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坐在副駕駛座,750 Li 穩定的行路表現,與車室靜肅性的表現同樣令人滿意。行駛在顆粒較大的柏油路面上,大尺寸的輪胎穩穩地抓住地面,適當的胎質,將輪胎滾動噪音抑制地相當地好,略有耳聞,卻不會讓人不快。而當經過起伏不平的道路,懸載系統適當的搭配之下,750 Li 沈穩地吸收了地面的不平整,維持著車室的高度,幾乎不會晃動的車身,讓乘員實在難以查覺路面品質的變化,再一次讓我們見識了高級車嚴格的品質要求。
精確的轉向、中性的過彎,是 BMW 精密的底盤工程所產生的完美結果,讓 7 系列在彎道中極為靈巧。而因為 Adaptive Drive 系統的幫忙,即便比經驗值還要高出 50%的速度,750Li 在彎道中,依舊沈穩舒適,難以探求過彎極險所在。
就這樣一次,兩次,在連綿而來的彎道上,隨著對於車輛熟悉,速度越提越高,越提越高,面對著與臺 3 線省道相似的道路,面對著經驗上只能用時速 150 公里不到的速度攻克的彎角,750 Li 一次又一次以接近每小時 200 公里的速度,進彎出彎,毫不拖泥帶水,轉向平穩又顯得靈活,車尾循跡性一流,在在都具有鋼炮型車輛在彎道上犀利的水準。而小到難以查覺的側傾,就像是道路版賽車般的水準,但是對於彎道中的起伏,750Li 又能柔韌地吸收,甚至連高速過彎所會感受到的離心效果,都似乎被 750 Li 精密調校的懸載吸收了一般。在彎道中的 750 Li,乘坐舒適性與直路上的 750 Li,並無二致,如此優異的表現,就算是用驚豔,也不足以表現心中驚喜的 1/10。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表現,在於 BMW 的工程師,趁著為 7 系列小改款的機會,在原已配置氣壓懸載的 7 系列身上,再加入了 Adaptive Drive 的電子輔助系統,除了加入 EDC 電子阻尼控制系統之外,更加入了 Dynamic Drive 主動式電子防傾桿系統,除了能夠依舊即時的車況,調整懸載系統的阻尼設定,以將震動抑制到最好之外,以液壓系統控制的防傾桿,更能依據行駛的速度以及過彎的狀況,即時地調整防傾桿的彈力大小,以讓車室保持在平衡的狀況,達到最佳的舒適性與穩定性,而這正是 750 Li 能夠以時速 200 公里進出彎道的祕密。
而就在心中驚喜的同時,腳下的油門卻是鬆了下來,因為,750 Li 的平穩,讓握著方向盤的手,忍不住微微的發抖。習慣以身體感覺側傾、以耳朵聆聽車胎滑動以判斷車輛極限所在的我,即便以時速近 200 公里進出彎道,依舊無法感受到側傾,而碩大的輪胎,亦依舊安靜,面對著無法接近極限,內心因為無知而感到恐懼。
在這異國的土地上,我被 BMW 工程師傑出的工藝表現所折服。當然,試車組不馴的血仍在隱隱作動,相信在臺灣山區那種小巧的彎道上,我們肯定可以試出 750 Li 的極限。不過何必呢?就讓我們放開心胸,好好欣賞 750 Li 的動態之美。就這麼沿著道路,在西班牙壯麗而獨特的山嶺之間,一面欣賞著山勢的壯闊以及地質地貌之美,一方面享受著 750 Li 獨特沒有側傾的駕駛樂趣。
面對著兩山之間的鄉間小徑,路旁寫著限速 100 公里的牌子不斷的閃爍而過,時速表上的指針,已經定在 200 的數字旁許久。沒辦法,即便只是山谷間的兩線道,但是西班牙廣大的幅圓與獨特的地理環境,讓公路筆直地像是高速公路般,連路面鋪設的品質亦與高速公路不相上下。而瞻前顧後,又看不到一輛其他的車輛。踩著油門的右腳自然捨不得放開,繼續前進。
