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新款 Grand Vitara (JP) 2.7 的越野影片

無業書(jeffwang)

2006/02/20 22:30:52

發文

#181042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a href="http://www.suzuki.co.jp/escudo/promo_v.html">http://www.suzuki.co.jp/escudo/promo_v.html</a><br>進入之後,<br>點選網頁左邊第三部影片 ( 768 kb ),便可觀賞.............<br><br>小弟的觀後心得 (淺見) 如下:<br><br>不同於舊款 GV 的非獨立固定軸後懸吊,<br>全新的 Grand Vitara (JP) 2.7 已改採四輪獨立懸吊<br>( 前麥花臣、後多連桿,後懸吊更採用「圈簧、減震筒分離」的設計 );<br>而此種改變,明顯是向 on-road 方向妥協..........<br><br>而由影片中所見,該車很容易出現「對角輪懸空」的情形;<br>由此可見:新款 GV JP 的懸吊行程並不長..........<br><br>所幸,新款 GV JP 的全新四驅系統,性能十分強悍!<br>該車的「車主使用手冊」第 6-11 頁上有一段話: <br>「將加力箱切入『4L Lock』位置時, 即啟動『剎車力循跡控制』。<br>它可剎住空轉的車輪,以將驅動力分配給其他車輪..........」<br><br>上述的『剎車力循跡控制』,即是所謂的 ETC (Electronic Traction Control);<br>而藉著 ETC 的加持,<br>使得新款 GV JP 可以輕易地克服「對角輪懸空」的困境!<br><br>總之,新款 GV JP 為了向 on-road 方向妥協,<br>改採四輪獨立懸吊、而且懸吊行程變短;<br>彌補方式,<br>是以功能更完備的加力箱 ( 中央差速器更配置了 LSD )  與  ETC  ,<br>來提升 off-road 時的脫困能力。<br><br>以小弟之見,較諸其他所有平價 (80~110萬元) 的 SUV 車款,<br>新款 GV JP 在 on-road 與 off-road 之間,<br>取得了完美的平衡與兼顧!<br><br>美中不足的是:<br>它在底盤元件的位置分佈上,有兩大致命缺點: <br><br>1. 加力箱 (內含中央差速器) 與中段排氣管,兩者都位於底盤中央的最低點;<br>以「幾何位置」而言,十分接近「翻越角」的「頂點」, <br>在「中/重度越野」時很容易受損......... <br><br>2. 排氣尾管與消音器的位置十分「暴露」, <br>在「越野」或「遭後車追撞」時,很容易受損......... <br><br>所幸,上述的缺點,能以「底盤護板」套件來改善;<br>所以,<br>小弟目前正在等待原廠「底盤護板」套件的問市...........<br>

關於全新大改款的 Grand Vitara 2.7 ??

無業書(jeffwang)

2006/01/03 22:57:45

發文

#177389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小弟下述問題,原貼於 Auto-OnLine 討論區,無奈數日來無人回應;<br>今轉貼此處,看看有無高手願意回答:<br><br>主題: <a href="http://bbs.auto-online.com.tw/index1.php?board_id=5&type=show_post&post=80272">關於全新大改款的 Grand Vitara 2.7</a><br>張貼日期: 2005-12-30 22:50:36<br>作者: jeffwang ( 無業書 )<br><br>全新大改款的 Suzuki Grand Vitara 2.7 的部分規格,摘錄如下: <br>(消息來源:小弟昨天在台北車展會場上所見)<br><br>排氣量:2736 c.c. <br>最大扭力: 25.5 kgw*m @ 4500 rpm <br>最大馬力: 184 HP @ 6000 rpm <br>變速箱:五速自排<br><br>底盤:built-in-frame (uni-body) <br>前麥花臣 (不確定) 、後多連桿獨立懸吊 (確定) <br><br>四驅系統: LSD 中央差速器 + 中差鎖定 + 加力檔 <br>四驅模式: 4H (全時)、 4H -Lock 、 4L -Lock 等三種切換模式 <br><br>電子輔助系統: ABS、BAS、EBD、TCS、ESP <br><br>哇,真是「一應俱全」啊!! 可說是一部「面面俱到」的全方位 SUV !! <br>小弟昨天在台北車展試坐了一下,也問了牌價 (108.9萬); <br>當場就產生一股「下訂」的衝動………<br>

