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幫家父的CEFIRO換機油 換了5W50...好像是海灣...4公升 1罐500😰 又換變速箱油4公升1200 總共花3200 錢不是我出的所以就照老闆說的吧!! 老闆說很少人換30 一般都換0W40或5W50 | |||
50 是蠻稠的機油, 一般轎車應該不太會用到
而 0w 一般是嚴寒天氣用的油
有時候會視狀況夏天用 10w, 冬天用 5w; 但在台灣 0w 有點過
最好是找車主手冊出來看, 或是問原廠人員該車應該用什麼等級的機油
不要被維修廠的人騙了, 用到配方較極端而比較貴的油
對車子可能反而不好.
BTW:
為什麼會有 0w 的油的部份, 要記得全世界都要有汽車在跑
包括北歐, 加拿大, 冰島等等高緯度國家, 這些地區冬天部份也要用車
自然需要能在這種可以在零下數十度氣溫下動作的機油.
不過那種等級已經遠遠超過所謂台灣的 冬天 所要求的機油性能的等級
除非真的車主手冊有寫, 不然在台灣用車用這種低溫高流動的機油沒有什麼意義.
為什麼會有 0w 的油的部份, 要記得全世界都要有汽車在跑
包括北歐, 加拿大, 冰島等等高緯度國家, 這些地區冬天部份也要用車
自然需要能在這種可以在零下數十度氣溫下動作的機油.
不過那種等級已經遠遠超過所謂台灣的 冬天 所要求的機油性能的等級
除非真的車主手冊有寫, 不然在台灣用車用這種低溫高流動的機油沒有什麼意義.
新車的話 可以考慮使用 5W-40
我現在里程數破10萬 自己用10W-40 阿吉普 西班牙廠
基本上 換油 5000km 固定換就ok了 黏度其實只是參考值
因為機油 是由基礎油的等級 還有添加劑的不同 另外
鍊製技術的成熟度 這些都必須引擎在長時間使用才看的出來
但一般消費着 只看的懂 黏度而已 殊不知粘度隨便寫寫 也沒人看的懂
明明黏度是 10w-40 卻寫成5w-40 也沒人知道 這些問題 在台灣沒人重視
連API甜甜圈 都沒啥人去重視了.
我現在里程數破10萬 自己用10W-40 阿吉普 西班牙廠
基本上 換油 5000km 固定換就ok了 黏度其實只是參考值
因為機油 是由基礎油的等級 還有添加劑的不同 另外
鍊製技術的成熟度 這些都必須引擎在長時間使用才看的出來
但一般消費着 只看的懂 黏度而已 殊不知粘度隨便寫寫 也沒人看的懂
明明黏度是 10w-40 卻寫成5w-40 也沒人知道 這些問題 在台灣沒人重視
連API甜甜圈 都沒啥人去重視了.
| ||||||||||||
沒關係,幫你補回來🙂 | ||||||||||||
這很正常!我前幾天和"bluepencil(bludbird)"嗆了幾段(他先嗆我的)!我連一個壞評也都沒給他(這種報復的行為很幼稚)!但他竟然固定每天早上用兩個帳號送我10個壞評給我(用完為止 😩)!這種人才是莫名其妙!
使用懶人簡體字型的火星人請勿發言!!
| |||
這很正常!我前幾天和"bluepencil(bludbird)"嗆了幾段(他先嗆我的)!我連一個壞評也都沒給他(這種報復的行為很幼稚)!但他竟然固定每天早上用兩個帳號送我10個壞評給我(用完為止 😩)!這種人才是莫名其妙! | |||
Woo大他若再偷給你壞評就直接跟他嗆...
今天不貼圖
跑馬地大,我懶的再跟這種鳥人浪費時間啦!要給幾個壞評由他去啦!😌
跑馬大大!祝你....
跑馬大大!祝你....
使用懶人簡體字型的火星人請勿發言!!
| |||
跑馬地大,我懶的再跟這種鳥人浪費時間啦!要給幾個壞評由他去啦! 跑馬大大!祝你.... | |||
Woo大新年新氣象不裡這種人是對的🙂
希望你今年可以...
今天不貼圖
跑馬大大我....
