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賓士日前透過官方新聞稿預告,將在國內展出 Mercedes-Benz 在 2023 年 6 月所發表、向 C 111 概念車致敬的 Vision One-Eleven 超跑概念車,並自德國總部將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空運來臺展出,並以國際級規格於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打造全新品牌概念空間 Mercedes-Benz Brand Space 3.0。
台灣賓士表示此回 Vision One-Eleven 超跑概念車的展出,將以 111% Mercedes-Benz 作為本次特展主題,了解 Mercedes-Benz 如何以超越 100% 的專注、努力與創新精神,成就優雅與卓越,同時 111% 也呼應概念超跑 Vision One-Eleven 的車款命名。111% Mercedes-Benz 特展即將於 9 月 14~22 日正式登場,台灣賓士表示此次活動全程免預約即可入場。為提供舒適的品牌體驗,仍可線上預約專人導覽,每日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Vision One-Eleven 超跑概念車的設計靈感,來自於 Mercedes-Benz 上世紀 60 和 70 年代的傳奇實驗產品 Mercedes-Benz C111 概念跑車,其擁有超越時代的前衛設計基因與創新精神,概念車款更曾測試過各種革命性的未來動力引擎架構,且擁有醒目的亮橘色塗裝和鷗翼式車門。
Vision One-Eleven 概念車款則延續 C111 的突破創新精神,並加入更多高科技和豪華數位化元素,並揭示了 Mercedes-Benz 純電移動的未來藍圖,還有電池科技與 YASA 軸向電動馬達技術等先進設計概念。在 Mercedes-Benz 發展歷史中,Vision One-Eleven 不僅是一台概念車,更是 Mercedes-Benz 長年不斷超前研發的成果之一。
Tesla 原廠先前才在 4 月發表小改款 Model 3 Performance、冠上「煥新版」溝通改款,臺灣市場售價為 233.79 萬,其雙馬達四驅最大馬力 460 匹,最高時速可達 262 公里,靜止加速破百最快僅需 3.1 秒,WLTP 標準續航里程預估值為 528 公里。如今近日已有 U-CAR 網友捕捉到改款 Model 3 Performance 新車現身,據瞭解台灣特斯拉已在上周末(9/7~9/8)展開新車交付。
從網友捕捉到的畫面來看,其車輛搭載 Model 3 Performance 特有的黑色炭纖維尾翼, 20 吋 Warp 輪圈與專屬車尾銘牌。而根據 Tesla 原廠指出 Model 3 Performance 車身造型換上全新車頭前緣設計、車尾後下擾流板、碳纖維擾流尾翼,以最佳化空氣力學效益,搭配輕量化的交錯式 20 吋 Warp 輪圈,提供車輛更為靈敏的過彎反應與出彎循跡力。此外,更大的煞車碟盤、卡鉗與高性能剎車片提供 Model 3 Performance 強大且持續的制動力,同時透過全新避震系統與底盤設計,保有乘坐舒適度與日常實用性。
車室設計方面,Model 3 Performance 新增全新跑車座椅,提供更強的支撐性與出色的舒適度,同時具備通風與加熱功能。獨特的碳纖維編織飾板設計凸顯 Performance 車型專屬的運動風範。除此之外,車廂標準配備環繞式 256 色氣氛燈、15.4 吋高解析度中央觸控螢幕、高達 17 組喇叭、強調媲美錄音室品質的音響系統,以及後排 8 吋觸控螢幕,讓車主在享受極致操駕體驗的同時,擁有如移動劇院般的沉浸式體驗。
動態部分,Model 3 Performance 搭載全新主動式減震系統,強調能以任何速度從容應對彎道並獲得最佳的控制性與舒適度;而全新賽道模式會校正主動式懸吊、底盤和動力傳動系統,提供駕駛更多操控權。動力方面,其採用雙馬達四驅布局,最大馬力 460 匹,最高時速可達 262 公里,靜止加速破百最快僅需 3.1 秒,WLTP 標準續航里程預估值為 528 公里,原廠宣稱堪稱史上最強大的 Model 3。
中華三菱 9 月份推出『星級溫泉住宿饗宴』活動。9 月起透過中華三菱 Line 官方帳號、官網預約試乘,並前往全臺中華三菱展示中心試駕體驗,就有機會抽中臺灣溫泉聯合住宿券 ( 市價$5,500 ) 。將招待至泰安觀止溫泉會館、臺中日光溫泉會館、陽明山天籟渡假酒店、知本金聯世紀酒店等溫泉飯店,每週抽出 10 名幸運兒。
此外,中華三菱夏末購車祭出多重好康,9 月購買 Colt Plus 輕鬆型只要 52.9 萬起 ( 含政府舊換新補助 ) ,領牌再加碼免費升級 3D 環景多媒體影音系統 ( 市價$33,000 ) ,內含 3D 環景影像輔助、支援 USB 裝置讀取、衛星導航、藍芽連結通訊功能。此外,購買 Outlander 可享「iRobot 掃拖機器人」,貼心為媽媽打點家事,還有「3D 環景影音免費升級」、「5 年延長保固限時升級」、「購車補貼金」等多樣好禮,總價值最高 16 萬。
中華三菱 2024 年持續舉辦【歡迎光菱】預約試乘抽活動,活動期間內,凡於三菱官方網站登記預約試乘,並至全臺中華三菱展示中心掃描 QR Code 報到,最高可抽 300 元迪卡儂禮券,還可同步抽『星級溫泉住宿饗宴』住宿券,即日起一抽兩禮,其它優惠詳情請見中華三菱官網。
針對品牌麾下最新純電休旅成員 Ariya,Nissan 在 2023 下半年時就已經預告將為車系推出 Nismo 車型,也就是性能版的選擇,隨後在 2024 年 1 月的東京改裝車展舞臺上,正式發表了 Nissan Ariya Nismo,相隔僅數月之後,Nissan 在 9 月上旬也藉由電動車日,在歐洲首度展演了 Ariya Nismo,同時預告歐洲市場將在 2025 年初發表。
Nissan 在 2024 年第一季末時,正式在日本發表了 Ariya Nismo,根據所配置的電池容量大小,共計有 Ariya Nismo B6 以及 B9 兩種車型,而歐洲市場僅有單純大電池的單一車型設定。
雖然在電動車領域中,動力數據已經不若傳統燃油車來得「珍貴」,但各大品牌在電動車領域中,還是會積極推出運動化、性能化的產品,強化產品多樣性與選擇性,當然也是將自家性能戰力的傳承延續下去。Nissan 在 2024 年初,為 Ariya 車系所帶來的 Nismo 車型,導入賽車空力套件設計的外觀造型,車室內也有著境計畫的用料與鋪陳,甚至也特別把 Formula E 的賽車聲浪也導入其中。
除了外觀內裝不同之外,當然在動力輸出設定上也更為強勢,預計在 2025 年於歐洲正式發表的 Nissan Ariya Nismo,不同於日本市場推出大電池與小電池兩種,日規市場大電池 B9 版本搭載了標稱 91kWh 電池,而小電池的 B6 則是標稱 66kWh 版本,歐洲市場目前僅有大電池的配置。對應 Nismo 版本的動力輸出設定,無論大小電池版本的 Ariya Nismo 接搭載有 e-4orce 四驅系統。
Nissan 所公布的歐規 Ariya Nismo e-4orce,前後軸馬達各自可供輸 30.6 公斤米扭力,系統綜效扭力來到 61.2 公斤米,馬力數據則是 320kW (435ps),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可在 5 秒內完成,從時速 80 公里加速到 120 公里,則是在 2.4 秒內完成。最重要、也最能突顯 Nismo 價值的部分,則是 Ariya Nismo 設定有 Nismo Mode 的駕駛模式,以期更能突顯出 Nismo 在電動車上,同樣也能不同於一般。
說來慚愧,雖然知道自己對速度的熱情依舊,而且這幾年試駕的車款,足下都是穿著 Pirelli P Zero、Bridgestone Potenza Sport 或是 Michelin Pilt Sport 5 等的高性能輪胎,但是幾次自己的通勤用車:Audi Q5 45 TFSI quattro 要更換輪胎時,在考量完售價、設計背景與使用環境後,選擇的都是符合偏向家庭用車訴求的舒適胎或寧靜胎。
不過,這次準備要換胎前,由於編輯部售後資深編輯 Eason 才剛前往泰國武里南府 (Buriram province)、參加完 Maxxis 在 Chang International Circuit 賽道所舉辦之 Victra Sport Pro (簡稱 VSP) 與 Victra Sport EV (簡稱 VS-EV) 兩款新胎的發表與產品體驗,對這兩款定位分別為旗艦級街胎和旗艦級電動車專用胎的新產品,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加上筆者前一輛車:Audi A4 Avant 1.8TFSI 也使用過 Maxxis 的產品 (Maxxis Victra Sport 5),所以這次 Q5 45 TFSI quattro 要換的 4 支「新鞋」,就成了原本並沒有考慮的 Maxxis VSP!
