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6


金士頓Kingston Canvas React SDXC UHS-I U3 V30 A1 128GB高速記憶卡-『高清無碼』記錄每一個感動瞬間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17 08:37:22

發文

#6047208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記錄每一個感動瞬間
紀錄是現在人們非常愛的一件事情,不論是出遊或是紀錄生活上的點點滴滴,詳實的記錄可以讓人生可以有更多事情可以回憶,還可與親朋好友們分享,拍攝照片或影片都講求『高清無碼』品質,各位別想歪了,高清當然是比FHD更高規格的4K,無碼則是擁有順暢的寫入速度讓影片不會有跳格或是馬賽克,而這樣的條件下,必須要有一張可以高速讀取與寫入且可靠度高的記憶卡;這次要介紹由金士頓Kingston所推出的『Canvas React SDXC UHS-I U3 V30 A1』高速記憶卡,擁有高速讀取100MB/s與寫入80MB/s,符合Class 10 UHS-I U3、V30與A1 等級,專為拍攝動態4K影像設計,容量有32GB、64GB、128GB與256GB,可符合各種不同需求的使用者,記憶卡部分提供防水、防震、耐高低溫與抵禦X光,讓資料擁有更高的可靠度,金士頓提供終身保固,現在就來看金士頓Kingston Canvas React SDXC UHS-I U3 V30 A1 128GB高速記憶卡。

 金士頓Kingston Canvas React SDXC UHS-I U3 V30 A1 128GB高速記憶卡本體與包裝

▼包裝盒採用吊卡式紙包裝,並有小紅人在一旁,馬上讓人聯想到金士頓


▼右上角標示Canvas React,Canvas是畫布的概念,意味揮灑生命色彩 珍藏美好記憶


▼本次介紹為SDXC UHS-I U3 V30 A1 128GB


▼招牌紅頭人


▼產品可應用於各種裝置上


▼提供終身保固服務


▼包裝中間有透明產品窗可直接看到產品本體


▼包裝背面一覽


▼記憶卡本體正反面一覽,正面標示產品型號、容量與規格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Apacer PANTHER RAGE DDR4-3200 RGB 16GB kit (8G*2) @ DDR4-4000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M.2 2280 PCIe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ardReader:Kingston MobileLite G4 USB3.0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93MB/s 寫入:79MB/s


▼AS SSD Benchmark:Write 79.38MB/s Read 93.43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97.969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83.235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Read:97.86MB/s,Seq Write:80.1MB/s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92.9MB/s,最大值為93.2MB/s,最小值為85.9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93.505MB/s,寫入部分可達到78.634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93.330MB/s,寫入部分可達到79.074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93.367MB/s,寫入部分可達到79.463MB/s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在各測試項目中皆提供不錯的效能,適合各種不同應用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95.727MB/s、寫入80.407MB/s


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PCIe SSD 110S 256GB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5406.7MB(共652個檔案)耗時89.61秒,平均寫入速度為60.34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5406.7MB(共652個檔案)耗時67.70秒,平均讀取速度為79.86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6898.9MB(共1個檔案)耗時88.52秒,平均寫入速度為77.94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6898.9MB(共1個檔案)耗時73.83秒,平均讀取速度為93.45MB/s


 結語
這次介紹的金士頓Kingston Canvas React SDXC UHS-I U3 V30 A1 128GB高速記憶卡表現相當不錯,讀取速度接近100MB/s表現亮眼,寫入速度也接近80MB/s,讀取與寫入表現接近官方所公佈數據,適合大資料量傳輸與儲存的玩家使用,許多高畫質相機與錄影設備…等裝置也都可以使用;容量部分128GB相當足夠,不然還有更高容量的256GB可以選擇,不論是要放高音質音樂、高畫質影片與照片,真的是再多都不怕!!想找一款可以高清無碼詳實紀錄所有照片與影片的高速記憶卡,相信金士頓Kingston Canvas React SDXC UHS-I U3 V30 A1高速記憶卡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金士頓針對記憶卡部分提供終身保固服務,在台灣各地有許多服務據點,售後服務保固相當便利與完善。


十銓TEAMGROUP DELTA RGB SSD-固態硬碟也能RGB,酷炫燈效輕鬆同步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16 10:48:19

發文

#6047198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固態硬碟也能RGB,酷炫燈效輕鬆同步
現在電腦產品加上RGB燈效可以說是基本配備,不過許多產品都有推出RGB產品,而SSD曾經有看過有燈光的產品,但後續卻沒有看到在市面上流通實在有點可惜,近期十銓TEAMGROUP推出了『DELTA』RGB SSD,DELTA推出兩款分別為絢麗版與簡約版,簡約版為單色燈效,絢麗版除了單色模式外還可調整為絢麗流光式混彩效果,規格部分業界最高發光面積5:3佔比,厚度為 9.5 mm設計,較適合安裝在桌上型電腦上,顆粒部分採用3D TLC顆粒,容量則有250GB、500GB與1TB,效能表現部分讀取最高都可達到560MB/s,寫入則依據不同容量會有不同表現500~510MB/s,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燈效部分可與各廠牌主機板做控制與同步,簡約版採用12V RGB接口,絢麗版則採用5V ADD接口,馬上就來看擁有酷炫RGB燈效的十銓TEAMGROUP DELTA RGB SSD。

十銓TEAMGROUP DELTA RGB SSD本體與包裝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容量與產品外觀


▼T-FORCE Logo


▼產品型號為DELTA RGB,本次介紹容量為250GB


▼產品外型照片


▼TEAMGROUP提供最不一樣的POWER


▼包裝背面標示T-FORCE由來、產品規格、序號、顏色與公司資訊,原廠提供三年保固


▼DELTA RGB基本規格


▼產品序號、顏色與各國安規認證標示,產品為MIT台灣製造!!


▼DELTA RGB可與各主機板做燈光控制與同步


▼側面標示T-FORCE Logo與產品型號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卡、T-FORCE信仰貼紙與控制連接線


▼控制連接線一覽,該款為絢麗版,採用5V ADD接口


▼DELTA RGB SSD正面一覽,尺寸為標準的2.5吋設計,表面有T-FORCE Logo字樣與DELTA字樣,發光面積為5:3設計,提供玩家最酷炫的視覺效果


▼上方為不對稱式發光區域,並有T-FORCE字樣


▼中間為大面積發光區域,還有T-FORCE Logo


▼下方則為DELTA字樣發光區域


▼背面標示產品相關資訊,並有防拆標籤防止使用者拆解


▼介面採用SATA 6Gb/s,旁邊的USB接頭為RGB控制安裝


▼DELTA RGB SSD其他角度一覽,厚度為9.5mm設計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2700X
Cooler: 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240
MB: ASRock X470 Taich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 DDR4-3600 CL16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528MB/s 寫入:486MB/s,影音讀寫採用5K高解析度檔案,提供不錯的成績表現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測試顯示4MB區塊之循序讀取與寫入在各種資料壓縮率中表現皆相當接近




▼AS SSD Benchmark基本測試循序讀取528.61MB/s、寫入486.69 MB/s,4K讀取27.50MB/s、寫入76.45MB/s,總分共獲得了987分,成績相當不錯





▼ATTO Disk Benchmark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64.467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22.502MB/s,512KB後讀取與寫入效能相當穩定


▼Crystal Disk Mark多佇列(QD32)循序讀取564.2MB/s、寫入520.0MB/s,表現都還不錯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527.3MB/s,最大值為528.0MB/s,最小值為508.0MB/s,讀取相當平穩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488.6MB/s,最大值為493.3MB/s,最小值為478.8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515.511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485.777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527.129MB/s,寫入部分可達到490.8223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516.582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477.193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508.725MB/s優異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475.242MB/s優異表現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在各測試項目中皆提供不錯的效能,適合各種不同應用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同樣在各項測試中提供不錯的效能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562.017MB/s、寫入520.389MB/s,4K讀取28.366MB/s、寫入84.177MB/s


 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DELTA RGB SSD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138.44秒,平均寫入速度為83.06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30.75秒,平均讀取速度為373.93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70.53秒,平均寫入速度為168.56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3.27秒,平均讀取速度為510.98MB/s


 發光展示

這次採用ASRock X470 Taichi的addressable控制,並搭配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240一起做發光同步

▼主機板、水冷與SSD發光同步!!


▼發光影片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dSmrF32oco


光是看單色變化玩家們一定不過癮,改搭配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R RGB!!

▼發光影片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OIih-pjIR4


 結語
十銓TEAMGROUP DELTA RGB SSD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在各方面的測試表現皆相當出色,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987分,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更是優異,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64.467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22.502MB/s,與官方所提供的傳輸速率相當,在實際傳輸測試中多檔案的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不論在各種應用上都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且容量部分也相當齊全從250GB~1TB共有三種產品可供使用者挑選;DELTA RGB SSD最大的亮點還是在RGB發光,可以與其他發光硬體一起做同步,提供最酷炫且最有一體感的視覺效果;十銓原廠提供三年保固,想找一款擁有酷炫RGB發光且效能還不錯的SSD,相信十銓TEAMGROUP DELTA RGB SSD系列產品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創見Transcend M.2 SSD 820S 480GB固態硬碟-大容量時代來臨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15 13:29:54

發文

#6047140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創見Transcend M.2 SSD 820S M.2 480GB固態硬碟,大容量好選擇
SATA介面SSD固態硬碟最快效能落在550MB/s左右,不過已可滿足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需求,若不挑選較高速的PCIe SSD,則挑選SATA SSD可以選擇大量產品,目前大容量產品價格上不算高,且許多軟體與單機遊戲大作容量越來越大,再加上玩家們越來越依賴SSD所帶來的優異效能,而那種效能真的是使用過就真的回不去了!!這次要介紹由創見Transcend推出的『M.2 SSD 820S』固態硬碟,M.2 SSD 820S採用SATA III 6Gb/s傳輸介面,長度為80mm,主控晶片採用SMI(慧榮) SM2258XT,內建SLC caching技術、RAID engine資料保護機制與LDPC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除錯機制,提供高速資料傳輸與資料儲存可靠度,還支援了深眠模式(DevSleep)省電技術,藉由智慧關閉SATA介面電源,延長筆電電池續航力,NAND Flash搭配3D TLC顆粒,容量有120GB、250GB與480GB可選擇,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現在就來看創見Transcend M.2 SSD 820S 480GB固態硬碟。

 創見Transcend M.2 SSD 820S 480GB固態硬碟本體與包裝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標示品牌、產品名稱、容量與特色


▼創見Transcend Logo 


▼產品型號為MTS820S SATA III 6Gb/s M.2 2280 SSD


▼創見提供三年保固


▼容量為480GB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安裝方式、各國安規認證與創見公司資訊


▼產品基本規格


▼創見公司資訊


▼安裝方式簡介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MTS820S SATA III 6Gb/s M.2 2280 SSD


▼保固卡與其他創見產品介紹書


▼MTS820S SATA III 6Gb/s M.2 2280 SSD本體一覽,採用M.2 B + M Key傳輸介面,長度為標準的2280,正面右側有貼紙標示產品資訊,NAND Flash為雙面配置,八顆共組成480GB



▼標示產品資訊


▼採用M.2 B + M Key傳輸介面


▼採用SMI(慧榮) SM2258XT主控晶片


▼3D TLC顆粒為Micron(美光)NW851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2700X @ 4.1GHz
Cooler: 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240
MB: ASRock X470 Taich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 DDR4-3600 CL16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503MB/s 寫入:469MB/s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




▼AS SSD Benchmark:Write 472.60MB/s Read 502.18MB/s Score 765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40.474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493.887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Read:533.3MB/s,Seq Write:499.4MB/s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528.2MB/s,最大值為528.5MB/s,最小值為526.4MB/s,讀取相當平穩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452.5MB/s,最大值為476.5MB/s,最小值為127.6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506.087MB/s,寫入部分可達到466.911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500.100MB/s,寫入部分可達到466.482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502.376MB/s,寫入部分可達到450.524MB/s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519.483MB/s優異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320.145MB/s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在各測試項目中皆提供不錯的效能,適合各種不同應用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同樣在各項測試中提供不錯的效能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532.612MB/s、寫入494.470MB/s,4K讀取21.507MB/s、寫入103.565MB/s


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M.2 SSD 820S 480GB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31.83秒,平均寫入速度為361.27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29.16秒,平均讀取速度為394.36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6.16秒,平均寫入速度為454.52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3.84秒,平均讀取速度為498.59MB/s


 結語
創見Transcend M.2 SSD 820S 480GB固態硬碟採用SMI(慧榮) SM2258XT主控晶片,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765,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表現,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40.474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493.887MB/s,實際傳輸測試中雖然成績沒有像跑Benchmark來的理想,不過這樣的效能已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再加上擁有大容量優勢,不論安裝單機遊戲大作或是大資料量軟體都可輕鬆儲存;現在許多筆電都支援M.2 SSD安裝,可升級的產品與應用相當廣泛,M.2 SSD 820S支援深眠模式(DevSleep)省電技術,讓筆電可以更加省電提高續航力;創見Transcend原廠針對M.2 SSD 820S產品提供三年保固,售後服務保固相當便利與完善,想找一款入門等級的M.2 SATA SSD,相信創見Transcend M.2 SSD 820S固態硬碟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AZIO ATOM光學電競滑鼠-搭配PixArt 3360感應器與270度炫彩光弧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11 09:25:43

發文

#6046809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PixArt 3360感應器與270度炫彩光弧
現在電競產品眾多,玩家們要挑選產品真的都必須花一點時間與多作功課,擁有神一般的技巧也要有優異的產品搭配才能吃雞啊!!這次要介紹一款擁有270度炫彩光弧的滑鼠,由AZIO所推出的『ATOM』RGB光學電競滑鼠,光學引擎採用PixArt 3360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64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七段切換,每一段數值採用不同發光表示,回報率最高提供1000Hz,提供三段可調整,微動開關採用Huano提供2000萬次按壓使用壽命,背光部分採用270度弧形光環設計,透過DPI調整按鈕可調整五種背光模式,ATOM最特別的是擁有左右兩邊側鍵,且可調整是否關閉,適合各種不同遊戲與左右手慣用的玩家,馬上就來看這款搭配PixArt 3360感應器與270度炫彩光弧的AZIO ATOM光學電競滑鼠。

 AZIO ATOM光學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


▼產品型號為ATOM


▼ATOM外觀


▼AZIO Logo


▼正面翻開可看到產品操作說明、售後服務與AZIO公司資訊


▼包裝背面展示ATOM燈光與特色


▼燈光展示


▼產品特色:
❶左右手玩家皆可使用
❷採用Huano微動開關,擁有2000萬次按壓使用壽命
❸擁有輕鬆且自由設定
❹光學引擎採用PixArt 3360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64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七段切換
❺擁有五種燈光模式與八色背光調整
❻採用加寬滾輪設計,並有V字型刻紋,提供最佳的舒適度與操控性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


▼另一側標示ATOM基本規格


▼配件:產品說明書



▼AZIO ATOM光學電競滑鼠一覽,本體下方有AZIO Logo,外型為對稱式設計,表面採用消光處理,質感相當不錯


▼線材上有魔鬼氈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干擾,提供優異的資料傳輸品質,介面採用USB設計,接頭為鍍金接頭 





▼滾輪採用加寬設計,並有V字型刻紋,提供最佳的舒適度與操控性


▼前方一覽,採用對稱式設計,不論左手或右手慣用玩家皆可使用,外型符合人體工學,使用起來手感與舒適度都相當不錯,前方線材有防拉扯設計,可提供較佳的產品使用壽命,按鍵下方可以看到有發光設計,提供不錯的視覺效果


▼下半部發光區為Logo區與滑鼠本體下緣呈現U字型環繞設計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有止滑設計,提供玩家穩定舒適的操作,並內建兩顆側鍵可供使用者使用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有止滑設計,同樣有內建兩顆側鍵可供使用者使用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兩片式配置,並有產品硬體切換控制


▼鼠腳一覽



▼回報率提供三段調整,分別為125/500/1000Hz,側鍵部分提供左側關閉、右側關閉與全部關閉


▼DPI部分提供七段可調整,每一段提供不同顏色表示,背光部分則利用DPI切換按鈕進入調整模式,共有五種模式與八種顏色可選擇


背光模式展示

▼發光部分為按鍵下方、Logo區與底部U字型環繞導光條




▼來欣賞全暗環境呈現的效果





▼模式切換與顏色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iYdJ0Ssi4


總結
AZIO ATOM光學電競滑鼠採用PixArt 3360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64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七段切換,回報率最高提供1000Hz,提供三段可調整,提供相當不錯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可以讓使用者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調整至適合的DPI數值與回報率,打起遊戲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外型部分為對稱式設計,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且左右側皆提供側鍵設計,還可透過開關做關閉動作,握感部分相當穩固,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在背光部分提供了前方、Logo區與底部U字型環繞導光條,可透過硬體方式調整五種發光模式與八種顏色,沒有RGB可調是稍微可惜了一點,不過依然可以提供不錯的視覺效果,微動開關採用Huano提供2000萬次按壓使用壽命,Huano的微動相信許多玩家都很喜愛,回饋力道不錯!!目前AZIO ATOM光學電競滑鼠官方定價為NT$1690元,想找一款採用頂規PixArt 3360感應器且擁有270度炫彩光弧的電競滑鼠,相信AZIO ATOM光學電競滑鼠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賽德斯SADES RA 太陽神-拉 全透側RGB機殼-無線搖控RGB同步控制,酷炫視覺效果一手掌握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10 10:02:43

發文

#6046767 IP 61.231.*.*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6/11 20:33:29

發文IP 61.231.*.*





 無線搖控RGB同步控制,酷炫視覺效果一手掌握
賽德斯機殼與散熱產品CP值一直以來都相當不錯,前陣子介紹過歐西里斯Plus版本,真的是相當酷炫且有質感,近期賽德斯又再度推出新產品『RA』太陽神-拉全透側RGB機殼,前面板採用鋼化玻璃,整體看起來相當有質感,側面同樣採用鋼化玻璃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讓內部的酷炫硬體可以一覽無遺;內部結構擴充性相當優異,散熱部分預留不少升級空間,頂部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140/240/280mm水冷排,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mm水冷排,原廠已內建三顆120mm曼茶羅魔扇,並搭配專屬電路控制,可支援RGB燈效同步與搖控控制,讓其他硬體燈效與機殼上的風扇燈效可以同步控制,玩家可展現自我風格,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底部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整體提供相當優異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含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按鈕、RGB風扇變色按鍵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四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7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70mm,整體規格相當漂亮,現在就來看看賽德斯SADES RA 太陽神-拉 全透側RGB機殼。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有中文版與英文版


▼產品特色,最大可支援9顆風扇、支援主機板同步變色、強力水冷支援、全景透側鋼化玻璃、RGB風扇變燈鍵、加高底座增加散熱速度


▼側面標示基本規格與SADES Logo、產品型號


▼頂部標示產品型號,目前買指定型號機殼到粉絲團登陸就送曼荼羅魔扇,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配件:產品說明書、拭鏡布、蜂鳴器、I/O防塵塞、束線帶、RGB控制遙控與各種固定螺絲

▼RGB控制遙控一覽,可以調整顏色、模式與風扇轉速


▼RA 太陽神-拉本體一覽,前面板採用鋼化玻璃設計,相當有質感,玻璃下方有SADES Logo 


▼前強化玻璃為可開拆卸式設計,前方已內建三顆120mm風扇曼茶羅魔扇

▼上蓋部分設計採用大面積網孔設計,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mm水冷排,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在最前方

▼上蓋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I/O部分有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風扇模式切換與Reset按鈕

▼側板一側為鋼化玻璃設計,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


▼側板另一側則為一般金屬設計,上方有散熱開口設計,提升散熱效果


▼後方一覽

▼後方可安裝一顆12公分120mm風扇或水冷牌,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採用下置式設計

▼底部一覽

▼腳座採用金屬支架墊高並搭配橡膠止滑,墊高設計可提供更優異的散熱效果


▼電源供應器風扇進風口並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上方、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使用者走線,後方有內建的曼茶羅魔扇風扇控制器,可將風扇作集中管理與控制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風扇背板設計


▼主機板右側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

▼頂部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mm水冷排

▼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或水冷排,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前方內建三顆120mm風扇曼茶羅魔扇

▼主機板下方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

▼背面主機板固定機構後方內建曼茶羅魔扇專屬電路控制,可支援RGB燈效同步,記得要將RGB控制線材安裝置主機板上,讓其他硬體燈效與機殼上的風扇燈效可以同步控制,讓玩家可展現自我風格 

▼RGB控制線盒的RGB控制線材與紅外線接收器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

▼兩顆3.5吋支架,硬碟盤為滑軌設計,固定方式為免螺絲設計,有預留螺絲孔位,使用者也可安裝2.5吋裝置,滑軌左右皆有防震膠墊,可防止硬碟共振



▼硬碟安裝後一覽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背面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內部發光硬體一覽無遺!!


發光展示

若使用者的主機板沒有支援RGB控制也不用擔心,內建的控制器也提供了多種酷炫的發光模式,還可以用遙控直接控制!!

▼風扇轉速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EtHVcMx3Y


▼發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VSEqzY_lI


▼模式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MDAl8wq9Nk


▼顏色變換、呼吸與七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X3MCeGHLg


總結:
賽德斯SADES RA 太陽神-拉 全透側RGB機殼在外觀上相當有質感,搭配前方與側面鋼化玻璃,讓整體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並可透過內建RGB控制器與其他硬體發光一起做同步,最厲害的是還可以透過遙控器做控制,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硬碟部分提供不錯的升級空間,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也相當充足,原廠前方已內建三顆120mm曼茶羅魔扇,使用者可再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風扇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水冷排支援部分表現相當優異,不論上前方、頂部與後方都有預留水冷排空間,想要拿來做水冷改裝機都不是問題!!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水冷玩家,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2990元,想找一款支援RGB發光同步與遙控控制,同時還擁有鋼化玻璃側板可展現酷炫硬體的機殼,相信賽德斯SADES RA 太陽神-拉 全透側RGB機殼是個非常不錯的口袋名單。



 無線搖控RGB同步控制,酷炫視覺效果一手掌握
賽德斯機殼與散熱產品CP值一直以來都相當不錯,前陣子介紹過歐西里斯Plus版本,真的是相當酷炫且有質感,近期賽德斯又再度推出新產品『RA』太陽神-拉全透側RGB機殼,前面板採用鋼化玻璃,整體看起來相當有質感,側面同樣採用鋼化玻璃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讓內部的酷炫硬體可以一覽無遺;內部結構擴充性相當優異,散熱部分預留不少升級空間,頂部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140/240/280mm水冷排,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mm水冷排,原廠已內建三顆120mm曼荼羅魔扇,並搭配專屬電路控制,可支援RGB燈效同步與搖控控制,讓其他硬體燈效與機殼上的風扇燈效可以同步控制,玩家可展現自我風格,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底部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整體提供相當優異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含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按鈕、RGB風扇變色按鍵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四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7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70mm,整體規格相當漂亮,現在就來看看賽德斯SADES RA 太陽神-拉 全透側RGB機殼。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有中文版與英文版


▼產品特色,最大可支援9顆風扇、支援主機板同步變色、強力水冷支援、全景透側鋼化玻璃、RGB風扇變燈鍵、加高底座增加散熱速度


▼側面標示基本規格與SADES Logo、產品型號


▼頂部標示產品型號,目前買指定型號機殼到粉絲團登入就送曼荼羅魔扇,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配件:產品說明書、拭鏡布、蜂鳴器、I/O防塵塞、束線帶、RGB控制遙控與各種固定螺絲

▼RGB控制遙控一覽,可以調整顏色、模式與風扇轉速


▼RA 太陽神-拉本體一覽,前面板採用鋼化玻璃設計,相當有質感,玻璃下方有SADES Logo 


▼前強化玻璃為可開拆卸式設計,前方已內建三顆120mm風扇曼荼羅魔扇

▼上蓋部分設計採用大面積網孔設計,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mm水冷排,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在最前方

▼上蓋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I/O部分有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風扇模式切換與Reset按鈕

▼側板一側為鋼化玻璃設計,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


▼側板另一側則為一般金屬設計,上方有散熱開口設計,提升散熱效果


▼後方一覽

▼後方可安裝一顆12公分120mm風扇或水冷牌,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採用下置式設計

▼底部一覽

▼腳座採用金屬支架墊高並搭配橡膠止滑,墊高設計可提供更優異的散熱效果


▼電源供應器風扇進風口並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上方、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使用者走線,後方有內建的曼荼羅魔扇風扇控制器,可將風扇作集中管理與控制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風扇背板設計


▼主機板右側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

▼頂部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mm水冷排

▼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或水冷排,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前方內建三顆120mm風扇曼荼羅魔扇

▼主機板下方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

▼背面主機板固定機構後方內建曼荼羅魔扇專屬電路控制,可支援RGB燈效同步,記得要將RGB控制線材安裝至主機板上,讓其他硬體燈效與機殼上的風扇燈效可以同步控制,讓玩家可展現自我風格 


▼RGB控制線盒的RGB控制線材與紅外線接收器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

▼兩顆3.5吋支架,硬碟盤為滑軌設計,固定方式為免螺絲設計,有預留螺絲孔位,使用者也可安裝2.5吋裝置,滑軌左右皆有防震膠墊,可防止硬碟共振



▼硬碟安裝後一覽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背面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內部發光硬體一覽無遺!!


發光展示

若使用者的主機板沒有支援RGB控制也不用擔心,內建的控制器也提供了多種酷炫的發光模式,還可以用遙控直接控制!!

▼風扇轉速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EtHVcMx3Y


▼發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wVSEqzY_lI


▼模式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MDAl8wq9Nk


▼顏色變換、呼吸與七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fX3MCeGHLg


總結:
賽德斯SADES RA 太陽神-拉 全透側RGB機殼在外觀上相當有質感,搭配前方與側面鋼化玻璃,讓整體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並可透過內建RGB控制器與其他硬體發光一起做同步,最厲害的是還可以透過遙控器做控制,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硬碟部分提供不錯的升級空間,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也相當充足,原廠前方已內建三顆120mm曼荼羅魔扇,使用者可再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風扇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水冷排支援部分表現相當優異,不論上前方、頂部與後方都有預留水冷排空間,想要拿來做水冷改裝機都不是問題!!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水冷玩家,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2990元,想找一款支援RGB發光同步與遙控控制,同時還擁有鋼化玻璃側板可展現酷炫硬體的機殼,相信賽德斯SADES RA 太陽神-拉 全透側RGB機殼是個非常不錯的口袋名單。

 


創見Transcend PCIe SSD 110S M.2固態硬碟-入門PCIe SSD最佳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08 11:40:18

發文

#6046663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創見Transcend PCIe SSD 110S入門PCIe SSD最佳首選!! 
目前SSD固態硬碟已經是相當普及,不論是新電腦還是舊電腦都要裝一顆SSD才能大幅度提升整體處理效能,不過採用SATA介面已達到傳輸效能瓶頸,最高傳輸速率大概是在550MB/s左右,後來推出了採用PCIe介面的SSD,在效能上有了相當不錯的突破,目前PCIe介面SSD價格也比剛推出時相對親民不少;這次要介紹一款擁有不錯效能的PCIe SSD產品,由創見Transcend所推出的『PCIe SSD 110S』固態硬碟,PCIe SSD 110S符合最新NVMe 1.3規範搭配M.2 PCIe Gen3 x4傳輸介面,主控晶片採用SMI(慧榮) SM2263XT,原生PCIe 3.0 x4介面,採用4 NAND Flash Channel設計,加入NANDXTend技術,提供LDPC硬式與軟式解碼,能夠提升3D NAND寫入與抹除次數(P/E cycle),延長SSD壽命並確保資料完整性,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NAND Flash搭配3D TLC顆粒,容量有128GB、256GB與512GB可選擇,原廠提供五年保固,現在就來看創見Transcend PCIe SSD 110S M.2固態硬碟。

 創見Transcend PCIe SSD 110S M.2固態硬碟本體與包裝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標示品牌、產品名稱、容量與特色 

▼創見Transcend Logo 

▼產品型號為PCIe SSD 110S Gen3 x4 M.2 2280 SSD 

▼符合最新NVMe 1.3規範,採用3D TLC顆粒 

▼容量為256GB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安裝方式、各國安規認證與創見公司資訊 

▼產品基本規格 

▼創見公司資訊 

▼安裝方式簡介 

▼原廠提供五年保固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PCIe SSD 110S Gen3 x4 M.2 2280 SSD 

▼保固卡與其他創見產品介紹書 

▼PCIe SSD 110S Gen3 x4 M.2 2280 SSD 256GB本體一覽,採用M.2 M Key傳輸介面,長度為標準的2280,正面配置為主控晶片與NAND Flash,正面右側有貼紙標示產品資訊 

▼標示產品資訊 

▼採用M.2 M Key傳輸介面 

▼採用SMI(慧榮) SM2263XT主控晶片 

▼3D TLC顆粒,目前找不到相關資訊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2700X @ 4.1GHz 
Cooler: 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240 
MB: ASRock X470 Taich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 DDR4-3600 CL16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1648MB/s 寫入:761MB/s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 


▼AS SSD Benchmark:Write 766.19MB/s Read 1637.61MB/s Score 2129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798.450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821.096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Read:1789.8MB/s,Seq Write:814.8MB/s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2783.8MB/s,最大值為2787.2MB/s,最小值為2576.2MB/s,讀取相當平穩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751.8MB/s,最大值為783.1MB/s,最小值為82.0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1601.764MB/s,寫入部分可達到787.892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1541.558MB/s,寫入部分可達到778.000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1556.400MB/s,寫入部分可達到774.437MB/s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2658.005MB/s優異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482.590MB/s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在各測試項目中皆提供不錯的效能,適合各種不同應用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同樣在各項測試中提供不錯的效能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1791.639MB/s、寫入806.393MB/s,4K讀取44.344MB/s、寫入177.813MB/s 

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PCIe SSD 110S 256GB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20.09秒,平均寫入速度為572.23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12.20秒,平均讀取速度為942.26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15.59秒,平均寫入速度為762.42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7.58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568.81MB/s 

 結語 
創見Transcend PCIe SSD 110S M.2固態硬碟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採用SMI(慧榮) SM2263XT主控晶片,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2129,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表現優異,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798.450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821.096MB/s,在實際傳輸測試中多檔案的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這樣的效能已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現在許多新款的筆電也都支援PCIe SSD的安裝,可升級的產品與應用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創見Transcend原廠針對PCIe SSD 110S產品提供五年保固,售後服務保固相當便利與完善,想找一款入門等級的PCIe SSD,相信創見Transcend PCIe SSD 110S M.2固態硬碟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華擎ASRock X470 Taichi-電競炫彩兼得、RYZEN二代處理器效能全開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02 22:00:00

發文

#6046396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電競炫彩兼得、RYZEN二代處理器效能全開
AMD推出二代Ryzen處理器後讓許多玩家驚呼連連,晶片組部分也推出了X470,X470除了在規格上有小升級外,還支援了StoreMI技術,各家主機板廠商也紛紛推出相對應產品符合各種消費者需求;這次要介紹由華擎ASRock所推出的『X470 Taichi』,太極系列的傳統就是擁有擁有強悍的規格與紮實的用料,X470 Taichi可以好好期待一下了!!用料部分採用華擎超合金,CPU部分採用16相數位供電,支援300W EX OC,還搭配了外頻晶片II,提供相當優異的超頻表現,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第四代,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在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音效品質上提供相當不錯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四支DDR4,並可超頻至DDR4-3466MHz以上,M.2介面部分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另一組M.2擴充則為PCIe Gen2 x4訊號,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兩組PCIe x16插槽,插槽導入金屬遮蓋,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與Intel 802.11ac無線網路卡,還支援了藍牙4.2,提供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這次最特別的導入了Polychrome RGB,也就是Addressable RGB控制,讓玩家可以安裝5V ADD控制之裝置,讓發光燈效擁有更多的變化,現在就來看看規電競炫彩兼得的華擎ASRock X470 Taichi。

包裝與配件
▼彩盒採用太極風格,並印有產品型號、支援處理器與特色

▼華擎ASRock Logo與產品型號:X470 Taichi

▼採用AMD X470晶片

▼支援AMD Ryzen處理器、NVIDIA SLI、AMD CROSSFIRE、HDMI認證標誌與新導入的Polychrome RGB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I/O介紹與基本規格

▼產品特色:
❶提供兩組RGB燈條控制接頭與Polychrome RGB
❷提供全覆蓋式M.2散熱片
❸內建2T2R 802.11ac雙頻Wi-Fi網路卡
❹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
❺內建前面板USB 3.1 Gen 2 Type-C接頭


▼I/O與產品基本規格介紹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型號與採用晶片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明信片、M.2固定螺絲*2、2T2R Wi-Fi天線、後I/O擋板、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4、SLI HB橋接器與ASRock貼紙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兩盎司PCB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搭配黑色PCB與灰色太極圖案,連南橋散熱片也有一整體的圖案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I/O上方有一塊飾板



▼I/O部分:Wi-Fi天線安裝處、PS/2、USB3.1 Gen 1 Type-A*6、USB3.1 Gen 2 Type-A*1、USB3.1 Gen 2 Type-C*1、Clean CMOS、HDMI、RJ-45與音訊輸出

▼CPU腳座支援AM4處理器A系列APU(Bristol Ridge)與Ryzen處理器(Summit Ridge)


▼CPU供電部分採用16相數位供電,搭配IR35201 PWM控制器與IR3598 MOS Driver,CPU供電部分MOSFET採用雙N通道零件,MOSFET部分有獨立散熱模組設計,CPU VCore供電為8+4 Pin







▼記憶體擴充槽為四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網路晶片:Intel I221AT

▼Super IO晶片:nuvoTon NCT6779D

▼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晶片採用ALC1220,輸出端搭配發燒級TI N5532 OPA放大器




▼USB Type-C偵測晶片:ASMedia ASM1543


▼USB 3.1 Gen 2 redriver晶片:DIODES PI3EQX1004ZHE

▼ASMedia ASM3142 PCIe轉USB3.1晶片

▼PCIe 3.0切換器:NXP L04083B



▼ASMedia ASM1184e PCIe封包切換器

▼ASMedia ASM1061 SATA 6Gb/s晶片

▼ICS 9VRS4883BKLF超頻時脈產生器

▼PCIe擴充槽一覽

▼全覆蓋式M.2散熱片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

▼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最大長度支援至22110,另一組則為PCIe Gen2 x4 M.2擴充,最大長度支援至2280


▼前置Audio插Pin 

▼RGB LED控制接頭與Addressable RGB控制接頭

▼前置面板插Pin

▼兩組前置USB 3.1 Gen 1插Pin


▼一組USB2.0與RGB控制接頭,設計在CPU旁邊,若採用2700X的信仰風扇可直接安裝,相當方便!!

▼前置USB 3.1 Gen 2 Type-C接頭

▼四組前置USB 2.0插Pin

▼Debug燈號

▼SATA部分為八組SATA 6Gb/s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X470晶片與超有特色的獨立散熱模組



▼X470晶片周圍佈滿發光LED


BIOS設定簡單介紹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有CPU頻率、記憶體頻率與主機板所有電壓設定,設定完畢後可儲存為Profile,方便使用者管理設定值




▼記憶體參數設定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個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MD CBS設定選項一覽


▼Zen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DF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UMC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NBIO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FCH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AMD PBS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系統總覽、RAID設定、驅動安裝、UEFI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


▼RGB LED設定一覽


▼有線網卡狀態設定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開機功能表一覽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測試平台與環境(預設)

CPU: AMD Ryzen 7 2700X
Cooler: 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R RGB
MB: ASRock X470 Taich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 DDR4-3600 CL16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3362MB/s Write:50602MB/s Copy:45389MB/s

▼Super PI 1M:9.860s

▼CPU Mark:614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953sec 1024M-100.86sec

▼WinRAR:13444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9.3

▼x265 FHD Benchmark :27.4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4.09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0.49 fps

▼CINEBENCH R11.5 :18.39 pts

▼CINEBENCH R15 :1733 cb

▼Performance Test CPU :16450

▼Performance Test RAM :2463

▼CrystalMark09


測試平台與環境(超頻)

CPU: AMD Ryzen 7 2700X @ 4.1GHz
Cooler: 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R RGB
MB: ASRock X470 Taich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 DDR4-3600 CL16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3382MB/s Write:50872MB/s Copy:45670MB/s

▼Super PI 1M:9.465

▼CPU Mark:635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735sec 1024M-94.304sec

▼WinRAR:13658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51.4

▼x265 FHD Benchmark :29.0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6.27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0.99 fps

▼CINEBENCH R11.5 :20.15pts

▼CINEBENCH R15 :1855 cb

▼Performance Test CPU :17095

▼Performance Test RAM :2482

▼CrystalMark09


▼效能比較總表


 Polychrome RGB設定軟體簡介與發光展示

▼軟體介面相當淺顯易懂,可分別調整I/O區、Audio區、PCH散熱片、兩組RGB與addressable RGB,addressable RGB共提供15種模式可選擇




▼主機板發光區域(I/O區、Audio區與PCH散熱片)




▼搭配Cooler 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R RGB發光展示




▼發光影片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LzYs7Orck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FZYZu0RGCk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X470 Taichi表現相當不錯,用料部分採用華擎超合金,讓產品整體效能、超頻性、穩定性與壽命提升了不少,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安心與放心,音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四代採用Realtek ALC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讓音質表現相當出色,降低了許多雜音,讓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力十足;擴充部分提供了一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另一組M.2則提供PCIe Gen3 x4訊號,SATA接頭提供了八組,硬碟擴充部分相當足夠,已可滿足大部分的玩家需求,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了兩組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效能表現方面搭配Ryzen 7 2700X還可以玩小幅度超頻,可將處理器提升至4.1GHz,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性,記憶體部分可超頻至DDR4-3600,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都有50000MB/s左右的優異表現,BIOS調整部分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要超頻也是輕鬆簡單;這次最重要的是導入了addressable RGB控制,可搭配最新的RGB產品並做出許多更酷炫的視覺效果,且擁有四年優質保固與一年換新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外,還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快換)。


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超厚5mm保護手腕、高精準抗磨表面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6/01 11:26:17

發文

#604632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超厚5mm保護手腕、高精準抗磨表面
吃雞是近期最最最夯的遊戲也是討論度最高的話題,有高超的技巧也要有可以跟得上的電競產品搭配,吃雞最重要的除了要有高反應度的滑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滑鼠墊,擁有高精準度且活動區域足夠的滑鼠墊才能發揮高超的技巧;這次要介紹由AZIO所推出的『GMP』電競捷技滑鼠墊,GMP電競捷技滑鼠墊表面採用特殊抗磨纖維設計,提供順滑的移動與精確的反饋追蹤,底部採用人字紋防滑膠底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防止滑鼠墊滑動或移動,厚度採用超厚5mm設計,提供舒適的使用體驗並可有效保護手腕,邊緣採用密度縫合加工,尺寸部分長35.6公分、寬31.5公分,讓使用者擁有大範圍的操作空間,馬上就來看看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帶來的好手感。

 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並有開孔可直接摸到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正面觸感


▼AZIO Logo


▼產品型號:GMP


▼可直接摸到鍵鼠墊正面觸感


▼包裝背面標示公司資訊


▼AZIO公司資訊


▼兩側標示產品型號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正面一覽,表面採用特殊抗磨纖維設計,提供順滑的移動與精確的反饋追蹤


▼表面特殊抗磨纖維設計,摸起來觸感相當不錯且舒適!!


