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R Editors發表的討論 - U-CAR討論區


46,924


裕隆日產送測Nissan Sentra於環保署,可能為小改款車型?引擎代碼洩露關鍵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2 16:00:00

發文

#618562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從 2023 年初到年中,陸續包含中國市場和美國皆推出了小改款 Nissan Sentra,其中在中國地區稱之為軒逸 Sylphy,並且除了 1.6 升自然進氣引擎外,另有提供 1.2 升 e-Power 動力的選擇,至於美國市場則是搭載 2.0 升直列 4 缸的引擎。在此前 U-CAR 網友捕獲到有著不少偽裝包覆的 Sentra,而從許多細節來看應當為小改款 Sentra,而那時裕隆日產的回覆為:「目前小改款 Sentra 正在進行上市前送測的相關準備,上市時間尚未確認,屆時以官方發布資訊為準。」

在近日的環保署空保處資料中,裕隆日產送測了 Nissan Sentra,較有趣的一點是,前幾個月前已有送測記錄,而這次又再進行送測,雖然車型代號相同,動力也是 1.6 升自然引擎,不過亮點關鍵則在於引擎代碼不一樣,因此推測不排除很有可能為小改款 Sentra 車型。

此前 U-CAR 網友捕獲到有著不少偽裝包覆的 Sentra,而從許多細節來看應當為小改款 Sentra,而那時裕隆日產的回覆為:「目前小改款 Sentra 正在進行上市前送測的相關準備,上市時間尚未確認,屆時以官方發布資訊為準。」
近日的環保署空保處資料中,裕隆日產送測了 Nissan Sentra,較有趣的一點是,前幾個月前已有送測記錄,而這次雖然車型代號相同,動力也是 1.6 升自然引擎,不過亮點關鍵則在於引擎代碼不一樣,因此推測不排除很有可能為小改款 Sentra 車型。

引擎代碼洩露關鍵,推測小改款車型機率高

在新車上市之前車廠都會陸續進行許多送測作業,包含環保署的廢氣排放與噪音汙染,亦或是能源局的油耗資料,而送測的車款也涵蓋了新年式又或是全新車型,而通常大改款或是小改款所送測的車款,其在車型名稱或是引擎代碼都會與現行車款不同;舉例來說,在 Honda 全新 CR-V 上市前台灣本田所送測的資料,不管是在引擎代號和車型名稱都與第 5 代 CR-V 相異,因此合理推斷為新世代產品。

在新車上市之前車廠都會陸續進行許多送測作業,包含環保署的廢氣排放與噪音汙染,舉例來說,在 Honda 全新 CR-V 上市前台灣本田所送測的資料,不管是在引擎代號和車型名稱都與第 5 代 CR-V 相異,因此合理推斷為新世代產品。

而國內現行 Nissan Sentra 最初是在 2020 年第四季所發表,從過去裕隆日產所送測的資料來看,其是在 2020 年 8 月份拿到認證,並依每年新式車型的推出,皆在 2021、2022 和 2023 年都有送測記錄,並且在各式編號和代碼皆相同;不過今年在 7 月份 Sentra 拿到合格證後不到幾個月的時間,裕隆日產再次送測了 Sentra,雖然車型代號與現行車款相同,較無法分辨是否為小改款,但另一重點則在於引擎代碼卻不一樣,因此有較大可能性為裕隆日產送測的是小改款車型,另外有些測試數值也不盡相同,或許在引擎上也稍有調校。

今年在 7 月份 Sentra 拿到合格證後不到幾個月的時間,裕隆日產再次送測了 Sentra,雖然車型代號與現行車款相同,較無法分辨是否為小改款,但另一重點則在於引擎代碼卻不一樣,因此有較大可能性是小改款車型,另外有些測試數值也不盡相同。

從外觀來看,小改款 Sentra 其導入了品牌家族化的設計語彙,而在車頭最大改變也在於取消了鍍鉻閃亮造型,V-Motion 水箱護罩型式換上了全新變化,不過水箱護罩兩側是採黑色飾條來做裝飾,其仍舊將 V-Shape 家族辨識保留,只是較為低調;至於車尾造型相較車頭的變化沒那麼大,其 LED 尾燈、尾廂輪廓和兩側反光條等處皆與現行車款相仿,主要也是在細節處進行些修飾和調整,讓整體造型上更為流線一些。

從外觀來看,小改款 Sentra 其導入了品牌家族化的設計語彙,而在車頭最大改變也在於取消了鍍鉻閃亮造型,V-Motion 水箱護罩型式換上了全新變化,不過水箱護罩兩側是採黑色飾條來做裝飾。 ( 圖為美規小改 Sentra )
廣  告

倘若真是小改款 Sentra 來進行送測,也代表著新車首波會維持與現行相同的 1.6 升自然進氣引擎,並未見到 e-Power 的動力,不過若從裕隆日產此前推出小改款 Kicks 的節奏來看,確實也是先從最初的純然油車型開始,經歷 1 年左右的時間才導入進口的 e-Power 車型動力,畢竟搭載電力輔助系統的車型售價勢必會高上一些,緩一下 e-Power 動力引進節奏或許是比較好的對策。

不過屆時若能導入 e-Power 動力至 Sentra 車系上,對於消費者來說應當也會有著一定的吸引力;而在此前裕隆日產所公布的桌曆照片,其放上的則是現行 Sentra,不過隨著偽裝車及疑似小改車型進行送測,意味著小改 Sentra 國內登場時間逐漸逼近。

倘若真是小改款 Sentra 來進行送測,也代表著新車首波會維持與現行相同的 1.6 升自然進氣引擎,並未見到 e-Power 的動力,不過屆時若能導入 e-Power 動力至 Sentra 車系上,對於消費者來說應當也會有著一定的吸引力。

Sportage獲Top Safety Pick+,Grand Highlander僅拿Top Safety Pick,美國IIHS最新撞測成績出爐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2 16:00:00

發文

#618563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國 IIHS 在 2023 年提升了要得到 Top Safety Pick+進階安全首選標準,其中包括側向撞擊標準有所提高,需達到 Good 的成績,另外於行人偵測能力部分在白天和黑夜的情境下,必須得到 Advanced 或是 Superior 的評比,而在側向撞擊難度方面的增加,也讓許多車款在 2023 年錯失 Top Safety Pick+的肯定。

而近期 IIHS 也公布最新撞測成績,受測車款包括國內所擁有的 Kia Sportage,以及甫於 2 月所發表的新世代 Toyota Grand Highlander,前者得到了最高 Top Safety Pick+,至於後者則因在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中僅拿到 Acceptable,因此最終成績只拿到 Top Safety Pick。

近期 IIHS 也公布最新撞測成績,包括 Kia Sportage,以及新世代 Toyota Grand Highlander,前者得到了最高 Top Safety Pick+,至於後者則因在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中僅拿到 Acceptable,因此最終成績只拿到 Top Safety Pick。

要獲 Top Safety Pick+難度提高,4 大項撞擊均需達 Good

要在 2023 年得到 IIHS 最高評價的 Top Safety Pick+,首先 4 大項的撞擊測試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副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正面偏位撞擊、側向撞擊都要達到 Good 良好評價,此外,在碰撞預警系統部分,在夜間和白天兩種情形下都要拿到 Advanced 或是 Superior,至於頭燈的規範的須達到 Acceptable 或 Good,而若 4 大項撞擊項目中有 1 項未能達到 Good,就無法獲得 Top Safety Pick+。另外如把標準拉低至 Top Safety Pick,碰撞預警系統方面標準只需在白天獲得 Advanced 或是 Superior 即可。

在碰撞預警系統部分,要獲得 Top Safety Pick+需在夜間和白天兩種情形下都要拿到 Advanced 或是 Superior,如把標準拉低至 Top Safety Pick,碰撞預警系統方面標準只需在白天獲得 Advanced 或是 Superior 即可。

先來看到 Kia Sportage 部分,4 大項撞擊皆獲得 Good,並且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副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正面偏位撞擊的每個細項都拿到 Good,而在側項撞擊方面,在駕駛和後排乘客的軀幹保護得到 Acceptable,不過總評分還是得到 Good;另外在每個車型頭燈也都得到 Acceptable 的分數,而沒有拿到 Good 所被扣分的原因,主要也在於近光燈於漸進左轉彎時能見度不足,而遠光燈在直線路段左側不足。

至於在碰撞預警系統方面,在白天情形下拿到 Superior,夜間方面則獲得 Advanced;另外在安全帶和兒童安全座椅方面總分得到 Acceptable,其中在後座左右兩側的兒童安全座椅方面被扣了分數,原因則在其固定扣有太深的問題。

看到 Kia Sportage 部分,4 大項撞擊皆獲得 Good,並且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副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正面偏位撞擊的每個細項都拿到 Good,而在側項撞擊方面,在駕駛和後排乘客的軀幹得到 Acceptable,不過總評分還是得到 Good。

而來到 Grand Highlander 方面,許多車款未能拿到 Top Safety Pick+的原因也在於側向撞擊加嚴,不過 Grand Highlander 在該項有拿到 Good,其被扣分的項目卻是在於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該項僅得到 Acceptable,主因則是在於駕駛側的結構方面撞擊後受到一定損害,因此僅只得到 Acceptable 的分數,另外在碰撞過程安全氣囊炸開時,假人從前方安全氣囊移到側簾式氣囊之間的縫隙,其對整體駕駛員的保護性並不佳。

看到 Grand Highlander 的部分,其被扣分的項目卻是在於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主因則是在於駕駛側的結構方面撞擊後受到一定損害,另外在碰撞過程安全氣囊炸開時,假人從前方安全氣囊移到側簾式氣囊之間的縫隙。
廣  告

另外其他項目表現方面,副駕駛側前方小面積碰撞在結構方面拿到 Acceptable,其餘都得到 Good,正面偏位撞擊細項皆獲得 Good,側項撞擊方面除了駕駛骨盆保護被評為 Acceptable 外,剩下的也都拿到 Good。至於碰撞預警方面在白天和晚上都獲得 Superior,另外頭燈項目則得到 Good,被扣分的原因在於近光燈會產生眩光,遠光燈表現則尚可。

而在安全帶和兒童安全座椅這大項則是得到 Good,而由於 Grand Highlander 為三排座設定,其在第二排右側兒童安全座椅部分有固定扣太深的問題,另外第三排右側和中間安全座椅旁的其他裝置和固定扣容易有混淆問題。

