEV 車型,在 CLTC 標準下,電動車型最高續航為 720 公里、而 PHEV 車款則有最大 200 公里的純電續航。U7 兩種動力規格皆有 5 人座與 4 人座版本、售價也都相同,售價 62.8 萬人民幣起。

強大動力表現,搭配先進輔助系統

作為仰望最新所推出的產品 U7,其是定位在大型房車的級距,並擁有超低的 0.195 Cd 風阻係數,車身尺碼來到車長 5,625mm ( PHEV 為 5,360mm ) 、車寬 1,998mm ( PHEV 為 1,998mm ) 、車高 1,517mm ( PHEV 為 1,515mm ) 、軸距 3,160mm ( PHEV 為 3,200mm ) ;外型設計上也相當流線,車頭搭配了一組延伸到前保桿的 C 型頭燈組,車側與側裙的設計是以內凹折線的視覺效果,車門手把採用隱藏式設計。走到車尾,U7 採用長條式的尾燈,由 Logo 廠徽切成左右兩邊,後保桿下方也採用左右兩個分區的下擾流護板設計。

仰望 U7 其是定位在大型房車的級距,車頭搭配了一組延伸到前保桿的 C 型頭燈組,車側與側裙的設計是以內凹折線的視覺效果。走到車尾,U7 採用長條式的尾燈,由 Logo 廠徽切成左右兩邊,後保桿下方也採用左右兩個分區的下擾流護板設計。

車輛架構可說是 U7 的賣點,首先是品牌的「雲輦-Z」懸吊系統,是以 4 個懸浮電機取代傳統油壓避震器的功能,能讓車輛即便行駛在不平的路面上時,也可以感覺到平順、舒適的感受,亦保持車輛的穩定性,同時這套系統還可以持續進行 OTA 更新;不僅如此,原廠更是強調當車輛其中 1 個輪胎若爆胎時,系統可將受損的輪胎抬起,並由剩餘 3 個輪胎來驅動,並可維持時速 80 公里的狀態下行駛 30 公里。此外,U7 除了具備原地掉頭的功能外,甚至還可以平行來移動。

U7 搭載品牌的「雲輦-Z」懸吊系統,是以 4 個懸浮電機取代傳統油壓避震器的功能,能讓車輛即便行駛在不平的路面上時,也可以感覺到平順、舒適的感受,亦保持車輛的穩定性。

在動力規格部分,U7 採用的是 4 個獨立馬達來做驅動,其具備最大 1,300 匹的馬力輸出,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2.9 秒,極速可達時速 270 公里,同時時速 100 公里的速度煞停至靜止的距離只需 33 公尺。純電車型搭載容量 135.5kWh 的刀片電池,並且標配雙槍直流快充系統,原廠強調具備最大 500kW 的快充功率,30%充至 80%約 20 分鐘,CLTC 標準下最高續航為 720 公里。

至於 PHEV 車型則是採用 52.4kWh 的電池,搭配 2.0 升水平對臥渦輪引擎,原廠表示滿油滿電下續航可來到 1,000 公里,純電行駛能力最高來到 200 公里,並且快充具備 230kW 的最大功率。

U7 採用的是 4 個獨立馬達來做驅動,其具備最大 1,300 匹的馬力輸出,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2.9 秒,極速可達時速 270 公里,同時時速 100 公里的速度煞停至靜止的距離只需 33 公尺。
廣  告

除了強悍的動力表現之外,U7 的車室設計也相當豪華,同時科技配備也不馬虎。車內採用 23.6 吋數位儀表、12.8 吋中央資訊螢幕與副駕駛前方的 6 吋顯示幕所組成,車輛還配備了 23 支喇叭、Nappa 真皮座椅、127 色氣氛燈、和小型冰箱等配備,並且搭載了新一代 DiLink150 智慧網聯系統,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座艙體驗。