▼左上角有AZIO Logo


▼右下角有ELEGANTLY FIERCE字樣


▼邊緣採用平整縫線加工,車縫線工法相當細緻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背面一覽,人字紋防滑膠底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防止滑鼠墊滑動或移動


▼人字紋防滑膠底一覽


▼厚度採用超厚5mm設計,提供不錯的手腕保護


▼GMP電競捷技滑鼠提供大範圍的操作空間,讓玩家可以發揮最佳的技巧


總結
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是款好用舒適的滑鼠墊,滑鼠的操作空間來說算相當足夠,還提供相當舒適的操作手感,讓玩家可以相當穩固在遊戲中盡情激烈操作滑鼠,且厚度為5mm設計,對手腕的防護性相當不錯,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正面與反面都有針對電競玩家需求做設計與材料配合,能勝任各種不同玩家的需求與操作環境;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390元,真的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5mm厚度且操作順手舒適的電競滑鼠墊,相信AZIO GMP電競捷技滑鼠墊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兩台主機共用鍵鼠、螢幕與音訊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30 07:15:58

發文

#6046202 IP 61.23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
許多玩家家中電腦或許不只一台,可能同時需要兩台以上的電腦在工作,而一台電腦就搭配一組鍵鼠與螢幕非常浪費空間,KVM切換器可以讓兩台或更多電腦共用一組鍵鼠與螢幕,這次要介紹由林帝LINDY推出的HDMI/USB KVM切換器(產品編號為42340 ),這款產品為兩埠KVM切換器,可同時切換HDMI、USB2.0與音訊,HDMI部分支援1080p、3D、具有HDCP數位音頻訊號與HDMI全音頻,USB部分為2.0規格,除了可安裝鍵盤與滑鼠外,可在外接USB集線器連接更多USB裝置,音訊部分提供3.5mm麥克風與喇叭接口,可隨著切換將音訊連接至主機,切換部分提供硬體切換按鈕、桌面軟體與鍵盤熱鍵切換,相當方便操作,馬上就來看看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

包裝、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與特色

▼原廠編號為42340,型號為HDMI/USB KVM切換器,並標示產品特色與林帝公司資訊

▼產品外型

▼HDMI/USB KVM切換器

▼可同時切換HDMI、USB2.0與Audio訊號 

▼包裝背面為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側面標示LINDY原廠公司資訊


▼另一側標示產品提供兩年保固,提供USB2.0與HDMI(含3D)切換,適用於PC、mac、XBOX、PS3與PS4


▼配件:產品說明書與軟體光碟

▼KVM本體一覽,切換器部分相當小,線材為不可拆卸設計

▼正面上方標示目前所在機台位置,並標示接頭可連接之產品

▼前方為HDMI與兩組USB,USB可透過集線器連接更多設備

▼左右兩側為麥克風與喇叭接頭


▼後方為出線位置,皆有防折設計

▼背面標示產品型號與安規認證

▼實體切換按鈕,按一下即可切換兩台裝置的畫面、USB與音訊,切換按鈕背後有磁鐵設計,方便使用者固定


▼兩組連接線材一覽,每一組線材包含HDMI、USB與喇叭/麥克風接頭


實際使用操作

▼切換部分除了可以使用實體切換按鈕外,也可安裝軟體透過鍵盤快速鍵切換,快速鍵可按照習慣做調整,音訊部分可以固定在某一個Port


▼實際切換錄影,採用一台桌機與筆電做切換,第一台為桌機,第二台為筆電,所以在畫面切換上需要做偵測,畫面會有閃一下的情況,切還第一台桌機時,則不會有閃一下的情形,USB裝置部分則會跟著切換,讓USB裝置可以在兩台裝置間自動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HjXjA92c-M


總結:
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真的是個方便又實用的產品,在切換上反應速度相當迅速,且在操作上也沒有延遲,最方便的是可以將USB裝置不論是鍵盤、滑鼠還是儲存設備都可以隨著切換使用,在軟體部分也當方便,可以自行設定快速鍵切換,還可固定播放某一台裝置的音源,整體來說功能相當的齊全與方便;除了可以使用在電腦外,還可以搭配遊戲機、機上盒….等都是沒問題的,目前HDMI/USB KVM切換器官方定價為NT$2200,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台方便又實用的HDMI/USB KVM切換器,相信林帝LINDY HDMI/USB KVM切換器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親民價格搭配MU-MIMO與強悍穿牆能力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25 09:55:18

發文

#6045894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親民價格搭配MU-MIMO與強悍穿牆能力
802.11ac規格目前已經算是主流規格,且產品價格越來越輕民,近期許多路由器產品都支援MU-MIMO技術,讓同時可擁有更大的連線數,這次要介紹由TOTOLINK所推出價格親民且擁有MU-MIMO與強悍穿牆能力的『A950RG』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A950RG WiFi規格為802.11ac,傳輸速率最高提供1200Mbps,天線部分採用四支5dBi全向性天線,提供不錯的訊號品質與穿牆能力,支援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讓多人同時連線不再卡頓,有線網路部分提供四組LAN有線網路(LAN1為MOD專用埠)與一組Giga WAN,其他功能部分提供三組2.4GHz/5GHz SSID、無線中繼、無線橋接、上網時間管理、QoS頻寬管理、定時重啟…等功能,不會因為價格親民而功能打折扣,馬上就來看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啦。

  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TOTOLINK Logo
 

▼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
 

▼產品特色:
❶支援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
❷5GHz放大功率PA技術 
❸802.11ac極速同步雙頻,無線速度達1200Mbps
❹超強4支5dBi全向性天線,全方位覆蓋
❺Giga超快效能
❻內建1組MOD專用埠,佈線簡單免設定
 

▼產品型號為A950RG
 

▼A950RG產品外型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擁有超強穿牆能力、MU-MIMO多用戶技術與產品規格
 

▼擁有超強穿牆能力
 

▼802.11ac極速同步雙頻,無線速度達1200Mbps
 

▼MU-MIMO多用戶技術
 

▼產品特色
 

▼產品規格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
 

▼上下兩側標示TOTOLINK Logo、包裝內容物與公司資訊
 
 

▼配件部分:快速安裝手冊、變壓器與網路線
 

▼TOTOLINK A950RG本體一覽,本體採用黑色設計,這台比較特別採用直立式設計,前方有類卡夢紋路,質感相當不錯,天線部分採用四支全指向性天線可依照使用者使用需求做角度調整
 
 

▼類卡夢紋路,質感沒話說!!
 

▼前方有狀態指示燈號
 

▼TOTOLINK Logo與燈號說明
 

▼天線上有TOTOLINK字樣
 

▼兩側各有一支天線設計,並有散熱開孔
 
 

▼上方同樣有散熱開孔設計
 

▼後方I/O部分,分別為WAN、LAN與電源輸入,還有WPS/RST按鈕,後方擁有大面積散熱開孔,提高散熱效果
 

▼貼有產品型號、設定IP、帳號密碼…等相關資訊
 

▼底部設有防滑膠墊
 

 TOTOLINK A950RG基本設定介紹

▼輸入192.168.0.1即可進入設定畫面
 

▼登入後有快速設定,可選取DHCP、固定IP與PPPoE設定網際網路
 
 
 

接下來進入到進階設定部分
▼系統狀態:可看到目前路由器內的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的狀態(包含2.4GHz/5GHz),還有系統運作資訊可查看
 

▼系統模式:可選擇運作模式,有路由器模式、無線延伸、橋接模式與WISP模式可選擇
 

▼網路設定-網路連線(WAN)設定:設定WAN連線方式,可選擇DHCP、PPPoE與固定IP
 
 
 

▼網路設定-區域網路(LAN)設定:可設定區域網路與DHPC IP範圍
 

▼網路設定-DHCP配發內部固定IP:可設定某些裝置為固定IP
 

▼網路設定-IPTV設定:可開啟IPTV功能
 

▼IPv6-IPv6狀態:可查看IPv6網路狀態
 

▼IPv6-IPv6設定:做IPv6網路設定,可選擇DHCP、PPPoE與固定IP
 
 
 

▼5G無線設定-無線狀態:可查看目前5GHz無線網路狀態
 

▼5G無線設定-基本設定: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5G無線設定-多組無線網路設定:可開啟額外兩組5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5G無線設定- MAC位置驗證: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5G無線設定-WDS:可設定5GHz WiFi WDS功能
 

▼5G無線設定-WPS:可設定5GHz WiFi WPS功能
 

▼5G無線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5GHz訊號細項設定
 

▼2.4G無線設定-無線狀態:可查看目前2.4GHz無線網路狀態
 

▼2.4G無線設定-基本設定: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2.4G無線設定-多組無線網路設定:可開啟額外兩組2.4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2.4G無線設定- MAC位置驗證: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2.4G無線設定-WDS:可設定2.4GHz WiFi WDS功能
 

▼2.4G無線設定-WPS:可設定2.4GHz WiFi WPS功能
 

▼2.4G無線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2.4GHz訊號細項設定
 

▼QoS:可設定QoS是否開啟,並設定流量管制規則
 

▼防火牆-防火牆類型:可設定防火牆之白名單或黑名單
 

▼防火牆-IP/通訊埠過濾:可設定IP/通訊埠過濾名單
 

▼防火牆-MAC位置過濾:可設定MAC位置過濾名單
 

▼防火牆-URL過濾:可設定URL關鍵字過濾
 

▼防火牆-通訊埠轉發:可設定通訊埠轉發
 

▼防火牆-VPN通透(Passthrough):可設定VPN封包通過狀態
 

▼防火牆-DMZ:可設定DMZ相關參數
 

▼防火牆-時間規則設定:可設定防火牆的開啟時間
 

▼系統工具-管理者設定:可修改路由器登入密碼
 

▼系統工具-系統時間:可設定時間更新伺服器與時區
 

▼系統工具-DDNS:可設定DDNS參數
 

▼系統工具-遠端管理:可開啟遠端管理,方便管理者做監控與設定
 

▼系統工具-UPnP:可開啟UPnP功能
 

▼系統工具-韌體升級:可升級路由器內的韌體檔案
 

▼系統工具-備份/還原:可備份與還原路由器設定參數,也可還原為原廠預設值
 

▼系統工具-系統紀錄:可開啟系統紀錄功能,方面管理者管理
 

▼系統工具-定時重啟:可設定週期性機器重啟時間
 

▼系統工具-WIFI使用時間設定:可設定每天WIFI啟用時間
 

▼系統工具-網頁通告設定:可設定網頁通告
 

 多組SSID

開啟多組SSID可將訪客與家中網域做分離,達到更好的網路安全性

▼2.4GHz與5GHz各提供三組SSID
 

 訊號強度測試

一般來說路由器訊號強度與使用者連線距離有很大關係,這次測試就不測試5~6這種小兒科的測試了,基本上在這樣的環境訊號強度一定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這次測試11米距離與15米距離,11米部分穿過2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15米部分穿過3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

▼11米測試結果 2.4GHz三組訊號強度平均在93~95之間,表現相當不錯;5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97~99附近;5GHz訊號品質相當優異,擁有不錯的穿牆能力
 

▼15米測試結果 2.4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73~76之間,訊號品質還不錯;5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81~83之間;5GHz訊號品質雖然小有衰減,不過15米有這樣表現真的相當出色,擁有優異的穿牆能力
 

 總結
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表現相當不錯,在無線路由器方面功能相當強大,像是中繼、橋接、多組SSID、QoS、自動重開機..等功能樣樣不缺,設定介面相當人性化且設定方式相當簡單與淺顯易懂,不論是新手或是老手都可以在5分鐘內將網路設定完畢,A950RG符合802.11ac標準,最高傳輸率為AC 1200 Mbps,並內建4支5dBi全向性天線,還支援了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讓多人同時連線也能順暢飆網,規格還不錯,已可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訊號實測部分,表現相當優異,在距離11米時,2.4G與5G部分訊號品質都相當不錯,擁有93以上的強度,提供非常穩定的訊號品質,15米測試時,2.4G訊號表現還不差,可達73~76強度,5G部分則略有衰減,平均強度81~83之間;原廠提供三年保固與一年換新服務,目前TOTOLINK A950RG網路通路價格為NT$1299元,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MU-MIMO技術的路由器,相信TOTOLINK A950RG AC1200超世代Giga無線路由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AMD Ryzen 3 2200G & Ryzen 5 2400G APU-超強Vega內顯降臨,大亂鬥對手產品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17 09:27:43

發文

#6045439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搭載超強Vega內顯的AMD Ryzen 3 2200G & Ryzen 5 2400G APU降臨
AMD Ryzen 2000G系列APU卯足全力,搭配了效能超強悍的Vega內顯,代號為Raven Ridge,目前推出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兩款,集成Vega繪圖核心,採用AM4腳位,詳細規格如下

從規格表來看這兩顆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處理器執行緒、工作頻率與Vega內顯工作頻率、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核心數量都是四核心,不過在執行緒部分2400G為八執行緒(4C8T),2200G為四執行緒(4C4T),Vega內顯部分2400G有11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250MHz, 2200G則有8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100MHz,若玩家想安裝獨立顯卡時,APU提供PCIe Gen3 x8通道,足以應付中階顯卡,這兩款處理器TDP皆為65W,且都為無鎖倍頻,讓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

玩家們比較好奇的是Vega內顯究竟有多厲害,這次會拿相對應的產品來大亂鬥一下,讓玩家們了解Vega內顯的魅力!!

AMD Ryzen 2200G/2400G一覽

▼AMD Ryzen 2200G/2400G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Ryzen 與搭載Vega顯示晶片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此款搭配Wraith Stealth散熱器,若一般玩家可使用該散熱器,若超頻玩家建議可採用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或其他散熱產品



▼AMD Ryzen 2200G/2400G正面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AMD Ryzen 2200G/2400G背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Wraith Stealth散熱器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風扇上方有AMD Logo,無LED發光功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採用螺絲固定,需要將主機板上的扣具先移除即可直接把散熱器鎖上,Wraith Stealth散熱器提供相當低調的外觀且優異的散熱效果 




內顯PK大亂鬥

本次測試會測試AMD Ryzen 2200G/2400G預設與超頻表現外,還會與對手產品Intel Core i3-8100/i5-8400內顯比較,最後再拿出獨顯NVIDIA GT 1030進行PK大亂鬥,測試軟體部分會採用New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Cloud Gate/Sky Diver、虹彩六號與GRID2,馬上就來看這場精彩的大亂鬥!!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遊戲畫質設置(Ultra)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設置解析度為1920*1080,畫質部分設定都幾乎是在中





AMD Ryzen 3 2200G APU預設時脈測試
CPU: AMD Ryzen 3 22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8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1108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255

▼3DMark Sky Diver :9205

▼GRID2遊戲畫面,最高47張,最低34張,平均41.7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1張,最低28張,平均35.13張


AMD Ryzen 3 2200G APU超頻測試
CPU: AMD Ryzen 3 22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 DDR4-3333(CL16)
VGA: AMD RANDON RX VEGA 8 @ 130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3181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486

▼3DMark Sky Diver :10978

▼GRID2遊戲畫面,最高65張,最低44張,平均53.87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9張,最低34張,平均42.85張


AMD Ryzen 5 2400G APU預設時脈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4159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452

▼3DMark Sky Diver :11323

▼GRID2遊戲畫面,最高73張,最低51張,平均59.35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2張,最低30張,平均39.55張


AMD Ryzen 5 2400G APU超頻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 DDR4-3333(CL16)
VGA: AMD RANDON RX VEGA 11 @ 155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7227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762

▼3DMark Sky Diver :13740

▼GRID2遊戲畫面,最高86張,最低55張,平均69.8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73張,最低33張,平均47.71張


Intel Core i3-8100內顯測試
CPU: Intel Core i3-81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Intel UHD Graphics 630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7915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489

▼3DMark Sky Diver :4494

▼GRID2遊戲畫面,最高17張,最低12張,平均14.89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21張,最低11張,平均14.38張


Intel Core i3-8100搭配NVIDIA GT 1030測試
CPU: Intel Core i3-81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NVIDIA GT 1030 2GB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285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35

▼3DMark Sky Diver : 11217

▼GRID2遊戲畫面,最高69張,最低32張,平均54.27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0張,最低29張,平均40.96張


Intel Core i5-8400內顯測試
CPU: Intel Core i5-84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Intel UHD Graphics 630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9002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488

▼3DMark Sky Diver :4502

▼GRID2遊戲畫面,最高18張,最低12張,平均15.22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26張,最低12張,平均14.86張


Intel Core i5-8400搭配NVIDIA GT 1030測試
CPU: Intel Core i5-8400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RAM: 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2666 16GB kit (8G*2) 
VGA: NVIDIA GT 1030 2GB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RS3(1709)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3DMark Cloud Gate :1562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1662

▼3DMark Sky Diver : 12036

▼GRID2遊戲畫面,最高83張,最低48張,平均62.63張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遊戲畫面,最高66張,最低32張,平均41.62張


▼效能表現總表


總結
以上大亂鬥之後可以看出這8個組合的效能高低,預設表現來說AMD Ryzen 2200G/2400G比對對手產品幾乎是大獲全勝,實際遊戲表現AMD Ryzen 2200G/2400G都還可以平均張數維持在30~60張之間,而對手產品平均張數皆低於20張以下,根本無法順暢運行遊戲;若拿GT 1030來對比預設表現Ryzen 3 2200G小輸i3-8100搭配GT 1030,超頻過後效能表現就在伯仲之間,Ryzen 5 2400G與i5-8400搭配GT 1030相比,在預設上效能已非常接近GT 1030,超頻過後可完全超越GT 1030效能表現,價格部分參考原X屋價格來比較

沒有獨立顯卡的價格來說AMD與Intel組合有600~700的差價,若再加上獨立顯卡價格上去價差更大,足足可以省下3000~4000組裝預算;整體來說AMD Ryzen 2200G/2400G這兩款處理器的CP值相當不錯,且效能表現已可滿足入門電競玩家,以上資訊提供給需要的玩家參考。
 


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獨特無限RGB鏡面發光,酷炫與優異散熱兼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16 08:59:07

發文

#6045384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獨特無限RGB鏡面發光,酷炫與優異散熱兼得
水冷設備一直以來都是超頻玩家與喜愛電腦安安靜靜的玩家最愛,水冷的好處不外乎可同時擁有硬體低溫與風扇低噪音這兩項優點,不過一般DIY式水冷可不是每一個玩家都有辦法完成,如果一個不注意或是安裝不當造成漏水的悲劇慘況,一體式水冷安裝上與空冷散熱器大同小異,透過簡單安裝即可達到水冷所帶來的優異散熱與靜音效果,相信會更適合更多一般玩家使用;這次要介紹由NZXT所推出的『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水冷頭上方採用半透明鏡面塗裝,具備兩個可獨立定址的RGB通道,可透過自家CAM軟體控制發光顏色與模式,提供超酷炫且吸晴的視覺效果,KRAKEN系列的泵浦設計在水冷排上,可增加泵浦的使用壽命,目前許多一體式水冷產品泵浦設計在水冷頭上,在水冷頭上會因為CPU的熱度會讓泵浦壽命降低,如果長時間都讓CPU處於高負載的情況,那泵浦的壽命更是堪憂,風扇部分採用自家Aer P120風扇,最大噪音為21~36dBA,轉速為500~2000rpm,水冷頭部分採用銅頭鍍鎳拋光處理,提供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平台部份支援Intel與AMD主流平台,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現在就來看看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帶來的散熱表現啦。

 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約,標示產品型號,並有產品外觀照片


▼產品型號:KRAKEN M22


▼產品外觀照片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CAM控制軟體介紹


▼KRAKEN M22具備兩個可獨立定址的RGB通道,並可透過獨家CAM軟體做控制


▼產品特色介紹
❶無限鏡面搭配RGB模式,提供酷炫的視覺效果,可透過直覺式CAM軟體輕鬆控制,並可隨著溫度或聲音輸出等變化響應互動模式
❷搭配Aer P120散熱風扇,獨特的進風口與液態軸承設計,提供優異的帶風量與低噪音效果,還可搭配拆卸式彩框裝飾(選配)
❸水管部份採用細尼龍套管強化,提升耐久性


▼獨家CAM軟體提供直覺式介面,方便操作與設定


▼側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另一側標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有繁體中文!!相當重視台灣市場!!



▼頂部標示產品型號與NZXT Logo


▼底部標示多國安規認證標誌


▼配件:產品說明書、AMD水冷頭扣具、強化背板、風扇固定螺絲、各平台固定螺絲與CAM控制連接線



▼CAM控制連接線為USB介面,直接安裝主機板USB擴充即可使用


▼風扇為Aer P120,型號為RF-AP120-FP(12V/0.32A),接頭為4pin PWM設計,風扇螺絲孔有防震膠墊設計,可防止共震聲





▼水冷排與水冷頭一覽,無限鏡面相當搶眼!!


▼水冷排側面一覽,一側為水冷液體交換管線



▼水冷排兩側皆有NZXT字樣



▼水冷排一覽,泵浦設計在水冷排上,可提高泵浦使用壽命



▼泵浦電源為3pin接頭


▼水冷頭一覽,無限鏡面上有NZXT字樣,質感相當不錯,水管部分為可旋轉設計,方便安裝與整理水管




▼CPU接觸面為銅底設計,提供最佳的導熱效果,散熱膏部份已塗抹好,直接安裝即可使用


▼水冷頭扣具為可替換設計,相當容易操作與更換



 搭配i7-8700K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Cooler: NZXT KRAKEN M22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BIOS為全預設,僅開啟記憶體XMP後開始測試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32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61~65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5度,平均溫度為64度


▼CPU 6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30~32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58~65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5度,平均溫度為60~61度







 搭配i7-8700K超頻4.8GHz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 4.8GHz
Cooler: NZXT KRAKEN M22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與Speed State Disable)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Package溫度記錄,待機39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6~80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8度,平均溫度為77~78度


▼CPU 6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34~38度上下跳動,燒機過程71~79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8度,平均溫度為75度







CAM/手機APP軟體介紹與酷炫發光展示

▼CAM軟體進入後,第一個頁面為硬體狀況監控,有CPU、顯卡、記憶體與硬碟狀態監控


▼CPU與顯卡狀態可轉換顯示方式


▼上方有截圖按鈕可使用,方便使用者截圖


▼佈景主題更換,有白天與夜晚兩個模式


▼訊息警告區,當有警告訊息提示時可以觀看並有歷史紀錄


▼設定選項一覽


▼設定帳號部份可直接線上做管理


▼設定有語言、介面顏色、開機選項、偵測、溫度…等相關細項設定


▼通知部份可設定警告提示偵測點


▼CAM軟體可切換為mini版本


▼第二個頁面為CPU、顯卡、主機板、記憶體與硬碟型號與規格簡述



▼CAM Overlay可以設定在遊戲介面提供CPU、GPU、記憶體與遊戲張數..等相關資訊


▼如右上角所示


▼GPU狀況監控與超頻,若顯卡為可超頻則可以直接做超頻設定


▼發光設定部份有發光顏色與模式可調整


▼固定模式提供顏色修改


▼呼吸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與呼吸速度


▼漸變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與漸變速度


▼覆蓋跑馬燈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運行速度與方向


▼心跳模式提供顏色修改、新增循環顏色與運行速度


▼彩虹模式則提供運行速度與方向修改


▼智能模式可針對CPU、GPU與FPS做顏色調整


▼自訂模式可使用固定、呼吸與波浪模式新增Profile


▼音源模式可針對群組、同步或Bass做色彩跟隨變化設定


▼若還有其他NZXT支援CAM的產品可由這邊掃描新增


▼手機App軟體介面與電腦端提供資訊類似,可隨時查看電腦狀況



▼電腦硬體簡介


▼通知訊息欄


▼選項一覽


▼固定模式發光展示


▼呼吸模式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psB-miveTU


▼漸變模式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7XvWrtIpvg


▼覆蓋跑馬燈模式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I35kkEwJQ


▼心跳模式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6mw9sVOYWI


▼彩虹模式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uMPm1R734


總結
這次介紹的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表現相當不錯,效能部分水冷頭採用銅底拋光處理,提供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採用i7-8700K預設環境中測試最高溫度為75度,平均溫度為64度,表現相當優異,超頻至4.8GHz表下也還不差,雖然高溫度來到98度,不過平均溫度可穩定在77~78度,以120mm水冷來說有這樣的壓制能力算相當強悍,且在噪音部分依然相當安靜,幾乎聽不到風扇的聲音,如果需要更高散熱效能的玩家且不在意噪音,可在安裝一顆120mm風扇,可獲得更優異的散熱效果;在安裝上也相當容易,安裝僅需參考說明書,即可輕鬆安裝完成,KRAKEN M22除了擁有優異的散熱表現外,另一個亮點就是獨特無限RGB鏡面發光,可透過CAM軟體調整顏色與發光模式,提供相當酷炫的視覺效果,若還有其他NZXT產品還可做發光同步!!整體來說NZXT KRAKEN M22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是個不錯的產品,擁有酷炫燈效與優異散熱效果,讓玩家在即將到來的炎炎夏日也不用擔心處理器過熱罷工!!


AORUS VS AMD玩家體驗會-AMD 2000系列處理器與X470晶片組驚奇再現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15 13:05:25

發文

#6045304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AORUS VS AMD玩家體驗會-AMD 2000系列處理器與X470晶片組驚奇再現



前言:
AMD處理器的優異效能與高CP值相信大家有目共睹,近期推出了2000系列處理器,除了無內顯的2700X、2700、2600X與2600還有兩款APU 2200G與2400G,主機板部分也推出了X470晶片組,許多玩家對新款處理器與晶片組可能還不是非常了解,這次的體驗會主要讓玩家可以現場體驗AMD與AOURS X470主機板的效能外,如有任何問題或是產品使用心得可以立即與AMD、技嘉原廠工作人員面對面互動,讓玩家解除所有心中的疑惑,並能將心得與工作人員討論,讓下一個產品可以做進一步的改善與進步,現場除了技術分享外還有精彩的分組競賽與豐富的獎品,事不宜遲就來看看這場精彩又熱鬧的體驗會。

主辦廠商

公司網頁: http://www.amd.com/zh-hant/home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AMD/
公司介紹: 超微半導體公司(英語: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縮寫:AMD、超微),創立於1969年,是一家專注於微處理器及相關技術設計的跨國公司,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矽谷內的森尼韋爾市。最初,超微擁有晶圓廠來製造其設計的晶片,自2009年超微將自家晶圓廠拆分為現今的GlobalFoundries(格羅方德)以後,成為無廠半導體公司,僅負責硬體積體電路設計及產品銷售業務。現時,超微的主要產品是中央處理器(包括嵌入式平台)、圖形處理器、主機板晶片組以及電腦記憶體,超微半導體是目前除了英特爾以外,最大的x86架構微處理器供應商,自收購冶天科技以後,則成為除了輝達以外僅有的獨立圖形處理器供應商,自此成為一家同時擁有中央處理器和圖形處理器技術的半導體公司,也是唯一可與英特爾和輝達匹敵的廠商。


公司網頁: http://www.gigabyte.tw/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GIGABYTE/?fref=ts
公司簡介: GIGABYTE 技嘉科技創立於 1986 年,「Upgrade Your Life」是一路驅使我們前進的動力。我們以扮演創新的先鋒者為目標,因此,GIGABYTE 推出了引領產業新標準的革命技術-Ultra Durable超耐久技術、突破硬體限制的獨家散熱設計-WINDFORCE專利技術、以及一手能掌握的超微型電腦-BRIX 系列等,同時,我們打造頂級電競品牌-AORUS,以極致效能,全面給予遊戲玩家們有別以往的體驗。GIGABYTE 以獨特的方式開創了嶄新的數位世界,我們持續創造令人驚艷的產品,帶給您更美好的生活體驗。


公司網頁: http://www.aorus.com/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gigabyteXGTW/?fref=ts
公司簡介: AORUS是技嘉科技於2014年成立的電競品牌,主打頂級輕薄電競筆電,以及滑鼠、鍵盤、背包等電競周邊產品,為追求最強效能與行動性的狂熱玩家而生。桀傲不羈的獨特鷹隼標誌,象徵源自遠古埃及戰神荷魯斯,流淌著電競的血液,傳承玩家永不放棄的戰鬥精神。

執行單位


活動時間:2018年5月5日(星期六) 13:30~17:00
活動地點: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洛克廳(台北市羅斯福路4段85號B1)
捷運新店線 公館站2號出口(步行約2分鐘)
▼XFastest相當用心與貼心,活動前一天有簡訊提醒通知,我們當然要風雨無阻到場共襄盛舉^^


▼台北集思台大會議中心


會場概況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體驗會會場
▼現場廳相當多,可別走錯廳啦!!

▼活動報到處

▼舒適的體驗會會場

▼舒適的體驗會會場

▼AORUS主機板與顯卡展示區


▼Ryzen Threadripper征服設計和遊戲,無限制的效能,勢不可擋的能量!!

▼AORUS X470系列電競主機板,競逐世界舞台 無可取代!超多好料等你來挖掘!!

▼X470 AORUS ULTRA GAMING主機板搭載8+3相複合式數位PWM設計,雙M.2插槽並搭配散熱片,ALC1220-VB音效晶片,USB DAC-UP 2技術,符合CEC 2019規範


▼X470 AORUS GAMING 5 WIFI主機板搭載8+3相複合式數位PWM設計,雙M.2插槽並搭配散熱片,ALC1220-VB音效晶片,Intel 802.11ac Wave2無線網路,USB DAC-UP 2技術,符合CEC 2019規範


▼X470 AORUS GAMING 7 WIFI主機板搭載10+2相IR數位PWM設計,採用堆疊式散熱鰭片& Direct Touch直觸式熱導管設計,雙M.2插槽並搭配散熱片,ALC1220-VB音效晶片並搭載ESS SABRE數位類比轉換晶片,Intel®802.11ac Wave2無線網路,符合CEC 2019規範

▼AORUS發光飾品

▼Radeon RX VEGA 64 GAMING OC 8G顯卡內建8GB 2048 bit二代高頻寬記憶體(HBM2),風之力10公分雙風扇正逆轉散熱系統,支援Radeon  VR Ready Premium,支援6螢幕輸出 HDMIx3 + DisplayPortx3,提供優異的12+1相超頻供電設計


▼Radeon RX VEGA 56 GAMING OC 8G顯卡內建8GB 2048 bit二代高頻寬記憶體(HBM2),風之力10公分雙風扇正逆轉散熱系統,支援Radeon™ VR Ready Premium,支援6螢幕輸出HDMIx3 + DisplayPortx3,提供優異的12+1相超頻供電設計


▼AORUS Radeon RX580 8G顯卡採用風之力90mm雙風扇搭配獨特刀鋒扇葉造型,進化版銅背板散熱技術,RGB fusion-16.7M色可客製化全彩RGB燈光,造型金屬強化背板,直覺式AORUS Graphics Engine工具軟體 


▼AORUS Radeon RX570 4G顯卡風之力90mm雙風扇搭配獨特刀鋒扇葉造型,進化版銅背板散熱技術,RGB fusion-16.7M色可客製化全彩RGB燈光,造型金屬強化背板,直覺式AORUS Graphics Engine工具軟體  


▼豐富的獎品等著玩家們帶回家!!

▼RYZEN效能強勁 由您控制!!

▼遊戲超越想像力 第二代RYZEN智慧型處理器

▼創新HBM2顯存顯卡震撼來襲,RADEON VEGA顯卡採用HBM2超高頻寬記憶體,為4K遊戲而生,支援FreeSync與RADEON CHILL智慧技術

▼用VEGA或RX 580顯卡可以暢玩FARCRY 5

▼體驗區與分組競賽設備



▼AORUS X470系列電競主機板,競逐世界舞台 無可取代!超多好料等你來挖掘!!

▼體驗主機搭載AMD Ryzen 5 2600、X470 AOURS GAMING 7 WIFI與RX 570 4G,暢玩吃機(PUBG)沒問題!!主機板與顯卡有RGB發光可供調整,整個就是酷炫!!

▼AORUS H5電競耳麥展示,採用50mm鈹金屬振膜單體,支援RGB Fusion 1677萬色可客製化全彩燈光,拆卸式可彎曲麥克風,長時間舒適配戴,簡便線控設計

▼AORUS H5電競耳麥展示,採用50mm鈹金屬振膜單體,支援RGB Fusion 1677萬色可客製化全彩燈光,拆卸式可彎曲麥克風,長時間舒適配戴,簡便線控設計

▼AORUS K7 電競鍵盤展示,支援RGB fusion各按鍵可個別設定1680萬色RGB發光色彩,優異的Cherry MX電競機械軸按壓手感,無段式調整防滑腳架,背光調整與多媒體快捷鍵,全區防鬼鍵功能
AORUS M3電競滑鼠展示,實體6400dpi頂級電競光學引擎,2000萬次歐姆龍按鍵,RGB Fusion-1680萬色全彩客製化發光,DPI即時切換熱鍵,雙邊止滑抓握橡膠,鐵氟龍鼠腳

▼體驗區主機搭載搭載AMD Ryzen 7 2700X、X470 AOURS GAMING 7 WIFI與RX 580 8G,主機板、信仰風扇與顯卡有RGB發光可供調整,整個就是酷炫!!

▼AMD Ryzen 7 2700X信仰風扇真的是超有感覺!!

▼RX 580 Gaming Box 內建高效能Radeon RX 580顯示晶片,啟動高階遊戲體驗Thunderbolt 3 隨插即用,迷你尺寸輕巧易攜,支援Quick Charge (QC 3.0)與Power Delivery (PD 3.0),支援3x USB 3.0可連接各種周邊設備,RGB fusion-16.7M全彩客製化RGB發光

▼活動還沒開始已有相當多玩家到場並開始體驗高性能的AMD Ryzen 2000系列處理器!!


▼主持人是美麗大方的潔西卡

▼今日SG


▼技術分享即將開始啦,各位要專心聽才能在分組競賽贏得獎品!!


技術分享-AMD Rzyen 2000系列與RADEON產品介紹

▼分技術分享重點:
 AMD Ryzen 2000與2000G系列處理器
❶目前推出無內顯的2700X、2700、2600X與2600還有兩款APU 2200G與2400G
❷皆採用AM4腳位,目前AMD計畫到2020年都還是維持AM4腳位,讓玩家主機板可以一直沿用
❸APU部份搭載超強悍的VEGA顯示晶片,支援FreeSync 2、HDR、HDMI 2.0b與H.265 4K編碼技術,與對手產品PK內顯部份幾乎是完勝,與獨顯GT 1030 PK則是各有輸贏
❹AMD Rzyen 2000系列產品採用12nm工藝,以較低的功耗即可達成高效能,不論是在多核心表現與耗電表現都比對手產品來的出色
❺AMD Ryzen 7 2700X搭配了RGB LED WRAITH PRISM信仰扇,整個就是超級酷炫
❻Precision Boost 2可有效改善降頻較為嚴重的問題,並運用XFR 2帶來7%的多核心效能表現
❼軟體部份可搭配Ryzen Master 1.3,提供最即時的監控與超頻選項設定

 AMD 400系列主機板獨家提供免費的StoreMI技術:
讓玩家擁有HDD大容量與SSD高速讀取效能,StoreMI技術從記憶體切2GB當作虛擬硬碟,運用演算法頻繁使用程序放入虛擬空間內,提高讀取效能。

 AMD RADEON顯卡產品特色:
❶許多遊戲機採用AMD RADEON解決方案
❷VEGA顯示支援FreeSync、Direct X12與Vulkan,市面上已有300多款FreeSync螢幕產品可供選擇
❸驅動程式AMD都有與各大遊戲廠合作並有Project ReSX計畫,可將驅動程式做最佳優化,且遊戲上市的當天就會有優化版本的驅動可更新
❹可配合手機APP軟體監控顯卡、錄影、直播..等功能

▼完整投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9hrBO1GvLA


AMD這次2000/2000G系列可是來勢洶洶,2000G系列APU搭載了VEGA內顯,效能相當強悍,而2000系列產品採用12nm製程工藝,達到低耗電高效能的特性,讓玩家可以享受到最佳的性價比,顯卡產品同樣相當強悍,且與各家遊戲大廠密切合作,當有遊戲上市時會在當天發出最佳化的驅動程式讓玩家享受最順暢的遊戲體驗,AMD這幾年真的相當用心,產品也一直再進步,期待可以有更多優異的產品與大家見面!!