使用懶人簡體字型的火星人請勿發言!!
| |||
0W和5W差異在【低溫凝結】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低溫流動】。 【低溫流動】也就是說..冷車的時候0W流動較佳,5W也不錯。 新車10W以上就不建議了,10W&15W適合老車。 像0W-5W流動率較好的油,冷車同時油門會比較好催。 現在的普遍新車都建議使用30番 0W-30,5W-30,10W-30 因為現在的引擎越做越精細,油道也越來越小。 除非你是渦輪增壓,機械增壓,或是高轉速引擎,才會建議到40番以上。 因為長時間在中低轉速的同時,30番流動率好一點的油可以達到【省油節能】。 另一種講法,機油容量不變的情況下 兩車用法完全一樣的時候,長時間下來,30番的【流速快】循環的次數也比40番的多次相對的也讓引擎導熱降溫也好一點。 | |||
受教了🙂
| |||
BTW: 為什麼會有 0w 的油的部份, 要記得全世界都要有汽車在跑 包括北歐, 加拿大, 冰島等等高緯度國家, 這些地區冬天部份也要用車 自然需要能在這種可以在零下數十度氣溫下動作的機油. 不過那種等級已經遠遠超過所謂台灣的 冬天 所要求的機油性能的等級 除非真的車主手冊有寫, 不然在台灣用車用這種低溫高流動的機油沒有什麼意義. | |||
是丫!!
以前讀書騎豪邁的時候,汽車科的老師都叫我們用中油的SF或SG的30號單級機油就很夠了!
如果嫌錢多,就用SG 15W-40的複級機油就很夠了。
不過這是15年前了,當時的高級汽油一公升14元。現在的機油進步很多了!
用5W-50就真的有點浪費錢去買裡面的添加劑了!!
難道台灣有經常下雪跟一大片沙漠嗎??
以上只是單從級數的觀點來看!!等級忽略不看喔!!
參考參考囉!!
| |||
新車的話 可以考慮使用 5W-40 我現在里程數破10萬 自己用10W-40 阿吉普 西班牙廠 基本上 換油 5000km 固定換就ok了 黏度其實只是參考值 因為機油 是由基礎油的等級 還有添加劑的不同 另外 鍊製技術的成熟度 這些都必須引擎在長時間使用才看的出來 但一般消費着 只看的懂 黏度而已 殊不知粘度隨便寫寫 也沒人看的懂 明明黏度是 10w-40 卻寫成5w-40 也沒人知道 這些問題 在台灣沒人重視 連API甜甜圈 都沒啥人去重視了. | |||
哈哈, 終於有人懷疑了!
在台灣, 15W-40 冒充 0W-40, 很都人還用得很爽; 因為根本感覺不出來!
簡單的驗證法, 把機油丟進冰箱冷凍庫, 零下20 度, 原形畢露。但問題是台灣有零下20度的嗎?
忘了哪一篇, 有人說去玉山賞雪用 0W 或 5W 比較妥......唉, 那種氣候 15W 就綽綽有餘了!
還有, 黏度不是唯一參考, 甚至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也不是。注意, 黏度指數另有所指, 不是你們看到的xW-xx 這個東西。
| ||||||||||||
受教了🙂 | ||||||||||||
油道比較小?這從何說起?應該是說金屬加工技術精進, 工件間的公差變小。
循環次數多, 機油相對在接觸油底殼等可以散熱的地方的時間也少, 整體說來還是一樣, 除非你加裝機油冷卻器。至於不同分子的散熱能力, 澤不是單純從黏度來看。
至於新車, 根本跟幾W沒關係。至於閣下所說『像0W-5W流動率較好的油,冷車同時油門會比較好催』----冷車就開催, 這樣有必要嗎?
| |||
哇~~~這種文章也有壞評,看來ucar是在起肖了~~~ | |||
又是那ㄍ神經系統不正常的人亂給壞評.
請還給 U-CAR 一ㄍ良好的汽車討論空間好嗎?
我覺得機油不用買太貴的啦...
定時更換比較實際...
有些大廠的油並不一定有那個價值...
多的錢都在老闆的口袋...
回歸正題...用5W/10W-40就很正點了...
台灣用路環境不適合0W-?
定時更換比較實際...
有些大廠的油並不一定有那個價值...
多的錢都在老闆的口袋...
回歸正題...用5W/10W-40就很正點了...
台灣用路環境不適合0W-?
