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TNCAP 陸續公布包括 Lexus NX、Honda Fit、Nissan 國產 X-Trail ( 自費參加 ) 、Toyota Sienta 的成績之後,交通部也於今 ( 12/24 ) 舉行記者會,正式公布 2024 年度最後兩款接受測試車款 Tesla Model Y 和 Honda CR-V 的評級。Model Y 為首款接受 TNCAP 測試的純電車,其也拿到了 5 星肯定,至於先前 5 代 CR-V 曾得到 TNCAP 的 3 星評分也引來不少討論,如今這回 6 代 CR-V 則是以自費參加的身分,最終也得到 5 星的評分。U-CAR 也將在稍後帶來完整報導。
3M 汽車隔熱紙為回饋消費者支持,特別推出年末優惠活動,即日起至 2025 年 2 月 28 日前,消費者至 3M 汽車隔熱膜原廠授權施工點,全車張貼「極透」與「極黑」系列隔熱紙(可混搭),完成保卡登錄,就可抽市價 36,900 元的 iPhone 16 Pro,以及市價 14,500 元的 Apple Watch。
3M 交通運輸與電子產品事業部行銷經理王玫晴表示,3M 汽車隔熱紙提供有 5 年原廠保固服務,而消費者務必認明 3M 原廠授權施工商、完成後索取售後三聯單並登錄保固,才能享有完整的保固內容。即日起消費者至 3M 原廠授權施工商安裝「3M 極黑汽車隔熱紙」,將提供新款的黃色保證書三聯單,由原車廠張貼則維持原版保證書三聯單。
3M 極黑奈米陶瓷汽車隔熱紙,全系列產品採奈米科技及獨特塗佈,最高可阻絕 95%紅外線熱源及 99.9%紫外線傷害,能有效阻隔有害光線。3M 極黑以多款色階打造不同格調的黑色外觀,讓車內乘客保有隱私,並且在外觀酷黑下仍能為駕駛人營造清晰的行車視野,維持隱私及駕馭清晰度。
福特六和秉持深耕台灣之理念,持續拓展服務據點,致力構建更加完善的服務體系。Ford 高雄一心展示中心由在地經營多年的 Ford 高雄地區授權經銷商九和汽車斥資重金,以「Ford Signature」品牌規範打造 211 坪全新據點,提供高雄前鎮、小港、前金、鹽埕、旗津、苓雅及新興區等七個行政區的消費者美式精緻品牌體驗,期盼以縝密網絡量能和優異服務形象,滿足全台 Ford 的車迷朋友購車需求。
Ford 高雄九和一心展示中心嶄新開幕,坐落於南高雄核心地帶,地理位置優越,集生活機能、人文薈萃與交通便利於一身;其位於一心路與凱旋路交匯的三叉路口,周圍環繞著光華、瑞隆和五甲三大商圈,鄰近台灣主要國際商港高雄港及新凱旋服務廠,並緊靠籬仔內輕軌、夢時代購物中心、科學工藝館、高雄市文化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規劃完成的影音設計文創表演藝術園區等休閒文化商業區;此外,還可快速銜接國道一號交通動脈,享有卓越的交通便利性。
展示中心主建築以「Ford Signature」設計理念為核心,貼近消費者需求,打造嶄新的生活概念。建築外觀採用品牌專屬配色,呈現出鮮明的品牌識別風格與豐富的視覺層次;展廳面積達 120 坪,整體空間以大面積落地玻璃窗與挑高空間設計,不僅減少壓迫感,更營造出舒適自在的賞車氛圍。內部設計結合 Ford 標誌識別藍色與溫潤木紋,營造明亮且充滿活力的視覺感受。
迎賓接待台採 360 度環形設計,緊鄰展間門口,讓消費者一踏入展示中心便能感受到貼心的接待與專業諮詢,搭配航空級全員禮儀訓練,展現專業信賴形象。而 Ford 高雄九和一心展示中心具備寬敞展車空間、兼具隱私性的獨立洽談室,充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賞車與購車需求。
Ford 高雄九和一心展示中心提供義大利百年經典品牌 LAVAZZA 咖啡、BEVCO 氣泡水,以及專用調飲糖漿,同時搭配 Costco 好市多當季檔期精選的甜、鹹點心,讓消費者在賞車洽談時,也能享受義式與美式交融的愜意時光。此外,提供 Wi-Fi、插座和 USB 充電裝置等貼心設計,讓手機、平板電腦、筆電隨時都可充電,以自在溫馨的氛圍,打造舒適放鬆的交流空間,讓顧客在賞車之餘也能自在上網或處理公事。
繼 2024 年美規 Subaru Solterra 導入新式樣方向盤、針對 EyeSight 系統等升級後,近日美國 Subaru 再次針對純電休旅 Solterra 進行調整,全新 2025 年式於原先 Touring 車型之上,新增高階 Touring Onyx Edition 版本,導入專屬黑化套件 ; 更重要的是,對應雙生產品 Toyota bZ4X 全球售價調整,新年式美規 Solterra 全面降價,降幅最多更達到 7,000 美元 (約新臺幣 22.8 萬)。
2025 年式美規 Solterra 在車系編成方面,保留 Premium、Limited、Touring 等級,其中 Premium、Limited 雙車型建議零售價較 2024 年度調降 6,500 美元 (約新臺幣 21.2 萬),新年式入手門檻自 38,495 美元起 (約新臺幣 125,9 萬,原先為 44,995 美元) ; 至於定位高階的 Touring 車型,建議零售價則調整為 44,995 美元,與舊年式入門 Premium 車型相同,降價幅度 7,000 美元為車系最高者。
美規 Subaru Solterra 新舊年式價格差異 | ||||
車型 | 25 年式售價 | 24 年式售價 | 備註 | |
Premium | 38,495 美元 約臺幣 125.9 萬 |
44,995 美元 約臺幣 147.1 萬 |
降 6,500 美元 | |
Limited | 41,995 美元 約臺幣 137.3 萬 |
48,495 美元 約臺幣 158.6 萬 |
降 6,500 美元 | |
Touring | 44,995 美元 約臺幣 147.1 萬 |
51,995 美元 約臺幣 170.1 萬 |
降 7,000 美元 | |
Touring Onyx Edition | 45,495 美元 約臺幣 148.8 萬 |
- | 新增車型 |
全新推出的 Solterra Touring Onyx Edition 車型,以頂規 Touring 版本為基礎打造,建議零售價為 45,495 美元,提供兩種車色選擇,外觀換上黑化處理下護板、20 吋黑色烤漆處理鋁圈,包含 A 柱、車頂、窗框及尾翼等細節,均施以黑色塗裝,同時配置專屬銘牌。
內裝方面,Solterra Touring Onyx Edition 架構、配備豐富水準,與現行一般版本相仿,於前後車門換上黑色飾板點綴,佈局可選擇淺灰/黑雙色內裝座椅,搭載 7 吋 LCD 全數位儀表、12.3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Harman Kardon 音響系統、全景玻璃天窗、加熱/通風座椅、數位後視鏡、雙幅式非真圓多功能方向盤等。
動力與性能方面,2025 年式美規 Solterra 維持搭載容量 71.4kWh 的鋰電池組,標配 SAWD 對稱式全時四輪驅動系統、X-Mode 越野模式,可切換對應雪地/積雪/泥濘等多重路況,同時搭載主動式彎道輔助、車輛穩定控制系統,提供更出色的操控表現。在 24 年式提升電池調節系統的效能後,可在 35 分鐘內完成 10%至 80%電量補充。
鴻華先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 2024 年 12 月 24 日,舉辦 2024 年第三季營運法人說明會,會中先行介紹公司概況,鴻華先進科技為鴻海科技集團與裕隆集團於 2020 年 11 月成立,總部及研發中心皆設置於臺灣,採購據點則為中國杭周。鴻華先進科技採用創新商務模式,主要以 CDMS 委託設計製造服務。
此外在法說會中,鴻華先進科技也公布 2024 年第三季損益表及 2024 全年展望,以及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展望,並預估在 2023 年全球電動車市場將可達到約 3,300 萬輛的純電車,以及超過 900 多萬輛的新能源車款,相較 2024 年約 1,096 萬輛純電車款的規模,未來仍有約 3 倍的提升空間。
鴻華先進科技在法說會中,也回顧了 2020 年~2024 年的車型發展成果,包含 2020 年首度發表了乘用車以及商用車平臺、2022 年發表 Model T 量產車、2023 年推出 Model C 量產車以及 2024 年推出 Model B 量產車等等。而在乘用車部份,除了 Model C LR 已展開交付外,Model C 總交付量已達到 8,000 輛,並發表了 Model D 車型,商用車部份則推出了 Model U 車型。
會議中除了再度介紹於 HHTD24 鴻海科技日發表的 Model D、Model U 以及北美版 Model C 車系外,也在會議中透露了北美版 Model C 預計將在 2025 年推出。此外已在 HHTD24 鴻海科技日現身的量產版 Model B 車系,也預計將在 2025 年第二季末上市,但相關的確切上市時間則尚未透露。
寒流一波波來襲,臺中武陵山區溫度更是接近 0 度,為了讓偏鄉地區的孩子們在聖誕節前夕感受到節日的溫暖與關愛,歐馬企業攜手「大家功德會」、「武陵農場」、「九歐旅行家」、「O-GRILL」、「山心餓意私廚」等夥伴,化身聖誕老公公的角色,將滿滿的愛心化為精心準備的禮物,親手送到南投仁愛鄉的春陽、發祥,與臺中和平區梨山與平等國小的孩子們手中。
本次露營車體驗活動於武陵農場舉辦,特邀武陵農場場長羅籝洋、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主任廖林彥博士與平等國小的師生共同參與其中。平等國小校長劉姿芬表示:「我們學校地處偏鄉,許多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界的資源與活動。感謝歐馬企業及所有夥伴的用心,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更讓他們感受到社會滿滿的關懷與溫暖。」
活動當天,孩子們在專業團隊的帶領下,首次體驗「露營界的勞斯萊斯」Airstream,以及「歐洲版 Airstream」Eriba,與自走式露營車界的頂流天花板 Sunlgiht,在露營活動互動過程中,更激發孩子們對環境的熱愛與探索精神。同時,聖誕老公公親手送上的驚喜禮物更讓孩子們充滿笑容與感動。
歐馬企業董事長羅達仁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帶給孩子們一個難忘的聖誕回憶,也能啟發他們對未來生活的想像。我們相信,每個孩子都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只需要更多的關愛與機會。」
本次活動的成功,離不開每位參與者的努力與支持,讓偏鄉地區的孩子們深刻感受到節日的溫暖與愛心。未來,歐馬企業將繼續秉持社會責任,攜手更多夥伴,為偏鄉地區的孩子帶來更多希望與愛。
中華汽車今年以宜蘭南澳為主場,於 12/20-12/21 舉行第二屆「Home Run 少棒中華盃棒球賽」,比賽集結了「幸福守護計畫」支持的紅葉少棒、豐田少棒、蓬萊少棒、光復少棒、中華汽車棒球隊以及汽車媒體聯盟 6 支隊伍同場較勁,期望牽起與少棒球員隊間的情誼。
中華汽車副總錢經武表示,「幸福守護計畫」自 2016 年推動至今已捐出 17 輛車協助基層少棒發展及偏鄉課輔運行,17 輛中就有 5 輛車投入偏鄉少棒,而今年臺灣棒球在國際賽事拿下了很好的成績,中華希望能持續投入資源協助球隊解決交通問題,並持續舉辦「中華盃棒球賽」。
透過「球芽基金」的引薦,今年中華汽車第 17 號幸福守護專車投入至臺灣職棒的搖籃--「花蓮光復少棒」,並選定在「中華盃棒球賽」開幕式中舉辦捐贈儀式。當天特別邀請光復少棒的大學長-- Rakuten Monkeys 樂天桃猿現役選手馬傑森驚喜現身,當天馬傑森除了擔任開球嘉賓開球,並勉勵小小選手持續努力外,也不忘坐上駕駛座,與光復少棒的學弟們一起迎接「幸福 17 號」加入。
中華汽車持續深耕偏鄉少棒,於去年開辦的「Home Run 少棒中華盃棒球賽」,參賽隊伍因中華汽車的持續投入逐年增加。今年中華汽車透過分組競賽讓成棒、少棒混齡對抗,蓬萊少棒及中華汽車棒球隊以分組第 2 的成績闖進季軍賽,戰況激烈地主隊蓬萊以 6:5 氣走中華,由蓬萊少棒搶下銅牌。冠亞軍之爭,則由豐田少棒及紅葉少棒一路激戰,比賽難分軒輊,最後由豐田少棒突破僵局蟬聯冠軍。此次,比賽獎金,則由中華汽車廠內活動義賣所得,同仁以愛心響應共同關心偏鄉少棒發展。
中華汽車長期推動國球發展,近年來,「幸福守護計畫」照護的五所少棒隊屢創佳績,不僅在國內外賽事取得好成績,更連續兩年都有孩子獲選為 U12 國家隊選手,繼去年太巴塱少棒投手曾祈嘉入選國家隊,今年紅葉少棒的最強打擊杜凱恩也跟成為 U12 耀眼之星。出生於臺東紅葉村的杜凱恩從國小三年級開始打球,力氣驚人的他經常在球場開轟,雖擁有令人羨慕的棒球天賦,杜凱恩卻不忘持續學習,從紅葉學會打擊、在國家隊學會跑壘技巧,畢業後也會到卑南國中就讀持續精進自己的球技,在熱愛的棒球領域中發光發熱。
而在第 2 屆「Home Run 少棒中華盃棒球賽」拿下最佳投手、最佳打擊的豐田少棒蔡閔瑞也是今年威力彩盃奪冠的重要功臣,教練透露,投打俱佳的蔡閔瑞這一年球技有顯著的進步,原本父母只是為了讓蔡閔瑞養成運動送來打球,沒想到卻意外開啟了他對棒球的熱情,朝向二刀流之路邁進。即日起,2025 年「幸福守護計畫」徵件開跑,歡迎兒福團體及偏鄉小學踴躍投案申請。
Luxgen 今日(12/24)公布最新一波 LuxClub App 車控功能全新升級內容,n⁷車主升級 LuxClub App 後,新增包含空調可自訂預設開啟的溫度與時長,上車即享為車主專屬打造的暖心車室;車窗可控制四個車窗獨立控制開關與開啟幅度,操作更靈活滿足車主的多樣需求;;此外介面體驗也進行優化,首頁預設你的愛車車型車色再搭配全新功能個性化車圖,讓車主隨心上傳喜歡的照片,打造專屬首頁輕鬆展現獨一無二的純電風格。
Luxgen 指出車主在 LuxClub App 隨心上傳喜歡的照片,建議使用 2:1 比例的照片,視覺效果更佳。每次使用隨插即充服務或是推薦親友試乘/購車,都可以累積 LuxPoint 亮點,推薦趕快把 LuxShop 利用 APP 的全新功能加入首頁快捷設定,用亮點折抵幫愛車與家人買一份聖誕禮物。
Luxgen 也表示,為讓每一位車主的用車體驗隨時維持最佳狀態,記得要讓愛車維持在最新版本,並在即刻起將 LuxClub APP 更新至最新版本,才不會錯過 n7 車主專屬的聖誕禮物。 今年聖誕節 Luxgen 邀請大家一起解鎖聖誕禮物,感受 n7 越開越新的科技魅力。
福特六和於 2023 年 4 月首度在國內展開新一代 Ranger 車系預售,接續在 6 月 13 日於國內發表新車,除了預售時公佈的 XLT 以及 Wildtrak 雙車型之外,更首度引進的高性能版本 Raptor 車型,總計提供 3 車型的選擇配置,正式售價分別為 133.8 萬、156.8 萬以及 206.8 萬元。
接續在 2024 年 5 月,Ford 針對 Ranger 車系調整 Wildtrak 車型售價,由原本的 156.8 萬元調漲 2 萬元成為 158.8 萬元,此外亦以 XLT 車型為基礎,推出悍漠騎兵版限量車型,透過加裝貨斗護桿,引擎蓋及車側車貼等專屬配置,並以 129.9 萬元的新車售價進行溝通,開出較 XLT 車型更低的新車售價。
近期福特六和則正式將 XLT 車型於官網下架,Ford Ranger 車系現行僅剩下 Wildtrak 以及頂級性能版本 Raptor 雙車型選擇,據福特六和表示,調整 Ford Ranger 車系國內販售車型編成的主要原因,為積極傾聽市場的需求和變化調整產品編成,以確保滿足消費者的期待。由此應可了解 XLT 車型雖有較低的售價設定,但國內消費者選擇 Ford Ranger 車系仍以 Wildtrak 車型為主,所以才會針對 Ford Ranger 車系進行編成調整的動作。
繼原廠於 5 月發表 2 度小改款版本後,BMW 總代理汎德於今日(12/23)也接續引進小改款 3 Series 轎車、以及 3 Series Touring 旅行車,Sedan 為 219 萬起、Touring 旅行車為 256 萬起,雙車系各車型分別調漲 1 至 3 萬不等,最主要追加 AR 擴增實境導航、BMW OS 8.5 系統、標配 harmon/kardon 高傳真音響系統等強化,維持轎車 318i、320i、330i、M340i 共 4 動力車型編成,Touring 旅行車則為 320i、330i、M340i 共 3 動力車型編成。
小改款 BMW 3 Series / 3 Series Touring 車系售價更動 | |||
Sedan | |||
車型 | 原先售價 | 調漲 幅度 |
改款售價 |
318 Sport | 216 | +3 | 219 |
320i M Sport | 246 | +3 | 249 |
330i M Sport | 296 | 299 | |
M340i xDrive | 367 | +1 | 368 |
Touring | |||
車型 | 原先售價 | 調漲 幅度 |
改款售價 |
320i M Sport | 253 | +3 | 256 |
330i M Sport | 303 | 306 | |
M340i xDrive | 374 | +1 | 375 |
售價單位:萬元 |
2 度小改款的 3 Series 在外觀並沒有過多調整,最主要是前擋風玻璃因應增列 AR 擴增實境導航,因此在 ADAS 攝影鏡頭組下方追加 AR 實境鏡頭;改款後更推出兩款奪目耀眼的跑格化車色,熾熱動感的 Fire Red 以及冷冽時髦的 Arctic Race Blue。造型上搭載雙肋直柵式水箱護罩,標配兩側的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3 Series Touring 全車系也具備最令車迷津津樂道的獨立開啟式後擋玻璃,彰顯強大機能性。
318i Sport 配備了 Sport 套件,銀色水箱護罩搭配黑色高光澤雙肋直柵,與前保桿黑色高光澤進氣壩相互輝映;320i M Sport 及 330i M Sport 則是全面配備 M Sport 套件,包含 M 空力套件、M 專屬輪圈以及 M 字樣車側銘牌,車頭採用銀色水箱護罩鑲嵌霧銀色雙肋直柵的搭配。
M340i xDrive 更於 M Sport 套件基礎之上,額外升級專屬的 M Performance 外觀套件,搭配燻黑造型頭燈與黑色高光澤網狀水箱護罩設計,車側 M 雙肋型後視鏡更強化整體戰鬥氣息。車尾雙邊矩形排氣尾管更凸顯 M340i xDrive 的性能運動風格;此次,330i M Sport 與 M 340i xDrive 升級為動感細膩的全新 M 雙輻式 995M 型跑車化輪圈。
內裝方面,2 度小改款後最主要在 320i M Sport 與 330i M Sport 車型更首次導入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含換檔撥片),而 318i Sport 則改為六角型雙輻方向盤;M340i xDrive 配備 M 多功能真皮方向盤搭配專屬縫線(含換檔撥片)。而車內也將中央與兩側空調出風口,改為最新世代的隱藏式設計。
此外,全車系在既有的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搭配 14.9 吋中控觸控螢幕硬體下,將系統從原有的 OS 8、升級為 BMW Operating System 8.5,充滿現代美感的圖像式設計在使用上更加直覺並提供專屬個人化設定,將車主與車輛之間的關係提升至全新層次,也維持標配無線 Apple CarPlay 與無線 Android Auto。除了更人性化的操作介面,BMW 也將語音溝通完美植入,BMW 智慧語音助理 2.0 能用更自然的語言邏輯來溝通,過程將更顯流暢與真實,為駕駛打造個人化感官體驗。
全車系也首次導入 AR 擴增實境導航功能,在複雜的用路環境下,透過圖像搭配前方道路影像給予車主更直觀的即時路線指引。同時標配智慧 Comfort Access 免鑰匙系統、BMW 手機數位鑰匙。