技術分享-AORUS產品介紹

▼分技術分享重點:
 X470 AORUS GAMING 7 WIFI產品特色
✸支援AMD第二代及第一代Ryzen處理器
✸內建4組DDR4插槽,支援雙通道技術及ECC/ Non-ECC記憶體
✸10+2相IR數位PWM設計
✸獨家散熱模組採用堆疊式散熱鰭片& Direct Touch直觸式熱導管設計
✸2-Way CrossFire/ SLI 極致雙顯示卡串接輸出功能,輔以獨家超耐久雙強化裝甲插槽設計
✸Intel 802.11ac Wave2 2T2R 無線網路及支援藍芽5.0 
✸全新ALC1220-VB 音效晶片,提供114dB(後窗)/ 110dB(前置)超高麥克風輸入訊噪比,並搭載ESS SABRE 數位類比轉換晶片及高品質WIMA音效電容
✸內建兩組搭載散熱片的超高速PCIe X4 NVMe M.2插槽
✸獨家RGB FUSION多區多彩LED氣氛燈設計,支援數位LED與內建可程式化RGB LED燈條接頭
✸可更換式時尚雷雕LED導光飾板
✸Intel 千兆乙太網路設計,搭配cFosSpeed網際網路加速器
✸USB DAC-UP 2技術,提供USB裝置更充足的電壓
✸整合強化背板及一體式I/O檔板裝甲
✸主機板I/O背板內建電源/重啟/清除CMOS實體按鍵
✸率先響應CEC 2019,輕輕一按,省電環保愛地球

▼完整投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wk4-Oyo3Gw


▼分技術分享重點:
AORUS顯卡產品特色
✸透過獨家GPU特挑,確保GPU擁有最佳電源轉換效率
✸風之力90mm雙風扇搭配獨特刀鋒扇葉造型,風扇為正逆轉氣流導向設計
✸獨特刀鋒造型扇葉與雙滾珠軸承風扇,提供最佳的進風量與風扇壽命
✸熱導管直接接觸GPU設計,複合式熱管結合了傳統溝槽式和銅粉燒結式兩種熱管結構,透過雙重傳導媒介有效增加29%解熱能力
✸超進化銅片冷卻背板,直接貼合GPU並有背板紋路方向設計,提升散熱效率2~3度
✸RGB fusion - 16.7M色可客製化全彩RGB燈光
✸造型金屬強化背板強化整體結構,防止PCB板彎或零件撞落
✸PCIe電源監控指示燈,在未接上外接電源前,燈號會持續亮起; 接上外接電源且供電穩定時,指示燈就會熄滅;當偵測到目前的電源供給異常,指示燈便會閃爍提示
✸超耐久電子用料,採用最高等級全固態電容、金屬電感與超低電阻式電晶體等高品質超耐久用料,除了能有效減少廢熱產生,更可降低電源雜訊,確保穩定的電源供應
✸AORUS GRAPHICS ENGINE提供全新直覺式介面的工具軟體,提供簡潔清晰的監控畫面,玩家可輕鬆調教核心時脈、記憶體時脈、風扇運作模式以及燈光效果等

 RX 580 Gaming Box產品特色
❶內建高效能 Radeon™ RX 580顯示晶片,啟動高階遊戲體驗
❷Thunderbolt™ 3 隨插即用
❸迷你尺寸輕巧易攜
❹支援Quick Charge(QC 3.0)與Power Delivery (PD 3.0)
❺支援3x USB 3.0可連接各種周邊設備
❻RGB fusion - 16.7M 全彩客製化RGB發光

▼完整投影片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mPB0YGpJtc


技嘉的電競品牌AORUS產品真的越來越不錯,不論是在產品細節還是視覺效果上都不斷進步,現在連保固都升級,最基本都有四年保固,特定型號註冊還有五年保固,若需要送維修可以直接請黑貓到府收送或是拿去全家寄件,全程都免費!!

中場休息充電與分組競賽

▼中場休息時間XFastest提供了豐富的餐盒供玩家們使用,這時間玩家也可以與廠商做交流,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讓玩家徹底了解產品與廠商,並可以獲得不少新知識

▼中場休息玩家別忘了拍照與FB分享就可以參加抽獎喔!!

▼中場休息也展開了分組競賽,共有三個遊戲,主機板猜謎、PUBG限時急殺與Ryzen Master超頻,獲勝的組別可以獲得一張RX560顯示卡

▼分組競賽主機板猜謎:X470 AORUS GAMING 7 WIFI特色猜謎

▼PUBG分組競賽:限時五分鐘內,每殺一個人就獲得五分



▼全場唯一在五分鐘內有殺到一個人的玩家,一開始就在研究地圖,不愧是高手啊!!


▼分組Rzyen Master超頻競賽:在限時五分鐘內利用Rzyen Master超頻,並跑出CINEBENCH R15 CPU分數



歡樂抽獎時間與心得
這次參加AORUS VS AMD玩家體驗會讓玩家可以完全體驗到AMD Rzyen 2000系列處理器的優異效能表現,搭配400系列晶片組效能更是如虎添翼,還有AORUS X470系列主機板各種好料在裡面,不僅用料紮實且規格相當強悍,連M.2也標配散熱模組,真的是各種小細節都不放過,顯卡產品也是相當用心,中場休息時間提供了餐點,讓玩家們可以休息補充體力,並有充足的時間與AMD & AORUS原廠工作人員做討論與發問,真的是一場很不錯的體驗會,讓我們了解不少AMD新款處理器與晶片組特色,還有AORUS X470主機板產品的優點與魅力;最後感謝XF工作人員的辛勞,讓我們有這麼棒的活動可以參加。


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超厚強化SPCC鋼板,小巧結實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15 09:31:21

發文

#6045300 IP 210.24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超厚強化SPCC鋼板,小巧結實
小機殼一直也是許多電腦組裝族群的最愛,畢竟不是人人都需要擴充性一流的中大型機殼,但許多小機殼的用料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鋼板大部分都很薄且容易變形;這次要介紹一款鋼板結實的小機殼,由賽德斯SADES所推出的『LYCAN MINI』小狼王,前面板採用高質感鏡面設計,並提供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開關與電源開關,側面採用超厚強化SPCC鋼板;內部結構雖然是小機殼,但依然提供不錯的擴充性,散熱部分前方可支援120mm風扇,側板也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後方可安裝一顆80mm風扇,原廠已內建一顆後方80mm風扇,使用者可再自行安裝風扇達到更好的系統熱對流;硬碟裝置可安裝一顆2.5吋裝置與一顆3.5吋裝置,還可安裝5.25吋光碟機與一台讀卡機,讀卡機部分可替換為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M-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8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80mm,整體規格還不錯,現在就來看看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有中文版與英文版


▼產品特色

▼側面標示基本規格

▼另一側標示賽德斯SADES Logo與產品型號LYCAN MINI小狼王

▼頂部標示SADES Logo,目前買指定型號機殼道粉絲團登陸就送聖甲蟲魔扇,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配件:各種固定螺絲與產品說明書



▼LYCAN MINI小狼王本體一覽,前面板採用鏡面設計,相當有質感 

▼面板左下角有賽德斯SADES Logo

▼可安裝5.25吋裝置與讀卡機

▼I/O部分有一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與Reset按鈕

▼面板為可拆卸式設計

▼前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

▼上蓋部分為標準設計

▼側板採用超厚強化SPCC鋼板,硬度相當不錯,另外有做有做突起設計,提供更佳的整線空間,還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提供最佳的對流效果


▼側板另一側同樣採用超厚強化SPCC鋼板,也同樣有做突起設計,提供更佳的整線空間

▼後方一覽

▼電源供應器採用上置式設計

▼後方可安裝一顆80mm,原廠已內建嚕!!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底部一覽

▼腳座橡膠止滑,並有墊高設計

▼側板厚度達0.7mm!!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下方、上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與其他線材走線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M-ATX 

▼電源供應器上置式設計

▼後方可安裝一顆80mm風扇,且原廠已內建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主機板右側可安裝一顆2.5吋與3.5吋裝置,若顯卡為較長產品,則無法安裝3.5吋裝置

▼上方可安裝一組5.25吋裝置與讀卡機,讀卡機部分也可安裝3.5吋裝置

▼設有相當穿線孔,方便走線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I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顯卡可安裝進機殼沒問題,不過要注意的是因為會被前方硬碟固定遮住外接電源,所以顯卡最好選擇外接電源為側邊安裝,若為上方安裝方式可能會卡住或是無法安裝,內部空間還算充裕,用不到的線材可以藏在前方,整體整線空間充裕


▼以小機殼來說可以容納高階顯卡是非常不容易的!!


總結:
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在外觀上相當低調,不過前面板採用鏡面設計增添不少質感,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還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整體整線空間也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充足,原廠後方已內建一顆80mm風扇,使用者可在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最重要的是整體結構與側面鋼板相當厚實,改變了小機殼就是軟趴趴的刻板印象,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990元,價格相當親民,想找一款體積小且結構厚實的小機殼,相信賽德斯SADES LYCAN MINI小狼王強化裝甲機殼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多種控充一台搞定!!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12 08:51:32

發文

#6045126 IP 61.23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
Thunderbolt 3產品與周邊近年來越來越普及,連筆電充電也開始採用USB-C充電,未來連手機都會漸漸開始採用USB-C來充電與資料傳輸,應用範圍會越來越廣泛,目前許多主機板可擴充USB-C,筆電內建幾乎都僅一組接頭,且現在許多筆電為了輕薄,不論是在顯示輸出還是USB部分的I/O都會精簡化,整體擴充性都不太足夠,這次要介紹一台可以一次滿足各種擴充的產品,由宏正ATEN所推出的『UH7230』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UH7230僅需要接上電源與USB-C即可擴充一組Thunderbolt 3 、一組USB-C、兩組USB Type-A、Gigabit LAN、DisplayPort與音訊輸入/輸出,擴充基座同時支援 Thunderbolt 3 Power Delivery 85W (20V/4.25A、15V/3A、9V/3A、5V/3A),顯示部分單顯可支援5K@60fps與4K@60fps,雙顯可支援4K@60fps,規格相當強悍且功能完整齊全,現在就來看看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

包裝、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前方標示產品特色、型號與外觀

▼宏正ATEN Logo

▼產品特色:支援雙顯4K解析度、Thunderbolt 3 Power Delivery 85W (20V/4.25A、15V/3A、9V/3A、5V/3A)、Daisy Chain、Thunderbolt 3 與單顯5K解析度

▼UH7230外型與型號為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連接示意圖與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

▼接示意圖,可以做出相當多應用

▼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有繁體中文喔!!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說明

▼另一側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UH7230可應用於Windows與MAC系統

▼包裝上方為產品連接示意圖

▼包裝底部標示產品序號與各國安規認證

▼配件:產品說明書、註冊說明、電源線、變壓器與Thunderbolt 3傳輸線,變壓器規格為20V/8.5A



▼Thunderbolt 3專用傳輸線

▼UH7230本體一覽,外殼為金屬材質設計,質感相當不錯

▼前方有Thunderbolt 3 DOCK字樣與USB 3.1 Gen 1 Type-A & Type-C


▼上方僅印上ATEN Logo


▼兩側一覽


▼底部印上各國安規認證與產品型號,四周還有四個防滑腳墊


▼後方I/O一覽,由左至右分別為Gigabit LAN、USB 3.1 Gen1 Type-A、麥克風輸入、耳機輸入、Thunderbolt 3、Thunderbolt 3訊號輸入(連接電腦端並支援Daisy Chain)、Display Port與電源輸入



實際應用與測試

▼裝置連接示意圖


▼螢幕連接


▼可同時連接多款外接裝置,鍵盤、滑鼠、耳麥、隨身硬碟…等




▼安裝至有TBT的USB-C上後就可開始享受完整功能,音效部分可以看到會多一組USB音效卡,可以直接安裝耳機與麥克風使用


▼USB 3.1 HUB部分採用Fresco Logic USB 3.0 eXtensible Host Controller


▼Gigabit LAN部分採用Intel I210 Gigabit Network


▼Gigabit LAN傳輸速率部分表現相當不錯,讀寫皆可達到117MB/s左右的水準!!


▼USB部分表現還不錯,讀寫都可達到200~350MB/s的水準!!


▼Display Port單螢幕4K解析度測試


總結:
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整體來說是個相當不錯的產品,畢竟目前桌機與筆電都只有一組USB-C接頭,當有做多功能應用時,就會非常不方便,必須接上各種擴充產品,而UH7230擴充基座就可以同時擁有多種擴充與充電功能,許多輕薄型筆電沒有RJ45有線網路,且USB擴充孔相當少,甚至是顯示輸出可能也只有一組mini DP,若採用UH7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後可以擁有效能不錯的Gigabit有線網路,一組Thunderbolt 3 、一組USB-C、兩組USB Type-A,同時支援 Thunderbolt 3 Power Delivery 85W,顯示部分提供DisplayPort,單顯可支援5K@60fps與4K@60fps,雙顯可支援4K@60fps,還有音效卡可供使用者安裝耳機與麥克風,整體規格新穎且功能強大,一台擴充基座就可以把多種功能整合其中,不用買一堆擴充產品來搭配,想找一款高效能且擁有高度擴充性的USB-C擴充產品,相信宏正ATEN UH7230 Thunderbolt 3充電擴充基座是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搭載音場與定位精準的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5/04 09:27:53

發文

#6044712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搭載音場與定位精準的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
電競耳麥除了要有清晰的收音品質外,耳機部分最重要就是要有好的定位,才能立馬幹掉從四面八方來勢洶洶的敵人,尤其是最近很夯的吃雞遊戲,必須要有好的耳機定位才能精確判斷敵人位置,COUGAR在電競周邊的知名度就不用再多做介紹,產品線相當齊全,近期再度推出了新款電競耳麥 『PHONTUM』,PHONTUM規格部分耳機搭載獨特雙音腔設計的石墨烯振膜53mm驅動單體,可減少失真並提供清晰分明的低音、中音與高音輸出品質,靈敏度為98dB,阻抗為32ohm,頻率響應為20~20KHz,線材部分採用1.2米編織網線設計搭配1.8米開拆卸式線控,接頭為3.5mm四段接頭,並提供3.5mm三段轉接線,頭帶部分採用手動調整設計,耳罩海綿提供兩種尺寸的優質記憶棉搭配柔軟蛋白質皮革耳罩,提供玩家更多的選擇符合不同應用環境,麥克風部分為可拆卸設計,並可自由彎曲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麥克風為單向降噪;現在馬上來看看搭載音場與定位精準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的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特色與外觀


▼COUGAR Logo


▼PHONTUM產品外型


▼產品型號為PHONTUM


▼包裝背面標示耳麥各部位功能介紹、產品特色


▼標示耳麥各部位功能介紹


▼產品特色說明



▼側面標示耳機型號與COUGAR Logo



▼包裝上方為標示產品型號


▼包裝底部標示產品規格與包裝內容物



▼配件:產品說明書、其他電競產品介紹書、3.5mm轉接線控與麥克風



▼單向降噪麥克風一覽,可拆卸式設計,並可依照使用者使用習慣做角度調整





▼3.5mm轉接線控一覽,採用鍍金接頭,線控部分提供音量調整與麥克風靜音功能






▼另一組薄型耳罩一覽,採用優質記憶棉與柔軟蛋白質皮革製成,做工相當細緻



▼PHONTUM耳機一覽,整體採用橘黑配色,結構部分採用金屬設計,可提高產品耐用度,線材部分採用單色編織線材,接頭部分採用3.5mm四段鍍金接頭


▼頭帶上方有COUGAR Logo與字樣,提高產品識別度


▼頭帶內側一覽


▼左右聲道標示



▼耳機左側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為PHONTUM,中間有COUGAR Logo,單體保護蓋金屬護蓋,可看到護蓋內有橘色飾條,中間有類卡夢紋路,值感相當不錯





▼耳機右側一覽,右側設計與左側相當


▼介紹到這邊一定覺得奇怪,怎麼沒有介紹怎麼調整頭帶部分,這款頭帶調整方式比較特別,是調整整個喇叭單體的位置,左右可分開調整



▼底部一覽,左側有麥克風安裝位置孔


▼麥克風可依照使用者使用習慣做角度調整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機上為特大版記憶海綿,同樣採用柔軟蛋白質皮革製成,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總結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是首款搭配雙音腔石墨烯振膜驅動單體產品,提供不錯的音質,先從配戴感來說,配戴部分頭帶採用手動調整設計,可依照使用習慣調整,耳罩部分空間也還不錯,有兩款耳罩可搭配使用,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音質部分聽音樂高頻部分清脆且尾音延伸度佳,細節相當清晰,中頻人聲部分音場定位清楚,但場稍嫌不足,人聲穿透力不錯,厚度與深度表現尚可,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相當不錯,下沉部分與Q度表現優異,喜愛低音的玩家一定會相當喜歡;玩遊戲部分搭配現今正夯的吃雞遊戲表現相當出色,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不論是腳步聲與槍聲位置相當精確,可立即判斷敵人位置,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位置定位清晰,整個臨場感相當不錯;看電影部分,表現同樣優異,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相當不錯,看爽片大場面震撼力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劇情中;麥克風部分這次使用了單向降噪麥克風,過濾環境噪音能力還不錯,再加上是可拆卸式設計,讓玩家可自由安裝與使用。

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整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比較可惜的是沒有發光功能,網路通路價格為NT$2190元,想找一款高貴不貴且定位精準的電競耳麥,COUGAR PHONTUM電競耳麥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MLC SSD高CP值最佳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29 20:17:19

發文

#6044420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LC SSD高CP值最佳首選!!
目前SSD固態硬碟已經相當普及,且價格相當親民,不過在親民的條件下許多產品紛紛採用壽命較差的TLC顆粒,而玩家們最愛的MLC顆粒產品越來越少,這樣要介紹由達墨Topmore所推出的MLC顆粒的SSD產品『TX300』,TX300標準2.5吋規格,厚度為7mm設計,可安裝於Ultrabook內,容量部分有120GB、240GB與480GB,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NAND Flash採用MLC顆粒,提供較佳的產品壽命,效能表現部分不同容量會有不同表現官方提供的效能數據為讀取皆為560MB/s、寫入400~520MB/s,原廠提供五年保固,現在就來看看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

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本體與包裝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標示品牌與SSD系列產品


▼達墨Topmore Logo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序號、顏色、基本資訊與公司資訊


▼TX300原廠提供五年保固,產品為MIT台灣製造!!


▼標示產品名稱與保固


▼達墨Topmore公司資訊


▼TX300正面一覽,尺寸為標準的2.5吋設計,表面有Topmore Logo與字樣


▼Topmore鑽石切割字樣,非常有質感


▼背面標示產品相關資訊,並有防拆標籤防止使用者拆解


▼介面採用SATA 6Gb/s


▼厚度為7mm設計,可安裝於Ultrabook內



▼側邊上緣採用斜切設計,質感非常不錯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528MB/s 寫入:487MB/s,影音讀寫採用5K高解析度檔案,提供不錯的成績表現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測試顯示4MB區塊之循序讀取與寫入在各種資料壓縮率中表現皆相當接近




▼AS SSD Benchmark基本測試循序讀取511.00MB/s、寫入470.89 MB/s,4K讀取31.81MB/s、寫入131.79MB/s,總分共獲得了1181分,成績相當優異





▼ATTO Disk Benchmark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57.948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25.199MB/s,128KB後讀取與寫入效能相當穩定


▼Crystal Disk Mark多佇列(QD32)循序讀取554.0MB/s、寫入520.4MB/s,表現都還不錯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508.4MB/s,最大值為512.5MB/s,最小值為493.9MB/s,讀取相當平穩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471.1MB/s,最大值為475.0MB/s,最小值為466.3MB/s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466.508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442.507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473.685MB/s,寫入部分可達到440.067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473.108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441.701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500.330MB/s優異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459.337MB/s優異表現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在各測試項目中皆提供不錯的效能,適合各種不同應用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同樣在各項測試中提供不錯的效能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562.905MB/s、寫入515.708MB/s,4K讀取34.751MB/s、寫入131.667MB/s


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Topmore TX300 240GB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29.97秒,平均寫入速度為383.68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30.23秒,平均讀取速度為380.30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4.66秒,平均寫入速度為482.17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3.17秒,平均讀取速度為513.05MB/s


結語
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在各方面的測試表現皆相當出色,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1181分,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更是優異,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57.948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25.199MB/s,接近官方所提供的傳輸速率,在實際傳輸測試中多檔案的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不論在各種應用上都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且容量部分也相當齊全從120GB~480GB共有三種產品可供使用者挑選;2.5吋規格可應用範圍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發揮最佳表現;達墨Topmore TX300 240GB產品提供五年保固,想找一款採用MLC顆粒且擁有不錯CP值的SSD,相信達墨Topmore TX300系列產品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C4鋁鎂合金機殼-雙面玻璃透側,簡約高質感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26 13:52:42

發文

#6044247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雙面玻璃透側,簡約高質感
喬思伯Jonsbo在機殼與周邊產品這塊領域算相當知名,產品線也相當豐富與齊全,機殼產品相信用過的玩家一次就愛上他們家產品,擁有高CP值與高質感,這次要介紹『C4』鋁鎂合金機殼,C4擁有雙面CNC全景超厚4mm鋼化玻璃,提供既簡約又可以展現個人風格的設計,機身部分採用1.5mm厚度的鋁鎂合金主體,整體相當有質感,散熱部分預留相當多升級空間,創新的前置側導風扇設計,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360mm水冷排,後方則內建一顆120mm風扇,底部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除此之外還預留了一組水冷幫浦固定孔位,方便水冷玩家安裝,整體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四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0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67mm,特別的是機殼內建了一條RGB燈條,可透過指撥開關調整顏色,整體規格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C4鋁鎂合金機殼啦。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基本規格與外型輪廓,包裝部分走簡約風格,免去不必要的裝飾與加工,畢竟地球只有一個,讓大家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C4基本規格

▼C4外型輪廓

▼包裝背面標示機殼內部結構


▼側面標示C4機殼特色

▼立光科技為台灣總代理,並提供終身防鏽保固

▼目前買指定型號機殼,憑發票金額NT$2690元以上並私訊粉絲團就送日蝕Plus光圈LED風扇,有發票保固也免擔心!!

▼配件:產品說明書、各種固定螺絲與一次性使用束線帶

▼C4本體一覽,前面板相當簡約,可以看到金屬髮絲紋路,相當有質感,底下有Jonsbo Logo 


▼上蓋部分與面板一樣簡約


▼側板為全景超厚4mm鋼化玻璃,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鋼化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I/O部分設置於側面


▼I/O部分有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與電源按鈕

▼側板另一側同樣為全景超厚4mm鋼化玻璃,並有散熱開孔設計,提高機殼散熱效果


▼後方一覽

▼電源供應器採上置式設計,安裝時先將電源供應器推入機殼後再安裝面板,安裝方式較為容易與簡單


▼後方已內建一顆120mm風扇,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右下角貼有型號貼紙

▼底部一覽

▼採用高級音響常用的高質感腳座,質感真的相當棒!!

▼預留了一組水冷幫浦固定孔位,方便水冷玩家安裝

▼底部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並有可拆式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洗



▼機殼四個轉角一覽,轉角處有做處理,防止使用者割傷,可以看出鋁鎂合金部分由一整片折起來,不是採用單片組合方式,這樣成本上較高!!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上方、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走線,主機板背面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上方有蜂巢狀散熱開孔設計,可提高整體熱對流,電源倉上方還有一條RGB燈條,使用者可透過指撥開關調整顏色

▼上方電源進風口與硬碟安裝位置

▼後方內建一顆靜音風扇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下方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

▼創新的前置側導風扇設計,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360mm水冷排

▼側面有一塊硬碟固定支架,可安裝2.5/3.5吋裝置,採用螺絲方式固定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電源下方有四顆膠墊,可防止共震發生

▼電源前方可安裝一顆2.5/3.5吋裝置,採用螺絲與防震膠墊方式固定




▼RGB燈條顏色控制指撥開關

▼預留了一組水冷幫浦固定孔位,方便水冷玩家安裝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CPU散熱器採用Jonsbo TW2-240 水冷,記憶體散熱採用Jonsbo NC-1 RGB散熱片,後方風扇改用Jonsbo FR-601 日蝕Plus風扇,這三款Jonsbo產品發光皆為同光效設計,使用者可搭配一起使用一樣可以擁有酷炫的RGB燈效,內部空間相當充裕,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相當方便,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可利用配件中的束線帶整理線材,讓內部線材整理得更加簡潔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酷炫的RGB發光






▼酷炫的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_5iK_920-I


總結:
喬思伯Jonsbo C4鋁鎂合金機殼在外觀上相當簡約,但又提供了不錯的質感,且搭配了雙側全景鋼化玻璃側板,讓整體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主機板背面還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也相當充足,創新的前置側導風扇設計,共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360mm水冷排,這樣的設計提供與一般機殼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讓水冷排或散熱風扇的光效也可在側面展示,原廠後已內建一顆12公分風扇,使用者可再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風扇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升級空間相當不錯,若搭配一整組同光效的產品更能展現個人風格與酷炫視覺效果,價格部分網路通路價格為NT$2690元,以鋁鎂合金搭配雙面鋼化玻璃機殼來說算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雙面全景鋼化玻璃側板且質感相當不錯的鋁鎂合金機殼,相信喬思伯Jonsbo C4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搭配B350突顯最佳CP值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26 09:25:31

發文

#6044236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 
相信許多玩家等待AMD APU好一陣子了,這次AMD推出的APU可是卯足全力搭配了Vega內顯,讓入門玩家可以享受高效能的內顯;Ryzen APU處理器(代號:Raven Ridge),目前推出了Ryzen 5 2400G與Ryzen 3 2200G兩款,集成Vega繪圖核心,採用AM4腳位,規格部分 2400G為四核心八執行緒,基準3.6GHz時脈與Turbo 3.9GHz,2200G為四核心四執行緒,基準3.1GHz時脈與Turbo 3.7GHz,兩款皆為65W TDP,且都為不鎖倍頻產品;Ryzen 5 2400G有11組Radeon Vega CU 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250MHz,Ryzen 3 2200G則有8組Radeon Vega CU繪圖單元,GPU時脈為1100MHz,若玩家想安裝獨立顯卡時,APU本身提供PCIe Gen3 x8通道,足以應付中階顯卡;這次測試會採用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搭配ASRock AB350 Gaming K4做處理器與顯卡超頻測試,預設效能已經有一堆測試,就玩點親民超頻讓玩家徹底了解這兩款APU超頻後的效能表現,馬上就來看看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超頻後的表現啦。

AMD 2200G/2400G與測試平台一覽

▼AMD 2200G/2400G一覽,腳位同樣為AM4,可適用於A320、B350、X370與最新的X470主機板


▼主機板為ASRock AB350 Gaming K4,這張板子擁有不錯的超頻能力,相信可以帶來不錯的好表現


▼記憶體搭配擁有酷炫背光的GeIL EVO X DDR4-2400



 AMD Ryzen 3 2200G 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3 2200G @ 4.1GHz
Cooler: Jonsbo TW2-240
MB: ASRock AB350 Gaming K4
RAM: GeIL EVO X DDR4-2400 8GB*2  @ DDR4-3066 CL16
GPU: AMD RX Vega 8 @ 126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AIDA64 Read:44620MB/s Write:47147MB/s Copy:41865MB/s

▼Super PI 1M:10.281s

▼CPU Mark:622

▼wPrime:32M-9.648sec 1024M-300.176sec

▼WinRAR:5183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3298CB  xCPU:29781CB  1CPU:8510CB

▼CINEBENCH R11.5 OpenGL:68.48fps CPU:7.19fps

▼CINEBENCH R15 OpenGL:80.24fps CPU:627cb

▼CrystalMark09 Score :341421

▼PerformanceTest Score :3927.2

▼x264 FHD Benchmark :22.1

▼x265 FHD Benchmark :12.4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19.5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4.26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4872

▼3DMark Cloud Gate :13615

▼3DMark Fire Strike :2956

▼3DMark Ice Storm :109529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94381

▼3DMark Sky Diver :10721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4016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3029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2930

▼FINAL FANTASY XV :1646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Medium) :929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Medium) :1559


 AMD Ryzen 5 2400G 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2400G @ 4.0GHz
Cooler: Jonsbo TW2-240
MB: ASRock AB350 Gaming K4
RAM: GeIL EVO X DDR4-2400 8GB*2 @ DDR4-3066 CL16
GPU: AMD RX Vega 11 @ 1500MHz
Storage: TOSHIBA THNSN5256GPU7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AIDA64 Read:44535MB/s Write:46967MB/s Copy:41584MB/s

▼Super PI 1M:10.222s

▼CPU Mark:609

▼wPrime:32M-6.766sec 1024M-195.381sec

▼WinRAR:6722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3226CB  xCPU:33685CB  1CPU:8261CB

▼CINEBENCH R11.5 OpenGL:68.08fps CPU:9.65fps

▼CINEBENCH R15 OpenGL:80.34fps CPU:863cb

▼CrystalMark09 Score :412177

▼PerformanceTest Score :4415.8

▼x264 FHD Benchmark :28.1

▼x265 FHD Benchmark :14.6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22.83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5.35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6174

▼3DMark Cloud Gate :17298

▼3DMark Fire Strike :3569

▼3DMark Ice Storm :106478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93709

▼3DMark Sky Diver :13529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4432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3518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3511

▼FINAL FANTASY XV :2040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Medium) :1111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Medium) :1812


▼效能表現總表


總結
這次測試主機板與記憶體皆採用較為親民的產品來做超頻,讓大部分玩家可採用類似的產品來做比對,搭配ASRock AB350 Gaming K4做超頻獲得不錯的效能表現,不論是在CPU還是GPU部分都有不錯的超頻幅度與穩定度;AMD 2200G與2400G搭配的記憶體是內顯效能的關鍵,建議跑雙通道,且工作做頻率建議在2666MHz以上,最好可以搭配到3000~3200MHz,搭配越高頻率記憶體可獲得更棒的內顯效能表現,AMD 2200G與2400G在處理器部分有著不錯的效能,且內顯效能表現也相當不錯,對於入門電競玩家來說算是相當足夠,像是要跑LOL、跑跑卡丁車甚至是虹彩六號也都可以輕鬆跑,想找效能表現優異的內顯處理器,相信AMD Ryzen 3 2200G與Ryzen 5 2400G APU搭配B350是個CP值相當高的好選擇。


全漢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DC to DC架構搭配日系電解電容,超高CP值成就達成!!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25 07:49:35

發文

#6044168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DC to DC架構搭配日系電解電容,超高CP值成就達成!! 
全漢FSP黑爵士系列產品有著高CP值的特點,近期推出『黑爵士 II』新產品與大家見面,黑爵士 II共有450W/550W/650W三種規格可選擇,可滿足入門裝機到電競玩家,全系列全面採用日系工業級電解電容,內部設計採用DC-DC電路設計與+12V單路電力輸出設計,提供更佳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全系列通過80PLUS金牌認證,擁有90%高轉換效率,符合最新ATX12V以及EPS12V標準,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壓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短路(SCP)、過溫保護(OTP)、低電壓保護(UVP)…等,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規格相當漂亮,散熱部分採用長效安靜135mm FDB液態軸承風扇搭配低噪音智能溫控風扇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與低噪音表現,模組化線材採用全黑扁線設計,整線更加方便與容易,這次同樣有可替換側標設計,讓使用者自行更換貼紙,讓主機整體更加酷炫,現在就來看全漢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啦。

外箱、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採用一貫黑色為基底,標示產品外型、型號與產品特色

▼FSP Logo

▼黑爵士II Hydro GE外型

▼產品特色:通過80PLUS金牌認證、採用FDB液態軸承風扇、全模組化設計、採用全日系電容

▼產品型號:Hydro GE

▼本次介紹為450W,擁有5年超長保固,支援VR與Intel最新處理器

▼包裝背面為黑爵士II內部各部位特色介紹

▼產品特色:
1. 符合最新ATX12V與EPS12V規範
2. 90%高效能轉換率
3. 內建主動式 PFC 環保省電設計(PFC≧0.99)
4. 通過80PLUS金牌認證
5. 獨創可替換側標貼紙
6. +12V單路輸出設計
7. 全模組化與全黑扁線設計
8. 全日系工業等級電解電容
9. 支援6+2 pin PCIe接頭
10. 採用安靜135mm FDB液態軸承風扇
11. 多重保護機制-OVP、UVP、OCP、SCP、OPP、OTP
12. 符合各國安規認證

▼採用安靜135mm FDB液態軸承風扇

▼3V/5V DC to DC設計,無轉換效能損失,提升轉換效率;全模組化線材採用全黑扁設計

▼採用全日系工業等級電解電容

▼12V銅箔散熱設計,可有效降低電源供應器內溫度

▼獨創可替換側標貼紙

▼各國安規認證與80PLUS金牌認證

▼全漢FSP公司資訊

▼多國語言產品規格說明

▼行動裝置APP連結,不過沒有iOS版本有點殘念


▼側面標示電源供應器各組電源輸出、噪音曲線與效率曲線,代理商為視博通



▼另一側標示全模組化線材與電源版本標示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書、可替換側標貼紙兩組、電源線、固定螺絲與模組化線材



▼模組化線材:主機板主供電ATX 24pin、CPU供電4+4pin、PCI-E 6+2pin、2組線材共提供6個SATA電源/1個HDD電源與1個FDD電源,模組化線材採用全黑化扁平穿刺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全漢FSP黑爵士 II Hydro GE 450W本體一覽

▼正面標示電源供應器各電源輸出表,12V部分採用單路輸出,最高電流可提供37.50A,可提供450W

▼散熱風扇採用安靜135mm FDB液態軸承風扇提供長效耐用、超靜音效果

▼前方採用獨特不對稱外觀散熱開口設計,有效降低噪音與提升散熱效果,開關部分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

▼模組化部分共有四種接頭,一組主機板主供電ATX 24pin、CPU供電4+4pin、PCI-E電源、兩組硬碟電源

▼側面貼有可替換的側標貼紙與保固標籤,防止使用者自行拆解



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閒置時功率約82.70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375.06瓦


▼3.3V表現,在測試過程約3.28~3.31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29V左右


▼5V表現,在測試過程約4.87~4.9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885V左右


▼12表現,在測試過程約12.03~12.17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12.1V左右


總結:
全漢FSP黑爵士II Hydro GE 450W全模組化 80PLUS金牌表現還不錯,測試過程中在各電壓表現都相當優異,電壓壓降情形都在合理的安全範圍內,單路12V輸出表現相當優異,在GTX980的蹂躪下還是有相當出色電壓輸出表現;測試過程中散熱部分採用安靜135mm FDB液態軸承風扇,風扇噪音相當低,幾乎聽不到電源供應器的風扇聲,電源供應器外殼僅微溫與室溫相近;線材部分採用全模組化設計,線材全黑化扁平穿刺,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且接頭部分提供相當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一定相當夠用,線材的長度也相當足夠,幾乎是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全漢電源供應器視博通為總代裡,保固方面原廠提供五年保固在全台原價屋更享有一年內直接換新優質服務,在價格上相當親民且採用高效率DC to DC架構,整體效率提升不少,並降低廢熱產生!!最後還是要給各位玩家一個觀念,好的電源供應器真的很重要,挑選一顆品質好、用料佳的電源才是最重要,不要為了省那幾百元,挑選一顆評價不佳的電源供應器,如果哪天不幸燒掉,電源本身壞掉就算了,把其他硬體一起抓去陪葬,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GH335電競耳麥-入門電競最佳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21 14:31:00

發文

#6043971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GH335電競耳麥
之前介紹過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GH337 7.1聲道的電競耳麥,留下不錯的好映像,雷神戰錘系列產品除了較高階的GH337外還有入門等級的GH335,GH335在規格上與GH337相去不遠,耳機單體採用高傳真50mm驅動單體,靈敏度為97dB,阻抗為32歐姆,頻率響應為20~20KHz,線材長度為2.2公尺,採用編織網線設計,提升產品的使用壽命,GH335同樣提供了線控功能,可調整耳機音量與麥克風靜音,介面採用四段式3.5mm接頭設計,適用於PC、MAC、PS4、XBOX..等裝置,耳罩部分採用皮革材質,提供舒適的配戴感,原廠另外提供一組天鵝絨耳罩可供使用者更換,麥克風部分靈敏度為-38dB,且擁有環境降噪功能,讓背景噪音不會影響玩家之間的對話,重量部分相當輕巧僅340g,長時間配戴也完全無負擔!!趕緊來看看入門電競最佳首選的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GH335電競耳麥。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GH335電競耳麥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採用紅黑配色相當有電競氣息,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GH335為電競耳麥系列產品

▼AVerMedia Logo

▼雷神戰錘 

▼產品型號為GH335電競耳麥

▼包裝背面為產品各部位特色與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耳麥各部位特色介紹

▼產品特色:(第四項繁體中文部分誤植了LED控制,已跟原廠反應)
❶針對遊戲專業音質調校
❷高效能50mm釹鐵磁單體喇叭
❸可折疊麥克風
❹具備音量與靜音控制的編織音源線
❺可透氣絨布耳罩讓玩家長時間配戴
❻相容於多款遊戲主機及電腦 

▼包裝側面產品顏色標示 

▼另一側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系統需求


▼頂部標示AVerMedia Logo

▼底部為產品各國安規認證標示、產品序號與AVerMedia公司資訊介紹


▼配件:產品快速安裝手冊、耳機轉接線與天鵝絨耳罩

▼GH335耳麥一覽,整體全黑設計,相當低調與內斂,結構部分採用塑膠與金屬搭配,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


▼介面採用四段式3.5mm接頭設計,適用於PC、MAC、PS4、XBOX..等裝置

▼線控部分一覽,GH335有線控設計,在操作上方便許多,線控功能分別為:音量調整與麥克風開關



▼上方結構一覽

▼頭帶內部有減壓墊設計,提供不錯的舒適度

▼頭帶為手動調整設計,結構為金屬搭配塑膠設計,有效提升產品耐用度



▼左側一覽

▼耳機單體保護蓋為塑膠設計,並印有AVerMedia Logo

▼麥克風設計於左側,可依照使用習慣調整角度

▼右側一覽,設計與左側相當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罩海綿相當軟,提供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總結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GH335電競耳麥表現還不錯,配戴感與GH337大同小異,頭帶採用手動調整設計,頭部不會有明顯的壓力,耳罩提供皮革與天鵝絨兩種材質可供選擇,提供不錯的舒適感,長時間配戴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音質部分聽音樂角度來說,高頻部分清脆,不過尾音延伸表現若可再提升一點就更棒了,中頻人聲部分音場定位清楚,人聲穿透力不錯,厚度與深度表現尚可,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還不錯,下沉部分與Q度表現有一點水準;玩遊戲部分雷神戰錘GH335是電競耳機肯定是表現出色,搭配最近正夯的吃雞遊戲表現相當不錯,只要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不論是腳步聲與槍聲位置相當精確,可立即判斷敵人位置,搭配賽車遊戲引擎聲位置定位清晰,超車聲也相當有臨場感;看電影部分,表現更是震撼,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相當不錯,尤其是看爽片的時候,大場面的震撼力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的劇情中;有興趣的玩家可別錯過這款入門電競最佳首選的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GH335電競耳麥。


德國旋剛Sharkoon 1337 RGB電競滑鼠墊-世界首創捲曲式RGB發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19 13:30:52

發文

#6043825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世界首創捲曲式RGB發光!! 
滑鼠墊相信也是許多電競玩家很在意的一項產品,有優異操作手感的滑鼠墊再搭配好的滑鼠才能在戰場上殺敵無數,目前市面上已有幾款滑鼠墊有發光功能,但是會發光已經不稀奇了,軟式可捲曲的發光滑鼠墊才稀奇!!這次要介紹由德國旋剛Sharkoon推出的『1337』RGB電競滑鼠墊,1337為世界首創捲曲式RGB發光的滑鼠墊,內建了多種發光模式與滑鼠順線設計,厚度僅3mm相當輕巧好攜帶,尺寸為35.9cm*27.9cm,表面採用堅固耐用材質,提供優異滑鼠操控性與精準度,底部擁有橡膠止滑墊設計,放在桌上也能相當穩固不亂跑,視覺效果部分全彩側邊循環酷炫RGB發光,並透過單一按鈕調整模式與顏色,最酷的還是可以捲曲設計,讓發光滑鼠墊不再是硬邦邦的!!趕緊來看看世界首創捲曲式RGB發光的德國旋剛Sharkoon 1337 RGB電競滑鼠墊啦。

德國旋剛Sharkoon 1337 RGB電競滑鼠墊外觀與包裝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與產品特色


▼德國旋剛Sharkoon Logo


▼酷炫RGB背光設計


▼軟式可捲曲設計!!


