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體驗的突發奇想:汽車安全氣囊為什麼不裝在外面
![]() |
| ![]() | |
有次帶小孩去湯姆龍玩,就看到一位小朋友拿著大汽球在跑的時侯撞到另一位小朋友,被撞到的小朋友頓時被彈開來,而撞人的小朋友則是跌坐在地上, 看到這裡,我不禁突發奇想,若今天氣囊是裝在外面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當然氣囊材質必需要是有靭性,能耐一定量的撞擊力約二秒以上, 如果這裡會有汽車大廠的工程人員的話,不妨請您們試一試,用二台車裝上氣囊撞看看,畢竟您們公司有財力可以這麼做,希望這個小啟發能對車禍的傷亡率有所減少 只不過今天若是針對行人的話,這招就有點行不通的,但反過來想,若行人不是直接倒在引擎蓋上或是被甩到汽車後面的話,那存活率會是多少? | |||
![]() | ![]() |
在很久以前好像是VOLVO有研發裝在保險桿的氣囊(有圖片的麻煩提供),但是後來不知道為什麼也沒有繼續研發量產就沒下文了
![]() |
| ![]() | |
有次帶小孩去湯姆龍玩,就看到一位小朋友拿著大汽球在跑的時侯撞到另一位小朋友,被撞到的小朋友頓時被彈開來,而撞人的小朋友則是跌坐在地上, 看到這裡,我不禁突發奇想,若今天氣囊是裝在外面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當然氣囊材質必需要是有性,能耐一定量的撞擊力約二秒以上, 如果這裡會有汽車大廠的工程人員的話,不妨請您們試一試,用二台車裝上氣囊撞看看,畢竟您們公司有財力可以這麼做,希望這個小啟發能對車禍的傷亡率有所減少 只不過今天若是針對行人的話,這招就有點行不通的,但反過來想,若行人不是直接倒在引擎蓋上或是被甩到汽車後面的話,那存活率會是多少? | |||
![]() | ![]() |
在何角度以何速度撞上何種形狀的物體很難預測
倒是駕駛座可以知道就一定是一個人形物體大約在那個位置
而就氣囊特性來說, 在車對車對撞時, 應是無法提供車體與車體間碰撞的防護 (兩個噸級以上的剛性物體碰撞)
耐撞擊力量也不是用抵檔幾秒來算的
於
2008/02/14 14:15:12
發文
這個構想好像不錯!!
這樣氣囊要一直充氣嗎??
不然撞到再充好像來不及😆
這樣氣囊要一直充氣嗎??
不然撞到再充好像來不及😆
![]() |
| ![]() | |
這個構想好像不錯!! 這樣氣囊要一直充氣嗎?? 不然撞到再充好像來不及😆 | |||
![]() | ![]() |
充氣必需是要在兩物體相碰以前充氣
裝車內的話, 車外面撞到東西時, 車內的人還沒撞到車體上
但車體此時已經與外面東西接觸了
要往外保護的話, 必需要在車體外側碰到東西 (一定距離前) 就啟動
而這個方式屬於預測性質, 成本高也有很難解除的誤判問題
![]() |
| ![]() | ||||||||||
充氣必需是要在兩物體相碰以前充氣 裝車內的話, 車外面撞到東西時, 車內的人還沒撞到車體上 但車體此時已經與外面東西接觸了 要往外保護的話, 必需要在車體外側碰到東西 (一定距離前) 就啟動 而這個方式屬於預測性質, 成本高也有很難解除的誤判問題 | ||||||||||||
![]() | ![]() |
板金全部改成軟性橡皮材質~哈!😀
GOLF TDI GT SPORT 山道貼地120km過U型彎道~爽快啊~
構想是不錯,但若把人彈開到對向車道或路上被其他車輾過不是更慘 🙂
今天不貼圖
相關報導如下:
http://www.itri.org.tw/weo/11-12-2001/news/12.htm(給行人用的安全氣囊)