建議 U-CAR 修正「新車展示間 - Zinger」之後輪懸吊規格

無業書(jeffwang)

2005/12/17 22:51:53

發文

#175768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新車展示間」中關於 Mitsubishi Zinger 的資料,<br>「整體介紹」中記載:它是「採用 Challenger 的大樑式底盤」,<br>而「規格」中記載:「後輪懸吊:多連桿獨立懸吊附防傾桿」<br>--- 這兩者互相矛盾喔.......<br><br>根據「新車展示間」中關於 Challenger 的規格資料,<br>Challenger 的「後輪懸吊」是「三連桿圈狀彈簧」,<br>它應該是一種「固定軸」後懸吊,<br>類似下圖:<br><br><img src="http://www.auto-online.com.tw/album/1133436903.jpg"><br><br><br>而「固定軸懸吊」與「多連桿獨立懸吊」兩者,差別非常大,<br>實不宜混為一談!!<br>

博啟大大已重出江湖了!?

無業書(jeffwang)

2005/09/27 17:31:04

發文

#167376 IP 39.24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重機也有水貨??  您ㄉ所見,可能是誤會 博啟 09/11/2005<br>重機也有水貨??  水貨 <==> 貿易商進口 博啟 09/07/2005<br>請問一下有人知道高雄市哪裡有重機駕訓班嗎?  高雄市沒有重機駕訓班 博啟 09/07/2005<br>================================================================<br><br>如上,小弟剛剛在 AutoNet 發現:<br>「潛水」甚久的  博啟大大,已「重出江湖」了!<br>不知何時會回到 U-CAR 來?    期待中………<br><br>不過,有個現象,似有蹊蹺:<br>博啟大大在 AutoNet 四、五年來的發言,只剩下那 3 則,其他的通通不見了??<br>

以「三噸」為名的全新 pickup ........?

無業書(jeffwang)

2005/08/25 21:32:12

發文

#163803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據聞,<br>三菱汽車為了表彰  三噸大大對亞洲車壇的長年貢獻,<br>特地發表了一款全新的四驅 pickup,<br>並以「Triton」為名,以茲紀念............<br><br>詳情請見:<br><a href="http://news.u-car.com.tw/news-detail.asp?nid=3027">全球pickup再添一員!Mitsubishi Triton泰國出廠</a><br><br>普天同慶.............   吾等 U-Car 網友,與有榮焉..............<br><br>哈哈哈..................   跟來酸.......................<br>

最新省油設計:油壓傳動車

無業書(jeffwang)

2005/04/03 11:17:05

發文

#146086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本月份 (2005年 4月) 的「汽車購買指南」雜誌的「史丹佛專欄」中,<br>主筆人  徐業良教授 (元智大學) 介紹了一種新型的省油設計:<br>「油壓傳動車」( hydraulic transmission vehicle )。<br><br>該車的柴油引擎,只負責一個工作:<br>將「液壓油」加壓、打至儲壓槽。<br><br>而引擎與車輪之間,並無任何的連結;<br>因此,「引擎轉速」與「車輛行進速度」無關!<br><br>所以,該車的引擎轉速,<br>可以保持在燃燒效率最佳、最省油的某個固定轉速運轉;<br>而車輛加、減速的控制,就交由「油壓渦輪系統」負責。<br>( 由高壓的液壓油來推動渦輪,再由渦輪帶動車輪 )<br>有趣吧?<br><br>有興趣的網友,可以去看看這本雜誌.............<br>

U-Car 討論區的「一國兩制」?

無業書(jeffwang)

2004/11/09 21:04:24

發文

#130716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小弟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br>汽車共和國 (U-Car) 竟然率先實施了「一國兩制」!?<br>------ 同樣名稱的主題,<br>竟然同時有兩個不同版本的討論內容??<br><br>例如以下這個主題:<br>「關於x5 4.4的疑問...知道的請進...」:<br>http://www.u-car.com.tw/ucar-fan/fan-discuss-recent-detail.asp?BoardID=27047&ClassID=4<br>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fid=1787&pno=3<br>兩個同名版本,到後來竟然「各自表述」........<br>

U-Car 討論區的「一國兩制」?