全車系車型在改款後,也首度標配頂級中控水晶套件。320i M Sport 與 330i M Sport 標配全新 Fine-Wood 灰藍色木紋飾板,雙前座電動座椅含駕駛座記憶功能與 Sensatec 透氣皮質跑車座椅,同時提供駕駛及乘客優異的包覆性與支撐性;而 330i M Sport 升級 Vernasca 真皮,給予乘客最尊榮的享受。M340i xDrive 配備 M 多功能真皮方向盤搭配專屬縫線(含換檔撥片)並升級為 Vernasca 真皮 M 跑車座椅、雙前座電動腰靠及 M 碳纖維飾板。
全車系標配豪華型三區恆溫空調、環艙氣氛燈,更標配搭載擁有 16 具喇叭的 harman / kardon 高傳真音響系統。此外,Touring 車型更展演出強大的機能性與靈活空間表現,不僅具備最高可擴充至 1,510 公升的後行李廂容積,搭配 40/20/40 分離可傾倒後座椅背、後廂安全分隔網、行李廂捲簾、電動尾門啟閉系統以及 BMW 獨家的獨立開啟式後擋玻璃與後廂底板自動止滑功能。
駕駛輔助部分,全車系搭載 BMW Personal CoPilot 智慧駕駛輔助科技,搭配標配的車況抬頭顯示器、360 度環景輔助攝影、遠端 3D 監控系統,給予駕駛最全面的保護。除此之外,具備了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盲點偵測系統、前後方車流警示、自動停車與自動倒車輔助系統等多項功能,而車側防撞輔助、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功能都讓駕駛隨時精準掌握路況與車輛狀態。
動力則維持既往,2.0 升直列 4 缸包含有 318i、320i 與 330i 等動力。318i 具有 156 匹馬力、25.5 公斤米扭力輸出;320i 則是 184 匹馬力、30.6 公斤米扭力,330i 為 245 匹、40.8 公斤米。三者都採後驅設定搭配 8 速手自排變速箱。3.0 升直列 6 缸動力則是由 M340i xDrive 採用,其具有 374 匹馬力、51 公斤米扭力輸出;48V 輕油電系統在衝刺時可額外提供 11 匹馬力輸出,採用的是 xDrive 四驅設定搭配 8 速手自排變速箱。
全新升級的底盤調校進一步強化操控穩定性,在改款後搭配避震器強化安裝結構,提供更為平穩而舒適的駕駛體驗,原廠強調大幅提高行路之間的舒適表現而或車身動態穩定性。此外,320i M Sport 全面升級 M 煞車套件 (藍色),搭配可變式運動轉向系統及 M 跑車化懸吊系統,提供更進階的駕馭表現,330i M Sport 則升級 M 跑車化電子懸吊系統,依路面狀況,可客製化您想要的軟硬路面回饋,M340i xDrive 則額外提供熱血的 Sprint 運動衝刺功能,結合 M 運動化差速器及精細的底盤調教技術。
採用集團 EMP2 模組化平臺打造的第 3 代 Citroën Berlingo 車系,最早於 2018 年日內瓦車展亮相,並於隔年導入臺灣汽車市場,延續商旅車型定位,推出客車、商用車兩種版本,以多功能用途、出色空間機能性作為產品特點,再加上法系「高顏值」的加成,深受消費者喜愛,也成為品牌高重要度的主力產品。
2023 年底,Citroën 率先在歐洲市場推出小改款 Berlingo 車系,導入全新家族化設計,同時針對科技、內裝佈局升級,在當地以純電ë-Berlingo 作為銷售主力,至於海外市場則同樣提供傳統燃油引擎車型 ; 2024 下半年,在新車引進資訊揭露後,國內總代理寶嘉聯合宣佈在 12/5 正式導入小改款 Berlingo 車系。
臺灣市場販售的全新小改款 Berlingo 車系,維持柴油渦輪單一動力,並規劃商用 Berlingo Van、Berlingo 客車短軸/長軸共 3 種車身型式、6 種車型選擇,配備更新隨海外市場腳步,導入新世代外觀造型,內裝更加入 10 吋 HD 全數位儀表、10.25 吋觸控螢幕、達 Level 2 等級的駕駛輔助系統等配備,短軸車型售價自 115.9 萬起,至於長軸車型售價則是自 125.9 萬起。
Berlingo 擁有類 MPV 廂式休旅、結合商旅用途的產品定位,在相近價格區間、同樣提供長/短軸車型的條件下,目前在國內市場並無直接的競爭對手 ; 小改款 Berlingo 配備豐富程度跟上市場腳步,甚至入手門檻,較改款前更具競爭優勢 ; 本次 U-CAR 試車組將透過小改款後新增的 XTR 短軸 5 座 Modutop 車型,一窺 Berlingo 升級後的產品戰力,同時審視其能否挑戰主流百萬休旅級距。
小改款 Berlingo 在車身尺碼部分,維持原先架構,短軸車型的長寬高分別為 4,403 x 1,848 x 1,838 mm,軸距部分則為 2,785 mm。原廠強調,在造型設計上,導入品牌概念車 Citroën Oli 的設計理念,換上全新 Citroën 廠徽,左右延伸人字意象的類封閉式水箱罩造型,兩側搭載ㄈ字型的 Citroën LED Vision 反射式頭燈,整合晝行燈及方向燈組。
重新設計的前保桿造型,以防刮材質搭配,結合 Airbump 設計元素、LED 前霧燈,中央氣壩內部配置駕駛輔助系統的感應模組,本次試駕的頂規 XTR 車型,擁有專屬前保桿下方銀色烤漆飾條,兩側 Airbump 外框飾條也改為專屬橘色塗裝。
本次試駕的小改款 Berlingo 採「孔雀藍」新車色,車側線條與改款前相仿,原先使用磨沙黑色彩貼包覆的 A 柱,在小改款後恢復同車身色塗裝處理,車頂上方的行李架則由原先懸浮式設計,改為平貼式黑色烤漆處理樣式,平整化車門下方的 Airbump 預防開門碰撞與摩擦裝置,呼應車頭同步改為單一線條點綴。
本次試駕車型除了在車門前緣配置專屬「XTR」銘牌之外,Airbump 預防開門碰撞與摩擦裝置上方的妝點也換上橘色線條,胎圈部分,則擁有 17 吋 XTR 專屬銀黑雙采鋁圈,配胎規格為 205/55 R17,造型與改款前車型差異化,如果是標準 Max M、Max M Modutop 車型則會換搭 16 吋亮黑烤漆鋁圈。
小改款 Berlingo 的車尾上方配置立體低風阻擾流尾翼,兩側維持直立式尾燈造型,內部燈組均維持傳統燈泡,並非新世代車款常見的 LED 光源,尾門中央取消大型廠徽,僅在左右兩邊透過「Citroën」、「Berlingo」字體銘牌妝點,後保桿維持大面積塑料材質打造,頂規 XTR 車型額外增列專屬下方銀色烤漆飾條。
車室方面,小改款 Berlingo 最主要的更新聚焦在科技質感提升,駕駛座換搭全新皮質包覆 4 幅式多功能方向盤,除了全新廠徽之外,右側按鍵整合駕駛輔助功能,左側則提供多媒體音源切換、語音控制等,後方具備烤漆材質換檔撥片,方向盤握感表現、盤徑適中,使用皮質與車縫線搭配,質感表現出色。
前方 10.25 吋 HD 全數位儀表是小改款 Berlingo 內裝的亮點,可切換 5 種不同版面風格,顯示內容囊括駕駛輔助系統、水溫表、簡約時速畫面、多媒體資訊與行車數據等,畫質細膩表現、系統流暢度均與維持品牌一貫高水準。
中控臺相同架構基礎下,小改款 Berlingo 換上全新 10.25 吋全彩多媒體觸控螢幕,內建繁體中文介面,支援無線 Apple CarPlay 與 Android Auto 功能,與 Citroën 多數新世代車款相同,可自行定義快捷功能鍵,同步整合車輛設定、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調整、音響環繞音效/均衡器調整等功能,可在車輛倒車時,透過鏡頭合成畫面,提供後方/車輛周圍的影像輔助,不過並非即時顯示的 360 度環景影像系統。
10.25 吋螢幕下方配置雙區恆溫空調,中央鞍座前方配置無線充電板、兩組 USB-C 電源插孔、引擎啟動鈕、電子手煞車與Ë-Toggle 電傳線控撥動式排檔,另外具備行車模式切換 (Eco/Normal),下方提供拉簾式隱藏置物空間,內部設置傳統車輛常見的單一 12V 電源供應插孔 ; 在收納巧思部分,小改款 Berlingo 在副駕前方規劃 3 層式手套箱、開放置物平臺,前座杯架則位於兩側空調出風口、車門板內部,與一般乘用車常見中央杯架的設計略有差異。
小改款 Berlingo 全車系均提供舒適型織布座椅,頂規 XTR 額外升級由灰橘黑 3 色組成的雙前座減震舒適座椅,在筆者約 220 公里的試駕過程中,充分體驗到座椅發泡棉、設計上強調的支撐性與包覆性,能夠有感降低長途駕駛的疲勞程度 ; 短軸車型的後座同樣採用 3 張獨立座椅的佈局,且分別配置上下可調的頭枕,不過比較可惜的是,後座的椅背傾角、椅墊前後均與小改款前車型相同無法調整。
實際乘坐體驗中,以筆者身高 182 公分作為基準,後座膝部空間在配有活動式餐桌的條件下,還有接近 2 個拳頭的距離,頭部空間則約還有 1 個半拳頭的餘裕 ; 值得關注的是,短軸 Berlingo 車系中階 Max M 5 座 Modutop 車型以上 (包含本次試駕的 XTR M 5 座 Modutop) 即搭載全景式玻璃車頂,除了基本電動遮陽簾之外,還加上中央透明置物空間、環狀氛圍照明,日間使用可為車室提供明亮照明,強化視野通透度,夜晚則為座艙增添些許獨有的法式浪漫質感。
導入國內市場的小改款 Berlingo 短軸車型,在調整產品規劃後,僅提供 5 人座佈局,尾門可單獨打開後擋玻璃,方便狹窄停車環境取物,手動開啟整片尾門後,原廠提供可兩段收折的障板,標準模式下行李廂容積為 1,355 公升,對應多數家庭日常使用已相當足夠,若將第 2 排座椅放倒,可釋放方正且完整的 3,000 公升容積,再將副駕駛座位前倒後,擴充最大載物長度,最大空間更可以達到 3,500 公升。
除了全景玻璃車頂、中央透明置物空間之外,中階 Max M 5 座 Modutop 車型以上更配有後方頂置式儲物箱,可由尾門位置向下、座艙處左右雙邊開啟,對於喜愛露營、對車室空間規劃有需求的消費者而言,屬實是收納巧思中的一大加分項。
小改款 Berlingo 在動力配置方面,維持既有 1.5 升 4 缸 BlueHDi 柴油渦輪引擎、EAT8 智慧型 8 速手自排變速箱的搭配,可供輸出最大馬力 130 匹,最大扭力則設定在 30.6 公斤米 ; Berlingo 車系採用市場已相當熟悉的柴油動力單元,實際駕駛體驗中,可以發現引擎與變速箱相當成熟,且擁有不錯的協調性,雖然車輛啟動、怠速、低速緩行時仍可感受到柴油引擎天性的聲響,但隨車速提升,在都會穿梭、中高速域行駛時,卻能呈現接近一般汽油引擎車款的運轉精緻性。
Berlingo 在原廠性能輸出調教下,動力傳輸可說是相當直覺、輕快,搭配行車模式切換,可讓不常接觸柴油動力的駕駛輕鬆上手,遇到超車、高速公路再加速的條件,也能搭配手動換檔模式、換檔撥片,適時提供車輛豐沛的動力延伸反應及扭力輸出。
U-CAR 過去 [ 直購直測 ] 單元中,曾持有 Peugeot Rifter、Peugeot 5008、Citroën Ë-C4 等法系車款,因此對於兩大品牌的新世代產品的操駕表現均相當熟悉。小改款 Berlingo 在操控定位上,仍以舒適懸吊設定為主,因此大幅度過彎,難免產生稍明顯的車身側傾,但是對應臺灣多數道路條件,Berlingo 均可提供 Citroën 品牌乘用車水準的駕馭表現。
在中低速域、都會穿梭時,可以發現 Berlingo 引擎防火牆噪音抑制符合預期,面對道路碎震、聲響時,仍保有歐系血統的細膩與扎實 ; 時速提升至中高速域、高速路段行駛時,MPV 車格設定下,風切聲隔絕在可接受範圍,小改款 Berlingo 的原廠配胎使用 Bridgestone Turanza 6,搭配底盤設定下,可以創造舒適且穩定的路感反應,兼具出色的輪胎滾噪隔絕。
導入達 Level 2 等級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是小改款 Berlingo 的亮點之一,在順暢車流、交通壅塞等不同條件下實測 Drive Assist 輔助功能,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作動趨於溫和、保守,支援 ISA 智慧型速率調整,至於新增的全速域 Stop & Go 功能,則可在跟車至靜止後直接進入 Auto Hold 模式,前車駛離僅需輕踩油門、按下方向盤控制鈕即可重新出發。
小改款 Berlingo 搭載的 LKA 車道維持輔助、LDWS 車道偏移警示系統作動方式與Ë-C4 等新世代車款相仿,對於方向盤輔助力道、車道置中的調整均以細膩方式呈現,對於一般駕駛的上手程度高,且操作直覺,不過如果遇到彎道幅度較大、下交流道的路線,可能會出現系統無法辨識、直接取消輔助功能的情形。
整體而言,擁有更精緻的扮相的小改款 Berlingo,保留車系藏有的浪漫設計、貼心收納巧思,在百萬價格區間,提供跳脫商旅車型、靠攏家用休旅的產品定位 ; 內裝配備與科技質感的升級,契合當今世代消費者購車時的訴求,而短軸 Berlingo 更擁有相對靈活的尺碼、操控反應,使用上對於一般家庭用車消費者來說,已相當足夠,就算偶有商用需求,也能輕鬆活用。
Berlingo 擁有法系底盤調效的絕活,小改款車型科技有感升級,總代理開出百萬級距的售價,符合該價格水準應有的表現,以入門車型來講,配備水準可對應物實型車主的期望,若是純粹家庭導向的購車考量來說,頂規 XTR 車型則能夠為擁車過程帶來更多歡笑與樂趣 ; 上市初期原廠提供 5 年/15 萬公里延長保固首購優惠,將會是吸引潛在消費者的一大誘因。
Honda 與 Nissan 將合併的消息,乃是 2024 年底最具震撼力的大事,其中還牽扯到鴻海科技集團意圖入主 Nissan,這對於日本汽車產業、甚至對全球汽車產業而言都極具衝擊性,而 Honda 與 Nissan 在 2024 年 12 月 23 日,偕同 Mitsubishi 相當倉促的舉辦記者會,正式宣布雙方已經簽署 MOU 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會朝向合資成立控股公司、針對兩大品牌業務進行整合的方向前進。
目前雙方乃是簽署備忘錄,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計畫在 2025 年 6 月合資控股公司將會成立,屆時也將完成股權確認與轉移相關工作,再之後的預設目標,是控股公司在 2026 年 8 月份於東京證交所掛牌上市。Mitsubishi 目前尚未確認是否加入控股公司,後續才會更進一步確認。
記者會開場由 Honda 社長三部敏宏 (Toshihiro Mibe) 開場主講,隨後才由 Nissan 執行長內田誠 (Makoto Uchida)、加藤隆雄 (Takao Kato) 依序進行補充。三部敏宏表示 Honda 與 Nissan 的正式合作,從 2024 年 3 月份的策略結合展開,同年 8 月則確認雙方將攜手開發下一世代電動車;而現在則是更進一步合作,將朝向成立合資公司進營業務整合的方向進行商討。
比較關鍵的資訊,在於 Honda 與 Nissan 確認將會朝向整合的方向進行商談,但卻也還是有一定條件,其中 Nissan 需要轉虧為盈,至少要有倍數的成長,屆時才會正式啟動合併業務,目標是打造出營業額 30 兆日圓、營利 3 兆日圓以上的企業體;而以雙方目前各自實力進行整合,屆時控股公司 Honda 將會取得主導權。
針對兩大品牌業務整合之後的目標,鎖定當前市場在智能科技、電能科技等項目的發展潮流,也就是先前雙方已經展開合作如軟體定義車輛、模組化平臺等,後續包含生產端的整併以求最大優勢,金融服務也將統合等;不過包含三部敏宏、內田誠在內,被詢問後續各市場資源整併的計畫時都表示,目前先行朝向成立合資控控股公司進行合作,確認後才會就更多框架與細節進行詳談。
三部敏宏表示:「汽車產業經歷長時間積累後都會有所變革,而我們希望 Mitsubishi 能參與到 Honda、Nissan 的業務整合討論中,目標在於年底前明確業務整合的可能性。」
為實踐「愛與關懷」的企業理念,歐馬企業以支持偏鄉孩童成長與發展為公益核心,於 2024 年 12 月 23 日及 24 日啟動「十車愛滿載」活動。10 部露營車與全體員工將深入山區,與偏鄉孩童共享溫馨的聖誕露營時光,傳遞無限祝福與關懷。
本次活動以戶外露營為形式,讓偏鄉孩童有機會體驗不同於日常的生活學習場景,感受聖誕佳節的歡樂氣氛。透過多元互動增進孩童與外界的連結,啟發他們對未來的無限想像與希望。
偏鄉與山區的原住民群體一直是臺灣珍貴的文化瑰寶,他們在文化、藝術與體育等領域的卓越表現,對臺灣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今年的棒球 12 強賽中,原住民球員以堅韌精神與精湛球技不僅贏得國際矚目,更成為全臺灣的驕傲。
歐馬企業羅董事長表示:「只要給予機會,每一個孩子都能努力成長,追逐夢想。山再高,也阻擋不了愛的到來。」此次聖誕露營不僅是對偏鄉孩童的支持,更是向臺灣原住民文化致敬,期望傳承這片土地的珍貴價值。歐馬企業未來將持續透過實際行動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結合更多資源與力量,為偏鄉地區的孩子們創造更多愛與希望的機會,共同編織屬於臺灣的美好未來。
Mazda 近日公布 2025 年東京改裝車展展出內容,將於 1 月上旬開展的東京改裝車展舞臺上,Mazda 共計將展出多款以 Spirit Racing 為主軸的產品陣容,包含有將投入量產的特式車、賽車改裝作品概念、冠上輪胎廠之名 CX-5 等作品。
Spirit Racing 乃是 Mazda 麾下賽車運動部門,從名稱就不難看出其代表了 Mazda 追求賽車運動的精神,在 2024 年初東京改裝車展上,Mazda 其實就有展出過冠上 Spirit Racing 之名的概念作品,而此次在 2025 東京改裝車展上所展出的特式版本,乃是冠上 Spirit Racing 的首款量產作品,從市場競爭面來看,等於是與競爭對手有直接抗衡的作品選擇。
MX-5 的 Mazda Spirit Racing Special Model 特式版,在外觀造型可以看到引擎蓋上有著賽車化線條塗裝,前保桿下緣配置有擾流鼻翼,搭配 6 輻式輪圈樣式與紅色煞車卡鉗,水箱護罩一側有著 Spirit Racing 的圓形 Logo,前保桿中央以及車外後視鏡下緣則有代表 Spirit Racing 的紅色線條,葉子板處更有 Mazda Spirit Racing 字樣。
目前 Mazda 僅有公布展出內容資訊以及照片,展示了這款特仕車的樣貌,更多產品資訊則還要等待後續原廠更進一步揭露,但展現品牌賽車精神的作品,除外觀的運動化之外,相信在底盤設定、內裝鋪陳妝點上,應當也會有更多的不同之處。
日前傳出 Honda 與 Nissan 有意合併的消息,乃是當前車壇最為震撼的新聞,因為除了兩大日本品牌之外,也牽扯到積極投身電動車產業的鴻海科技集團,雖然目前態勢看起來主要是 Honda 拿下 Nissan 的機率較高,但有如運動賽事一樣,在比賽還沒結束前似乎一切都仍有可能。近日 Nissan 前執行長 Carlos Ghosn 受訪時表示,與 Honda 合作對 Nissan 來說是恐慌之舉,因為兩大品牌之間存有諸多歧異。
針對 Nissan 的困境,身為前執行長的 Carlos Ghosn 很早之前就已經透露過,他與 Nissan 之間的糾葛由來已久,而在近期 Nissan 花落誰家的風波中,Carlos Ghosn 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Nissan 尋求與 Honda 合併乃是恐慌的舉動,這並非是一項務實的舉動。而 Honda 先前也表示,目前仍在考量雙方之間合作的各種可能性,包含合併、資金投入、或者是成立控股公司等。
根據相關報導指出,鴻海科技集團先前已經與 Renault 先行接洽過,因為 Renault 手中擁有 Nissan 部份股權,而先前交由法國信託基金收購的股票,仍有多達 22.8%的股票在信託基金手中,也是鴻海科技集團想要入主 Nissan 的重要突破口。不過,Carlos Ghosn 表示,作為 Renault 股東之一的法國政府,對 Renault 有極大影響力,同時法國政府與日本政府交好,這也影響到 Renault 出售股份予鴻海科技集團的可能性。
鴻海科技集團目前針對入主 Nissan 的計畫先行暫停,先行觀望 Honda 與 Nissan 之間商談結果,畢竟雙方之間仍有諸多歧異,甚至先前有日本媒體報導指出,雙方之間的談判協議有不少特別條款,很可能會成為雙方合作破局的因素。
Carlos Ghosn 表示,如果由鴻海科技集團入主 Nissan,很可能會為 Nissan 帶來不同的局面,在當前電動車發展的車壇潮流下,會有更多有意揮軍電動車產業的集團與企業,尋求購入、入股、合作等方式來進軍傳統車廠。
Volkswagen 與 IG Metall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達成協議,在 2030 年以前不關閉德國境內工廠的前提下,Volkswagen 計畫在德國裁員 3 萬 5 千名員工,並設下每年樽節 40 億歐元的目標;在歷經 70 小時的協商後,最終 Volkswagen 承諾短期內不會有裁撤現有員工福利的措施,德國境內的 10 座 Volkswagen 工廠也不會有裁撤的計畫。