http://www.auto-online.com.tw/news.php?CMD=open&UID=11062(歐洲已經開始考慮將行人防護氣囊使用在新車上了)
http://news.sina.com.tw/finance/cna/tw/2007-12-17/071212785328.shtml(保護行人和鐵馬族 日開發車用安全氣囊)
http://hk.epochtimes.com/7/6/21/46679.htm(車廠競賽汽車安全氣囊越裝越多)
總結相關問題,無法應用的癥結所在,
1.成本
2.事故點無法預測
3.缺乏先發車廠率先引用
人命無價,也多虧研發車輛安全的工程師日以繼夜地研發保謢生命財產的裝產,在此向您們致最高敬意
也希望各大車廠專心致力研發,無以成本考量為由,以生命永續為本來推出各項車款
http://www.itri.org.tw/weo/11-12-2001/news/12.htm(給行人用的安全氣囊)
http://www.auto-online.com.tw/news.php?CMD=open&UID=11062(歐洲已經開始考慮將行人防護氣囊使用在新車上了)
http://news.sina.com.tw/finance/cna/tw/2007-12-17/071212785328.shtml(保護行人和鐵馬族 日開發車用安全氣囊)
http://hk.epochtimes.com/7/6/21/46679.htm(車廠競賽汽車安全氣囊越裝越多)
總結相關問題,無法應用的癥結所在,
1.成本
2.事故點無法預測
3.缺乏先發車廠率先引用
人命無價,也多虧研發車輛安全的工程師日以繼夜地研發保謢生命財產的裝產,在此向您們致最高敬意
也希望各大車廠專心致力研發,無以成本考量為由,以生命永續為本來推出各項車款
![]() |
| ![]() | ||||||||||||||||||||
板金全部改成軟性橡皮材質~哈!😀 | ||||||||||||||||||||||
![]() | ![]() |
HONDA 概念車有作了, PUYO~
![](http://blog.goo-net.com/tokyomotorshow2007/img/30/puyo.jpg)
![](http://eco.nikkei.co.jp/photo/column/tateuchi/puyo_honda.jpg)
![](http://blog.goo-net.com/tokyomotorshow2007/img/31/puyo2.jpg)
![]() |
| ![]() | |
有次帶小孩去湯姆龍玩,就看到一位小朋友拿著大汽球在跑的時侯撞到另一位小朋友,被撞到的小朋友頓時被彈開來,而撞人的小朋友則是跌坐在地上, 看到這裡,我不禁突發奇想,若今天氣囊是裝在外面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當然氣囊材質必需要是有靭性,能耐一定量的撞擊力約二秒以上, 如果這裡會有汽車大廠的工程人員的話,不妨請您們試一試,用二台車裝上氣囊撞看看,畢竟您們公司有財力可以這麼做,希望這個小啟發能對車禍的傷亡率有所減少 只不過今天若是針對行人的話,這招就有點行不通的,但反過來想,若行人不是直接倒在引擎蓋上或是被甩到汽車後面的話,那存活率會是多少? | |||
![]() | ![]() |
在台灣被偷率會高到令人無法招架😩
人在上海
心在台灣
氣囊裝外面
讓我想到以前聽到的主力戰車
當感知到飛彈飛過來,會在飛彈衝進裝甲前,自己爆炸,引爆飛過來的飛彈,那飛彈就不會穿透車體
那我又會想到一招
"氣墊船"
氣墊船周圍都是氣墊,撞到也沒有大礙...
讓我想到以前聽到的主力戰車
當感知到飛彈飛過來,會在飛彈衝進裝甲前,自己爆炸,引爆飛過來的飛彈,那飛彈就不會穿透車體
那我又會想到一招
"氣墊船"
氣墊船周圍都是氣墊,撞到也沒有大礙...