碰撞預警方面在白天和晚上都獲得 Superior,另外頭燈項目則得到 Good,被扣分的原因在於近光燈會產生眩光,遠光燈表現則尚可;而在安全帶和兒童安全座椅這大項則是得到 Good。


Crosstrek/Impreza獲98%高分肯定、X-Trail得5星評級,JNCAP公布最新撞測成績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2 16:00:00

發文

#618563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日本國土交通省 NASVA ( 自動車事故對策機構 ) 每年都會鎖定市面上熱門車款進行車輛安全的測試 ( JNCAP ) ,而 2022 年 5 月底所公布的「5 星大賞」由 Toyota Noah/Voxy 以 93%分數拿下後,此前也公布了 2023 年受測車款,包括 Toyota Crown Crossover/Crown Sport、Prius 與 Nissan Serena,並且 Crown 車系也得到 95%的高分。

而近日 JNCAP 也公布了最新撞測成績的車型,其中也涵蓋了國內有販售的車款,包括 Nissan X-Trail 與 Subaru Crosstrek/Impreza,並且後者更是奪下近滿分的 98%肯定,也目前 2023 年受測車款中成績最高的車型。

近日 JNCAP 也公布了最新撞測成績的車型,其中也涵蓋了國內有販售的車型,包括 Nissan X-Trail 與 Subaru Crosstrek/Impreza,並且後者更是奪下近滿分的 98%肯定,也目前 2023 年受測車款中成績最高的車型。

歷年 Subaru 車款受 JNCAP 肯定,2023 年度有望由 Crosstrek/Impreza 奪「5 星大賞」

Subaru 歷年來在 JNCAP 皆有不俗的表現,從 2020 年度的受測車款來看,其由 Levorg 以 98%的成績成為 JNCAP 2020「5 星大賞」獲獎者,而來到 2021 年度則是由 Outback 以 97%來獲得「5 星大賞」,另外 2022 年的 Solterra/bZ4X 則以些微分差輸給 Noah/Voxy,錯失連續 3 年 Subaru 旗下車款皆獲得最高榮譽的肯定,不過來到 2023 年度 Subaru 似乎有望奪回「5 星大賞」的獎項,其 Crosstrek/Impreza 在這次撞測成績中得到了 98%的分數,該成績目前看來非常有機會成為 2023 年度最高評分車款。

Crosstrek/Impreza 在 JNCAP 這次撞測成績中得到了 98%的分數,該成績目前看來非常有機會成為 2023 年度最高評分車款。

接受 JNCAP 測試的車款除了能得到星級評比,另外 JNCAP 則還會公布車型獲得的分數,若車款都獲得同樣星級的情況下,可以藉由分數來得知哪款車型的撞測成績較高,以目前 2023 年接受測試的車款看來,其都拿到了最高 5 星的肯定,但若從分數來看就能知道哪款車型的表現更為出色。

而 JNCAP 主要評分的測試 3 大項分別為「車輛撞擊測試 ( 衝突安全性能 ) 」、「主動安全測試 ( 預防安全性能 ) 」以及「事故自動緊急通報系統」,2023 各項的滿分依序為 100、89 和 8,使總分來到 197,並在新版油門誤踩抑制項目中則新增對行人事故的評估。

JNCAP 主要評分的測試 3 大項分別為「車輛撞擊測試 ( 衝突安全性能 ) 」、「主動安全測試 ( 預防安全性能 ) 」以及「事故自動緊急通報系統」,2023 各項的滿分依序為 100、89 和 8,使總分來到 197。
廣  告

看到 Crosstrek/Impreza 的部分,在車輛撞擊測試和主動安全測試分別拿到 97.03/97%和 88.50/99%,事故自動緊急通報系統則拿下滿分的 8/100%,使總分來到 193.53/98%,而在車輛撞擊主動安全測試兩大項中,雖然每一細項雖然的總分數並未都是滿分,但總評來皆獲得 5 級的評級,綜觀來看 Crosstrek/Impreza 在各方面的測試表現均有出色表現。

Crosstrek/Impreza 在車輛撞擊測試和主動安全測試分別拿到 97.03/97%和 88.50/99%,事故自動緊急通報系統則拿下滿分的 8/100%,使總分來到 193.53/98%,而在車輛撞擊主動安全測試兩大項中,每一細項總評來皆獲得 5 級的評級。

至於 X-Trail 方面,其接受測試的車款為 X e-4orce 車型,在 3 大項測試成績方面,分別拿到車輛撞擊 86.57/86%、主動安全 85.77/96%和自動緊急通報系統 8/100%的分數,總分來到 180.34/91%;而在車輛撞擊細項表現部分,多項都拿到 5 級的評價,主要是在頭燈方面拿到 4 級的評比,其並未配有自動防眩的功能,不過有搭載自動遠近光頭燈切換功能,並能在時速 25 公里以上時啟用。

另外於主動安全方面,在後方撞擊時對於駕駛和乘客頸部保護項目,滿分 12 分下得到 9.94 分,最終只得到得到 4 級,至於在車輛撞擊對行人頭部保護項目也只到 4 級的評分。

在 X-Trail 方面,其接受測試的車款為 X e-4orce 車型,在 3 大項測試成績方面,分別拿到車輛撞擊 86.57/86%、主動安全 85.77/96%和自動緊急通報系統 8/100%的成分數,總分來到 180.34/91%。


[U-EV]售價76,695美元起、6人座/7人座選擇,Volvo美規EX90車型規配及價格公布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2 16:00:00

發文

#618563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Volvo 於 2022 年 11 月所發表的新世代純電旗艦 SUV EX90,原廠強調其是品牌「有史以來最安全」的作品,不過在發表之後便因為 LiDAR 的軟體開發,因此將延後 EX90 的量產時間;不過近日 Volvo 於北美市場則率先公布了 EX90 的車型規配以及售價部分,其中包括兩種動力的設定,並且包含 6 人座與 7 人座的選擇,目前已開放給北美車主來預訂。

兩種動力各有 4 種車型可選擇,雙馬達一般版車型售價為 76,695 美元 ( 約新臺幣 240 萬元 ) ~81,545 美元 ( 約新臺幣 255 萬元 ) ,雙馬達高性能版價格則落在 81,695 美元 ( 約新臺幣 255.5 萬元 ) ~86,545 美元 ( 約新臺幣 270.6 萬元 ) ,預計將在 2024 上半年於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生產,原廠表示開始量產不久後就將向車主來交付。

近日 Volvo 於北美市場則率先公布了 EX90 的車型規配以及售價部分,其中包括兩種動力的設定,並且包含 6 人座與 7 人座的選擇,兩種動力各有 4 種車型可選擇,售價為 76,695 美元起( 約新臺幣 240 萬元 ) 。

兩種動力共計 8 車型,提供 6 人座與 7 人座選擇

此次北美 Volvo 初步公布了 EX90 各車型配備設定等資訊,包括了一般版雙版達與雙馬達高性能版兩種動力,並且各都是 4 種車型選擇,6 人座與 7 人座的車款各有兩種;EX90 統一搭載 111kWh 容量的電池,充電功率支援最高 250kW,一般版雙版達擁有最大 402 匹馬力和 78.4 公斤米的扭力,靜止加速至時速 60 英里 ( 約 96 公里 ) 需 5.7 秒,最高時速可達 180 公里。

至於雙馬達性能版動力則提升至最大 496 匹馬力和 92.7 公斤米扭力,靜止加速至時速 60 英里 ( 約 96 公里 ) 時間縮短至 4.7 秒;至於最大續航表現部份原廠說的很含糊,僅表示充滿電擁有 300 英里 ( 約 483 公里 ) 的行駛里程。

EX90 統一搭載 111kWh 容量的電池,充電功率支援最高 250kW,一般版雙版達擁有最大 402 匹馬力和 78.4 公斤米的扭力,雙馬達性能版動力則提升至最大 496 匹馬力和 92.7 公斤米扭力。

來看到車型編成部分,其提供入門的 Plus 和高階 Ultra,入門的 Plus 車型標配雷神之槌的 LED 頭燈、亮黑色飾板、20 吋輪圈、感應式雨刷和全景天窗;內裝的部分配有 9 吋數位儀表和內建 Google 車載系統的 14.5 吋資訊娛樂螢幕,以及有無線 Apple CarPlay 的功能。

至於其他配備部分,包含了前座 8 向電動調整座椅,前後座椅附有加熱系統、第 3 排座椅配有電動摺疊功能,另外還搭載了抬頭顯示器、手機無線充電與 14 支喇叭的 Bose 音響;其他細節還包括加熱方向盤、木質紋飾和 4 區恆溫空調等等,而 Plus 車型輪圈可選配升級至 21 吋或 22 吋。

入門 Plus 車型內裝部分配有 9 吋數位儀表、內建 Google 車載系統的 14.5 吋資訊娛樂螢幕,以及標配無線 Apple CarPlay。至於其他配備部分,包含了前座 8 向電動調整座椅,前後座椅附有加熱系統、第 3 排座椅配有電動摺疊功能。

安全系統部分,包含 ACC 自適應巡航控制、車道偏離警示、車道保持輔助和車側盲點警示,而十字路口警示附有自動煞車輔助,道路標誌辨識、行人和自行車碰撞警示都為標配,並配有 Pilot Assist 系統。而高階 Ultra 車型配備的升級則包含氣壓懸吊、21 吋輪圈、雙層玻璃、前排座椅附有按摩等豪華功能,並且還擁有專屬選配套件,包括輪圈以較低價格升級至 22 吋、羊毛織布內飾和 25 支喇叭的 Bowers & Wilkins 高級音響系統。

安全系統部分,包含 ACC 自適應巡航控制、車道偏離警示、車道保持輔助和車側盲點警示,而十字路口警示附有自動煞車輔助、道路標誌辨識、行人和自行車碰撞警示都為標配,並配有 Pilot Assist 系統。
廣  告

Volvo 公布 EX90 在北美的車型編成、售價和配備等資訊後,並也即將在 2024 上半年量產,隨即也將展開交付;在臺灣市場方面,EX90 目前也已登陸國內 Volvo 官網上,並有簡單的車輛特點介紹,除了 EX90 外,品牌小型入門純電休旅 EX30 也甫於在官網中,但相對的資訊方面也少了許多,而兩款車型僅寫著「Coming soon」,還未有確切的導入時程。

