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
鋼帶的強度也是一大重點,目前無段自動變速器大多使用於汽車、速克達機車、拖拉機為主,以日本及德國為主流。無段自動變速器優點主要在沒有傳統多組齒輪式自動變速箱換檔過程造成的損耗,傳統自動變速箱換檔太快會造成震動,近年來無段變速箱搭配扭力轉換器或電子控制離合器與引擎連結,可以發揮所長很快速順暢得由低速進入高速齒輪比不用擔心震動,也就是能比較快速順暢進入省油齒輪比,但並不適用於扭力過高的情況、這時要用較高的油耗作補償,傳統自排變速箱相對比較耐用耐高扭力,所以汽車公司仍繼續開發八前速或九前速傳統自排變速箱。現代無段變速箱也可用電子控制液壓調整滾輪間距來產生幾個固定齒比檔位,不過若切換此模式來換檔就會與傳統自動變速箱一樣,會多增加一點油耗。
所以圖所說的應該是正確 !
於
2017/02/18 12:05:38
發文
於
2017/02/18 12:05:38
發文IP 251.195.*.*
於
2017/02/18 12:14:07
發文IP 251.195.*.*
| |||
[轉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 | |||
上述的紅字部分有點怪,似乎牴觸了物理基本原理 ...
三種摩擦力當中,只有「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才會產生「動力傳輸的耗損」;
至於「靜摩擦力」,是指當時「兩接觸面之間並未產生相對滑動」;
而既然沒有相對滑動,那麼又何來「動力傳輸的耗損」?? 😆
(另外順便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如下)
對 CVT 比較不利 (比較不適用) 的場合,其實是「大扭力輸出」之時;
因為,引擎的扭力 如果超過了鋼帶與滾輪之間 最大 靜摩擦力 的話,
鋼帶與滾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動力傳輸的耗損」--- 這個才是事實真相!
但上述的物理基本原理,坊間的汽車媒體記者普遍不懂,就只好 人云亦云 了 ...
😌
| ||||||||||||
上述的紅字部分有點怪,似乎牴觸了物理基本原理 ... 三種摩擦力當中,只有「滑動摩擦」與「滾動摩擦」才會產生「動力傳輸的耗損」; 至於「靜摩擦力」,是指當時「兩接觸面之間並未產生相對滑動」; 而既然沒有相對滑動,那麼又何來「動力傳輸的耗損」?? 😆 (另外順便回答一下樓主的問題,如下) 對 CVT 比較不利 (比較不適用) 的場合,其實是「大扭力輸出」之時; 因為,引擎的扭力 如果超過了鋼帶與滾輪之間 最大 靜摩擦力 的話, 鋼帶與滾輪之間就會產生相對滑動、而導致「動力傳輸的耗損」--- 這個才是事實真相! 但上述的物理基本原理,坊間的汽車媒體記者普遍不懂,就只好 人云亦云 了 ... 😌 | ||||||||||||
增加CVT鋼帶跟錐輪之間的摩擦力的話,就是增加鋼帶張力,這代表輸出、入軸的軸承徑向負荷增加,軸承動摩擦耗損會變大的。
不過軸承的摩擦系數很小的,感覺是可以忽視。😇
動力流失之外!
而且CVT變速箱
也不是什麼省油變速箱!
怡塵還在行車紀錄趣的時候
對Altis1.8(CVT) / Civic 1.8(五速手自排) / Sentra 1.8(CVT) / Mazda3 2.0(六速手自排)
這四台車做油耗測試(市區公路!)
(還好沒去測試開山路.不然CVT變速箱油耗可能會更慘...和手自排變速箱比起來的話!)
然後TOYOTA Altis油耗是最差的!!!
人人口中的省油品牌!
(Altis1.8 號稱每公升跑18.x公里.結果每公升跑10.9)
還比NISSAN Sentra差!!
(Sentra 1.8 也是號稱每公升可跑18.x公里.實測每公升跑11.9 比Altis1.8好!!)
大家改改你們的迷失吧!