於
2008/02/14 18:09:00
發文
![]() |
| ![]() | |
構想是不錯,但若把人彈開到對向車道或路上被其他車輾過不是更慘 🙂 | |||
![]() | ![]() |
好像更危險🙂
![]() |
| ![]() | |
氣囊裝外面 讓我想到以前聽到的主力戰車 當感知到飛彈飛過來,會在飛彈衝進裝甲前,自己爆炸,引爆飛過來的飛彈,那飛彈就不會穿透車體 那我又會想到一招 "氣墊船" 氣墊船周圍都是氣墊,撞到也沒有大礙... | |||
![]() | ![]() |
那個叫主動反應式裝甲, 機制不是引爆來襲的飛彈, 而是沖散對方已經引爆後的火力
機制是這樣的, 這種裝甲是專對 HEAT 錐型裝藥反坦克彈
這種反坦克彈的特徵是用中空型的炸藥排列, 爆發後造成強力的高集中性爆炸流
使用這種高集中性的爆炸流 (高壓高速高溫) 來穿破裝甲
主動反應式裝甲基本上是斜置的同質成型炸藥, 車體被炸到後
同步引爆破壞來襲已引爆反坦克彈的爆炸流集中力
集中力散掉之後穿甲能力就會大幅減低
至於氣墊船的氣墊: 1) 基本上它是在水上跑不太會碰到東西
2) 大部份時間氣墊船是懸空整個浮在水上
3) 氣墊船中的墊字是指底下的用風扇吹起的 "空氣墊", 而不是指底下的包圍罩是整個軟的.
軍用的話那個包圍罩和內部的結構必要時要能支持那整艘船停在地面
![]() |
| ![]() | |
那個叫主動反應式裝甲, 機制不是引爆來襲的飛彈, 而是沖散對方已經引爆後的火力 機制是這樣的, 這種裝甲是專對 HEAT 錐型裝藥反坦克彈 這種反坦克彈的特徵是用中空型的炸藥排列, 爆發後造成強力的高集中性爆炸流 使用這種高集中性的爆炸流 (高壓高速高溫) 來穿破裝甲 主動反應式裝甲基本上是斜置的同質成型炸藥, 車體被炸到後 同步引爆破壞來襲已引爆反坦克彈的爆炸流集中力 集中力散掉之後穿甲能力就會大幅減低 | |||
![]() | ![]() |
沒錯🙂
![]() |
| ![]() | |
有次帶小孩去湯姆龍玩,就看到一位小朋友拿著大汽球在跑的時侯撞到另一位小朋友,被撞到的小朋友頓時被彈開來,而撞人的小朋友則是跌坐在地上, 看到這裡,我不禁突發奇想,若今天氣囊是裝在外面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當然氣囊材質必需要是有靭性,能耐一定量的撞擊力約二秒以上, 如果這裡會有汽車大廠的工程人員的話,不妨請您們試一試,用二台車裝上氣囊撞看看,畢竟您們公司有財力可以這麼做,希望這個小啟發能對車禍的傷亡率有所減少 只不過今天若是針對行人的話,這招就有點行不通的,但反過來想,若行人不是直接倒在引擎蓋上或是被甩到汽車後面的話,那存活率會是多少? | |||
![]() | ![]() |
車子撞死的,大多是被輪子壓死/高速彈開/甩到汽車後面,而不是被低速彈開...
低速的死亡,應該是以被輪子壓死為主,再來應該是卡在底盤下..
![]() |
| ![]() | ||||||||||
車子撞死的,大多是被輪子壓死/高速彈開/甩到汽車後面,而不是被低速彈開... 低速的死亡,應該是以被輪子壓死為主,再來應該是卡在底盤下.. | ||||||||||||
![]() | ![]() |
這樣即使被“氣墊脫拉庫”壓到也不會死掉。
![]() |
| ![]() | ||||||||||
好像更危險🙂 | ||||||||||||
![]() | ![]() |
或許還有人會用這種氣囊來犯罪😰
"我...我沒撞到他阿!我煞車煞住了~~~是氣囊自己爆開的好嗎"
人都會彈開了,車如果彈開不就有可能危及其他車,
而且車內的人肯定也會受到撞擊的力道,內氣囊也是要的。
而且車內的人肯定也會受到撞擊的力道,內氣囊也是要的。
TDCI是台屌車
看到這裡,我不禁突發奇想,若今天氣囊是裝在外面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
當然氣囊材質必需要是有靭性,能耐一定量的撞擊力約二秒以上,
如果這裡會有汽車大廠的工程人員的話,不妨請您們試一試,用二台車裝上氣囊撞看看,畢竟您們公司有財力可以這麼做,希望這個小啟發能對車禍的傷亡率有所減少
只不過今天若是針對行人的話,這招就有點行不通的,但反過來想,若行人不是直接倒在引擎蓋上或是被甩到汽車後面的話,那存活率會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