臺灣市場方面,EX90 目前也已登陸國內 Volvo 官網上,並有簡單的車輛特點介紹,除了 EX90 外,品牌小型入門純電休旅 EX30 也甫於在官網中,而兩款車型僅寫著「Coming soon」,還未有確切的導入時程。

配備升級,漲幅新臺幣3至6萬不等,Volkswagen推出2024年式Polo、Tiguan Allspace與Touran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1 16:00:00

發文

#618553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台灣福斯汽車近日針對旗下 Polo、Tiguan Allspace 與 Touran 推出 2024 年式車型,主要更動包含針對配備進行調整/增列,並簡化車系編成 ; Polo 維持 4 車型等級,價格較現行車款調漲 3~4 萬元不等,建議售價自 86.8 萬起 ; Tiguan Allspace 僅保留 330 TSI 動力的雙車型,售價調漲 6 萬,建議售價自 168.8 萬起 ; Touran 縮編保留單一車型,售價調漲 3 萬,建議售價為 139.8 萬。

台灣福斯汽車表示, 隨選擇的車型不同,其交車時間也將有所差異 ; 旗下包含 Tiguan、T-Roc、Golf、Arteon 等車型,在本月購車方案部分提供分期零利率專案、第 5 年延長保固、車主舊換新購車補助金等。

台灣福斯汽車針對旗下 Polo、Tiguan Allspace 與 Touran 推出 2024 年式車型,主要更動包含針對配備進行調整/增列,並簡化車系編成。

全車系標配觸控雙區恆溫,頂規 Polo 增全景天窗

2024 年式 Polo 將過去 230 TSI Tech 車型以上搭載的免鑰匙進入/啟動、Air Care Climatronic 觸控式雙區電子恆溫空調,改為全車系標準配備,頂規 230 TSI R-Line 車型則較過去增加大尺寸電動玻璃天窗 (原先列為選配),在 4 種車型等級基礎下,車系建議售價為 86.8 萬元、95.8 萬元、98.8 萬元,頂規車型更是一舉突破百萬來到 102.8 萬元。

2024 年式 Polo 230 TSI R-Line 車型較過去增加大尺寸電動玻璃天窗,建議售價一舉突破百萬來到 102.8 萬元。
廣  告

Tiguan Allspace 僅提供 330 TSI 雙車型,售價均提升 6 萬

作為品牌熱銷產品 Tiguan 車系的一員,具備 5+2 乘坐機能的 Tiguan Allspace,在 2024 年式車型部分,僅保留 330 TSI Elegance/Elegance Premium 雙車型,配備更動部分,後者增列過去 380 TSI R-Line Performance 車型搭載的 Harman Kardon 環繞音響系統 (480W 輸出),調整過後建議售價分別為 168.8 萬元、178.8 萬元。

2024 年式 Tiguan Allspace 僅保留 330 TSI Elegance/Elegance Premium 雙車型,建議售價分別為 168.8 萬元、178.8 萬元。

Touran 保留單一車型,增全景天窗/電調按摩座椅等

至於鎖定轎式 MPV 級距的 Touran,2024 年式車型精簡後僅提供 280 TSI Elegance 單一車型,下放過去 R-Line 車型搭載的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增列 ergoActive 駕駛座附電動按摩功能、駕駛座電動腰靠調整、Dynaudio 環繞音響系統 (數位 16 聲道擴大機、330W 輸出)、Park Assist 自動停車輔助系統等,調整過後建議售價為 139.8 萬元。

2024 年式 Touran 僅提供 280 TSI Elegance 單一車型,升級全景式電動玻璃天窗、ergoActive 駕駛座附電動按摩功能、駕駛座電動腰靠調整、Dynaudio 環繞音響系統等,建議售價為 139.8 萬元。

[U-EV]Toyota推出2024年式日規Mirai,TSS駕駛輔助系統與配備升級,售價726.1萬日元起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1 16:00:00

發文

#618554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作為 Toyota 品牌旗下具代表性的新世代氫燃料電池車款,第 2 代 Mirai 車系最早誕生於 2020 年,採用 TNGA-L 平臺打造,並以中大型豪華轎車尺碼重新與市場溝通。日本 Toyota 近日推出 2024 年式 Mirai,針對 Toyota Safety Sense 駕駛輔助系統、部分車型配備升級,售價自 726.1 萬日元起 (約合新臺幣) ,預計於 12 月 18 日在當地上市。

日本 Toyota 推出 2024 年式 Mirai,針對 Toyota Safety Sense 駕駛輔助系統、部分車型配備升級,售價自 726.1 萬日元起 (約合新臺幣) ,預計於 12 月 18 日在當地上市。

維持 7 種車型等級,售價自 726.1 萬日圓起

2024 年式 Toyota Mirai 在日本將維持 7 種車型等級,涵蓋 G 版至頂規 Z”Executive Package Advanced Drive”版,全車系統一採用 2WD 的動力傳輸方式,當地新車建議售價自 726.1 萬日圓起至 861 萬日圓,約合新臺幣約 154.6 萬元至 183.3 萬元,相較既有車款存在 1 萬日圓至 15.5 萬日圓不等的漲幅。

2024 年式 Toyota Mirai 在日本將維持 7 種車型等級,涵蓋 G 版至頂規 Z”Executive Package Advanced Drive”版,當地新車建議售價自 726.1 萬日圓起至 861 萬日圓。

下放 12.3 吋觸控螢幕,導入車艙氛圍燈與數位鑰匙

日規 2024 年式 Toyota Mirai 配備更動部分,過去僅出現在部分車型上的 12.3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在本次新年式更新後下放至更多車型等級,內部功能維持先前升級後的配置,可提供手機導航畫面全螢幕顯示、WiFi 熱點分享等,同時導入 64 色車艙氛圍燈、數位鑰匙等舒適便利性配備。

2024 年式 Toyota Mirai 將過去僅出現在部分車型上的 12.3 吋多媒體觸控螢幕,下放至更多車型等級,同時導入 64 色車艙氛圍燈、數位鑰匙等舒適便利性配備。
廣  告

TSS 系統升級,搭載 Teammate Advanced Drive 輔助駕駛系統

安全及駕駛輔助方面,日規 2024 年式 Toyota Mirai 在 TSS 系統迎來功能升級,可提供車輛主動加減速/轉向輔助等,同時跟上品牌新世代車款腳步,導入行人/自行車預警偵測、交叉路口預警、車道變換輔助/偏離警示等,搭配原先具備的自適應巡航控制、道路標誌識別等,符合消費者對於達到 Level 2 等級的期待 ; 日規車型也延續過往的配置,搭載 Teammate Advanced Drive 輔助駕駛系統,同時支援自動停車輔助等功能。

2024 年式 Toyota Mirai 在 TSS 系統迎來升級,可提供車輛主動加減速/轉向輔助等,同時跟上品牌新世代車款腳步,導入行人/自行車預警偵測、交叉路口預警、車道變換輔助等。
日規 2024 年式 Toyota Mirai 延續過往的配置,搭載 Teammate Advanced Drive 輔助駕駛系統,同時支援自動停車輔助等功能。

最大馬力 182 匹,日規車型可提供 820~850 公里續航表現

2024 年式日規 Toyota Mirai 維持後輪電動馬達驅動,搭載 FCB130 氫動力系統,配置 128kW 的氫燃料電池、3 個總計容量達 142.2 公升的壓縮氫氣槽,後軸具備負責動能回收的 1.2kWh 鋰電池組,氫燃料電池密度達到 5.4kW/L,其電動馬達可供輸出最大馬力 182 匹、最大扭力 30.6 公斤米,原廠稱續航表現可達到 750 公里至 850 公里的水準,而日規車型在官網上則標示,依不同車型等級,約可提供至多 820~850 公里的續航距離。

2024 年式日規 Toyota Mirai 搭載 FCB130 氫動力系統,配置 128kW 的氫燃料電池、3 個總計容量達 142.2 公升的壓縮氫氣槽,其電動馬達可供輸出最大馬力 182 匹。
原廠稱 Toyota Mirai 的續航表現可達到 750 公里至 850 公里的水準,而日規車型在官網上則標示,依不同車型等級,約可提供至多 820~850 公里的續航距離。

拉力性能扮相小獅,Peugeot瑞士經銷商打造208 Rallye,致敬40週年拉力經典205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1 16:00:00

發文

#618554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過去與 Rallye 拉力賽事擁有緊密關係的 Peugeot,在眾多車迷心中留下征戰賽場的深刻印象,近日 Peugeot 位於瑞士的經銷商 Garages-Hotz,以小改款前的第 2 代 Peugeot 208 為基礎,打造了一款「208 Rallye」,致敬誕生 40 週年的 205 Turbo 16,車身加上品牌 Rallye 經典配色彩貼、白色烤漆輪框等專屬識別,售價為 24,500 瑞士法郎 (約合新臺幣 88 萬元),並以限量供應的方式販售。

Peugeot 位於瑞士的經銷商 Garages-Hotz,以小改款前的第 2 代 Peugeot 208 為基礎,打造了一款「208 Rallye」。
瑞士經銷商 Garages-Hotz 打造的「208 Rallye」車身加上品牌 Rallye 經典配色彩貼、白色烤漆輪框等專屬識別,售價為 24,500 瑞士法郎,並以限量供應的方式販售。

致敬經典拉力 205 扮相,細節點綴象徵不凡

出自瑞士經銷商 Garages-Hotz 之手的 Peugeot 208 Rallye,並非原廠規劃的全球長販型產品,使用的車款為第 2 代 5 門版的 208,並不是 2023 年 7 月後小改款後的新世代扮相,為了呼應品牌經典 Rallye 車款,這款 208 Rallye 僅配置傳統鹵素頭燈組,換上 16 吋白色烤漆樣式輪圈,輪拱部分改以同車深色處理,並於車頭、擋風玻璃、車側下緣及車尾加入專屬拉力賽配色採貼,C 柱上方更配有紅色的「208 Rallye」字樣,象徵其不凡的身份。

Peugeot 208 Rallye 的引擎蓋前緣擁有象徵 Rallye 拉力賽是的專屬配色彩貼。
Peugeot 208 Rallye 車側下緣擁有象徵 Rallye 拉力賽是的專屬配色彩貼,輪拱改以同車身色處理,並搭載 16 吋白色烤漆輪框。
Peugeot 208 Rallye 的尾門上方擁有象徵 Rallye 拉力賽是的專屬配色彩貼。
限量車型的 C 柱上方配有紅色的「208 Rallye」字樣,象徵其不凡的身份。
廣  告

