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於
2003/09/12 00:00:00
發文
又到了九月份,過完了暑假,也過完了鬼月,一年的步調也快到了尾聲。消費者因為二手車折舊行情,對於年底的產品總是抱持著觀望。而為了保持良好的銷售,各進口車商亦紛紛提早推出新年式的產品,以提振買氣,讓觀望的消費者可以及早下定決心。正因為這個複雜的行銷行為,讓我們在九月份的今天,搭著飛機,來到風光明媚的臺東,來測試一下 Volvo 旗艦車種 S80 最新 2004 年式的產品。
乍看之下,S80 的外型與原本的 S80 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約略的一瞥,卻覺得整體的感覺順眼許多,原本略覺巨大的車身,似乎變小了點,整體的線條亦更顯圓潤流暢。這一切自然是視覺上的錯覺魔術,S80 的車身並沒有變小,寬大的車室空間一樣良好地維持著,Volvo 的設計師巧妙地利用車頭圓潤的線條、更為細長流線的後視鏡造型以及全新打造一體式圓潤鴨尾造型的行李廂蓋,讓視覺上的造型更為流暢,因而打造出全新的氣氛。而在內裝的設計上,S80 的設計師亦做了小幅度的修改,利用新的雙色內裝配色,全新的車門飾板,加上 Volvo 獨步全球的塑料表面處理技術,讓車室內的氛圍更加良好,而如車門扶把之類的小細節,Volvo 的工程師亦細心地加大,讓乘員在乘坐時可以更舒適地擱手。而後座的車門飾板亦全新開模,讓車門燈的照明更好,不但下車時的安全標示效果更好,車室內的照明效果亦有所提升。車室內亦加入了許多高面鍍鉻的處理,讓整體的質感更上層樓。
但,這些都不是全新 S80 的重點。全新 S80 的重點,在於其所採用的 4C 底盤。全名為 Continuous Control Chassis Concept 的 4C 底盤,是 Volvo 近年來對於底盤技術開發的集大成之作。在 20 世紀末期,電子技術進入了高度加速的時期,處理器的速度大幅地提升,耐用度亦大大地進步,讓其具有惡劣環境下實用的基礎,因而開始在汽車產業內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過去,底盤技術的優劣取決於機構工程師能力的高低,如何能讓一輛車的底盤兼具舒適、靈活、穩定、安全,完全是靠著結構幾何的設計與彈簧、扭力桿、減震筒軟硬體調校與搭配來決定。而在可靠的電子控制技術出現後,車廠的決戰點開始在於可調式懸載系統,如何能以更好的控制技術,讓過去難以面面俱到的底盤反應融合為一,成為新世紀車廠底盤技術的關鍵。而 4C,就是 Volvo 所研發出的技術。
在 S60R 的身上,我們初次見識到 4C 底盤的技術。Volvo 的工程師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在現有引擎電腦所擷取到的車輛資訊之外,再外加上了 15 組感知器,以每秒 500 次的頻率掃率車體的運動狀態,並交由專用的處理器,依據所設定的模式,決定減震筒的阻尼,以讓其與固定係數的彈簧做搭配,調整出不同的自然頻率,因而以可讓車身的動態,有著軟而舒適、有韌性而操控良好、硬而適合激烈操駕等不同的調性。而在全新的 S80 上,由於產品定位的關係,S60R 的四輪定位系統並沒有配置,而 4C 底盤的選擇模式,亦僅有舒適與運動等兩段,以適合目標客層的需求。
