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則留言

尼斯

#42

回應 poget208 (poget208) 所寫
台朔汽車會失敗是看錯趨勢(timing)及所選非人。

台朔當時看好電動車,認為未來汽車趨勢必走上電動能源汽車,因此急著踏入車界。在化工本業上又與韓商有生意往來,覺得韓國的機器設備好用便宜,對韓國廠商印象不錯,因此就選擇韓國器商合作。
台朔太過於精打細算,因此選擇了合作條件最好的大宇,如果當初選擇了現代或起亜,也許不會這麼慘。

我很納悶台朔汽車成立時他們那些班底全是新人嗎?
不知道大家對韓國車的接受度?找歐洲車廠也強過韓國車廠.

poget208

#43

回應 niniline1999 (碰碰車) 所寫
回應 poget208 (poget208) 所寫
台朔汽車會失敗是看錯趨勢(timing)及所選非人。

台朔當時看好電動車,認為未來汽車趨勢必走上電動能源汽車,因此急著踏入車界。在化工本業上又與韓商有生意往來,覺得韓國的機器設備好用便宜,對韓國廠商印象不錯,因此就選擇韓國器商合作。
台朔太過於精打細算,因此選擇了合作條件最好的大宇,如果當初選擇了現代或起亜,也許不會這麼慘。

我很納悶台朔汽車成立時他們那些班底全是新人嗎?
不知道大家對韓國車的接受度?找歐洲車廠也強過韓國車廠.


印象中主其事者是王永慶的女婿,會找韓國車廠理由前面說過外。
主要是他們太自負,認為憑台朔在台灣的地位及各行各業成功的經驗,以為消費者會認為台朔品牌比國外品牌來的重要,再者是跟大宇合作只是一個轉移平台,學到基本的製造構造是怎麼一回事即可,重心是藉此平台導入電動車,種種因素,故對國外品牌(歐洲)就不那麼重視了。

cad_boy

#44

台朔汽車行銷不好
把 愛台灣 就愛 Formosa ...一定會賣得不錯

不過 偏偏台灣人討厭韓國
為何不和其他外商合作 ??

whitefox

#45

回應 poget208 (poget208) 所寫
台朔汽車會失敗是看錯趨勢(timing)及所選非人。

台朔當時看好電動車,認為未來汽車趨勢必走上電動能源汽車,因此急著踏入車界。在化工本業上又與韓商有生意往來,覺得韓國的機器設備好用便宜,對韓國廠商印象不錯,因此就選擇韓國器商合作。
台朔太過於精打細算,因此選擇了合作條件最好的大宇,如果當初選擇了現代或起亜,也許不會這麼慘。

如果自己不爭氣,技術學不到,和誰合作都一樣,
大宇,現代,起亞都救不了台朔。😰

爾希特

#46

我覺得
台塑的車 廣告行銷太少
車市品牌打不起來
而且 要說到車 一般普遍認知都覺得 台塑的車子 比不過現在台灣的幾大國產車
像是TOYOTA、HONDA、Mitsubishi、NISSAN等~ 更別說要比進口車了
車賣不好 理所當然

不要讓轉數掉下來

#47

以下引自頻果日報

台朔車9年賠10億 台塑︰再虧就停損
陳慜蔚╱台北報導】台塑(1301)集團旗下的台朔汽車,年底終止與韓國大宇的技術合作合約,昨傳停產關廠,集團主管指出,目前MATIZⅡ已通過ARTC(車輛測試中心)檢測,正積極爭取在台國產,未來絕不會停產。累計台塑集團轉投資失利,已認賠百億元。

傳聞再起
受惠國際塑化需求暢旺,台塑四寶今年業績大好,目前四寶累計月營收平均都有1200億元水準,但相較本業賺翻天,台塑轉投資路卻不順遂,像四寶轉投資的電漿電視廠台朔光電,已在去年底黯然結束,台塑集團慘賠90億元,而之前轉投資的藍牙無線通訊廠訊科,最後也以關門收場,加上台朔汽車9年也賠掉逾10億元,使得台塑因轉投資失利,至少損失上百億元。
台塑集團主管分析,由於內部認為石化業景氣波動太大,因此內部才決定多角化發展,「各種產業都會去試一下,不過虧損一旦達到一定程度,也會毫不猶豫停損出場。」
台朔汽車1998年成立,由王永慶女婿李宗昌親自參與操盤,2000年推出第一款和大宇汽車技術合作的國產MAGNUS,並稱為台朔一號,之後再推出MATIZ,並稱為台朔二號,當時為了彰顯台塑集團自製汽車實力,車子還特別掛上FORMOSA品牌。

