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 killstarking(專打口是心非的網路白爛)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LXG S5 及將上市了,首月如果有警車加持應該破千台喔!
回頭看2018 沒過萬台的險境【整年全台總銷量大約持平】
2019 六月如果破千台,那LXG總經理應該就不必下台了
是你有視覺障礙吧!
開板第一行紅字是你自己說的"LXG S5 及將上市了,首月如果有警車加持應該破千台喔!"下面最後一行紅字也是你說的"2019 六月如果破千台,那LXG總經理應該就不必下台了"
那下個月初大家來看2019年5月- 納智捷S5(含GT225)的銷量有沒有破一千台!
六月初大家來看2019年5月納智捷要是沒破1千台,總經理會下台嗎?
哈哈...😁
吹牛B Sunlight桑賴特先生,你不是說S5 GT/GT225可以銷售1000台嗎
根據統計五月份納智捷S5 GT/GT225有警車加持才銷了81台
1000-81=919, 若說差個100台也就算了.差919台這未免差太多了吧,
你不是常識有問題就是愛在板上唬爛以為網友是白癡
納智捷總經理被逼下台了嗎? 還是又是你猜得來唬爛我們呢?
踹供別躲了...😁
辛苦了!
Sunlight看來下次應該不敢再吹爆牛皮自巴打臉啦....
這種聳動的文章,一看就知道是吹噓的吧。
Focus本來就會被 Altis 巴玩的,現在更不用說 Focus這種售價了。
於
2019/03/01 01:24:34
發文IP 110.26.*.*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回應 alan9713(阿波羅麵包)所寫
爛標題,收掉英國工廠是脫歐的原因,寫得一副像是收掉英國工廠後跑來台灣加碼投資,根本兩回事
大哥別激動,沒有人不知道只是兩回事,那標題意思是做個對比罷了。
回應 lulala5566(56不能亡)所寫
回應 alan9713(阿波羅麵包)所寫
爛標題,收掉英國工廠是脫歐的原因,寫得一副像是收掉英國工廠後跑來台灣加碼投資,根本兩回事
大哥別激動,沒有人不知道只是兩回事,那標題意思是做個對比罷了。
法官被告算正常,飼主不太正常。
渡溪有危險性,自己涉就好,何必載妻小?被救起來了一次,還要載妻小再涉水一次,死因不單純,因為再笨的人也不會如此一再將妻小置於險地。
這個問題似乎有點白....
選舉考量嗎?用我們納稅人的錢花在極少數不用繳營業稅牌照稅的人身上,這樣其實會失掉更多選票,我不太相信會執行,不會有政府短視近利到如此程度。
我還以為 Nokia沒有智慧手機耶
於
2019/02/15 23:59:45
發文IP 42.73.*.*
煞車應該是購買前就要看就要試的吧!怎會是購買後才要看的?
五油三水怎麼不會立即影響安全?煞車油沒了或漏了就沒煞車了,水箱水不夠車就過熱溪抖了。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我非常認同此段文章論述,不像某人以自己不成熟的主觀說別人的論述大錯特錯?自己對台灣汽車零組件開發設計的技術能力又懂多少?有很多世界級大廠的零組件還是台灣獨家設計供應的,不了解台灣汽車產業不丟臉,丟臉的是唱衰及自貶自己汽車產業,台灣汽車零組件的產值早就超越組車整車的產值了,這些資料網路上隨手可得,有興趣自己多用點心蒐集,打嘴砲又不會提升你的見解。
大博士,我有說原著有大錯特錯嗎?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wangoldmr(Mr. Wang)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台灣汽車產業因為受到內外結構制約的影響,因而產生技術依賴性格,無法發展獨立自主的製車工業;近年來在技術學習的演化過程中,台灣的製造業早已經逐漸克服技術依賴的瓶頸,在不斷試誤的過程中,伴隨著經驗積累以及科學態度的培養,「技術」作為阻礙汽車製造的關鍵因素已經不存在。那麼,既然製車技術已經逐漸邁向成熟,為什麼台灣依舊沒有出現獨立品牌,百分之百由台灣人自己開發、設計的成車產品,這個問題牽涉到的面向甚廣,從市場規模、車廠獲利考量、協力廠與中心廠的成本計算都是左右整車製造的因素,換言之,在探討台灣為什麼沒有一部百分之百國造汽車的問題時,恐怕經濟活動對於技術活動的牽制需要優先做考量。
1.你把一篇清華大學研究助理劉x耿(前東海大學)的研究初稿照稿刊登(2/22, 7/22),當時是2006年,劉某還特別註明"此篇文章僅提供 2006 年台灣社 會學會年會會議使用,若需引用 請徵得作者的同意",你已經犯法了你知道嗎?