即便與 S60R 使用相同名稱的 Comfort 以及 Sport 模式,其在動態表現上的調性設定,自然與 S60R 不同,S80 在 Sport 模式下的減震筒硬度,比 S60R 的 Comfort 模式還要再軟一點,與原本的 S80 設定相當接近,因此前往金針山的連線彎道上,新 S80 在操駕時,其側傾仍是相當明顯地,同時受限於過長的底盤與寬大的車體,在接二連三的回頭彎上,想要有犀利的過彎是緣木求魚的。但同樣地,在 Sport 模式下,其對於路面起伏與坑洞的吸收能力優於 S60R 的 Comfort 模式,而在細節上的處理更勝於未配置 4C 底盤的 S80,讓其乘坐的感覺更佳。而在 4C 底盤精密的控制迴路輔助之下,S80 的控制亦保持著良好的中性,讓行駛中的 S80 極為聽話、平穩,表現完美地呈現豪華舒適型房車的特性。
而在新 S80 的 4C 底盤上,我們又看到另一個有趣的事實;透過了精密的電腦控制,舊式 Volvo 的底盤風格,再次重現在我們的面前。傳統的 Volvo 房車,在底盤的設定上相當偏向於舒適取向,有著船身漂浮在水面上的錯覺,因而在行駛過路面的起伏之時,總能安安靜靜地吸收,再加上一兩次小小的盪漾餘波,讓乘員有著舒適的行路經驗。而在新一代的 S40、S60、S80 上,隨著新車型世代的導入,這種風格也慢慢地消失了。但是,或許有著太多傳統派的車主,或是緬懷過去的工程師,對於 Volvo 過去的風格難以忘懷。透過電子系統的參數設定,在 S80 的 Comfort 模式下,再度重現出往日的風情。按下 Four-C 的按鈕,將模式切至熄燈的 Comfort 模式下,原已略顯軟調的減震筒將再向下調整,讓車身的調性更行軟化,這種變化,可以從跨越坑洞時車身增加的起伏幅度與回復平穩的時間加長上可以感覺出來。這種模式在 4C 技術的加持之下,操控表現自然優於過去純機械式的底盤,但彎道與操控並不是使用 Comfort 的正途。在從臺東開往花蓮漫長的百公里省道,在原野、山谷、自然的空氣間恣意地行駛,在長長的道路上,享受不受坑洞影響的悠閒,那才是使用 Comfort 的正途。
歸途的路上,原本晴朗的花東天空,開始出現了層層的積雲,普照的陽光慢慢地消失,天上降下了豆點大的雨滴。轉瞬之間,長長的省道上,連綿不絕的車轍及地面凹陷,便成了無止盡的水漥。面對著不等人的回程飛機,雖然知道行車危險,雖然路況不怎麼熟悉,也只有硬踩油門往前衝。而在這種充滿危險的情形下,S80 的 4C 底盤,在衝過第一個水漥之後,便讓我們放下了心中最後一點點疑慮,開始盡情享受傾盆大雨下的刺激享受。在面對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漥,依過去的經驗總覺得會失控打滑的情況,S80 的反應頂多是晃了一下,輕輕鬆鬆就解決了一個可能致命的危機;而若只有單側車輪衝到較深的水坑中而打滑,駕駛人員只會感到油門輕輕地失去一下控制,引擎轉速提升不順、車速頓了一下就順利地通過了水坑,完全沒有安全上的危險!而這種平安通過的能力,是來自於 S80 的 DSTC 系統的精確控制,透過感知器及各種訊號的匯整,會在車輛出現單側打滑時適時地介入系統,利用控制引擎轉速、特定輪剎車等方式,保持車輛的平穩,讓車主輕輕鬆鬆地避過了車輛打滑的危險,平安地回家。
2004 年式的 S80,在外觀上並沒有大幅度的變化,但是不論在外觀或內裝上,都有著上市五年來 Volvo 工程師的重新構思,讓產品更顯圓融,視覺與使用上均更為精緻,而全新的 4C 底盤更是表現傑出,在新舊車型同步試駕之下,產品力的精進立現。雖然與 S60R 完全不同的走向,但是表現同樣出色,讓其有著更強的競爭力,以在新年度眾多全新的競爭者之間,擁有一搏的戰力。但是,新世代 Volvo 的好,是內斂的,是被妥善包裝在穩重的外表之下,想要真正了解其實力,想要知道 S80 加 4C 底盤所帶來的舒適、平穩、安全,在實際試過之前,不要輕下斷論。