據外媒報導,由於在電動車領域未能取得預期成績,再加上成本不斷上升、新興汽車品牌崛起,Volkswagen 在 2023 財年度的目標不僅無法達成,甚至面臨衰退;在這樣的情況下,Volkswagen 高層計畫推出一系列的成本節制措施,不排除關閉德國境內的工廠。
此舉引來 IG Metall 德國金屬工業工會的不滿,在歷經多次的談判未果後,工會於 12 月開始陸續發動罷工。直到德國時間 12 月 20 日、在歷時 70 小時的談判後,最終雙方達成共識, Volkswagen 承諾在 2030 年以前不會關閉德國境內的 10 座工廠,同時短期內也不會有裁撤現有員工福利的措施。
然而在每年樽節 40 億歐元的目標下,2030 年之前陸續有 3 萬 5 千名德國境內的員工面臨裁員。至於裁員的時程與部門比例,目前尚未有訊息,未來若有進一步消息,U-CAR 也會持續追蹤。
外媒報導,Tesla 可能將於 2025 年 1 月起在上海的超級工廠(Tesla Giga Shanghai)試產代號為 Juniper 的 Model Y 中期改款車型;據了解,Model Y Juniper 主要針對車頭的保桿與頭燈設計進行調整,同時內裝也有所更新,另外 Model Y Juniper 還會新增長軸版本對應中國大陸市場。
Tesla 於 2023 年 9 月發表 Model 3 中期改款「Highland」版本後,下一波改款車型就是 Model Y;身為 Tesla 品牌的代表車系,Model Y 不僅奪下 2023 年度全球最暢銷車款的寶座,導入臺灣市場後,也以顯著的差距常駐電動車銷售冠軍。
而根據外媒的訊息,Model Y Juniper 將會採用類似於 Model 3 Highland 的流線型元素,包含保桿、頭燈等,都會進行更新;Model Y Juniper 的內裝也會有所變動,可能將木質感的儀表板更換材質,並且跟隨 Model 3 Highland 取消方向盤兩側撥桿的設計等。此外,Model Y Juniper 可能會新增長軸版本,有可能是 7 人座的配置。
Toyota 於日本市場推出 Alphard PHEV 以及 Vellfire PHEV 車型,均採 6 人座配置,建議售價依序為日幣 1,065 萬與 1,085 萬。Alphard PHEV 與 Vellfire PHEV 的動力單元都是 2.5 升自然進氣引擎與馬達結合的 PHEV 系統(A25A-FXS),根據 Toyota 的說法,是日本市場首款 PHEV 動力的 minivan 車款,純電續航力為 73 公里。
本次 Alphard PHEV 與 Vellfire PHEV 車型的發表,原有的日規車系編成也跟著調整,新增了 Alphard HEV 的 8 人座「X」車型,售價為日幣 510 萬起。Alphard PHEV 與 Vellfire PHEV 採用了 2.5 升自然進氣引擎與馬達結合的 PHEV 系統(A25A-FXS),同時僅提供 E-Four 驅動系統,不若 HEV 動力另提供有前輪驅動版本。
Toyota 官方並無溝通 Alphard PHEV 與 Vellfire PHEV 的電池容量,只有揭露 51Ah 的規格,另外網路上流傳的資訊則是 15.2kWh,但未得到證實。Alphard PHEV 與 Vellfire PHEV 均可支援 V2L 功能,可輸出 1500W@100V,足以應付一般露營或中功率電器。
此外,Toyota 還為這兩款 PHEV 動力推出有 V2H 套件,安裝後,可以將車輛作為家庭儲能用途;根據原廠的說法,在每日消耗 10kWh 的家戶條件下,滿油滿電的 Alphard PHEV/Vellfire PHEV 將可提供最多達 5.5 日的電能來源。
Alphard PHEV/Vellfire PHEV 所搭配代號 A25A-FXS 的動力單元,採用 2.5 升自然進氣引擎以及馬達的配置,綜效輸出為 225kW(306 匹馬力 PS),綜合油耗值為 16.7km/L;另外在滿電的情況下,Alphard PHEV/Vellfire PHEV 具備 73 公里的純電行駛續航。
Mercedes-Benz 全力布局純電車款陣容,以萬箭齊發之勢推動市場發展。年末之際,再祭出純電車入主最大豪禮,推出分期零利率、延長保固方案與指定年式贈送乙式保險,充分展現在純電市場的決心與行動力,以全面攻勢引領電動車市場潮流。
迎接電動化時代,現在正是入主 Mercedes-Benz 純電都會休旅的最佳時機。針對 Mercedes-Benz 純電都會休旅,現在購車即贈乙式保險,指定車型更推出優惠分期方案。特別是 EQB 指定車型,享最高 120 萬元的 40 期零利率分期,並加贈 2 年延長保固,輕鬆摘星的最佳時刻。現在坐擁純電豪華 EQE 車系,不僅可享最高 150 萬元 40 期分期零利率,並額外加贈 2 年延長保固與指定年式享乙式保險,完美體現 Mercedes-Benz 對卓越品質與細緻服務的承諾。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輪胎日前於麗寶國際賽車場盛大舉辦賽道日活動,現場邀來多達 18 輛各式品牌性能車款的車主一起參與,更邀請到普利司通日本總部的產品企劃部長-久保征彥以及全台灣最年輕的冠軍賽車手-陳意凡共襄盛舉!同時這也是首場專屬於 RE-71RS 的大型賽道日活動,18 輛性能車款全數搭載 RE-71RS 在賽道中奔馳,展現 RE-71RS 無與倫比的超強賽道性能!不僅如此,陳意凡還將駕駛搭載 RE-71RS 配胎的 Toyota Supra,成功挑戰麗寶賽車場最速單圈。
身為全台最年輕的世界冠軍職業賽車手-陳意凡,從小便跟著父親學習卡丁車並四處征戰,隨後以 23 歲之姿取得亞洲 Porsche Carrera Cup Pro-Am 組年度冠軍,更入選成為全球僅有 13 位的 Lamborghini 培訓車手之一,徹底奠定未來職業賽車手之路。實力非凡的陳意凡受邀來到普利司通賽道日挾帶一項重要任務,他將帶著 Toyota Supra 搭配普利司通旗下性能最強的賽道利器 RE-71RS,挑戰自己四年前在麗寶賽道創下的最佳單圈成績。經過數圈最終當然是不負眾望,以 1 分 49 秒 446 的出色成績再創紀錄!同樣再次印證 RE-71RS 的不凡性能!
於賽道日受到 18 位車主一致好評並協助陳意凡再創紀錄的 RE-71RS,主導其開發的普利司通日本總部的產品企劃部長-久保征彥先生,對於這次普利司通賽道日活動亦是讚賞有佳!首度來台的久保征彥先生,深刻感受到現場車主們稱讚、喜愛 RE-71RS 的滿滿熱情,表示會將車主們的實際回饋帶回日本,協助普利司通輪胎在未來開發出性能表現更優異的產品。
為培育技術專才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福特六和長期投入資源支持技職教育,透過校園講座、車輛捐贈及經銷商建教實習等不同合作方式,持續將不斷變革的產業技術和業界實務練習融入技職教育體系,培育臺灣汽車產業優秀人才。今年 11 月由教育部主辦的「113 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工業類技藝競賽」,福特六和於活動當中除提供 7 輛 Focus Wagon 及 Ford PTS 福特專業技術人員系統(Ford Professional Technician System),供汽車修護組參賽選手競賽實作使用外,福特六和更另外捐贈 1 輛 Ford Kuga,予得獎學校日後教學使用,大力體現品牌重視臺灣地方技職人才培育的高度用心。
福特六和汽車總經理陳文芳表示:「福特六和在臺深耕逾 50 年,深知產學合作對於臺灣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近幾年我們透過各項專案合作,輔導技職學生提早接觸實務作業,培育更多具有專業實務能力的優秀技術人才,希望藉此提升臺灣汽車產業整體競爭力。」
在「113 學年度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工業類技藝競賽」當中,福特六和提供 7 輛 Focus Wagon 作為汽車修護組參賽選手實作的指定用車。Focus Wagon 秉持「與德同規」的品牌策略,具備 C2 模組化底盤平台、航太級硼鋼/高剛性鋼材車身結構、EcoBoost 182 渦輪增壓汽油引擎、運動化懸吊系統以及 Ford Co-Pilot360TM 全方位智駕輔助系統等全球同步的先進技術,成為選手展現技術實力的最佳展演平台,讓比賽過程極具鑑別度,並且深受主辦單位教育部的青睞及肯定。
福特六和長年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計畫,輔導經銷商及企業緊密合作,並且提供豐富資源協助青年學子深入瞭解車輛結構及設備系統運作,藉此奠定就職前的實務經驗及適應能力。福特六和強調,唯有透過「實務」與「學習」並重的教育模式,才能為臺灣汽車產業培育更多能與「全球接軌」的專業技術人才。同時秉持深耕臺灣及回饋社會的企業理念,福特六和未來也將持續投入資源及技術,並協請全臺 Ford 經銷商全力支援參賽學校/選手訓練,希望能夠透過教育體系和學術的密切交流,促進整體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藉此推升臺灣產業人才發展。
PGO 推出 TIG DC line ( Dynamic Control line ) ,以精品標誌“DC line”為核心,象徵品牌對卓越工藝與創新技術的堅持,同時,PGO 宣布未來旗下運動旗艦車型將會有“DC line”。TIG DC line 外觀上有著鮮明的彩繪風格,其展現車輛獨有的風格,同時更配有 DC line 套件,其強化車輛的操控性能。
TIG DC line 售價為 12.95 萬元 ( 含牌險 ) ,原廠也提供享 36 期 0 利率 ( 須負擔手續費 ) 、購車加贈 1 年期道援保障 ( 6 萬失竊險+50 公里道路救援 ) ;在此同時,PGO 也預告 2025 上半年會推出 1 款全新機種。
PGO 在 2023 年 4 月底時正式發表 TIG,而在 2024 年底之時帶來了 DC line 版本的車型,其亮點便在於新車導入了專屬調校的套件,包括掛瓶全可調前叉和掛瓶可調後避震器,前叉具備伸側/壓側阻尼高低速可調、彈簧預載可調的設定,以重機跑車式設計,其兼具性能與視覺張力;至於後避震器則是伸側阻尼可調和彈簧預載可調,多段微調特性以適應各種路況,提供舒適的駕馭感受。而 PGO 在預告未來新車都會有 DC line 版本之下,意味著旗下車款將擁有更運動化的操控性能。
除了專屬套件之外,TIG DC line 在外觀上也有著豐富的色彩搭配,包含車頭、車側等處都能見到其設計,而這也是融入了王者彩衣車身彩繪設計大賽作品,在車身上擁有許多鮮明貼飾,貼紙主要是以紅搭配黑色來呈現,洗鍊的配色和俐落線條貼飾設計,帶來更動感卻內斂的韻味。
TIG 搭載 PGO 引以為傲的 Votex 2 代引擎,實現了動力、耐久性與運動性能的全方位進化,具備 17.8 匹最大馬力,同時煞車系統採大口徑活塞前後對向卡鉗、運動等級來令片和金屬/橡膠混搭油管,使煞車力與手感兼具,搭配上專為大口徑對向卡鉗調校的 Bosch 10.3 代 ABS;此外,TIG 最大傾角達 45 度,模擬過彎重心轉移避震下沉設計,並改良曲軸箱、齒輪箱、傳動蓋及車架,調整了側柱、中柱、排氣管,以提升過彎表現。
中華汽車在 ESG 展現了強大的永續力,並在永續績效上持續躍升;除了多年獲「天下永續公民獎」、「天下人才永續獎」、獲選納入台灣永續指數成分股及連續十年獲評公司治理評鑑排名前百分之五外,中華汽車今年首度報名「國家永續發展獎」即獲得肯定。中華汽車表示,近年公司把永續精神深植於目標與策略中,未來也將持續發揮影響力與所有的夥伴一步步實現「企業共好」的願景。
由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主辦的「國家永續發展獎」於 12 月 18 日舉行頒獎典禮,旨在表彰推動永續發展績效卓越企業,並鼓勵全民參與永續發展推動工作,實現國家永續發展願景。今年共 162 家機構申請,經過嚴格的 3 階段評選過程,共有 25 家企業組織得獎。中華汽車憑藉一系列具體表現及創新作法獲得評審高度肯定,包括:
中華汽車帶領上下游供應鏈體系相關企業,一同簽署「2050 年淨零宣言」,並以自身經驗及資源提供協助,共同朝向淨零碳排之目標邁進;與 11 家供應商共同獲得經濟部工業局「以大帶小」專案補助,進行 41 項節能設備減碳改造計畫,總投資金額 1.1 億元。
2023 年 12 月簽署加入科學基礎減碳目標 ( SBTi ) 、2024 年 1 月通過承諾,為臺灣第 1 家簽署的汽車業。推動「碳揭露計畫」 ( CDP ) ,並導入「內部碳定價」 ( ICP ) 及推動「生物多樣性」,透過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 TNFD ) ,攜手全球企業共同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此外,將廠區內舊有的荷花池改造為生態園區,以復育台灣原生在地物種為目標,邀請專業講師進行生態知識相關課程,實務訓練培養生態志工。
中華汽車自 1997 年開設幼兒園,之後因應員工需求再開設國小課後照顧服務中心,並配合員工作息提供托育服務。同時,持續提供中高齡同仁友善環境,自 2012 年起推動『中華三【零】長青啟航計畫』以『職場零障礙、健康零負擔、發展零極限』3 大主軸,開創中高齡人才職涯舞台。內容包含提供中高齡同仁多元發展培育、完整健康照護、紓壓樂活促動、職涯再造等措施。
專注於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的行競科技 Xing Mobility,近日宣佈將參加 2025 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旗下 IMMERSIO XE 50 儲能電池系統獲得 CES 永續與能源類「創新獎 (Innovation Awards)」殊榮,同時將於 CES 展出顛覆性浸沒式冷卻電池技術、底盤式 (CTC) 及無模組 (CTP) 電池系統、全球首輛 MIT 純電超跑 Miss R,以及全新 AI 電池管理系統與儲能系列產品。
行競科技 IMMERSIO XE 50 儲能電池系統採用浸沒式冷溫技術,可精準控制電池溫度在 3%以內,同時透過創新機構的設計來確保電池壽命及安全性,行競科技稱能夠將電池壽命延長至兩倍,為電動化世代提供創新解決方案,推動全球高效能與永續未來。此外行競科技也首次在海外公開浸沒式冷卻儲能系統 IMMERSIO XES200,多樣化的儲能產品可彈性支持客戶在錶前電網應用的太陽能、風力再生能源,以及錶後商用廠辦和住宅的應用。
於 CES 2025 展出的純電超跑 Miss R、IMMERSIO CTC 底盤浸沒式冷卻電池系統,展現驅動電動車再進化的創新實力,Miss R 最大馬力達 1,341 匹,搭載四輪扭力導引 (Torque Vectoring) 系統及及無模組 (CTP) 浸沒式冷卻電池,充分展現車輛與電池系統設計整合能力。IMMERSIO CTC 系統以 208 Wh/kg 的重量能量密度減輕車輛重量,強化續航里程,同時提供次世代電動載具 2 倍駕駛里程及 2 倍電池生命周期。
行競科技積極開發 AI 電池管理系統 (BMS),透過人工智慧即時監控、精準溫控與能耗優化,進化電池技術,據行競科技表示,該系統可延長電池生命周期達 2 倍、節省系統能耗 30%,實現浸沒式冷卻系統高效優勢,兼具能耗平衡與電池壽命最大化。
Volkswagen 在 2024 年第三季末展開的樽節計畫,引發了在德國境內的一系列勞資談判,主要是因應樽節而計畫關閉部份德國產線,勞資雙方談判持續進行中尚未有確切結果,但近日外媒報導指出事情可能有轉機,原定關廠計畫有望延宕到 2030 年。
隨著車壇油轉電的潮流開始,傳統車廠面臨的挑戰已經不若往昔,而是更為劇烈與快速的變動,許多車廠除積極轉型、調整步調之外,也都面臨營運上不得不有所取捨的狀況,Volkswagen 很早就已經宣布需要減少成本開支。而在 2024 年 9 月份,Volkswagen 宣布財務目標未達成,因此要進行樽節計畫。
這個樽節計畫包含有關閉德國境內工廠、裁員等內容,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原本已經實施數十年的員工就業保障計畫終止,這也直接遭到工會反對。為達成 2026 年節省 100 億歐元支出的財務計畫 Volkwagen 對工會提出減薪 10%、取消每月 167 歐元津貼,並取消激勵獎金等措施,此舉當然無法獲得工會支持。
在關閉工廠部分,主要就是對應市場銷售表現以及成本考量,這一點在所有產業其實多半相同,生產基地多半會往成本較低的國家設置,只是關閉德國工廠對德國就業市場必然帶來重大影響,更何況還是在品牌主場的「德國」,而勞資雙方談判也是遲遲未果,先前甚至傳出勞方計畫進行罷工。
近日外媒報導指出,Volkswagen 管理層可能會提出新的方案,新方案在 2030 年前不會關閉德國工廠,甚至員工就業保障計畫也將會持續執行,只是員工需要放棄獎金,此外,原本 Volkswagen 在狼堡 (Wolfsburg) 的 Golf 生產線將會移到墨西哥,另外,位於 Zwickau、主要生產 Volkswagen、Audi 與 Cupra 電動車產線,也將會逐漸縮減產能。
Maserati 總代理臺灣蒙地拿指出,自 2016 年 Levante 上市以來,車系在臺創下超過 1,500 輛的亮眼銷量。如今,Levante 車系即將迎來新篇章,Maserati 總代理臺灣蒙地特別爭取最終配額,交付給首位臺裔 NBA 球星、現效力於 TPBL 新北國王隊的籃球選手林書豪 (Jeremy Lin),成為他兼顧駕馭樂趣與日常代步需求的跑旅座駕。
林書豪與 Maserati 的緣分始於 2016 年,當時他選擇了 Quattroporte S Q4 作為日常座駕。這款品牌旗艦房車以其寬敞舒適且優雅的內裝空間著稱、搭載 3.0 V6 雙渦輪增壓引擎的強勁動力,以及飽滿渾厚的迷人聲浪,融合跑車性能與義式奢華。Jeremy 回憶道:「Maserati 是日常與優雅結合的典範。Quattroporte S Q4 的流線型外觀讓人一見難忘,高辨識度的聲浪則讓每次旅程都熱血沸騰,寬敞的空間更帶來絕佳舒適感,這些都為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臺灣蒙地拿表示,林書豪勇於挑戰、無畏前行的人生故事,與 Maserati 110 年來堅守的義式先鋒精神不謀而合。作為一名籃球選手,Jeremy 對座駕的空間舒適性有特別要求,最終選擇了擁有寬敞內裝與充裕腿部空間的 Levante 高性能跑旅,成為他兼具生活與駕駛樂趣的理想夥伴。
Levante GT Performance 擁有 超過 3 米的軸距與 580 公生的後行李箱空間,帶來寬敞舒適的機能性表現。動力方面,Levante GT Performance 配備擁有 330 匹馬力與 45.9 公斤米扭力的高性能引擎,並標配前後軸主動式六段氣壓懸吊系統與 Skyhook 電子阻尼,能根據不同駕駛情境提供靈活操控與動感駕駛體驗。外觀上,Levante GT Performance 採用專屬紅色烤漆煞車卡鉗,搭配宙斯之子海格力斯命名的 「Eracle」 21 吋鑽石切割輪圈,展現不容忽視的霸氣氛圍;專屬運動車頂架則為旅途長征增添實用特性,彰顯豪華性能跑旅動靜皆宜的多變風貌。
2024 年是 Maserati 跨越 110 年的重要里程碑,而 Levante 疾風豪華跑旅的傳奇也將完美謝幕。承襲過往輝煌,全新世代的 Levante 未來將以嶄新面貌登場,持續詮釋 Maserati 大膽無畏的品牌精神,並為三叉戟車迷帶來更多驚喜與期待。
Harley-Davidson 國內總代理太古汽車集團,近日宣佈歲末年初超值優惠活動,於 2024 年 12 月 20 日至 2025 年 1 月 5 日期間,凡於全臺 Harley-Davidson 哈雷授權旗艦展示中心訂購指定車款,即可獲贈方便攜帶的哈雷防水牛津布限量專用地墊 (含收納袋與釘子),提供車主享受戶外露營、野餐、室內活動的等多元化休閒用途。