(點入網址後請勿轉載刊登)
http://soc.thu.edu.tw/2006TSAconference/_notes/2006TSApaper/3-5.pdf
2.該篇為研究生對台灣汽車發展史的學術研究報告,但諸多論點大有可議之處,就其中你所引用該學術報告的關於台灣對於阻礙汽車製造關鍵的技術問題已經不存在(台灣自製技術已經成熟),實在是大錯特錯,台灣汽車發展最大的問題就是各關鍵零組件的技術無法突破,無論是先進引擎,底盤,避震系統,主動安全系統都須仰靠國外技術,更遑論油電,電動,自駕之研究領域!
3.你拿一個大學研究助理13年前東蒐西集不成熟的學術研究報告據為自己認同而刊登的圭臬,不覺得可笑嗎?
你可知道這段文字真正的原始出自哪裡嗎?在2000年的某篇論文,自於出自哪篇論文,自己多讀點書再來跟我說吧。
值得欽佩的是你還真有心,會用Google找資料,可悲的是沒找到原始出處,至於成不成熟?不是你說了算,這樣說人家不成熟是不是毀謗?
那篇清大研究助理十多年前的台灣汽車歷史文章本就是四處蒐集的資料彙整的,何止是2000年出處的,包括早年台灣汽車歷史在維基的資料,請你不要轉移問題重點,重點是一來該片是供學術會社發表,作者已表明要轉載刊登需經過作者同意,你卻複製刊登在本板上,二來文章本就有受公論之處,說不成熟何來毀謗之有?你自己侵害著作權擅自轉載刊登就沒有錯嗎?
對了,抱歉,我忘了你是財稅系博士和企業財稅核心人物了,失敬失敬。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回應 bobqueen(bobqueen)所寫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台灣有沒有自有品牌有差嗎?
現在都已經是全球村的概念了,還一定要發展自有品牌嗎?
好好的生產零組件,就如PC產業,賣組裝套件一樣可以賺飽飽。
您還真明白 黑頂商人 嚴董泰哥的經營心態
LUXGEN 不會收的,他是 YL Group 節稅的終南小徑!
不懂,請問為何納智捷不會收,且可替裕隆集團的節稅?
這要集團有接觸到財稅核心人士才能了解的,若是一般人可能要讀到財稅碩博士才能懂的。
照你這麼說,你就是那能接觸到納智捷或裕隆集團財稅核心的人或是有財稅相關學系碩博士學位的人囉?
裕隆集團不放棄納智捷是為了節稅用?納智捷虧了幾十億台幣是比節的稅少嗎?
請你不要把別人當傻瓜,自以為聰明好嗎?
政府很會唬弄社會大眾,以為把燃料稅名稱改成燃料費就沒有人有異議了。
回應 sunlight(Sunlight)所寫
回應 jasonguo(jasonguo)所寫
台灣有沒有自有品牌有差嗎?
現在都已經是全球村的概念了,還一定要發展自有品牌嗎?
好好的生產零組件,就如PC產業,賣組裝套件一樣可以賺飽飽。
您還真明白 黑頂商人 嚴董泰哥的經營心態
LUXGEN 不會收的,他是 YL Group 節稅的終南小徑!
不懂,請問為何納智捷不會收,且可替裕隆集團的節稅?
我一直用紅米手機,但發覺它的打繁體字界面很差,氣得差點砸機,現在想換 Oppo ,不知如何
一直想去墾丁靠海的景點旅遊週末舒壓耶。
共
17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