▼產品型號:1337 RGB電競滑鼠墊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規格與特色


▼產品特色


▼MIT台灣製造!!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


▼產品說明書


▼1337 RGB電競滑鼠墊本體一覽,表面採用堅固耐用材質,滑鼠在上面滑動相當順暢且舒適


▼左上方為USB電源出線


▼USB採用鍍金接頭,並有磁環設計,可降低外部雜訊



▼內建滑鼠順線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表面與車邊一覽,做工相當細緻



▼背面一覽,有橡膠防滑設計


▼標示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橡膠止滑墊設計


▼背面車邊一覽


背光展示

▼單色背光展示


▼就算捲起來一樣可以發光!!





▼背光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9whncQnbzw


總結
德國旋剛Sharkoon 1337 RGB電競滑鼠墊真的是太讚了,讓擁有RGB發光的滑鼠墊不再是硬邦邦的,而是可以捲起來且方便攜帶,表面操作相當滑順,整體觸感也相當不錯,不論是拿來文書處理還是激烈的電競遊戲操作都相當適合,背面有用防滑膠墊設計,可以相當穩固在桌面上;發光部分側邊有相當酷炫的發光,且內建了發光模式,在較暗的環境中,發光真的是相當搶眼與酷炫,喜愛視覺效果的玩家真的不能錯過這款滑鼠墊,價格部分建議售價為NT$790元,想找一款優異操作手感且可捲曲的RGB酷炫滑鼠墊,相信德國旋剛Sharkoon 1337 RGB電競滑鼠墊是個非常不錯的口袋名單。


賽德斯SADES OSIRIS Plus 歐西里斯全透側RGB機殼-支援RGB同步控制,平價與酷炫兼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11 10:43:19

發文

#6043228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支援RGB同步控制,平價與酷炫兼得
賽德斯風評不錯的歐西里斯機殼近期推出小改款Plus版本,機殼本體外觀上與前一代無太大改變,前面板採用鋼化玻璃,玻璃本體偏茶色,整體看起來相當一點且有質感,側面同樣採用鋼化玻璃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讓內部的酷炫硬體可以一覽無遺;內部結構為這次改版的主要重點,散熱部分預留不少升級空間,頂部可安裝兩顆120mm也可安裝120/240mm水冷排,前方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已內建兩顆,水冷排則可安裝120/240/360mm(72mm厚度),前面板已內建兩顆120mm風扇曼茶羅魔扇,並搭配專屬電路控制,可支援RGB燈效同步,讓其他硬體燈效與機殼上的風扇燈效可以同步控制,讓玩家可展現自我風格,後方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底部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整體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一組USB3.0、一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開關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將原有硬碟安裝空間,改為獨立安裝架,可安裝六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70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50mm,整體規格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賽德斯SADES OSIRIS Plus 歐西里斯全透側RGB機殼。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產品型號,有中文版與英文版


▼產品特色

▼側面標示基本規格


▼另一側標示機殼顏色

▼頂部標示產品型號、顏色與支援主機板RGB同步,目前買指定型號機殼道粉絲團登陸就送RGB曼荼羅風扇,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配件:各種固定螺絲

▼OSIRIS Plus 本體一覽,前面板採用鋼化玻璃設計,相當有質感,玻璃下方有SADES Logo,鋼化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方便使用者拆裝



▼前強化玻璃為可開拆卸式設計,前方已內建兩顆120mm風扇曼茶羅魔扇


▼上蓋部分設計採用大面積網孔設計,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mm水冷排,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在最前方,並貼有支援主機板RGB同步貼紙



▼上蓋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I/O部分有一組USB3.0、一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與Reset按鈕

▼側板一側為鋼化玻璃設計,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


▼側板另一側則為一般金屬設計,側板有做突起設計,提供更佳的整線空間

▼後方一覽

▼後方可安裝一顆12公分,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採用下置式設計

▼底部一覽

▼腳座採用金屬支架墊高並搭配橡膠止滑,墊高設計可提供更優異的散熱效果

▼電源供應器風扇進風口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走線,主機板背面可安裝一顆2.5吋裝置,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頂部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mm水冷排

▼後方可安裝一顆12公分,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第一片為可重複使用設計,其他則為一次性使用設計

▼前方內建兩顆120mm風扇曼茶羅魔扇

▼主機板右側可安裝三顆2.5吋裝置

▼主機板下方可安裝兩顆120mm風扇

▼電源供應器護蓋上有OSIRIS Logo與字樣

▼背面主機板固定機構後方內建曼茶羅魔扇專屬電路控制,可支援RGB燈效同步,記得要將RGB控制線材安裝置主機板上,讓其他硬體燈效與機殼上的風扇燈效可以同步控制,讓玩家可展現自我風格,也可將此控制器移動至別的地方,該空間可安裝一顆2.5吋裝置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

▼兩顆3.5吋支架,硬碟盤為滑軌設計,固定方式為免螺絲設計,有預留螺絲孔位,使用者也可安裝2.5吋裝置


▼硬碟安裝後一覽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背面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內部發光硬體一覽無遺!!


▼前方曼茶羅魔扇發光一覽




▼若使用者的主機板沒有支援RGB控制也不用擔心,原本的控制器也提供了多種酷炫的發光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XzqD-LBT6c


總結:
賽德斯SADES OSIRIS Plus 歐西里斯全透側RGB機殼在外觀上相當有質感,且搭配前方與側面鋼化玻璃,讓整體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還可與其他硬體發光一起做同步,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硬碟部分提供相當充裕的升級空間,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也相當充足,原廠前方已內建兩顆120mm曼茶羅魔扇,使用者可在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風扇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升級空間相當不錯,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2390元,價格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支援RGB發光同步且價格親民又用有鋼化玻璃側板可展現酷炫硬體的機殼,相信賽德斯SADES OSIRIS Plus 歐西里斯全透側RGB機殼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7.1 GH337電競耳麥-虛擬環繞音效,臨場感與震撼力十足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09 16:54:47

發文

#6043093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7.1 GH337電競耳麥
近期吃雞正夯,沒有吃雞一下就落伍了!!吃雞遊戲PUBG最重要的除了要有絕佳的反應外,還有要聽聲辨位的能力,而聽聲辨位最重要的就是耳機,有好的耳機才能迅速掌握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這次要介紹一款擁有虛擬7.1聲道環繞音效的電競耳麥,由圓剛AVerMedia所推出的『SONICWAVE 7.1 GH337』,當然也延續了他們家在喇叭、麥克風系列的做風,有個響亮的中文名字-『雷神戰錘』。GH337耳機單體採用高傳真50mm驅動單體,靈敏度為97dB,阻抗為32歐姆,頻率響應為20~20KHz,線材長度為2.2公尺,採用編織網線設計,提升產品的使用壽命,GH337還提供了線控功能,可調整耳機音量、麥克風靜音與發光開關,介面部分採用USB設計,適用於PC、MAC、PS4、XBOX..等裝置,耳罩部分採用皮革材質,提供不錯的配戴感,原廠還提供了一組天鵝絨耳罩可供使用者更換,麥克風部分靈敏度為-38dB,且擁有環境降噪功能,讓背景噪音不會影響玩家之間的對話,話不多說,重量部分相當輕巧僅370g,配戴起來完全無負擔!!趕緊來看看這款擁有虛擬環繞音效,且臨場感與震撼力十足的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7.1 GH337電競耳麥。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7.1 GH337電競耳麥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採用紅黑配色相當有電競氣息,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GH337為電競耳麥系列產品

▼AVerMedia Logo

▼雷神戰錘 7.1 

▼產品型號為GH337電競耳麥

▼包裝背面為產品各部位特色與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耳麥各部位特色介紹

▼產品特色:
❶7.1聲道環繞音效
❷針對遊戲專業音質調校 
❸高效能50mm釹鐵磁單體喇叭
❹抗躁麥克風
❺聲音客製化軟體
❻高質感、閃爍的LED呈現
❼具備音量、靜音及LED控制的編織音源線

▼包裝側面產品顏色標示 

▼另一側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系統需求


▼頂部標示AVerMedia Logo

▼底部為產品各國安規認證標示、產品序號與AVerMedia公司資訊介紹


▼配件:產品快速安裝手冊與天鵝絨耳罩

▼GH337耳麥一覽,整體全黑設計,相當低調與內斂,結構部分採用塑膠與金屬搭配,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


▼介面採用USB傳輸並搭配鍍金接頭,可提升資料傳輸品質,線材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


▼線控部分一覽,GH337有線控設計,在操作上方便許多,線控功能分別為:音量調整、麥克風開關與發光開關


▼上方結構一覽

▼頭帶內部有減壓墊設計,提供不錯的舒適度

▼頭帶為手動調整設計,結構為金屬搭配塑膠設計,有效提升產品耐用度



▼左側一覽

▼耳機單體保護蓋為塑膠設計,並印有AVerMedia Logo插電後會發光喔!!

▼麥克風設計於左側,可依照使用習慣調整角度

▼右側一覽,設計與左側相當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罩海綿相當軟,提供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背光展示

▼背光為紅光,並可透過線控關閉



軟體介紹

▼進入軟體為繁體中文介面,操作介面淺顯易懂,一進來可看到耳機音量調整,還可針對左右聲道做音量調整,上方有顯示目前設定與開啟功能顯示,在喇叭與麥克風上按右鍵可切換功能並做詳細設定


▼取樣率可設定44.1K/48K/88.2K/96K,位元數部分有16與24可選擇,當然取樣率越高越好,越高取樣率可以讓聲音更清晰,細節更豐富


▼等化器部分可使用軟體內所提供的設定或是可自行調整並存檔



▼Xear Surround Headphone功能,有音樂模式與電影模式可選擇,還可設定空間大小


▼Xear Audio Brilliant功能,並可調整Brilliant強度


▼Xear Dynamic Bass功能,可調整低頻強度與擷取頻率點


▼Xear Smart Volume功能,可設定Volume強度與模式


▼Xear Voice Clarity功能,可設定Voice Clarity強度


▼Xear Surround Max功能,強化環繞效果


▼麥克風部分同樣可調整輸入音量與監聽音量


▼麥克風也有取樣率可選擇
 

▼Environmental Noise Cancellation功能,可開啟環境噪音消除功能,提供更佳的麥克風收音能力
 

▼Xear Magic Voice功能可將聲音變身做出特效,可變更成特殊的講話聲音
 

▼軟體資訊部分可查看軟體與驅動程式相關版本
 
 

▼設定部分可設定軟體是否常駐與畫面透明度,還有多國語言可選擇
 

總結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7.1 GH337電競耳麥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先從配戴感來說,配戴部分頭帶採用手動調整設計,頭部不會有明顯的壓力,耳罩提供皮革與天鵝絨兩種材質可供選擇,提供不錯的舒適感,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接著來說音質部分,聽音樂時建議不要開啟7.1虛擬環繞,高頻部分清脆,不過尾音延伸表現如果再提升就更棒了,中頻人聲部分音場定位清楚,人聲穿透力不錯,厚度與深度表現尚可,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還不錯,下沉部分與Q度表現有一點水準;玩遊戲部分雷神戰錘 7.1 GH337是電競耳機當然就是強項,玩最近正夯的吃雞遊戲表現相當出色,只要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不論是腳步聲與槍聲位置相當精確,可立即判斷敵人位置,在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位置與被超車聲音相當清晰,定位也是相當精準,如果開啟7.1虛擬環繞整體表現會再提升,非常有臨場感;看電影部分,表現更是震撼,當然看電影就一定要開啟7.1虛擬環繞,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相當不錯,尤其是看爽片的時候,大場面的震撼力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的劇情中。

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7.1 GH337電競耳麥除了有不錯的表現外,還可透過軟體做許多變化,像是開啟7.1聲道環繞音效、環境模擬、EQ…等,整體來說功能算是相當齊全,在發光部分稍微比較單調點,僅有紅光單色發光稍微可惜了點,有興趣的玩家可別錯過這款擁有虛擬環繞音效且臨場感與震撼力十足的圓剛AVerMedia 雷神戰錘 7.1 GH337電競耳麥。


科賦KLEVV 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酷炫RGB發光與超強悍效能兼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4/02 13:43:56

發文

#6042674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酷炫RGB發光與超強悍效能兼得
前陣子介紹過科賦KLEVV的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擁有不錯的效能表現與超頻空間,還提供了單色(白光或紅光)發光,這次要介紹『CRAS II RGB』,看到RGB就知道擁有超酷炫的RGB發光,除此之外頻率部分也再度向上推進至DDR4-3200,容量則是8GBx2的16GB雙通道包裝,外型上承襲了CRAS II的對稱式設計,搭配CNC雕刻出三角紋樣,呈現出典雅造型,發光部分為頂端與兩側,側面利用鏤空與高透光導光設計讓光線可以均勻發散出來,RGB調色部分支援ASUS AURA SYNC與Gigabyte RGB FUSION,並可透過軟體與其他產品做發光同步,若不支援的主機板則會呈現彩虹七彩流動光效,效能部分開啟XMP參數後效能優異,讓使用者輕鬆獲得超頻至最高頻率的效能,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相容於最新的Intel平台、AMD Ryzen與THREADRIPPER平台,提供相當優異的相容性,馬上就來看看擁有酷炫RGB發光與超強悍效能的科賦KLEVV 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表現啦。

 科賦KLEVV 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包裝

▼科賦KLEVV 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外包裝相當有質感,標示記憶體容量與記憶體外型

▼科賦KLEVV Logo與產品型號標示CRAS II RGB

▼標示記憶體容量,本次介紹為8GBx2的16GB雙通道組

▼記憶體外型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記憶體基本規格

▼CRAS II RGB產品特色
1.電競記憶體模組,並支援RGB發光控制
2. RGB發光於散熱片頂部與兩側
3.高品質與通過嚴苛的可靠度測試
4.電壓更低更省電
5.時尚散熱片造型
6.相容於最新主流主機板

▼韓國製造,標示記憶體基本規格,工作頻率為DDR4-3200,時序為CL 16-18-18-38,工作電壓為1.35V,該包裝為8GBx2雙通道包裝

▼包裝真的超有質感,且包材相當結實,可避免記憶體在運送過程中受損



記憶體本體

▼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本體散熱片採用對稱式設計,上方搭配CNC技術雕刻出三角紋樣,質感相當不錯,發光部分為頂端與兩側,側面利用鏤空與導光設計讓光線可以均勻的發散出來,搭配黑色PCB電路板,充分展現沉穩低調的風範,下方有金色KLEVV Logo與CRAS II字樣,並貼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等參數貼紙,單條容量為8GB,工作頻率為DDR4-3200,時序為CL 16-18-18-38,工作電壓為1.35V





▼金色光澤KLEVV Logo,相當有質感!!!

▼金色光澤CRAS II字樣與創新進化口號

▼散熱片上半部搭配CNC雕刻加工與鏤空設計,讓發光可由側面發散出來

▼頂部發光導光條一覽



RGB發光展示

▼發光部分為頂端與兩側,側面利用鏤空與導光設計讓光線均勻的發散出來,整個質感就是超棒!!



▼若主機板非ASUS或Gigabyte,則會自動呈現彩虹七彩流動光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H3dy-ZQJoQ


▼搭配ASUS AURA SYNC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5hh9TlmDT0


DDR4-3200(XMP)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KLEVV CRAS II RGB DDR4-32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47918MB/s Write:50447MB/s Copy:45578MB/s

▼CPU Mark 99-Score:875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Score:38920

▼CrystalMark09:118288

▼Performance Test:3897

▼wPrime-32M:5.751sec 1024M:163.519sec

▼Super PI 1M:7.375s

▼壓縮效能-29080KB/s解壓縮效能-317217KB/s

▼WINRAR壓縮效能:14391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30128KB/s解壓縮:329638KB/s

▼x264 FHD Benchmark-33.6 fps

▼x265 FHD Benchmark-37.77 fps

▼x265 4K Benchmark-8.94 fps

▼Cinebench R11.5-11.91pts

▼Cinebench R15-1088cb


DDR4-3200(XMP) RAMDISK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10351MB/s Read-10125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2012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1140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11534MB/s Write-12326MB/s
4KiB Q8T8 Read-2501.7MB/s Write-2731.5MB/s
4KiB Q32T1 Read-1566.2MB/s Write-1441.7MB/s
4KiB Q1T1 Read-1613.3MB/s Write-1456.6MB/s


DDR4-3733超頻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KLEVV CRAS II RGB DDR4-3200 8GB*2 @ DDR4-3733 CL 19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54256MB/s Write:58658MB/s Copy:52138MB/s

▼CPU Mark 99-Score:895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Score:41177

▼CrystalMark09:122641

▼Performance Test:4099

▼wPrime-32M:5.357sec 1024M:153.361sec

▼Super PI 1M:7.344s

▼壓縮效能-29386KB/s解壓縮效能-319273KB/s

▼WINRAR壓縮效能:15027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30232KB/s解壓縮:330967KB/s

▼x264 FHD Benchmark-33.8 fps

▼x265 FHD Benchmark-38.33 fps

▼x265 4K Benchmark-9.04 fps

▼Cinebench R11.5-12.01pts

▼Cinebench R15-1099cb


DDR4-3733超頻 RAMDISK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11034MB/s Read-10688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2317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2079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11756MB/s Write-12573MB/s
4KiB Q8T8 Read-2564.8MB/s Write-2815.0MB/s
4KiB Q32T1 Read-1583.4MB/s Write-1447.1MB/s
4KiB Q1T1 Read-1630.7MB/s Write-1476.9MB/s


▼效能比較總表


結語
科賦KLEVV 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效能表現相當不錯,承襲CRAS II典雅外型,並導入了RGB發光設計,使用者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顏色與模式,還可與其他硬體做發光同步,透過不同模式與調色,可展現玩家個人風格;效能表現部分開啟XMP DDR4-3200後有不錯表現,只要進入BIOS接XMP技術開啟後即可馬上享有優異的效能表現,可以讓整體電腦效能有相當不錯的提升;在AIDA64測試中採用XMP DDR4-3200設定讀取突破了50000MB/s大關,寫入達到47000MB/s大關,效能表現相當亮眼,出廠預設參數相當不錯,提供優異的效能表現,超頻部分表現有點出乎預料可以超頻至DDR4-3733,雖然在參數上需要退到CL 19,不過高頻率依然充分展現高頻寬優勢,在AIDA64測試中讀取突破了58000MB/s大關,寫入也達到了54000MB/s大關,效能表現成長高達了13~16%,有這樣優異的效能表現在各方面的應用都會有不錯的幫助與效果,搭配遊戲可能享受到更低延遲的高速體驗;現在許多玩家都會使用記憶體做RAMDISK應用,若使用這款記憶體做RAMDISK,效表現讀取與寫入都有破10GB/s的實力(ATTO Disk Benchmark)效能表現相當優異,有了RAMDISK應用更廣泛,可大大縮短電腦暫存檔案存取時間,提供更快速的各種應用體驗;科賦KLEVV原廠提供終身保固服務,有任何產品問題都可以找代理商富基電通,想找一款效能表現與超頻幅度優異且擁有RGB酷炫發光的電競記憶體模組,相信科賦KLEVV CRAS II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Tenda AC18 1900M超競速雙頻無線路由器-強悍規格飆網不延遲,高功率穿牆高手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30 11:09:58

發文

#604246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強悍規格飆網不延遲,高功率穿牆高手
802.11ac相信已經是很多使用者的無線網路列為基本規格,802.11ac在規格上分相當多種速度,在挑選時必須要稍微注意一下,路由器與網卡的規格要注意是否可以搭配上,免得買到高速的路由器,而網卡卻是低速產品,無法發揮最佳的效能表現;這次要介紹一款規格相當強悍的802.11ac路由器解決方案,由Tenda所推出的『AC18』1900M超競速雙頻無線路由器,AC18採用美國Broadcom Cortex A9雙核心處理器,搭配256MB DDR3記憶體,較同類產品快30%處理速度,無線網路符合802.11ac標準,無線雙頻傳輸速度最快可達1900Mbps (2.4GHz 600Mbps + 5GHz 1300Mbps)也就是AC1900,並內建四組 1000Mbps Lan Ports與三支高增益全向性天線,還採用了Beamforming+技術,提供相當不錯的訊號品質與穿牆能力,而且使用者還可設定訊號強度,可依照不同使用環境做調整,特別的是AC18還支援了雙WAN,使用者可以同時安裝兩組不同電信業者的網路進入路由器內,不論是浮動IP或是固定IP皆可同時使用,其他功能部分提供雲管理、家長時間管理、網路速度頻寬管理、遠端WEB管理、智慧LED燈控制、Client+AP….等,還支援MOD(IPTV)功能、來賓網路與VPN翻牆伺服器架設,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六個月故障換新服務,現在就來看Tenda AC18 1900M超競速雙頻無線路由器的優異表現啦。

 包裝與外觀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產品特色,還印有產品外型


▼Tenda Logo


▼主打2.4G與5G雙頻無線高功率!!


▼產品為802.11ac 1900M規格


▼產品特色:
1.雙頻高功率,並採用Beamforming+技術
2.超高連線數300000+
3.可支援2WAN負載平衡
4.WiFi部分提供2.4GHz與5GHz
5.WiFi部分最快可達1900Mbps (2.4GHz 600Mbps + 5GHz 1300Mbps)
6.可使用手機App軟體做管理
7.有線網路部分提供Gigabit Lan


▼AC18外型


▼產品型號為AC18


▼包裝背面為產品簡介、特色、應用介紹與連接示意圖


▼支援4K UHD影音串流


▼5G/2.4G高功率涵蓋率最廣


▼手機APP即可直接設定管理


▼提供一埠USB3.0介面與WiFi可調式功率,支援VPN伺服器架設,設定畫面採用圖形化介面


▼AC18連接示意圖


▼AC18擁有AC1900無線傳輸規格、定時開關、易安裝、USB共享、雙頻訊號、USB列印、無線中繼、FTP伺服器、DLNA與VPN伺服器



▼包裝上下標示產品型號與製造商相關資訊




▼包裝側面為產品型號與詳細規格,原廠提供三年保固(6個月故障換新)



▼配件:快速安裝手冊、保固卡、網路線與變壓器


▼AC18外觀一覽,整體外型非常的陽剛與有型,整個有戰鬥機的感覺!!



▼正面有電源、WAN、LAN、WPS、2.4GHz WiFi、5GHz WiFi、USB3.0與系統指示燈號


▼前方USB3.0安裝口,平時不使用時有保護蓋做保護


▼上方造型相當陽剛,有戰鬥機的氣派與侵略感,上方貼有WiFi 預設SSID與密碼


▼背面為I/O:電源輸入、電源開關、WiFi開關、WPS按鈕、Reset按鈕、WAN與LAN




▼兩側皆有散熱孔設計,可讓機器本體運作更加穩定



▼底部四周有防滑膠墊設計,且有壁掛孔,還貼有產品MAC、序號、預設SSID與WPS PIN



▼天線部分為三支不可拆高增益全向性天線,最大可折彎90度,可依照使用者需求自行調整角度與方向


Tenda AC18基本設定介紹

Tenda AC18設定相當簡單與容易上手,圖形化介面相當特別,現在就來看設定畫面

▼進入設定頁面後會歡迎畫面


▼自動偵測網路狀態


▼無線網路SSID與密碼設定,路由器登入密碼可以與WiFi相同也可另外再設定


▼設定儲存中,若無特殊需求的使用者,不到2分鐘就可以將設定輕鬆搞定!!


▼進入到系統設定頁面後就可以看到目前的網路連線、USB與線上裝置狀態


▼點選無線網路可直接修改SSID與密碼
 

▼點選路由器可看到目前路由器的系統狀態
 
 
▼點選USB可以看到目前連線至路由器USB設備
 

▼點選線上裝置可以看到目前連線至路由器的設備
 

▼如果使用空間較大,則可以在安裝一台擴展器
 

▼連線設定部是設定連接網際網路的設定有自動DHCP、固定IP與PPPoE方式




▼接著來到無線網路設定頁面,整體採用圖形化介面,設定項目淺顯易懂


▼無線網路設定-無線名稱與密碼設定:設定2.4G與5G SSID與密碼


▼無線網路設定-WiFi定時開關:可設定每天WiFi開啟時間


▼無線網路設定-萬用橋接:可設定WISP與Client+AP橋接設定


▼無線網路設定-無線頻道與頻寬:設定2.4G與5G模式


▼無線網路設定-功率調整:可調整2.4G與5G WiFi訊號強度


▼無線網路設定-WPS:設定開啟/關閉WPS功能


▼無線網路設定-Beamforming+:設定開啟/關閉Beamforming+功能


▼無線網路設定-AP模式:設定是否開啟AP模式,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環境做調整


▼訪客網路:可開啟Guset網域,讓來賓網路與使用者網域可做分離,並可設定開啟時間


▼家長管理:可開啟家長管理,並針對每一台連線至路由器的裝置做允許上網時間與網站限制



▼VPN服務:AC18支援VPN伺服器功能,可開啟VPN伺服器與連線VPN功能,出差旅遊必備的VPN翻牆功能,超級方便好用


▼VPN服務-PPTP伺服器:VPN伺服器功能僅支援PPTP協定,輕鬆設定後即可使用,VPN帳號部分可直接新增使用,設定相當簡單與方便


▼VPN服務-PPTP線上使用者:可查看目前VPN使用者


▼VPN服務-PPTP/L2TP客戶端:VPN連線功能支援PPTP/L2TP,輸入IP與帳號密碼後即可連線VPN


▼USB應用功能一覽,可設定文件共享、DLNA與印表機共用


▼USB應用-文件共享:可設定USB的FTP與Samba功能,並可設定可存取之使用者帳號密碼與權限


▼USB應用-DLNA:設定是否開啟DLNA功能


▼USB應用-印表機共用:設定是否開啟印表機共用


▼進階功能:可設定一般路由器可常見的功能,網路速度管理、遠端管理、DDNS、DMZ、IPTV….等功能設定


▼進階功能-網路速度管理:設定每一個連線裝置的上傳與下載速度


▼進階功能-APP遠端系統管理:可開啟或關閉APP遠端系統管理功能


▼進階功能-智慧省電:可開啟省電功能,設定每日省電時間,如有使用者時可設定延遲開啟省電功能


▼進階功能- LED燈控制:有些使用者使用者將路由器放置於房間,會因路由器指示燈而引響睡眠,所以可設定指示燈號為恆亮、恆暗或定時排程


▼進階功能-MAC位置過濾:可以設定MAC黑名單與白名單


▼進階功能-防火牆:可設定開啟各種防護功能,以防被駭客攻擊


▼進階功能-IPTV:可以設定IPTV相關設定功能


▼進階功能-靜態路由:設定靜態路由與相關設定


▼進階功能-DDNS:設定DDNS伺服器相關設定


▼進階功能-虛擬伺服器:可以設定虛擬伺服器


▼進階功能-DMZ:可以設定DMZ相關設定


▼進階功能-UPnP:可以設定是否開啟UPnP功能


▼系統設定:提供標準路由器設定選項讓使用者設定


▼系統設定-區域網路設定:可設定是否開啟DHCP功能與IP分配範圍


▼系統設定-靜態IP分配:可設定靜態IP分配,讓裝置可以固定IP,並可設定是否鎖定設定



▼系統設定-WAN埠設定:設定WAN埠相關選項


▼系統設定-時間設定:可設定時區,時間部分會直接透過網路同步


▼系統設定-管理員密碼:可設定管理員密碼


▼系統設定-重啟與復位:可直接做重新啟動或恢復原廠預設設定


▼系統設定-軟體升級:可直接做本地或線上軟體升級


▼系統設定-備份與恢復:可設定備份與還原路由器設定檔案


▼系統設定-遠端WEB管理:可設定開啟WEB管理、IP與通訊埠


▼系統設定-系統狀態:可查看目前系統狀態


▼系統設定-系統日誌:可查看系統日誌,方便管理者查看


▼系統設定-系統自動維護:可設定每天重啟時間,並勾選流量大於3KB/s時會延遲重新開機


手機App軟體輕鬆設定與監控

▼App軟體


▼裝置連線設定


▼主畫面進入後可以看到連接設備與流量


▼點選設備設定選項一覽


▼可設定上傳與下載速度


▼可開啟家長控制,並設定允許上網時間與限制網頁


▼備註部分可以設定該裝置是誰的手機或平板,也可修改裝置名稱



▼可查看上網訊息


▼如還有其他路由器或訊號放大器可以再自行新增


▼USB儲存,若無裝置時會出現提示訊息,若有安裝裝置則可以直接看到USB內的資料



▼USB裝置訊息


▼可線上瀏覽USB內照片


▼可線上播放USB內音樂


▼可線上播放USB內影片


▼工具箱所有設定選項一覽



▼路由器設定-連線資訊:可查看連線資訊


▼路由器設定-WiFi名稱與密碼:可設定WiFi SSID與密碼,並可設定隱藏SSID


▼路由器設定-重啟:可直接重新啟動路由器


▼路由器設定-上網設定:上網設定有寬頻撥號、動態IP與靜態IP可選擇


▼路由器設定-管理員密碼:可線上修改路由器登入密碼


▼路由器設定-黑名單:可線上直接編輯連線黑名單


▼路由器設定-系統升級:可線上檢查與更新韌體是否為最新版本


▼路由器設定-指示燈開關:指示燈開關可線上做開啟與關閉


▼路由器設定-恢復原廠設定:可線上恢復出廠預設設定


▼智慧應用-WiFi加速:會自動檢測WiFi環境並做最佳化,讓使用者擁有最佳的WiFi使用環境


▼智慧應用-訪客網路:可設定訪客網路SSID與密碼,並可設定有效時間,連線速度部分也可做設定


▼智慧應用-WiFi定時開關:可設定是否開啟功能,並設定WiFi關閉時段


▼智慧應用-訊號強度調節:可線上調整WiFi強度,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環境做調整


▼智慧應用-安全檢測:可開啟各種防護功能,防止駭客入侵


▼智慧應用-遠端喚醒:若路由器未開機,可直接做線上喚醒


 VPN Server翻牆設定超簡單

VPN翻牆功能有在對岸工作或出差的使用者們相當需要這個功能,Tenda AC18無線路由器透過簡單的兩步驟設定即可立即擁有私人VPN
▼步驟一:進入VPN設定,將功能開啟VPN功能


▼步驟二:設定使用者帳號密碼,完成兩步驟就輕鬆擁有私人VPN


▼馬上連線測試


▼當有連線時,可以在路由器端看到連線的使用者、IP、分配到的IP與連線時間


USB效能測試與應用

路由器有USB功能可以做許多應用,像是串流、FTP…等,可以隨時存取USB內的資料,輕鬆擁有私人雲端!!

▼AJA System Test 讀取:35MB/s 寫入:38MB/s


▼Crystal Disk Mark讀取:49.49MB/s 寫入:45.51MB/s


▼設定FTP與Samba直接到文件共享開啟功能即可,並可設定存取之使用者密碼、名稱與權限


▼FTP連線測試


▼FTP資料上傳測試


▼FTP資料下載測試


▼Samba連線測試


▼Samba資料上傳與下載測試


▼USB DLNA功能開啟


▼手機可看到Tenda DLNA裝置


▼可直接瀏覽USB內資料



▼可線上直接播放音樂、影片與照片



距離與訊號強度測試

一般來說路由器訊號強度與使用者連線距離有很大關係,這次測試就不測試5~6這種小兒科的測試了,基本上在這樣的環境訊號強度一定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這次測試11米距離與15米距離,11米部分穿過2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15米部分穿過3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

▼11米測試結果(2.4GHz增強、5GHz增強)-2.4GHz平均訊號強度:99.9,5GHz平均訊號強度:100;2.4GHz部分表現相當優異,訊號強度可以維持在99.9,5GHz部分表現更是優異,完全沒有衰減!!


▼15米測試結果(2.4GHz增強、5GHz增強)-2.4GHz平均訊號強度:84.5左右,5GHz平均訊號強度:80.3左右;2.4GHz部分表現依然優異,可以維持在84.5以上的訊號水準;5GHz部分訊號品質表現也是可圈可點,訊號品質維持在80.3以上的水準


▼11米測試結果(2.4GHz標準、5GHz標準)-2.4GHz平均訊號強度:94.6左右,5GHz平均訊號強度:98.3左右;2.4GHz部分表現依然出色,訊號強度可以維持在94.6以上的水準,5GHz部分表現比2.4GHz還要出色,可以維持在98.3以上的水準


▼15米測試結果(2.4GHz標準、5GHz高功率)-2.4GHz平均訊號強度:76.3左右,5GHz平均訊號強度:73.3左右;2.4GHz部分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在76.3以上的訊號水準;5GHz部分訊號品質表現也還不錯,訊號品質維持在73.3以上的水準


▼11米測試結果(2.4GHz低功率)-2.4GHz平均訊號強度:87.5左右,表現還是相當出色,不會因為低功率就衰減很嚴重,訊號強度還可以維持在87.5以上的水準


▼15米測試結果(2.4GHz低功率)-2.4GHz平均訊號強度:72.0左右,表現尚可,可以維持在72以上的訊號水準,畢竟是低功率,拉遠距離就會有比較大的訊號衰減


總結
Tenda AC18 1900M超競速雙頻無線路由器表現相當不錯,採用知名美商Broadcom晶片,搭配三支高增益指向性天線,效能上與穩定度上有一定水準之上,並內建可調整訊號強度設計與Beamforming+技術,可以解決許多玩家WiFi訊號涵蓋率不足或是訊號強度不足的問題,輕輕鬆鬆讓WiFi訊號涵蓋率與訊號強度增加,經過實際測試訊號強度增加效果相當不錯,尤其在5GHz部分訊號涵蓋率相當出色,一般來說長距離的測試5GHz部分會有大幅度的衰減,而AC18衰減幅度不大表現優異;設定部分採用圖形化介面設計再加上都是幾個簡單步驟輕鬆搞定,新手也能輕鬆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迅速將網路設定完畢!!在應用上基本的橋接功能就不用提了,比較進階的VPN伺服器、來賓網路….等都是相當不錯的功能,還有家長管理功能,讓人人都能輕鬆管理家中的網路,讓小朋友可以乖乖念書且可管制不良網頁,功能相當強大,原廠還提供App軟體相當實用與方便,沒有電腦也可以輕鬆將路由器設定完畢,出門在外也能隨時監控路由器狀態;AC18提供了一組USB3.0傳輸埠,使用者可透過USB做串流、FTP…等應用,還可透過手機APP軟體存取USB內的資料,相當方便與實用!!Tenda AC18網路通路價格約NT$3999元,原廠提供三年保固與六個月故障換新服務,想找一台規格強悍且擁有優異穿牆能力的802.11ac路由器,相信Tenda AC18 1900M超競速雙頻無線路由器是個不錯的選擇!!