共
則留言
您已給過好/壞評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又到了九月份,過完了暑假,也過完了鬼月,一年的步調也快到了尾聲。消費者因為二手車折舊行情,對於年底的產品總是抱持著觀望。而為了保持良好的銷售,各進口車商亦紛紛提早推出新年式的產品,以提振買氣,讓觀望的消費者可以及早下定決心。正因為這個複雜的行銷行為,讓我們在九月份的今天,搭著飛機,來到風光明媚的臺東,來測試一下 Volvo 旗艦車種 S80 最新 2004 年式的產品。
乍看之下,S80 的外型與原本的 S80 並沒有什麼差別,但是約略的一瞥,卻覺得整體的感覺順眼許多,原本略覺巨大的車身,似乎變小了點,整體的線條亦更顯圓潤流暢。這一切自然是視覺上的錯覺魔術,S80 的車身並沒有變小,寬大的車室空間一樣良好地維持著,Volvo 的設計師巧妙地利用車頭圓潤的線條、更為細長流線的後視鏡造型以及全新打造一體式圓潤鴨尾造型的行李廂蓋,讓視覺上的造型更為流暢,因而打造出全新的氣氛。而在內裝的設計上,S80 的設計師亦做了小幅度的修改,利用新的雙色內裝配色,全新的車門飾板,加上 Volvo 獨步全球的塑料表面處理技術,讓車室內的氛圍更加良好,而如車門扶把之類的小細節,Volvo 的工程師亦細心地加大,讓乘員在乘坐時可以更舒適地擱手。而後座的車門飾板亦全新開模,讓車門燈的照明更好,不但下車時的安全標示效果更好,車室內的照明效果亦有所提升。車室內亦加入了許多高面鍍鉻的處理,讓整體的質感更上層樓。
但,這些都不是全新 S80 的重點。全新 S80 的重點,在於其所採用的 4C 底盤。全名為 Continuous Control Chassis Concept 的 4C 底盤,是 Volvo 近年來對於底盤技術開發的集大成之作。在 20 世紀末期,電子技術進入了高度加速的時期,處理器的速度大幅地提升,耐用度亦大大地進步,讓其具有惡劣環境下實用的基礎,因而開始在汽車產業內扮演重要的角色。在過去,底盤技術的優劣取決於機構工程師能力的高低,如何能讓一輛車的底盤兼具舒適、靈活、穩定、安全,完全是靠著結構幾何的設計與彈簧、扭力桿、減震筒軟硬體調校與搭配來決定。而在可靠的電子控制技術出現後,車廠的決戰點開始在於可調式懸載系統,如何能以更好的控制技術,讓過去難以面面俱到的底盤反應融合為一,成為新世紀車廠底盤技術的關鍵。而 4C,就是 Volvo 所研發出的技術。
在 S60R 的身上,我們初次見識到 4C 底盤的技術。Volvo 的工程師利用先進的電子技術,在現有引擎電腦所擷取到的車輛資訊之外,再外加上了 15 組感知器,以每秒 500 次的頻率掃率車體的運動狀態,並交由專用的處理器,依據所設定的模式,決定減震筒的阻尼,以讓其與固定係數的彈簧做搭配,調整出不同的自然頻率,因而以可讓車身的動態,有著軟而舒適、有韌性而操控良好、硬而適合激烈操駕等不同的調性。而在全新的 S80 上,由於產品定位的關係,S60R 的四輪定位系統並沒有配置,而 4C 底盤的選擇模式,亦僅有舒適與運動等兩段,以適合目標客層的需求。