轉眼之間,直路到了盡頭,一個大曲度的左彎逐漸展現在前。習慣性地放鬆了油門,卻要用意志力克制自己右腳移向剎車的衝動,讓指針保持在 180,輕輕地帶動著方向盤,讓車頭指向彎道之中,要再驗證前一次的表現不是偶然。
長長的車頭,順從地朝著彎點切去,後方的兩個車輪,平順地依循著前輪的軌跡,整輛重近 2 噸的巨獸,乖巧地遵循著方向盤的指示,無聲而水平地,滑進了彎道,切上了彎點,再平穩地望向出彎點,催促著駕駛者踏下油門踏板,繼續以時速 200 公里以上,奔馳。
一次又一次彎道的測試,證明了這精采表現的必然,手握方向盤的我,卻是怎麼也難以被說服:怎能有如此傑出的底盤設定?!這真的是 7 系列麼?來自於小改款亮相的全新 2005 年式 BMW 750 Li 所帶來的一切驚喜與耀眼的表現,讓 20 個小時飛行的疲勞,與 11 小時等候轉機的折騰,都變得值得。
不只是小改款
對於 2001 年推出的第 4 代 7 系列,即便在踏上西班牙土地的那一刻,仍然不是討我喜歡的一輛產品。由 BMW 首席設計師 Chris Bangle 所打造出來的全新造型,風格強烈,剛硬的線條,讓車輛在視覺上的存在感極強,在設計驅向一致的車陣之中,絕對不會令人忽視了它的存在。但是過份強烈的肌肉線條,亦讓 7 系列失去了幾份優雅,過份外顯的氣勢也讓 7 系列失了那麼些內斂,強烈的風格,讓觀者對其只會產生兩極化的評價,鮮少有中間意見出現。
也曾有機會在 ARTC 的測試道上試駕過 7 系列。在高速週回道測試時,7 系列保有著後輪驅動車輛行駛的特性,可以明顯地感受到車尾向彎道外側略略外滑的趨勢。能夠體味著些微 WRC 式的過彎法,對於喜歡性能車的試車組而言自然是種樂趣,但是在一輛以高級市場為訴求的長軸車型上出現,那種不協調的弔詭,更是讓試車組難以對其產生好印象。
然而在這半天的試駕過程之中,令人驚訝的,這一切的不協調,完全蕩然無存。經過 3 年多時間雕琢所打造出來的全新 7 系列,無論是在外型或是在底盤的設定上,或是在車室內氛圍的經營上,展現出宛若重生的蛻變。
從 Marbella 旅館出發的路途上,按著原廠安排的路線,我們先是在品質優良的高速公路上奔馳。在開上高速公路的那一瞬間,750 Li 的改變,就已讓試駕者完全改觀。過去在高速時會出現的風切噪音,已幾乎細不可聞,大抵需要在超過每小時 160 公里的速度時,空氣流動的聲音,才會慢慢地傳入車室之中。然而即便在時速 200 公里的定速巡航之下,750 Li 在的風切噪音,也與臺灣尋常車輛在高速公路上以時速 100 公里巡航的噪音感受相去不遠。看來原來工程師除了在外型設計上下了工夫外,在空氣力學的設計上亦加足了馬力,打造出截然不同的風切噪音表現。
極速巡航
而除了車體設計更符合空氣力學的設計之外,全新的 BMW 750 Li 在引擎室的隔音、底盤系統的隔音處理上,亦均加以更為精細的處理工程,讓整體車室的靜肅性有了跳躍性的提升,在乘坐的品質上,確實展現出滿足新一代高階消費者挑剔胃口的堅強實力,帶來完全安靜的車艙環境。
而試駕的我們正為 750 Li 良好的車室表現所感動時,從座椅傳來紮實而穩定的行進感,轉移了我們的注意。此時的我們,已經以時速 200 公里以上的速度,在道路上巡航。