曜越Tt eSPORTS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價格超親民功能不打折,搭配酷炫RGB展現個人風格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28 09:23:14

發文

#6042344 IP 210.24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曜越Tt eSPORTS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
現在電競產品眾多,玩家們要挑選產品真的都必須花一點時間與多作功課,才能找到真正順手的電競產品,這次要介紹一款價格超親民,且還擁有酷炫RGB背光的電競滑鼠,由曜越Tt eSPORTS所推出的『伊利斯IRIS』RGB光學電競滑鼠,光學引擎採用PixArt PMW3325,靈敏度最高提供5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回報率最高提供2000Hz,提供六段可調整,微動開關提供玩家2000萬次按壓使用壽命,背光部分透過軟體調整1680萬色RGB背光與燈光效果,提供最酷炫的視覺饗宴,玩家可搭配原廠軟體提供最直覺與親民的操作介面,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按鍵自定義功能,讓玩家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馬上就來看這款價格超親民功能不打折的曜越Tt eSPORTS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

 曜越Tt eSPORTS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特色與外觀


▼Tt eSPORTS Logo


▼IRIS RGB外觀


▼產品型號為IRIS RGB


▼產品特色:
❶支援RGB背光調整
❷靈敏度最高提供5000DPI
❸微動開關提供玩家2000萬次按壓使用壽命


▼包裝背面展示RGB燈光與特色


▼展示RGB燈光與產品特色標示


▼包裝上方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底部標示產品序號與曜越Tt eSPORTS公司資訊



▼兩側標示產品型號



▼正面翻開可看到滑鼠本體各部位介紹與RGB背光簡介


▼配件:產品說明書與保固卡


▼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一覽,本體下方有Tt eSPORTS鬥龍Logo,外型為不對稱式設計,表面採用消光處理,質感相當不錯


▼線材上有魔鬼氈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介面採用USB設計 



▼滾輪後方預設為DPI切換按鈕,左右按鍵為分離式設計,可提高連點速度


▼前方一覽,採用不對稱式設計,並符合人體工學,使用起來手感與舒適度都相當不錯


▼發光區為Logo區與滑鼠本體下緣呈現U字型環繞設計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蜂巢狀止滑設計,提供玩家穩定舒適的操作,並內建兩顆側鍵可供使用者使用,功能部分可透過軟體做功能修改,下緣有導光條設計,讓發光更為均勻與吸晴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蜂巢狀止滑設計,提供玩家穩定舒適的操作,同樣可看到導光條設計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兩片式配置,並有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Tt eSPORTS字樣


 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工具軟體介紹

▼進入軟體後可看到設定按鍵功能,共有6顆可分別設定功能,左方有五組Profile可供使用者設定,可再自行新增(不過無法加入Profile循環),Profile可匯入匯出,方便使用者做備份與設定導入



▼按鍵功能設定一覽,有巨集、單按鍵功能、靈敏度調整與開啟軟體


▼巨集部分可選擇設定之巨集與重覆方式


▼單一按鍵功能可設定滑鼠、鍵盤與多媒體功能





▼靈敏度相關設定部分可設定為調高/降低DPI、即時切換/調整DPI與DPI循環



▼可設定為開啟軟體功能


▼RGB背光部分提供九種模式可選擇,使用者可針對不同模式作發光部位、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呈現自我風格,未來還可與曜越產品系列周邊一同連動


▼效能部分可設定四組DPI數值、回報率、按鍵反應時間與直線修正


▼巨集部分可設定多組巨集,並可針對巨集作詳細設定


背光模式展示

▼發光部分為Logo區與底部U字型環繞導光條









▼呼吸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PQsYIKKgI


▼反應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JprYV9n18


▼光譜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4vAshOOgg


▼跑馬燈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1eDIRGCZSY


▼閃爍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ukOtUa5pf8


▼波浪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9e730DlM14


▼音樂控制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gp-0Zcb0g


總結
曜越Tt eSPORTS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採用PixArt PMW3325光學引擎,靈敏度最高提供5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DPI數值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讓使用者可依照不同使用環境做調整,回報率部分最高提供2000Hz,透過工具軟體提供六段可調整,提供相當不錯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可以讓使用者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調整至適合的DPI數值與回報率,打起遊戲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外型部分為不對稱式設計,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左側提供兩顆按鍵讓使用者自行定義功能,提高產品自由度;握感部分相當穩固,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在背光部分提供了Logo區與底部U字型環繞導光條,並且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顏色與背光模式,背光模式部分提供九種模式,並可調整更換顏色、速度、亮度…等相關設定,可依照自我風格調整出最適合的視覺效果,透過工具軟體還可設定六顆按鍵功能與巨集功能,整體功能相當齊全;目前曜越Tt eSPORTS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網路通路價格為NT$990元,價格真的是超級無敵親民,且功能不打折扣!!想找一款價格超親民且擁有酷炫RGB視覺效果的電競滑鼠,相信曜越Tt eSPORTS伊利斯IRIS RGB光學電競滑鼠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林帝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超高清8K@60Hz也可支援!!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26 11:36:51

發文

#6042176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林帝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
目前主流的FHD甚至是2K、4K已經是許多玩家在常用的解析度,不過在日本已經有8K解析度了!!而高解析度的環境,必須搭配良好的線材才能提供最佳的效果與畫質,這次要再介紹由知名線材大廠林帝LINDY推出的CROMO DisplayPort 1.4系列產品,長度部分有0.5m(NO.36300)、1m(NO.36301)、2m(NO.36302)共三種可選擇,線材用料相當紮實,每組導線採用鋁箔包覆,並採用85%銅箔編織網做線材外層SHIELDING,最外層採用鐵灰色高質感PVC作包覆,提供優異的產品壽命與雜訊阻隔能力,接點端子部分採用24k純金電鍍,提供高耐久度與接點訊號可靠度,連接器部分採用鍍鉻處理,可阻絕不必要的雜訊,解析度部分支援8K 60Hz,完全符合VESA協會規範,通過DisplayPort 1.4 ATC認證,原廠還提供一年保固,馬上就來看看林帝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的表現啦。

 林帝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包裝與本體

▼採用透明包裝,可直接看到線材本體


▼CROMO DisplayPort 1.4系列產品


▼林帝公司資料標示


▼標示產品規格,2米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



▼林帝公司資料標示與生產批號標示


▼線材本體一覽


▼接頭外殼採用鍍鉻處理,可阻絕不必要的雜訊,質感相當不錯



▼接頭與接點端子部分採用24k純金電鍍,提供高耐久度與接點訊號可靠度


▼本次測試搭配林帝LINDY miniDP to DisplayPort轉接頭,轉接頭也是相當重要,一樣要挑選有真材實料的產品!!(產品型號為No.41021)


▼標示產品規格,miniDP to DisplayPort轉接頭


▼林帝公司資料標示與生產批號標示


▼轉接頭本體一覽


▼miniDP端有透明保護蓋,原廠相當用心!!



▼轉接頭另一端一覽



實際畫質比較

本次測試採用螢幕附贈的DP線材,長度同樣為2米,以下比較上圖皆為螢幕附贈的DP線材,下圖為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 miniDP to DisplayPort轉接頭

▼可以發現燈殼下方紅色部分有些許差異,螢幕附贈的DP線材有較多的黑色雜點



▼我們放大看一下,色彩飽和部分由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勝出!!



▼樹幹上的細節有些許的差異



▼我們放大看一下,樹幹細節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明顯清楚且細緻許多!!



▼許多地方螢幕附贈的DP線材有較多的黑色雜訊



▼我們放大看一下,在昆蟲頭部細節上可以看到螢幕附贈的DP線材有許多黑色雜訊!!



總結
林帝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看完實際比較後真的是沒話講,在許多畫面的細節就是勝出,可以讓使用者滿足視覺饗宴,雖然在實際測試中用放大來檢視是有點挑剔過頭,但針對細節還原度與整體色彩飽和度來說表現就是與原本的線材有明顯差異,對色彩與細節講究的使用者,挑選LINDY的線材就對了!!
好的傳輸線還有一個地方有差,那就是音效,因為DP訊號內含音源,更換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後許多音樂細節更加清晰,低音部分也更加飽滿一點,用了這條線真的是一石二鳥不僅畫質提升,連音效也跟著有所提升!!價格上雖然LINDY的產品都不是這麼親民,不過在用料上可以看到下了不少工夫,且有實質的成效,多花一點錢買品質也是相當值得的!!想要找一條顯示畫質表現優異且可提升音效品質的DP 1.4線材,相信林帝LINDY CROMO DisplayPort 1.4傳輸線是個很棒的口袋名單!!


喬思伯Jonsbo TW2-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自動流動256色變換,酷炫與靜冷兼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22 10:15:22

發文

#604190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TW2-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
喬思伯Jonsbo的散熱器產品相信用過的玩家都知道,擁有不錯的CP值,且散熱效果都還不錯,視覺效果上也下不少功夫,不同的產品都有著不同的特色,這次要介紹擁有自動流動256色變換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TW2-240』產品,TW2有120與240兩種版本,水冷頭部分純銅導熱底座,搭配0.15mm流道設計,有效提升熱交換效率,冷頭採用透明PC+鋼化玻璃雙重導光材質,提供晶瑩剔透的光效,水冷排部分擁有12條水道與全鋁高密度散熱片,讓冷卻液與冷排充分接觸,快速降低CPU的溫度,水管部分採用EP材質水管,擁有耐高溫、耐腐蝕與抗氧化特點,提供絕佳的產品壽命與品質,風扇部分採用自家FR-601日蝕Plus,可與水冷頭實現256色自動流光變換,提供相當酷炫的視覺效果,平台部分支援目前主流Intel(支援LGA115X/1366/LGA2011/LGA2011-V3/LGA 2066)與AMD(AM4/AM3+/AM3/AM2+/AM2/FM2+/FM2/FM1)平台,要使用在Intel Core i9處理器上也是沒問題!!馬上就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TW2-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啦!!

 喬思伯Jonsbo TW2-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輪廓,相信有玩家一定會覺得Jonsbo產品包裝都相當簡單,因為他們以環保為出發點,不在包裝上做過度的裝飾與加工,畢竟地球只有一個,讓大家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產品型號為TW2-240,並標示支援目前主流Intel與AMD平台


▼喬思伯Jonsbo Logo


▼產品外型輪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特色


▼產品基本規格


▼產品特色


▼代理商為立光科技


▼側邊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包裝後方標示產品特色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散熱膏、各平台扣具、固定螺絲與兩顆FR-601風扇




▼FR-601風扇一覽,側邊有導光條設計,可讓發光更加均勻與搶眼




▼TW2-240一覽,水冷頭相當吸晴


▼水冷牌各角度一覽,一側為水冷液體交換管線與貼有產品序號





▼水冷頭一覽,採用透明PC+鋼化玻璃雙重導光材質,提供晶瑩剔透的光效




▼CPU接觸面採用純銅導熱底座,搭配0.15mm流道設計,有效提升熱交換效率


▼泵浦電源為3pin接頭


▼發光展示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9b3Ha-2UE


▼目前喬思伯產品中有RGB發光功能而不支援主機板RGB控制的產品有本次介紹的TW2-240散熱器、FR-601日蝕Plus風扇與NC-1 記憶體散熱片,這三款發光皆為同光效設計,使用者可搭配一起使用一樣可以擁有酷炫的RGB燈效


 CPU預設頻率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Cooler: Jonsbo TW2-240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KLEVV CRASII RGB DDR4-3200 16GB kit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Jonsbo TW2-240為240mm水冷牌設計,在CPU預設頻率表現上肯定是沒有問題且會有不錯的表現,這次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與Speed State Disable)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6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28~31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49~56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60度







在CPU預設頻率表現相當不錯,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在52度以下,不超頻的玩家就可以享受到超安靜且低溫的電腦使用環境

 CPU超頻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 4.8GHz
Cooler: Jonsbo TW2-240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KLEVV CRASII RGB DDR4-3200 16GB kit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6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32~35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65~73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9度







總結
這次介紹的喬思伯Jonsbo TW2-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表現相當不錯,效能部分水冷頭採用純銅導熱底座,搭配0.15mm流道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導熱效果,在CPU預設頻率的表現相當優異,在燒機測試中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制在52度以下,且幾乎是聽不到噪音;在超頻表現下同樣表現同樣優異,將i7-8700K超頻至4.8GHz情況下,Jonsbo TW2-240展現出相當優異的壓制能力,燒機過程平均溫度約67度,以240mm的一體式水冷可擁有這樣的表現真的相當出色,且風扇依然相當安靜,一整個就是靜冷!!
Jonsbo TW2-240不只擁有出色的散熱表現,還擁有酷炫的視覺效果,水冷頭採用透明PC+鋼化玻璃雙重導光材質,質感相當不錯,且搭配自家FR-601日蝕Plus風扇,實現風扇與水冷頭256色自動流光變換;整體來說喬思伯Jonsbo TW2-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是個相當不錯的水冷產品,目前價格為NT$2490元,想找一款散熱表現優異且擁有酷炫流光的視覺效果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相信喬思伯Jonsbo TW2-240一體式CPU水冷散熱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震動式電競耳麥-搭載定位能力一流的Bongiovi DPS,天天吃雞就靠它!!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19 19:08:17

發文

#6041703 IP 61.228.*.*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搭載定位能力一流的Bongiovi DPS的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震動式電競耳麥
近期吃雞正夯,沒有吃雞一下就落伍了!!吃雞遊戲PUBG最重要的除了要有絕佳的反應外,還有要聽聲辨位的能力,而聽聲辨位最重要的就是耳機,有好的耳機才能迅速掌握來自四面八方的敵人;這次要介紹一款搭載定位能力一流的Bongiovi DPS電競耳機,由賽德斯SADES所推出的『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Spellond PRO與美國Bongiovi Acoustics合作打造全景聲專業電競耳機,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由USB解碼精確分析遊戲/電影/音樂等音源,經處理後模擬出全景聲音效,在細緻度、分離度、臨場感上花費不少功夫,針對第一人稱遊戲的腳步聲、子彈的方向、環繞與重低音,運用DPS音效解析晶片還原最真實的臨場感;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內建了二種模式(單人/多人)可切換使用者環境,讓玩家可適應各種應用環境,發光部分隨著模式變換發光顏色有藍光(單人)與紅光(多人)兩種模式,提供簡潔且容易辨識的視覺效果,耳機單體採用高傳真50mm驅動單體,靈敏度為95dB(單人模式)/97dB(多人模式),阻抗為16歐姆,且內建了三段真實4D震動喇叭,提供相當不錯的低音震撼力,線材長度為3公尺,採用抗拉扯防捲曲Klared二代套管編織線,提供最佳的使用壽命,耳罩採用超舒適透氣不織布,提供不錯的配戴感,
麥克風部分靈敏度為-30dB,且擁有環境降噪功能,讓背景噪音不會影響玩家之間的對話,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這款搭載定位能力一流的Bongiovi DPS的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震動式電競耳麥。

 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震動式電競耳麥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


▼賽德斯SADES Logo與防偽標籤,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產品外觀


▼產品型號為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定位為電競耳機產品


▼2017 LMS英雄聯盟各項賽事指定品牌


▼包裝側面標示與美國Bongiovi Acoustics合作證書


▼另一側則是產品外型


▼包裝背面標示耳機特色與基本規格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基本規格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產品特色
1. 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
2. 採用輕金屬純鋼支架,可伸縮調整約3公分,符合各種頭型玩家
3. 內建兩段式物理震動喇叭,提供相當優異的震撼力
4. 耳罩採用透氣不織布材質,提供不錯的舒適度
5. 內建單人與多人兩種模式,提供使用者調整適合的模式
6. USB介面隨插即用(免驅動程式),接頭採用鍍金設計,提升資料傳輸品質




▼頂部為吊卡是包裝,包裝底部標示產品序號與安規認證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卡與貼紙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一覽,整體採用全黑配色,部分搭配藍色做點綴,結構部分採用塑膠與金屬搭配,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


▼線材長度為3公尺,採用抗拉扯防捲曲Klared二代套管編織線,提升產品耐用度,線材有收線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接頭部分採用鍍金接頭,提高資料傳輸品質



▼線控正反面一覽,上方為音量調整,中間為模式調整與關閉發光功能,中間左邊為麥克風開關,右邊為音量開關,下方為兩段震動模式調整



▼頭帶一覽


▼頭帶內側採用多點分壓設計,長時間久戴也是相當舒適


▼頭帶部分為手動調整式,可調整約3公分左右,結合金屬結構可提升產品壽命



▼耳機左側一覽,耳罩護蓋上有SADES Logo,麥克風為旋轉式設計


▼左側耳罩護蓋接上USB後會有發光視覺效果


▼耳機右側一覽,護蓋上為LONGZHU Logo


▼麥克風設計於左側,可自由彎曲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



▼耳機內側標示左右聲道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罩採用超舒適透氣不織布設計,提供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燈光展示

▼插上USB後線控也會有發光的效果,模式切換按鍵按下後可切換模式,燈光也會隨著變化,讓使用者可快速辨認模式



▼藍燈與紅燈發光展示



總結
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震動式電競耳麥整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配戴感部分,頭帶部分採用手動調整設計,共可調整約3公分,基本上可以符合各種不同頭型的玩家,上方有多點分壓設計提供不錯的舒適感,耳罩部分空間也還不錯,並採用超舒適不織布材質,提供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接著來說聆聽感,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加持,整個聆聽感相當震撼,玩最近正夯的吃雞遊戲表現真的相當出色,只要聽到一點風吹草動,不論是腳步聲與槍聲位置相當精確,可立即判斷敵人位置,在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位置與被超車聲音相當清晰,定位也是相當精準,非常有臨場感;看電影部分,表現依然是相當出色,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很棒,看大場面的爽片或是緊張刺激的懸疑片,那種震撼力與環景音效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的劇情中,再加上有兩段式震動效果可以調整,讓整個聽覺震撼力大大提升了不少;麥克風部分因為有環境降噪功能,不會因為環境噪音而造成玩家間的對話不清楚或是被影響。

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電競耳麥擁有簡約的發光視覺效果,讓低調的外型中增添不少電競氣息,價格部分官方網頁售價為NT$2890元,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也是英雄聯盟LCK的KZ(龍珠戰隊)冠軍戰隊比賽專用耳機,電競選手認證過就是讓玩家可以安心使用!!想找一款定位精準讓你可以天天吃雞的電競耳麥,相信賽德斯SADES Spellond PRO狼鑽終極版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最後有好康消息要提供給消費者目前憑發票至粉絲團登錄,還送一組Jonsbo鋁合金耳機座,特定通路購買SADES 7.1耳機送入耳式耳機的好康活動,有興趣的玩家可至PXHOME、蝦皮或原X屋查詢購買唷!!


林帝LINDY GOLD HDMI 2.0連接線-高清時代來臨,高速線材同步到位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16 13:54:38

發文

#6041503 IP 61.23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高清時代來臨,高速線材同步到位
現在高清時代來臨,FHD畫質也只是堪用,許多玩家已經紛紛投入2K甚至是4K解析度的懷抱,而在這些高解析度設備環境下,相對應的線材顯得相當重要,影音傳輸線材就跟手機充電線材一樣,要擁有真材實料才能提供最佳的傳輸品質與效率,這次要介紹由知名線材大廠林帝LINDY推出的 Premium Gold HDMI系列產品,長度部分有0.5m(NO.37860)、1m(NO.37861)、2m(NO.37862)、3m(NO.37863)、5m(NO.37864)、7.5m(NO.37865)、10m(NO.37866)共七種可選擇,線材用料相當紮實,主要TMDS與HEARC傳輸線採用線徑24AWG,純度99.999%無氧銅(OFC 5N)製成,每組線材採用鋁箔包覆,並採用85%銅箔編織網做線材外層SHIELDING,最外層採用鐵灰色高質感PVC作包覆,提供優異的產品壽命與雜訊阻隔能力,接點端子部分電鍍層厚度達15u的24K金,可避免長時間接觸空氣後端子氧化與劣化,符合HDMI 2.0規範,支援解析度 4K 60Hz,向下支援1080p 3D,原廠還提供一年保固,馬上就來看看林帝LINDY GOLD HDMI 2.0連接線的表現啦。

林帝LINDY GOLD HDMI 2.0連接線包裝與本體

▼採用透明包裝,可直接看到線材本體


▼標示產品規格,2米金頭高速HDMI線材


▼高速HDMI線材


▼林帝公司資料標示與生產批號標示


▼線材本體一覽,一眼就可以看到金光閃閃的兩端接頭


▼接頭外殼採用鋅合金簡潔造型外殼,並做鍍金處理,質感相當不錯



▼接頭與接點端子採24K純金電鍍,提供高耐久度與接點訊號可靠度


▼PVC線材上印有High Speed HDMI Cable with Ethernet,採用經過UL認證AWM STYLE 20276標準,能承受80度C、30V耐壓與 VW-1耐燃等級試驗


實際畫質比較

本次測試採用螢幕附贈的HDMI線材,同樣為2米長度,以下比較上圖皆為螢幕附贈的HDMI線材,下圖為LINDY GOLD HDMI 2.0

▼可以發現水珠部分許多細節在螢幕附贈的HDMI線材是糊掉的!!



▼我們放大看一下,色彩飽和方面也是LINDY GOLD HDMI 2.0勝出!!



▼建築物上的打光,細節上有些許的差異



▼我們放大看一下,可以發現在顏色深淺變化附近螢幕附贈的HDMI線材有許多黑色雜訊



▼建築物上細節有些許的差異



▼我們放大看一下,建築物細節明顯LINDY GOLD HDMI 2.0勝出許多



總結
使用高解析度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看清楚細節,而LINDY GOLD HDMI 2.0傳輸線就是可以讓你可以滿足視覺饗宴,在實際測試中用放大來檢視是有點挑剔過頭了XDD,但針對細節的還原度與整個色彩飽和度來說表現真的相當不錯,對色彩與細節講究的使用者,挑選這條線就對了!!再來還有一個有差的地方就是音效部分,HDMI訊號內含音源,更換LINDY GOLD HDMI 2.0傳輸線後再許多音樂細節更加清晰,且低音也更加飽滿一點,不僅畫質提升,連音效也跟著有所提升!!雖然LINDY GOLD HDMI 2.0價格上真的比較沒這麼親民,不過在用料上用心看的到,當然錢要花在都口上,有效果就是值得!!想要找一條顯示畫質一級棒且可提升音效品質的HDMI 2.0線材,相信林帝LINDY GOLD HDMI 2.0連接線是個很棒的口袋名單!!


AMD Ryzen 7 1700X搭配RX 580-超強悍電競遊戲機首選,吃雞與虹彩六號順暢爆頭,殺到敵人嫑嫑的!!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09 21:14:22

發文

#6040831 IP 61.228.*.*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3/09 21:14:22

發文IP 61.228.*.*

IMG_9364.JPG 



超強悍電競遊戲機,讓玩家殺敵無數!!
AMD Ryzen系列產品CP值與多工效能相信許多玩家有目共睹,這次要介紹高階的Ryzen 7系列產品,Ryzen 7系列共有三款,分別為1700、1700X與1800X,先來看看官方提供的基本規格

從規格表來看這三顆顆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工作頻率部分與XFR支援與否,核心數量都是8核心16執行緒(8C16T)產品,TDP除了1700為65W,其他1700X與1800X都為95W, Ryzen 7系列產品同樣也是無鎖倍頻,讓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Ryzen 7系列有X字樣才有支援擴展頻率範圍(XFR),擁有更好的超頻能力;這次要介紹Ryzen 7 1700X,從規格上來看在多核心處理上有一定的水準,且可再透過超頻達到更好的效能表現;這次搭配散熱器為擁有RGB發光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主機板為擁有不錯超頻表現的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顯卡為效能優異的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這樣的組合可組成非常強悍的電競遊戲機,要玩目前很夯的吃雞遊戲(絕地求生)與超刺激的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都可超順暢進行與體驗,這次測試會做基本效能測試、遊戲測試、影音轉檔…等應用,讓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徹底了解Ryzen 7處理器的優勢與超高CP值!!

 AMD Ryzen簡單介紹
Ryzen系列產品採用全新核心,擁有高效能與低耗電特點,導入『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更精準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衡量CPU溫度、內部資源狀況,自動提升時脈『Precision Boost』,若Precision Boost到最高時脈時,CPU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XFR』功能,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另外『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優異技術,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AMD Ryzen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x86『Zen』架構核心,處理器擁有全新設計Front-End引擎,提供更好指令處理能力;處理器執行內核,有著4組 ALU、2組AGU整數運算單元與4組FP浮點數運算單元,並擁有獨立Scheduler進行指令調度,提供最佳的多工分配;Zen每個核心都有獨立L1快取與大容量L2快取,並採用『CCX』模組設計,四個Zen核心共享L3快取。



主機板部分有X370、B350、A320、A300與X300五種可選擇,A320與A300不支援CPU超頻功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使用需求與未來升級需求做挑選搭配,AM4平台搭載原生USB3.1 Gen2、NVMe(PCIe x4)與PCIe 3.0,讓使用者可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與擴充性


AMD Ryzen處理器提供一組PCIe Gen3 x16、雙通道DDR4記憶體,I/O部分則有三種組合可選擇,USB提供四組USB3.1 Gen1;搭配主機板不同晶片組,可用有不同組合的I/O擴充性,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使用環境與升級空間來挑選晶片組;整體來說個人電腦、工作、娛樂等使用情境下擴充性都相當足夠!!



 AMD Ryzen 7 1700X包裝與本體

▼AMD Ryzen 7 1700X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Ryzen 7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此款是無搭配散熱器,使用者必須額外購買散熱器


▼AMD Ryzen 7 1700X正面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AMD Ryzen 7 1700X背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包裝與本體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MAX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支援RGB發光,可支援各家主機板廠發光控制


▼上方可看到AMD Logo與發光光圈


▼WRAITH MAX幽靈風扇其他角度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可以看出來採用四支熱導管組成,扣具部分左右扣設計





▼RGB控制線材安裝處,搭配原廠提供的線材安裝於主機板RGB控制處,即可透過軟體控制發光



▼WRAITH MAX散熱器背面一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CPU接觸面採用大面積銅底設計,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


搭配硬體簡單介紹

此次測試環境除了主角AMD Ryzen 7 1700X外,主機板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顯卡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這樣的優質組合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讓各硬體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效能表現,要玩最夯的吃雞遊戲絕對是綽綽有餘!!

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用料相當不錯,雖然是ITX不過規格相當漂亮,用料採用華擎超合金,擴充性部分也相當完整,支援M.2與SATA 6Gb/s,可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

▼I/O部分相當豐富,有USB2.0*2、USB3.1 Gen 1 Type-A*3與Type-C,還有Intel Wi-Fi模組

▼CPU部分採用8相數位供電,MOSFET有獨立散熱模組

▼記憶體提供兩組插槽

▼SATA部分提供四組擴充

▼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X370晶片有獨立散熱模組

▼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 系列音效專用電容,還支援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3,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


▼RGB LED控制插Pin,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還可搭配支援RGB LED的產品同步控制

▼產品特色一覽:






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這張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採用雙風扇散熱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零噪音設計,當溫度低於60度時風扇不會轉動,可達到零噪音的效果,背面採用防彎背板設計,可防止顯卡變形,用料採用白金級DrMos電源模組提供高穩定度供電


▼上方有會發光的Red Devil Logo

▼I/O部分提供DP*3、HDMI與DVI,要玩VR絕對是沒問題!!

▼Radeon RX 580特色


AMD Ryzen 7 1700X預設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52328MB/s Write:50937MB/s Copy:45202MB/s

▼Super PI 1M:11.064s

▼CPU Mark:55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5.037sec 1024M-110.846sec

▼WinRAR:12683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1557CB  xCPU:49652CB  1CPU:7582CB

▼CINEBENCH R11.5 OpenGL:99.76fps CPU:17.04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20.76fps CPU:1555cb

▼CrystalMark09 Score :584465

▼PerformanceTest Score :5302.0

▼PCMARK7 Score :7928

▼PCMARK8 Score :4365

▼PCMARK10 Score :5520

▼RealBench

▼x264 FHD Benchmark :44.4

▼x265 FHD Benchmark :24.7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39.92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9.61


AMD Ryzen 7 1700X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52784MB/s Write:50949MB/s Copy:45275MB/s

▼Super PI 1M:10.705s

▼CPU Mark:594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454sec 1024M-100.468sec

▼WinRAR:13078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2394CB  xCPU:55192CB  1CPU:8121CB

▼CINEBENCH R11.5 OpenGL:110.22fps CPU:18.99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31.90fps CPU:1738cb

▼CrystalMark09 Score :631988

▼PerformanceTest Score :5571.0

▼PCMARK7 Score :8185

▼PCMARK8 Score :4632

▼PCMARK10 Score :5808

▼RealBench

▼x264 FHD Benchmark :49

▼x265 FHD Benchmark :27.2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3.6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0.51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超頻後在各方面表現都有著不錯的提升,處理器部分可達到3~14%左右不等的效能提升,不論在各種應用上都會有效果,讓Ryzen 7效能更加強悍!!

遊戲與Benchmark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17750

▼3DMark11 Extreme Mode :X5060

▼3DMark Cloud Gate :40698

▼3DMark Fire Strike :12318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6068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156

▼3DMark Ice Storm :173123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62558

▼3DMark Sky Diver :33672

▼3DMark Time Spy :4551

▼3DMark 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

▼VRMark Blue Room :1182

▼VRMark Cyan Room :4584

▼VRMark Orange Room :7077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14453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10687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9830

▼FINAL FANTASY XIV :8436

▼FINAL FANTASY XV :3331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1334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2223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HIGH):5655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OPTIMUM):9342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反鋸齒8xMSAA、遊戲畫質設置(Ultra),Benchmark測試結果,平均張數為65fps,最大張數為76.3fps,最小張數為56.2fps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實測體驗

▼遊戲畫質設定一覽,解析度為1920*1080,畫質部分設定都幾乎是在最高,反鋸齒部分為FXAA



▼內建Benchmark測試結果,許多場景都有100 fps以上的實力,順暢度與畫質可以兼得!!

▼採用ReLive錄影,遊戲過程都有70~110張的優異表現,且順暢度相當不錯,畫質更是沒話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IGKKqaZ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ylGtIHBts


絕地求生(PUBG)實測體驗

▼採用ReLive錄影,畫質為超高設定,遊戲過程都有45~70張左右的表現,平均落在59~60張左右,且順暢度相當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kmNNm2_9E

▼採用ReLive錄影,畫質為高設定,遊戲過程都有60~80張左右的表現,平均落在74張左右,整體表現相當優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19q3sTHNs


小結:AMD Ryzen 7 1700X搭配RADEON RX 580 8GB是一個CP值非常高的電競組合搭配,實測現今很夯的虹彩六號與絕地求生(PUBG)畫質開到相當高也是可以輕鬆順暢運行,且可以搭配ReLive軟體做錄影、直播或是截圖,真的是相當方便的功能,想要暢玩現今最夯的遊戲選AMD Ryzen 7 1700X搭配RADEON RX 580 8GB就對啦!!

影音轉檔PK與耗電比較

影音轉檔也是許多使用者常用的功能,轉檔也是考驗處理器多工處理能力與校能,相信很多玩家一定想知道Ryzen 7 1700X對比Intel是哪一顆處理器,這次採用價格接近的i7-8700K來比較,平台部分只更換主機板與處理器,其餘硬體皆相同,這次還加入處理器功耗比較,現在就來看精彩的處理器轉檔PK啦。

▼使用軟體:格式工廠
轉檔格式:mkv
影片編碼:HEVC(H.265)
解析度:1920*1080
音訊編碼:AAC
音訊採樣率:48K
音訊位元率:192K


AMD Ryzen 7平台(預設)
CPU: AMD Ryzen 7 17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58.54W

▼轉檔中功耗169.95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9分0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4分15秒


Intel Core i7平台
CPU: Intel Core i7-87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58.70W

▼轉檔中功耗165.27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1分5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5分53秒


看到這邊Ryzen 7 1700X在功耗部分與i7-8700K差不多,在轉檔時間部分領先了不少,至於超頻後誰輸誰贏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MD Ryzen 7平台(超頻)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63.04W

▼轉檔中功耗236.33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6分1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2分58秒


Intel Core i7平台(超頻)
CPU: Intel Core i7-8700K @ 5.1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73.13W

▼轉檔中功耗246.20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7分48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3分48秒


▼影片轉檔表現與功耗總覽


小結:AMD Ryzen 7 1700X表現整體來說相當不錯與出色,未超頻前轉檔時間領先約8~10%,不過在耗電上小輸2.83%,超頻後AMD Ryzen 7 1700X領先幅度縮小至6.04%,耗電部分超頻後則小贏4.01%,不過i7-8700K可以說是追得非常辛苦,必須超頻至5.1GHz才能將落後幅度縮小到6%左右,且i7-8700K 5.1GHz必須要用360mm水冷才有辦法壓制!!也就是說AMD Ryzen 7 1700X透過小超頻即可達到不錯的效能提升,且可大幅度減少轉檔時間,功耗也比i7-8700K 5.1GHz少了4%,整體CP值相當不錯,可以說是影音轉檔利器!!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介紹

▼軟體首頁有幾大項目,遊戲、影像、ReLive、連線、顯示器與系統,下方還有更新、喜好設定、通知與AMD Link

▼喜好設定部分可調整有關軟體的相關細項喜好


遊戲設定
▼全域圖形中可以設定遊戲顯示部分細項設定,還可設定是否開啟Crossfire,還可隨時監控每一張卡的工作頻率、溫度與風扇轉速

▼玩家可以開啟Enhanced Sync功能,可提高遊戲的反應速度並減少畫面撕裂

▼WattMan中可監看顯卡的核心頻率、記憶體頻率、風扇轉速與溫度,還可設定核心與記憶體各階段頻率、風扇轉速,提高運行效能與節省電力


▼效能監督部分可開啟CPU與GPU各種狀態紀錄,讓使用者能掌握電腦狀態


影像設定
▼部分可設定顯示時的色彩模式


ReLive設定
ReLive可錄製、擷取與分享遊戲片段,還可直接用來當作直播工具,人人都能輕鬆分享與直播遊戲經驗
▼全域部分可設定一些錄製畫面或擷取時的快速鍵

▼錄影可設定錄影畫質相關設定,錄影張數有30與60張可選擇,編碼部分則有AVC與HEVC可選擇



▼直播部分可以透過FB、Twitch、YouTube…等各種直播平台,並可直接串連,還可設定直播時的畫質

▼Overlay可設定是否顯示Overlay、系統資訊與攝影機


連線設定
▼檔案庫內可看到已經錄製的影片與照片

▼帳號部分可設定是否開啟已設定的直播平台帳號

▼資源中心可看到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功能介紹影片


顯示器設定
▼可以設定畫面縮放、像素格式、虛擬超級解析度…等,若螢幕有支援FreeSync則可以開啟功能


系統設定
▼概況部分可看到顯卡的規格與VBIOS、記憶體…等相關資訊

▼軟體部分可看到驅動程式與AMD相關技術軟體詳細版本

▼硬體部分則可以看到顯卡晶片、廠商ID、裝置ID、VBIOS、記憶體、匯流排…等硬體相關資訊


AMD Radeon Overlay功能
AMD新加入Radeon Overlay功能主要特色是可直接在遊戲內透過快捷按鍵呼叫Radeon Relive、Radeon Chill、效能監控與顏色調整功能選單,使用者不用再跳出遊戲在進入軟體做設定與操作,Radeon Overlay預設功能快捷鍵是Alt+R,使用者也可透過驅動程式的設定頁面自行更改成習慣的快捷組合鍵。

▼在遊戲中按下快捷鍵Alt+R在右手邊即可看到Radeon Overlay功能表,有Radeon Relive、效能監控、Radeon Chill與顏色調整

▼Radeon Relive可直接點取功能或檢視快捷鍵,還有設定部分可做細部調整

▼設定部分可設定麥克風、即時重播、錄製桌面、攝影機與位置、指示器與位置

▼效能監控部分有三大項目測量選項、選取測量標準與選取測量標準位置

▼測量選項部分可開啟顯示測量標準、取樣時間、啟動記錄檔案…等

▼測量標準可選取監控那些數值,有CPU、GPU與記憶體部分

▼測量位置則可以設定顯示的數據框位於螢幕的位置

▼記錄檔部分可利用Excel開啟,讓使用者可以掌握與分析顯卡的運作與效能狀態

▼Radeon Chill功能主要就是透過控制遊戲輸出畫面張數來節省顯卡耗電,實際開啟這項功能後,驅動程式依據滑鼠與鍵盤操作頻率來調整FPS遊戲張數,假如玩家剛好離開座位且滑鼠或鍵盤是閒置的狀態時,驅動程式就會將遊戲輸出畫面張控制在軟體設定的最小值,當玩家回到座位開始玩遊戲時,遊戲畫面張數就會開始恢復正常,也可在設定選項內來控制遊戲FPS最大值,達到節省顯卡的耗電

▼未開啟Radeon Chill功能,GPU使用率都是在100%狀態,耗電高達150W,系統總耗電為310.53W


▼開啟Radeon Chill功能,並可設定最低與最高FPS

▼當鍵盤或滑鼠閒置時,會降至設定的FPS最小值,此時顯卡耗電降至97W,系統總耗電為220.70W,下降約90W左右,效果相當不錯!!