即便與 S60R 使用相同名稱的 Comfort 以及 Sport 模式,其在動態表現上的調性設定,自然與 S60R 不同,S80 在 Sport 模式下的減震筒硬度,比 S60R 的 Comfort 模式還要再軟一點,與原本的 S80 設定相當接近,因此前往金針山的連線彎道上,新 S80 在操駕時,其側傾仍是相當明顯地,同時受限於過長的底盤與寬大的車體,在接二連三的回頭彎上,想要有犀利的過彎是緣木求魚的。但同樣地,在 Sport 模式下,其對於路面起伏與坑洞的吸收能力優於 S60R 的 Comfort 模式,而在細節上的處理更勝於未配置 4C 底盤的 S80,讓其乘坐的感覺更佳。而在 4C 底盤精密的控制迴路輔助之下,S80 的控制亦保持著良好的中性,讓行駛中的 S80 極為聽話、平穩,表現完美地呈現豪華舒適型房車的特性。
而在新 S80 的 4C 底盤上,我們又看到另一個有趣的事實;透過了精密的電腦控制,舊式 Volvo 的底盤風格,再次重現在我們的面前。傳統的 Volvo 房車,在底盤的設定上相當偏向於舒適取向,有著船身漂浮在水面上的錯覺,因而在行駛過路面的起伏之時,總能安安靜靜地吸收,再加上一兩次小小的盪漾餘波,讓乘員有著舒適的行路經驗。而在新一代的 S40、S60、S80 上,隨著新車型世代的導入,這種風格也慢慢地消失了。但是,或許有著太多傳統派的車主,或是緬懷過去的工程師,對於 Volvo 過去的風格難以忘懷。透過電子系統的參數設定,在 S80 的 Comfort 模式下,再度重現出往日的風情。按下 Four-C 的按鈕,將模式切至熄燈的 Comfort 模式下,原已略顯軟調的減震筒將再向下調整,讓車身的調性更行軟化,這種變化,可以從跨越坑洞時車身增加的起伏幅度與回復平穩的時間加長上可以感覺出來。這種模式在 4C 技術的加持之下,操控表現自然優於過去純機械式的底盤,但彎道與操控並不是使用 Comfort 的正途。在從臺東開往花蓮漫長的百公里省道,在原野、山谷、自然的空氣間恣意地行駛,在長長的道路上,享受不受坑洞影響的悠閒,那才是使用 Comfort 的正途。
歸途的路上,原本晴朗的花東天空,開始出現了層層的積雲,普照的陽光慢慢地消失,天上降下了豆點大的雨滴。轉瞬之間,長長的省道上,連綿不絕的車轍及地面凹陷,便成了無止盡的水漥。面對著不等人的回程飛機,雖然知道行車危險,雖然路況不怎麼熟悉,也只有硬踩油門往前衝。而在這種充滿危險的情形下,S80 的 4C 底盤,在衝過第一個水漥之後,便讓我們放下了心中最後一點點疑慮,開始盡情享受傾盆大雨下的刺激享受。在面對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水漥,依過去的經驗總覺得會失控打滑的情況,S80 的反應頂多是晃了一下,輕輕鬆鬆就解決了一個可能致命的危機;而若只有單側車輪衝到較深的水坑中而打滑,駕駛人員只會感到油門輕輕地失去一下控制,引擎轉速提升不順、車速頓了一下就順利地通過了水坑,完全沒有安全上的危險!而這種平安通過的能力,是來自於 S80 的 DSTC 系統的精確控制,透過感知器及各種訊號的匯整,會在車輛出現單側打滑時適時地介入系統,利用控制引擎轉速、特定輪剎車等方式,保持車輛的平穩,讓車主輕輕鬆鬆地避過了車輛打滑的危險,平安地回家。
2004 年式的 S80,在外觀上並沒有大幅度的變化,但是不論在外觀或內裝上,都有著上市五年來 Volvo 工程師的重新構思,讓產品更顯圓融,視覺與使用上均更為精緻,而全新的 4C 底盤更是表現傑出,在新舊車型同步試駕之下,產品力的精進立現。雖然與 S60R 完全不同的走向,但是表現同樣出色,讓其有著更強的競爭力,以在新年度眾多全新的競爭者之間,擁有一搏的戰力。但是,新世代 Volvo 的好,是內斂的,是被妥善包裝在穩重的外表之下,想要真正了解其實力,想要知道 S80 加 4C 底盤所帶來的舒適、平穩、安全,在實際試過之前,不要輕下斷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