Maxxis VSP 在 Maxxis 的產品定位中,是用來對應豪華轎車、休旅車、性能車款等的最新高性能旗艦街胎,目前提供 18 吋與 19 吋、扁平比 35%至 60%共 9 種的規格,在歐盟輪胎標籤的溼地抓地力屬 A 級、滾動阻力為 D 級、滾動噪音的測試數據為 70dB,表現相當出色,且產品開發上特別強調了「操控」、「安全」與「靜謐性」。
為了擁有較好的操控表現,Maxxis VSP 的胎紋採用的是 3+1 (3 條寬主溝與 1 條窄主溝) 溝槽之設計,可以根據輪胎內外側的不同需求,強化溼地與乾地的操控性,而且胎面中央為連續的花紋塊,並加大了胎肩寬度,除了能提升胎面整體剛性且增加接地面積,高剛性的胎肩,還可提升車輛過彎時的接地面積與抓地力。
安全性方面,為了應付潮濕多雨的臺灣氣候,Maxxis VSP 的胎面,採用的是新世代矽奈米粒子 Silica 配方,既能有效劃破可能影響車輛動態的水膜、大幅縮短濕地的煞車距離,還可讓 Maxxis VSP 在接觸到水面時,擁有更好的循跡性,而這也正是筆者之所以選擇它的原因;畢竟筆者居住的北臺灣,不僅春夏之際會碰上梅雨、夏天得面對午後對流雨與颱風,冬天還需忍受東北季風的來襲,所以輪胎的濕地性能好壞,往往決定了最後的選擇。
滾動噪音的抑制部分,雖然抓地表現好的高性能輪胎,通常不會去強調寧靜度,但是 Maxxis VSP 還是透過讓輪胎花紋塊節距排列的技術,將聲音能量均勻分散到不同的頻率範圍,並有效地降低聲音峰值能量,是對車上乘客相當貼心的設計。
由於車上原本的輪胎、胎溝深度已經快要到達安全線了,所以在售後同事的協助下,我們特別依照約定在 7 月 8 日、颱風季節來臨前,來到了位於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三段 95 號的億鑫輪胎進行換胎,只見顏店長與技師一邊熟練地卸下原本裝載在車上、規格 (235/60R18) 相同的 Bridgestone ALENZA 001,一邊介紹這條新胎的特性,並在為筆者的 Q5 45 TFSI quattro 做完 4 輪定位後,自信滿滿地對我們說:這條輪胎很不一樣,你試試看就知道了。
由於筆者之前車上的輪胎,是 Bridgestone 為都會型 SUV 所開發的旗艦胎:ALENZA 001,主打舒適性、靜肅性、溼地性能和磨耗表現,所以換上 Maxxis VSP 後,你馬上就能感受到這兩款胎在抓地力與靜肅性上、確實有著不小的差距。
在鋪裝良好的乾地路面上,Maxxis VSP 不但能夠較 ALENZA 001 傳遞更清晰的路面回饋感與轉向手感,過彎時的抓地力和支撐性,也確實無愧其高性能輪胎的定位,而且在每天都會經過的高速路段上,你不僅會大膽地試著以更快的速度出彎、入彎,硬胎壁的設計,還能夠讓你感受到它更高的極限與抑制側傾的能力,並能給予駕駛人更高的操控信心。
不過,也因為是高性能輪胎的設定,所以 Maxxis VSP 在靜肅性上、可能還是無法與「純」寧靜胎相比,但是與其他高性能輪胎相較,Maxxis VSP 的靜肅性其實已經令筆者相當滿意了,因為它不僅有將滾動胎躁控制在全家人都可以接受的範圍中,也保留了該給歐系高階中、大型轎車與 SUV 的路感,在操控與寧靜之間,找到了一個很符合歐系豪華車型用胎的定位。
溼地表現方面,Maxxis VSP 就真的讓筆者非常驚艷了,因為雖然定位上不是溼地專用胎,但在 7 月底「凱米」颱風的大雨強風侵襲下,Maxxis VSP 不只展現了優異的排水性,在通過積水時、幾乎沒有產生任何水漂的現象,而且靜肅性還出乎意料地優異,加上擁有較進口品牌更為親民的單價,確實能夠感受到它的設計、有特別考量臺灣的用路環境、需求與氣候,是一款非常不一樣的高性能輪胎!