無業書(jeffwang)

2004/11/09 21:01:54

發文

#130715 IP 189.23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小弟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br>汽車共和國 (U-Car) 竟然率先實施了「一國兩制」!?<br>----- 同樣名稱的主題,<br>竟然同時有兩個不同版本的討論內容??<br><br>例如以下這個主題:<br>「關於x5 4.4的疑問...知道的請進...」:<br>http://www.u-car.com.tw/ucar-fan/fan-discuss-recent-detail.asp?BoardID=27047&ClassID=4<br>http://forum.u-car.com.tw/forum-detail.asp?fid=1787&pno=3<br>兩個同名版本,到後來竟然「各自表述」........<br>

「油泥」的成因?

無業書(jeffwang)

2004/10/03 11:24:18

發文

#126136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引擎「油泥」,這幾天成了熱門話題.........<br>為了避免陷入「口水戰」,<br>在本版中,小弟不想碰觸任何與「品牌」有關的話題,<br>而只想就「技術層面」來聊聊.......<br><br>引擎「油泥」,是「機油劣化」的結果。<br>而導致機油劣化的原因,大概有下列幾種:<br><br>(1) 買到劣質機油。<br><br>(2) 機油/機油濾芯的更換間隔過長。<br><br>(3) 機油的更換方式不當。<br><br>(4) 不當的用車習慣,如:長時間持續的「怠速」或「高轉速」運轉。<br><br>(5) 吹漏氣 ( blow-by gas ) 的量異常增加;<br>而此點原因,又有兩種可能:<br><br>(5a) 活塞環「偎去」或「走鐘」(台語)。<br><br>(5b) PCV (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System ) 的功能不正常。<br><br>而哪些原因會造成「PCV 的功能不正常」?<br>這正是小弟開闢本版的重點;<br>但可惜小弟對 PCV 不是很懂.........<br>不知各位高手是否願意聊聊?<br>

回 if17(fox)兄:「聽說CR-V沒辦法跑沙灘(或沙地)?」

無業書(jeffwang)

2004/09/25 21:00:51

發文

#125154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f17(fox)兄先前所開的那版「聽說CR-V沒辦法跑沙灘(或沙地)?」,<br>因為某種緣故,<br>最後淪為「固定軸 or 多連桿」的口水戰場,<br>嚴重偏離原來的主題;<br>小弟為表歉意,特開闢本版,<br>希望能還給 if17(fox)兄一個乾淨的討論版面.............<br><br>***********************************<br><br>if17 (fox) 於 2004/09/16 13:14 發表<br>我們公司的主管是開ISUZU陸地龍,他說在沙灘上救過不少CR-V(輪子陷入沙灘),<br>請問有人開CR-V發生這樣的事嗎?<br> <br>if17 (fox) 於 2004/09/21 13:15 回應<br>.........我們還是回歸正題好嗎? <br>我朋友的X-TRAIL輪子有換過車身也改的比較高才能跑沙地,<br>不然原廠車出來的輪子是不適合走沙灘的,<br>再請問一下若CR-V也去改輪子,是不是就可以跑沙灘了? <br>===================================<br><br><br>這個問題,由 3個因素決定:<br>沙地性質、輪胎、油門控制技巧。<br><br>因為,<br>CR-V 所謂的 DPS (Dual Pump System) real-time 4WD,<br>是屬於「被動式」的扭力分配系統;<br>必須等到前後軸出現某種程度的「轉速差」之後,<br>i.e. 必須等到前輪「打滑空轉」之後,<br>才會將一部分的引擎扭力傳至後輪。<br><br>而問題就出在這個「打滑空轉」上!<br>如果沙地過軟、或油門突然加太大,<br>「打滑空轉」就有可能導致前輪開始「挖沙坑」而陷落;<br>此時,縱使後輪已開始獲得扭力分配,<br>也有可能「ㄉㄧㄠ 車」……<br><br>另外,相反的方面,<br>如果輪胎夠好 (沙灘專用胎?)、或沙地較硬實,<br>如此或許可以藉著適當的油門控制,<br>不讓「打滑空轉」出現,<br>i.e. 讓 CR-V 保持在「前驅」的狀態下通過沙地;<br>當然,油門控制技巧要夠好……<br><br>ps.: if17 (fox) 兄若不嫌棄的話,<br>可參考小弟舊作:<br>http://www.u-car.com.tw/ucar-fan/fan-discuss-recent-detail.asp?BoardID=9112&ClassID=4<br>

為什麼要叫它「米兇」?