太古汽車集團表示,Harley-Davidson 限量地墊長寬均為 200 公分,擁有實用且獨特設計,能夠陪伴車主深入鄉野體驗大自然,更是室內外休閒的最佳選擇。地墊除了耐用更具收藏價值,完美彰顯 Harley-Davidson 品牌精神——自由、熱情、冒險。無論您是新手騎士還是忠實車迷,都能透過這份精美禮品為哈雷旅程增添亮點,在 2024 歲末,與哈雷一起迎接嶄新的旅程。
自 2022 年起實施運具電動化補助方案的基隆市環保局,於近日公佈「基隆市電動機車 3.0 計劃」,全新 3.0 公益青年電動機車補助方案預計 2025 年 1 月起受理登記,原先 2.0 方案將維持續行,光陽電動機車 Ionex 作為合作夥伴,同步延續購車優惠,再加碼 Ionex 全車系適用「3.0 計劃」,最高補助達 6 萬元,單電池方案「88 利集省」方案將再延長一季。
光陽 Ionex 是基隆市政府補助政策的重要合作夥伴,當地電動機車計畫方案將於 2025 年 1 月 1 日起開放登記,申請資格限 20 至 45 歲基隆市民 (出生於 69 至 94 年次),且需以「老舊燃油機車」進行汰舊 (車籍需於 2021 年前於基隆掛牌)。計畫推出包括 Ionex 光陽電動車等 4 種廠牌、共 6 種專案車款;其中僅 Ionex 為換電型車款,結合基隆市邁向 80 座的 Ionex 換電站,提供市民方便快捷的電動機車使用體驗。
2025 年起基隆市民可選擇「2.0 專案」搭配最低 0 元資費方案,免費申請 i-One 都會版 (單顆電池) 或 S6 Rex (雙顆電池) ; 全新「3.0 專案」可對應 Ionex 全車款,提供最高 6 萬元補助,以 Ionex i-One Air、Ionex CoolOne 車系為例,搭配補助後最高等同免費入主,市民僅需負擔電動機車資費 ; Ionex 單電池「88 利集省」辦理期間將再延長一季,可享有最低 88 元、最長 48 個月的優惠資費。
Honda Taiwan 在臺灣除了四輪、二輪產品外,自 2018 年成立的動力產品事業體,以「汎用引擎所獲得的技術為基礎,對人們的工作及生活有所貢獻」為開發宗旨,引進搭載汎用引擎等動力源的農耕機、發電機、割草機、抽水機等商品。為了擴大深化在地品牌經營,Honda Taiwan 自 2022 年 8 月起,正式宣布 Honda Marine 船外機導入與銷售。
Honda Marine 船外機引擎以「低排放」、「低油耗」、「低噪音」、「高動力」四大優異產品力屢獲全世界各地消費者一致好評。Honda Marine 船外機引擎秉持創辦人本田宗一郎的初衷,以「在水上行走的機械,不應該汙染水源」為宗旨,貫徹只生產對人類與環境友善的四行程引擎,如 1992 年憑藉 BF8 引擎問世,通過了當時世界最嚴格的波登湖環境法規第一階段。
Honda Marine 於爾後的十年間持續投入研發並與 F1 工程師攜手打造以 Civic 引擎為基底,開發了世界第一臺的四行程 BF90 引擎;後續另以 Accord 的四汽缸為基底打造了 BF130 引擎;再以美規 Odyssey 的 V6 3.5 公升引擎為基底開發,並首度以汽車 VTEC 技術搭載的 BF225 引擎,展現低轉速域至高轉速域皆可將扭力全面釋放。
Honda Taiwan 於 2024 年 12 月 12 日高雄市茄萣區的大方船舶舉辦媒體試乘活動。因應船舶動力需求與日俱增,Honda 今年最新發表之 BF350 船外機引擎為 V8 4,952cc 排氣量的設定,且為 Honda 首具 V8 大排量之量產引擎,滿足船舶玩家更大動力的追求。
Honda Marine BF350 船外機搭載 4 大科技,即「ECOmo」模式提升省油效能之智能化技術,搭配獨一無二的「PGM-FI Fuel Injection」專利技術,由電腦精算出最適當的燃料噴射量,實現省油與廢氣排放清淨化的目標;及獨有專利「Blast」,在極加速時控制最佳的燃料供給及點火時間,讓扭力能恣意地發揮至最佳狀態。為了讓強力加速與提升速度並存實現,工程師將運用在汽車科技的「VTEC」可變氣門正時與揚程的電子控制系統與船外機結合,完美演繹降低油耗並提升引擎效能的絕佳動力表現。
Honda Marine BF350 船外機還推出多項創新輔助功能,以提升使用者的駕駛體驗:
Audi 在 2023 年第三季末時代來了 Q8 車系小改款,臺灣市場則是由 Audi Taiwan 在 2024 年 8 月上旬,與 2 度小改的 Q7 車系一同發表,不過當時登臺的 Q8 車系中,並沒有看到原廠於 2024 年 6 月下旬才發布的 RS Q8 車型資訊,Audi Taiwan 在 2024 年 12 月 20 日才正式於國內發表,並祭出了 781 萬售價,相比小改款前版本 755 萬售價提升了些許,在配備部分也同樣有所調整。
Audi 在推出 RS Q8 小改款的時候,也特別推出了動力升級版的 RS Q8 Performance,RS Q8 動力單元維持了 4.0 V8 雙渦輪引擎設定,動力數據也仍然是 600 匹最大馬力,81.6 公斤米最大扭力,變速系統配了 8 速 Tiptronic 變速箱;動力更上層樓的 RS Q8 Performance 最大馬力則提升到 640 匹、最大扭力也增加到 86.7 公斤米,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所需時間從 3.8 秒縮減到 3.6 秒。
不過,Audi Taiwan 首波僅推出 600 匹的 RS Q8 車型,據了解 RS Q8 Performance 車型導入與否,Audi Taiwan 仍在評估中。
小改款 RS Q8 依循著小改款 Q8 步調,主要是外觀換上了全新家族語彙,並在細節處增列品牌全新 CI (Corporate Identity 企業識別),水箱護罩外觀仍就是家族辨識的 8 邊形樣式,但網格換大孔徑的菱形樣式,頭燈造型也改為全新設計的狹長樣式,展現 Audi 一向在燈組科技上的優勢。Audi Taiwan 於記者會上所展出的 RS Q8 甚至還選配有 OLED 尾燈,提供更豐富的燈型樣式。
此外,RS Q8 也標配了黑色風格外觀套件,從黑色水箱護罩、後視鏡罩及窗框,到全新設計 Audi Sport 23 吋雙色鋁圈的搭配,形塑出濃厚的黑化視覺張力;車室內鋪陳同樣也延續了 RS 熱血氛圍,標配黑色皮革與紅色外露縫線,搭配 RS 專屬的 Valcona 真皮包覆雙前座一體式跑車座椅,專屬消光碳纖維飾板等,出色的展現了頂級豪華性能 SUV 應有的氣勢。
在安全與舒適豪華的表現上,Audi RS Q8 同樣講究,全車配有 8 具氣曩與齊全的安全科技與 RS 專屬車況抬頭顯示器,車艙配置 RS 雙前座一體式跑車座椅,同時駕駛前方 Audi 全數位虛擬駕駛座艙 plus 搭載 RS 專屬介面,於行駛時呈現多種性能資訊,結合 RS 跑車排氣系統,營造置身賽道馳聘駕馭氛圍。舒適性配備還有標配的 Bang & Olufsen 3D 環繞音響系統,搭配 17 具喇叭與 730 瓦高功率輸出。
台灣奧迪總裁 Rahil Ansari 提及:「今年我們針對旗下大型 LSUV 帶來全新產品陣容,為 AudiQ7 與 Q8 車系注入更成熟的科技魅力,伴隨最新高性能旗艦休旅代表 Audi RS Q8 加入,偕同 7 座性能休旅 SQ7,給予車主及消費者完整更進階的駕馭體驗。」
2025 CES 消費性電子展將在美國時間 1 月 7 日於拉斯維加斯舉行,Honda 也在近期正式預告展會的內容,重點便在於會帶來兩款 0 Series 的原型車,從預告剪影可以明顯看到,其中一款便是 Saloon,而另一款車則是 SUV 的設定,其輪廓雛形、車尾設計等處都是先前沒有看過的。同時原廠還提到,當天還會介紹關於 0 Series 所搭載的獨特車輛操作系統及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提供 0 Series 的系統單晶片 ( SoC ) 基礎架構和軟體定義車輛 ( SDV ) 之概述。
外媒曾經報導過,未來 Saloon 量產車會保有相當多概念車的外觀造型,如今在 2025 CES 中,Saloon 也將會以原型車的姿態來示人,意味著又離量產車更進一步。同時從原廠目前所釋出的照片來看,其和概念車幾乎沒有太多差異,車身輪廓依然有著相當流線、醒目的設計,車尾的燈組以帶有些複雜、層次立體感的造型,中間則是 Honda 的英文字,而煞車燈則位在分流器的地方。
以現階段的預告照來看,Saloon 原型車承襲了概念車大部分元素,但在車頭的部分未能看到,屆時會有甚麼變化也還有待正式亮相後才能得知,以及車內設計造型也都會是關注的地方。
Honda 其實對於 0 Series 產品已有初步一系列規劃,首先在 2026 年會推出 3 款新車,其中 1 款便是 Saloon 的量產版,同時還會有 1 輛中型 SUV 以及 1 輛入門 SUV,另外從 2028 年開始到 2030 年,會以 1 年推出 1 款新車的節奏,並且依序是緊湊型 SUV、小型 SUV 與緊湊型轎車。
而從這次原廠公布的照片來看,Saloon 身旁的那輛 SUV 原型車整體線條頗為流線,但在車尾的輪廓上也呈現較方正的樣貌,有一點點 Space-Hub 的韻味,尾燈的設計也以 U 字形為主軸。至於這款 SUV 是否就是原廠先前規劃在 2026 年登場的中型 SUV?另外車名是什麼也都有待後續來揭曉。
Honda 目前對於純電產品的規劃主要有幾個部分,首先就是針對中國地區,最先推出的是 e:N 系列,該系列產品目前也已經有 e:NS1/e:NP1 和 e:NS2/ e:NP2,同時原廠還在當地推出最新系列「燁」,現階段的產品規劃則有 S7/P7、以及量產版 GT,Honda 也計劃到了 2027 年在當地會有 10 款電動車,至 2035 年時純電車銷售佔比會達到 100%。
相對於 e:N 及燁系列是偏向中國市場專屬,0 Series 則是屬於全球性的產品,從 2026 年開始到 2030 年,總計將推出多達 7 款 0 Series 新車 ( 5 款 SUV、2 款轎車 ) ,0 Series 產品可望也是未來台灣本田所要引進的,先前關於 0 Series 的商標以及新廠徽也都已申請註冊了,更加深其導入的可能性。
Toyota 總代理和泰於 2024 年媒體春酒活動中,預告將於第 4 季引進小改款 GR Yaris,更傳出經銷端已陸續開放接單 ; 今 (12/19) 日和泰汽車正式宣佈,在臺灣市場發表全新小改款 GR Yaris 手排版本,擁有重新調整的外觀、新世代內裝佈局,並導入 TSS 3.0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導入版本採手排單一車型,建議售價為 205 萬。
和泰汽車表示,小改款 GR Yaris 提供雪貂白、晶燦紅、疾競黑、鈦曜銀共 4 款車色,首波規劃導入手排版本車型,至於受到消費者關注的 8 速自排版本車型,由於車型規畫因素,現階段仍在於原廠積極討論中。
小改款 GR Yaris 外觀部分,對應賽車運動進行材質更新,車頭下方氣壩換上三段獨立分拆式設計,前保桿導入分離結構設計進氣口,車尾下分流器重新設計開口,減少空氣阻力,將排氣管熱氣排出同時提升操控穩定性,強調視覺性,LED 尾燈造型上下合併連結,並將第三煞車燈與後擾流板分離,創造貫穿式燈組視覺效果。
小改款 GR Yaris 的內裝鋪陳以駕駛導向為主,重新設計的中控臺朝向駕駛座傾斜 15 度,搭配離合器踏板角度、中控按鍵位置的調整,將可以改善操作流暢度 ; 透過儀表臺降低 50 mm、駛座椅位置下調 25 mm,可創造駕駛更寬闊的視野。
內裝材質方面,小改款 GR Yaris 選用 GR Gun Metallic 特殊塗裝,可降低光線干擾,並在雙前座座椅背部與腰臀部分新增 BRIN NAUB 類麂皮材質,降低激烈操駕時造成的身體滑動與靜電帶來的不適感,而副駕駛前方置物加大的空間,則可以滿足車主攜帶賽車裝備的需求。本次升級的 TSS 3.0 系統,強化安全與駕駛輔助功能,新增項目包含 RSA 限速辨識輔助、BSM 盲點偵測、RVC 倒車影像輔助、前 4 後 4 停車輔助雷達等。
小改款 GR Yaris 在動力部分,搭載 1.6 升直列 3 缸連續可變汽門正時控制渦輪引擎,排氣量為 1,618 c.c.,在 iMT 6 速手排、GR-Four 四輪傳動搭配下,可供輸出最大馬力 280 匹,最大扭力則為 39.8 公斤米,新增 NACA 導風管、冷卻套件,升級引擎激烈操駕下的散熱表現,換上全新調校離合器踏板的同時,也針對懸吊系統強化,增加避震承受力,搭配車身剛性提升,昇華穩定性與操控表現。
透過 GR-Four 四輪傳動系統的調整,可切換 Normal、Gravel、Track 共 3 種扭力分配調整模式,Track 模式可依據路況自動調整前驅、四驅、後驅扭力分配 ; 新增針對油門反應、EPS 靈敏度的駕駛模式調整,則可切換 Sport、Normal、Eco 共 3 種模式,對應激烈操駕、日常代步不同情境的駕駛條件。
依循Škoda 在 2023 年所公布的短期產品計畫,從 2024 年下半年起,Škoda 會推出數款純電作品,其中除了全新純電車系將陸續登場如 Elroq、仍屬概念範疇的 Epiq,小改款 Enyaq 與 Enyaq Coupé同樣也在產品更新節奏之列,圓場當時規畫將在 2025 年推出。Škoda 在 2024 年 12 月中旬,先行公布了小改款 Enyaq 與 Enyaq Coupé設計草圖,預告其登場在即。
從時機點來看,小改款的 Enyaq 家族很可能要到 2025 下半年,才會正式投產,而國內市場的導入時機更要等到 2026 年了。
首波亮相的設計草圖,分別是 Enyaq 車尾 45 度角、以及 Enyaq Coupé正車側造型,Škoda 在新聞資料中提到,Enyaq 設計草圖中的車色乃是專屬之橄欖綠,外觀造型增添了削光鍍鉻套件,增添運動化與獨特視覺呈現;從設計圖也可以看到,尾燈、尾門等造型主要還是延續既有,但保桿造型卻有著大幅變化。
在 Enyaq Coupé設計圖更可以發現到,車頭類水箱護罩的部分有著大幅變化,小改款前 Enyaq 家族保留著傳統燃油車系水箱護罩框飾造型,這是原先品牌重要識別之一,原廠在該項基礎下導入如水晶元素等,提供 Enyaq 較為獨到的視覺印象。小改款工程則是將車頭換上與 Epiq、Elroq 相仿的狹長設計,讓Škoda 麾下電動車家族有著較為獨立的系列特點。
Škoda 雖然沒有在首波預告中闡述太多產品資訊,但表示小改款最重要的就是空力效益提升,這對於能效有著絕對幫助;而由於小改款仍就是 MEB 平臺打造,因此可以推斷在電能架構上不會有太大改變,或許動力輸出可以有些許調整,快充功率提高到 200kW,但續航里程以及能效則有機會較小改款前版本更加出色。
繼先前於 11 月中旬公布分別以 279 萬 X3 20 xDrive M Sport,以及 385 萬 M50 xDrive 雙車型預售後,BMW 總代理汎德於今日(12/19)正式發表代號 G45 的第 4 代大改款 X3,其編成改為 3 車型,新增入門 249 萬的 20 xDrive xLine,至於 20 xDrive M Sport 與 M50 則售價改為 277 萬、383 萬,較預售調降 2 萬。
全車系成為首款採用 Android 架構 BMW OS 9 的 BMW 中型車系,並且搭載變換車道輔助、AR 擴增實境導航,動力 20 xDrive 在國內採用 2.0 升引擎搭配 BSG 48V 輕油電,最大馬力 190 匹;M50 xDrive 則為 3.0 升直 6 引擎搭配 ISG 48V,引擎最大馬力 381 匹。
總代理汎德指出,目前 X3 年度銷售目標預估將達 3,000 輛,配額目前為 2,000 輛、後續還會跟原廠積極爭取,預售初期接單已破 400 張,預估上市後 249 萬入門 xLine 可望佔比來到 6 成。
作為現行 BMW 休旅家族中銷售主力之一的 X3 車系,在 2022 年時就已經有偽裝車先後在歐洲被外媒捕獲,預告著新世代的即將推出,而原廠也在 2024 年開始陸續揭示新世代相關規劃,最為重要的部分,乃是 BMW 確認 X3 與 iX3 會採用不同平臺打造,iX3 將會是純電平臺 Neue Klasse 的具體呈現,在這樣的規劃下,BMW 第 4 代 X3 在 6 月中旬正式發表。
原廠代號 G452 的 4 代大改款 X3 車系,車身尺碼分別為 4,755mm 車長、1,920mm 車寬、1,660mm 車高以及 2,865mm 軸距,相比原先 3 代的尺碼 (4,708×1,891×1,676mm),長寬高都有些許調整,軸距的設定則相去不遠。車頭中央廠徽的下凹設計、引擎蓋隆起的造型,品牌左右對稱的多邊形外框,結合國內標配、由光條環繞的 BMW 飾光水箱護罩設計等,都可以看到當代家族語彙的呈現,頭燈組全車系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車尾燈組則是全新設計的 T 型 LED 尾燈。
外觀依車型區分為 xLine 套件、M Sport 套件、M Sport 進階套件。 X3 20 xDrive 入門搭載 xLine 套件下,標配 BMW 飾光水箱護罩、緞面鋁質窗框、緞面鋁質車頂架。 X3 20 xDrive M Sport 導入了 M Sport 空力套件,搭配全新一體式輪弧,視覺上有著更豐富的運動風格,並標配 19 吋 19 吋 M Y 輻式 1035M 型輪圈、M 空力套件、深藍色 M 煞車套件、標準舒適型懸吊、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內飾條、深色烤漆後保桿含擾流尾翼、黑色高光澤窗框、黑色高光澤車頂架。
頂規的 X3 M50 xDrive,則採用 M Sport 進階套件,標配 20 吋 M 雙輻式 1036M 輪圈、M 紅色煞車套件、M 跑車化電子懸吊、M Sport 進階套件、M 運動化差速器、專屬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專屬雙肋後視鏡,M50 上方更加入全景式玻璃車頂車尾則有專屬四出尾管設計,成為鮮明的辨識特點。
新世代 X3 駕駛座艙,環繞光幕的鋪陳涵蓋中控臺、中央鞍座及兩側車門,門板兩側有獨特的整合式控制面板,中央配有浮島式置杯架,中央更有高透光玻璃 iDrive 控制旋鈕套件,前方配有無線充電板。
懸浮式曲面數位座艙由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14.9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組成,其內的系統不同於 5 Series、X5 等車為 Linux 架構的 BMW OS 8.5,X3 上改為以 Android 為架構的 BMW OS 9 系統,讓 X3 成為第 1 款升級 OS 9 的 BMW 中型車,其與 OS 8.5 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圖像式操作介面、永久使用即時線上圖資、以及可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可透過訂閱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含廣播、串流音樂媒體、遊戲)以及更為豐富的個人化設定,前 3 個月為免費、後續 1 年訂閱費用則為 2,200 元。
配備方面,全車系皆標配 AR 擴增實境導航、無線 Apple CarPlay 與無線 Android Auto 連接、HUD 車況抬頭顯示器、豪華型三區恆溫空調、4/2/4 分離後座椅背、車內攝影機、手機數位鑰匙 2.0。
20 xDrive xLine 標配 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跑車座椅、雙前座電動腰靠、霧面銅色內裝飾條、6 支喇叭。20 xDrive M Sport 車型則在上述基礎更搭載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含換檔撥片、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M 鋁質刷紋飾板、霧面深色內裝飾條、車內黑色頂篷、豪華皮質儀表臺包覆、750 瓦 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與 15 支喇叭。
M50 xDrive 則是在上述基礎之上,加入專屬縫線 M Nappa 真皮方向盤含紅色 12 點標記、M Alcantara 麂皮/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通風座椅。