Maxxis Victra Sport Pro 規格表 | |||
系列 | 尺寸 | 載重指數 | 速度級數 |
Maxxis VSP (18 吋) |
225/40R18 | 92 | Y |
225/45R18 | 95 | Y | |
235/60R18 | 107 | W | |
245/40R18 | 97 | Y | |
Maxxis VSP (19 吋) |
225/40R19 | 93 | Y |
235/40R19 | 96 | Y | |
235/55R19 | 105 | V | |
255/35R19 | 96 | Y | |
255/50R19 | 107 | Y |
Bridgestone 普利司通輪胎於歐洲市場發表 Potenza Sport A 產品,和先前的 Potenza Sport 花紋相比,新的「A」型號訴求:環保、永續、節能等特點;Potenza Sport A 的胎體材質有 35%的比例通過 ISCC Plus 國際永續性與碳認證,有 20%的比例採用可回收物質製成,換言之,Potenza Sport A 胎體有 55%的比例為永續材質。
新款的 Potenza Sport A 導入 Enliten 技術,提升了輪胎的節能性,Bridgestone 並稱 Potenza Sport A 已可支援電動車使用,並取得歐盟輪胎標籤溼地抓地 A 級、節能級距 A 級的優異成績,可滿足電動車行駛之需求。
Bridgestone 表示,Potenza Sport A 已獲得 Audi e-tron GT 之原廠胎認證,通過 Audi 之性能、節能、安全性等測試,並且從新胎到磨耗之後,都能保持高性能,滿足 e-tron GT 之需求。根據 Bridgestone 的資料,Potenza Sport A 已針對電動車最佳化設計,可對應主流級距與性能級距等電動車款。
Potenza Sport A 是由 Bridgestone 歐洲研發中心所設計,並於義大利當地生產製造,將率先於歐洲市場販售,至於臺灣未來是否導入、以及若導入後的規格範圍,仍有待台灣普利司通確認。
為推動城鄉永續發展,中華汽車「幸福守護計畫」2024 年航向花蓮,捐贈幸福 16 號至秀林鄉「小太陽關懷協會」,並以 SDGs11「永續城鄉」之亮橘色作為車輛代表色,橘色象徵溫暖陽光,就如同「小太陽關懷協會」一樣,灑下光芒照亮秀林。
「小太陽關懷協會」位於花蓮地震的重災區,照護的學生 80%為太魯閣族,主要以單親,隔代教養或家境清寒的弱勢孩子居多,因父母大都以觀光服務業為主要工作,受地震影響,秀林鄉被迫封閉對外聯絡道路,遊客不來、經濟斷鏈,也讓課輔班許多孩子的家庭一夕之間沒有收入,災後重建之路漫長,中華汽車也期望幸福 16 號成為部落裡的那道光,以鼓勵、陪伴帶領孩子走出陰暗。
得利卡以高國產化率帶動臺灣產業成長,不僅是幼童車第一品牌,更不忘結合汽車本業,為臺灣地方創生、行動交通盡一份心力。今年,花蓮地震重創秀林鄉,透過東森幼幼慈善基金會的引薦,裕隆集團邀集集團企業響應啟動「花蓮震災愛的里程數計畫」,整合集團旗下包含中華汽車、格上租車等移動服務資源,提供貨車與客貨車支援小太陽協會在地將物資送進部落,接駁孩子課輔照顧不間斷。
為了持續支持花蓮秀林鄉「小太陽學堂」課後陪伴銜接當地高風險家庭支持系統不足的問題,中華汽車今年也再投入幸福守護計畫,捐助一部得利卡, 接應在地部落孩子日常課後接駁服務。9 月 7 日幸福 16 號舉辦捐贈儀式,除了中華汽車, 「小太陽關懷協會」 也特別邀請秀林鄉公所及曾幫助協會的裕隆集團、東森幼幼慈善基金會、亞洲水泥共同參與,感謝企業夥伴們一路走來的支持與協助。
「小太陽關懷協會」深耕部落 20 多年,創辦人徐美玲老師因車禍截肢回到家鄉,看見偏鄉教育問題,變賣了 3 塊土地、花了 600 萬畢生積蓄,成立「小太陽關懷協會」,服務觸角遍及秀林鄉原民部落,涵蓋崇德部落,富世部落,可樂部落,新城部落,民有部落,順安部落,秀林部落、三棧部落及水源部落等地,為了集結部落資源,提供孩子良好的學習環境,陸續於秀林鄉建置 5 間課輔教室、聘任 27 位老師,齊心照護當地 325 位清寒學童。在課輔班裡,孩子不用繳交任何費用,除了每日的課後輔導,還能在這享用晚餐,免於挨餓。
中華汽車自 2016 年啟動「幸福守護計畫」全面照護偏鄉弱勢兒童的行車安全,至今已捐贈 16 臺,「愛的里程」共行駛 432,188 公里,車輛投入地區涵蓋全臺及金門離島,照護之弱勢孩童突破千人。「幸福守護計畫」多年來持續連結 NGO 組織,攜手利害關係人擴大資源與服務,一同協助偏鄉課輔運行。中華汽車不僅捐贈幸福 16 號至「小太陽關懷協會」,更透過同仁志工的創意,為協會重新設計 Logo,並以彩虹光芒及太陽笑臉象徵協會「愛孩子」服務初心。「幸福守護計畫」2024 年持續徵件,歡迎兒福團體及偏鄉小學踴躍投案申請。
Volvo 原廠日前才發表 2 度小改款 XC90 車系,當時其換上全新 11.2 吋直立中控螢幕,也同步更新其內的 Google 車載系統。如今原廠宣布自 2020 年後全球多達 250 萬輛搭載 Google 車載系統的 Volvo 車輛,也將同步透過 OTA 遠端更新推送,享有類似 XC90 上的最新 Google 車載系統介面,其最主要將多項車輛控制與應用程式改置於主畫面,讓整體造座更為直覺簡便。
2 度小改款的 XC90 車室當中,其最主要將過去的 9 吋直立中控螢幕、升級為 11.2 吋直立中控螢幕,並且是以獨立的設計突出於中控臺之外,原廠強調其像素密度較舊款強化 21%,車載系統則維持先前就已換搭的 Google 系統,但 UI 介面重新編排、讓其操作更為人性直覺,駕駛座前方的 12.3 吋數位儀表維持不變。
而繼小改款 XC90 搭載最新世代 Google 車載系統介面後,如今 Volvo 原廠也宣布自 2020 年後陸續搭載 Google 車載系統的車輛,也能透過 OTA 遠端更新,獲得一如小改款 XC90 的最新世代 Google 車載系統介面。
Volvo 原廠指出,後續適用的車款,將包含 2020 年後品牌全球總計約 250 萬輛的車輛,適用車種包含 C40 Recharge、XC40 Recharge、EX40、EC40、S60、V60、V60 CrossCountry、XC60、S90、V90、V90 Cross Country 與 XC90。
Volvo 原廠表示,在更新之後,上述車款也將跟進 2 度小改款 XC90,獲得最新世代的 Google 車載系統操作介面,即便改變並不會像 2 度小改款 XC90 直接硬體換上 11.2 吋直立觸控螢幕明顯,但也能讓整體操作更為簡潔流暢。新系統也會針對品牌旗下各種車型的螢幕大小進行編排調整。
新系統最主要的變革,在於原廠將如 Spotify、電話、還有 Google 地圖圖資等同步一次顯示在主畫面,省去過去 Google 車載系統還需另外點擊上述各項 App 後開啟的步驟。而除了同樣將空調溫度、風量等調節置於螢幕的最下方外,新介面也將 Google Assistant 語音助理、360 度環景或倒車顯影快捷鍵、行車模式快捷鍵等長駐於主螢幕,讓整體操作更為就手直覺。目前 Volvo 原廠還未宣布各車系具體的 OTA 推送時間,但預料各車款應當會率續採用最新的 Google 車載介面。