大宇合約年底到期
但因銷量不佳,從2004年底開始,集團內部即傳出車廠可能停產關閉,李宗昌更於去年3月卸下台朔副總職務,以台塑董事身分專責中國業務。總經理室副理樂嘉祺說:「或許因為年底與大宇汽車合作契約到期,因此讓外界更添想像。」而樂嘉祺也表示,停產僅是單就MATIZ一代與MAGNUS的生產線,事實上目前台朔車大肚廠還有荷蘭DAF重車頭組裝廠,因此不可能停廠。
也就是說,就算最後台朔無法取得與大宇合作在台生產MATIZⅡ合約,甚至不再進口大宇的所有汽車,台朔仍將繼續生產DAF,台宇則將繼續進口SKODA。

重車頭DAF仍繼續
惟因大宇隸屬於GM CHINA(通用中國)系統,GM在台又是裕隆的合作夥伴,市場質疑MATIZⅡ能否順利國產,恐須看裕隆(2201)的臉色。針對此一說法,裕隆通用總經理潘扶仁昨表示,目前旗下僅負責OPEL、BUICK及CADILLAC等3個品牌,MATIZⅡ應只是大宇與GM CHINA及台朔汽車之間的協議問題,裕隆雖與GM有合作關係,但因不會主動爭取生產MATIZⅡ,目前不適合發表看法。

產MATIZⅡ看裕隆
樂嘉祺也指出,GM CHINA對於MATIZⅡ在台國產化,的確因與裕隆合作而似乎有其他考量,不過MATIZ Ⅱ已通過ARTC檢測,就台朔立場,仍盼進口與國產雙頭並進,並維繫與大宇的合作,若無法取得在台生產合約,最壞就是由台宇代理經銷進口MATIZ Ⅱ。

--
台塑再虧就停損
看來是放手一搏 要下最後一注了
BUT..光靠MATIZ II要獲利 很難~

不可說

#48

原來所謂的經營之神也不過爾爾...還以為他有多厲害, 才虧個20億就縮回去了.
還想蓋大煉鋼廠??? 老人家還是回去抱抱孫子吧 !!!

3birds

#49

回應 mfliugiga (不可說) 所寫
原來所謂的經營之神也不過爾爾...還以為他有多厲害, 才虧個20億就縮回去了.
還想蓋大煉鋼廠??? 老人家還是回去抱抱孫子吧 !!!


虧20億....

不是虧20塊

有人一天為了區區20塊而餓肚子

財富是靠累積的

斤斤計較,才有賺大錢的潛在力。

尼斯

#50

賠多少是一回事,要忍9年賠錢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20億對台朔而言是不算什麼,年終開檢討會可難過的很,
尤其還有那麼多子公司在拼命,吃尾牙牙齒可酸了.

poget208

#51

回應 whitefox-ucar (whitefox) 所寫
回應 poget208 (poget208) 所寫
台朔汽車會失敗是看錯趨勢(timing)及所選非人。

台朔當時看好電動車,認為未來汽車趨勢必走上電動能源汽車,因此急著踏入車界。在化工本業上又與韓商有生意往來,覺得韓國的機器設備好用便宜,對韓國廠商印象不錯,因此就選擇韓國器商合作。
台朔太過於精打細算,因此選擇了合作條件最好的大宇,如果當初選擇了現代或起亜,也許不會這麼慘。

如果自己不爭氣,技術學不到,和誰合作都一樣,
大宇,現代,起亞都救不了台朔。😰

如果後天(台朔)失調,先天(國外合作廠商)體質好的話,也許還有救。
如果是先天不良,後天又失調,只有夭折一途。

如果當初不是跟大宇合作,(就靠大宇那幾輛車能稱起一個車廠嗎,大宇自己也被併購了)
而是跟起亞合作的話,不敢說會如何,也許能撐久一點,或少賠點。(起亞7人休旅車至少還上的了台面)
若是跟現代合作的話,也許有點機會吧。