▼當鍵盤或滑鼠回到正常操作,FPS則會回到正常值,耗電也回到了149W,系統總耗電為313.83W,與未開啟Radeon Chill功能耗電與FPS表現差不多


▼顏色可讓使用者直接調整輸出畫面的色溫、亮度、色調、對比與飽和度..等設定


AMD Link功能
AMD除了加入Radeon Overlay功能之外,還新增AMD Link功能,讓手機或行動裝置與電腦連結,主要特色可讓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直接監控顯示卡運作狀況與遊戲FPS效能外,還整合了Radeon ReLive功能,透過手機上的操作畫面就可以直接啟動錄影、直播或擷取遊戲畫面,並且還可以在手機上直接播放錄製的影片與擷取圖片

▼官方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CNLbnZr08

▼手機或行動裝置安裝AMD Link軟體

▼進入軟體後新增電腦

▼可透過掃描QR Code或手動新增

▼進入電腦端開啟AMD Link伺服器

▼掃描QR Code

▼新增完成後電腦端可看到已新增完畢的行動裝置

▼行動裝置已新增連線完成

▼軟體設定部分可再新增電腦

▼動態消息有許多AMD產品消息與介紹可以查看

▼系統監控部分可直接透過手機查看目前電腦處理器、顯卡、記憶體…等硬體資訊,還可直接查看目前遊戲中的FPS效能表現,讓玩家更了解顯示卡的效能狀況

▼系統監控設定選項內可以讓玩家勾選所需顯示的硬體資訊與資訊更新時間


▼可透過手機直接擷取電腦畫面

▼可透過手機控制ReLive功能做直播

▼可透過手機控制ReLive功能做錄影

▼可透過手機做即時重播功能

▼可線上播放ReLive錄影檔案


小結: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這次做了相當多的進化與導入新功能,像是Radeon Overlay就是很棒的設計,可以快速調整許多功能,讓玩家可以隨時微調顯卡的設定,AMD Link也是很不錯的設計,可以利用手機來監控顯卡狀態與操控ReLive功能,還可線上直接看錄製的影片,這次新版驅動真的很不錯,讓玩家可以更輕鬆操作軟體與設定。

AM4平台便利性

AM4平台擁有不錯的CP值與效能表現,AMD Ryzen系列處理器都是無鎖倍頻可超頻,使用者可透過超頻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在主機板部分像這次的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雖然是ITX主機板,不過在擴充與I/O部分相當齊全,像是主流的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的USB3.1,在各方面的表現與擴充都相當不錯,已可滿足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 

▼SATA 6G/s擴充效能測試,擁有不錯的效能表現,且提供四組擴充相當足夠


▼USB3.0擴充效能測試,讀寫表現都擁有400MB/s左右,可滿足大部分的USB裝置讀寫速度,讓傳輸不再慢吞吞!!


▼M.2 PCIe x4 SSD擴充效能測試,效能表現相當不錯,在AS SSD Benchmark可獲得接近2000分的優異表現


應用-AMD Fluid Motion介紹

▼何謂AMD Fluid Motion??簡單來說就是補禎技術(縮寫AFM),可將禎數24P/30P的影片透過GPU運算補禎補到60P;Fluid Motion透過專有的Frame Rate轉換技術,能夠在進行24fps/30fps轉換成60fps視訊播放,降低畫面換格時的接續不順,並提供更流暢、更平順的播放畫面;一般的24fps轉60fps的視訊轉換時,原先是1-2-3的播放順序,轉換成1-1-1-2-2-3的播放順序,亦即前三張的畫格其實都是複製第一張的內容,這種作法在播放時會有Video Judder(晃動)的狀況(高速移動最明顯),而AMD的Fluid Motion則是參考第一張和第二張中間的變化,安插新的變動畫格,因此產生出1-1a-1b-2-2a-3的播放結果,讓視訊在任何Frame Rate下都能夠平順、不損畫質播放。


▼❶下載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並安裝


▼❷開啟顯卡公用程式並將AMD Fluid Motion Video功能開啟


▼❸開啟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勾選24p與30p皆可轉換成60p


▼❹開啟常用的播放軟體做設定(Media Player Classic為範例),並新增外部篩選器


▼❺將選定的外部篩選器設定為偏好


▼❻設定內部篩選器內硬體裝置與輸出格式


▼❼設定播放器輸出,設定完畢後就大功告成


▼未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時,檔案詳細資料為23.97fps,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尚未開啟功能,播放張數為23.97fps


▼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後,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功能開啟,判定影片為24fps,符合補禎條件,播放器下方播放張數為59.91fps,補禎到60fps在影片有快速移動時可明顯看到不會有跳格的感覺,整體會更加順!!


小結:AMD Fluid Motion Video是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可以將張數不足的影片補禎至順暢的60fps,目前看起來只有24fps/30fps才可符合補禎條件,開啟功能後動作較快的部分確實比在24fps/30fps時播放來的順暢,且不會有跳格的感覺,讓整體觀看影片感更加順暢且更舒服!!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酷炫發光展示與總結

▼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提供的LED控制軟體作模式、顏色…等變換,展現酷炫燈光!!






▼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MwCT88t-w


總結:
這次介紹的AMD Ryzen 7 1700X表現相當優異且不錯,不論是在各方面表現都有不錯的成績,在轉檔部分表現更是優異,使用價格接近的Intel Core i7-8700K來比較,不論是超頻前後,效能表現都是Ryzen 7 1700X遙遙領先,耗電部分超頻前小輸2.83%,不過超頻後則領先了4.01%,超頻後擁有較低的功耗且效能表現優異,整體來說AMD Ryzen 7 1700X產品CP值相當高!!

遊戲部分採用虹彩六號與絕地求生(PUBG)實測,畫質部分幾乎可以調整到最高都是沒問題的!!虹彩六號實測可以維持在70~110張的優異表現,若是場景較為複雜則會在低標70張左右,其他部分都可以維持在80~110張;絕地求生(PUBG)部分分成超高畫質與高畫質兩種測試,超高畫質有時候雖然張數會降到45張,不過平均還是有59~60張的水準,對遊戲順暢度來說是沒問題的!!畫質高跑起來平均張數可以維持在74張左右,整體來說表現相當優異且可以暢玩目前現今很夯的遊戲,享受高順暢度與高畫質遊戲體驗選RX 580就對了!!

軟體部分這次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真的進化很多,且提供的新功能都相當實用與方便,除了保有ReLive超方便好用的錄影、直播與截圖功能外,還導入了Radeon Overlay,在遊戲內可直接做軟體設定與功能開啟,提升了不少方便性,新功能Radeon Chill可讓遊戲中閒置時,降低輸出張數達到智能省電,還有很實用的AMD Link,可透過手機或行動裝置隨時監控電腦的GPU與CPU使用狀態,還可直接控制ReLive功能與播放錄影檔案,新版軟體讓玩家在操作上更容易上手一點壓力也沒有,期待未來很有更多更方便與實用的軟體導入。

AMD Ryzen 7系列產品為無鎖倍頻,使用者可享受超頻的樂趣,且可以有效提升整體電腦的效能表現,測試中的小超頻在各種測試項目都有效能提升,處理器超頻後可達到3~14%不等的效能表現提升,整體效能提升相當有感覺;AM4平台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USB 3.1都有支援,相信已經可符合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要預留未來升級空間都沒問題!!

AM4平台真的相當不錯,處理器效能不錯還可以超頻,讓Ryzen系列處理器提升不少CP值,若再搭配不錯的其他硬體更能帶來優異的效能表現,像這次搭配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1700X可以超頻至3.9GHz,且散熱效果不差,視覺表現方面提供RGB發光,可配合主機板做各種不同的酷炫燈校;主機板部分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採用優異的用料,提供相當不錯的穩定度與超頻性,有好的硬體也要有穩定的主機板才能發揮最優異的效能表現,雖然是ITX主機板,不過I/O與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入門玩家還是重度需求玩家都可以滿足;顯卡部分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是個不錯的頂級顯卡,用料採用白金級DrMos電源模組提供高穩定度供電,散熱採用雙風扇設計,且搭配零噪音設計,低負載或低溫時則可達到零噪音的境界,AMD處理器+AMD顯示卡還提供了Fluid Motion Video功能,可將24fps/30fps的影片補禎至順暢的60fps,讓張數不足的影片也能順暢播放不跳格!!整體來說這樣的配備組合是個不錯的超強悍電競遊戲機,要跑直播、影音轉檔、暢玩現今最夯的線上遊戲...等多工應用都是相當輕鬆,想找一個擴充性強且擁有強悍效能的電競主機,相信Ryzen 7處理器搭配RX 580是個相當不錯的首選,以上資訊提供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2018/04/19 19:16:48

發文IP 59.115.*.*

IMG_9364.JPG 



超強悍電競遊戲機,讓玩家殺敵無數!!
AMD Ryzen系列產品CP值與多工效能相信許多玩家有目共睹,這次要介紹高階的Ryzen 7系列產品,Ryzen 7系列共有三款,分別為1700、1700X與1800X,先來看看官方提供的基本規格

從規格表來看這三顆顆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工作頻率部分與XFR支援與否,核心數量都是8核心16執行緒(8C16T)產品,TDP除了1700為65W,其他1700X與1800X都為95W, Ryzen 7系列產品同樣也是無鎖倍頻,讓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Ryzen 7系列有X字樣才有支援擴展頻率範圍(XFR),擁有更好的超頻能力;這次要介紹Ryzen 7 1700X,從規格上來看在多核心處理上有一定的水準,且可再透過超頻達到更好的效能表現;這次搭配散熱器為擁有RGB發光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主機板為擁有不錯超頻表現的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顯卡為效能優異的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這樣的組合可組成非常強悍的電競遊戲機,要玩目前很夯的吃雞遊戲(絕地求生)與超刺激的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都可超順暢進行與體驗,這次測試會做基本效能測試、遊戲測試、影音轉檔…等應用,讓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徹底了解Ryzen 7處理器的優勢與超高CP值!!

 AMD Ryzen簡單介紹
Ryzen系列產品採用全新核心,擁有高效能與低耗電特點,導入『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更精準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衡量CPU溫度、內部資源狀況,自動提升時脈『Precision Boost』,若Precision Boost到最高時脈時,CPU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XFR』功能,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另外『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優異技術,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AMD Ryzen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x86『Zen』架構核心,處理器擁有全新設計Front-End引擎,提供更好指令處理能力;處理器執行內核,有著4組 ALU、2組AGU整數運算單元與4組FP浮點數運算單元,並擁有獨立Scheduler進行指令調度,提供最佳的多工分配;Zen每個核心都有獨立L1快取與大容量L2快取,並採用『CCX』模組設計,四個Zen核心共享L3快取。



主機板部分有X370、B350、A320、A300與X300五種可選擇,A320與A300不支援CPU超頻功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使用需求與未來升級需求做挑選搭配,AM4平台搭載原生USB3.1 Gen2、NVMe(PCIe x4)與PCIe 3.0,讓使用者可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與擴充性


AMD Ryzen處理器提供一組PCIe Gen3 x16、雙通道DDR4記憶體,I/O部分則有三種組合可選擇,USB提供四組USB3.1 Gen1;搭配主機板不同晶片組,可用有不同組合的I/O擴充性,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使用環境與升級空間來挑選晶片組;整體來說個人電腦、工作、娛樂等使用情境下擴充性都相當足夠!!



 AMD Ryzen 7 1700X包裝與本體

▼AMD Ryzen 7 1700X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Ryzen 7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此款是無搭配散熱器,使用者必須額外購買散熱器


▼AMD Ryzen 7 1700X正面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AMD Ryzen 7 1700X背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包裝與本體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MAX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支援RGB發光,可支援各家主機板廠發光控制


▼上方可看到AMD Logo與發光光圈


▼WRAITH MAX幽靈風扇其他角度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可以看出來採用四支熱導管組成,扣具部分左右扣設計





▼RGB控制線材安裝處,搭配原廠提供的線材安裝於主機板RGB控制處,即可透過軟體控制發光



▼WRAITH MAX散熱器背面一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CPU接觸面採用大面積銅底設計,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


搭配硬體簡單介紹

此次測試環境除了主角AMD Ryzen 7 1700X外,主機板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顯卡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這樣的優質組合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讓各硬體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效能表現,要玩最夯的吃雞遊戲絕對是綽綽有餘!!

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用料相當不錯,雖然是ITX不過規格相當漂亮,用料採用華擎超合金,擴充性部分也相當完整,支援M.2與SATA 6Gb/s,可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

▼I/O部分相當豐富,有USB2.0*2、USB3.1 Gen 1 Type-A*3與Type-C,還有Intel Wi-Fi模組

▼CPU部分採用8相數位供電,MOSFET有獨立散熱模組

▼記憶體提供兩組插槽

▼SATA部分提供四組擴充

▼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X370晶片有獨立散熱模組

▼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 系列音效專用電容,還支援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3,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


▼RGB LED控制插Pin,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還可搭配支援RGB LED的產品同步控制

▼產品特色一覽:






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這張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採用雙風扇散熱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零噪音設計,當溫度低於60度時風扇不會轉動,可達到零噪音的效果,背面採用防彎背板設計,可防止顯卡變形,用料採用白金級DrMos電源模組提供高穩定度供電


▼上方有會發光的Red Devil Logo

▼I/O部分提供DP*3、HDMI與DVI,要玩VR絕對是沒問題!!

▼Radeon RX 580特色


AMD Ryzen 7 1700X預設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52328MB/s Write:50937MB/s Copy:45202MB/s

▼Super PI 1M:11.064s

▼CPU Mark:55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5.037sec 1024M-110.846sec

▼WinRAR:12683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1557CB  xCPU:49652CB  1CPU:7582CB

▼CINEBENCH R11.5 OpenGL:99.76fps CPU:17.04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20.76fps CPU:1555cb

▼CrystalMark09 Score :584465

▼PerformanceTest Score :5302.0

▼PCMARK7 Score :7928

▼PCMARK8 Score :4365

▼PCMARK10 Score :5520

▼RealBench

▼x264 FHD Benchmark :44.4

▼x265 FHD Benchmark :24.7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39.92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9.61


AMD Ryzen 7 1700X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52784MB/s Write:50949MB/s Copy:45275MB/s

▼Super PI 1M:10.705s

▼CPU Mark:594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454sec 1024M-100.468sec

▼WinRAR:13078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2394CB  xCPU:55192CB  1CPU:8121CB

▼CINEBENCH R11.5 OpenGL:110.22fps CPU:18.99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31.90fps CPU:1738cb

▼CrystalMark09 Score :631988

▼PerformanceTest Score :5571.0

▼PCMARK7 Score :8185

▼PCMARK8 Score :4632

▼PCMARK10 Score :5808

▼RealBench

▼x264 FHD Benchmark :49

▼x265 FHD Benchmark :27.2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3.6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0.51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超頻後在各方面表現都有著不錯的提升,處理器部分可達到3~14%左右不等的效能提升,不論在各種應用上都會有效果,讓Ryzen 7效能更加強悍!!

遊戲與Benchmark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17750

▼3DMark11 Extreme Mode :X5060

▼3DMark Cloud Gate :40698

▼3DMark Fire Strike :12318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6068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156

▼3DMark Ice Storm :173123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62558

▼3DMark Sky Diver :33672

▼3DMark Time Spy :4551

▼3DMark 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

▼VRMark Blue Room :1182

▼VRMark Cyan Room :4584

▼VRMark Orange Room :7077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14453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10687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9830

▼FINAL FANTASY XIV :8436

▼FINAL FANTASY XV :3331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1334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2223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HIGH):5655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OPTIMUM):9342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反鋸齒8xMSAA、遊戲畫質設置(Ultra),Benchmark測試結果,平均張數為65fps,最大張數為76.3fps,最小張數為56.2fps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實測體驗

▼遊戲畫質設定一覽,解析度為1920*1080,畫質部分設定都幾乎是在最高,反鋸齒部分為FXAA



▼內建Benchmark測試結果,許多場景都有100 fps以上的實力,順暢度與畫質可以兼得!!

▼採用ReLive錄影,遊戲過程都有70~110張的優異表現,且順暢度相當不錯,畫質更是沒話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IGKKqaZ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ylGtIHBts


絕地求生(PUBG)實測體驗

▼採用ReLive錄影,畫質為超高設定,遊戲過程都有45~70張左右的表現,平均落在59~60張左右,且順暢度相當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kmNNm2_9E

▼採用ReLive錄影,畫質為高設定,遊戲過程都有60~80張左右的表現,平均落在74張左右,整體表現相當優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19q3sTHNs


小結:AMD Ryzen 7 1700X搭配RADEON RX 580 8GB是一個CP值非常高的電競組合搭配,實測現今很夯的虹彩六號與絕地求生(PUBG)畫質開到相當高也是可以輕鬆順暢運行,且可以搭配ReLive軟體做錄影、直播或是截圖,真的是相當方便的功能,想要暢玩現今最夯的遊戲選AMD Ryzen 7 1700X搭配RADEON RX 580 8GB就對啦!!

影音轉檔PK與耗電比較

影音轉檔也是許多使用者常用的功能,轉檔也是考驗處理器多工處理能力與校能,相信很多玩家一定想知道Ryzen 7 1700X對比Intel是哪一顆處理器,這次採用價格接近的i7-8700K來比較,平台部分只更換主機板與處理器,其餘硬體皆相同,這次還加入處理器功耗比較,現在就來看精彩的處理器轉檔PK啦。

▼使用軟體:格式工廠
轉檔格式:mkv
影片編碼:HEVC(H.265)
解析度:1920*1080
音訊編碼:AAC
音訊採樣率:48K
音訊位元率:192K


AMD Ryzen 7平台(預設)
CPU: AMD Ryzen 7 17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58.54W

▼轉檔中功耗169.95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9分0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4分15秒


Intel Core i7平台
CPU: Intel Core i7-87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58.70W

▼轉檔中功耗165.27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1分5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5分53秒


看到這邊Ryzen 7 1700X在功耗部分與i7-8700K差不多,在轉檔時間部分領先了不少,至於超頻後誰輸誰贏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MD Ryzen 7平台(超頻)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63.04W

▼轉檔中功耗236.33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6分1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2分58秒


Intel Core i7平台(超頻)
CPU: Intel Core i7-8700K @ 5.1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73.13W

▼轉檔中功耗246.20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7分48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3分48秒


▼影片轉檔表現與功耗總覽


小結:AMD Ryzen 7 1700X表現整體來說相當不錯與出色,未超頻前轉檔時間領先約8~10%,不過在耗電上小輸2.83%,超頻後AMD Ryzen 7 1700X領先幅度縮小至6.04%,耗電部分超頻後則小贏4.01%,不過i7-8700K可以說是追得非常辛苦,必須超頻至5.1GHz才能將落後幅度縮小到6%左右,且i7-8700K 5.1GHz必須要用360mm水冷才有辦法壓制!!也就是說AMD Ryzen 7 1700X透過小超頻即可達到不錯的效能提升,且可大幅度減少轉檔時間,功耗也比i7-8700K 5.1GHz少了4%,整體CP值相當不錯,可以說是影音轉檔利器!!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介紹

▼軟體首頁有幾大項目,遊戲、影像、ReLive、連線、顯示器與系統,下方還有更新、喜好設定、通知與AMD Link

▼喜好設定部分可調整有關軟體的相關細項喜好


遊戲設定
▼全域圖形中可以設定遊戲顯示部分細項設定,還可設定是否開啟Crossfire,還可隨時監控每一張卡的工作頻率、溫度與風扇轉速

▼玩家可以開啟Enhanced Sync功能,可提高遊戲的反應速度並減少畫面撕裂

▼WattMan中可監看顯卡的核心頻率、記憶體頻率、風扇轉速與溫度,還可設定核心與記憶體各階段頻率、風扇轉速,提高運行效能與節省電力


▼效能監督部分可開啟CPU與GPU各種狀態紀錄,讓使用者能掌握電腦狀態


影像設定
▼部分可設定顯示時的色彩模式


ReLive設定
ReLive可錄製、擷取與分享遊戲片段,還可直接用來當作直播工具,人人都能輕鬆分享與直播遊戲經驗
▼全域部分可設定一些錄製畫面或擷取時的快速鍵

▼錄影可設定錄影畫質相關設定,錄影張數有30與60張可選擇,編碼部分則有AVC與HEVC可選擇



▼直播部分可以透過FB、Twitch、YouTube…等各種直播平台,並可直接串連,還可設定直播時的畫質

▼Overlay可設定是否顯示Overlay、系統資訊與攝影機


連線設定
▼檔案庫內可看到已經錄製的影片與照片

▼帳號部分可設定是否開啟已設定的直播平台帳號

▼資源中心可看到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功能介紹影片


顯示器設定
▼可以設定畫面縮放、像素格式、虛擬超級解析度…等,若螢幕有支援FreeSync則可以開啟功能


系統設定
▼概況部分可看到顯卡的規格與VBIOS、記憶體…等相關資訊

▼軟體部分可看到驅動程式與AMD相關技術軟體詳細版本

▼硬體部分則可以看到顯卡晶片、廠商ID、裝置ID、VBIOS、記憶體、匯流排…等硬體相關資訊


AMD Radeon Overlay功能
AMD新加入Radeon Overlay功能主要特色是可直接在遊戲內透過快捷按鍵呼叫Radeon Relive、Radeon Chill、效能監控與顏色調整功能選單,使用者不用再跳出遊戲在進入軟體做設定與操作,Radeon Overlay預設功能快捷鍵是Alt+R,使用者也可透過驅動程式的設定頁面自行更改成習慣的快捷組合鍵。

▼在遊戲中按下快捷鍵Alt+R在右手邊即可看到Radeon Overlay功能表,有Radeon Relive、效能監控、Radeon Chill與顏色調整

▼Radeon Relive可直接點取功能或檢視快捷鍵,還有設定部分可做細部調整

▼設定部分可設定麥克風、即時重播、錄製桌面、攝影機與位置、指示器與位置

▼效能監控部分有三大項目測量選項、選取測量標準與選取測量標準位置

▼測量選項部分可開啟顯示測量標準、取樣時間、啟動記錄檔案…等

▼測量標準可選取監控那些數值,有CPU、GPU與記憶體部分

▼測量位置則可以設定顯示的數據框位於螢幕的位置

▼記錄檔部分可利用Excel開啟,讓使用者可以掌握與分析顯卡的運作與效能狀態

▼Radeon Chill功能主要就是透過控制遊戲輸出畫面張數來節省顯卡耗電,實際開啟這項功能後,驅動程式依據滑鼠與鍵盤操作頻率來調整FPS遊戲張數,假如玩家剛好離開座位且滑鼠或鍵盤是閒置的狀態時,驅動程式就會將遊戲輸出畫面張控制在軟體設定的最小值,當玩家回到座位開始玩遊戲時,遊戲畫面張數就會開始恢復正常,也可在設定選項內來控制遊戲FPS最大值,達到節省顯卡的耗電

▼未開啟Radeon Chill功能,GPU使用率都是在100%狀態,耗電高達150W,系統總耗電為310.53W


▼開啟Radeon Chill功能,並可設定最低與最高FPS

▼當鍵盤或滑鼠閒置時,會降至設定的FPS最小值,此時顯卡耗電降至97W,系統總耗電為220.70W,下降約90W左右,效果相當不錯!!


▼當鍵盤或滑鼠回到正常操作,FPS則會回到正常值,耗電也回到了149W,系統總耗電為313.83W,與未開啟Radeon Chill功能耗電與FPS表現差不多


▼顏色可讓使用者直接調整輸出畫面的色溫、亮度、色調、對比與飽和度..等設定


AMD Link功能
AMD除了加入Radeon Overlay功能之外,還新增AMD Link功能,讓手機或行動裝置與電腦連結,主要特色可讓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直接監控顯示卡運作狀況與遊戲FPS效能外,還整合了Radeon ReLive功能,透過手機上的操作畫面就可以直接啟動錄影、直播或擷取遊戲畫面,並且還可以在手機上直接播放錄製的影片與擷取圖片

▼官方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CNLbnZr08

▼手機或行動裝置安裝AMD Link軟體

▼進入軟體後新增電腦

▼可透過掃描QR Code或手動新增

▼進入電腦端開啟AMD Link伺服器

▼掃描QR Code

▼新增完成後電腦端可看到已新增完畢的行動裝置

▼行動裝置已新增連線完成

▼軟體設定部分可再新增電腦

▼動態消息有許多AMD產品消息與介紹可以查看

▼系統監控部分可直接透過手機查看目前電腦處理器、顯卡、記憶體…等硬體資訊,還可直接查看目前遊戲中的FPS效能表現,讓玩家更了解顯示卡的效能狀況

▼系統監控設定選項內可以讓玩家勾選所需顯示的硬體資訊與資訊更新時間


▼可透過手機直接擷取電腦畫面

▼可透過手機控制ReLive功能做直播

▼可透過手機控制ReLive功能做錄影

▼可透過手機做即時重播功能

▼可線上播放ReLive錄影檔案


小結: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這次做了相當多的進化與導入新功能,像是Radeon Overlay就是很棒的設計,可以快速調整許多功能,讓玩家可以隨時微調顯卡的設定,AMD Link也是很不錯的設計,可以利用手機來監控顯卡狀態與操控ReLive功能,還可線上直接看錄製的影片,這次新版驅動真的很不錯,讓玩家可以更輕鬆操作軟體與設定。

AM4平台便利性

AM4平台擁有不錯的CP值與效能表現,AMD Ryzen系列處理器都是無鎖倍頻可超頻,使用者可透過超頻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在主機板部分像這次的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雖然是ITX主機板,不過在擴充與I/O部分相當齊全,像是主流的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的USB3.1,在各方面的表現與擴充都相當不錯,已可滿足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 

▼SATA 6G/s擴充效能測試,擁有不錯的效能表現,且提供四組擴充相當足夠


▼USB3.0擴充效能測試,讀寫表現都擁有400MB/s左右,可滿足大部分的USB裝置讀寫速度,讓傳輸不再慢吞吞!!


▼M.2 PCIe x4 SSD擴充效能測試,效能表現相當不錯,在AS SSD Benchmark可獲得接近2000分的優異表現


應用-AMD Fluid Motion介紹

▼何謂AMD Fluid Motion??簡單來說就是補禎技術(縮寫AFM),可將禎數24P/30P的影片透過GPU運算補禎補到60P;Fluid Motion透過專有的Frame Rate轉換技術,能夠在進行24fps/30fps轉換成60fps視訊播放,降低畫面換格時的接續不順,並提供更流暢、更平順的播放畫面;一般的24fps轉60fps的視訊轉換時,原先是1-2-3的播放順序,轉換成1-1-1-2-2-3的播放順序,亦即前三張的畫格其實都是複製第一張的內容,這種作法在播放時會有Video Judder(晃動)的狀況(高速移動最明顯),而AMD的Fluid Motion則是參考第一張和第二張中間的變化,安插新的變動畫格,因此產生出1-1a-1b-2-2a-3的播放結果,讓視訊在任何Frame Rate下都能夠平順、不損畫質播放。


▼❶下載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並安裝


▼❷開啟顯卡公用程式並將AMD Fluid Motion Video功能開啟


▼❸開啟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勾選24p與30p皆可轉換成60p


▼❹開啟常用的播放軟體做設定(Media Player Classic為範例),並新增外部篩選器


▼❺將選定的外部篩選器設定為偏好


▼❻設定內部篩選器內硬體裝置與輸出格式


▼❼設定播放器輸出,設定完畢後就大功告成


▼未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時,檔案詳細資料為23.97fps,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尚未開啟功能,播放張數為23.97fps


▼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後,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功能開啟,判定影片為24fps,符合補禎條件,播放器下方播放張數為59.91fps,補禎到60fps在影片有快速移動時可明顯看到不會有跳格的感覺,整體會更加順!!


小結:AMD Fluid Motion Video是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可以將張數不足的影片補禎至順暢的60fps,目前看起來只有24fps/30fps才可符合補禎條件,開啟功能後動作較快的部分確實比在24fps/30fps時播放來的順暢,且不會有跳格的感覺,讓整體觀看影片感更加順暢且更舒服!!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酷炫發光展示與總結

▼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提供的LED控制軟體作模式、顏色…等變換,展現酷炫燈光!!






▼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MwCT88t-w


總結:
這次介紹的AMD Ryzen 7 1700X表現相當優異且不錯,不論是在各方面表現都有不錯的成績,在轉檔部分表現更是優異,使用價格接近的Intel Core i7-8700K來比較,不論是超頻前後,效能表現都是Ryzen 7 1700X遙遙領先,耗電部分超頻前小輸2.83%,不過超頻後則領先了4.01%,超頻後擁有較低的功耗且效能表現優異,整體來說AMD Ryzen 7 1700X產品CP值相當高!!

遊戲部分採用虹彩六號與絕地求生(PUBG)實測,畫質部分幾乎可以調整到最高都是沒問題的!!虹彩六號實測可以維持在70~110張的優異表現,若是場景較為複雜則會在低標70張左右,其他部分都可以維持在80~110張;絕地求生(PUBG)部分分成超高畫質與高畫質兩種測試,超高畫質有時候雖然張數會降到45張,不過平均還是有59~60張的水準,對遊戲順暢度來說是沒問題的!!畫質高跑起來平均張數可以維持在74張左右,整體來說表現相當優異且可以暢玩目前現今很夯的遊戲,享受高順暢度與高畫質遊戲體驗選RX 580就對了!!

軟體部分這次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真的進化很多,且提供的新功能都相當實用與方便,除了保有ReLive超方便好用的錄影、直播與截圖功能外,還導入了Radeon Overlay,在遊戲內可直接做軟體設定與功能開啟,提升了不少方便性,新功能Radeon Chill可讓遊戲中閒置時,降低輸出張數達到智能省電,還有很實用的AMD Link,可透過手機或行動裝置隨時監控電腦的GPU與CPU使用狀態,還可直接控制ReLive功能與播放錄影檔案,新版軟體讓玩家在操作上更容易上手一點壓力也沒有,期待未來很有更多更方便與實用的軟體導入。

AMD Ryzen 7系列產品為無鎖倍頻,使用者可享受超頻的樂趣,且可以有效提升整體電腦的效能表現,測試中的小超頻在各種測試項目都有效能提升,處理器超頻後可達到3~14%不等的效能表現提升,整體效能提升相當有感覺;AM4平台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USB 3.1都有支援,相信已經可符合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要預留未來升級空間都沒問題!!

AM4平台真的相當不錯,處理器效能不錯還可以超頻,讓Ryzen系列處理器提升不少CP值,若再搭配不錯的其他硬體更能帶來優異的效能表現,像這次搭配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1700X可以超頻至3.9GHz,且散熱效果不差,視覺表現方面提供RGB發光,可配合主機板做各種不同的酷炫燈校;主機板部分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採用優異的用料,提供相當不錯的穩定度與超頻性,有好的硬體也要有穩定的主機板才能發揮最優異的效能表現,雖然是ITX主機板,不過I/O與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入門玩家還是重度需求玩家都可以滿足;顯卡部分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是個不錯的頂級顯卡,用料採用白金級DrMos電源模組提供高穩定度供電,散熱採用雙風扇設計,且搭配零噪音設計,低負載或低溫時則可達到零噪音的境界,AMD處理器+AMD顯示卡還提供了Fluid Motion Video功能,可將24fps/30fps的影片補禎至順暢的60fps,讓張數不足的影片也能順暢播放不跳格!!整體來說這樣的配備組合是個不錯的超強悍電競遊戲機,要跑直播、影音轉檔、暢玩現今最夯的線上遊戲...等多工應用都是相當輕鬆,想找一個擴充性強且擁有強悍效能的電競主機,相信Ryzen 7處理器搭配RX 580是個相當不錯的首選,以上資訊提供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IMG_9364.JPG 



超強悍電競遊戲機,讓玩家殺敵無數!!
AMD Ryzen系列產品CP值與多工效能相信許多玩家有目共睹,這次要介紹高階的Ryzen 7系列產品,Ryzen 7系列共有三款,分別為1700、1700X與1800X,先來看看官方提供的基本規格

從規格表來看這三顆顆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工作頻率部分與XFR支援與否,核心數量都是8核心16執行緒(8C16T)產品,TDP除了1700為65W,其他1700X與1800X都為95W, Ryzen 7系列產品同樣也是無鎖倍頻,讓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Ryzen 7系列有X字樣才有支援擴展頻率範圍(XFR),擁有更好的超頻能力;這次要介紹Ryzen 7 1700X,從規格上來看在多核心處理上有一定的水準,且可再透過超頻達到更好的效能表現;這次搭配散熱器為擁有RGB發光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主機板為擁有不錯超頻表現的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顯卡為效能優異的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這樣的組合可組成非常強悍的電競遊戲機,要玩目前很夯的吃雞遊戲(絕地求生)與超刺激的虹彩六號:圍攻行動都可超順暢進行與體驗,這次測試會做基本效能測試、遊戲測試、影音轉檔…等應用,讓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徹底了解Ryzen 7處理器的優勢與超高CP值!!

 AMD Ryzen簡單介紹
Ryzen系列產品採用全新核心,擁有高效能與低耗電特點,導入『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更精準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衡量CPU溫度、內部資源狀況,自動提升時脈『Precision Boost』,若Precision Boost到最高時脈時,CPU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XFR』功能,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另外『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優異技術,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AMD Ryzen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x86『Zen』架構核心,處理器擁有全新設計Front-End引擎,提供更好指令處理能力;處理器執行內核,有著4組 ALU、2組AGU整數運算單元與4組FP浮點數運算單元,並擁有獨立Scheduler進行指令調度,提供最佳的多工分配;Zen每個核心都有獨立L1快取與大容量L2快取,並採用『CCX』模組設計,四個Zen核心共享L3快取。



主機板部分有X370、B350、A320、A300與X300五種可選擇,A320與A300不支援CPU超頻功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使用需求與未來升級需求做挑選搭配,AM4平台搭載原生USB3.1 Gen2、NVMe(PCIe x4)與PCIe 3.0,讓使用者可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與擴充性


AMD Ryzen處理器提供一組PCIe Gen3 x16、雙通道DDR4記憶體,I/O部分則有三種組合可選擇,USB提供四組USB3.1 Gen1;搭配主機板不同晶片組,可用有不同組合的I/O擴充性,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使用環境與升級空間來挑選晶片組;整體來說個人電腦、工作、娛樂等使用情境下擴充性都相當足夠!!



 AMD Ryzen 7 1700X包裝與本體

▼AMD Ryzen 7 1700X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Ryzen 7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此款是無搭配散熱器,使用者必須額外購買散熱器


▼AMD Ryzen 7 1700X正面一覽,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AMD Ryzen 7 1700X背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包裝與本體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盒裝一覽,正面有斗大的MAX字樣,上方有封條,封條上印有產品序號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支援RGB發光,可支援各家主機板廠發光控制


▼上方可看到AMD Logo與發光光圈


▼WRAITH MAX幽靈風扇其他角度一覽,採用下吹式設計,可以看出來採用四支熱導管組成,扣具部分左右扣設計





▼RGB控制線材安裝處,搭配原廠提供的線材安裝於主機板RGB控制處,即可透過軟體控制發光



▼WRAITH MAX散熱器背面一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CPU接觸面採用大面積銅底設計,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


搭配硬體簡單介紹

此次測試環境除了主角AMD Ryzen 7 1700X外,主機板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顯卡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這樣的優質組合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讓各硬體可以淋漓盡致的發揮效能表現,要玩最夯的吃雞遊戲絕對是綽綽有餘!!

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用料相當不錯,雖然是ITX不過規格相當漂亮,用料採用華擎超合金,擴充性部分也相當完整,支援M.2與SATA 6Gb/s,可滿足大部分玩家的需求

▼I/O部分相當豐富,有USB2.0*2、USB3.1 Gen 1 Type-A*3與Type-C,還有Intel Wi-Fi模組

▼CPU部分採用8相數位供電,MOSFET有獨立散熱模組

▼記憶體提供兩組插槽

▼SATA部分提供四組擴充

▼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X370晶片有獨立散熱模組

▼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 系列音效專用電容,還支援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3,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


▼RGB LED控制插Pin,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還可搭配支援RGB LED的產品同步控制

▼產品特色一覽:






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這張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採用雙風扇散熱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零噪音設計,當溫度低於60度時風扇不會轉動,可達到零噪音的效果,背面採用防彎背板設計,可防止顯卡變形,用料採用白金級DrMos電源模組提供高穩定度供電


▼上方有會發光的Red Devil Logo

▼I/O部分提供DP*3、HDMI與DVI,要玩VR絕對是沒問題!!