無業書(jeffwang)

2004/07/20 12:42:24

發文

#116611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不好意思,小弟問個蠢問題………<br><br>「變速箱」的英文名稱,<br>明明就是「gear box」或「transmission」;<br>為什麼大家要叫它「米兇」?<br>

從「品質口碑」到「品牌情結」

無業書(jeffwang)

2004/06/10 23:23:33

發文

#113285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最近小弟在AutoNet那版「Toyota Crown 真的國產的話」中, <br>因一時發言不慎,而淌入了「豐田情結口水戰」。 <br>小弟雖已公開致歉,但總覺得, <br>有些話還是「不吐不快」。 <br>而為了避免讓該版的原來主題繼續失焦, <br>小弟決定另開新版,好好地「說清楚、講明白」……… <br><br>開門見山~~~<br>Toyota的造車工藝好不好?當然好!<br>在尖端的極速競賽層面,Toyota有自己的F1車隊;<br>在一般的量產房車層面,Toyota總能精準地抓住普羅大眾的口味,<br>藉著齒比設定合宜(前密後疏)的變速箱與低轉速扭力充沛的引擎,<br>在家庭房車上營造出「起步輕快、好開省油」的駕馭感受。<br><br>Toyota的品質管理好不好?當然好!<br>撇開國內不談 (因為目前有「滲油」爭議),<br>國際上多次的J.D.Power調查結果,<br>Toyota在「品質可靠度」上總是名列前茅,甚至超過雙B!<br><br>既然Toyota這麼好,那小弟還在這裡「囉嗦」什麼?<br>問題就在於:過度的「加油添醋」!<br>其實,「凡人」再怎麼好,也很難變成「神」。<br>同樣的,Toyota好是好,但也沒好到那麼「神」。<br><br>Toyota的品質,確實領先其他車廠幾個百分點,<br>這是千真萬確的「品質口碑」;<br>但國內部分業代與消費者,卻以「口耳相傳」的方式,<br>將這個「有限的領先差距」渲染成<br>「Toyota遙遙領先、其他車廠遠遠不如」的樣子,<br>這就變成誇大不實的「品質神話」了。<br>尤有甚者,一部分的消費者在接受「品質神話」的「洗禮」之後,<br>更在心中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品牌情結」。<br><br>「品牌情結」一旦成形,便開始影響市場,<br>在銷售量上發揮「加分」的作用。<br>請看:<br><br>對其他「國產車廠」而言:<br>佔有率的達成(S) = 產品本身競爭力(P) + 車商行銷功力(M) + 品牌形象(I)(通常是「負分」)<br><br>而對 和泰/國瑞 而言:<br>佔有率的達成(S) = 產品本身競爭力(P) + 車商行銷功力(M) + 品牌情結(C)(總是「正分」)<br><br>( S=Share,P=Product,M=Marketing,I=Image,C=Complex )<br><br>也就是說,品牌形象(Image)對其他「國產車廠」而言,通常是「負分」;<br>但對 和泰/國瑞 而言,卻變成總是「正分」的品牌情結(Complex)了。<br>而這個「立足點的不平等」,造成了一個現象:<br>對其他「國產車廠」而言,<br>縱使旗下某個車系的產品本身競爭力(P)並不遜於Toyota,<br>但該車的市佔率(S),最後還是會落敗………<br><br>我們再來看看今年5月份,Camry與Cefiro的銷售量對比:<br>Toyota Camry 2L/3L : 2499 部<br>Nissan Cefiro 2L/3L/3.5L : 471 部<br><br>Cefiro的總銷售量,竟然不到Camry的五分之一!<br>Cefiro固然有「車型世代較老」的弱點,<br>但其「產品本身競爭力」(product)會如此不堪、<br>會差勁到只有Camry的五分之一嗎?<br>試想,假設今天將兩部車子交換mark、對調來賣,<br>變成「Toyota Cefiro」vs.「Nissan Camry」,<br>銷售量對比又會如何呢?<br><br>以下再看看兩個真實例子:<br><br>[例1] 內人的伯父開著一部F牌車,<br>在連續下坡山路中因煞車失靈而衝出路邊;<br>幸好因一顆路樹擋住,而未墜崖。<br>伯父事後大罵:「早知道,聽同事的話買Toyota,就不會這樣了!」<br>實情則是:該車的煞車油兩年沒換了,山路中又未排入低速檔.....<br><br>[例2] 小弟的一位阿姨,因前一部M牌車小毛病不斷而不堪其擾;<br>後來換購了「品質穩定」的Toyota車,逢人便說:<br>「M牌的車買不得,要買車就只能買Toyota的!」<br>小弟則私忖:您以自己一個人、一部車的使用經驗,<br>就能論斷一個年產十餘萬輛的車廠素質?<br>一比十萬,這個「樣本數」也未免太小了吧?<br><br>以上兩個例子,問題都出在:<br>只憑個人一己的有限經驗,就去論斷一個龐大團體的素質;<br>就如同「以彝測海」,很難窺見事實的全貌.......<br><br>回到主題:<br>Toyota的車子很好,Toyota車廠也很好;<br>而「品質口碑」更是得來不易,可說是「實至名歸」,<br>這些都沒有問題;那麼問題在哪裏?<br>在於我們人性中的「思考盲點」與「主觀偏見」,<br>尤其是兩者結合下的產物--「情結」。<br><br>「情結」一旦產生,<br>就會蒙蔽我們的「慧眼」,<br>使我們看不清事實真相。<br>車壇上的「品牌情結」是如此,<br>政壇上的「藍綠情結」也是如此..........<br>