於
2017/02/18 13:07:14
發文
於
2017/02/18 13:07:14
發文IP 243.82.*.*
於
2017/02/18 13:07:44
發文IP 243.82.*.*
| |||
[轉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 鋼帶的強度也是一大重點,目前無段自動變速器大多使用於汽車、速克達機車、拖拉機為主,以日本及德國為主流。無段自動變速器優點主要在沒有傳統多組齒輪式自動變速箱換檔過程造成的損耗,傳統自動變速箱換檔太快會造成震動,近年來無段變速箱搭配扭力轉換器或電子控制離合器與引擎連結,可以發揮所長很快速順暢得由低速進入高速齒輪比不用擔心震動,也就是能比較快速順暢進入省油齒輪比,但並不適用於扭力過高的情況、這時要用較高的油耗作補償,傳統自排變速箱相對比較耐用耐高扭力,所以汽車公司仍繼續開發八前速或九前速傳統自排變速箱。現代無段變速箱也可用電子控制液壓調整滾輪間距來產生幾個固定齒比檔位,不過若切換此模式來換檔就會與傳統自動變速箱一樣,會多增加一點油耗。 | |||
這種內容實在是粉好笑
以離合器來當例子
有人會說因為離合器壓力大
磨擦力大
所以動力損耗了?
就是要磨擦力大
才能減少動力的損耗
想看的就看一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piLKRu4iWw&index=2&list=PLlkNh7jGifGj-cBCAKG6j40wDNMisVYwM
| |||
所以圖所說的應該是正確 ! | |||
但我記得看過雜誌的實車測試
同一台altis來說
4速剛換CVT時,測試0~100, 反而進步了不少!😊
| |||
CVT變速箱剛出來時強調『傳動效率高』,可以甩『液力傳動』的傳統AT變速箱幾條街,甚至也不比齒輪耦合的手排變速箱差 傳動效率高,所以省油,所以LEXUS至今堅持油電款一定用CVT 問題來了,『傳動效率高』不是更能忠實傳達引擎性能,動力比其他方式更好嗎? 怡塵說『CVT的特性是動力流失比較大』! 傳動效率高,所以省油,所以動力不好?原理何在呢? | |||
新舊款FIT引擎同一顆車重也差不多只有變速箱不一樣!
汽車工程師不是傻蛋!網路上實測數據使用CVT的FIT就是比5AT的FIT加速快更省油!
於
2017/02/18 13:53:54
發文IP 187.127.*.*
於
2017/02/18 14:03:01
發文IP 187.127.*.*
於
2017/02/18 15:20:46
發文IP 187.127.*.*
於
2017/02/18 15:23:59
發文IP 187.127.*.*
| |||
[轉貼]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84%A1%E6%AE%B5%E8%87%AA%E5%8B%95%E8%AE%8A%E9%80%9F%E5%99%A8 CVT有V型橡膠帶式、金屬帶式、多盤式、鋼球式、滾輪轉盤式等多種構造,大都利用金屬帶和可變半徑的滾輪傳輸動力。透過主動滾輪與被動滾輪半徑的變化,達到齒輪比的變化。理論上這種傳動方式的效率很高,不過必須建立在能負荷所傳遞的動力的情況下。由於是利用鋼帶與滾輪之間的摩擦力傳遞動力,所以鋼帶及滾輪的工作情況十分苛刻。為了有效傳遞動力,鋼帶與滾輪之間不允許打滑,而且原本產生的熱能已經很多,如果再打滑恐怕將會造內部機件的燒毀或嚴重耗損。而為了增加靜摩擦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鋼帶與滾輪之間的壓力。但摩擦力增加了,動力傳輸的耗損也會增加,無形中還是增加了油耗。 鋼帶的強度也是一大重點,目前無段自動變速器大多使用於汽車、速克達機車、拖拉機為主,以日本及德國為主流。無段自動變速器優點主要在沒有傳統多組齒輪式自動變速箱換檔過程造成的損耗,傳統自動變速箱換檔太快會造成震動,近年來無段變速箱搭配扭力轉換器或電子控制離合器與引擎連結,可以發揮所長很快速順暢得由低速進入高速齒輪比不用擔心震動,也就是能比較快速順暢進入省油齒輪比,但並不適用於扭力過高的情況、這時要用較高的油耗作補償,傳統自排變速箱相對比較耐用耐高扭力,所以汽車公司仍繼續開發八前速或九前速傳統自排變速箱。現代無段變速箱也可用電子控制液壓調整滾輪間距來產生幾個固定齒比檔位,不過若切換此模式來換檔就會與傳統自動變速箱一樣,會多增加一點油耗。 | |||
怡塵說的『CVT的特性是動力流失比較大』
照維基的說法
可理解『CVT的缺點是當大扭力輸出時,為了維持靜磨擦力,所以就會增加張力(壓力)來維持不『打滑』,為了這個目的所以CVT就會變的增加動力耗損及增加油耗
那麼意思說,CVT結構的機制可以探知臨界快被突破,透過機制將『省油有效率』變成『耗油又耗能』?