後行李箱容積則比起前代的 550 公升有所放大,未傾倒前的容積提升到 570 公升,4/2/4 分離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700 公升之譜。後行李箱右側則有掛鉤、12V 電源、還有網袋置物空間,後廂底板打開還有部分額外的置物區域。不過此代 X3 依舊沒有後排快速傾倒機能,並且也取消了上代所擁有的後座椅背機能調整功能。
駕駛輔助部分,新世代 X3 比起前代也有長足進化,舉凡標配的自動「變換車道輔助」、ACC、車道置中、AR 實境、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也一應俱全,如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目前在對手 Mercedes-Benz GLC 也尚未在臺導入。其餘諸如 360 度環景與碰撞錄影、200 公尺自動倒車輔助、還有手機數位鑰匙 2.0 也都在標配之列。
動力方面,20 xDrive 車型搭載代號 B48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並且全球市場皆配有 48V 輕油電系統,只不過僅有歐洲市場的 20 xDrive 有採用與變速箱整合式的 ISG 48V 輕油電系統,其餘如臺灣等市場則改為皮帶整合式的 BSG 48V 輕油電系統。
國內 X3 20 xDrive 引擎本體的輸出為 190 匹/4,400 轉、31.6 公斤米/1,500 轉,其 48V 高效複合動力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1 匹的馬力,並配置 Steptronic 8 速手自排變速箱,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為 8.5 秒。
M50 xDrive 搭載的 B58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引擎,其則無論歐規或臺灣市場規格,皆搭配與變速箱整合式的 ISG 48V 輕油電技術,ISG 48V 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8 匹馬力的輸出,引擎本體動力為 381 匹、55.1 公斤米,最大綜效馬力則達到 398 匹、59.2 公斤米,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6 秒。國內 X3 全車系也提供 Sport Boost 功能,行車間任何時候長按降檔撥片、可實現瞬間 10 秒內最大性能輸出的表現。
繼先前於 11 月中旬公布分別以 279 萬 X3 20 xDrive M Sport,以及 385 萬 M50 xDrive 雙車型預售後,BMW 總代理汎德於今日(12/19)正式發表代號 G45 的第 4 代大改款 X3,其編成改為 3 車型,新增入門 249 萬的 20 xDrive xLine,至於 20 xDrive M Sport 與 M50 則售價改為 277 萬、383 萬,較預售調降 2 萬。
全車系成為首款採用 Android 架構 BMW OS 9 的 BMW 中型車系,並且搭載變換車道輔助、AR 擴增實境導航,動力 20 xDrive 在國內採用 2.0 升引擎搭配 BSG 48V 輕油電,最大馬力 190 匹;M50 xDrive 則為 3.0 升直 6 引擎搭配 ISG 48V,引擎最大馬力 381 匹。
總代理汎德指出,目前 X3 年度銷售目標預估將達 3,000 輛,配額目前為 2,000 輛、後續還會跟原廠積極爭取,預售初期接單已破 400 張,預估上市後 249 萬入門 xLine 可望佔比來到 6 成。
作為現行 BMW 休旅家族中銷售主力之一的 X3 車系,在 2022 年時就已經有偽裝車先後在歐洲被外媒捕獲,預告著新世代的即將推出,而原廠也在 2024 年開始陸續揭示新世代相關規劃,最為重要的部分,乃是 BMW 確認 X3 與 iX3 會採用不同平臺打造,iX3 將會是純電平臺 Neue Klasse 的具體呈現,在這樣的規劃下,BMW 第 4 代 X3 在 6 月中旬正式發表。
原廠代號 G452 的 4 代大改款 X3 車系,車身尺碼分別為 4,755mm 車長、1,920mm 車寬、1,660mm 車高以及 2,865mm 軸距,相比原先 3 代的尺碼 (4,708×1,891×1,676mm),長寬高都有些許調整,軸距的設定則相去不遠。車頭中央廠徽的下凹設計、引擎蓋隆起的造型,品牌左右對稱的多邊形外框,結合國內標配、由光條環繞的 BMW 飾光水箱護罩設計等,都可以看到當代家族語彙的呈現,頭燈組全車系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車尾燈組則是全新設計的 T 型 LED 尾燈。
外觀依車型區分為 xLine 套件、M Sport 套件、M Sport 進階套件。 X3 20 xDrive 入門搭載 xLine 套件下,標配 BMW 飾光水箱護罩、緞面鋁質窗框、緞面鋁質車頂架。 X3 20 xDrive M Sport 導入了 M Sport 空力套件,搭配全新一體式輪弧,視覺上有著更豐富的運動風格,並標配 19 吋 19 吋 M Y 輻式 1035M 型輪圈、M 空力套件、深藍色 M 煞車套件、標準舒適型懸吊、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內飾條、深色烤漆後保桿含擾流尾翼、黑色高光澤窗框、黑色高光澤車頂架。
頂規的 X3 M50 xDrive,則採用 M Sport 進階套件,標配 20 吋 M 雙輻式 1036M 輪圈、M 紅色煞車套件、M 跑車化電子懸吊、M Sport 進階套件、M 運動化差速器、專屬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專屬雙肋後視鏡,M50 上方更加入全景式玻璃車頂車尾則有專屬四出尾管設計,成為鮮明的辨識特點。
新世代 X3 駕駛座艙,環繞光幕的鋪陳涵蓋中控臺、中央鞍座及兩側車門,門板兩側有獨特的整合式控制面板,中央配有浮島式置杯架,中央更有高透光玻璃 iDrive 控制旋鈕套件,前方配有無線充電板。
懸浮式曲面數位座艙由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14.9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組成,其內的系統不同於 5 Series、X5 等車為 Linux 架構的 BMW OS 8.5,X3 上改為以 Android 為架構的 BMW OS 9 系統,讓 X3 成為第 1 款升級 OS 9 的 BMW 中型車,其與 OS 8.5 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圖像式操作介面、永久使用即時線上圖資、以及可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可透過訂閱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含廣播、串流音樂媒體、遊戲)以及更為豐富的個人化設定,前 3 個月為免費、後續 1 年訂閱費用則為 2,200 元。
配備方面,全車系皆標配 AR 擴增實境導航、無線 Apple CarPlay 與無線 Android Auto 連接、HUD 車況抬頭顯示器、豪華型三區恆溫空調、4/2/4 分離後座椅背、車內攝影機、手機數位鑰匙 2.0。
20 xDrive xLine 標配 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跑車座椅、雙前座電動腰靠、霧面銅色內裝飾條、6 支喇叭。20 xDrive M Sport 車型則在上述基礎更搭載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含換檔撥片、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M 鋁質刷紋飾板、霧面深色內裝飾條、車內黑色頂篷、豪華皮質儀表臺包覆、750 瓦 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與 15 支喇叭。
M50 xDrive 則是在上述基礎之上,加入專屬縫線 M Nappa 真皮方向盤含紅色 12 點標記、M Alcantara 麂皮/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通風座椅。
後行李箱容積則比起前代的 550 公升有所放大,未傾倒前的容積提升到 570 公升,4/2/4 分離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700 公升之譜。後行李箱右側則有掛鉤、12V 電源、還有網袋置物空間,後廂底板打開還有部分額外的置物區域。不過此代 X3 依舊沒有後排快速傾倒機能,並且也取消了上代所擁有的後座椅背機能調整功能。
駕駛輔助部分,新世代 X3 比起前代也有長足進化,舉凡標配的自動「變換車道輔助」、ACC、車道置中、AR 實境、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也一應俱全,如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目前在對手 Mercedes-Benz GLC 也尚未在臺導入。其餘諸如 360 度環景與碰撞錄影、200 公尺自動倒車輔助、還有手機數位鑰匙 2.0 也都在標配之列。
動力方面,20 xDrive 車型搭載代號 B48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並且全球市場皆配有 48V 輕油電系統,只不過僅有歐洲市場的 20 xDrive 有採用與變速箱整合式的 ISG 48V 輕油電系統,其餘如臺灣等市場則改為皮帶整合式的 BSG 48V 輕油電系統。
國內 X3 20 xDrive 引擎本體的輸出為 190 匹/4,400 轉、31.6 公斤米/1,500 轉,其 48V 高效複合動力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1 匹的馬力,並配置 Steptronic 8 速手自排變速箱,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為 8.5 秒。
M50 xDrive 搭載的 B58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引擎,其則無論歐規或臺灣市場規格,皆搭配與變速箱整合式的 ISG 48V 輕油電技術,ISG 48V 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8 匹馬力的輸出,引擎本體動力為 381 匹、55.1 公斤米,最大綜效馬力則達到 398 匹、59.2 公斤米,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6 秒。國內 X3 全車系也提供 Sport Boost 功能,行車間任何時候長按降檔撥片、可實現瞬間 10 秒內最大性能輸出的表現。
繼先前於 11 月中旬公布分別以 279 萬 X3 20 xDrive M Sport,以及 385 萬 M50 xDrive 雙車型預售後,BMW 總代理汎德於今日(12/19)正式發表代號 G45 的第 4 代大改款 X3,其編成改為 3 車型,新增入門 249 萬的 20 xDrive xLine,至於 20 xDrive M Sport 與 M50 則售價改為 277 萬、383 萬,較預售調降 2 萬。
全車系成為首款採用 Android 架構 BMW OS 9 的 BMW 中型車系,並且搭載變換車道輔助、AR 擴增實境導航,動力 20 xDrive 在國內採用 2.0 升引擎搭配 BSG 48V 輕油電,最大馬力 190 匹;M50 xDrive 則為 3.0 升直 6 引擎搭配 ISG 48V,引擎最大馬力 381 匹。
總代理汎德指出,目前 X3 年度銷售目標預估將達 3,000 輛,配額目前為 2,000 輛、後續還會跟原廠積極爭取,預售初期接單已破 400 張,預估上市後 249 萬入門 xLine 可望佔比來到 6 成。
作為現行 BMW 休旅家族中銷售主力之一的 X3 車系,在 2022 年時就已經有偽裝車先後在歐洲被外媒捕獲,預告著新世代的即將推出,而原廠也在 2024 年開始陸續揭示新世代相關規劃,最為重要的部分,乃是 BMW 確認 X3 與 iX3 會採用不同平臺打造,iX3 將會是純電平臺 Neue Klasse 的具體呈現,在這樣的規劃下,BMW 第 4 代 X3 在 6 月中旬正式發表。
原廠代號 G452 的 4 代大改款 X3 車系,車身尺碼分別為 4,755mm 車長、1,920mm 車寬、1,660mm 車高以及 2,865mm 軸距,相比原先 3 代的尺碼 (4,708×1,891×1,676mm),長寬高都有些許調整,軸距的設定則相去不遠。車頭中央廠徽的下凹設計、引擎蓋隆起的造型,品牌左右對稱的多邊形外框,結合國內標配、由光條環繞的 BMW 飾光水箱護罩設計等,都可以看到當代家族語彙的呈現,頭燈組全車系標配光型變化智慧 LED 頭燈,車尾燈組則是全新設計的 T 型 LED 尾燈。
外觀依車型區分為 xLine 套件、M Sport 套件、M Sport 進階套件。 X3 20 xDrive 入門搭載 xLine 套件下,標配 BMW 飾光水箱護罩、緞面鋁質窗框、緞面鋁質車頂架。 X3 20 xDrive M Sport 導入了 M Sport 空力套件,搭配全新一體式輪弧,視覺上有著更豐富的運動風格,並標配 19 吋 19 吋 M Y 輻式 1035M 型輪圈、M 空力套件、深藍色 M 煞車套件、標準舒適型懸吊、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內飾條、深色烤漆後保桿含擾流尾翼、黑色高光澤窗框、黑色高光澤車頂架。
頂規的 X3 M50 xDrive,則採用 M Sport 進階套件,標配 20 吋 M 雙輻式 1036M 輪圈、M 紅色煞車套件、M 跑車化電子懸吊、M Sport 進階套件、M 運動化差速器、專屬黑色高光澤水箱護罩、專屬雙肋後視鏡,M50 上方更加入全景式玻璃車頂車尾則有專屬四出尾管設計,成為鮮明的辨識特點。
新世代 X3 駕駛座艙,環繞光幕的鋪陳涵蓋中控臺、中央鞍座及兩側車門,門板兩側有獨特的整合式控制面板,中央配有浮島式置杯架,中央更有高透光玻璃 iDrive 控制旋鈕套件,前方配有無線充電板。
懸浮式曲面數位座艙由 12.3 吋虛擬數位儀表、14.9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組成,其內的系統不同於 5 Series、X5 等車為 Linux 架構的 BMW OS 8.5,X3 上改為以 Android 為架構的 BMW OS 9 系統,讓 X3 成為第 1 款升級 OS 9 的 BMW 中型車,其與 OS 8.5 最大的不同在於擁有圖像式操作介面、永久使用即時線上圖資、以及可擁有 BMW 進階數位服務,可透過訂閱制增加第三方應用程式(含廣播、串流音樂媒體、遊戲)以及更為豐富的個人化設定,前 3 個月為免費、後續 1 年訂閱費用則為 2,200 元。
配備方面,全車系皆標配 AR 擴增實境導航、無線 Apple CarPlay 與無線 Android Auto 連接、HUD 車況抬頭顯示器、豪華型三區恆溫空調、4/2/4 分離後座椅背、車內攝影機、手機數位鑰匙 2.0。
20 xDrive xLine 標配 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跑車座椅、雙前座電動腰靠、霧面銅色內裝飾條、6 支喇叭。20 xDrive M Sport 車型則在上述基礎更搭載 M Nappa 真皮平底方向盤含換檔撥片、Sport Boost 運動衝刺功能、M 鋁質刷紋飾板、霧面深色內裝飾條、車內黑色頂篷、豪華皮質儀表臺包覆、750 瓦 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與 15 支喇叭。
M50 xDrive 則是在上述基礎之上,加入專屬縫線 M Nappa 真皮方向盤含紅色 12 點標記、M Alcantara 麂皮/Veganza 透氣皮質座椅、雙前座通風座椅。
後行李箱容積則比起前代的 550 公升有所放大,未傾倒前的容積提升到 570 公升,4/2/4 分離傾倒後則可擴充至 1,700 公升之譜。後行李箱右側則有掛鉤、12V 電源、還有網袋置物空間,後廂底板打開還有部分額外的置物區域。不過此代 X3 依舊沒有後排快速傾倒機能,並且也取消了上代所擁有的後座椅背機能調整功能。
駕駛輔助部分,新世代 X3 比起前代也有長足進化,舉凡標配的自動「變換車道輔助」、ACC、車道置中、AR 實境、道路虛擬實境顯示也一應俱全,如自動變換車道功能、目前在對手 Mercedes-Benz GLC 也尚未在臺導入。其餘諸如 360 度環景與碰撞錄影、200 公尺自動倒車輔助、還有手機數位鑰匙 2.0 也都在標配之列。
動力方面,20 xDrive 車型搭載代號 B48 2.0 升直列 4 缸渦輪引擎,並且全球市場皆配有 48V 輕油電系統,只不過僅有歐洲市場的 20 xDrive 有採用與變速箱整合式的 ISG 48V 輕油電系統,其餘如臺灣等市場則改為皮帶整合式的 BSG 48V 輕油電系統。
國內 X3 20 xDrive 引擎本體的輸出為 190 匹/4,400 轉、31.6 公斤米/1,500 轉,其 48V 高效複合動力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1 匹的馬力,並配置 Steptronic 8 速手自排變速箱,靜止加速至 100 公里為 8.5 秒。
M50 xDrive 搭載的 B58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引擎,其則無論歐規或臺灣市場規格,皆搭配與變速箱整合式的 ISG 48V 輕油電技術,ISG 48V 可於急加速時額外輸出 18 匹馬力的輸出,引擎本體動力為 381 匹、55.1 公斤米,最大綜效馬力則達到 398 匹、59.2 公斤米,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6 秒。國內 X3 全車系也提供 Sport Boost 功能,行車間任何時候長按降檔撥片、可實現瞬間 10 秒內最大性能輸出的表現。
U-CAR 在《鴻海電動車越玩越大!鴻海意圖收購 Nissan,可能加速 Nissan 與 Honda 的合併》這篇報導,已大致析論臺灣鴻海集團收購 Nissan 的利益考量與執行策略,以及作為競逐 Nissan 的另一方,同為日系車廠的 Honda,為何有必需入主 Nissan 的原因。
在上一篇報導,我們認為雖然事件仍未定案,但是 Honda 與 Nissan 走向合併的可能性較高。現在,我們延續這項議題,但從相反的面向來看,假設 Nissan 最終落入鴻海集團之手,作為合併失利的 Honda,會何去何從?
首先,我們還是先來聊一下。為什麼鴻海收購 Nissan 主導股權的意圖,會讓 Honda 陷入最不想遇到的風險–「孤獨」?
近幾年隨著全球車壇競爭激烈,以及汽車產業面臨百年罕見的巨變,導致以往因循近世紀的汽車產業法則,已無法應對 21 世紀的變局,尤其是產品週期朝電子 3C 用品化的電動車戰國時期,產品演進節奏已遠非昔日內燃機車款 3 年小改款、6 年大改款,甚至 10 年不換代的步調。電動車傳動與電池科技的快速進步,加上業界極度化的競爭與 OTA 雲端更新系統的導入,讓產品世代更迭不僅縮短至以「年」計,甚至是「即時」精進來發展。
不同於原生電動車的 Tesla 車廠,以及百花齊放的中國電動車廠,以往倚賴長期投注心血引擎與變速箱技術,建構造車技術堡壘的 Honda,在純電浪潮的席捲下,猶如歐洲中世紀城堡遭遇火炮列陣,不再是無堅不摧!