Volkswagen 原廠近日於瑞士的 ID 系列活動上,推出獨特的 ID.3 GTX Fire+Ice 版本,其是基於後軸配置最大馬力 322 匹單馬達的 ID.3 GTX Performance 打造,WLTP 續航為 601 公里,最主要與時尚品牌 Bogner 合作打造,最主要向 1990 年代的第 2 代 Golf Fire and Ice 特式車致敬,車外採用獨特的紫色車身與圖騰圖汪,並配置 21 吋藍色陽極氧化裝飾輪圈等專屬配置。
Volkswagen 原廠先前是在 2024 年 3 月推出 ID.7 GTX Tourer 之外,也發表了 ID.3 家族性能成員的 ID.3 GTX。當時針對 ID.3 GTX 的部分,Volkswagen 共計推出兩種車型選擇,分別是 ID.3 GTX Performance 以及 ID.3 GTX,其採用的動力單元換上與 ID.7,以及改款後的 ID.4 與 ID.5 一樣的 APP550 動力單元,「入門」版的 ID.3 GTX 動力輸出為 282 匹最大馬力,而 ID.3 GTX Performance 則提升到 322 匹最大馬力之譜,扭力輸出都落在 55.6 公斤米設定。ID.3 GTX Performance 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 5.7 秒、極速 200 公里,搭載 79kWh 鋰電池組,最大 DC 直流充電功率為 185kW、可在 26 分鐘完成 10%~80%快充。
而此次推出的 ID.3 GTX Fire+Ice 版本,最主要則是向過去 1990 年代的第 2 代 Golf Fire and Ice 特式車致敬,其是基於 ID.3 GTX Performance 打造,WLTP 續航里程同樣維持 601 公里。不過在外觀上不同於一般的 ID.3 GTX Performance,其採用與當年 Golf Fire and Ice 相同的紫色塗裝,車身 A 柱往後延伸至車尾則有 Flaming Red 紅色飾條視覺化點睛、車外也有紅色 Fire+Ice 字樣,車身外觀多處也有特殊圖騰處理,車身顏色還會因應光線呈現藍色、紫色或黑色的視覺。
ID.3 GTX Fire+Ice 在足下也搭載藍色陽極氧化裝飾的 21 吋專屬輪圈,彰顯出其視覺張力。車內方面,其最主要與時尚品牌 Bogner 合作,除了中央主機開機畫面有「 Fire+Ice」字樣外,金屬油門煞車踏板也改為 Fire 火(油門)、以及 Ice(冰)的圖騰裝飾,座椅則以紅黑藍交織作為主視覺,但獨特的是新車在椅面中央,採用如 Bogner 品牌的藍色羽絨衣材質,甚至中央還有垂直拉鍊,拉開羽絨材質後還有 Fire+Ice 標誌。
受先前 2024 年 7 月底經濟部產發署宣布之「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新車自製率政策影響,甫於 6 月上市的 MG 純電車系 MG4 近期暫停生產、新車先前僅交付至 8 月底。不過如今 MG 官網雖然尚未重新開放 MG4 正式訂購,但經銷端已傳出公告消費者可以先行以訂購意向書排單,待未來 MG Taiwan 正式公告符合自製率條件的新售價與候車期後,將依訂購意向書的先後順序通知車主簽立正式訂單,目前預購新車的消費者可費升級價值 15,800 元的外電子後視鏡、MG4 專屬模型車。
U-CAR 先前就報導過,中華 MG 汽車在 2024 年 8 月 14 日陸續傳出部分車款在監理站領牌作業時,傳出遇到無法領牌的狀況,據了解在領牌作業遭遇問題的部分車款,是中華汽車暑休後,產線重啟下線的 8 月份新車,部分車型在監理站進行新車領牌作業階段被退件,至於 8 月暑休前所生產下線的車款,則沒有遇到無法完成領牌作業的狀況。而這些最主要是先前經濟部產發署於 2024 年 7 月 30 日宣佈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提升國產車自製率比率所致。
當時 MG Taiwan 就發出重要公告,指出品牌已完成現有 HS 車系與 ZS 車系新車零件盤點,目前這兩車系的新車訂單交付進度正常並限量接單,因此 HS 車系與 ZS 車系目前已成交訂單之交易條件維持不變,新車訂單交付進度正常並限量接單。
不過。在甫上市的 MG4 純電車系部分則有所影響,當時就公告部分新車僅能供應至 8 月底。8 月底前可以交付的訂單,MG 將依照訂單時間順序正常交付;但對於 8 月底後無法完成交付訂單的每一位準車主,MG Taiwan 則表示深表歉意,並積極克服政策要求與滿足自製率規定。
而在 MG Taiwan 著手提升 MG4 符合自製率要求的當下,官網雖未重新開啟訂購,但近期 MG 經銷端就溝通仍想預購 MG4 消費者的方案。主要是採用「訂購意向書」的模式先行接單,不過經銷商指出簽訂後目前新車後續的售價與交易條件尚未確認,有待未來 MG Taiwan 公告新售價、可重新受訂的日期與候車期後,經銷商將第一時間按照這段期間簽訂「訂購意向書」的順序來通知預購消費者至展間完成正式訂單。
經銷端也指出,這段等待期間簽訂「訂購意向書」的消費者,除享有優先排序訂單的權益外,也能免費升級價值 15,800 元的車外電子後視鏡、並贈送 MG4 專屬模型車,不過先前已完成正式訂單的消費者,則會依照原有的 99.9 萬、118.9 萬條件交付,並不會享有上述贈禮。
而有關 MG4 的最新動向,U-CAR 仍會持續追蹤,並替讀者帶來第一手的最新報導。
日本 Sharp 近期預告將於 9 月中在東京舉行的「 SHARP Tech-Day'24“」技術展示會上,推出 LDK+廂型電動概念車,其是採用鴻海 MIH 聯盟的 EV 開放平臺打造、並與 Folofly Corporation 共同合作開發,其在車內後方配置 65 吋顯示幕,並強調新車搭載人工智慧技術 CE-LLM、AIoT 智慧互聯網技術等科技。
日本 Sharp 近期確認將於 9 月 17 日(星期二)至 9 月 18 日(星期三)在東京國際論壇(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舉行的 Sharp Tech-Day'24「創新展示」技術展示會,並會在會中展出其電動概念車 LDK+。也透露此概念車是與鴻海科技集團(富士康)合作規劃和開發,並採用鴻海 MIH 聯盟的「EV 開放平臺」打造,而另一企業 Folofly Corporation 也同樣參與合作開發。
Sharp LDK+廂型電動概念車在設計概念上強調是作為客廳空間的延伸,讓車輛在停放時、可以成為如寬敞客廳的活動空間,Sharp 強調透過其註冊的人工智慧技術 CE-LLM、還有結合 AI 與 IoT 互聯網的 AIoT 技術、感測技術和其他技術,Sharp 將提出一種舒適且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將電動車與生活空間、人、永續純淨能源緊密相連。
在這款概念車中,後排座椅可向後旋轉。當門關上時,兩側窗戶上的液晶百葉窗會進行關閉,營造出私密空間。此外根據 Sharp 的 AI 從日常生活中家用電器中累積的大數據資訊,車輛會根據車主的喜好自動調節空調和亮度,營造出舒適的室內空間。