除了外觀精心設計的妝點外,內裝部分,208 Rallye 的方向盤上方,加入紅色點綴的「Peugeot」字樣,手排變速箱撥桿上方的檔位顯示也同步改為紅色字樣,維持淺灰色的織布內裝佈局,透過紅色車縫線提升細節質感,至於車身門板則透過類碳纖維飾板搭配紅色漸層線條,營造運動化性能的氛圍。

208 Rallye 的方向盤上方,加入紅色點綴的「Peugeot」字樣。
208 Rallye 的手排變速箱撥桿上方的檔位顯示也同步改為紅色字樣。
208 Rallye 維持淺灰色的織布內裝佈局,透過紅色車縫線提升細節質感。
208 Rallye 的車身門板透過類碳纖維飾板搭配紅色漸層線條,營造運動化性能的氛圍。

搭載 1.2 升渦輪引擎,動力/底盤維持市售版配置

雖然這款「208 Rallye」看似由原廠打造的成分很高,且視覺上性能味十足,但 Garages-Hotz 經銷商並未針對其動力或底盤進行升級,也並未施以車身輕量化處理,僅維持搭載 1.2 升 PureTech 渦輪增壓 3 缸引擎、6 速手排的配置,可供輸出最大馬力 100 匹、最大扭力 20.9 公斤米,雖說動力表現並分特別亮眼,但這樣的性能水準已相當接近致敬車款「205 Rallye」。

208 Rallye 並未針對動力及底盤升級,維持搭載 1.2 升 PureTech 渦輪增壓 3 缸引擎、6 速手排的配置,可供輸出最大馬力 99 匹。

[U-EV]實現BMW iX滿電續航逾978公里,美國Our Next Energy合作BMW,發展Gemini雙化學電池技術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1 16:00:00

發文

#618554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國能源儲存技術公司 Our Next Energy (ONE) 近日宣佈,透過旗下 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已成功讓一輛 BMW iX 在充滿電的情況下,於 WLTP 測試規範中跑出 608 英里 (約 978.5 公里) 的續航表現,在與 BMW 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後,Our Next Energy 現階段已經準備將相關技術投入商業化量產。

美國能源儲存技術公司 Our Next Energy (ONE) 宣佈,透過旗下 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成功讓 BMW iX 在充滿電的情況下,於 WLTP 測試規範中跑出 608 英里的續航表現。

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訴求長續航/低環境衝擊與成本

Our Next Energy (ONE) 表示,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結合 2 種使用不同化學成分的電池。LFP 磷酸鐵鋰電池部分,可提供馬達約 150 英里 (約 241.4 公里) 的續航里程,滿足多數消費者的日常用車需求 ; 至於 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結合的 Anode-free 高能量密度無陽極電池,透過專利高效能 DC-DC 轉換器傳輸動能,額外提供約 450 英里 (約 724.2 公里) 的續航表現。使用這項技術,約可減少電池中 20%的鋰使用量,以及 60%的石墨使用量,可大幅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和花費成本。

Our Next Energy (ONE) 表示,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結合 2 種使用不同化學成分的電池。LFP 磷酸鐵鋰電池部分,可提供馬達約 150 英里 (約 241.4 公里) 的續航里程,滿足多數消費者的日常用車需求。
Our Next Energy (ONE) 表示,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結合的 Anode-free 高能量密度無陽極電池,透過專利高效能 DC-DC 轉換器傳輸動能,額外提供約 450 英里 (約 724.2 公里) 的續航表現。

若續航里程充足,消費者能放心選擇電動車代步

Our Next Energy (ONE) 透露,當電動車可提供足夠的續航里程,消費者將能更放心選擇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透過 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的展示,搭配 BMW iX 實測下,已經成功在 WLTP 規範下,創造單次充電續航 608 英里 (約 978.5 公里) 的成績 ; 而 BMW 也表示,搭配 Our Next Energy (ONE)提供的技術,讓 BMW iX 實現令人印象深刻的續航表現,未來也期待雙方有更近一步的合作。

Our Next Energy (ONE) 透露,當電動車可提供足夠的續航里程,消費者將能更放心選擇電動車作為代步工具。
BMW 表示,搭配 Our Next Energy (ONE)提供的技術,讓 BMW iX 實現令人印象深刻的續航表現,未來也期待雙方有更近一步的合作。
廣  告

專注電池技術研究,追求安全/永續及在地化供應鏈生產

總部位於美國密西根州的 Our Next Energy (ONE),事業範疇專注於電池技術研究,並希望加速電動車、再生能源等電氣化發展的腳步,目標增加電動車續航里程,並以更安全、永續的原料實現在地化供應鏈的生產。在合作 BMW iX 的 Gemini 雙化學電池技術中,約可相容 185 kWh 以上的電池容量,適用 748V 的電壓架構,能量密度為 450 Wh/L,並可提供超過 25 萬英里 (約 402,336 公里) 的循環壽命。

Our Next Energy (ONE) 專注於電池技術研究,並希望加速電動車、再生能源等電氣化發展的腳步,目標增加電動車續航里程,並以更安全、永續的原料實現在地化供應鏈的生產。

運動表現再進化─Yokohama Advan Apex V601搭配Toyota GR Supra體驗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44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日本輪胎大廠 Yokohama 橫濱輪胎,其在 1996 年於國內成立「台灣橫濱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而目前在臺提供的輪胎系列涵蓋轎車胎、SUV 胎、商用車胎、競技用胎和中型/大型卡車等輪胎,而在強調競技和性能的 Advan 系列部分,亦有為 Neova AD08 的後繼胎 AD09,或者是 Advan A052 也都特別著墨在運動性的部分,而近期台灣橫濱輪胎則在國內推出最新性能胎款 Advan Apex V601 花紋產品,來滿足車主在追求性能表現之餘,同時也不失舒適層面的感受。

近期台灣橫濱輪胎則在國內推出最新性能胎款 Advan Apex V601 花紋產品,來滿足車主在追求性能表現之餘,同時也不失舒適層面的感受。

Yokohama Advan Apex V601 為 1 款夏季街胎,在 2020 年獲得 iF 設計獎,並於同年在特定之海外市場陸續上市,其主打操控性能、駕馭樂趣、抓地力等特色,鎖定性能跑車、豪華性能車等市場,國內上市期提供 17 吋至 21 吋,輪胎寬幅為 225~325,扁平比則是 30~45,價格帶則落在 5,400 元~16,700 元,共計有 54 個規格。

在 Advan Apex V601 在國內上市之餘,U-CAR 也受台灣橫濱輪胎之邀,率先來體驗這款新胎所帶來的感受,而這次所要來搭配的車款為 Toyota 性能車款代表、有著「牛魔王」之稱的 GR Supra,也可說是國內 Toyota 車系裡擁有最強悍性能的車型,也讓筆者相當期待當 Advan Apex V601 碰上 GR Supra 會擦出什麼火花!

在 Advan Apex V601 在國內上市之餘,U-CAR 也受台灣橫濱輪胎之邀,率先來體驗這款新胎所帶來的感受,而這次所要來搭配的車款為 Toyota 性能車款代表、有著「牛魔王」之稱的 GR Supra。

性能胎款定位,同時兼具舒適層面的感受

而在上路體驗之前,我們也先來介紹這款性能定位的 Advan Apex V601,來見識 Yokohama 為它所設計的特點。先從 Advan 系列的定位來看,扣除掉專為競技用的賽車胎 Advan A006 與 Advan A050 外,Advan Apex V601 是設定在 Sport V107 和 Neova AD09 之下,意味著在兼具一定的性能表現之外,同時也注重舒適層面的感受,這也是當今車主會較重視的一點,不僅能享受車輛有著更優異的操駕表現,同時還是需要擁有一定的乘坐品質,這也是 Apex V601 所追求的關鍵。

Advan Apex V601 是設定在 Sport V107 和 Neova AD09 之下,意味著在兼具一定的性能表現之外,同時也注重舒適層面的感受,這也是當今車主會較重視的一點,不僅能享受車輛有著更優異的操駕表現,同時還是需要擁有一定的乘坐品質。

Apex V601 目標設定的車款大多為運動型類別,包括 Ford Mustang、BMW 5 Series、M-Benz E-Class、Subaru WRX 等等,其在胎面將不同功能的聚合物與大量二氧化矽做混合,搭配上雙層鋼尼龍覆蓋層+端點覆蓋層,以及雙層鋼絲環帶層,以達到加強抓地力與耐磨性的目的;此外,雙層胎體的結構亦能在維持胎壁剛性同時,實現輕量化的目標;另外高包覆胎唇填充膠條能提升輪胎過彎時的胎體剛性,透過上述設計及配方來強化整體輪胎的操控性。

至於胎面表層的設計上能使接地面更趨近長方形,這樣做的原因也在於能改善篇磨耗情形,再者放大接地面積後,能提升高速行駛時的乾地抓地力與操控穩定性。

Apex V601 在胎面將不同功能的聚合物與大量二氧化矽做混合,搭配上雙層鋼尼龍覆蓋層+端點覆蓋層,以及雙層鋼絲環帶層,以達到加強抓地力與耐磨性的目的;此外,雙層胎體的結構亦能在維持胎壁剛性同時,實現輕量化的目標。

花紋的設計上 Apex V601 也具有些巧思,採非貫穿直向主溝槽,其位於胎面中央的直向主胎塊能夠確保輪胎高速時穩定性與操控性,至於外側使用高剛性寬胎肩胎塊,藉由花紋外側的寬型胎塊與直向溝槽搭配橫向非貫穿花紋設計,實現輪胎高剛性能,並發揮優異乾地抓地力與轉向精確度,而 Apex V601 的弧形胎面膠塊設計可提升輪胎乾地抓地力並減少偏磨耗情形產生;此外,3+1 的直線溝槽在提高排水性的同時,也利用外側胎塊提高乾地性能,至於依美國 U.T.Q.G.輪胎分級,Apex V601 磨耗指數為 280、濕地抓地為 AA、Temperature 為 A。

花紋的設計上 Apex V601 也具有些巧思,採非貫穿直向主溝槽,其位於胎面中央的直向主胎塊能夠確保輪胎高速時穩定性與操控性;此外,3+1 的直線溝槽在提高排水性的同時,也利用外側胎塊提高乾地性能。