請教 三噸大大:「在汽油中乳化水…確實會省油」的原理

無業書(jeffwang)

2004/06/04 12:39:54

發文

#112877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riton (關門做車) 於 2004/06/04 10:36 回應 <br>>> 而三噸大大的言下之意,<br>>> 似乎「招供」了:他自己常常「藏私」!?ㄏㄏㄏ…………<br>------------------------------------------<br>那個..那個.......我的know how 是要賣錢的說...呵呵!<br>除非是被激到受不了, 或真的看不下去了, 不然「毒沽酒式」絕不輕易施展......呵呵!<br>http://www.eauto.com.tw/moot/servlet/BoardListDetail?TB=eauto_board&BOARDNO=2&POSTNO=1840321<br>======================================<br><br>哇……… 那版真是精采!!<br>難得看到 三噸大大如此「有耐性」…… ㄏㄏㄏ……<br><br>只是,請恕小弟愚昧,看不懂這段:<br>「我也曾在汽油中乳化水, 利用本來會排出的廢氣高熱讓水汽化, 如此確實會省油」<br>可否請 三噸大大再度發揮「耐性」、為小弟講解一番?<br>(這個跟「界面活性劑」的know-how應該無關吧?<br>應該不用「藏私」吧?ㄏㄏㄏ……)<br>

「超X車訊」又一傑作………

無業書(jeffwang)

2004/05/31 23:12:57

發文

#112582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5月號的「超 X 車訊」中,有一篇「Tribute 2.3  vs. X-Trail 2.5」的「評比報導」,<br>其中有個很「特別」的測試--「沙地上的繞錐與 U 型彎」。<br>(該「沙地」是指像操場一般、上面有一層沙的硬地,而非軟趴趴的「沙灘」)<br>他們將兩部車分別各以 Auto、Lock 兩種四驅模式,在沙地上進行繞錐與高速過彎.......<br><br>----以「Lock 模式」繞錐ㄝ!!<br>「超X車訊」又讓小弟「大開眼界」了………<br><br>而更讓小弟「驚訝」的,是其中的一段敘述:<br>「切至 Lock 模式...... 循跡性提升...... 相對的後輪偏移也減緩.....」<br>言下之意,似乎是指:<br>在 Lock 模式下,因為後輪獲得了驅動力,所以循跡性變好了???<br>這是什麼邏輯???<br>

「重量轉移」的問題?

無業書(jeffwang)

2004/05/05 23:06:53

發文

#111188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以下的笨問題,存在小弟心中已久;<br>還望各位大大不吝賜教......<br><br>假設有一部車,其車身前後配重 = 60:40<br>其 roll couple (前後 roll rate) = 70:30<br>今該車在過彎時,<br>假設其重量轉移 (由彎內輪轉至彎外輪) = 1000 kgw<br>那麼,此時「彎外前輪」所負擔的重量轉移部分,<br>應該是 600 kgw (由「車身配重」計算而得) 嗎?<br>還是 700 kgw (由 roll couple 計算而得) ??<br><br><br>p.s. 關於「roll couple」的解釋:<br>http://members.aol.com/sccacuda/cars/7SmthTa.html<br>

直6引擎的FF車?