車內後方配備 Sharp 的 65 吋顯示幕。它不僅可以用作沉浸式劇院室或兒童遊樂區,還可以用於進行專注的遠端工作。這具大螢幕還能與家中的家人無縫交流,提供安全便捷的空間,一如在隔壁房間一般。此外,LDK+還配備了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可以與住家連結,車輛搭載的 AI 人工智慧將針對家庭和電動車進行最佳的能源管理,而萬一災難導致停電,電池中儲存的電力,則可以供車主在家中進行使用。
Hyundai 於 2021 年 2 月推出電動子品牌 Ioniq 成立後首款作品─Ioniq 5 車系,接續在 2024 年 3 月 4 日於韓國市場首度發表了小改款車型,近期 Hyundai 發表新年式美規小改款 Ioniq 5 車系,除了延續韓國市場車型基礎變動外,美規小改款 Ioniq 5 車系更將會是 Hyundai 於美國喬治亞州 Metaplant America(HMGMA)全新工廠的首輛生產車型,預計在 2024 年第四季正式量產。
美規小改款 Ioniq 5 車系首度提供 XRT 跨界越野車型,外觀採用獨特的 XRT 前後保桿搭配黑色蝕刻數位迷彩圖層,並擁有黑色廠徽、窗框及車型字樣,且更搭載了升高 23mm 的懸吊及專屬 18 吋黑色鋁圈,以及 18 吋全地形胎配置,內裝部份亦具備了 XRT 專屬徽飾,藉此強化車型的獨特身份。
美規小改款 Ioniq 5 車系提供 Standard Range 標準版以及 Long Range 長里程版兩種車型基礎,其中標準版電池容量由小改款前的 58kWh 增加至 63kWh ,長里程版亦由 77.4kWh 增加至 84 kWh ,其中長里程版僅提供雙馬達動力車型,標準版則提供單馬達後驅或四驅車型設定,透過加大電池容量,美規小改款 Ioniq 5 車系續航里程皆較小改款前有所提升,其中後驅單馬達成里程版可提供超過 310 英里(約 499 公里)的續航里程。
此外美規小改款 Ioniq 5 車系,亦首度改採 NACS (North American Charging Standard) 北美充電標準,將可使用北美超過 17,000 座的 Tesla Superchargers 超充站進行電量補充,新車並將搭配 CCS 轉接座一起銷售,而自 2024 年第四季於美國市場販售的 Hyundai 純電車款,都將改採 NACS 北美充電標準規格。
近期 Volvo 於瑞典舉辦的品牌記者會上,除了確認將推出以 SPA2 模組架構為基礎、所打造的全新中大型純電轎車 ES90 車系外,且新車預計將在 2025 年 3 月登場外,更首度揭露了品牌新一代 SPA3 模組平臺,同時表示全新的純電中型休旅 EX60 車系,將是首款採用 SPA3 模組平臺所打造而成的量產車款,新車將有望在 2025 年推出。
根據 Volvo 公布的原廠資訊顯示,SPA3 模組平臺可說是基於 SPA2 架構為基礎,並導入了多項的關鍵科技升級。 例如,SPA3 模組平臺將具有增強的核心計算能力,可透過車輛技術的堆疊確保更為優異的性能表現,並可持續改進強化功能性。
原廠更表示 SPA3 架構最重要的變化,在於其比其 SPA2 架構更具可擴充性,可使用相同的技術基礎不斷開發和製造各種尺寸的車款,其可大於 EX90 車系或是小於 EX30 車系,在靈活變化的基礎下, SPA3 的模組化的可擴充性將進一步降低車輛的生產成本,進而帶來更高的收益表現。
而由現行 XC90 與 EX90 車系油電共生的品牌銷售策略看來,未來純電中型休旅 EX60 車系的推出後,預計將不會取代現行的 XC60 車系,但 XC60 將有望延續現行 XC90 車系的銷售模式,透過外觀及內裝配置等更新,延續其現行世代車款於市場上的銷售生命週期。
豐田集團在 2023 年在 4 月 1 日由新任集團執行長佐藤恒治 (Koji Sato) 正式接任,並透過記者會宣布集團未來發展方針,透露了豐田集團積極追趕電能市場的決心,預計在 2026 年前要推出 10 款純電車款,並且目標在 2026 年時電動車年銷售達 150 萬輛。但近期根據外媒最新報導指出,豐田集團考慮將在 2026 年的電動車銷售目標調整為 100 萬輛,相比先前的計畫目標,將有著達到三成的縮減。
而在 2026 年達成 100 萬輛的銷售目標,對於在 2023 年度僅售出約 10 萬輛純電車款的豐田集團來說,仍是極大的躍進,不過考量於現今全球純電車款銷售的成長放緩,外媒指出豐田集團預計將在 2025 年僅生產銷售 40 萬輛純電車款,2026 年則生產銷售 100 萬輛純電車款。
雖然生產銷售目標有所縮減,不過目前並未傳出豐田集團旗下品牌純電新車型、將有延遲推出的動作,根據豐田集團先前揭露的規畫顯示,將在 2026 年前推出 10 款純電車款,且將以全新純電專用平臺為基礎,打造 2 款豪華電動車型以及 1 款純電跑車。且包含 Lexus 在內的 Toyota 次世代電動車,將搭載新世代電池並擁有高達 1,000 公里的續航里程,並採用 SiC 碳化矽晶片的逆變器,縮短 DC 快充時間至 20 分鐘以內,創造優異的電動車性能。
而根據外媒報導顯示,豐田集團並未確認在 2030 年推出 30 款純電車型、2026 年生產銷售 150 萬輛純電車款的目標有所變化,僅表示這些數字僅是一個目標,暗示著變化的可能性,同時外媒也指出豐田集團將加重在 PHEV 車型的生產及推出計畫。
而豐田集團也將不會是唯一放緩電動車發展腳步的車廠,例如 Volvo 已放棄在 2030 年全面轉型為純電品牌的目標,而是著重在輕油電動力、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與 EV 純電車型等均衡發展,Ford 近期則取消大型三排座純電休旅的推出計畫,並將 F-150 Lightning 純電貨卡後繼車款的推出延後至 2027 年。
Mercedes-Benz 於 2023 年 7 月發表現行世代 2 度小改款 V-Class 車系,同時包含小改款 V-Class Marco Polo、EQV 純電、Vito 及 eVito 純電商用車亦同步登場。而在國內市場部分,台灣賓士選擇在 2024 年 8 月 5 日於國內正式發表 2 度小改款 V-Class 車系,並預告 9 人座 Vito Tourer 車系則預計將於 2025 年第一季登臺。
雖然 2 度小改款 9 人座 Vito Tourer 車系預計在明年第一季,才會正式導入臺灣新車市場販售,但銷售端已先行釋出新車接單資訊,2 度小改款 Vito Tourer 車系將採單車型設定,接單車款為 2024 年 10 月起所生產之車型,由於採 9 人座車型設定,其車身軸距較國內導入的 V-Class 車系更為放大,來到 3,430mm 的尺寸設定,同時車身長度亦達到 5,370mm,車寬及車高分別為 1,928mm 及 1,910mm。
2 度小改款 Vito Tourer 車系採用 2.0 升四缸柴油渦輪引擎搭配後輪驅動設定,具備 190 匹最大馬力輸出及 44.9 公斤米最大扭力輸出,原廠公布極速可達到時速 205 公里。而在行李廂容積表現部份,2 度小改款 Vito Tourer 車系基礎具備 1,410 公升的容積,最大則可提供 5,010 公升的置物容積表現。