而細看 Apex V601 的非對稱花紋設計,其閃電溝槽不僅增加溝槽面積比例,也能維持中央胎塊剛性,使輪胎濕地性能與操控性能能夠並存;至於刀型切割中央胎塊的設計,能藉由橫向非貫穿溝槽語系溝槽的排列,使中央胎塊在能夠維持輪胎剛性的前提下,提升濕地性能比使胎塊達到突破水膜的效果,另外直向細溝槽可提高輪胎排水性能並釋放中央胎塊產生的熱能,維持輪胎乾地性能。原廠還強調,Apex V601 的胎紋設計可降低路面噪音,提供舒適、寧靜的駕駛體驗。

細看 Apex V601 的非對稱花紋設計,其閃電溝槽不僅增加溝槽面積比例,也能維持中央胎塊剛性,使輪胎濕地性能與操控性能能夠並存,另外直向細溝槽可提高輪胎排水性能並釋放中央胎塊產生的熱能,維持輪胎乾地性能。

牛魔王上路直接體驗,運動性表現更上一層樓

這次搭配 Apex V601 的車型為 Toyota GR Supra,Toyota 國內總代理和泰汽車導入了手排與手自排兩種車型,統一搭載 3.0 升直列 6 缸渦輪增壓引擎,擁有最大 340 匹馬力和 51 公斤米的扭力,採用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及 LSD 後軸限滑差速器設定,輪胎的尺寸則為前 255/35 R19、後 275/35 R19,胎壓則依原廠設定在 32PSI,而此次所試駕體驗的 GR Supra 則為手自排車型。

這次搭配 Apex V601 的車型為 Toyota GR Supra,擁有最大 340 匹馬力和 51 公斤米的扭力,採用前置引擎後輪驅動及 LSD 後軸限滑差速器設定,而此次所試駕體驗的 GR Supra 則為手自排車型。
Toyota GR Supra 輪胎的尺寸則為前 255/35 R19、後 275/35 R19,胎壓則依原廠設定在 32PSI。

我們所體驗的路段主要有分成 3 種,包括市區、高速公路/快速道路、山路。首先市區道路部分,我們知道其實臺灣某些地區的路況並不是很好,包含許多坑洞、道路施工等等,路面的平整度相對起來並未很出色,而這點在換上 Apex V601 的 GR Supra 身上,行駛中筆者也感受到對於路況的回饋更為清晰,其車輛行徑過不平路段時,能明顯察覺到輪胎所壓過的細節,其實這也是原廠所強調的放大接地面積,使對於路感的掌握更為明瞭,駕駛在較不平的道路上,其反饋感也會稍微多一些。

但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能較清楚感受到路面所傳遞的資訊,但筆者認為輪胎對於細碎振福的處理有一定水準,其也柔和掉許多不舒適,因此不會產生過多的不舒服感。

在換上 Apex V601 的 GR Supra 身上,行駛中筆者也感受到對於路況的回饋更為清晰,其車輛行徑過不平路段時,能明顯察覺到輪胎所壓過的細節,其實這也是原廠所強調的放大接地面積,使對於路感的掌握更為明瞭。

再者移駕到高速公路/快速道路上,在更為寬大平直的路段,加上處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少了許多震幅之餘,更可以感受出輪胎對地面整體的扎實性,在變換車道間兼具一定的穩定度,搭配上車輛本身較低的重心設計,因此更能對駕駛增添不少高速行駛的信心,確實在高速狀態下 Apex V601 擁有不俗的實力。

不過相對的在長時間處在高速行駛下,雖然原廠提到透過胎紋設計能有效降低路面噪音,但筆者認為時而還是能感受到輪胎與路面接觸傳來的音頻,目前看來透過花紋設計能降低的噪音還是有限,或許能在輪胎內層加入降噪海綿會有更佳的效果。

在更為寬大平直的路段上,加上處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少了許多震幅之餘,更可以感受出輪胎對地面整體的扎實性,在變換車道間兼具一定的穩定度,搭配上車輛本身較低的重心設計,因此更能對駕駛增添不少高速行駛的信心。
廣  告

最後我們來到了山路部分,這也是筆者此次最期待的體驗路段,畢竟不管是車輛本身、或是輪胎的設定,山路才能更清楚了解到 Apex V601 的性能,而在當天試駕時天氣狀況並不是很好,來到山路時還有飄雨的情形,因此路面本上也呈現出較濕滑的狀態。雖然路面條件並未很好,但憑藉著在 Apex V601 在高速路段的扎實和穩定性,筆者也很有信心的踩下油門,試圖征服山路間的彎道,而確實亦帶來不錯的成效。

首先 GR Supra 為後驅設定,如在濕滑路面瞬間大腳踩下油門,大馬力輸出下後輪恐會有空轉情形發生,但是這情況並未發生,在起步剎那依然可以感受到輪胎緊緊貼合地面,穩定的提供輸出動力往前進。

當天試駕時天氣狀況並不是很好,來到山路時還有飄雨的情形,因此路面本上也呈現出較濕滑的狀態。雖然路面條件並未很好,但憑藉著在 Apex V601 在高速路段的扎實和穩定性,筆者也很有信心的踩下油門,試圖征服山路間的彎道。

而在有一定的速度下,其進彎減速的瞬間能感到充足穩定度,並且在轉彎當下還能保有平穩的抓地表現,同時出彎再加速也能維持扎實的路感,確實在濕抓和排水層面更有著不俗的水準表現,能讓車輛處在並不算慢的速度時,也能順利的征服這一彎道,輪胎整體的接地扎實性、胎體剛性、對路面清晰的呈現能讓駕駛對在山路這塊戰場更有信心,尤其在濕滑的路面上,過彎時的穩定度是讓筆者最印象深刻之處。

當然這也和 GR Supra 本身良好的調校性能有關,不過在換上 Apex V601 後,確實也讓車輛在山道間的表現更加優異,整趟山路行駛下來沒有遇到有打滑的情形,或是感覺到有快「飄」出去的感受。

在有一定的速度下,其進彎減速的瞬間能感到穩定度,並且在轉彎當下還能保有平穩的抓地表現,同時出彎再加速也能維持扎實的路感,確實在濕抓和排水層面更有著不俗的水準表現。

強化運動性能,亦帶來更多駕馭樂趣

總結這次試駕完 Apex V601 搭配 GR Supra 後,筆者感受到讓原本就有不俗性能的 GR Supra,在換搭 Apex V601 後有著更佳的運動性表現,尤其來到山道部分,能讓車主更有信心來做駕馭。或許會有人覺得 Apex V601 在肅靜上表現並不優異,但首先要了解到每款輪胎都有它所主打及訴求的重點,而 Apex V601 是款性能取向的輪胎,在降躁部分並不是它最強調的,整體行駛下來筆者認為聲噪部分是在可接受的範圍。

再者就是舒適性的層面,雖然是運動調性的胎款,但舒適的感受度上也有中上水準,由於胎體並不會太硬,使得整體的回饋感並沒有過於明顯,不會讓乘坐感打折扣,這也符合原廠對於 Apex V601 的定位,在擁有性能之餘,也兼具一定的舒適表現。

總結這次試駕完 Apex V601 搭配 GR Supra 後,筆者感受到讓原本就有不俗性能的 GR Supra,在換搭 Apex V601 後有著更佳的運動性表現,尤其來到山道部分,能讓車主更有信心來做駕馭。

看好親民電動小車潛力,ACEA預測2024年純電車將以200萬輛搶下歐盟2成市佔率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44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2023 年雖然還剩 1 個月,ACEA 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 (Europea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已提前針對 2024 年的歐洲電動車市場發表預測,根據英國路透社的報導,身兼雷諾集團執行長與 ACEA 總裁的 Luca de Meo,日前在布魯塞爾針對電動車市場趨勢發表預測。

Luca de Meo 表示儘管 2024 年歐盟新車市場規模推估僅將小幅成長 2.5%,明顯低於 2023 年可望達到的 12%年成長率,不過,BEV 純電動車可望取得達 43%的成長幅度,並在 2024 年持續擴大市佔率,由 2023 年的 14 至 14.5%市占率提升到 20%左右,以 ACEA 對於歐盟 2023 年全年新車銷量約 1,040 萬輛的預估,電動車大約能由 2023 年的 150 萬輛成長到 200 萬輛規模。

雷諾集團執行長與 ACEA 總裁的 Luca de Meo。
由 ACEA 所整理的銷售數據顯示,2023 年與 2022 年 1 到 10 月累積新車銷售,純電動車占比已由 10.7 提升到 14%左右。頁面擷取自 https://www.acea.auto/
2023 年歐盟市場在前 10 月份整體新車銷售表現,都相較 2022 年同期增長。頁面擷取自 https://www.acea.auto/
廣  告

油轉電關鍵時刻,2023 年歐洲純電動新車發表數首次超越燃油新車

而根據 Automotive News 的報導,Luca de Meo 也表示 2023 年對於歐洲新車市場是重要的一年,因為歐洲市場全年所推出的新車,首次由純電動車超越傳統燃油車的一年,而新車款動力搭配快速自油轉電過程,趨勢顯然仍會持續下去。

再加上越來越多消費者可負擔得起的電動車在歐洲上市,包括歐洲售價約 2.5 萬歐元的 Renaut 5,Volkswagne、Renault 與 Citroën 等車廠,接下來幾年準備推出入手價格更低,甚至落在 2 萬歐元以內的電動車,提供給歐洲傳統小型掀背車主力,例如 Volkswagen Polo 與 Renault Clio 等暢銷小車客層,以更具親和力的價格與支援 4 到 500 公里的實用續航里程,都將更進一步推升電動車的銷售佔比。

歐洲車廠包括 Renault 等都寄望能趕快推出價格更親民的純電小掀背,例如 Renault 5 等車系,以傳統歐洲車廠最擅長的級距在電動車大戰扳回一城。

然,以歐洲車廠所組成的 ACEA,在做出電動車增長的預測時,並沒有提及近年在歐洲市場聲勢看漲的中國車廠電動車。再加上電動車成長所仰賴的充電設備建置,是否能加快速度以滿足電動車增長需求,甚至是歐盟對於先前 2035 年禁售燃油新車時程,政策面是否有所動搖,都將連動影響歐洲市場電動車的推展進程。

隸屬於上汽集團旗下的 MG,擁有英國生產線的地利之便,正在歐洲市場展現旺盛的電動車銷售氣勢。

電池仍太重、不利超跑輕量設計,Pagani表示目前還無意電動化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08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儘管義大利超跑製造商 Pagani,早在 2018 年就已經開始研究進軍純電超跑領域的可能性,但是品牌創辦人 Horacio Pagani 日前飛抵香港、參加完 Utopia 的亞太發表會後受訪表示,由於目前的電池仍舊太重,且在賽道上的里程有限,所以他們目前還沒有電動化的時間表!