即便是坐在副駕駛座,750 Li 穩定的行路表現,與車室靜肅性的表現同樣令人滿意。行駛在顆粒較大的柏油路面上,大尺寸的輪胎穩穩地抓住地面,適當的胎質,將輪胎滾動噪音抑制地相當地好,略有耳聞,卻不會讓人不快。而當經過起伏不平的道路,懸載系統適當的搭配之下,750 Li 沈穩地吸收了地面的不平整,維持著車室的高度,幾乎不會晃動的車身,讓乘員實在難以查覺路面品質的變化,再一次讓我們見識了高級車嚴格的品質要求。
令人驚豔的過彎經驗
正當此時,公路依著山勢,向左彎去,負責駕駛的夥伴,維持著速度,將車子彎了過去,坐在乘客座的我,依著過去的經驗,將身體的重心略向左偏,以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側傾。這次,我錯了,因為車子並沒有因為左彎的關係,向右傾斜,而是維持著幾乎水平的角度,滑過了彎道。
這是真的嗎?顧不得換手的地方還沒到,急巴著同車的夥伴在空曠的地方換手,我一定要親自確認剛剛的反應。
就這樣一次,兩次,在連綿而來的彎道上,隨著對於車輛熟悉,速度越提越高,越提越高,面對著與臺 3 線省道相似的道路,面對著經驗上只能用時速 150 公里不到的速度攻克的彎角,750 Li 一次又一次以接近每小時 200 公里的速度,進彎出彎,毫不拖泥帶水,轉向平穩又顯得靈活,車尾循跡性一流,在在都具有鋼炮型車輛在彎道上犀利的水準。而小到難以查覺的側傾,就像是道路版賽車般的水準,但是對於彎道中的起伏,750Li 又能柔韌地吸收,甚至連高速過彎所會感受到的離心效果,都似乎被 750 Li 精密調校的懸載吸收了一般。在彎道中的 750 Li,乘坐舒適性與直路上的 750 Li,並無二致,如此優異的表現,就算是用驚豔,也不足以表現心中驚喜的 1/10。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表現,在於 BMW 的工程師,趁著為 7 系列小改款的機會,在原已配置氣壓懸載的 7 系列身上,再加入了 Adaptive Drive 的電子輔助系統,除了加入 EDC 電子阻尼控制系統之外,更加入了 Dynamic Drive 主動式電子防傾桿系統,除了能夠依舊即時的車況,調整懸載系統的阻尼設定,以將震動抑制到最好之外,以液壓系統控制的防傾桿,更能依據行駛的速度以及過彎的狀況,即時地調整防傾桿的彈力大小,以讓車室保持在平衡的狀況,達到最佳的舒適性與穩定性,而這正是 750 Li 能夠以時速 200 公里進出彎道的祕密。
而就在心中驚喜的同時,腳下的油門卻是鬆了下來,因為,750 Li 的平穩,讓握著方向盤的手,忍不住微微的發抖。習慣以身體感覺側傾、以耳朵聆聽車胎滑動以判斷車輛極限所在的我,即便以時速近 200 公里進出彎道,依舊無法感受到側傾,而碩大的輪胎,亦依舊安靜,面對著無法接近極限,內心因為無知而感到恐懼。
在這異國的土地上,我被 BMW 工程師傑出的工藝表現所折服。當然,試車組不馴的血仍在隱隱作動,相信在臺灣山區那種小巧的彎道上,我們肯定可以試出 750 Li 的極限。不過何必呢?就讓我們放開心胸,好好欣賞 750 Li 的動態之美。就這麼沿著道路,在西班牙壯麗而獨特的山嶺之間,一面欣賞著山勢的壯闊以及地質地貌之美,一方面享受著 750 Li 獨特沒有側傾的駕駛樂趣。
動力卓越,運轉細緻