無業書(jeffwang)

2004/04/16 23:40:09

發文

#110343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直6引擎由於寬度 (或者應說「曲軸長度」?) 的關係,<br>大多採「縱置」方式配置於FR車上;<br>最著名的當然就是BMW。<br><br>但最近聽說,<br>台朔汽車的「FORMOSA XK」採用2.5升的直6引擎;<br>若沒記錯的話,它應該是FF車吧?<br>若是FF車,引擎應該是「橫置」的吧?<br>直6引擎用「橫置」的,應不多見;<br>一來,Magnus的引擎室夠寬嗎?<br>二來,「最小迴轉半徑」會不會變得很大?<br><br>不知各位大大有何看法?<br>

請教 三大天王:Hi-Low Kit 真能「調整彈簧磅數」嗎?

無業書(jeffwang)

2004/03/01 21:36:18

發文

#108484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關於市面上常見的改裝避震器 Hi-Low Kit,<br>很多改裝店家與汽車雜誌都說:<br>它們兼具「調整車身高度」與「調整彈簧磅數」的功能。<br>前者(調整車身高度)無庸置疑;<br>但對於「調整彈簧磅數」部分,小弟就百思不解了。<br><br>一般店家所謂「調整彈簧磅數」的方法,<br>是先將車子頂高(輪胎離地、懸吊行程完全伸張) ,<br>然後調整 Hi-Low Kit 的上環位置,<br>以壓縮(或伸張)彈簧的長度。<br>此時看起來,彈簧是被壓縮(或伸張)了,沒錯;<br>但問題是,一旦將車子放下地面(輪胎著地)之後,<br>彈簧受壓縮後的長度,仍是取決於該輪所負擔的車重(部分)大小ㄚ!!<br>i.e. 對同一隻彈簧而言,不論 Hi-Low Kit 上環的位置如何調整,<br>一旦將車子放下地面(輪胎著地)之後,<br>彈簧受壓縮後的長度,應該仍然跟未調整上環之前的情況一樣,<br>才對吧? (因為,根據「虎克定律」………)<br><br>小弟上述的想法對嗎?<br>若是對的,<br>那麼「調整彈簧磅數」的說法,豈非又是「以訛傳訛」?<br>若不對,<br>則請 三大天王及各位高手指正,謝謝………<br>

2004年U-CAR公投議題:「新車買賣」應該「獨立建國」嗎?

無業書(jeffwang)

2003/12/31 23:08:36

發文

#104748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目前汽車共和國的「大討論區」轄下共有改裝技術、新車買賣、經驗分享......等「10省」,<br>而「新車買賣」只是其中之「1省」。<br>但近年來該省「人口」(開版篇數)迅速膨脹,<br>幾達全國「人口」的9成以上,<br>而遠超過其餘「9省」的「人口總和」,<br>直可謂「富可敵國」。<br>反觀其餘9省,不但相形失色,<br>而且在該省的鋒芒壓制之下,<br>此消彼長,日漸萎縮.......<br><br>因此,小弟大膽提議:<br>「新車買賣」應該「獨立建國」,<br>從此與「大討論區」互不隸屬,「一邊一國」。<br>如此一來,不但「新車買賣」可以「升格」<br>而獲得應有的「國際地位」,<br>同時也能保障其餘9省「少數民族」的「平等生存權」,<br>而不再受到「新車買賣」的「以商圍政」迫害。<br><br>請其餘9省的「公民」們踴躍投票支持,<br>也請共和國大總統(共和國管理員)慎重考慮此提案,<br>以減緩其餘9省的「移民潮」........<br>

公共道路上「尬車」的迷思

無業書(jeffwang)