也許大家會問,向來以技術自豪的本田,不是全面涉略各種新能源科技,包含 Hybrid、PHEV、BEV 甚至氫燃料電池車?這也是事實,但是,敵人不再是在百哩外,而是大軍已然兵臨城下,進行攻城殊死戰!本田現行新能源車僅算是勉強守勢抵擋,要吹起反攻號角,不只需要本田大軍全面換血革新,而且是現在立刻就要!
長期身為日本汽車產業界要角的 Honda,絕對理解現時戰況的嚴峻,也肯定對打贏這場戰爭備感焦慮。為應對這場挑戰,Honda 社長三部敏宏在 2024 年 5 月舉行的營運記者會, 宣布在 2021 年~2030 年之間投入 10 兆日圓 (約 650 億美元) 於電動車發展上,包括實現 0 Series 新世代電動車平臺量產、新世代電動車生產廠、透過擴大電池合資事業建立電池產能與車載軟體開發等,可以看到本田傾力迎戰的決心。
在發下罕見鉅額投資豪語的 Honda,也意識到孤軍勇闖車壇的年代,已難以應對多變局勢的發展,透過結盟拉友籌組新的汽車集團軍,不僅可以集結更多力量投資,也能透過更具規模的銷售量,來有效攤提龐大開發成本。這也是為什麼 Honda 先前於 2022 年,先後宣布與美國 GM 攜手打造平價電動車計畫,也於 Sony 宣布合資成立 Sony Honda Mobility ,目標在 2025 年開始推出合作的電動車款。
但是,在 Sony Honda Mobility 首款作品尚未量產上市前,Honda 與 GM 的電動車合作計畫僅推行 1 年多,就在 2023 年底宣布告吹,再度回到各自努力的情況。Honda 在汽車陣營的盟友經營,可說是遭遇挫敗又回到孤立狀態。
接著,同屬於日系車廠,但是營運與獲利狀態近年快速惡化的 Nissan,在此時走入 Honda 的視線。Honda 若要另闢日系車廠以 Toyota 為核心的抱團路線,眼下只有這一條路可以走–選擇跟 Nissan 與 Mitsubishi 聯盟或合併,成為 Honda 能把握的最後、且唯一機會。
接著,我們進入文章的假設性主題,Nissan 若落入鴻海麾下,Honda 該何去何從?
眼下的道路,留給 Honda 的選擇機會已經不多。
當然,維持現狀就是 Honda 持續在全球車壇孤軍作戰,以孤勇者姿態迎戰純電車時代的嚴苛挑戰,雖然最終能否成功孤軍突圍,仍言之過早,但是,背水一戰無退路的 Honda,將獨自承擔鉅額投資與完全承擔成敗風險,則是可以確定的事實。
第二條路是尋求其他車廠的結盟可能,例如再回頭找美國 GM 汽車集團,克服原先平價電動車計劃擱置的阻礙,繼續協商重啟新形式的結盟關係,讓 Honda 不至於陷入完全孤立的局面。
或者是深化跟 Sony 之間的合作。當前 Honda 跟 Sony 的合作 其實就是生產端的角色,屆時如果能更進一步與 Sony 合作,可由 Sony Honda Mobility 幫忙提供軟體,或者是 Sony Honda Mobility 提供 Honda 雙生車的作品選項。
至於最後一條路,相信是 Honda 經營管理層最不願意面對的處境 (或者說是全球本田迷也是),那就是難以獨力支撐的 Honda,在過度消耗手頭寶貴資源仍難以扭轉局勢下,最終陷入被日系抱團「團長」Toyota 收購的局面!
若 Honda 最終被逼到這條路才能生存,不用說本田高層也許想到就難以入眠,一生逐夢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在世時作夢都想不到有這一天!這也正是 Honda 權衡之下,儘管 Honda 與 Nissan 彼此理念不盡相同,彼此企業文化也存在差異,但是眼下當前與可預見的未來,競爭態勢極為嚴峻,也不容一絲絲犯錯閃失的空間,Honda 目前決定合併 Nissan 就成為最積極且合理的選項。(因為要 Honda 走被 Toyota 併購這選項,實在太勁爆了!)
Honda 原廠於近期舉辦關於 e:HEV 油電科技的發布會,重點就在於發表新世代的 e:HEV 動力,包括針對系統中的引擎、馬達和其他控制元件進行改進,同時一大亮點更在於推出了名為「S+ Shift」的駕駛模式功能,主要就是帶給駕駛行車時更有趣的體驗,其能精確控制引擎轉速,在加速和減速時實現直接的驅動反應和敏捷的換檔,而這套 S+ Shift 駕駛新功能將會先配置在 Prelude 身上,後續新世代的 e:HEV 車型也都會擁有。此外,Prelude 也確認會在 2025 年於日本上市,北美地區則是 2025 年尾左右,至於歐洲開賣時間落在 2026 年初。
Honda 目前主打的油電系統 e:HEV,其也運用在自家絕大多數車款上,具備 3 種不同模式的駕駛情境,包括僅使用電池電力行駛的「EV 驅動模式」、利用引擎發電並由馬達驅動的「混合驅動模式」,以及將引擎與離合器直接連接以驅動的「引擎驅動模式」;國內部分包含 Civic、Fit 也都搭載了 e:HEV 動力,未來預計 HR-V 和 CR-V 也會擁有,而就在近期原廠更是推出了新世代的 e:HEV 技術,原廠表示將在小型和中型系統中對引擎、驅動單元等組件及控制技術進行革新,旨在進一步減少對環境負擔和行駛性能。
首先,Honda 表示將新開發 1.5 升和 2.0 升直噴阿特金森循環引擎、前驅動單元及整合冷卻系統,並結合下一代中型平臺,目標是提高 10%以上的燃油效率;另外原廠提到,在考量未來全球環境法規的同時,其不降低輸出的情況下,將實現從日常行駛到高速公路等需要強大加速的情形下,在所有方面達到理想的空燃比 ( 在燃燒汽油時,氧氣與燃料的比例達到最有效率的理想混合比狀態 ) ,兼顧輸出性能與低油耗。此外,1.5 升引擎在扭矩與轉速的平衡上,將引擎燃燒效率高效區域擴大超過 40%,實現顯著的油耗提升。
另外 Honda 提到,前驅動單元實現了小型化和高效率,此外,通過最大限度地利用中小型驅動單元的共用部件,大幅降低成本。原廠還強調,其將致力於各種駕駛模式下引擎和馬達的高效率化,在引擎驅動模式中,除了提高引擎直接連接時的扭矩傳遞效率外,還通過在行駛過程中利用電池輔助,擴大高速巡航時引擎驅動模式的應用範圍,以提高燃油效率。此外,對於 EV 驅動模式和混合驅動模式,也會提升電力轉換和引擎效率,1.5 升和 2.0 升引擎的都實現了最高的燃燒效率。
新世代 e:HEV 油電系統的另一個重點就在於 S+ Shift 功能,亦在增添不少駕馭樂趣。首先,透過兩個馬達與主動聲音控制系統的聯動,根據引擎轉速發出聲音,激發駕駛者的興奮感,儀表板也會與主動聲音控制系統聯動,增強與車輛為一體的感受。另外 S+ Shift 能根據駕駛狀況和行駛環境進行升檔和降檔。
而在換檔的狀態下,通過維持與駕駛狀態相符的最佳引擎轉速,最大限度地將再加速時引擎發電的電力轉化為驅動力,如此一來,當踩下油門時,馬達初始的回應時間大幅縮短,帶來更直接與線性的駕馭感受。不僅如此,即便 e:HEV 油電系統並沒有機械變速結構,但當 S+ Shift 功能啟用時,也能透過換檔撥片進行變檔。
Honda 還表示,新世代 e:HEV 車型將採用可與電動車共用的電動 AWD 單元,不僅如此,原廠提到隨著次世代 e:HEV 系統的進化,混合動力的中型平臺也將全面更新,其採用高操控穩定性和輕量化的新車身剛性管理,並使用新的操控穩定性指標來控制輪胎負載,實現輕快且舒適的駕駛體驗。此外,通過採用新設計方式和新輕量化骨架車身,將重量比現行型號減輕約 90 公斤。
另外透過實現各種型號的高共用率的模組化架構概念,將引擎和許多共通部件或其他等獨特地方分開來開發,目標是在採用此平臺的車輛中實現 60%以上共用化,在控制成本的同時高效地生產獨特和多樣化產品。
已經就電動車領域進行合作的 Honda 與 Nissan 兩大傳統車廠,近日包含路透以及日經等媒體都相繼報導,傳出 Honda 與 Nissan 將更進一步攜手,雙方會成立控股公司管理兩大品牌,而 Nissan 擁有超過 34%股份的 Mitsubishi 應當也會在「整併計畫」之中。如果後續確實「H&N&M」集團成立,以 2023 年各自在全球市場的銷售總和來看,將一舉成為全球第三大集團,而日本市場也就會朝向豐田陣營、本田陣營的「雙田集團」演進。
針對 Honda 與 Nissan 整併的消息詢問裕隆日產,官方回覆表示詢問日產後,日產回應道「此消息並非由上述任何一間公司正式發布,Nissan 與 Honda 僅有在 2024 年 3 月說明未來將會更多領域的合作,但並未包含此報導內容所指涉的項目。若後續有其他更新或進展,我們將會在合適的時間正式公告予所有投資人與大眾。」
本田社長接受採訪時則透露:「不排除任何可能,但尚未有任何決定」,台灣本田則表示目前尚未有任何評論。
其實早在 2020 年的時候,就已經傳出過 Honda 與 Nissan 有意合併的消息,當時傳出的消息乃是雙方合併乃是日本政府出手促成,主要是當時擔憂 Nissan-Renault-Mitsubishi 聯盟瓦解的可能性。在 2024 年第一季時雙方則是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主要是對應電動車市場浪潮,在電動車新創品牌氣勢洶洶來襲狀態下,雙方有必要進行合作來降低研發成本與風險,合作內容包含了下一代 SDV 平臺基礎技術研究協定、電動車電池、e-Axle 以及雙方車型的等。
近日傳出 Honda 與 Nissan 即將合體的消息,關鍵點乃是 Nissan 面臨重大危機,Nissan 在 2023 年與原本掌控股權的 Renualt 重新調整資本關係,變成了雙方各持 15%的對等關係,但原本擁有的聯盟規模優勢也進而減少,成本提升之餘包含主要的中國、北美、東南亞等市場都傳出銷售失利消息,日前也傳出將進行全球減產與人事瘦身計畫,公司市值更是大幅縮水。
相比於 Nissan 的狀況連連,Honda 雖然一樣在電動發展上緩步,中國市場也同樣失利,但整體發展還是相當穩健,因此如果確認雙方進行「聯姻」,更像是 Honda 拉 Nissan 一把的概念,連帶地應當也會提攜狀況更為低靡的 Mitsubishi。以 2023 年的全球累計銷售數字來看,Honda 累計超過 398 萬輛、Nissan 累計 344 萬輛,再加上 Mitsubishi 約莫 78 萬輛的數字,合計超過 800 萬輛,將一舉超過 Hyunda Kia 集團,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
日本汽車產業也將分為兩大陣營,豐田汽車與 Mazda、Isuzu、Suzuki、Subaru 有著資本與技術合作,而 Honda 則會攜手 Nissan 以及 Mitsubishi。
國際富豪汽車於今 ( 12/18 ) 日偕同全臺經銷授權體系宣布與格上租車、Line GO MaaS ( Mobility as a Service ) 移動服務平臺進一步攜手合作,串連 Volvo 全臺 21 間展示中心,提供全新 Volvo GO 多元移動服務,為所有喜愛 Volvo 的消費者提供創新的全方位移動解決方案。至於先前就已流出規格資訊的入門純電休旅 EX30 車系,新車預計會在 2025 年第一季、農曆新年後來發表。
Volvo GO 多元移動服務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全方位出行解決方案,包括可於 Volvo 展示中心與格上據點取還車的共享服務、預約由專人司機服務的機場接送、全車系皆可享受經濟實惠且養車零煩惱的訂閱服務,及全車系的短期日租服務,不但整合 Volvo、格上租車、Line GO 與 Sealand 合作 4 方的線上、線下服務,可直接經由 Volvo 官方 Line 帳號單一入口完成預約,且服務車輛均交由 Volvo 授權經銷商直接提供專業保養及維護,確保最高標準的車況。
Volvo 國際富豪汽車自 2016 年導入瑞典原廠「VRE」 ( Volvo Retail Experience ) 概念後,將源自北歐斯堪地那維亞的簡約美學與舒適居家氛圍融入旗下 4S 展示據點。隨著 Volvo GO 多元移動服務上線,國際富豪汽車偕同全臺授權經銷體系,將現有 21 間旗艦級展示中心全面升級為 5S 據點,提供包含整車銷售 ( Sale ) 、售後服務 ( Service ) 、零配件 ( Spare part ) 、訊息反饋 ( Survey ) 以及 Volvo GO ( Mobility as a Service ) 在內的 5S 多功能服務。
Volvo GO 多元移動服務以「共享」為核心概念,強調以彈性、多元的方式,為顧客提供高度個性化、靈活且高品質的用車需求全新選擇,期盼讓每趟出行都能進階成為更美好的旅程,讓更多消費者享受舒適便利的移動自由。現在喜愛 Volvo 的消費者,只需加入 Volvo 官方 Line 帳號成為會員,即可隨時掌握最新的租賃方案與期間限定優惠。
國際富豪汽車總裁陳立哲表示:「國際富豪汽車領先臺灣市場豪華汽車品牌,率先推出 Volvo GO 多元移動服務,整合線上平臺與實體展示中心,提供從車輛購買、保養到日常出行的全面解決方案,為豪華汽車品牌在臺灣汽車市場拓展出全新生態系統。」
格上租車副總經理鄭榮富表示:「自 2023 年車隊導入 Volvo 車系以來,Volvo 一直是格上租車內最受歡迎的品牌之一;這次雙方將緊密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導入超過 500 臺 Volvo 全車系車款,並可直接透過 Volvo 官方 Line 帳號單一入口即可預約 4 大服務。」
Line GO 商務長王柏棠表示:「Volvo GO 多元移動服務上線,Volvo 車主可直接透過 Volvo 官方 Line 帳號單一入口預約,便利彈性再升級。」
SYM 三陽工業繼 2023 於米蘭展發表油電混合動力概念機車、2024 年 9 月在臺南發表與中油公司合作之快充型換電電池機車之外,去年啟動之 SYM 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氫燃料電池機車共同研發合作案」,其中關鍵的第一階段「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已於日前獲致成功的研究成果,並測試應用於 SYM 既有 e-Woo 電動機車上,實際行駛於工研院內道路。
三陽表示,機車體積小,可儲存能源的空間較小,所以在有限空間內得到最大能源儲存量並獲致最大續航力,一直是技術上亟待發展的目標,氫氣密度低,如何安全有效的儲存在氣瓶內,同時兼顧使用便利性,是 SYM 與工研院在發展氫燃料電池機車第一階段的目標,工研院使用高自由度的多軸機械手臂,配合自動化纏繞製程系統,成功生產氫氣瓶內膽,並使用微米級化學電蝕處理,強化儲氫瓶塑料與金屬閥座異材質接合穩定度,產出可置放於機車內部規格大小,設計壓力高達 500 bar 的儲氫瓶。
經過工研院測試及估計,本研究使用之 125 克的氫氣,透過市面上既有尚未配合機車優化之氫燃料電池,估計可行駛里程約 100 公里,單位碳排放量約為 7g CO2/Km,遠低於燃油機車 ( 約 50g CO2/Km ) ,並低於市售交換式鋰電池電動機車 ( 約 19.7g CO2/Km ) 。
SYM 董事長室吳奕成經理、新事業發展部邱穎峯協理與工研院李宗銘協理、材化所邱國展所長、材化所金屬與複材組陳興華組長,以及企推組葉秀雲副組長日前共同聽取材化所金屬與複材組葉日華經理第一階段成果報告,並見證騎乘使用氫燃料電池的 e-Woo 行駛於工研院內部道路。
國內先前曾有購買 Hyundai 電動車款的車主,在保固期內因外力因素維修更換高壓電池,導致電池保固期限被限縮為 1 年或 20,000 公里。今 (12/18) 日 Hyundai 總經銷南陽實業宣佈,重視車主的聲音、關心車主的權益,因此將進一步強化其高壓電池保固政策,新舊車主皆享有高壓電池長達 8 年或 160,000 公里的保固服務(以先到者為準)。
南陽實業表示,回應臺北內湖廠、中和廠有車主反應事件,以及消費者對電動車使用體驗和長期可靠性的需求,故強化高壓電池保固政策 ; 在保固期內,保險或自費維修更換之高壓電池保固期限,將比照原車高壓電池保固到期日,若車輛已過原車高壓電池保固期限,而保險或自費維修更換時,高壓電池保固期限將同售服零件提供 1 年或 20,000 公里(先到者為準) 保固。