Pagani 創辦人 Horacio Pagani 日前受訪時表示,由於現在的電池組還未符合他的要求,所以目前他們還沒有電動化的時間表。

Horacio Pagani 透露,雖然他們已經關注電動車的發展許久,且知道這些年電池與馬達的技術擁有大幅進步,但是因為目前電池組的重量及其在賽道上的適用性有限,加上充電時間應該還可以再縮短,所以 Pagani 目前還是會堅守在內燃機陣營,並不會在不久的將來推出純電超級跑車。

Pagani 認為目前電池組的重量及其在賽道上的適用性有限,所以目前還是會堅守在內燃機陣營,圖為 Utopia 向 Mercedes-AMG 訂製的 6.0 升 V12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輸出 864 匹 (PS) 最大馬力。
廣  告

不過,Horacio Pagani 也承認,中國新能源電動車品牌已經推出許多有吸引力且價格實惠、效能也很出色的新型電動車,正在引領全球電動車的轉型,說不定很快就會推動電池與馬達的再次革新。

但在電池技術還沒有符合 Pagani 的重量標準前,Pagani 目前仍舊會以向 Mercedes-AMG 特別訂製的 6.0 升 V12 雙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來為產品提供動力!


[召回]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控制單元零件異常,Hyundai Custin車系國內召回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09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近期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針對國產 Custin 車系,發佈新車國內召回通知,根據南陽實業公佈的召回資訊顯示,南陽實業所製造生產的 Custin 車型部份車輛,其中極少數的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內部的 MLCC 積層陶磁電容器零件異常,可能導致 EOP 電路板異常故障,當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失效,可能會造成保險絲保護斷路,讓車輛無法啟動,且在極端狀態下,有可能發生零件內部熱損傷,具有高火災風险。

近期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針對國產 Custin 車系發佈國內召回通知,主要原因為少數車輛之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內部的 MLCC 積層陶磁電容器零件可能異常,導致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失效而造成保險絲保護斷路,讓車輛無法啟動,將進行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更換。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表示上述狀況雖未曾有案例發生,但為確實保障車主權益,南陽實業將主動召回車輛,若車輛的車身號碼為受影響區間內車型,則將進行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更換,藉此確保行車安全。

廣  告

此次召回受影響車輛為 2022 年至 2023 年生產 Custin 車型的部分車輛,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將主動以單掛號信件(2023 年 11 月 29 日寄發),聯絡受影響之客戶回廠免費檢修。若確認車身號碼為受影響區間内,則進行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更換,單車更換作業時間約 0.8 小時。

針對本次活動對象車輛完全免費,為了節省車主寶貴時間,誠挚邀請車主就近至南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各區服務據點預約回廠,以免久候。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南陽實業顧客服務中心免費服務專線:0800-003355


[召回]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控制單元零件異常,Hyundai Custin車系國內召回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1 00:00:00

發文

#6185510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近期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針對國產 Custin 車系,發佈新車國內召回通知,根據南陽實業公佈的召回資訊顯示,南陽實業所製造生產的 Custin 車型部份車輛,其中極少數的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內部的 MLCC 積層陶磁電容器零件異常,可能導致 EOP 電路板異常故障,當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失效,可能會造成保險絲保護斷路,讓車輛無法啟動,且在極端狀態下,有可能發生零件內部熱損傷,具有高火災風险。

近期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針對國產 Custin 車系發佈國內召回通知,主要原因為少數車輛之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內部的 MLCC 積層陶磁電容器零件可能異常,導致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失效而造成保險絲保護斷路,讓車輛無法啟動,將進行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更換。

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表示上述狀況雖未曾有案例發生,但為確實保障車主權益,南陽實業將主動召回車輛,若車輛的車身號碼為受影響區間內車型,則將進行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更換,藉此確保行車安全。

廣  告

此次召回受影響車輛為 2022 年至 2023 年生產 Custin 車型的部分車輛,Hyundai 總代理南陽實業將主動以單掛號信件(2023 年 11 月 29 日寄發),聯絡受影響之客戶回廠免費檢修。若確認車身號碼為受影響區間内,則進行變速箱電子潤滑油泵(EOP)控制單元更換,單車更換作業時間約 0.8 小時。

針對本次活動對象車輛完全免費,為了節省車主寶貴時間,誠挚邀請車主就近至南陽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各區服務據點預約回廠,以免久候。若有任何疑問,歡迎聯繫南陽實業顧客服務中心免費服務專線:0800-003355


[U-EV]美國Tesla Cybertruck首批交付、採800V電壓最大續航755公里,臺灣官網同步重新上線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11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繼 4 年前首度在 2019 年 11 月亮相 Tesla Cybertruck 純電動貨卡後,Tesla 原廠於美國時間 2023 年 11 月 30 日,正式在其德州 Austin 工廠展開首批 12 輛的 Cybertruck 交付,同時間臺灣官網也同步重新上線、但臺灣尚未開放訂購。

新車分為 60,990 美金 RWD 單馬達後輪驅動版(約臺幣 191 萬)、79,990 美金 AWD 雙馬達四驅版(約臺幣 250 萬)、以及 99,990 美金的三馬達四驅的 Cyberbeast 版(約臺幣 313 萬)共 3 車型,四驅版 2024 年就能在北美大量交車、但 RWD 版要到 2025 年才會交付。而 RWD 版 EPA 預估續航為 402 公里、AWD 版續航為 547 公里與 600 匹、Cyberbeast 版續航 515 公里與 855 匹並能 2.7 秒加速破百,兩款四驅車型更可選配增程電池讓續航各增為 755 公里與 705 公里,其也首度改為 800V 高電壓架構,DC 快充功率 250kW、最快能在 15 分鐘補進 235 公里續航。

繼 4 年前首度在 2019 年 11 月亮相 Tesla Cybertruck 純電動貨卡後,Tesla 原廠於美國時間 2023 年 11 月 30 日,正式在其德州 Austin 工廠展開首批 12 輛的 Cybertruck 交付。

美國 Tesla 品牌最早是於 2019 年 11 月 22 日,發表了品牌首款貨卡作品 Cybertruck,當時新車發表後,臺灣官方網站也立即出現了新車預訂的選擇,只需台幣 3 千元即可下訂新車,原定在 2021 年即要投入量產。不過近 4 年來新車遲遲並沒有量產交付,而且後續臺灣等市場也先行關閉訂購網頁。

而在 2023 年 7 月 Tesla 於社群平臺揭露在德州 Austin 的 Giga Texas 工廠已進行 Cybertruck 的量產下線作業,預告新車終將交付於消費者的終點就在不遠處。再時隔近 5 個月後,Tesla 原廠終於在美國西岸當地的 2023 年 11 月 30 日下午 3 點、也就是臺灣時間 12 月 1 日的凌晨 4 點,於德州展開首批 12 輛的量產版 Cybertruck 交付。

Tesla 原廠終於在美國西岸當地的 2023 年 11 月 30 日下午 3 點,於德州展開首批 12 輛的量產版 Cybertruck 交付。

車型規劃方面,量產版 Cybertruck 雖然同樣與最早 4 年前類似,同樣是提供 3 車型選擇,但最終的售價卻已大不相同。量產版 Cybertruck 分為 60,990 美金 RWD 單馬達後輪驅動版(約臺幣 191 萬)、79,990 美金 AWD 雙馬達四驅版(約臺幣 250 萬)、以及 99,990 美金的三馬達四驅的 Cyberbeast 版(約臺幣 313 萬);對照起 4 年前最初對應車型依序開出的 39,900 美金(約臺幣 125 萬)、49,900 美金(約臺幣 156 萬)、69,900 美金(約臺幣 219 萬),調漲幅度分別來到 52%、60%、43%。

量產版 Cybertruck 雖然同樣與最早 4 年前類似,同樣是提供 3 車型選擇,但最終的售價卻已大不相同。
臺灣官網也同步重新上線、但臺灣尚未開放訂購。

量產版 Cybertruck 在車身尺碼來到車長 5,682.9mm、車高 1,790.8mm、車寬為 2,200mm(後視鏡展開為 2,413mm),離地間隙在脫困模式下則為 433mm,而且搭配標配的電動調適性氣壓懸吊可讓車高上下調整達 305mm。全車系皆在外觀採用超硬不銹鋼外殼設計,強調可減少凹陷、損壞和長期腐蝕,並有著維修簡單快速的優點。足下則是 AWD 車型與 Cyberbeast 車型皆標配 20 吋輪圈組,RWD 車型尺寸尚未公布。

量產版 Cybertruck 在車身尺碼來到車長 5,682.9mm、車高 1,790.8mm、車寬為 2,200mm(後視鏡展開為 2,413mm),離地間隙在脫困模式下則為 433mm。
Cybertruck 在貨斗部分的尺寸,則為長 6 英尺、寬 4 英尺,約莫是長 182 公分、寬 121 公分的大小。
全車系皆在外觀採用超硬不銹鋼外殼設計,強調可減少凹陷、損壞和長期腐蝕。車窗也採用防彈玻璃。

Cybertruck 在車窗也採用防彈玻璃,強調可以抵擋時速 112 公里的鋼球衝擊、以及第 4 級冰雹衝擊,而且原廠強調搭載降噪玻璃、能使車廂內帶來靜如置身外太空的感受。

有趣的是,4 年前 Tesla 原廠在 Cybertruck 發表會現場「凸槌」的擊破防彈玻璃橋段,在此次的首批交付後終於「雪恥」,Tesla 高層現場投擊棒球至窗戶時、車窗順利完好如初沒有任何破裂。但 Tesla 原廠也同步在商店開賣名為「Cybertruck OMFG Decal」的創意車貼,其可貼附在車身後窗,窗貼圖案就是當年車窗現場破裂的形狀,這個創意車貼的售價則為 55 美金(約臺幣 1,726 元)。