▼Radeon RX 580特色


AMD Ryzen 7 1700X預設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52328MB/s Write:50937MB/s Copy:45202MB/s

▼Super PI 1M:11.064s

▼CPU Mark:55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5.037sec 1024M-110.846sec

▼WinRAR:12683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1557CB  xCPU:49652CB  1CPU:7582CB

▼CINEBENCH R11.5 OpenGL:99.76fps CPU:17.04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20.76fps CPU:1555cb

▼CrystalMark09 Score :584465

▼PerformanceTest Score :5302.0

▼PCMARK7 Score :7928

▼PCMARK8 Score :4365

▼PCMARK10 Score :5520

▼RealBench

▼x264 FHD Benchmark :44.4

▼x265 FHD Benchmark :24.7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39.92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9.61


AMD Ryzen 7 1700X超頻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52784MB/s Write:50949MB/s Copy:45275MB/s

▼Super PI 1M:10.705s

▼CPU Mark:594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454sec 1024M-100.468sec

▼WinRAR:13078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12394CB  xCPU:55192CB  1CPU:8121CB

▼CINEBENCH R11.5 OpenGL:110.22fps CPU:18.99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31.90fps CPU:1738cb

▼CrystalMark09 Score :631988

▼PerformanceTest Score :5571.0

▼PCMARK7 Score :8185

▼PCMARK8 Score :4632

▼PCMARK10 Score :5808

▼RealBench

▼x264 FHD Benchmark :49

▼x265 FHD Benchmark :27.2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3.6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0.51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超頻後在各方面表現都有著不錯的提升,處理器部分可達到3~14%左右不等的效能提升,不論在各種應用上都會有效果,讓Ryzen 7效能更加強悍!!

遊戲與Benchmark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17750

▼3DMark11 Extreme Mode :X5060

▼3DMark Cloud Gate :40698

▼3DMark Fire Strike :12318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6068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156

▼3DMark Ice Storm :173123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62558

▼3DMark Sky Diver :33672

▼3DMark Time Spy :4551

▼3DMark 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

▼VRMark Blue Room :1182

▼VRMark Cyan Room :4584

▼VRMark Orange Room :7077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14453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10687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9830

▼FINAL FANTASY XIV :8436

▼FINAL FANTASY XV :3331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1334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2223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HIGH):5655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OPTIMUM):9342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Benchmark

▼Grid2遊戲設置解析度1920x1080、反鋸齒8xMSAA、遊戲畫質設置(Ultra),Benchmark測試結果,平均張數為65fps,最大張數為76.3fps,最小張數為56.2fps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實測體驗

▼遊戲畫質設定一覽,解析度為1920*1080,畫質部分設定都幾乎是在最高,反鋸齒部分為FXAA



▼內建Benchmark測試結果,許多場景都有100 fps以上的實力,順暢度與畫質可以兼得!!

▼採用ReLive錄影,遊戲過程都有70~110張的優異表現,且順暢度相當不錯,畫質更是沒話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IGKKqaZ3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ylGtIHBts


絕地求生(PUBG)實測體驗

▼採用ReLive錄影,畫質為超高設定,遊戲過程都有45~70張左右的表現,平均落在59~60張左右,且順暢度相當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dkmNNm2_9E

▼採用ReLive錄影,畫質為高設定,遊戲過程都有60~80張左右的表現,平均落在74張左右,整體表現相當優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i19q3sTHNs


小結:AMD Ryzen 7 1700X搭配RADEON RX 580 8GB是一個CP值非常高的電競組合搭配,實測現今很夯的虹彩六號與絕地求生(PUBG)畫質開到相當高也是可以輕鬆順暢運行,且可以搭配ReLive軟體做錄影、直播或是截圖,真的是相當方便的功能,想要暢玩現今最夯的遊戲選AMD Ryzen 7 1700X搭配RADEON RX 580 8GB就對啦!!

影音轉檔PK與耗電比較

影音轉檔也是許多使用者常用的功能,轉檔也是考驗處理器多工處理能力與校能,相信很多玩家一定想知道Ryzen 7 1700X對比Intel是哪一顆處理器,這次採用價格接近的i7-8700K來比較,平台部分只更換主機板與處理器,其餘硬體皆相同,這次還加入處理器功耗比較,現在就來看精彩的處理器轉檔PK啦。

▼使用軟體:格式工廠
轉檔格式:mkv
影片編碼:HEVC(H.265)
解析度:1920*1080
音訊編碼:AAC
音訊採樣率:48K
音訊位元率:192K


AMD Ryzen 7平台(預設)
CPU: AMD Ryzen 7 1700X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58.54W

▼轉檔中功耗169.95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9分0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4分15秒


Intel Core i7平台
CPU: Intel Core i7-8700K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58.70W

▼轉檔中功耗165.27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1分5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5分53秒


看到這邊Ryzen 7 1700X在功耗部分與i7-8700K差不多,在轉檔時間部分領先了不少,至於超頻後誰輸誰贏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AMD Ryzen 7平台(超頻)
CPU: AMD Ryzen 7 1700X @ 3.9GHz
Cooler: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63.04W

▼轉檔中功耗236.33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6分13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2分58秒


Intel Core i7平台(超頻)
CPU: Intel Core i7-8700K @ 5.1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VGA: 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easonic FOCUS+ GOLD 5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待機功耗73.13W

▼轉檔中功耗246.20W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27分48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3分48秒


▼影片轉檔表現與功耗總覽


小結:AMD Ryzen 7 1700X表現整體來說相當不錯與出色,未超頻前轉檔時間領先約8~10%,不過在耗電上小輸2.83%,超頻後AMD Ryzen 7 1700X領先幅度縮小至6.04%,耗電部分超頻後則小贏4.01%,不過i7-8700K可以說是追得非常辛苦,必須超頻至5.1GHz才能將落後幅度縮小到6%左右,且i7-8700K 5.1GHz必須要用360mm水冷才有辦法壓制!!也就是說AMD Ryzen 7 1700X透過小超頻即可達到不錯的效能提升,且可大幅度減少轉檔時間,功耗也比i7-8700K 5.1GHz少了4%,整體CP值相當不錯,可以說是影音轉檔利器!!


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介紹

▼軟體首頁有幾大項目,遊戲、影像、ReLive、連線、顯示器與系統,下方還有更新、喜好設定、通知與AMD Link

▼喜好設定部分可調整有關軟體的相關細項喜好


遊戲設定
▼全域圖形中可以設定遊戲顯示部分細項設定,還可設定是否開啟Crossfire,還可隨時監控每一張卡的工作頻率、溫度與風扇轉速

▼玩家可以開啟Enhanced Sync功能,可提高遊戲的反應速度並減少畫面撕裂

▼WattMan中可監看顯卡的核心頻率、記憶體頻率、風扇轉速與溫度,還可設定核心與記憶體各階段頻率、風扇轉速,提高運行效能與節省電力


▼效能監督部分可開啟CPU與GPU各種狀態紀錄,讓使用者能掌握電腦狀態


影像設定
▼部分可設定顯示時的色彩模式


ReLive設定
ReLive可錄製、擷取與分享遊戲片段,還可直接用來當作直播工具,人人都能輕鬆分享與直播遊戲經驗
▼全域部分可設定一些錄製畫面或擷取時的快速鍵

▼錄影可設定錄影畫質相關設定,錄影張數有30與60張可選擇,編碼部分則有AVC與HEVC可選擇



▼直播部分可以透過FB、Twitch、YouTube…等各種直播平台,並可直接串連,還可設定直播時的畫質

▼Overlay可設定是否顯示Overlay、系統資訊與攝影機


連線設定
▼檔案庫內可看到已經錄製的影片與照片

▼帳號部分可設定是否開啟已設定的直播平台帳號

▼資源中心可看到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功能介紹影片


顯示器設定
▼可以設定畫面縮放、像素格式、虛擬超級解析度…等,若螢幕有支援FreeSync則可以開啟功能


系統設定
▼概況部分可看到顯卡的規格與VBIOS、記憶體…等相關資訊

▼軟體部分可看到驅動程式與AMD相關技術軟體詳細版本

▼硬體部分則可以看到顯卡晶片、廠商ID、裝置ID、VBIOS、記憶體、匯流排…等硬體相關資訊


AMD Radeon Overlay功能
AMD新加入Radeon Overlay功能主要特色是可直接在遊戲內透過快捷按鍵呼叫Radeon Relive、Radeon Chill、效能監控與顏色調整功能選單,使用者不用再跳出遊戲在進入軟體做設定與操作,Radeon Overlay預設功能快捷鍵是Alt+R,使用者也可透過驅動程式的設定頁面自行更改成習慣的快捷組合鍵。

▼在遊戲中按下快捷鍵Alt+R在右手邊即可看到Radeon Overlay功能表,有Radeon Relive、效能監控、Radeon Chill與顏色調整

▼Radeon Relive可直接點取功能或檢視快捷鍵,還有設定部分可做細部調整

▼設定部分可設定麥克風、即時重播、錄製桌面、攝影機與位置、指示器與位置

▼效能監控部分有三大項目測量選項、選取測量標準與選取測量標準位置

▼測量選項部分可開啟顯示測量標準、取樣時間、啟動記錄檔案…等

▼測量標準可選取監控那些數值,有CPU、GPU與記憶體部分

▼測量位置則可以設定顯示的數據框位於螢幕的位置

▼記錄檔部分可利用Excel開啟,讓使用者可以掌握與分析顯卡的運作與效能狀態

▼Radeon Chill功能主要就是透過控制遊戲輸出畫面張數來節省顯卡耗電,實際開啟這項功能後,驅動程式依據滑鼠與鍵盤操作頻率來調整FPS遊戲張數,假如玩家剛好離開座位且滑鼠或鍵盤是閒置的狀態時,驅動程式就會將遊戲輸出畫面張控制在軟體設定的最小值,當玩家回到座位開始玩遊戲時,遊戲畫面張數就會開始恢復正常,也可在設定選項內來控制遊戲FPS最大值,達到節省顯卡的耗電

▼未開啟Radeon Chill功能,GPU使用率都是在100%狀態,耗電高達150W,系統總耗電為310.53W


▼開啟Radeon Chill功能,並可設定最低與最高FPS

▼當鍵盤或滑鼠閒置時,會降至設定的FPS最小值,此時顯卡耗電降至97W,系統總耗電為220.70W,下降約90W左右,效果相當不錯!!


▼當鍵盤或滑鼠回到正常操作,FPS則會回到正常值,耗電也回到了149W,系統總耗電為313.83W,與未開啟Radeon Chill功能耗電與FPS表現差不多


▼顏色可讓使用者直接調整輸出畫面的色溫、亮度、色調、對比與飽和度..等設定


AMD Link功能
AMD除了加入Radeon Overlay功能之外,還新增AMD Link功能,讓手機或行動裝置與電腦連結,主要特色可讓使用者透過行動裝置直接監控顯示卡運作狀況與遊戲FPS效能外,還整合了Radeon ReLive功能,透過手機上的操作畫面就可以直接啟動錄影、直播或擷取遊戲畫面,並且還可以在手機上直接播放錄製的影片與擷取圖片

▼官方介紹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gCNLbnZr08

▼手機或行動裝置安裝AMD Link軟體

▼進入軟體後新增電腦

▼可透過掃描QR Code或手動新增

▼進入電腦端開啟AMD Link伺服器

▼掃描QR Code

▼新增完成後電腦端可看到已新增完畢的行動裝置

▼行動裝置已新增連線完成

▼軟體設定部分可再新增電腦

▼動態消息有許多AMD產品消息與介紹可以查看

▼系統監控部分可直接透過手機查看目前電腦處理器、顯卡、記憶體…等硬體資訊,還可直接查看目前遊戲中的FPS效能表現,讓玩家更了解顯示卡的效能狀況

▼系統監控設定選項內可以讓玩家勾選所需顯示的硬體資訊與資訊更新時間


▼可透過手機直接擷取電腦畫面

▼可透過手機控制ReLive功能做直播

▼可透過手機控制ReLive功能做錄影

▼可透過手機做即時重播功能

▼可線上播放ReLive錄影檔案


小結:AMD 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這次做了相當多的進化與導入新功能,像是Radeon Overlay就是很棒的設計,可以快速調整許多功能,讓玩家可以隨時微調顯卡的設定,AMD Link也是很不錯的設計,可以利用手機來監控顯卡狀態與操控ReLive功能,還可線上直接看錄製的影片,這次新版驅動真的很不錯,讓玩家可以更輕鬆操作軟體與設定。

AM4平台便利性

AM4平台擁有不錯的CP值與效能表現,AMD Ryzen系列處理器都是無鎖倍頻可超頻,使用者可透過超頻獲得更好的效能表現;在主機板部分像這次的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雖然是ITX主機板,不過在擴充與I/O部分相當齊全,像是主流的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的USB3.1,在各方面的表現與擴充都相當不錯,已可滿足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 

▼SATA 6G/s擴充效能測試,擁有不錯的效能表現,且提供四組擴充相當足夠


▼USB3.0擴充效能測試,讀寫表現都擁有400MB/s左右,可滿足大部分的USB裝置讀寫速度,讓傳輸不再慢吞吞!!


▼M.2 PCIe x4 SSD擴充效能測試,效能表現相當不錯,在AS SSD Benchmark可獲得接近2000分的優異表現


應用-AMD Fluid Motion介紹

▼何謂AMD Fluid Motion??簡單來說就是補禎技術(縮寫AFM),可將禎數24P/30P的影片透過GPU運算補禎補到60P;Fluid Motion透過專有的Frame Rate轉換技術,能夠在進行24fps/30fps轉換成60fps視訊播放,降低畫面換格時的接續不順,並提供更流暢、更平順的播放畫面;一般的24fps轉60fps的視訊轉換時,原先是1-2-3的播放順序,轉換成1-1-1-2-2-3的播放順序,亦即前三張的畫格其實都是複製第一張的內容,這種作法在播放時會有Video Judder(晃動)的狀況(高速移動最明顯),而AMD的Fluid Motion則是參考第一張和第二張中間的變化,安插新的變動畫格,因此產生出1-1a-1b-2-2a-3的播放結果,讓視訊在任何Frame Rate下都能夠平順、不損畫質播放。


▼❶下載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並安裝


▼❷開啟顯卡公用程式並將AMD Fluid Motion Video功能開啟


▼❸開啟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工具軟體勾選24p與30p皆可轉換成60p


▼❹開啟常用的播放軟體做設定(Media Player Classic為範例),並新增外部篩選器


▼❺將選定的外部篩選器設定為偏好


▼❻設定內部篩選器內硬體裝置與輸出格式


▼❼設定播放器輸出,設定完畢後就大功告成


▼未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時,檔案詳細資料為23.97fps,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尚未開啟功能,播放張數為23.97fps


▼開啟AMD Fluid Motion Video後,Bluesky Frame Rate Converter狀態為功能開啟,判定影片為24fps,符合補禎條件,播放器下方播放張數為59.91fps,補禎到60fps在影片有快速移動時可明顯看到不會有跳格的感覺,整體會更加順!!


小結:AMD Fluid Motion Video是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可以將張數不足的影片補禎至順暢的60fps,目前看起來只有24fps/30fps才可符合補禎條件,開啟功能後動作較快的部分確實比在24fps/30fps時播放來的順暢,且不會有跳格的感覺,讓整體觀看影片感更加順暢且更舒服!!

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酷炫發光展示與總結

▼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提供的LED控制軟體作模式、顏色…等變換,展現酷炫燈光!!






▼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pMwCT88t-w


總結:
這次介紹的AMD Ryzen 7 1700X表現相當優異且不錯,不論是在各方面表現都有不錯的成績,在轉檔部分表現更是優異,使用價格接近的Intel Core i7-8700K來比較,不論是超頻前後,效能表現都是Ryzen 7 1700X遙遙領先,耗電部分超頻前小輸2.83%,不過超頻後則領先了4.01%,超頻後擁有較低的功耗且效能表現優異,整體來說AMD Ryzen 7 1700X產品CP值相當高!!

遊戲部分採用虹彩六號與絕地求生(PUBG)實測,畫質部分幾乎可以調整到最高都是沒問題的!!虹彩六號實測可以維持在70~110張的優異表現,若是場景較為複雜則會在低標70張左右,其他部分都可以維持在80~110張;絕地求生(PUBG)部分分成超高畫質與高畫質兩種測試,超高畫質有時候雖然張數會降到45張,不過平均還是有59~60張的水準,對遊戲順暢度來說是沒問題的!!畫質高跑起來平均張數可以維持在74張左右,整體來說表現相當優異且可以暢玩目前現今很夯的遊戲,享受高順暢度與高畫質遊戲體驗選RX 580就對了!!

軟體部分這次Radeon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真的進化很多,且提供的新功能都相當實用與方便,除了保有ReLive超方便好用的錄影、直播與截圖功能外,還導入了Radeon Overlay,在遊戲內可直接做軟體設定與功能開啟,提升了不少方便性,新功能Radeon Chill可讓遊戲中閒置時,降低輸出張數達到智能省電,還有很實用的AMD Link,可透過手機或行動裝置隨時監控電腦的GPU與CPU使用狀態,還可直接控制ReLive功能與播放錄影檔案,新版軟體讓玩家在操作上更容易上手一點壓力也沒有,期待未來很有更多更方便與實用的軟體導入。

AMD Ryzen 7系列產品為無鎖倍頻,使用者可享受超頻的樂趣,且可以有效提升整體電腦的效能表現,測試中的小超頻在各種測試項目都有效能提升,處理器超頻後可達到3~14%不等的效能表現提升,整體效能提升相當有感覺;AM4平台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M.2 PCIe x4 SSD(NVMe)、SATA 6G/s與高速USB 3.1都有支援,相信已經可符合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要預留未來升級空間都沒問題!!

AM4平台真的相當不錯,處理器效能不錯還可以超頻,讓Ryzen系列處理器提升不少CP值,若再搭配不錯的其他硬體更能帶來優異的效能表現,像這次搭配的AMD WRAITH MAX幽靈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1700X可以超頻至3.9GHz,且散熱效果不差,視覺表現方面提供RGB發光,可配合主機板做各種不同的酷炫燈校;主機板部分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採用優異的用料,提供相當不錯的穩定度與超頻性,有好的硬體也要有穩定的主機板才能發揮最優異的效能表現,雖然是ITX主機板,不過I/O與擴充性相當充足,不論是入門玩家還是重度需求玩家都可以滿足;顯卡部分撼訊PowerColor Red Devil Radeon RX 580 8GB GDDR5是個不錯的頂級顯卡,用料採用白金級DrMos電源模組提供高穩定度供電,散熱採用雙風扇設計,且搭配零噪音設計,低負載或低溫時則可達到零噪音的境界,AMD處理器+AMD顯示卡還提供了Fluid Motion Video功能,可將24fps/30fps的影片補禎至順暢的60fps,讓張數不足的影片也能順暢播放不跳格!!整體來說這樣的配備組合是個不錯的超強悍電競遊戲機,要跑直播、影音轉檔、暢玩現今最夯的線上遊戲...等多工應用都是相當輕鬆,想找一個擴充性強且擁有強悍效能的電競主機,相信Ryzen 7處理器搭配RX 580是個相當不錯的首選,以上資訊提供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08 13:38:31

發文

#6040736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AMD推出新平台後可是一鳴驚人,許多玩家也重回AMD平台的懷抱,目前Ryzen系列主機板有X370、B350與A320三種晶片組可選擇,有超頻需求可選擇X370與B350,A320腳色為入門高CP值產品,各家主機板廠商也紛紛推出相對應產品符合各種消費者需求;這次要介紹由華擎ASRock所推出的『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用料部分採用華擎超合金,CPU部分採用8相數位供電,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音效品質上提供相當不錯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兩支DDR4,並可超頻至DDR4-3466MHz以上,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一組PCIe x16插槽,插槽導入金屬遮蓋,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提供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現在就來看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包裝與配件
▼彩盒印有產品型號與支援處理器

▼華擎ASRock與Fatal1ty Logo

▼產品型號: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支援AMD Ryzen處理器與HDMI認證標誌

▼採用AMD X370晶片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I/O介紹與基本規格

▼產品特色:
❶提供一組RGB燈條控制接頭
❷內建2T2R 802.11ac雙頻Wi-Fi網路卡
❸音效支援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3
❹網路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
❺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
❻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I/O與產品基本規格介紹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型號與採用晶片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明信片、M.2固定螺絲、2T2R Wi-Fi天線、後I/O擋板、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2與ASRock貼紙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兩盎司PCB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


▼I/O部分:PS/2*2、USB2.0*2、USB 3.0 Type-A*2、HDMI*2、USB 3.0 Type-C與Type-A、RJ-45、音訊輸出與Wi-Fi天線安裝處

▼CPU腳座支援AM4處理器A系列APU(Bristol Ridge)與Ryzen處理器(Summit Ridge)

▼CPU供電部分採用8相數位供電,搭配Intersil ISL95712 PWM控制器,CPU供電部分MOSFET採用雙N通道零件,MOSFET部分有獨立散熱模組設計,CPU VCore供電為8 Pin





▼記憶體擴充槽為兩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網路晶片:Intel I221AT

▼Super IO晶片:nuvoTon NCT5562D

▼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


▼PCIe 3.0切換器:NXP L04083B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

▼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最大長度支援至2280

▼前置Audio插Pin 

▼RGB LED控制接頭

▼前置面板插Pin

▼兩組前置USB 3.0與USB 2.0插Pin

▼SATA部分為四組SATA 6Gb/s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X370晶片與獨立散熱模組



BIOS設定簡單介紹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有CPU頻率、記憶體頻率與主機板所有電壓設定,設定完畢後可儲存為Profile,方便使用者管理設定值



▼進階頁面可設定個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rusted Computing設定選項一覽


▼AMD CBS設定選項一覽


▼記憶體參數設定一覽




▼Zen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Custom Core Pstates設定選項一覽



▼DF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UMC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NBIO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FCH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Promontory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有線網卡狀態設定



▼工具頁面可查看系統總覽、RAID設定、驅動安裝、UEFI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


▼RGB LED設定一覽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開機功能表一覽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測試平台與環境(預設)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2699MB/s Write:50193MB/s Copy:44850MB/s

▼Super PI 1M:11.703s

▼CPU Mark:55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734sec 1024M-121.229sec

▼WinRAR:12250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0.6

▼x265 FHD Benchmark :22.7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36.87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8.78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15.71 pts

▼CINEBENCH R15 :1428 cb

▼Performance Test CPU :14792

▼Performance Test RAM :2310


測試平台與環境(超頻)

CPU: AMD Ryzen 7 1700 @ 3.9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 DDR4-3466 CL16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2816MB/s Write:50876MB/s Copy:45465MB/s

▼Super PI 1M:10.720

▼CPU Mark:594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843sec 1024M-99.375sec

▼WinRAR:13088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8.8

▼x265 FHD Benchmark :27.3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4.01 fps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0.58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18.93 pts

▼CINEBENCH R15 :1727 cb

▼Performance Test CPU :16540

▼Performance Test RAM :2383


▼效能比較總表


酷炫RGB設定軟體簡介

▼原廠風扇發光


▼軟體介面相當淺顯易懂,支援一組LED發光產品



▼共有七種模式可選擇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WD BLUE PC SSD 1TB效能表現還不錯,AS SSD Benchmark有接近950分的實力!!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AS SSD Benchmark已快接近1900分!!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表現相當不錯,雖然是ITX小板,不過提供了不錯的擴充性,用料部分還不錯,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產品整體效能與壽命提升了不少,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安心與放心,音效部分Realtek ALC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擴充部分提供了一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提供了四組,硬碟擴充部分相當足夠,已可滿足大部分的玩家需求,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了一組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效能表現方面搭配Ryzen 7 1700還可以玩小幅度超頻,可將處理器提升至3.9GHz,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性,記憶體部分可超頻至DDR4-3466,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都有50000MB/s左右的優異表現,BIOS調整部分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要超頻也是輕鬆簡單;ASRock Fatal1ty X370 Gaming-ITX/ac真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有的規格與用料一點都不馬虎,且擁有802.11ac Wi-Fi網路卡,且擁有四年優質保固與一年換新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外,還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快換)。


勝創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入門PCIe SSD最佳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05 10:19:28

發文

#6040527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入門PCIe SSD最佳首選!!
目前SSD固態硬碟已經相當普及,不過採用SATA介面的SSD已達到傳輸效能的瓶頸,最高傳輸速率大概落在550MB/s左右,後來推出了採用PCIe介面的SSD,在效能上有了相當不錯的突破,在價格上已比剛推出時親民不少;這次要介紹由勝創KINGMAX所推出ZEUS系列的新產品『PX3280』,PX3280符合最新NVMe 1.2規範搭配M.2 PCIe Gen3 x2傳輸介面,尺寸為M.2 2280,容量部分有128GB、256GB、512GB與1TB,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NAND Flash相當特別採用3D TLC顆粒,並支援SLC Caching技術,效能表現部分不同容量會有不同表現官方提供的效能數據為讀取1500~1700MB/s、寫入450~1000MB/s,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現在就來看看勝創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

 勝創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本體與包裝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標示品牌與產品名稱,右側有透明櫥窗可看到SSD本體
 

▼PX3280為ZEUS系列產品,符合最新NVMe 1.2規範搭配M.2 PCIe Gen3 x2傳輸介面,尺寸為M.2 2280
 

▼勝創KINGMAX Logo
 

▼PX3280 M.2 PCIe SSD本體
 

▼內部包材為透明塑膠
 

▼包裝背面為SSD傳輸數據、各國安規認證與勝創KINGMAX公司資訊
 

▼512GB官方提供的效能數據為讀取1700MB/s、寫入950MB/s
 

▼勝創KINGMAX公司資訊,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產品為MIT台灣製造!!
 

▼PX3280 M.2 PCIe SSD正反面一覽,長度為標準的2280設計
 
 

▼採用M.2 B & M Key傳輸介面
 

▼搭配南亞NT5CC256M16DP-DI 4Gb DDR3記憶體
 

▼NAND Flash採用Toshiba BiCS 3 64Layer TLC 自封顆粒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ffee Lake i7-8700K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Taichi
RAM: Kingmax Zeus Dragon DDR4 Gaming RAM DDR4-3000 CL16-17-17-36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Pro RS2 Build 15063 64 Bit 

▼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安裝位置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1496MB/s 寫入:979MB/s,影音讀寫採用5K高解析度檔案,提供不錯的成績表現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測試顯示4MB區塊之循序讀取與寫入在各種資料壓縮率中表現皆相當接近,4K讀取與寫入成績也相當接近,在三種不同模式下測出之總分差異也不大
 
 
 

▼AS SSD Benchmark基本測試循序讀取1490.92MB/s、寫入970.85 MB/s,4K讀取45.83MB/s、寫入125.73MB/s,總分共獲得了2585分,成績相當優異
 
 
 
 

▼ATTO Disk Benchmark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785.161MB/s,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045.004MB/s,256KB後讀取與寫入效能相當穩定,都維持在最快讀寫速度
 

▼Crystal Disk Mark多佇列(QD32)循序讀取1012MB/s、寫入1155MB/s,表現都還不錯,4K讀取41.81MB/s、寫入176.9MB/s;將測試資料設定為zero fill之結果,QD32循序讀取1790.8MB/s、寫入1018.1MB/s,4K讀取60.02MB/s、寫入169.8MB/s,由以上數據顯示,測試資料之可壓縮程度並不會影響傳輸速度
 

▼HD Tune讀取效能測試1445.1MB/s,最大值為1481.4MB/s,最小值為1442.7MB/s,讀取相當平穩
 

▼HD Tune寫入效能測試597.2MB/s,最大值為953.9MB/s,最小值為438.6MB/s,前段因為有SLC Caching技術可維持在較快的寫入速度,後段則落在500MB/s上下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混合模式讀取可達到1040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866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隨機模式讀取可達到1092MB/s,寫入部分可達到863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檔案效能測試-資料全零模式讀取可達到1147MB/s,且相當穩定,寫入部分可達到855MB/s,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1385.560MB/s優異表現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測試可以看到當檔案大小越大時效能傳輸表現越出色,最高提供1069.538MB/s優異表現
 

▼HD Tune額外讀取測試在各測試項目中皆提供不錯的效能,適合各種不同應用
 

▼HD Tune額外寫入測試同樣在各項測試中提供不錯的效能
 

▼TxBENCH QD32循序讀取1642.005MB/s、寫入1045.736MB/s,4K讀取27.454 MB/s、寫入48.696MB/s
 

 實際傳輸測試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21.28秒,平均寫入速度為540.31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498.4MB(共1484個檔案)耗時13.80秒,平均讀取速度為833.40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0.30秒,平均寫入速度為585.75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9.42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261.77MB/s
 

 遊戲讀取PK

PK部分採用SATA介面的SSD與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做PK GTA5遊戲讀取速度,基本上SATA SSD在速度上已有不錯的表現,不過透過PCIe SSD會有更好的表現!!

▼PK結果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比SATA介面的SSD快2秒鐘,提升約3.33%左右的讀取時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IMTkVMUnkE


 結語
勝創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 512GB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雖然只搭配PCIe Gen3 x2傳輸介面,不過在各方面的表現依然出色,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1318分,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更是優異,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785.161MB/s,寫入速度可達1045.004MB/s,都有達到官方所提供的傳輸速率,在實際傳輸測試中多檔案的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遊戲讀取部分採用PCIe SSD遊戲讀取也提升了3.33%左右,這樣的效能已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且容量部分也相當齊全從128GB~1TB共有四種產品可供使用者挑選;現在新款筆電也都支援PCIe SSD的安裝,可升級的產品與應用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勝創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產品提供三年保固,想找一款擁有不錯效能表現且有大容量的PCIe SSD,相信勝創KINGMAX ZEUS PX3280 PCIe SSD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曜越Tt eSPORTS Premium X1 RGB 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RGB燈光同步與語音控制,酷炫功能再進化!!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3/02 14:15:25

發文

#6040392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曜越Tt eSPORTS Premium X1 RGB 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
機械式鍵盤最有名的軸體非德國櫻桃軸(Cherry)莫屬,Cherry也是目前算是市占率相當高的軸體,目前Cherry軸最有名的就是黑、紅、茶、青四大軸體,前陣子Cherry發布了全新MX Speed銀軸,銀軸是和紅軸一樣的線性手感,主要是追求更快速,初始壓力為20cN,觸發行程1.2mm、觸發壓力克數為45cN,全行程3.4mm,觸底壓力克數70cN,黃金觸點擁有5000萬次按壓壽命,對於追求超快速度按鍵的電競選手或是打字員來說更適合使用銀軸。
這次要介紹由曜越Tt eSPORTS所推出的『Premium X1 RGB』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Premium X1 RGB採用Cherry MX軸體,提供青軸與銀軸兩種可選擇,外型上非常低調與穩重,並且搭配了磁吸式手托設計,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環境,還提供了一組USB與耳機孔,讓玩家可以更便利連接USB裝置周邊與耳機,除此之外在鍵盤上有獨立快速多媒體控制與音量滾輪,讓使用者操作多媒體功能更加快速,電競功能部分防鬼鍵提供全區按鍵輸入無衝突設計,還有Windows Key鎖定與全鍵鎖定功能,背光部分提供1680萬色RGB遊戲燈光效果,並提供12種酷炫燈效,使用者可針對不同模式調整亮度與速度,還提供了5組預設遊戲區域背光模式供玩家錄製(FPS1、FPS2、MMO、MOBA、RTS),玩家可快速切換區域背光,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次導入了最新RGB同步燈效和獨家手機APP,RGB同步燈效部分可與其他Thermaltake RGB產品做同步,包含iRGB Plus系列電源供應器、Premium Riing Plus LED RGB系列水冷排、Pacific V-GTX 1080Ti Plus透明水冷頭(ASUS ROG/MSI GAMING X顯卡專用)、Pacific PR22-D5 Plus水箱幫浦組合、Pacific RL360 Plus RGB水冷排、TT Premium Floe Riing RGB 240/280/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和Pacific Lumi Plus磁吸式LED燈條控制組,讓燈效同步透過軟體即可輕鬆達成,搭配手機APP可透過語音控制鍵盤背光的顏色、燈效、速度和亮度,還可手動調整巨集設定與使用虛擬手把進行遊戲,整體功能相當強悍與酷炫,事不宜遲馬上就來看看曜越Tt eSPORTS Premium X1 RGB 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啦。


 AI人工智慧語音控制功能



玩家可以透過聲音控制燈光的效果、明暗度與顏色變換速度,讓玩家動口不動手操控燈效,不過目前僅支援Apple手機,且必須為iOS10以上才可全功能操作,這部分稍微比較可惜,未來會有Android版本可以使用,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啦!! 

▼官方介紹展示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_sp2klAaJw


 曜越Tt eSPORTS Premium X1 RGB 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軸體、外觀與特色


▼曜越Tt Logo


▼客服專線與快修中心標示


▼採用Cherry MX Speed銀軸,提供1680萬色RGB遊戲燈光效果,並提供動態單鍵背光


▼產品型號為X1 RGB機械式電競鍵盤


▼X1 RGB 外型展示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功能介紹與產品內容物說明


▼鍵盤各部位功能介紹與產品內容物說明


▼提供FPS、MMO、MOBA、RTS遊戲背光模式,鍵盤正面擁有獨立多媒體控制、一組USB與耳機孔,採用Cherry MX Speed銀軸擁有1.2mm觸發行程


▼配件為產品說明書、保固卡、拔鍵器與八顆遊戲常用按鍵紅色鍵帽


▼八顆遊戲常用按鍵紅色鍵帽分別為Q、W、E、R、A、S、D、F


▼可拆卸式磁吸式手托



▼磁吸式手托背面有五處防滑膠墊




▼X1 RGB機械式電競鍵盤一覽,整體顏色採用消光黑配置,相當低調與簡約,整體質感相當不錯




▼轉角邊緣有圓弧設計,讓整體外觀更加圓潤與討喜



▼後方有一埠USB與耳機孔,讓玩家可以更便利連接USB裝置周邊與耳機


▼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USB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線材中段還有魔鬼氈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X1 RGB需使用兩組USB與安裝耳機接頭才可讓全功能正常使用,這部分要注意一下!!





▼鍵盤左上角有TT Logo,而且會發光!!