Hyundai 提到,旗下電動車款電池,均由國際頂尖電池供應商提供,可在極端氣候、長時間行駛及高充放電頻率下,依然能保持穩定的效能,確保每一顆電池都具備卓越的性能、安全性與耐用性。本次高壓電池保固期限的調整,彰顯 Hyundai 汽車對產品品質的堅持及信心,南陽實業將持續以顧客需求為導向,推動臺灣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Goodyear 固特異宣佈推出「想見你,箱見禮」冬季購胎優惠活動,即日起至 2025 年 1 月 31 日,凡購買 1 組 (4 條) Eagle F1 Asymmetric 6、Assurance ComfortTred、ElectricDrive 全系列,或 Assurance MaxGuard、Assurance MaxGuard SUV 16 吋以上 (含),即送 20 吋固特異時尚酷黑行李箱一個。此外,凡購買 1 組 (4 條) 非上述限定系列之其他花紋輪胎,即可獲贈固特異時尚極輕碳纖摺疊傘一支,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Goodyear 固特異表示,品牌自 2020 年推出「安心五顧」保固專案,凡購買固特異輪胎,即可享有全面的安心五顧保固服務,內容包含 1 年路損安心保固、90 天滿意體驗保固、1 年免費道路救援、6 年產品品質保固、24 小時客服專線等多項保障,關於旗下輪胎產品的「安心五顧」保固專案,詳細內容內容請參考台灣固特異官網。
Honda 與 Nissan 傳出將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會合資成立控股公司將兩大品牌業務納入麾下,如果合作成真,兩大品牌再加上 Nissan 持股超過 34%的 Mitsubishi,年銷售規模將可超過 800 萬輛,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不過目前事情尚未定調,仍有變化的可能性,而其中的關鍵,正是臺灣的鴻海科技集團。對於 MIH 聯盟尋找全球出海口的鴻海集團,Nissan 正成為最適當的標的。而甫從與 Renault 聯盟脫身的 Nissan,也因為鴻海的收購意圖,加大與 Honda 的合作力道,轉而出現合併的可能性,為全球汽車市場投下最新的震撼彈。不過,Nissan 最後將花落誰家,目前還有極大的變數。
鴻海科技集團在 2019 年時就確認將進軍電動車產業,在 2020 年時則是與裕隆集團簽署合資協議成立公司,並創立 MIH 聯盟,推出 MIH 電動車平臺,希望將鴻海集團最擅長的代工模式,擴大至汽車產業,成為鴻海集團在電子代工之後最新的成長核心。為能積極搶攻電動車市場,鴻海科技集團更在 2023 年延攬了在 Nissan 體系累積有 33 年資歷的關潤 (Jun Seki)擔任集團電動車策略長 (Chief Strategy officer for EV) 一職,提供鴻海科技集團於全球電動車領域佈局對策、集團內電動車業務整合、以及產業課題解方。
在 MIH 聯盟成立 4 年以來,鴻海在全球市場一直尋找代工的機會,與許多新創品牌進行代工合作,但是截至目前為止,只有臺灣的 Luxgen 品牌推出 1 款產品的實績。最大的限制,就來自於鴻海目前還沒有全球的生產網路,無法適時適地為汽車品牌服務,讓其 CDMS 的汽車代工商業模式,遲遲無法大幅推廣。
從此來看,就不難理解併購 Nissan,對於鴻海在 CDMS 事業的發展上,可以帶來多大的好處。
若成功購併 Nissan,鴻海開發的 MIH 電動車平臺,不僅可以成為 Nissan 與 Mitsubishi 次世代電動車產品的基礎平臺,獲得廣泛量產,並借重兩品牌在電動車生產經驗與全球佈局的生產線,讓迅速累積產量與生產經驗。更甚者,鴻海可以進一步以 Nissan 與 Mitsubishi 兩家車廠產線為基礎,打造出 CDMS 代工事業的全球生產線,進一步建立起跨品牌的電動車代工事業的根基。
事實上,鴻海 CDMS 事業發展的終極目標,是目前電動車生產效率最高的 Tesla。鴻海相信在 CDMS 事業的規劃之下,其代工產線的生產效率,將能超越 Tesla,以更優勢的生產成本,讓 Tesla 轉而將生產都轉交給鴻華。一旦能打下最困難的山頭之後,鴻海將成為全世界電動車生產成本最具優勢的代工廠,所有的品牌,在理智的比較之下,都能將汽車生產轉移給鴻海,讓鴻海於汽車領域內重要其在手機生產上所具備的獨特優勢與生產規模,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代工廠。
以大家所熟悉的高階晶片為例,全世界各大晶片廠牌,都需要把生產交給臺積電。而未來所有電動車的生產,也都會交給鴻海。這就是鴻海在 CDMS 所想要達成的商業目標,也從中可以看出取得全球產線對於鴻海的重要性。因此當 Nissan 這個全球有數的大廠出現在市場上,鴻海自然勢在必得。
Nissan 在全球各地都擁有生產基地,完整的產銷通路,意味著入主 Nissan 即擁有全球產線,再加上 Nissan 擁有 Mitsubishi 股份,也成了現成的生產基地選擇,同時,兩大品牌在全球的代理商與銷售體系,也將成為鴻海電動車進軍全球新車市場的捷徑。這一點從先前已經傳出 Mitsubishi 將會採用 MIH Model B,來打造 Mitsubishi 電動車即戰力的消息,不難看出箇中優勢所在。
正好,Nissan 現在是買得下來的。Nissan 面臨重大營運危機,2024 年獲利大幅衰退、全球產能調降與裁員,在 2024 年 12 月中,日經推估其市值僅為 82 億美元。鴻海目前的市值超過 8,000 億美元,2023 年的稅後獲利超過 50 億美元,即便要將 Nissan 全面收購,都不成問題。更何況全球有豐富的金融機構能提供金融工具,在財務方面完全不成問題。
更重要的是,Nissan 現在是買得到的。2023 年 11 月,Nissan 與 Renault 確認重新調整資本關係,Renault 自 1999 年收購 Nissan 高達 43%持股大幅降低至 Renault 與 Nissan 雙方各持股 15%,Renault 所出售的 Nissan 股權交由法國信託基金收購。而這批目前仍有多達 22.8%的股票在信託基金的手中,待價而沽。其就成為鴻海意圖收購 Nissan 股權並取得經營權的突破口。
不過鴻海如此積極想買,卻不見得買得到,因為這中間還出現了另一日本車廠─Honda。
Honda 會加入這場併購風波,乍看之下似乎有著救國救民的英勇,因為在 2023 年全球銷售成績來看,Honda 全年累計超過 398 萬輛,領先 Nissan 累計的 344 萬輛,換言之雖然同樣遭遇中國市場的大幅失利,但相比於 Nissan 似乎 Honda 在銷售表現上還是相當穩定。
然而換個角度來看,日本品牌包含 Daihatsu、Mazda、Isuzu、Suzuki、Subaru,都與豐田集團有著資本與技術合作,也就是豐田陣營,而 Nissan 與 Mistusibhi 現隸屬於 Renualt-Nissan-Mitsubishi 聯盟成員。換句話說,日本車廠中,Honda 是孤獨的存在。
放眼全球汽車市場,面對快節奏的電動車研發,各大汽車公司無不到處結盟合作,希望以更大的規模基數,來分攤面對高昂的研發與生產成本,以面對電動車的海嘯。而 Honda,正在孤立無援的窘境。好不容易在 8 月份才與 Nissan 達成了合作的協議,若鴻海科技集團若順利收購 Nissan 股權,Honda 將再回到孤家寡人、自立自強的景況。
在這樣的考量之下,也不難理解 Honda 想要加快與 Nissan 整併的步調,更精確的說,Honda 有著不得不把 Nissan 拿下的壓力。
結合 Honda 有不得不的理由以及種種跡象來看,Honda 與 Nissan 合併的機會相當高,外媒報導也傳出雙方將在近期內就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但事情仍舊存在著一些變數,包含了 Renault、銀行團、甚至於日本產業經濟省等在內,Nissan 的被併購牽扯到多方利益,兩大品牌合併也有諸多內容與條款需要達成協議,還是存在著破局可能性,這也意味著資源雄厚的鴻海科技集團,仍有一搏的機會。
高英凱總編輯
Honda 與 Nissan 能否順利走向合併,創造年銷售達 800 萬輛規模的日系汽車集團?抑或是鴻海集團來個半路搶轎,突襲將 Nissan 與 Mitsubishi 納入麾下,躍升全球重量級汽車集團?目前事件仍在發展中,但是不管結局如何?從鴻海先前於 2016 年以約 35 億美元併購 Sharp 震驚日本產業界,到此次鴻海傳出有意併購 Nissan 的企圖,若對照 Honda 與 Nissan 從 2024 年初簽署合作備忘錄,才到年底就急劇轉向朝合併推進的動向,可以清楚看到在電動車「玩大的」鴻海集團,已對汽車產業界帶來始料未及的衝擊。
儘管已陸續推出 Revuelto、Urus SE 與 Temerario 共 3 款插電式油電車型,並於 2023 年 8 月北美 Monterey Car Week 活動、首演了品牌全新純電概念車:Lanzador,且預告這款 Ultra GT 定位的純電跨界作品將在 2028 年開始量產,但是 Lamborghini 執行長 Stephan Winkelmann 日前受訪時卻表示:由於超跑市場還沒有為電動車做足準備,所以 Lanzador 將延後至 2029 年才開始量產。
其實 2023 年 11 月時,Stephan Winkelmann 便曾說過,Lamborghini 正在打一場持久戰。而且他們也有足夠的時間來決定是否需要加速或推遲電動車的推出,並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考慮延後任何計畫,因為我們本來就是希望在 10 年內擁有第一輛電動車,而且必須是全新的車系:我們第 4 個車系。
所以技術上來看,即使 Lanzador 比原訂計劃晚一年上市,但是它依然可以滿足 Stephan Winkelmann「在 10 年內推出純電動車」的預測;不過,無論如何、Lamborghini 對於如何及何時推出電動車非常謹慎。
此外,雖然 Lamborghini 的主要競爭對手:Ferrari,預計 2025 年便會推出品牌第一款純電動車,但是 Stephan Winkelmann 看來並不擔心,還表示:我們認為 2029 年推出電動車並不算晚,因為在超級跑車的世界,市場應該在 2025 年或 2026 年才會對電動車的來臨準備就緒!
雖然 Suzuki 第 4 代 Swift 已於全球各地市場陸續上市,但關於新款 Swift Sport 車型的推出至今都還未有更進一步消息,同時國內部分 Swift Sport 早已停止導入、新車也已經完售。而日本 Suzuki 也在今 ( 12/17 ) 推出名為 ZC33S Final Edition 的 Swift Sport 特式車型,在外觀及內裝都賦予專屬的識別點綴,新車也提供 6 速手排/自排的設定,售價為 2,329,800 日圓 ( 6MT、約新臺幣 49.2 萬元 ) 與 2,401,300 日圓 ( 6AT、約新臺幣 50.7 萬元 ) 。
Swift Sport ZC33S Final Edition 將於 2025 年 3 月~2025 年 11 月期間限定生產,並在 2025 年 3 月 19 日正式販售,而在這款特式車登場之後,Suzuki 原廠也宣布 Swift Sport 標準版車型會在 2025 年 2 月停產,確認這款運動化的掀背小鋼砲將告別市場。
日本 Suzuki 這次所推出的 Swift Sport ZC33S Final Edition,其動力規格上並沒有做更動,同樣搭載的是 1.4 升 Booster Jet 渦輪增壓引擎,擁有最大 140 匹馬力與 23.4 公斤米扭力,搭配上的是前輪驅動和 6 速手排/自排設定,在 WLTC 標準下,手排車型平均油耗為 17.6km/L、自排車型則是 16.6km/L。雖然動力上並未進行調校,不過 Swift Sport ZC33S Final Edition 在車內與車外都有許多精心的設計。
先看到外觀部分,Swift Sport ZC33S Final Edition 進行了一些黑化點綴,也賦予車輛更運動化的性格;首先車頭的前格柵以亮黑色來呈現,搭配上 LED 前霧燈,同時霧燈外框同樣也以亮黑色做設計。車側部分,可以看到足下採用專屬的亮黑色 17 吋輪圈,而煞車卡鉗也採用紅色的樣式,至於在 C 柱的地方也印上了有著 ZC33S 專屬貼飾;車尾部分則是在 Sport 的徽章中,採用了紅、黑來做搭配。
進入到車內,原廠也在 Swift Sport ZC33S Final Edition 一些細節上來做點綴,方向盤部分其在中、下段內裡飾板以銀色來呈現,同時在中控臺上有著 Sport 字樣的銀色飾板,相仿的設計也用在車門旁,至於在排檔桿周遭也有印上 ZC33S 的銀色飾板,更是彰顯特式車的不同之處。至於原廠也提供整套的攝影鏡頭套件與 USB 插座等等可選配,另外雙色的車頂配色也都是需要選配。
歲末時節將至,Nissan 與您一起預備迎接新年的到來,特別推出 Nissan 2025「喜蛇送平安,安心守護」春節健檢活動,提供多項行車安全檢查、精美新春回廠好禮、烤漆優惠及新春限量紅利點數加價購等多項優惠,活動期間自 2024 年 12 月 16 日起至 2025 年 1 月 18 日止,於全臺 Nissan 服務廠同步開跑,Nissan 貼心邀請車主回廠進行愛車健檢,安心迎接新春旅程。
新春健檢活動期間,Nissan 更同步準備多項豐富好禮,凡回廠健檢自費滿 300 元,即可獲得 Nissan 安心守護紅包袋乙份;使用 Nissan Care APP 預約回廠定保,自費滿 1,000 元,即贈 Nissan 小龍報喜平安吊飾鑰匙圈乙個,且在廠等候並結帳,還可參加新春開運紅包現場抽獎活動;自費滿 3,000 元再加碼 LG CordZero TM A9K+濕拖無線吸塵器抽獎活動資格,讓車主安心駕駛,同時有精緻好禮相伴。
為感謝廣大支持與熱愛 Nissan 的車主,新春健檢活動期間,Nissan 提供超值愛車烤漆優惠折扣,鈑噴零件單件更換 988 元起,局部烤漆單片 85 折起、全車烤漆優惠價 75 折起;活動期間回 Nissan 服務廠,一次更換 2 條以上 (不限尺寸、花紋) 普利司通輪胎車主,即可參加 iPhone 16 pro 256G、飛樂救車打氣多功能機 1 折優惠券抽獎活動。另外,Nissan 持續推出市場超低價電瓶及精選配件破盤特惠價,更換指定品牌電瓶,週週再抽等值電子抵用券,讓車主享受超值又優惠的保修服務體驗。
除上述優惠外,Nissan 玉山悠遊聯名卡卡友於活動期間,單筆刷卡滿 5,000 元即贈「100 元電子保修抵用券」,滿 8,000 元贈「200 元電子保修抵用券」;滿 1,000 元還可再參加雲品酒店住宿券 (建議售價 11,500 元)抽獎活動。
新的一年,Nissan 將繼續秉持最專業的技術及最優質的服務,協助所有車主確保行車平安順利,讓所有 Nissan 車主都能安心返鄉、歡喜團圓,相關活動詳情及服務據點請洽 Nissan 服務專線或至活動網站查詢。
DFSK A380 WINMAX 自全新上市以來,便以其出色的實用性獲得眾多車主青睞,現正陸續領牌交車中。DFSK A380 WINMAX 擁有超大貨廂空間,輕鬆滿足大小企業運輸需求;此外,車輛配備實用的側滑門與後尾門設計,無論裝卸貨物還是載人使用,都能提供極大便利性。全新車型已經全面登場,歡迎各位頭家親臨全臺各據點,親自體驗這款結合靈活性與功能性的商務車。現在預約試乘,即可更深入了解其優勢!
大穩發 S2.5t 是國內 2 噸半輕型貨車市場中少見的雙廂車型,結合 4 人座舒適空間與 2,060mm x 1,540mm 的寬敞貨臺,最大載重達 1,270 公斤,並貼心配備後座中央空調,讓頭家們兼顧事業與乘坐舒適。金穩發 S2.5t 採用單廂車體設計,擁有 2,900mm x 1,540mm 的大貨臺空間與 350mm 的低貨箱板高,提供高達 1,342 公斤的載重能力,並具備 2.51 噸的跨級距載重表現,是重載需求者的最佳選擇。
DFSK 本月祭出超值商用車優惠三重奏,選擇 A380 WINMAX,汰舊換新優惠低至 60.8 萬元起,並加贈 6 大專屬好禮,讓您輕鬆擁有一輛功能強大、空間寬敞的商用車,提升運輸效率和行車安全。無論是貨運還是商務差旅,都能滿足您的各種需求。另外大穩發 S2.5t 領牌禮放送超過 5 萬元,還可享 2 萬購車金以及 40 萬分期 0%利率,並加贈價值 2 萬元的豪華配件,包括盲點偵測器、Mio 前行車紀錄器、遙控器、晴雨窗和蜂巢式腳踏墊等,讓您的車輛更具實用性與安全性,汰舊換新最低 58.8 萬元起。
對於需要更靈活運輸的車主,金穩發 S2.5t 也提供 40 萬分期 0%利率,並附贈價值萬元的配件,包含前後鏡頭行車紀錄器、遙控器、晴雨窗和蜂巢式腳踏墊等,讓您的商務運輸更加便捷,汰舊換新最低 44.8 萬元起。
福斯商旅秉持#WeNotMe 品牌精神,力助重度腦麻兒小比與小比媽媽陳嘉齡成功登頂玉山,再創無障礙移動議題新高度!為了實現這項壯舉,福斯商旅號召各界專業人士組成「玉山遠征隊」,歷經九個月籌備期,克服自然環境與人為挑戰,最終成功登上台灣制高點、東北亞最高峰-玉山,為小比母子一圓夢想。紀錄片《我只剩下勇敢》全程紀錄這趟壯麗旅程,並於今日大銀幕試映,讓大家一同見證這段磅礡動人的生命故事!