Tesla 原廠也同步在商店開賣名為「Cybertruck OMFG Decal」的創意車貼,其可貼附在車身後窗,窗貼圖案就是當年車窗現場破裂的形狀。

Cybertruck 在貨斗部分的尺寸,則為長 6 英尺、寬 4 英尺,約莫是長 182 公分、寬 121 公分的大小,車頭還有前行李廂的配置,原廠公布其貨斗有 1,134 公斤的最高載重能力、以及 1,897 公升的可上鎖置物空間。車內第二排座椅收摺後,則可提供額外 1,530 公升的置物空間。Cybertruck 還有提供整合式 120V、240V 的車斗和車廂插座,可透過插座為工具或為電動車充電,甚至在電網停電期間,Cybertruck 能直接向住家提供最高 11.5kW 功率的電力。

原廠公布其貨斗有 1,134 公斤的最高載重能力、以及 1,897 公升的可上鎖置物空間。
Cybertruck 還有提供整合式 120V、240V 的車斗和車廂插座,可透過插座為工具或為電動車充電,甚至在電網停電期間,Cybertruck 能直接向住家提供最高 11.5kW 功率的電力。

Cybertruck 另有多項選配件,可選配頭燈的燈條,照明範圍最遠可達 480 公尺、為超過 5 個足球場的長度。而 Basecamp 攜帶速搭式帳篷可在其內容納 2 名成人,並可在數分鐘內完成充氣作業。另外可選配全地形輪胎,作為前往道路救援無法協助之地點時攜帶備用輪胎。

可選配頭燈的燈條,照明範圍最遠可達 480 公尺。
Basecamp 攜帶速搭式帳篷可在其內容納 2 名成人。
可選配全地形輪胎。
Tesla 原廠也強調 Cybertruck 擁有低重心配置,因此在 16 英里(約時速 25 公里)的翻滾測試中車輛不會滾轉,而 35 英里(時速 56 公里)正面撞擊也輕鬆通過。

高科技簡約化內裝鋪陳

內裝方面,Cybertruck 導入與小改款 Model 3 相似的科技化鋪陳,其同樣沒有儀表板的配置,前座僅有中央 18.5 吋超大無邊框觸控螢幕,並且也取消實體排檔桿,方向盤則為上下平把的多角形設計、並將方向燈與喇叭等功能整合在左右盤輻,簡約的黑白相間中控臺與門板中,也提供多色的 LED 氣氛燈可切換。

Cybertruck 導入與小改款 Model 3 相似的科技化鋪陳,其同樣沒有儀表板的配置,前座僅有中央 18.5 吋超大無邊框觸控螢幕也提供多色的 LED 氣氛燈可切換。

而一如改款 Model 3 等車,Cybertruck 在後座還導入後置 9.4 吋觸控螢幕,並配備全新的使用者介面,車內也為標準的 5 人座布局,並搭載全玻璃車頂讓乘員享有廣闊的車廂景觀。車內也有前座 2 組無線充電、多個 65W USB-C 充電孔、120V/240V 電源插座,讓駕乘者可以在前座、後座或車斗為手機、筆記型電腦或工具快速充電。全車也搭載 15 支喇叭,包括 2 個專用中低音揚聲器和分散式擴大機,並有錄音室級音效動態系統。空調系統則像 Model Y 等車內建醫療級 HEPA 濾網,有助於防護 99.97%的懸浮微粒。

車內也為標準的 5 人座布局,並搭載全玻璃車頂讓乘員享有廣闊的車廂景觀。
一如改款 Model 3 等車,Cybertruck 在後座還導入後置 9.4 吋觸控螢幕,並配備全新的使用者介面。
車內也有前座 2 組無線充電。
全車也搭載 15 支喇叭,包括 2 個專用中低音揚聲器和分散式擴大機,並有錄音室級音效動態系統。
空調系統則像 Model Y 等車內建醫療級 HEPA 濾網。

品牌首款採 800V 架構,三馬達最大馬力 855 匹

Cybertruck 在電池與動力架構,也特別強調是品牌首款換搭 48V 鋰電池小電瓶、以及 800V 高電壓架構的車款,與過去 Model Y 等車採用的 400V 電壓架構不同,不過原廠並為揭露各車型詳細的電池組容量。

動力規格方面,採用後輪驅動單馬達的 RWD 車型,其詳細最大馬力同樣未公布,看可在 6.7 秒完成靜止加速破百,最高極速限制在 180 公里,預估的美國 EPA 續航里程為 402 公里,拖曳能力為 3,402 公斤。RWD 版車型詳細的充電功率並未公布。

Cybertruck 在電池與動力架構,執行長 Elon Musk 也特別強調是品牌首款換搭 48V 鋰電池小電瓶、以及 800V 高電壓架構的車款。
採用後輪驅動單馬達的 RWD 車型,其詳細最大馬力同樣未公布,看可在 6.7 秒完成靜止加速破百,最高極速限制在 180 公里。

採用雙馬達四輪驅動的 AWD 車型,其則是公布最大馬力為 600 匹,能在 4.3 秒完成靜止加速破百,最高極速仍限制在 180 公里,拖曳能力提升為 4,990 公斤。續航里程部分 EPA 預估值為 547 公里,但 AWD 與 Cyberbeast 車型皆可另外選配名為「Range Extender」增程電池組,其為另外獨立安裝於貨斗之中、會稍微侵入貨斗置物空間,追加增程電池組後 AWD 車型的續航里程可高達 755 公里。

雙馬達四輪驅動的 AWD 車型,其則是公布最大馬力為 600 匹,能在 4.3 秒完成靜止加速破百,最高極速仍限制在 180 公里,拖曳能力提升為 4,990 公斤。
AWD 與 Cyberbeast 車型皆可另外選配名為「Range Extender」增程電池組,其為另外獨立安裝於貨斗之中、會稍微侵入貨斗置物空間。

性能最為強悍的 Cyberbeast 車型,則採用 3 馬達四驅配置,並未有 Tesla 執行長 Elon Musk 曾經預告的 4 馬達車型,Cyberbeast 車型最大馬力來到 855 匹,其在「狂野模式」中、靜止加速破百扣除起步時間為 2.7 秒,車輛最高極速則大幅提升為 209 公里,拖曳能力同樣為 4,990 公斤。EPA 預估續航部分一般為 515 公里,但選配增程電池後則可來到 705 公里。AWD 與 Cyberbeast 兩款四驅車型的 DC 快充充電功率峰值皆為 250kW,與過去 Model Y 等採 400V 架構的車款相同,但原廠強調 AWD 車型充電 15 分鐘可補進 235 公里續航、Cyberbeast 同樣時間也能補進 206 公里續航。

性能最為強悍的 Cyberbeast 車型,則採用 3 馬達四驅配置,最大馬力來到 855 匹,其在「狂野模式」中、靜止加速破百扣除起步時間為 2.7 秒,車輛最高極速則大幅提升為 209 公里。
AWD 與 Cyberbeast 兩款四驅車型的 DC 快充充電功率峰值皆為 250kW。

Elon Musk 除現場撥放 Cybertruck 在拖曳距離與能力超越 Rivian R1T、Ford F-150 Lightning 等對手,更展示 Cybertruck 在拖著 Porsche 911 的情況下、仍能在 11 秒內完成 1/4 英里加速,甚至還在載重下超越 911。Cybertruck 在底盤也導入諸多科技,除全車系標配電動調適性空氣懸吊系統,也搭載品牌首見的 Steer-By-Wire 線傳轉向系統、意即方向盤的轉向指令不再透過傳統機械結構與車輪連接,車內方向盤遊玩賽車遊戲自然車輪不會跟著轉動。另外 Cybertruck 也標配四輪轉向系統,原廠強調可帶來比 Model S 更小的轉向半徑。

Tesla 展示 Cybertruck 在拖著 Porsche 911 的情況下、仍能在 11 秒內完成 1/4 英里加速,甚至還在載重下超越 911。
Cybertruck 搭載品牌首見的 Steer-By-Wire 線傳轉向系統、四輪轉向系統。
廣  告

目前 AWD 與 Cyberbeast 車型目前在北美官網皆標示可於 2024 年交付,但 RWD 後驅版則標示為要到 2025 年,全球市場中目前也僅北美官網已開放可訂購,臺灣等地區官網僅是先行更新產品介紹資訊。而台灣特斯拉目前表示尚未確認新車引進的時間點,不過先前有付 3,000 元訂金下訂的國內車主,後續臺灣上市後依舊將會依先前的訂購合約、優先訂購順序等進行交付。


【實測】Toyota bZ4X韌體更新後的充電時間快多少?再測700km北高來回|電量百分比顯示 千呼萬喚始出來|專題企劃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2/01 00:00:00

發文

#6185512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我們向原廠借測韌體更新之後的Toyota bZ4X,再度實測高速能耗與充電曲線,這次更新在使用上是否有感升級呢?跟著我們看下去吧!

試駕Ford全車系週週抽iPhone 15 Pro,指定車型享高額0利率及5年原廠保固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13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福特六和於 12 月好評再加碼推出高額 0 利率優惠方案,消費者於活動期間 2023 年 12 月 1 日至 12 月 29 日止,入主 Kuga 指定車型即享專屬購車優惠方案,包括最高額 100 萬 0 利率與 5 年原廠保固(3 年原廠保固+2 年加值型延長保固),再贈知名品牌濕拖清潔機器人;而入主 Focus 指定車型可享最高額 80 萬 0 利率與五年原廠保固(3 年原廠保固+2 年加值型延長保固),提供消費者輕鬆入主優質車款好時機。

廣  告

而 Ranger XLT 更推出現金價 129.9 萬元購車優惠,提供消費者坐擁美式正宗運動皮卡大好良機;此外,入主經典美式跑車 Mustang EcoBoost Premium 可享現金價 179.9 萬,擁有經典性能跑車不再只是夢想。而 12 月 31 日前至 Ford 全臺展示中心試駕全車系任一車款,即具備 iPhone 15 Pro 抽獎資格(建議售價 36,900 元)且週週抽出一位幸運得主,讓消費者享有多重優惠。


Civic e:HEV Honda Connect智慧聯網正式開通,入主享前3年免費服務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14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 Honda Civic e:HEV 國內上市時,那時其實還未開通 Honda Connect 智慧聯網,反而是到了第 6 代 CR-V 發表時才正式搭載了 Honda Connect,使 CR-V 成為國內 Honda 首款擁有該系統的車型。而近日台灣本田則正式公布,Civic e:HEV 12 月 1 日起全面搭載 Honda Connect,車主只需下載「Honda Connect Taiwan」 APP 並開通車輛,即可遠端掌控車輛,系統設置「安全、安心」、「便利、舒適」、「溝通、連結」3 大領域 13 項人性化功能,包含「遙控引擎/冷氣操作」等,同時享有前 3 年免費的服務。至於 Honda Connect 未來是否會搭載於 HR-V 和 Fit 車型上,台灣本田則表示目前還在規劃當中。