難怪教授說,不是啦,真相是扭力大滑動了,所以耗能啦😀
如果維基為真,CVT有個奧妙的機制『切來切去』,那麼問題來了,這個機制的原理為何?
於
2017/02/18 13:57:25
發文
於
2017/02/18 13:57:25
發文IP 252.199.*.*
於
2017/02/18 14:00:44
發文IP 252.199.*.*
| |||
這是事實啊! 動力流失之外! 而且CVT變速箱 也不是什麼省油變速箱! 怡塵還在行車紀錄趣的時候 對Altis1.8(CVT) / Civic 1.8(五速手自排) / Sentra 1.8(CVT) / Mazda3 2.0(六速手自排) 這四台車做油耗測試(市區公路!) (還好沒去測試開山路.不然CVT變速箱油耗可能會更慘...和手自排變速箱比起來的話!) 然後TOYOTA Altis油耗是最差的!!! 人人口中的省油品牌! (Altis1.8 號稱每公升跑18.x公里.結果每公升跑10.9) 還比NISSAN Sentra差!! (Sentra 1.8 也是號稱每公升可跑18.x公里.實測每公升跑11.9 比Altis1.8好!!) 大家改改你們的迷失吧! | |||
市區電腦油耗13.7km/L
市區實測油耗14.3 km/L
高速電腦油耗16.13km/L
高速實測油耗21.4 km/L
這種測試結果竟然有人相信😲😲😌😌
| ||||||||||||
這的確是CVT的特性!我在大陸的小FIT就是如此 但是為什麼會這樣?誰在等誰,誰配合不上呢? | ||||||||||||
速度爬升很緩慢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油門踩得不夠深...😆😆
於
2017/02/18 14:17:26
發文IP 187.127.*.*
於
2017/02/18 14:24:50
發文IP 187.127.*.*
| |||
新舊款FIT引擎同一顆車重也差不多只有變速箱不一樣! 汽車工程師不是傻蛋!網路上實測數據使用CVT的FIT就是比5AT的FIT加速快更省油! | |||
感謝回答
用14年的FIT跟17年的比,條件不完全一樣喔
二部車的最大扭力與馬力的轉速出現時機不一樣,壓縮比也不一樣,表示引擎有重新調教過
還有軸距車重也有小差異,這些都可能是差異的關鍵喔😇
| ||||||||||||||||||||||
速度爬升很緩慢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油門踩得不夠深...😆😆 | ||||||||||||||||||||||
不會的,我都是油門一拜,大陸叫『地板油』😀
於
2017/02/18 14:25:03
發文
於
2017/02/18 14:25:03
發文IP 177.214.*.*
於
2017/02/18 14:28:28
發文IP 177.214.*.*
| ||||||||||||||||||||||
感謝回答 用14年的FIT跟17年的比,條件不完全一樣喔 二部車的最大扭力與馬力的轉速出現時機不一樣,壓縮比也不一樣,表示引擎有重新調教過 還有軸距車重也有小差異,這些可能也是關鍵之一喔😇 | ||||||||||||||||||||||
新舊FIT的馬力重量比差多少?
笑死人!😆
5AT的FIT百公里加速能比無段FIT慢到3秒之多也真是不簡單!😆
於
2017/02/18 11:14:04
發文IP 187.127.*.*
於
2017/02/18 18:39:15
發文IP 187.127.*.*
傳動效率高,所以省油,所以LEXUS至今堅持油電款一定用CVT
問題來了,『傳動效率高』不是更能忠實傳達引擎性能,動力比其他方式更好嗎?
怡塵說『CVT的特性是動力流失比較大』!
傳動效率高,所以省油,所以動力不好?原理何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