台灣福斯商旅總裁巫詩棻表示:「福斯商旅始終致力於推動行動不便族群的移動福祉,並成為陪伴著他們探索世界的夥伴,我們深信#WeNotMe 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由眾人齊心同力,所帶來改變人生、社會的一股力量。透過這部紀錄片,我們希望為觀眾帶來正能量與啟發,並將此片獻給全台灣無畏無懼的家人。」
就在紀錄片首映會前一日,小比母子完成人生第 300 場馬拉松,再次創下個人里程碑!回顧這一路「跑」來,小比媽媽坦言經常被言語攻擊、被質問為何不讓身體狀況特殊的兒子待在家休息,但她從未輕易退縮,也從未停下腳步。23 年來,為母則強的她始終陪伴著小比,完成各種移動與挑戰,支撐她前行的,是對兒子無條件的愛與信念。福斯商旅深受小比媽媽堅持不懈的態度所感動,從「以人為本」的品牌精神#WeNotMe 出發,在得知小比媽媽想帶小比一起看全臺最美的風景之一「玉山」後,決定全力協助這對母子實現攻頂玉山的夢想,成為陪伴他們探索世界的夥伴,並將他們的人生目標化為現實。
福斯商旅整合專業資源,邀請山岳界資深前輩「小鬍子教練」戴昌盛擔任攀登玉山總領隊,提供專業訓練指導,並安排合歡山山訓測試小比的揹負狀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計劃。在攀登過程中,戴教練持續調整隊伍步伐並給予鼓勵,確保順利登頂。
在醫療支援方面,小比的長年主治醫師、兒童神經內科專家張瑛玿醫師進行了詳盡的評估,給予正面支持。同時,高山醫學專家、新北雙和醫院的陳信儒醫師也加入會診,研議小比可能在高海拔環境中的身體狀況變化,並實際參與遠征隊陪伴小比,制定攀登過程中的診斷依據與標準。此外,長期關注公益的演員李霈瑜,深受小比媽媽的故事啟發,熱情加入遠征隊,成為小比母子旅途中的最暖啦啦隊,以實際行動支持無障礙移動,為這趟攀登之旅增添更多溫馨與感動。
經過多次醫療評估、事前開會準備,福斯商旅、小比、小比媽媽與玉山遠征隊終於踏上征途。雖然一開始氣勢滿滿,但沒想到一路陰雨綿綿,眾人的體力與信心也跟著氣溫一路下滑,不禁為隔天是否能順利攻頂感到忐忑不安。但轉頭看到小比,隊友們又彼此打氣:「已經完成一半的路了,就看明天!」,小比媽媽也再次鼓起當初立定目標的勇氣與意志力,在團隊隊員眾志成城的鼓舞下,終於在 11 月 13 日成功登頂玉山主峰!攻頂時也驚喜發現,越接近山頂天空就越晴朗,登頂瞬間的壯闊大景更讓全員心中湧出滿滿感動。
紀錄片《我只剩下勇敢》忠實紀錄小比與小比媽媽攻頂玉山的過程,將於 12 月 23 日正式在福斯商旅官方 YouTube 頻道、官方 Facebook 粉絲專頁,以及 Line TV 福斯商旅專屬頻道播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本片量身打造的原聲帶主題曲《後冬》由小比媽媽親自獻唱,深情詮釋她對小比無私的愛;而片尾配樂則融入玉山守護者—布農族人古調,吟唱出《Madaidaz Mamita tu Cina》(偉大的媽媽),純淨的 Acapella 歌聲致敬偉大的母愛,為影片畫下溫暖又震撼人心的句點。
《我只剩下勇敢》電影原聲帶將同步於各大音樂串流平台 2 上線,民眾只要在串流平台點擊聆聽原聲帶曲目,小比母子亦可從中獲得音樂全額版稅。福斯商旅號召大眾用音樂為小比母子的生活注入更多力量。亦歡迎企業商家影廳包場,與員工夥伴們一同感受這部紀錄片帶來動人的生命動能。
多年來,四環品牌在全球積極推廣體育運動,支持人才發展,同時深化與各地市場的連結。延續這份承諾,2024 年台灣奧迪推出《Audi Golf League 揮出你的進化之路》年度計畫,透過品牌賽事、親子高球營、展間活動等多元高球活動,持續創造美好顧客體驗。
今 (17) 日在大溪高爾夫俱樂部隆重舉行的 Audi Celebrity Cup 名人菁英盃高爾夫球賽,則為今年的高球活動畫下圓滿結尾。Audi Celebrity Cup 匯聚來自全臺北中南的高球菁英,以球會友,共襄盛舉。今年賽事更邀請到 Audi Golf League 三位高爾夫球大使─詹世昌、李玠柏與錢珮芸親臨賽事,為參賽選手提供專業指導與技術建議,一同往追求卓越球技的路上邁進。
活動現場更展示品牌純電車款 Audi Q4 Sportback e-tron,其寬敞的行李置物空間可輕鬆容納高爾夫球具,為球友帶來便利且舒適的用車體驗。同時,Audi Q4 Sportback e-tron 融合高效性能與經典設計,提供流暢穩定的操控感,與高爾夫運動的專注與優雅精神相呼應。
台灣奧迪總裁 Rahil Ansari 表示:「Audi 品牌與運動的關係相當緊密,今年初,我們啟動了 Audi Golf League 計畫,名人菁英盃高球賽作為今年計畫的完美收尾,希望為熱愛高球運動的消費者創造深刻的體驗機會。未來我們也會持續以實際行動支持體育活動,攜手共創精彩的運動旅程。」
近期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新車安全評等制度 ANCAP 公布新一輪測試成績,接受考驗的車款包含 Toyota Prado、Kia EV5 和 Suzuki Swift,前兩者最終都獲得最高 5 星的肯定,至於 Swift 先前在 Euro NCAP 曾獲得 3 星的評級,不過由於在澳大利亞與紐西蘭上市的規格版本與歐洲不同,因此再進行額外測試,然而最後卻僅得到了 1 星的評價,不過國內所販售的 Swift 其是與 ANCAP 測試版本不同。
在這次 ANCAP 所公布的評測成績中,Toyota Prado 和 Kia EV5 均得到了最高 5 星的肯定。先看到 Prado 的表現,4 大項測試成人防護、兒童防護、行人防護和安全輔助成績,依序拿到 85% ( 34.39/40 ) 、89% ( 43.62/49 ) 、84% ( 53.38/63 ) 與 82% ( 14.83/18 ) ,在正面偏位撞擊測試項目中,駕駛和前排乘客多數的關鍵身體部位保護都相當良好,而在駕駛腿部下段和胸部的保護被評為足夠與邊緣,另外 ANCAP 表示對於第二排兒童假人的保護性很好,獲得了最高分。
至於 EV5 4 大項測試成績依序為成人防護 88% ( 35.47/40 ) 、兒童防護 86% ( 42.41/49 ) 、行人防護 74% ( 46.96/63 ) 和安全輔助 ( 14.79/18 ) ;ANCAP 表示,在側面撞擊項目中,駕駛的保護獲得最高分,同時在正面偏位撞擊時,兩個假人兒童的防護也獲得最高分,並且在自動煞停系統的作動表現也很出色。不過在立桿撞擊項目中,前座乘客的頭部保護稍微沒那麼夠,另外在正面偏位測試中,前座乘客的膝蓋可能會與前方頂觸,因此也有所被扣分。
ANCAP 提到,先前進行 Honda Civic、CR-V 和 ZR-V 進行評測時發現歐洲和當地市場的安全配備有所差異,而這點也和此次 Swift 的情況有些相似,最終 Swift 僅拿到 1 星,不過當地販售車型其是和歐洲與國內都不同,國內的 Swift 其是走向歐規設定。
在 4 大項測試成績中,依序拿到成人防護 47% ( 18.88/40 ) 、兒童防護 86% ( 29.24/49 ) 、行人防護 74% ( 48.40/63 ) 和安全輔助 ( 9.78/18 ) ;在正面偏位撞擊測試中,駕駛的胸部和腿部受傷風險都較高,而在全寬撞擊項目中,後排乘客的胸部保護表現也不佳,該項也被評為差,同時在正面和側面撞擊測試時,兒童假人的頭部與胸部防護表現並不好,ANCAP 也提到 59%的兒童防護成績是至今最低分數。
先前的中華汽車法說會曾預告未來兩年會推出國產 Mitsubishi 新車,不過未透露導入的車款,但此前國內網友就曾捕獲到 Mitsubishi 最新推出的中小型休旅 XForce 身影,即便原廠僅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任何車型都會研究評估」的說法,但隨著偽裝測試車的捕獲,也更加深了 XForce 引進國內的可能性。而就在近期 U-CAR 網友捕獲到 1 輛貼滿偽裝貼紙的測試車,雖然被包的密不透風,不過從整體輪廓、車尾樣貌以及輪圈造型,推測應就是 XForce。
Mitsubishi 所推出的全新中小型休旅產品 XForce,其最初是在 2023 年 8 月於印尼發表,主要也是先鎖定東南亞市場,而這也是目前 Mitsubishi 的規劃,現階段以東協市場為重心。而隨著 XForce 在 2024 年 7 月份於菲律賓上市後,更增添不少導入國內市場的契機,主要也在於 XForce 也擁有了左駕的車型,如今現在國內網友也再次捕獲到了 XForce 測試車的身影。
從 U-CAR 網友捕獲到的照片來看,這輛測試車雖然佈滿全身的偽裝貼紙,不過其輪廓是和 XForce 非常相似,並且從車尾看來,其牌照框是落在下半部,也與 XForce 的設計相吻合;此外,輪圈的造型是最明顯之處,五幅刀削式的設計更能辨別出應就是 XForce。
從原廠所公布的資訊來看,XForce 車身尺碼為車長 4,390mm、車寬 1,810mm、車高 1,660mm、軸距 2,650mm,其為中小型休旅的級距,而綜觀在國內的競爭者,包含了 Honda HR-V、Toyota Yaris Cross、Nissan Kicks、MG ZS 等車款。
配備設定部分,參考海外規格,XForce 採用的是 12.3 吋的中央資訊螢幕,搭配上 8 吋數位儀表,另外音響系統也和 Yamaha 合作來開發,原廠強調音響系統可以對應到車速來調整音量和音質,即使行駛在崎嶇的道路上,也能提供清晰低音、中音和高音的聲調;此外,音響系統能提供 4 種聲音類型,來滿足不同喜好和格調的聲樂享受。
動力部分,目前 XForce 僅有單一動力設定,搭載的是 1.5 升自然進氣引擎,最大馬力及大扭力分別為 104 匹和 14.3 公斤米,同時原廠也提供 XForce 共 4 種駕駛模式,包括一般 Normal、砂石路面 Gravel、泥濘 Mud 以及濕地 Wet;此外,XForce 搭載了 AYC 主動偏航控制系統,可分別控制左前和右前輪的驅動力、制動力、牽引力及轉向,透過系統精準分配,能有效應付各種路段的變化。安全輔助系統也包括了 ACC 自適應巡航、FCM 前方碰撞緩解、AHB 自動遠光燈、盲點偵測、LCA 車道變換輔助、RCTA 後方交叉路口警示等。
台灣戴姆勒亞洲商車股份有限公司 ( DTAT ) ,針對國民貨車代表 Canter 推出新年式車型,以多項升級滿足國內法規需求,尤其在引擎效能調校與安全規格等再進化。DTAT 針對新年式 Canter 5 噸貨車車款更以出廠便完成代檢、快速完成交車/領牌、獨家設定的全新貨床,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不僅如此,全臺服務廠也將在 12 月 16 日正式展開為期 40 天的【時來運轉.蛇龍舞春】服務活動,不僅有 28 項免費車輛健檢,還有購車優惠活動。
新年式 Canter 加寬貨床使其擁有較寬大的載貨空間,並升級鋼材作為橫樑材質,具備更加出色的耐用性。同時,經過優化的引擎,不僅動力表現更為出色,更以與同級相比較低稅金,降低車主營運成本,並且提升 DPF 排碳效能,提升使用壽命與便利性,再透過世界首創 Duonic 濕式雙離合器自手排系統,結合自排的便利性與手排的耐用性,讓新手駕駛也能輕鬆上手。
除了效率與便利性,新年式 Canter 更主動加入多項先進的安全配備。車輛搭載了 AEBS 自動緊急煞車系統,能在危險發生時自動煞停,有效降低碰撞風險;BOS 煞車優先系統則確保緊急情況下煞車的絕對優先,進一步提升安全性。HAS 坡道起步輔助系統則在坡道起步時穩定車輛,讓駕駛更加安心。此外,還將更高解晰的 7 吋四鏡頭行車視野輔助系統整合進車輛,讓行車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Fuso 特別於 2024 年歲末至 2025 年新春期間推出【時來運轉.蛇龍舞春】服務月活動,為所有車主提供專屬的回廠優惠與感恩回饋。活動期間為 2024 年 12 月 16 日至 2025 年 1 月 24 日,享有以下多重優惠:
經濟部於今 ( 12/16 ) 公布關於 113 年 1 月~10 月新車領牌數統計資料,以及其對比之前成長的比率,這之中電氣化新車掛牌數快速攀升,近 5 年平均年增率逾 6 成,尤其又以電動車成長最為明顯,相對的燃油車的新車領牌數則明顯下滑;至於油電混車動力車型占整體汽車新車掛牌數逾 1/4,另外根據經濟部公布的資料,德國為我國電動汽車最大進口國,其進口值為最高。
據經濟部統計,隨缺料緩解,進口車到港交車數增加,112 年營收達 8,885 億元,年增 17.4%,規模值及增幅均創歷年新高,而 113 年累計 1-10 月營業額 7,601 億元,續增 3.8%。聚焦在電氣化車款部分,經濟部表示,108 年電氣化新車掛牌數大幅年增逾 2 倍,之後每年以雙位數增幅快速攀升,近 5 年 ( 108-112 年 ) 平均年增 66.8%,113 年 1-10 月新車掛牌數達 12.8 萬輛,規模已超越 112 年全年 12.5 萬輛,續增 28.5%。
其中電動車領牌數超過 3.1 萬輛,油電混合車則是近 9.7 萬輛;相反的,燃油汽車新車掛牌數於 110 年後均低於 40 萬輛,近 5 年平均年減 3.7%,113 年 1-10 月續減 14.2%,數量不到 25 萬輛。在電動車持續蓬勃之餘,油電混合車款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其中油電混合車占新車比例達 25.7%,較 107 年增加 23.7 個百分點,占比和上升幅度則高於純電動車之 8.2%及 8.0 個百分點;整體來說,電氣化車款占整體新車掛牌數由 107 年之 2.2%上升至 113 年 1-10 月的 33.9%
而根據海關進口統計,電動汽車進口值由 107 年 85 億元快速上升至 112 年的 1,214 億元,近 5 年平均成長 70.3%;113 年 1-11 月進口值續升至 1,524 億元,年增 35.3%。電動汽車占整體汽車進口值占比,亦由 107 年之 4.9%攀升至 113 年 1-11 月之 60.9%。另就進口國別觀察,113 年 1-11 月以德國占整體電動汽車進口值 42.4%最高,近 5 年 ( 108-112 年 ) 平均年增 145.6%,占比與增幅均居首位,其次依序為日本 ( 占 20.6% ) 、美國 ( 占 18.3% ) ,前 3 名占比合計逾 8 成。
長期關心交通的立委林俊憲,今日(12/16)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審查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預算時,質詢有關電動車「汽燃費」何時課徵問題。交通部回應依預估電動車車口數比例要到 2030 年才會開徵,初步規畫將依換算馬力輸出的公式徵收,而且電動小客車最高限制與汽油車相同、最高不會超過每年 15,720 元。
林俊憲在質詢中提醒,電動車多具有以程式修改馬力輸出的設計,屆時在課徵的公平性上將造成問題,應更深入研究並進行設計。
至於另外先前被外界就被俗稱高額「電動車馬力稅」的「牌照稅」,是由財政部課徵,現行法規仍維持電動車牌照稅免徵延長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電動車「牌照稅」是否延長免徵時限、或是調整以馬力課稅方式,也是接下來各方持續熱議的話題。
全名為「汽車燃料使用費」的汽燃費,用途為道路養護等之用,並且也是地方政府重要的稅收來源。關心相關交通議題的專業立委、欲挑戰臺南市長大位的林俊憲,在 12 月 16 日的立法院交通委員會中指出,交通部曾就徵收方式是為隨車徵收、隨油徵收或是隨里程徵收、隨車重徵收等,編列超過 700 萬元預算進行研究,最後維持隨車徵收,並維持原名。唯目前電動車仍處於政策鼓勵階段,尚未開始課徵。
林俊憲接著指出,許多電動車主目前相當惶恐,對於是否需要課徵以及要課徵多少的問題,都沒有答案,要求交通部需要對外進行政策的說明與溝通。林俊憲並指出,網路上有人估算許多大馬力電動車 1 年需繳近 10 萬、或超過 10 萬的稅費,恐將影響電動車的銷售,並造成既有車主的惶恐。林俊憲進一步向交通部問及電動車是否會課徵「汽燃費」、並且規畫何時課徵?
運研所長林繼國指出,現階段維持朝向規畫隨車徵收,而且當未來電動車普及度提高,將會進行徵收,徵收方式目前規劃依馬力輸出換算進行分級徵收。交通部長陳世凱與交通部司長林福山也補充,目前全臺電動小客車掛牌數為將近 9 萬輛,全部掛牌小客車數量比例約為 1%多左右,電動車的保有量尚沒有實質影響汽燃費用途的分配,因此還沒有開徵,預估是在 2030 年才會開始徵收。交通部在會後受訪指出,預估將在電動車小客車掛牌量達 50 萬輛、電動機車達到 240 萬輛時起徵,推估時間點會落在 2030 年。
林俊憲指出,若交通部針對電動車開徵「汽燃費」,符合道路使用者的公平原則,唯應當進行更名,改名為「公路養護修復與安全管理費」,以達名實相符。
林俊憲亦指出,汽燃費隨車徽收是全世界最落後的徵收方式,無法確實反應使用量的徵收原則,亦應進行修改。
只不過詳細各種馬力所對應的電動車「汽燃費」收費標準,交通部尚未有進一步詳細公告。這可能會與財政部徵收的「牌照稅」級距略有差異,因為交通部徵收的「汽燃費」級距在燃油車的排氣量區分比起「牌照稅」更細,電動車的級距確切如何分級徵收有待後續揭示。
交通部會後受訪表示,按現有的汽油車燃料使用費的分級,最高等級的 7,801~8,400cc 級版的汽燃費,每年收取費用為 15,720 元,電動車的相對應費用,不會超過此一天花板。
自用汽油車燃料費、牌照稅分級對照 | ||||
排氣量 | 燃料費(元) | 牌照稅(元) | ||
500cc 以下 | 2,160 | 1,620 | ||
501~600cc | 2,880 | 2,160 | ||
601~1,200cc | 4,320 | 4,320 | ||
1,201~1,800cc | 4,800 | 7,120 | ||
1,800~2,400cc | 6,210 | 11,230 | ||
2,401~3,000cc | 7,200 | 15,210 | ||
3,001~3,600cc | 8,640 | 28,220 | ||
3,601~4,200cc | 9,810 | 28,220 | ||
4,201~4,800cc | 11,220 | 46,170 | ||
4,801~5,400cc | 12,180 | 46,170 | ||
5,401~6,000cc | 13,080 | 69,690 | ||
6,001~6,600cc | 13,950 | 69,690 | ||
6,601~7,200cc | 14,910 | 117,000 | ||
7,201~7,800cc | 15,720 | 117,000 | ||
7,801~8,400 | 15,720 | 151,200 |
與一般燃油車相同,電動車除了汽燃費之外,還同樣有財政部徵收的「牌照稅」。由於政策獎勵之故,電動汽機車免徵優惠,原先 2021 年底屆滿,因 2021 年 11 月 4 日決議再度延長至 2025 年 12 月 31 日為止,因此截至 2025 年底前仍為免徵。
然而主管單位財政部在 2012 年就已經先行公布完全以電能為動力之電動小客車使用牌照稅稅額表。該表是以電動車馬達最大馬力做為分級單位,其所課徵的稅額與燃油車自用小客車的稅額有所對應,U-CAR 經整理後,製成下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燃油車部份,是以排氣量做為分級標準,500cc 以下排氣量獨立成級,501-600cc 排氣量為一級,之後每增加 600cc 排氣量為一級,到 3,000cc 之後,每 1,200cc 為一級,直到 7,801cc 以上全為一級。而電動小客車則以馬力輸出做為分級標準。
從 2 種標準對應來看,當時的對應約莫是以 1,000cc 排氣量可以輸出 100 匹馬力做為標準進行轉換,2.0 升汽油引擎與 200 匹馬力的馬達會處於同一級距,而 4.0 升引擎與 400 匹馬力的馬達會徵收相同的稅額。
然而一如前述,此份對照表是 2012 年所公布,在過去十數年前,引擎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加上渦輪技術的導入,汽油車的輸出與排氣量之間的關係已經完全改變。因此若依此一表格做為課徵的基礎,同樣馬力輸出的電動車,所需要支付的牌照稅金額,將會遠高於同樣動力的燃油車。
以 Mercedes-AMG 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e 為例,建議售價為 619 萬元,最大綜效輸出馬力為 680 匹,其中安裝排氣量 1,991cc 的 476 匹的 2.0 升增壓引擎與 204 匹的輕油電馬達,牌照稅為 11,230 元。而國產電動車代表的 Luxgen n7 5 人純粹版,售價為 99.9 萬元,最大動力為 234 匹,一樣要支付 11,230 元。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建議售價為 233.79 萬元,最大馬力為 460 匹,依制度其牌照稅為 46,170 元。
從前述 3 車來看,GLC 63 的綜效輸出為 680 匹,比 Tesla Model 3 Performance 的 460 匹還要來得大,但是其牌照稅僅需 11,230 元,Tesla 車主將需要付出 46,170 元,超過 4 倍。就馬力數字來看,GLC 63 光是引擎輸出就跟 Model 3 相當,但是稅金只要付出 1/4,而且 GLC 63 的馬達輸出完全不需要課稅,很明顯就有稅制上的不公平。而同樣的牌照稅,售價 619 萬元的 GLC 63 也僅需要與 99.9 萬元的 Luxgen n7 繳付一樣的稅額,同樣彰顯稅制的問題。
另外,交通專業立委林俊憲也提出,交通部在電動車「汽燃費」徵收若比照馬力課稅,像部分電動車的馬力可以透過後續軟體調整,電動車掛牌後才進行馬力升級,在稅賦課徵時會有所爭議。同樣的問題也將在牌照稅的課徵上出現,而金額差異更大的牌照稅,其帶來的爭議將會更為巨大。
Tesla 近期就在臺灣、美國等地推出 Model 3 Long Range 煥新版的「加速提升」方案,其僅需加價 6.1 萬購買,就能將靜止加速破百公里成績由 4.4 秒、縮短為 3.8 秒。雖然 Tesla 原廠沒有公布詳細增加動力的數據,但按照過去 2019 年 Tesla 同樣也替 Model 3 Long Range 推出的「加速提升」方案為例,當時海外 YouTuber Wugz 實測車輛馬力約增加 50 匹,若以現行 Long Range 煥新版的 346 匹推估,可能增加來到 400 匹的水準。在特定狀況之下,車主將可以節省 1 個級距以上的稅費,明顯不公。
汽燃費與牌照稅在國內均是行之有年的汽車相關稅費,其分級制度出現在內燃機技術相對單純原始的數十年之前,在以自然進氣為主、渦輪效率不佳的年代,排氣量與動力、與產品的階層、售價有明顯的正相關,以排氣量進行分級是一種簡單明確的方法。
然而隨時光流逝,車輛的動力系統不斷精進,電子化、電腦化、渦輪化、電動化,引擎的效率與輸出持續成長,市場需求亦不斷改進,再以數十年前所制定的排氣量分級制度,已明顯出現課徵不公平的狀況,而在排氣量上再以十數年前的技術進行馬力轉換計算,對於電動車車主而言進一步造成課徵的不公平。
在林俊憲委員於立法院進行首次相關質詢之後,電動車車主的權益問題正式浮上檯面,也期待更多立委與政府機關對於電動車相關議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設計出公平的新架構,以在兼顧社會發展之時,保護電動車車主的權益,並與燃油車維持稅費的公平。至於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制度進行課徵,U-CAR 也將持續進行探討,並為大家關注政策的發展。
歐洲 Toyota 在 11 月底時推出 2025 年式 Yaris。新年式 GR Sport 新增「風暴灰」車色,其餘車型則新增「森林綠」車色,並可搭配雙色車頂選擇。新車預計將於 2025 年 2 月正式上市。
第 4 代 Yaris 於歐洲上市近 3 年。歐洲新年式 Toyota Yaris GR Sport 可選擇專屬的「Storm Grey 風暴灰」車色與雙色車頂搭配,展現出獨特的氣息。外觀部分則未有其餘新變化,GR Sport 有著與一般車型相同的配置,僅有專屬的 18 吋鋁圈,以及前後「GR」銘牌為較明顯的識別。
而內裝部分,新年式 Yaris GR Sport 於雙前座頭枕上新增「GR」標誌壓紋,搭配上既有的灰色內裝及紅色車縫線、運動化金屬踏板,與方向盤、啟動鍵上的彩色「GR」徽飾,展現出不落俗套的低調熱血風格。
配備部分則包含 Toyota Safety Sense 與進階的 Toyota T-Mate 駕駛輔助系統,以及 10.5 吋中央觸控螢幕;高階車型還配備 Smart Digital Key 智慧型手機鑰匙、12.3 吋數位儀表等配備。
動力方面,歐規 Toyota Yaris 全車系搭載油電混合動力,採用 1.5 升直列 3 缸引擎,搭配馬達、鋰電池的系統,並分有 Hybrid 115 與 Hybrid 130 兩種動力輸出。其中 Hybrid 115 具有綜效馬力最大 116 匹(ps)的輸出;而 2024 年式起新增的 Hybrid 130 則為 130 匹,更可於 9.2 秒完成靜止至時速 100 公里加速。
共
49,917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