至於在車型重點配備設定部份,2 度小改款 Vito Tourer 車系外觀標配鍍鉻三柵式水箱護罩,並具備多光束智慧型 LED 頭燈、17 吋五輻式輪圈、右側電動滑門、手動尾門以及登車照明配備,同時還擁有整合駕駛側膠合玻璃、雙前門強化噪音抑制以及車廂隔音強化的聲學舒適套件。
內裝配備設定上則擁有豪華雙區恆溫空調、後座可調式空調、多功能真皮 方向盤、MBUX (NTG7) + MB 原廠導航、5.5 吋多功能彩色顯示儀表、10.25 吋高解析度觸控螢幕、無線智慧型手機整合系統、8 具高傳真喇叭等配備,而包含免鑰匙進入及啟動系統、智慧駕駛輔助套件、主動車道維持輔助、智能停車輔助含倒車攝影、舒適懸吊系統等,全數列為車型標準配備。
U-CAR 透過 [ 直購直測 ] 單元購入多款電動車,並持續為讀者帶來多元化測試內容,先前編輯部規劃極端「斷電測試」,探究電動車在完全行駛到沒電的情況下,「藏電里程」的實測表現,並安排 Luxgen n⁷ 5 人座純粹版、Tesla Model Y RWD,以及小改款 Tesla Model 3 RWD、Tesla Model Y RWD 兩組測試內容對比,模擬電動車大電池完全使用殆盡的情境。
本次 [ 直購直測 ] 單元的「斷電測試」屬極端情況下的情境模擬,一般消費者用車理當不會將電動車開到完全沒電,U-CAR 也建議讀者不要自己的愛車開到完全沒電,當電動車儀表顯示電量不足、需要充電,或者剩餘里程不足使用時,儘早規劃前往周邊充電站為車輛補電,同時善用快充站資源,確保行程規劃順暢與行車安全。
不同於先前「斷電測試」以兩款車型進行實測並比較差異,本次 [ 直購直測 ] 單元的主角,僅鎖定車系最早在國內開賣、前後雙馬達四輪驅動的 Tesla Model Y Long Range ; 國內市場販售的 Model Y 最早於 2022 年 9 月上市,初期劃分 Long Range 與 Performance 雙車型,編輯部購入、交車的當下 (2022 年 12 月) 車系建議售價自 229.99 萬起。
國內市場販售的 Tesla Model Y Long Range 於 2024 年 4 月經過原廠價格調整,更新後設定為新臺幣 210.79 萬,在基礎配置上,採用 NCA 三元鋰電池組、前後雙馬達四驅系統,零百加速為 5 秒,極速可達 217 公里,配備部分則較入門 RWD 車型增加 LED 前霧燈 ; 以國內相近價格區間純電休旅來看,Model Y Long Range 具備 542 公里的續航里程 (WLTP 規範)、鮮明的品牌色彩及科技使用體驗,也確實在此級距取得相當亮眼的銷售成績。
在 Tesla 原廠並未公佈車輛動力、電池容量及規格的條件下,車輛基本資料參考國內能源署網站,Model Y Long Range 最大馬力為 371 匹,能源效率為 6.3 km/kWh,純電行程為 547 公里 ; 據 EV database 網站顯示,其電池總容量為 78.1 kWh,可用容量為 75 kWh,充電功率最高可達 250 kW。
在測試車輛設定條件中,編輯部將 Model Y Long Range 的胎壓按照原廠建議進行設定,調整為前後 42 PSI,考量夏季氣候炎熱、模擬日常使用情境,在空調部分設定為 22 度、3 段風,行車模式中,在加速模式設定為「舒適」、轉向力度為「輕」、煞停模式為「慢行」,車上總計搭載兩位人員及攝影器材及隨身行李。
測試路線規劃方面,編輯部自 U-POWER 內湖民善站充飽電出發,行駛國道 1 號北上至 U-POWER 基隆中山站後折返南下,一路往南前往高雄左營,沿途短暫停留泰安服務區、西螺服務區、仁德服務區,抵達國道 1 號終點後,行經過港隧道抵達旗津,再折返國道 1 號北上、國道 10 號西向至高雄左營,最終在左營海軍基地附近的封閉道路持續繞圈行駛至電量耗盡。
測試過程中,在道路狀況允許下,將全程使用 ACC 系統,以道路速限+8 進行設定,在臺中以北路段,最高時速以 108 公里行駛,臺中后里以南,車速將提升至 118 公里 ; 測試當天約早上 8 點自臺北內湖出發,據中央氣象局網站顯示,天氣為晴天,氣溫為 27 度。
Model Y Long Range 在 U-POWER 內湖民善站充飽電後,100%電量條件下,儀表顯示將具備 478 公里的續航表現 ; 自國道 1 號北上至基隆端,前往 U-POWER 基隆中山站後,進行儀表資訊的首次紀錄,當下電量顯示為 95%,續航里程為 454 公里,換算後儀表能耗為 6.25 km/kWh。
短暫停留後,Model Y Long Range 從國道 1 號南下至第 1 個休息點-泰安服務區,沿途路況順暢,僅在新竹系統附近出現車流較多的情形,行駛條件貼近預設的速限標準 ; 約上午 11 點抵達泰安服務區,當時氣溫超過攝氏 30 度 ; 此時儀表板顯示電量顯示為 58%,續航里程為 276 公里,換算後儀表能耗為 6.49 km/kWh。
經過臺中路段後,國道 1 號速限提高,編輯部約在中午 12 點抵達第 2 個休息點-西螺服務區,此時儀表板顯示電量顯示為 43%,續航里程為 205 公里,測試累計里程 256 公里,使用約 38 kWh 電量,換算後儀表能耗提升為 6.75 km/kWh,表現較稍早在 U-POWER 基隆中山站、泰安服務區紀錄時更為出色。
歷經約 1 小時車程,編輯部在下午 2 點左右抵達當天的第 3 個休息點-仁德服務區,此時 Model Y Long Range 儀表板顯示的剩餘電量已下降至 19%,續航里程為 90 公里,測試累計里程為 361 公里,經換算後儀表能耗為 6.53 km/kWh,表現較泰安至西螺服務區稍稍衰退,不過仍維持在當日平均水準以上。
行駛國道 1 號至位於高雄前鎮區的末端,編輯部接上新生高架道路往過港隧道方向前進,途中遇到交通管制及車多擁塞,並持續網旗津方向前進,約在下午 3 點 15 分抵達折返點,此時儀表板顯示的剩餘電量已低於 10%,僅剩下 8%,續航里程降至 36 公里,至於測試當天的累計里程也突破 400 公里,來到 406 公里。
折返後,路線回到國道 1 號北上,並且往國道 10 號東向前進,在接近下午 4 點時,編輯部抵達本次預計將車輛斷電的地點-高雄左營海軍基地附近,此時 Model Y Long Range 儀表剩餘電量為 2%,續航里程為 12 公里,已使用約 65 kWh 的電量,本次測試累計里程達到 430 公里,儀表能耗經換算後為 6.62 km/kWh,接下來也將透過封閉道路不斷繞圈方式進行耗電,直到車輛完全斷電靜止。
持續行駛約半小時後,Model Y Long Range 在下午 4 點 20 分儀表板出現剩餘電量 0%的狀態,此時續航里程也同步歸零,當天測試累計里程為 436 公里,使用約 66 kWh 的電量,儀表能耗經換算後為 6.57 km/kWh。