此外,U7 配備了名為「天神之眼 A 」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全車配備了 3 顆鐳射雷達、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攝影鏡頭、12 顆超聲波雷達所組成的感應系統,並運用了兩顆 Nvdia Drive Orin-X 晶片,使運算能力高達 508 Tops。

車內採用 23.6 吋數位儀表、12.8 吋中央資訊螢幕與副駕駛前方的 6 吋顯示幕所組成,車輛還配備了 23 支喇叭、Nappa 真皮座椅、127 色氣氛燈、和小型冰箱等配備,並且搭載了新一代 DiLink150 智慧網聯系統,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座艙體驗。
U7 配備了名為「天神之眼 A 」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全車配備了 3 顆鐳射雷達、5 顆毫米波雷達、12 顆攝影鏡頭、12 顆超聲波雷達所組成的感應系統,並運用了兩顆 Nvdia Drive Orin-X 晶片,使運算能力高達 508 Tops。

Isuzu台北合眾汽車推廣閱讀教育,打造彩繪書車「行動圖書館」,3月正式啟航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5/03/27 16:00:00

發文

#620738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suzu 臺灣總代理「台北合眾汽車」自 2022 年起便投入臺灣本土特有物種保育工作,打造一輛「護熊職人號」將寓教於樂的互動式學習方式及正確的保育觀念傳遞至各個角落。2025 年台北合眾汽車再次以實際行動支持及推廣孩童教育,與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輛全新彩繪書車 – 「行動圖書館」,滿載豐富書籍與閱讀夢想,於 3 月起正式啟航。

2025 年台北合眾汽車再次以實際行動支持及推廣孩童教育,與誠品文化藝術基金會攜手合作,共同打造一輛全新彩繪書車 – 「行動圖書館」,滿載豐富書籍與閱讀夢想,於 3 月起正式啟航。

以 NLR 5 噸貨車為基礎所打造,可滿載逾 1,500 本適合大小朋友閱讀的繪本與興味盎然的圖文書,行動圖書館以「流動的圖像之光」為主題,在一片綠意中敞開鷗翼書門即可通往閱讀世界盡情遨遊,一顆顆形狀、色彩多變的種子如同成長中的孩子們般擁有無限可能,閃亮的物件、星光與鑽石則象徵閱讀宇宙中的各種知識、文化與寶藏。透過行動圖書館為孩子們提供正確與宏觀的成長養分,藉由閱讀飛往更高更遠的地方看世界。

以 NLR 5 噸貨車為基礎所打造,可滿載逾 1,500 本適合大小朋友閱讀的繪本與興味盎然的圖文書,行動圖書館以「流動的圖像之光」為主題。

3 月中旬,行動圖書館正式從桃園啟航,巡迴計畫的首站前往富台國民小學,除了提供全校師生選書換書、自由閱讀外,同時邀請「陸爸爸說演故事劇場」到校,以夢想、閱讀為主題的繪本分享一場精彩的說演故事,引領孩子們走向閱讀的美好世界。未來行動圖書館也將持續繞行全台,同時前進偏遠山區、海濱學校及社區,每一站提供長達兩週的停駐陪伴,為孩童們創造一趟趟趣味無窮的閱讀之旅!

3 月中旬,行動圖書館正式從桃園啟航,巡迴計畫的首站前往富台國民小學,除了提供全校師生選書換書、自由閱讀外,同時邀請「陸爸爸說演故事劇場」到校,以夢想、閱讀為主題的繪本分享一場精彩的說演故事。
廣  告

「行動圖書館」的誕生宣示台北合眾汽車以實際行動支持推廣教育,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決心,台北合眾汽車表示未來也將持續以車為載體,乘載滿滿的愛與關懷隨行動圖書館傳遞,為社會注入更多溫暖與正向力量。

「行動圖書館」的誕生宣示台北合眾汽車以實際行動支持推廣教育,和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決心,台北合眾汽車表示未來也將持續以車為載體,乘載滿滿的愛與關懷隨行動圖書館傳遞,為社會注入更多溫暖與正向力量。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