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07, 08, 09年賽季的空力和底盤等等皆相同 相同車手駕駛下才能說明引擎方面的差異 否則09年更換M牌引擎之後一飛衝天並不能說明什麼 | ||||||||||||
| |||
那個車商所標示之馬力, 是指峰值(車商也標示了轉速). 重點是, 為什麼2500cc峰值馬力只有160? 這個數字, 大約等於10年前2300cc自然進氣車款, 或者1800cc 渦輪車款. | |||
| ||||||||||||||||||||||||||||||||
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電池散熱問題,在網路上看到MGU-H馬達功率是96KW,比想像中高, 還有看到formulaE的電池散熱下的功夫很多,在下猜能同時啟動的秒數可能也不多, 然後MGU-K馬達可能也無法密集耗電池的電,總之電池能密集放電的時間有限 所以就如大大講的重點在MGU-H的發電直接供給MGU-K,還有電池充電與放電的速度跟每圈電能的分配, 如果能搭配ES調控電量,車手只要知道手頭即時資源也許會比較能專注在賽事 | ||||||||||||||||||||||||||||||||
| ||||||||||||
現在是用1.6升V6 個人理解MGU-K & MGU-H本來就是分開的兩個機構且可同時作動 MGU-H僅連結渦輪,且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回收渦輪的多餘能量來充電,只有在低轉速才提供幫渦輪提速升壓的功能 現在的power unit若用太兇ERS充電還是不夠快的,所以車手除了要比賽還要注意能量管理 若理解不當請高手指正啦...3Q! | ||||||||||||
| |||
上圖是簡易說明:渦輪,增壓器,馬達/發電機,傳動軸和兩個齒輪的位置 在下是以馬達還有渦輪的特性來思考 .渦輪是高轉速低扭力,而且需要同時驅動增壓器和發電機,可以利用大於1的齒比來放大扭矩驅動發電機,利於引擎排氣推動渦輪更快拉高增壓器與發電機轉速 .馬達是低轉速就有高扭力特性適合利用小於1的齒比更快拉高渦輪與增壓器轉速 在下是覺得渦輪可能以齒輪驅動發電機,利用渦輪高轉速的優點, 直軸的話可能不利於引擎排氣推動渦輪因為重拖而影響拉高增壓器與發電機轉速的效率 | |||
| ||||||||||||||||||||||||||||||||||||||||||||||||||||
目前F1現狀引擎排氣洩壓閥就如大大提到的只是保險裝置,保護引擎跟渦輪 而且聽說MGU-H馬達有過熱的問題 http://i.imgur.com/rxc2D4a.jpg 上面連結中是法拉利2014引擎室,他的排氣歧管太長了,增加了散熱面積影響渦輪效率,導致賽季中必須幫排氣歧管包隔熱帶保熱 | ||||||||||||||||||||||||||||||||||||||||||||||||||||
| ||||||||||||||||||||||||||||||||
提供這篇報導參考看看 http://sports.sina.com.cn/f1/2015-01-30/22397502885.shtml 法拉透露兩大核心改善其中一項是熱能回收能力不足, 也就是熱能發電不足,在不足情況下排氣就很珍貴,導致排氣洩壓閥不常打開 我的看法是每圈MGU-K要耗120KW*33秒再加上MGU-H的每次煞車入彎時啟動anit-lag system(防止turbo lag)的耗電量, 看樣子法拉利的情況是發電量吃緊或是不足 | ||||||||||||||||||||||||||||||||
| ||||||||||||
沒錯,不限制燃油就可以有更多排氣, 但是FIA千萬不能再增加KERS秒數或功率就是目前120KW*33秒, 再增加的話發電量又要再增加 | ||||||||||||
| ||||||||||||||||||||||||||||||||
是沒錯, 所以要有更多的排氣,才有辦法讓排氣閥門常開啟, 目前引擎排氣除了推動渦輪,還要發電,造成排氣閥門少開 | ||||||||||||||||||||||||||||||||
| ||||||||||||
如果引擎排氣可以不經渦輪排出,我覺得應該可以改善不少, 目前F1有這個裝置可以讓排氣不經過渦輪,是控制渦輪轉速用的排氣洩壓(Wastegate) | ||||||||||||
於
2015/02/04 18:45:15
發文IP 92.244.*.*
於
2015/02/04 18:47:10
發文IP 92.244.*.*
於
2015/02/04 08:45:18
發文IP 1.94.*.*
於
2015/02/04 08:46:38
發文IP 1.94.*.*
於
2015/02/04 08:51:56
發文IP 1.94.*.*
| |||
alonso 大概會笑吧 麥凱輪本田 不是賽車無力,而是賽車太有力。 引擎明明不順,可是賽車卻在彎中四平八穩。 甚至在出彎的牽引力還很扎實XD。 | |||
| ||||||||||||
這狗仔隊也太辛苦...還被工作人員追 還看不到細節,只知道新車鼻比較細窄,真正的鼻尖結構離地高似乎有稍微拉高一點 奇怪今年的規則是有允許鼻尖拉高嗎?記得只有限制面積的變化率而已? 話說回來...這樣算偷測試嗎? | ||||||||||||
於
2015/01/29 20:17:30
發文IP 92.244.*.*
於
2015/01/29 20:39:27
發文IP 92.244.*.*
| ||||||||||||
我只想知道2015引擎聲浪有沒有改進😲😝 | ||||||||||||
| ||||||||||||
我覺得V10加速會比V6快很多 因為你要考慮到的點很多 第一個就是車重 而且V6的車車身比較重含車手要700公斤😰 當年V10的車車身含車手也才605公斤😰 而且當年的引擎最重不超過90公斤甚至更低 現在要145公斤😌 這要怎麼比? 下面的網址是F1的官方網站 http://www.formula1.com/results/season/2004/728/5981/speed_trap.html 當年極速榜的前三名 2004 Italian Grand Prix Pos No Driver Time of Day Speed 1 7 Jarno Trulli 14:19:54 363.1 2 1 Michael Schumacher 14:29:06 363.1 3 11 Giancarlo Fisichella 14:34:55 362.0 最差的也有362公里😵 完全不靠DRS 也不靠真空效應 更不用ERS的輔助😌 而且當年排位賽 2004 Italian Grand Prix Pos No Driver Team Time/Retired Laps 1 2 Rubens Barrichello Ferrari 1:20.089 ORMULA 1 GRAN PREMIO D'ITALIA 2014 Pos No Driver Team Q1 Q2 Q3 Laps 1 44 Lewis Hamilton Mercedes 1:25.363 1:24.560 1:24.109 20 Lewis Hamilton最快也要跑1分24秒 Rubens Barrichello只要1分20秒 整整差了快4秒😲 還是V10好😭 | ||||||||||||
於
2014/12/14 09:58:09
發文IP 92.244.*.*
於
2014/12/14 10:09:58
發文IP 92.244.*.*
| ||||||||||||
好像是用石英作的汽缸檢視窗 | ||||||||||||
| |||
空氣密度較高 | |||
| ||||||||||||
1 atm = 760 mm-Hg 那個值好像會受海拔、氣溫影響而降低,所以山上不容易煮滾。 | ||||||||||||
| |||
如果把板金的重量省下來,集中強化結構體就會變這樣。 看過Stockcar的比賽應該都會認為那種車根本像是沒板金一樣,輕到都會飄了,但是耐不耐撞呢? | |||
共
174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