在下午接近 5 點時,Model Y Long Range 首先出現電門踏板動力衰退的反應,隨後儀表板出現「請安全停靠車輛」、「車輛正在停止運作」的警示,同時顯示電池電量太低,將無法駕駛等字樣,車輛緩緩靠路邊停下後完全斷電,車輛完全靜止後顯示測試累計里程達到 448 公里,已使用約 68 kWh 的電量,儀表能耗經換算後為 6.53 km/kWh,對比儀表出現 0%的當下,累計里程 436 公里,等於 Model Y Long Range 的「藏電」里程約為 12 公里。
延續先前測試流程,車輛斷電後,編輯部透過儀表開啟 Tesla 內建的拖吊模式,使排檔調整為空擋,並等待拖車抵達救援,但是在等待當下遇到小電瓶電量耗盡的情形,車輛將無法顯示螢幕、排檔狀態,因此將透過電壩,連接 Model Y Long Range 前蓋內部的 12V 電瓶進行跳接起電,在成功「喚醒」車輛後,才能操作入檔及顯示螢幕內容,透過車頭拖車勾成功將車輛移至拖車上,並準備前往 U-POWER 高雄裕誠站。
抵達 U-POWER 高雄裕誠站後,將 Model Y Long Range 卸下拖車,並開始進行充電,自電量 0%持續充電至 80%花費約 36 分鐘,在車輛完成充電 (100%) 後,進行結算,Model Y Long Range 總共充進 80.532 kWh,總計充電時間為 65 分鐘,最大功率達到 194.5 kW,平均功率為 73.3 kW,以斷電測試的總里程 448 公里進行換算,實際能耗為 5.56 km/kWh。
Tesla Model 3 Long Range 斷電測試結果 | |||
車型 | Tesla Model 3 Long Range | ||
行駛里程 | 剩餘電量/ 剩餘表顯續航里程 | 儀表能耗(km/kWh) | |
臺北 出發 |
0 公里 | 100%/478 公里 | 0 |
泰安 休息站 |
184 公里 | 58%/276 公里 | 6.49 |
西螺 休息站 |
258 公里 | 43%/205 公里 | 6.75 |
仁德 休息站 |
361 公里 | 19%/90 公里 | 6.53 |
表顯 0%/0 公里 | 436 公里 | 0%/0 公里 | 6.57 |
車輛最終靜止 | 448 公里/藏電里程 12 公里 | 0%/0 公里 | 6.53 |
結束本次臺北至高雄「斷電」測試後,編輯部同樣規劃紀錄 Model Y Long Range 北返的能耗表現,車輛在 U-POWER 高雄裕誠站完成充電後,前往住宿地點,停放於停車場過夜後,隔天直接北返前往 U-POWER 內湖民善站。
北返測試在車輛設定方面,維持南下時相同的空調溫度、風量、胎壓及時速設定,路線沿國道 1 號北上行駛,中途僅停留泰安休息站進行紀錄 ; Model Y Long Range 行駛至飯店、靜置一晚再出發時,儀表顯示電量為 93%,續航里程為 448 公里。
自上午 8 點由高雄出發,約在上午 10 點半抵達中途停留點-泰安服務區,Model Y Long Range 儀表顯示北返已行駛 214 公里,此時剩餘電量為 46%,使用電量約 33 kWh,續航里程為 220 公里,能耗經換算後為 6.53 km/kWh。
測試當天北上全程路況正常,僅部分路段出現車多情形,並無明顯塞車 ; 在中午 12 點左右編輯部回到北返測試的終點-U-POWER 內湖民善站,此時 Model Y Long Range 儀表板顯示北返已行駛 355 公里,剩餘電量為 15%,使用電量約 52 kWh,續航里程為 74 公里,能耗經換算後為 6.66 km/kWh,較南下「斷電測試」時儀表顯示的能耗表現更佳。
於 U-POWER 內湖民善站將 Model Y Long Range 電量補滿,在包含充電損耗的情況下,總共充進 60.605 kWh,充電至 80%約耗時 26 分鐘,持續充至 100%則耗費約 91 分鐘,最大充電功率為 89.4 kW,平均功率僅 42.9 kW,以行駛里程 355 公里進行實際換算,能耗表現為 5.41 km/kWh,反而低於南下「斷電」測試的實際能耗數據。
Tesla Model 3 Long Range 北返能耗測試 | |||
車型 | Tesla Model 3 Long Range | ||
行駛里程 | 剩餘電量/ 剩餘表顯續航里程 | 儀表能耗(km/kWh) | |
高雄 出發 |
0 公里 | 93%/448 公里 | 0 |
泰安 休息站 |
214 公里 | 46%/220 公里 | 6.53 |
U-POWER 民善站 |
355 公里 | 15%/74 公里 | 6.66 |
能量飲料品牌 Monster Energy 宣布舉辦舉辦「MotoGP 馬來西亞雙人體驗之旅」抽獎活動,特別為臺灣摩托車愛好者,提供近距離感受 MotoGP 獨特魅力的機會,活動中獎者將可親臨參與 MotoGP 馬來西亞站 2024 月 11 日 1 至 3 日的現場觀賽,親身感受這場頂級賽事的獨特魅力。即日起至活動結束期間,凡於各大通路購買任意兩瓶 Monster Energy 全系列飲品,即可參加「MotoGP 馬來西亞雙人體驗之旅」的抽獎活動。
Monster Energy 表示,品牌長期積極推動各類極限運動的蓬勃發展,而 MotoGP 作為全球頂級摩托車賽事,無疑是車迷心中的夢幻舞臺。作為這項賽事的長期合作夥伴,Monster Energy 不僅支持賽事的舉辦,更致力於將賽道上的熱血與能量傳遞給全球觀眾。這次活動將提供 5 天 4 夜的全程體驗,包含 MotoGP 的三日券,讓獲獎消費者能完整沉浸在這場世界頂級賽事的熱血魅力中。
在國內很受到消費者歡迎的 Mercedes-Benz GLC 車系自 2022 年 12 月發表後,在今年 3 月時 24/24 年式車型調漲了 2 萬元,較晚發表、於 2023 年 8 月登場的 GLC Coupé那時價格並未調整。而近期台灣賓士帶來 24/25 年式 GLC 全車系,其中包括 GLC、GLC Coupé、Mercedes-AMG GLC、Mercedes-AMG GLC Coupé各車型售價全數調漲 1 萬元,同時 24/25 年式車型皆標配了前座中間氣囊。
這回台灣賓士帶來的 24/25 年式 GLC、GLC Coupé、Mercedes-AMG GLC、Mercedes-AMG GLC Coupé,除了標配了前座中間氣囊之外,各車型價格皆調漲 1 萬元。先看到 GLC 的部分,在這波調漲後,GLC 200 4Matic 以及 GLC 300 4Matic 價格來到 269 萬元和 314 萬元;至於 GLC Coupé方面,GLC 200 4Matic Coupé和 GLC 300 4Matic Coupé售價則為 290 萬元與 331 萬元。而甫於 6 月份台灣賓士所發表的 AMG 版本 GLC 43 4Matic、GLC 43 4Matic Coupé與 GLC 63 S E Performance 售價則分別來到 397 萬元、409 萬元和 619 萬元。
動力設定部分,GLC/GLC Coupé 200 4Matic 以及 GLC/GLC Coupé 300 4Matic 皆搭載 2.0 升直列 4 缸 M254 渦輪引擎,並搭配第 2 代 ISG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其中 200 4Matic 車型引擎可提供 204 匹最大馬力及 32.6 公斤米扭力輸出,300 4Matic 車型則為 258 匹/40.8 公斤米,與之相搭的第 2 代 ISG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則可額外提供 23 匹馬力,兩款車型皆搭配 9G-Tronic 9 速手自排與 4Matic 四輪驅動系統。