隨著陽光的西斜,我們也在導航系統的引導之下,離開了山區,回到了高速公路系統,駛上了歸程。而此時,正是測試 750 Li 動力最好的時候。引擎升級是這次小改款的重頭戲碼,為了面對眾多強悍的新手加入豪華市場的戰局,除推出時程最短的 760 外,BMW 為所有的 7 系列產品均換上全新的設定,全系列均配置上了招牌的 Valvetronic 可變汽門正時系統,再搭配部份車型排氣量的升級以及更為精密的調校,讓全系列的動力都有 12%的成長,而油耗卻更為環保經濟,以符合新世紀環保社會的要求,並滿足新奢華風潮上的頂級客層需求。
這次所試駕的 750Li,雖然名為 750,但事實上則是搭載著 4.8 升的 V8 引擎。之所以沒有命名為 748,據 BMW 的高層人員表示,主要著眼於行銷上的考量,730、740、750、760 的車系組成,讓各產品之間自然拉出區隔,不會有過去 730 與 735 之間定位較為模糊的困擾,而使用高階消費市場所熟習 750 的名號,自然在銷售上更具優勢。
就像是其所取代的 745 車型搭載著 4.4 升引擎一般,看似名實不符的命名方式,或許有人會質疑有灌水與欺騙的問題,但就像是 745 引擎在過去 3 年的時間,以精緻的運轉與堅強的實力,說服了全球的消費者一般。750 Li 身上這具來自 X5 4.8 is 的引擎,具有 362 匹馬力與 50.0 公斤米扭力的動力輸出,即便 750 Li 有著超過 2 噸的車重,0 到 100 公里,依舊能在 6.0 秒達成,相必所有的消費者,也不再會去斤斤計較那 0.2 升的差距。而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沒有裝設儀器的我們,並不能精確測量出 0 到 100 公里時速加速的時間長短,但是輕巧迅速的油門反應,卻是在每一次的加速過程之中,帶來我們無比的快感,搭配著精緻調校的 6 速自排系統,尺寸龐大的 750 Li,在高速公路輕巧地起舞,流暢地帶著我們穿過一個又一個的城鎮,回到渡假名勝的 Marbella。
頂級,就是無可挑剔
愉快的旅程,讓時間飛逝。步出 750 Li 的時間,與前一天抵達的時間相同,都是在夕陽西斜的黃昏時刻。一輛輛 750 Li,靜靜的停在車道上,就像是在機場看到的那一刻。仔細端倪這輛陪了我們 24 小時的車,引擎蓋折線的修改,加上全新燈組的造型以及保桿線條的改變,BMW 的設計師利用頭燈組內側以及下氣壩線條上寬下窄的設計,將前方的線條與引擎蓋上招牌的 V 型折線做了視覺上的連結,打破了原有的剛硬,加入了流線的柔美。
而從側面看來,前方的燈組更為向兩側延伸以及角度更為後傾,打造出流線的視覺效果,讓車頭原本過為強烈的存在感下降,加入了流線的效果。而過去與行李廂蓋涇渭分明的尾燈組,在小改款之後雖入侵了行李廂蓋,但是刻意以橫長方型的外型出現,搭配上精心配置的鍍鉻飾條,小改款的 7 系列,巧妙地擴張了橫向的視覺效果,降低了重心,修正了過去車身太長太窄的視覺效果,打造出極為流線優美的線條。而再搭配加寬的輪距與降低的車身,小改款的 7 系列,從過去的略顯呆板的龐然大物,一舉變成風度翩翩的名士。
回想過去 24 小時短暫的相處,不論是外型、動力、靜肅性、乘坐舒適性,750 Li 亮眼的表現,讓我完全忘記了過去對於 7 系列的不滿意。在這渡假天堂,我戀上了全新的 750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