總之台朔太靠勢,以為自己招牌很硬,可以扭轉(忽略)韓國車在台灣的劣勢。
後天上台朔對車沒三陽內行,先天上又找大宇合作。不敗也難。

鳳穿

#52

曾經坐過一次同學的台碩一號,那台大大的2.0
坐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覺
底盤隔音比我10年的喜美六代還差
完全感覺不出那是一台2.0
內裝就跟三菱很久以前的那台Glant 差不多
結論就是...不太妙的一台車

教士

#53

回應 aterry (鳳穿) 所寫
曾經坐過一次同學的台碩一號,那台大大的2.0
坐完之後只有一個感覺
底盤隔音比我10年的喜美六代還差
完全感覺不出那是一台2.0
內裝就跟三菱很久以前的那台Glant 差不多
結論就是...不太妙的一台車

韓國車你是能要求什麼……

台塑會失敗最大的主因還是因為他是用大宇汽車……
這個口碑從以前就不太好的泡菜車廠…

Desmond

#54

回應 abcd8091 (Jason.K) 所寫
回應 poget208 (poget208) 所寫
台朔汽車會失敗是看錯趨勢(timing)及所選非人。

台朔當時看好電動車,認為未來汽車趨勢必走上電動能源汽車,因此急著踏入車界。在化工本業上又與韓商有生意往來,覺得韓國的機器設備好用便宜,對韓國廠商印象不錯,因此就選擇韓國器商合作。
台朔太過於精打細算,因此選擇了合作條件最好的大宇,如果當初選擇了現代或起亜,也許不會這麼慘。


可能王永慶忽然發現原來電動車跟使用傳統動力汽車完全是二回事
所以乾脆全部重來
免得這群人那天又搞一些奇奇怪怪的品牌來賣
全球前五大廠都賣得快哭了
那能輪到這些小小廠分杯羹


台塑是真的有投資電動車

但是,開發的成本+大宇品牌效應

投資效益差不多不用報表就快要可以下結論了

Matiz也有規劃過"國產引擎",我想是開發成本讓他收手了

以現在台灣的車市規模+大宇汽車的品牌力

真的讓人害怕

拉滴賽用

#55

一堆不懂狀況的在543~~😰

梅到哩

#56

回應 novie2 (打字狗) 所寫
一堆不懂狀況的在543~~😰


所以
關了

梅到哩

#57

電動車轉移給華創車電了

嘿嘿~~我是魔鬼

#58

回應 novie2 (打字狗) 所寫
一堆不懂狀況的在543~~😰


大大說的好真的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粉多都都在批評說為何台塑要找大宇合作阿.然後說如果跟其他車廠.就不會醬子啦.說的粉容易好像錢給人家.人家就教你怎ㄇ做車做引擎設計變速箱.事情應該拉回我高一的時候吧.當時台塑宣示要進軍汽車產業.當時希望能夠在10年內自行設計及生產整輛車.於是一開始宣布與法國雷諾合作.後來應雙方的意見分歧而作罷(好像是台塑要參與車輛的設計與掛上台塑自有品牌).後來台塑找上了韓國的大宇.大宇同意轉移引擎變速箱的技術.然後應大宇宣告破產後此項計畫宣告暫停.直到GM入主大宇後才又繼續合作觀西.但應大宇改生產GM汽車改名為MAGNUS.此產品.引擎.底盤.變速箱.都是GM的技術.所以說到後來台塑始終無法順利得到引擎變速箱的原因就在這裡(GM稿的鬼啦).直到我高中畢業1年後終於看到台塑推出台塑一號.初期台塑一號也排進了年度暢銷國產車的第8名(以新公司來說這樣的成績算相當耀眼).但後期台塑一號應境爭對手越來越多.所以導致銷售量下滑.但後來應台塑二號應當初只有MACH作為競爭對手而且又比MACH外型亮眼省油.所以台塑二號也是連續好幾年.排進國產車銷售前十名.唉不過就形成了只靠台塑二號硬撐.後來也是應為國產小型車越來越多而走下坡.最近台塑代理SKODA我原先也蠻看好的.但是看他的售價卻跟他的老大哥VW車車款車不多.所以說希望台塑應該可以調整一下銷售策略.畢竟SKODA本來在國外就是中高價位的房車.但來台灣後卻變成高單價的房車.所以我只能語重心長的對台塑汽車說......(願主保有你)

不可說

#59

原本以為老王有心為台灣造車技術貢獻心力, 畢竟他搞高污染的工業賺了那麼多錢, 也該回饋社會了. 沒想到商人就是商人, 最後還是以賺錢為目的, 沒賺錢就收了...哈, 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