近日台灣本田正式公布,Civic e:HEV 12 月 1 日起全面搭載 Honda Connect,車主只需下載「Honda Connect Taiwan」 APP 並開通車輛,即可遠端掌控車輛。

台灣本田表示,Honda Connect 以 1 年 5,000 元的價格提供給 Civic e:HEV 車主來使用,自 12 月起完成領牌的車主,在 30 日內開通 Honda Connect,即免費享 3 年總價值 15,000 元的數位服務。另針對 2023 年 11 月 30 日前領牌的車主,即日起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前回廠開通,亦能免費享有 3 年的 Honda Connect 服務 ( 自開通日起算 ) 。

台灣本田表示,自 12 月起完成領牌的車主,在 30 日內開通 Honda Connect,即免費享 3 年總價值 15,000 元的數位服務。另針對 2023 年 11 月 30 日前領牌的車主,即日起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前回廠開通,亦能免費享有 3 年的 Honda Connect 服務。
廣  告

Honda Connect 智慧聯網提供多項先進配備,系統設置「安全、安心」、「便利、舒適」、「溝通、連結」3 大領域 13 項人性化功能,包含「超速警告」、「自動碰撞偵測」、「防盜保全系統」、「遠端診斷協助」、「地理圍籬」功能,更搭載媲美豪華品牌的「遙控引擎/冷氣操作」與其他便捷功能如「儀表資訊顯示」、「喜愛點搜尋」、「遙控門鎖」、「遙控燈光」、「尋找愛車」,此外另有「社群分享」、「訊息溝通」服務。


限時限量42.8萬元,Mahindra總代理馬亨達推出KUV100促銷優惠價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15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ahindra 國內總代理馬亨達近日透過粉絲專業宣布,旗下 SUV 作品 KUV100 推出限時限量的優惠價活動,從原本新車 55.8 萬元的價格,下殺超過 10 萬元來到 42.8 萬的售價,但值得注意的是,本來 KUV100 是提供 3 年貨或 10 萬公里的原廠保固,不過這次促銷優惠改成 1 年期保固。

Mahindra 國內總代理馬亨達近日透過粉絲專業宣布,旗下 SUV 作品 KUV100 推出限時限量、只有一波的優惠價,從原本新車 55.8 萬元的價格,下殺超過 10 萬元來到 42.8 萬的售價。

Mahindra 總代理馬亨達臺灣繼 2017 年,首度在國內市場發表 Scorpio Pik Up 貨卡車系後,選擇在 2018 年 11 月底正式發表小型 SUV 作品 KUV100,其車身尺碼設定為車長 3,700mm、車寬 1,735mm、車高 1,655mm,其僅 2,385mm 的軸距設定,較目前國內販售的主流小型跨界 SUV 皆在 2,500mm 明顯更小上一級 ,車長 3,700mm 則與國內販售的 Suzuki Ignis 車系相當。

Mahindra 總代理馬亨達臺灣繼 2017 年,首度在國內市場發表 Scorpio Pik Up 貨卡車系後,選擇在 2018 年 11 月底正式發表小型 SUV 作品 KUV100。
廣  告

導入國內的 KUV100 車系採單一動力設定,配置 1.2 升直列 3 缸自然進氣汽油引擎,僅提供 5 速手排變速箱的設定,可在引擎轉速 5,500 轉時輸出 82 匹最大馬力,最大扭力 11.72 公斤米則可在引擎轉速 3,500 至 3,600 轉持續輸出,強調實用訴求的入門動力設定。

導入國內的 KUV100 車系採單一動力設定,配置 1.2 升直列 3 缸自然進氣汽油引擎,僅提供 5 速手排變速箱的設定,可在引擎轉速 5,500 轉時輸出 82 匹最大馬力,最大扭力 11.72 公斤米則可在引擎轉速 3,500 至 3,600 轉持續輸出。

[U-EV]WLTP續航599公里、優化低溫快充時間,Lexus推出日規前驅版RZ300e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1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Lexus 首款純電車款的 RZ 車系其在 2022 年 4 月正式發表,而在推出之時主要提供四驅版 450e 車型,國內則在 2023 年 5 月份正式來導入上市。近期 Lexus 則在日本市場推出前驅版 RZ300e,同樣在搭載容量 71.4kWh 電池之下,續航表現也從日本國土交通省 WLTP 測試下的 494 公里進步至 599 公里,最大馬力和扭力則為 204 匹與 27.1 公斤米,標配 18 寸輪圈,並可選配至 20 吋大小。售價則為 820 萬日圓 ( 約新臺幣 173.8 萬元 ) ,較四驅版少了 60 萬日圓 ( 約新臺幣 12.7 萬 ) 。

此外,之前 Toyota bZ4X 低溫環境快充時間縮短程式的更新,這次也同樣套用在 RZ 全車系,加速車輛在寒冬下快充的時間。

近期 Lexus 則在日本市場推出前驅版 RZ300e,同樣在搭載容量 71.4kWh 電池之下,續航表現也從日本國土交通省 WLTP 測試下續航為 599 公里,最大馬力和扭力則為 204 匹與 27.1 公斤米。

原廠強調駕駛感受有所強化,全車系低溫快充表現優化

日本 Lexus 這次所推出的前驅版 RZ300e,在少了後軸的馬達情形下,最大馬力也 313 匹下降至 204 匹,但相對的續航表現也增加超過 100 公里,此外,原廠還提到前驅車型有著專屬開發的後懸吊,可有效抑制噪音和震動,有助於提高乘坐舒適性;不僅如此,前馬達逆變器採用低功率損耗的碳化矽元件,而在車輛的螺旋彈簧、穩定器和減震器都做了優化,前驅車型也較四驅車型少了約 100 公斤,實現更為靈活的駕馭表現。

而四驅版與前驅車型外觀最大差異則在輪圈的配置,前驅車型改採 18 吋 5 幅式造型,不過車主也可加價 105,600 日圓 ( 約新臺幣 2.2 萬元 ) 升級至 20 吋刀削式輪圈。

原廠還提到 RZ300e 有著專屬開發的後懸吊,可有效抑制噪音和震動,有助於提高乘坐舒適性;不僅如此,前馬達逆變器採用低功率損耗的碳化矽元件,而在車輛的螺旋彈簧、穩定器和減震器都做了優化。 ( 圖為 RZ 450e )
廣  告

而這次除了推出前驅版 RZ300e 外,同時也針對 RZ 車系低溫快充時的速度進行優化,甫於此前 bZ4X 也已有同樣改進,在這部分主要也是改善了空調加熱時所產生的熱量,並在傳遞至車底板電池過程中進而最大限度減少熱量的損失,使在寒冷的天候下提高電池溫度,藉此提升充電的速度,能有效在室外低溫情形下縮短快充時間。

從原廠所釋出的資訊來看,-10 度低溫快充功率 50kW 的情形下,原本在低電亮警示燈並充電至 80%需花上 90 分鐘,而在更新後能減少 20%的時間,另外若充電功率在 90kW 情況下,-10 度和 0 度分別能減少 30%與 20%的時間,而在 25 度常溫下的時間則維持不變。

從原廠所釋出的資訊來看,-10 度低溫而快充功率 50kW 的情形下,原本在低電亮警示燈並充電至 80%需花上 90 分鐘,而在更新後能減少 20%的時間,另外若充電功率在 90kW 情況下,-10 度和 0 度分別能減少 30%與 20%的時間。

國內市場部分,和泰汽車所導入的純電豪華休旅 Lexus RZ450e,採單一車型編成、售價為 279 萬元,採用雙馬達四驅擁有 313 匹馬力,搭載 18 吋胎圈組下,能源局 WLTP 測試續航為 397 公里,並可選配雙色外觀,可搭配星耀灰、冰河藍、光焰銅等 3 種車色。


享免費車室臭氧殺菌與外觀清潔,即日起至1月底止,Škoda歲末年終健檢開跑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3/11/30 16:00:00

發文

#6185517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Škoda 自即日起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止推出Škoda 歲末年終健檢活動,不僅提供 6 大類 28 項免費安全檢查,指定零件與輪胎更享有多種優惠,另提供「忠誠老友」專屬禮遇。讓Škoda 車主回廠參加活動體驗原廠完善的保養服務外,還可享有多種優惠,亦有機會抽中價值新臺幣 10,000 元的Škoda 精品配件兌換券 (共 10 個名額)。

隨著年終與新年的到來,想必大家都非常希望可以輕鬆愉快的放個長假,開著自己的愛車帶著您所愛的家人來趟充滿歡樂的自駕之旅,Škoda 為了讓您出遊時能夠擁有更安全的車況,Škoda 暨旗下經銷商特地規劃歲末年終健檢活動,自即日起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止,歡迎車主提前預約回廠享受多重專屬禮遇。

Škoda 歲末年終健檢活動共計進行六大類 28 項安全檢查,內容涵蓋:引擎、避震器、機油、剎車、變速箱功能、電瓶等。在歲末年終健檢期間 Škoda 不僅提供指定保養與磨耗零件如:粉塵濾心、雨刷片、煞車碟、煞車來令片、煞車油等可享 85 折優惠,自費鈑烤零件更可享 7 折優惠,同時還提供米其林或普利司通輪胎買三送一並享有 3 年 3 萬公里之輪胎保固。

為回饋忠誠老友,凡於 2019 年 11 月 30 日前掛牌之車主,更可享有「忠誠老友優惠」提供消費滿額新台幣 16,888 即贈送價值新台幣 1,000 元的 Škoda 原廠精品配件兌換券 (數量有限,送完為止)。以高規格原廠標準來守護愛車,讓車主可以安全又安心的暢遊歲末假期。

廣  告

而為了鼓勵車主回廠參與Škoda 歲末年終健檢活動, Škoda Taiwan 還提供價值新臺幣 10,000 元的精品配件兌換券做為抽獎贈品,共計 10 個名額,只要拍下健檢體驗照片發布於粉專活動貼文留言區,即可參加抽獎,中獎名單於 2 月 15 日在官方粉絲專頁公布。欲了解更多歲末年終健檢活動資訊,請洽全臺各經銷商服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