2003/12/24 22:55:23

發文

#104153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1.6L房車「尬贏」3.0L房車......?<br>國產原廠房車「巴過」高性能跑房車......?<br><br>---在各大汽車網站上,不乏可見上述的論調,<br>也常常引發「糾纏不清」的口水大戰;<br>近來在U-CAR引起爭議的「四代喜X」便是一例。<br><br>其實,若要準確地評比兩部車的加速性能,<br>至少須同時具備2個條件:<br>1.「專業車手」---能掌握準確的「換檔時機」與迅速的「換檔動作」。<br>2.「全油門」---可以「無所顧忌」、「心無旁騖」地保持油門到底。<br><br>試問,在一般的「公共道路」上,<br>有可能同時具備上述2個條件嗎?<br>即使是開著「超跑」的專業車手,在馬路上與人「尬車」時,<br>若逢前方出現「障礙物」(慢車)時,<br>難免不會心生遲疑、而稍收油門;<br>而就在這「稍收油門」的瞬間,便讓對手有機可乘,<br>最後導致勝負結果完全逆轉!!<br>而得勝的對手還「不明究理」地沾沾自喜,<br>產生「自己的車比對方還強」的「錯覺」.......<br><br>故知,公共道路上「尬車」的勝負決定因素,<br>其實不在車子本身的性能,<br>而是取決於駕駛人的「膽量」!!<br>比較「大膽」(不愛惜自己與他人生命)的一方,<br>往往便能「勝之不武」!!<br><br>故事還沒完.......<br>上述「獲勝」的一方,當然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br>於是便在網站上開版,<br>與大家「分享」他的「成功經驗」。<br>稍有物理觀念的網友們看到此種論調,<br>當然不以為然,於是便出言嘲諷版主。<br>而在版主本身的感受,「尬贏」的確是「事實」,<br>是千真萬確的「親身經歷」,<br>當然聽不進任何的「冷嘲熱諷」;<br>於是便惱羞成怒、反唇相譏。<br>如此「惡性循環」下去,<br>最後變成「兩方人馬對陣廝殺」、<br>或「一夫當關獨戰群雄」的局面了.......<br><br>所以,平心而論,兩方都有應該檢討之處。<br>具備物理觀念的網友們,<br>若能按捺住「不屑」的心情,<br>語氣溫和地解說而非出言嘲諷,<br>便不致引發戰端。<br>至於版主本身,既然熱愛汽車,<br>平時便應充實一下應有的物理力學觀念,<br>而非到處找人上路「尬車」。<br><br>須知,人類的「感官」常常出現「錯覺」!!<br>哲學中的一個基本觀念,便是:<br>『「感官經驗」並不足以證明「真理」!!』<br>而此理隨處可證,譬如吾人日常生活中的「日光燈」。<br>以吾人的「感官經驗」而言,它是連續發光的;<br>但事實上,它卻是以肉眼無法察覺的頻率在閃爍.......<br><br>最後,小弟再強調一次:<br>公共道路上「尬車」的勝負決定因素,<br>其實不在車子本身的性能,<br>而是取決於駕駛人的「膽量」!!<br>因此,<br>這種行為毫無意義,<br>只是在玩命!!<br>

別再去裝那些超高色溫(6000K以上)的 HID 吧 !!!

無業書(jeffwang)

2003/12/14 12:26:37

發文

#103232 IP 0.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在晚上開車時,每逢行至無中央分隔島的路段,<br>就屢遭對向來車的 HID「刺」得我「老眼昏花」.....<br>因此,小弟甘冒大不諱,決定在各大汽車網站呼籲:<br>大家別再去裝那些超高色溫(6000K以上)的 HID 吧 !!!<br><br>依小弟的淺見,<br>色溫 6000K 以上的 HID (藍光較多),<br>除了「炫酷」(但會「刺傷」對向駕駛的眼睛) 之外,<br>根本就是「一無是處」!!<br>且聽小弟細細道來......<br><br>色溫越高,則其光束中,波長較小的「藍光」所佔的比例就越多;<br>而在大氣層中,波長較小的「藍光」較容易被空氣分子or水滴粒子所「散射」。<br>散射的結果,會導致遠方被照目標物所接受的「照度」較低,<br>然後反射回原車駕駛眼中的光線也較少,i.e.較不清晰。<br>而為彌補此缺點,燈具商只好再加高 HID 的亮度(流明,lumen),<br>才能達到與其他低色溫 HID 相同的照明清晰程度;<br>而最後的結果,就是「炫酷」加上「刺傷」對向駕駛的眼睛 !!!<br><br>所以,小弟向來非常詬病此種「大家刺來刺去」的現象,<br>也一直「祈禱」會有「英明的」消保官出面「主持正義」,<br>將所有超高色溫(6000K 以上)的 HID 全面禁賣,<br>好保住小弟日益老花的眼睛,不再被「刺傷」......ㄏㄏㄏ........<br><br>至於「色溫 6000K 以下」的「正常」HID,<br>只要車主確實將做好「投射角度」的調整,<br>而不再「刺傷」對向駕駛的眼睛;<br>基本上小弟並不反對.......<br>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使用者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