Best Regards
| ||||||||||||
哈哈, 終於有人懷疑了! 在台灣, 15W-40 冒充 0W-40, 很都人還用得很爽; 因為根本感覺不出來! 簡單的驗證法, 把機油丟進冰箱冷凍庫, 零下20 度, 原形畢露。但問題是台灣有零下20度的嗎? 忘了哪一篇, 有人說去玉山賞雪用 0W 或 5W 比較妥......唉, 那種氣候 15W 就綽綽有餘了! 還有, 黏度不是唯一參考, 甚至黏度指數(Viscosity Index)也不是。注意, 黏度指數另有所指, 不是你們看到的xW-xx 這個東西。 | ||||||||||||
可由「產品條碼」上的前三碼(國別碼)來判別油品的真正產地。
各會員國與國家代號:
國碼 國名 國碼 國名 國碼 國名
00-09 美、加 599 匈牙利 84 西班牙
30-37 法國 600-5601 南非 859 捷克
400-440 德國 64 芬蘭 860 南斯拉夫
49、45 日本 70 挪威 590 波蘭
50 英國 729 以色列 850 古巴
520 希臘 73 瑞典 87 荷蘭
529 塞普路斯 750 墨西哥 90-91 奧地利
54 比盧 76 瑞士 93 澳洲
560 葡萄牙 779 阿根廷 94 紐西蘭
569 冰島 789 巴西 460-469 俄國
57 丹麥 80-83 義大利 888 新加坡
471 中華民國 773 烏拉圭 869 土耳其
489 香港 775 秘魯 880 南韓
770 哥倫比亞 780 智利 885 泰國
955 馬來西亞 759 委內瑞拉 740-745 中美洲
380 保加利亞 535 馬爾他 786 厄瓜多爾
383 斯洛凡尼亞 539 愛爾蘭 690 中國
385 克羅埃西亞 619 突尼西亞
油品的認證規範
油品的認證規範
目前,台灣市面上流通的機油品牌大概在200種以上,一些較大的油廠所推出的機油產品可能會有全合成油、半合成油、礦物油的分別,再加上各種不同的黏度級數,有單級的、複級的,各大廠於其產品中的添加劑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以一個不懂的初學者來說,看了鐵定會暈頭轉向,所以以下將要做一些介紹,讓大家多瞭解關於潤滑油品的相關知識,提供大家一些選購油品的參考。
愛車的人都知道,沒有機油來潤滑車子的引擎組件,你的車很快就會發生慘劇。用這種方式應該可以讓大家多了解一些機油在車子上的重要性。可是,我們去保養車子的時候,或是一般跟朋友在討論時,一定多少都會聽到師傅或是車友說哪一種油如何如何,拉轉速多快,順暢又耐操….等等,可是常常每個人講的東西都不一樣,不一樣的東西也有不一樣的評價,有人說好,有人說壞,可見油這個東西使用起來,每個人感覺都不一樣,那保養換油時到底要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先從油品的認證規範來看。在機油的罐身標籤上常常可以看到許多各式各樣的標示,一般來說較常見到的有API、ACEA、CCMC、等等,另外較少見的有ILSAC以及各車廠認證等等。對於油品,每個人比較好奇的重點在於哪種油比較『優』?這問題的答案是不一定,機油品質的好壞是靠上述機構所通過的認證來判別,每種認證都有不同的規範,以及等級上的區別,測試方法是在特定的地點,以特定的引擎,進行各項代表實際行車狀況的模擬試驗,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測試後將引擎分解,然後檢測積碳、油污、腐蝕、磨損等情況,並與標準樣本做比較,說了這麼多,其實目前基礎油的技術與品質相差不遠的情況下,添加劑的好壞變成了漸漸成為油品好壞的指標,各大油廠會將自己生產的油品送到有公信力的機構作測試與認證,所以這些機構的認證標誌就成了鑑識油品品質的指標。
▲這個雙環標誌所表示的意思就是他符合API SJ/CF的規範,黏度級數為10W50,她的外圈下半部空白,表示它未通過API的省油認證規範。
APIAPI是最常見的機油認證規範標示,他是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美國石油工程學會的縮寫,通過API測試認證的油品可以在機油瓶身標籤打上API的雙環標誌,他區分機油等級標準主要依據油品的低溫流動性、高溫清淨性、擴散過濾性、氧化穩定性、耐磨耗性、防腐蝕及防鏽性、觸媒相容性以及環保要求(這個部分後面會再提到),目前共有SA、SB、SC、SD、SE、SF、SG、SH、SJ、SL、SL 11種等級,而以SL為最新等級。S所代表的是汽油引擎,後面的英文字母為其等級等級區別,一般在罐身上所看到的標示方式為SJ/CF,斜線後的C所指的則是柴油引擎,分級方式與亦同,即字母順序越後面所代表的等級越高。
API的標示為一個雙環標誌,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說明:
(1) 外圈上半部:外圈分為兩個部分,上半部的標示內容就是油品等級,例如API SJ/CF,這是在選購機油時可以先尋找的指標,目前市面上許多合成油品都屬於這個等級,礦物油也有不少符合這個等級的規範,不過這個等級的油品價位通常也比較高。API最高等級目前發展到SL,SH、SJ、SK、SL幾個等級之間的差距並不大,主要的差別在於含磷量的的多寡,及對於觸媒轉化器的毒害程度,含磷量越少,毒害觸媒的程度就越輕微。
(2) 外圈下半部:有些油品的API雙環標誌的外圈下半部會打上ENERGY COSERVING的字樣,顧名思義,至個標示的意思是該油品通過了API的省油認證規範,有省油的經濟效益,若未通過認證測試,則這一欄必須空白,不過一般來說這個認證在車輛省油的表現上並不是太明顯。
(3) 內圈:內圈所標示的為SAE美國車輛工程學會所制訂的黏度級數標示,以SAE10W50為例,SAE所代表的是美國車輛工程學會,10W代表的是冬季低溫流動指數(W為WINTER之意),50指的是高溫時的黏度。黏度級數是指油品與溫度的對應關係,我們都知道油的流動性有隨溫度變化的特性,日常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活生生的範例,例如牛油,平常所看到的是塊狀物,一旦加熱即變成金黃色的液狀,這樣的變化延伸到車用潤滑油,指的就是油品與溫度的對應關係,W的號數越小,代表他的低溫流動性越佳,高溫黏度越大,代表的是油品在高溫時油膜的穩定性越高。
CCMC
原本的歐洲油品認證規範組織CCMC在1996年正式改組為ACEA,CCMC為Committee of Common Market Automobile Constructors,亦即歐洲共同市場汽車製造委員會,由CEC負責開發燃料與潤滑油性能的試驗方法,再由CCMC進行分級,CCMC所制訂的規格從最低級G1起一直到最高級的G4、G5,G所代表的即為汽油引擎,PD所代表的為柴油引擎。值得注意的是,G4所認證的油品侷限於低溫流動指數10W、15W與20W,但是W後面的高溫黏度指數則沒有限制,而G5所認證的油品只包括5W與10W,高溫黏度指數與G4相同並沒有限制,而G4與G5之間的區別不大,所需通過的引擎測試都相同,但是G5的揮發度與氧化度規範比G4來的嚴格。
| |||
我覺得機油不用買太貴的啦... 定時更換比較實際... 有些大廠的油並不一定有那個價值... 多的錢都在老闆的口袋... 回歸正題...用5W/10W-40就很正點了... 台灣用路環境不適合0W-? | |||
0W -30℃
5W -25℃
10W -20℃
15W -15℃
20W -10℃
在台灣 有冷到-10℃嗎
玉山好像也沒有吧
所以用 15w或20w就夠了
以上有其他論壇挖來的
我還是繼續用150元以下10W/40就夠了,CRV 14萬公里沒用過150元以上的機油,
都是用10W/40,10W/50這兩番號,高速公路近14km/l油耗,很滿意了.
我都用美國製機油.
都是用10W/40,10W/50這兩番號,高速公路近14km/l油耗,很滿意了.
我都用美國製機油.
| |||
0W和5W差異在【低溫凝結】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低溫流動】。 【低溫流動】也就是說..冷車的時候0W流動較佳,5W也不錯。 新車10W以上就不建議了,10W&15W適合老車。 像0W-5W流動率較好的油,冷車同時油門會比較好催。 現在的普遍新車都建議使用30番 0W-30,5W-30,10W-30 因為現在的引擎越做越精細,油道也越來越小。 除非你是渦輪增壓,機械增壓,或是高轉速引擎,才會建議到40番以上。 因為長時間在中低轉速的同時,30番流動率好一點的油可以達到【省油節能】。 另一種講法,機油容量不變的情況下 兩車用法完全一樣的時候,長時間下來,30番的【流速快】循環的次數也比40番的多次相對的也讓引擎導熱降溫也好一點。 | |||
這位小米爹大大好厲害,精闢簡要的分析,強!
推~~~~🙂
| |||
0W和5W差異在【低溫凝結】之外還有一項很重要【低溫流動】。 【低溫流動】也就是說..冷車的時候0W流動較佳,5W也不錯。 新車10W以上就不建議了,10W&15W適合老車。 像0W-5W流動率較好的油,冷車同時油門會比較好催。 現在的普遍新車都建議使用30番 0W-30,5W-30,10W-30 因為現在的引擎越做越精細,油道也越來越小。 除非你是渦輪增壓,機械增壓,或是高轉速引擎,才會建議到40番以上。 因為長時間在中低轉速的同時,30番流動率好一點的油可以達到【省油節能】。 另一種講法,機油容量不變的情況下 兩車用法完全一樣的時候,長時間下來,30番的【流速快】循環的次數也比40番的多次相對的也讓引擎導熱降溫也好一點。 | |||
機油泵轉速相同下
稀薄機油的循環不會比較快
共
5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