至於較新抵臺的 AMG 版本的 GLC 車系,在外觀部分 GLC 43 4Matic 與 GLC 43 4Matic Coupé除了擁有較一般版車型更具侵略感的視覺外,動力設定上也更為強悍,在搭載 2.0 升 4 缸渦輪引擎、輔以 ISG 48V 輕油電技術,以及在 AMG Speedshift MCT 9 速跑車變速箱協調下,引擎最大馬力為 421 匹,最大扭力為 51 公斤米,48V 系統可額外提供 14 匹馬力,較一般車型增列可變阻尼懸吊系統、AMG 後輪轉向系統,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8 秒,極速則設定在時速 250 公里。
另外 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性能則更加兇猛,導入源自 Formula 1 技術的 E Performance 高性能油電動力系統,搭載強悍的 P3-Hybrid 高性能混合架構,在 2.0 升渦輪引擎搭配永磁同步電動馬達的基礎下,與 AMG Performance 4Matic+主動式四輪驅動系統相輔相成,綜效馬力達 680 匹,扭力則達到 104 公斤米,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5 秒,極速則設定在時速 275 公里。
在國內很受到消費者歡迎的 Mercedes-Benz GLC 車系自 2022 年 12 月發表後,在今年 3 月時 24/24 年式車型調漲了 2 萬元,較晚發表、於 2023 年 8 月登場的 GLC Coupé那時價格並未調整。而近期台灣賓士帶來 24/25 年式 GLC 全車系,其中包括 GLC、GLC Coupé、Mercedes-AMG GLC、Mercedes-AMG GLC Coupé各車型售價全數調漲 1 萬元,同時 24/25 年式車型皆標配了前座中間氣囊。
這回台灣賓士帶來的 24/25 年式 GLC、GLC Coupé、Mercedes-AMG GLC、Mercedes-AMG GLC Coupé,除了標配了前座中間氣囊之外,各車型價格皆調漲 1 萬元。先看到 GLC 的部分,在這波調漲後,GLC 200 4Matic 以及 GLC 300 4Matic 價格來到 269 萬元和 314 萬元;至於 GLC Coupé方面,GLC 200 4Matic Coupé和 GLC 300 4Matic Coupé售價則為 290 萬元與 331 萬元。而甫於 6 月份台灣賓士所發表的 AMG 版本 GLC 43 4Matic、GLC 43 4Matic Coupé與 GLC 63 S E Performance 售價則分別來到 397 萬元、409 萬元和 619 萬元。
動力設定部分,GLC/GLC Coupé 200 4Matic 以及 GLC/GLC Coupé 300 4Matic 皆搭載 2.0 升直列 4 缸 M254 渦輪引擎,並搭配第 2 代 ISG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其中 200 4Matic 車型引擎可提供 204 匹最大馬力及 32.6 公斤米扭力輸出,300 4Matic 車型則為 258 匹/40.8 公斤米,與之相搭的第 2 代 ISG 48V 高效輕油電系統則可額外提供 23 匹馬力,兩款車型皆搭配 9G-Tronic 9 速手自排與 4Matic 四輪驅動系統。
至於較新抵臺的 AMG 版本的 GLC 車系,在外觀部分 GLC 43 4Matic 與 GLC 43 4Matic Coupé除了擁有較一般版車型更具侵略感的視覺外,動力設定上也更為強悍,在搭載 2.0 升 4 缸渦輪引擎、輔以 ISG 48V 輕油電技術,以及在 AMG Speedshift MCT 9 速跑車變速箱協調下,引擎最大馬力為 421 匹,最大扭力為 51 公斤米,48V 系統可額外提供 14 匹馬力,較一般車型增列可變阻尼懸吊系統、AMG 後輪轉向系統,自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8 秒,極速則設定在時速 250 公里。
另外 GLC 63 S E Performance Coupé性能則更加兇猛,導入源自 Formula 1 技術的 E Performance 高性能油電動力系統,搭載強悍的 P3-Hybrid 高性能混合架構,在 2.0 升渦輪引擎搭配永磁同步電動馬達的基礎下,與 AMG Performance 4Matic+主動式四輪驅動系統相輔相成,綜效馬力達 680 匹,扭力則達到 104 公斤米,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5 秒,極速則設定在時速 275 公里。
Nissan 近日在媒體官網上公布,Nissan 在日本投產 LFP (Lithium-Iron-Phosphate) 磷酸鐵鋰電池計畫,獲得了日本經濟產業省核可,預計將獲得日本政府高達 557 億日圓補助,Nissan 預計總計畫投資金額約莫在 1,533 億日圓左右,而獲得日本政府補助有著大幅助益。而這同樣也對 Nissan 後續推出平價電動車的計畫,有著絕對的輔助。
電動車、甚至於範圍更放大的電能車款,電池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相比於三元鋰電池,LFP 雖然能量密度較低,續航里程較為遜色,但成本較低且穩定性更出色些許等特點,也成為許多品牌打造平價電動車的首要考量。Nissan 在 2024 年初時就已經確認,在位於日本神奈川縣的研發機構,積極開發 LFP 電池,計畫將自主生產 LFP 電池,這對於品牌計畫 2026 年在新興市場推出平價電動車有所幫助之外,同時最重要的,就是希望擺脫受制於人的狀況。
事實上,此次 Nissan 公布 LFP 電池日本生產計畫取得日本政府補助,並不是 Nissan 獨家,根據日媒報導指出,包含 Toyota、Nissan、Subaru、Mazda 以及多家電池廠商在內,計畫在 2028 年前加大投資金額,在日本國內增產電動車電池,預計總投資額約莫達 1 兆日圓,而日本政府則會補助約 3 分之 1 的費用。
Nissan 在 2024 年第一季末時,公布了名為 ARC 的品牌發展藍圖計畫,計畫中在產品部份的設定,是 2026 年前會推出 16 款電能車,也就是包含了 Plug-In Hybrid、e-Power 與純電在內的產品,另一項重點就是 Nissan 希望能降低電動車成本,推出平價電動車來搶佔市場。
共
49,100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