▼遊戲模式、Windows Key鎖定與背光亮度調整


▼多媒體快速按鈕與音量調整滾輪


▼標準鍵盤燈號


▼FN+ESC為鍵盤恢復出廠設定


▼FN+F1為開啟郵件軟體
FN+F2為開啟瀏覽器
FN+F3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4為開啟小算盤


▼FN+F5為開啟多媒體播放器
FN+F6為背光模式調整
FN+F7為背光模式速度降低
FN+F8為背光模式速度提升


▼FN+F9為背光顏色提高紅光亮度(共十段)
FN+F10為背光顏色提高綠光亮度(共十段)
FN+F11為背光顏色提高藍光亮度(共十段)
FN+F12為切換單色模式或隨機變色模式


▼Fn+PrtSc SysRq為巨集錄製
Fn+Scroll Lock為五組預設區域背光模式切換(FPS1、FPS2、MMO、MOBA、RTS)
Fn+Pause Break為區域背光錄製


▼Fn+Insert、Home、PgUp、Delete、End、PgDn為Profile切換,可透過遊戲模式按鈕快速確認設定檔狀態


▼Fn+Num Lock為全鍵盤鎖定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標誌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五處防滑腳墊設計 






▼如需要做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墊高腳墊為兩段式設計,墊高腳墊上同樣有防滑腳墊設計





▼鍵盤使用第一段墊高腳墊後一覽



▼鍵盤使用第二段墊高腳墊後一覽



▼採用Cherry MX Speed銀軸,提供相當輕快的手感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鍵帽一覽


▼更換紅色鍵帽後一覽,玩家可更換常用的按鍵,提高常用按鍵的識別度



▼安裝磁吸式手托後一覽


工具軟體介紹

▼進入軟體若有新版韌體可線上自動更新


▼軟體有英文、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可選擇


▼軟體首頁可看到設定按鍵功能,全鍵盤按鍵都可設定功能,上方可看到有六組Profile可供使用者設定,可再自行新增(無法快速Profile循環),Profile可匯入匯出,方便使用者做備份與設定導入


▼按鍵功能設定一覽,有單鍵、巨集、多媒體、多功能鍵、程式執行功能與遊戲配置檔


▼單鍵可設定按下此按鍵預輸出的按鍵


▼巨集部分可選擇巨集與文字,還可設定重覆方式



▼多媒體部分提供多媒體控制功能可選擇


▼多功能鍵部分提供Windows熱鍵與一般熱鍵


▼Windows熱鍵一覽



▼一般熱鍵一覽



▼程式執行功能可開啟應用程式與網站




▼遊戲配置檔部分提供11款遊戲配置設定,不同遊戲中又有超多遊戲功能可選擇



▼背光設定部分提供相當多設定可調整,共有12種模式可選擇


▼全亮模式提供區域、亮度與顏色設定,可RGB燈效同步


▼呼吸模式提供區域、速度與顏色設定,可RGB燈效同步


▼波浪模式提供方向、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可RGB燈效同步


▼旋轉波浪模式提供方向、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可RGB燈效同步


▼光譜循環模式提供速度與亮度設定,可RGB燈效同步


▼單點亮模式提供區域、速度與顏色設定


▼極光模式提供區域、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


▼漣漪模式提供區域、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


▼雨滴模式提供區域、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


▼跑馬燈模式提供區域、方向、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


▼音樂模式提供三種模式可選擇,每一排顏色可自定義,可RGB燈效同步


▼系統溫度模式


▼巨集部分可設定多組巨集與文字集,並可針對巨集作詳細設定,還可匯入與匯出巨集設定



▼Profile部分玩家可再新增(無法加入快速切換)、刪除、複製,還可匯入與匯出設定






背光展示

▼背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YqYqvIWGGU


▼背光模式展示(透過軟體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564V1AThnY


▼區域亮燈展示(FPS1、FPS2、MMO、MOBA、RT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jISM25E0Yc


▼RGB混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02qnGU7Fg4



X1 RGB機械式電競鍵盤可透過RGB Sync與其它Thermaltake RGB產品兼容同步燈效,相容於電源供應器及水冷系列

▼RGB Sync(透過軟體切換),這次搭配Floe Riing RGB 360 TT Premium頂級版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風扇,使用者可同步所有支援的產品一起做酷炫的視覺燈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tMvuR9hGs


防鬼鍵測試

▼N Key防鬼鍵測試


總結
曜越Tt eSPORTS Premium X1 RGB 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真的是太酷炫了,雖然在外觀上相當的低調與內斂,且搭配黑色底板設計,整體更加沉穩,配件中原廠提供磁吸式手托,提供舒適的操作環境,機械軸部分採用Cherry MX軸體(銀軸與青軸),這就是優異手感掛保證,不論是要電競遊戲還是要靜態的文書處理都相當合適,使用者可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軸體來搭配使用;電競功能部分有全鍵鎖定、Windows Key鎖定功能,防鬼鍵支援全鍵無衝突,還有遊戲模式可切換,可透過軟體設定Profile1~6對應不同設定與功能,還可錄製巨集,提供玩家最完整的火力支援;鍵帽且字體相當清晰,提供不錯的手感與耐用度,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方式設計手感還不錯,就算是按偏也不會有卡住會不順暢的情形發生;背光部分可以說是X1 RGB最大的亮點,除了1680萬色RGB可調整並內建12種酷炫燈效外,還支援了RGB Sync同步功能,可以與其他Tt同樣支援同步的周邊產品做燈光效果同步,讓整體視覺效果更有一體感!!更酷炫的是可透過手機APP做語音切換燈效,玩遊戲時只需要透過語音即可變換,不用手忙腳亂開啟軟體做調整,相當酷炫且貼心的設計!!整體來說曜越Tt eSPORTS Premium X1 RGB 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擁有相當不錯的好手感,且擁有強大的軟體與酷炫燈效,讓玩家可以展現自我風格,價格部分目前網路通路價格為NT$3990元,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款手感優異且擁有酷炫視覺效果同步與語音控制的機械式電競鍵盤,相信曜越Tt eSPORTS Premium X1 RGB Cherry MX機械式電競鍵盤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華擎ASRock Z370 KILLER SLI-殺手級價格、用料到位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27 11:19:46

發文

#6040177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殺手級價格、用料到位
華擎ASRock Extreme系列不論在用料、規格還是價格上都相當有競爭力,提供不錯的CP值,Z370晶片組推出了殺手級價格的Z370 KILLER SLI,用料部分同樣相當到位,CPU採用10相供電並搭配了45A高效電感與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MOSFET有獨立大面積的散熱模組,記憶體供電採用高效合金電感,提供更穩定的供電品質,外接傳輸介面採用了目前相當夯且傳輸速率相當高的USB3.1 Gen2 Type-A與Type-C,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技術四代,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在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DDR4,並可超頻至DDR4-4266MHz以上,M.2介面部分導入兩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提供相當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RGB LED控制也幾乎是現在主機板的標準配備,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還可搭配支援RGB LED的產品同步控制,功能相當齊全與強悍,現在就來看看殺手級價格、用料到位的華擎ASRock Z370 KILLER SLI。

包裝與配件
▼彩盒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

▼華擎ASRock Logo

▼產品型號:Z370 KILLER SLI

▼標示HDMI認證Logo、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支援RGB LED控制、採用Intel Z370晶片組、支援第八代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與Intel Optane技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支援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前面板USB 3.1 Type-C接頭、採用Intel網路卡與支援RGB LED控制

▼兩組PCIe x16插槽金屬遮蓋、採用ASRock 超合金:45A 高效電感、記憶體供電高效合金電感、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亮黑 PCB與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支援Intel Optane技術,配件提供SLI HB橋接器

▼I/O標示與產品規格

▼包裝側面為產品型號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KILLER主機板明信片、ASRock貼紙、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2、SLI HB橋接器、I/O擋板與M.2固定螺絲*2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PCB與灰色做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I/O上方有一塊灰色飾板



▼I/O部分:HDMI、PS/2、USB 3.0 *4、DVI、RJ-45、7.1聲道音訊輸出、USB3.1 Type-A與USB3.1 Type-C

▼CPU腳座,支援LGA1151處理器

▼CPU供電部分採用10相供電,搭配Intersil ISL95856PWM控制器,搭配上一下一結構MOSFET並有獨立散熱片做散熱,CPU VCore供電為8 Pin,電容部分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






▼記憶體擴充槽為4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ASMedia ASM1442K HDMI Level Shift晶片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

▼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晶片採用ALC1220,輸出端搭配發燒級TI N5532 OPA放大器




▼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


▼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晶片

▼ASMedia ASM1480 PCIe 3.0切換器


▼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前置Audio插Pin 

▼RGB LED控制插Pin

▼TPM模組插Pin 

▼四組前置USB 2.0插Pin 

▼Com Port插Pin 

▼前置面板插Pin

▼兩組前置USB 3.0插Pin與前面板USB 3.1 Type-C接頭

▼SATA部分為六組SATA 6Gb/s

▼PCIe擴充槽一覽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Z370 PCH散熱片

▼Z370 PCH 

▼Z370 PCH邊緣有多顆發光LED


BIOS設定簡單介紹
▼BIOS預設為Easy模式可看到整個主機板狀態總覽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並有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可以使用


▼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有4.5GHz、4.6GHz、4.7GHz與4.8GHz可選擇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可以直接查看記憶體內SPD資訊


▼電壓調整選項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個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系統總覽、RAID設定、RAID驅動安裝、Boot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還可直接設定RGB LED功能


▼RGB LED功能設定,基本上與作業系統內的軟體介面相同


▼開機功能表一覽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效能測試(預設)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M.2 2280 PCIe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6171MB/s Write:59867MB/s Copy:51427MB/s

▼Super PI 1M:7.907s

▼CPU Mark:83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656sec 1024M-118.779sec

▼WinRAR:20483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2.8

▼x265 FHD Benchmark :32.0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8.19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1.97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Performance Test CPU

▼Performance Test Memory


 效能測試(超頻)

CPU:Intel i7-8700K @ 5.1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CL16-17-17-28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M.2 2280 PCIe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60862MB/s Write:61036MB/s Copy:55157MB/s

▼Super PI 1M:7.250s

▼CPU Mark:906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812sec 1024M-102.013sec

▼WinRAR:24407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50.9

▼x265 FHD Benchmark :37.1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57.02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3.77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Performance Test CPU

▼Performance Test Memory

▼效能比較總表


RGB LED Tool簡單介紹

▼主機板發光處

▼透過專用軟體可分別修改發光顏色、亮燈模式與亮燈速度

▼除了可以一次同步修改外,還可以分別針對不同地方做不同的調整

▼亮燈模式共有七種可選擇,下方還有亮燈速度可調整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WD BLUE PC SSD 1TB效能表現還不錯,AS SSD Benchmark達到1200分的實力!!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AS SSD Benchmarktk 超過1850分!!


總結:
華擎ASRock Z370 KILLER SLI表現相當不錯,不僅擁有殺手級價格,同樣保有用料實特色,用料方面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整體效能與使用壽命大大提升,增加了不少CP值,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與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讓聲音效果大大提升,降低了許多雜音,還可支援高阻抗耳機,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擴充部分提供了兩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部分相當足夠提供了六組,PCIe x16提供兩組擴充槽且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效能表現方面搭配i7-8700K預設表現相當不錯,超頻部分表現依然出色且穩定度相當不錯,搭配i7-8700K可超頻至5.1GHz,記憶體部分則是縮時序方式超頻,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超過60000MB/s,BIOS調整部分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就算是超頻新手可直接採用BIOS選項內提供的原廠CPU超頻參數,讓玩家可以一鍵超頻,一點壓力也沒有,這次超頻後各種測試軟體中都有1~22%的效能提升,效果相當顯著;RGB LED控制已成為主機板標配,Z370 KILLER SLI提供了一組燈條擴充,並且PCH區有發光功能,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同步,整體來說功能相當齊全;保固部分原廠提供四年保固(第一年免費換新服務),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目前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並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換新);想找一款殺手級價格且用料到位的Z370主機板,相信華擎ASRock Z370 KILLER SLI是不錯的好選擇。


TOTOLINK A800R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搭配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 MU-MIMO技術多人連線不再卡頓!!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26 11:55:39

發文

#6040105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MU-MIMO技術多人連線不再卡頓!! 
目前802.11ac規格幾乎是每一台無線路由器的標準規格,這次要介紹由TOTOLINK所推出價格親民的『A800R』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與『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A800R WiFi部分規格為802.11ac,傳輸速率最高提供1200Mbps,天線部分採用四支5dBi全向性天線,提供不錯的訊號品質與穿牆能力,支援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讓多人同時連線不再卡頓,有線網路部分提供四組LAN有線網路(LAN1為MOD專用埠)與一組WAN,其他功能部分提供無線中繼、無線橋接、上網時間管理、QoS頻寬管理…等功能;A650UA採用新一代11AC Wave 2無線標準,運用256QAM調變技術,2.4GHz速度提升33%達200Mbps,搭配5GHz 433Mbps,雙頻無線速度高達650Mbps,支援 MU-MIMO多用戶收發技術立即抓訊,天線採用5dBi全向性大天線,提供優異的收訊品質,免光碟驅動安裝設計,操作簡單;馬上就來看看TOTOLINK A800R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搭配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帶來的好表現啦。

 TOTOLINK A800R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TOTOLINK Logo


▼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


▼產品特色:
❶支援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
❷802.11ac極速同步雙頻,無線速度達1200Mbp 
❸內建1組MOD專用埠,佈線簡單免設定
❹超強4支5dBi全向性雙頻天線,全方位覆蓋 


▼產品型號為A800R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I/O






▼側面標示產品規格與特色功能



▼另一側標示熱銷產品



▼上下兩側標示TOTOLINK Logo、包裝內容物與公司資訊



▼配件部分:快速安裝手冊、變壓器與網路線,變壓器規格為9V/0.8A



▼TOTOLINK A800R本體一覽,本體採用黑色設計,四支天線可依照使用者使用需求做角度調整



▼前方有狀態指示燈號


▼TOTOLINK Logo


▼前方造型


▼左側有散熱開口與Reset/WPS共用按鈕


▼左側同樣有散熱開口


▼後方I/O部分,分別為WAN、LAN與電源輸入


▼底部設有防滑膠墊與壁掛孔,並有大面積散熱孔,還貼有產品型號、設定IP、帳號密碼…等相關資訊



 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TOTOLINK Logo


▼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650Mbps AC650雙頻無線USB網卡,產品特色:
❶802.11AC 雙頻無線速度高達650Mbps (433Mbps+200 Mbps)
❷支援 MU-MIMO 多用戶同時收發 
❸ Windows 全自動安裝驅動,免光碟,操作簡單


▼產品型號為A650UA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產品資訊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


▼上方為TOTOLINK Logo


▼配件部分:快速安裝手冊


▼TOTOLINK A650UA本體一覽,本體採用黑色設計,天線採用5dBi全向性大天線,提供優異的收訊品質


▼A650UA採用類卡夢設計,質感相當不錯



▼傳輸介面採用USB2.0


▼天線部分可依照使用環境與需求做調整





TOTOLINK A800R基本設定介紹

▼輸入192.168.0.1即可進入設定畫面


▼登入後有快速設定,可選取DHCP、固定IP與PPPoE設定網際網路




接下來進入到進階設定部分
▼系統狀態:可看到目前路由器內的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的狀態(包含2.4GHz/5GHz),還有系統運作資訊可查看


▼系統模式:可選擇運作模式,有路由器模式、無線延伸、橋接模式與WISP模式可選擇


▼網路設定-網路連線(WAN)設定:設定WAN連線方式,可選擇DHCP、PPPoE與固定IP




▼網路設定-區域網路(LAN)設定:可設定區域網路與DHPC IP範圍


▼網路設定-DHCP配發內部固定IP:可設定某些裝置為固定IP


▼網路設定-IPTV設定:可開啟IPTV功能


▼IPv6-IPv6狀態:可查看IPv6網路狀態


▼IPv6-IPv6設定:做IPv6網路設定,可選擇DHCP、PPPoE與固定IP




▼5G無線設定-無線狀態:可查看目前5GHz無線網路狀態


▼5G無線設定-基本設定: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5G無線設定-多組無線網路設定:可開啟額外兩組5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5G無線設定- MAC位置驗證: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5G無線設定-WDS:可設定5GHz WiFi WDS功能


▼5G無線設定-WPS:可設定5GHz WiFi WPS功能


▼5G無線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5GHz訊號細項設定


▼2.4G無線設定-無線狀態:可查看目前2.4GHz無線網路狀態


▼2.4G無線設定-基本設定: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2.4G無線設定-多組無線網路設定:可開啟額外兩組2.4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2.4G無線設定- MAC位置驗證: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2.4G無線設定-WDS:可設定2.4GHz WiFi WDS功能


▼2.4G無線設定-WPS:可設定2.4GHz WiFi WPS功能


▼2.4G無線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2.4GHz訊號細項設定


▼QoS:可設定QoS是否開啟,並設定流量管制規則


▼防火牆-防火牆類型:可設定防火牆之白名單或黑名單


▼防火牆-IP/通訊埠過濾:可設定IP/通訊埠過濾名單


▼防火牆-MAC位置過濾:可設定MAC位置過濾名單


▼防火牆-URL過濾:可設定URL關鍵字過濾


▼防火牆-通訊埠轉發:可設定通訊埠轉發


▼防火牆-VPN通透(Passthrough):可設定VPN封包通過狀態


▼防火牆-DMZ:可設定DMZ相關參數


▼防火牆-時間規則設定:可設定防火牆的開啟時間


▼系統工具-管理者設定:可修改路由器登入密碼


▼系統工具-系統時間:可設定時間更新伺服器與時區


▼系統工具-DDNS:可設定DDNS參數


▼系統工具-遠端管理:可開啟遠端管理,方便管理者做監控與設定


▼系統工具-UPnP:可開啟UPnP功能


▼系統工具-韌體升級:可升級路由器內的韌體檔案


▼系統工具-備份/還原:可備份與還原路由器設定參數,也可還原為原廠預設值


▼系統工具-系統紀錄:可開啟系統紀錄功能,方面管理者管理


▼系統工具-定時重啟:可設定週期性機器重啟時間



▼系統工具-WIFI使用時間設定:可設定每天WIFI啟用時間


▼系統工具-網頁通告設定:可設定網頁通告


多組SSID

開啟多組SSID可將訪客與家中網域做分離,達到更好的網路安全性

▼2.4GHz與5GHz各提供三組SSID


 TOTOLINK 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安裝超簡單

▼裝上A650UA後會出現光碟機內含驅動程式


▼自動安裝驅動中


▼安裝完畢


訊號強度測試

一般來說路由器訊號強度與使用者連線距離有很大關係,這次測試就不測試5~6這種小兒科的測試了,基本上在這樣的環境訊號強度一定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這次測試11米距離與15米距離,11米部分穿過2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15米部分穿過3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

▼訊號強度測試網卡採用TOTOLINK 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


▼11米測試結果 2.4GHz三組訊號強度均為100,完全沒有衰減!!5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96附近;5GHz訊號品質相當優異,擁有不錯的穿牆能力


▼15米測試結果 2.4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93~98之間,訊號品質依然相當出色;5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81~83之間;5GHz訊號品質雖然小有衰減,不過15米有這樣表現真的相當出色,擁有優異的穿牆能力


總結
TOTOLINK A800R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表現相當不錯,在無線路由器方面功能相當強大,像是中繼、橋接、多組SSID、QoS..等功能樣樣不缺,設定介面相當人性化且設定方式相當簡單與淺顯易懂,不論是新手或是老手都可以在5分鐘內將網路設定完畢,A800R符合802.11ac標準,最高傳輸率為AC 1200 Mbps,並內建4支5dBi全向性天線,還支援了MU-MIMO多用戶同時收發技術,讓多人同時連線不再卡頓,規格還不錯,已可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

TOTOLINK 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也是款不錯的產品,採用新一代11AC Wave 2無線標準並支援MU-MIMO技術,天線採用5dBi全向性大天線,提供不錯的收訊品質與速度,且為免光碟驅動安裝設計,安裝相當簡單與方便,與A800R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訊號實測,表現相當優異,在距離11米時,2.4G部分無衰減,提供非常穩定的訊號品質,5G部分訊號也相當優異,平均達96強度,15米測試時,2.4G訊依然相當優異,可達93~98強度,5G部分則略有衰減,平均強度81~83,整體來說TOTOLINK A800R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搭配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是個不錯的組合,原廠提供三年保固與一年換新服務,目前TOTOLINK A800R網路通路價格為NT$999元,A650UA網路通路價格為NT$499元,兩款價格皆相當親民,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MU-MIMO技術的路由器與網路卡,相信TOTOLINK A800R AC1200超世代無線路由器與A650UA雙頻無線USB網卡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曜越Tt eSPORTS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酷炫RGB搭配12顆可自定義功能鍵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22 15:06:36

發文

#6039816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曜越Tt eSPORTS復仇者NEMESIS RGB電競滑鼠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然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但也要有好的設備來搭配才能發揮好技巧,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電競產品相當多,在挑選上產品上要花一點時間與多作功課,玩家一定要找到真正順手的滑鼠才能發揮看家本領,這次要介紹由曜越Tt eSPORTS推出的『復仇者NEMESIS』RGB光學電競滑鼠,復仇者NEMESIS採用獨創專利滾輪按鈕切換系統,專為FPS/RTS/MOBA/MMO等遊戲玩家打造,提供最高12顆可切換巨集按鍵,讓玩家能夠根據自身操作方式和手型進行調整,光學引擎採用PixArt PMW3360,靈敏度最高提供12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回報率最高提供2000Hz,提供六段可調整,微動開關採用OMRON歐姆龍,提供玩家5000萬次優異使用壽命,背光部分透過軟體調整1680萬色RGB背光與燈光效果,提供最酷炫的視覺饗宴,玩家可搭配原廠軟體提供最直覺與親民的操作介面,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12顆按鍵自定義功能,讓玩家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馬上就來看這款酷炫又功能強大的曜越Tt eSPORTS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

 曜越Tt eSPORTS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特色與外觀


▼包裝背面展示RGB燈光與特色


▼正面翻開可看到滑鼠本體與獨創專利滾輪按鈕切換系統介紹



▼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一覽,本體下方有Tt ePSORTS鬥龍Logo,外型為不對稱式設計,表面採用消光處理,質感相當不錯


▼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產品的耐用性與壽命,USB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線材上有魔鬼氈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主要發光區塊包含滾輪區、側鍵區與Logo區,滾輪後方預設為Profile切換按鈕,發光部分也可透過軟體做RGB色彩自定義



▼前方一覽,採用不對稱式設計,並符合人體工學,使用起來手感與舒適度都相當不錯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下方有手托設計,提供最多12顆側鍵可供使用者選擇,功能部分可透過軟體做功能修改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止滑設計,提供玩家穩定舒適的操作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三片式配置,感應器位於滑鼠右方,並有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後方塑膠卡溝為側鍵旋轉系統控制,拉開後可針對側鍵作旋轉設定




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工具軟體介紹

▼進入軟體後可看到設定按鍵功能,共有12顆可分別設定功能,左方有五組Profile可供使用者設定,可再自行新增(不過無法加入Profile循環),Profile可匯入匯出,方便使用者做備份與設定導入




▼按鍵功能設定一覽,有巨集、單按鍵功能、靈敏度調整與開啟軟體


▼巨集部分可選擇設定之巨集與重覆方式


▼單一按鍵功能可設定滑鼠、鍵盤與多媒體功能





▼靈敏度相關設定部分可設定為調高/降低DPI、即時切換/調整DPI與DPI循環


▼也可設定為開啟軟體功能


▼RGB背光部分提供八種模式可選擇,使用者可針對不同模式作發光部位、速度、亮度與顏色設定,呈現自我風格


▼效能部分可設定四組DPI數值、回報率、按鍵反應時間與直線修正


▼校正部分可手動校正與搭配Tt eSPORTS滑鼠墊校正



▼巨集部分可設定多組巨集,並可針對巨集作詳細設定


背光模式展示

▼發光部分為滾輪區、側鍵區與Logo區




▼PLUSE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kPTUlLR-BY


▼SPECTRUM CYCLING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Oso6hYM_k


▼SNAKE MARQUEE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wG9FkDWX8


▼WAVE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KxgZIGKqks


▼BLINK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LDWO_8QsPY


總結
曜越Tt eSPORTS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採用PixArt PMW3360光學引擎,靈敏度最高提供12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DPI數值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讓使用者可依照不同使用環境做調整,回報率部分最高提供2000Hz,透過工具軟體提供六段可調整,提供相當不錯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可以讓使用者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調整至適合的DPI數值與回報率,打起遊戲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外型部分為不對稱式設計,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左側採用獨創專利滾輪按鈕切換系統,共提供12顆按鍵讓使用者做旋轉切換,可針對不同遊戲與習慣調整,很適合需要多種功能的MMO、RPG類型遊戲玩家,讓玩家可以殺敵無數,握感部分相當穩固,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在背光部分提供了滾輪區、側鍵區與Logo區,並且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顏色與背光模式,背光模式部分提供八種模式,並可調整更換顏色、速度、亮度…等相關設定,可依照自我風格調整出最適合的視覺效果,透過工具軟體還可設定12顆按鍵功能與巨集功能,整體功能相當齊全;目前曜越Tt eSPORTS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網路通路價格為NT$1590元,價格來說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款擁有酷炫RGB視覺效果且擁有12顆可自定義按鈕的電競滑鼠,相信曜越Tt eSPORTS復仇者NEMESIS RGB光學電競滑鼠是個不錯的口袋名單。


華擎ASRock Z370 Extreme 4-價格、用料與規格最佳平衡點!!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22 14:51:30

發文

#6039812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價格、用料與規格最佳平衡點!! 
華擎ASRock Extreme系列不論在用料、規格還是價格上都相當有競爭力,提供不錯的CP值,這次Z370平台也有推出相對應產品,用料部分CPU採用12相供電並搭配了超大電流的60A電感、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與雙層堆疊 MOSFET,MOSFET有獨立大面積的散熱模組,記憶體供電採用高效合金電感,提供更穩定的供電品質,外接傳輸介面採用了目前相當夯且傳輸速率相當高的USB3.1 Gen2 Type-A與Type-C,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技術四代,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在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DDR4,並可超頻至DDR4-4333MHz以上,M.2介面部分導入兩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並預留了Wi-Fi網路卡升級空間,提供相當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RGB LED控制也幾乎是現在主機板的標準配備,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還可搭配支援RGB LED的產品同步控制,功能相當齊全與強悍,現在就來看看價格、用料與規格最佳平衡點的華擎ASRock Z370 Extreme 4。

包裝與配件
▼彩盒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

▼華擎ASRock Logo

▼產品型號:Z370 Extreme 4,並標示HDMI認證Logo、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支援RGB LED控制、採用Intel Z370晶片組、支援第八代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與Intel Optane技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採用ASRock 超合金:60A 高效電感、記憶體供電高效合金電感、雙層堆疊 MOSFET、組合式電容與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CPU供電採用12相數位供電、支援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支援前面板USB 3.1 Type-C接頭

▼支援RGB LED控制、兩組PCIe x16插槽金屬遮蓋、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提供M.2(Key E)Wi-Fi升級空間

▼I/O標示與產品規格

▼包裝側面為產品型號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太極主機板明信片、ASRock貼紙、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4、SLI HB橋接器、I/O擋板與M.2固定螺絲*3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PCB與灰色做搭配,圖案連PCH散熱片也有一整體的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I/O上方有一塊灰色飾板



▼I/O灰色飾板有RGB發光,發光區域為天籟美聲四代字樣與Intel Logo下方

▼I/O部分:PS/2、USB 3.0 *4、VGA、DVI、HDMI、RJ-45*2、7.1聲道音訊輸出、USB3.1 Type-A與USB3.1 Type-C

▼CPU腳座,支援LGA1151處理器

▼CPU供電部分採用12相供電,搭配Intersil ISL69138PWM控制器,搭配雙層堆疊 MOSFET FDPC5030SG並有獨立散熱片做散熱,背面有MOSFET DRIVER,CPU VCore供電為8 Pin,電容部分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








▼記憶體擴充槽為4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M.2(Key E)Wi-Fi升級空間

▼DP轉VGA晶片:Realtek RTD2168

▼ASMedia ASM1442K HDMI Level Shift晶片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

▼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晶片採用ALC1220,輸出端搭配發燒級TI N5532 OPA放大器




▼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


▼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晶片

▼ASMedia ASM3142 PCIe轉USB3.1晶片

▼ASMedia ASM1061 SATA 6Gb/s晶片

▼ASMedia ASM1074 USB3.0 Hub晶片

▼ASMedia ASM1480 PCIe 3.0切換器




▼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BIOS部分有雙BIOS設計

▼前置Audio插Pin 

▼RGB LED控制插Pin

▼TPM模組插Pin 

▼六組前置USB 2.0插Pin 

▼Com Port插Pin 

▼前置面板插Pin

▼四組前置USB 3.0插Pin與前面板USB 3.1 Type-C接頭

▼SATA部分為八組SATA 6Gb/s

▼PCIe擴充槽一覽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Z370 PCH散熱片

▼Z370 PCH 

▼Z370 PCH邊緣有多顆發光LED


BIOS設定簡單介紹
▼BIOS預設為Easy模式可看到整個主機板狀態總覽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並有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可以使用


▼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有4.5GHz、4.6GHz、4.7GHz、4.8GHz與5.0GHz可選擇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可以直接查看記憶體內SPD資訊


▼電壓調整選項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個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網路卡狀態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系統總覽、RAID設定、RAID驅動安裝、Boot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還可直接設定RGB LED功能


▼RGB LED功能設定,基本上與作業系統內的軟體介面相同


▼開機功能表一覽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效能測試(預設)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Extreme 4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M.2 2280 PCIe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6505MB/s Write:59625MB/s Copy:51507MB/s

▼Super PI 1M:7.954s

▼CPU Mark:828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672sec 1024M-118.403sec

▼WinRAR:20957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3.3

▼x265 FHD Benchmark :32.0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9.0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2.19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Performance Test CPU

▼Performance Test Memory


 效能測試(超頻)

CPU:Intel i7-8700K @ 5.1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Extreme 4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CL16-17-17-28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M.2 2280 PCIe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6505MB/s Write:59625MB/s Copy:51507MB/s

▼Super PI 1M:7.954s

▼CPU Mark:828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672sec 1024M-118.403sec

▼WinRAR:20957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3.3

▼x265 FHD Benchmark :32.0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9.0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2.19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Performance Test CPU

▼Performance Test Memory

▼效能比較總表


RGB LED Tool簡單介紹

▼主機板發光處



▼透過專用軟體可分別修改發光顏色、亮燈模式與亮燈速度

▼除了可以一次同步修改外,還可以分別針對不同地方做不同的調整

▼亮燈模式共有七種可選擇,下方還有亮燈速度可調整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WD BLUE PC SSD 1TB效能表現還不錯,AS SSD Benchmark有接近1200分的實力!!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AS SSD Benchmark已快接近1850分!!


總結:
華擎ASRock Z370 Extreme 4表現相當不錯,,不僅用料實在且超頻穩定度表現優異,用料方面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整體效能與壽命大大提升,增加了不少CP值,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讓聲音效果大大提升,降低了許多雜音,讓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在擴充部分提供了兩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部分也相當足夠提供了八組,PCIe x16提供三組擴充槽,前兩組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效能表現方面搭配i7-8700K預設表現相當不錯,超頻部分相當給力,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度,i7-8700K可超頻至5.1GHz,記憶體部分則是縮時序方式做超頻,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超過60000MB/s,成績相當亮眼成績,BIOS調整部分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如果是超頻新手,BIOS選項內有原廠所調整出來的CPU超頻參數,讓玩家可以一鍵超頻,一點壓力也沒有,這次超頻後各種測試軟體中都有3~23%的效能提升,效果相當顯著;RGB LED控制已成為主機板標配,Z370 Extreme 4也是如此,主機板部分有I/O護蓋區、因校區與PCH區發光,還提供一組燈條擴充,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同步,整體來說功能相當齊全;保固部分原廠提供四年保固(第一年免費換新服務),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目前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並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換新);想找一款用料與規格不錯且價格又漂亮的Z370主機板,相信華擎ASRock Z370 Extreme 4是不錯的口袋名單。


先馬SAMA羅馬戰士-大透測、質感佳、價格親民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19 19:30:41

發文

#6039633 IP 59.11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2/19 20:20:08

發文IP 59.115.*.*





先馬SAMA羅馬戰士
先馬SAMA產品相信是許多使用者的最愛,機殼產品都相當有CP值,這次要介紹前陣子推出的『羅馬戰士』,前面板採用髮絲紋路設計,相當有質感,側面採用透明壓顆粒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讓內部的酷炫硬體可以一覽無遺;內部結構部分空間運用相當不錯,散熱部分預留相當多升級空間,頂部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360mm水冷排(60mm厚度),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水冷排則可安裝120/240/360mm(72mm厚度),前面板已內建兩顆120mm風扇,後方則內建一顆靜音藍光風扇,整體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兩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開關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六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423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63mm,整體規格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先馬SAMA羅馬戰士。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羅馬戰士與帝國戰士外觀輪廓(兩款機殼外箱共用)


▼SAMA Logo

▼產品特色

▼另一側標示機殼內部結構特色


▼側面標示產品序號與基本規格




▼配件:產品說明書、各種固定螺絲、一次性使用束線帶與電源供應器飾蓋


▼羅馬戰士本體一覽,前面板採用髮絲紋路設計,相當有質感,底下有SAMA Logo與發光燈條



▼前面板為開拆卸式設計,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水冷排則可安裝120/240/360mm,已內建兩顆120mm風扇


▼上蓋部分設計採用大面積網孔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在最前方,上蓋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I/O部分有兩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與Reset按鈕

▼上蓋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360mm水冷排(60mm厚度)

▼側板一側為透明壓克力設計,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壓克力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


▼後方一覽

▼後方可安裝一顆12公分,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採用下置式設計,安裝時先將電源供應器推入機殼後再安裝面板,安裝方式較為容易與簡單

▼底部一覽

▼電源供應器風扇進風口有可拆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腳座採用厚高型設計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走線,主機板背面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頂部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360mm水冷排(60mm厚度)

▼後方內建一顆靜音藍光風扇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主機板右側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

▼背面主機板固定機構後方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



▼兩顆3.5吋支架,硬碟盤為滑軌設計,固定方式為免螺絲設計,有預留螺絲孔位,使用者也可安裝2.5吋裝置


▼硬碟安裝後一覽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背面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相當方便,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可利用配件中的束線帶整理線材,讓內部線材整理得更加簡潔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電源燈與下方燈條


▼後方藍光風扇


總結:
先馬SAMA羅馬戰士在外觀上相當有質感,且搭配了透明壓克力側板,讓整體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主機板背面還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也相當充足,且原廠前方已內建兩顆12公分風扇與後方藍光12公分風扇,使用者可在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風扇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且可同時支援280與360mm水冷排,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升級空間相當不錯,價格部分原X屋價格為NT$1390元,價格相當親民,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透明側板可展現酷炫硬體的機殼,相信先馬SAMA羅馬戰士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先馬SAMA羅馬戰士
先馬SAMA產品相信是許多使用者的最愛,機殼產品都相當有CP值,這次要介紹前陣子推出的『羅馬戰士』,前面板採用髮絲紋路設計,相當有質感,側面採用透明壓克力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讓內部的酷炫硬體可以一覽無遺;內部結構部分空間運用相當不錯,散熱部分預留相當多升級空間,頂部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360mm水冷排(60mm厚度),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水冷排則可安裝120/240/360mm(72mm厚度),前面板已內建兩顆120mm風扇,後方則內建一顆靜音藍光風扇,整體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兩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開關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六顆2.5吋裝置(其中兩組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423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63mm,整體規格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先馬SAMA羅馬戰士。

本體與配件 
▼外箱標示羅馬戰士與帝國戰士外觀輪廓(兩款機殼外箱共用)


▼SAMA Logo

▼產品特色

▼另一側標示機殼內部結構特色


▼側面標示產品序號與基本規格




▼配件:產品說明書、各種固定螺絲、一次性使用束線帶與電源供應器飾蓋


▼羅馬戰士本體一覽,前面板採用髮絲紋路設計,相當有質感,底下有SAMA Logo與發光燈條



▼前面板為開拆卸式設計,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水冷排則可安裝120/240/360mm,已內建兩顆120mm風扇


▼上蓋部分設計採用大面積網孔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在最前方,上蓋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I/O部分有兩組USB3.0、兩組USB2.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與Reset按鈕

▼上蓋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360mm水冷排(60mm厚度)

▼側板一側為透明壓克力設計,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壓克力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


▼後方一覽

▼後方可安裝一顆12公分,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採用下置式設計,安裝時先將電源供應器推入機殼後再安裝面板,安裝方式較為容易與簡單

▼底部一覽

▼電源供應器風扇進風口有可拆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腳座採用厚高型設計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主機板下方與右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走線,主機板背面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頂部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風扇也可安裝120/240/280/360mm水冷排(60mm厚度)

▼後方內建一顆靜音藍光風扇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主機板右側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

▼電源供應器安裝空間一覽

▼背面主機板固定機構後方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



▼兩顆3.5吋支架,硬碟盤為滑軌設計,固定方式為免螺絲設計,有預留螺絲孔位,使用者也可安裝2.5吋裝置


▼硬碟安裝後一覽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背面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相當方便,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可利用配件中的束線帶整理線材,讓內部線材整理得更加簡潔


▼顯卡後方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電源燈與下方燈條


▼後方藍光風扇


總結:
先馬SAMA羅馬戰士在外觀上相當有質感,且搭配了透明壓克力側板,讓整體機殼可以展現內部酷炫硬體,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主機板背面還可安裝兩顆2.5吋裝置,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散熱部分擴充性也相當充足,且原廠前方已內建兩顆12公分風扇與後方藍光12公分風扇,使用者可在安裝其他風扇達到更優異的對流表現,風扇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且可同時支援280與360mm水冷排,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升級空間相當不錯,價格部分原X屋價格為NT$1390元,價格相當親民,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透明側板可展現酷炫硬體的機殼,相信先馬SAMA羅馬戰士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華擎ASRock Z370 Taichi-超強悍規格與紮實用料,太極就是給你最佳的CP值!!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15 09:50:23

發文

#6039463 IP 61.228.*.*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超強悍規格與紮實用料,太極就是給你最佳的CP值!! 
華擎ASRock太極系列相信玩家肯定是相當難忘,擁有強悍的規格與紮實的用料,在價格上更是漂亮,這次Z370平台同樣推出了太極系列產品,承襲了太極系列的傳統,CPU部分採用12相供電並搭配了超大電流的60A電感、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與雙層堆疊 MOSFET,MOSFET有獨立大面積的散熱模組,記憶體供電採用高效合金電感,提供更穩定的供電品質,外接傳輸介面採用了目前相當夯且傳輸速率相當高的USB3.1 Gen2 Type-A與Type-C,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技術並進步到四代,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在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DDR4,並可超頻至DDR4-4333MHz以上,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三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除了採用雙Intel網路卡外,還內建了Intel 802.11ac Wi-Fi網路卡,並支援藍牙BT 4.2,網路部分提供相當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Z370 Taichi還有RGB LED控制,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還可搭配支援RGB LED的產品同步控制,功能相當齊全與強悍,現在就來看看超強悍規格與紮實用料的華擎ASRock Z370 Taichi。

包裝與配件
▼彩盒設計採用太極圖騰,並印有產品型號與特色

▼華擎ASRock Logo

▼產品型號:Z370 Taichi

▼HDMI認證Logo、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支援RGB LED控制、採用Intel Z370晶片組、支援第八代Intel Core系列處理器與Intel Optane技術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內建802.11ac 2T2R網路卡與雙Intel網路卡

▼CPU供電採用12相數位供電、三組PCIe x16插槽金屬遮蓋、支援前面板USB 3.1 Type-C接頭

▼支援Intel Optane技術、採用外部BCLK晶片提高超頻能力與穩定度、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提供相當不錯的音效品質

▼採用ASMedia ASM3142 USB 3.1 Gen2晶片,提供穩定且快速的傳輸速率、支援RGB LED控制

▼支援三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I/O標示

▼Z370 Taichi產品規格

▼包裝側面為產品型號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太極主機板明信片、ASRock貼紙、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4、SLI HB橋接器、I/O擋板、M.2固定螺絲*3與WiFi天線*2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PCB與灰色做搭配,還印有太極圖案,連PCH散熱片也有一整體的圖案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I/O上方有一塊灰色飾板


▼I/O部分:CLEAR CMOS、PS/2、WiFi天線接頭、USB 3.0 *4、DP、HDMI、RJ-45*2、7.1聲道音訊輸出、USB3.1 Type-A與USB3.1 Type-C

▼CPU腳座,支援LGA1151處理器


▼CPU供電部分採用10相供電,搭配IR 35201 PWM控制器,搭配雙層堆疊 MOSFET 87350D並有獨立散熱片做散熱,背面有MOSFET DRIVER,CPU VCore供電為8 Pin,電容部分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





▼記憶體擴充槽為4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與WGI211AT


▼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


▼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晶片採用ALC1220,輸出端搭配發燒級TI N5532 OPA放大器




▼IDT 6V41642B外部BCLK產生器晶片

▼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晶片

▼ASMedia ASM3142 PCIe轉USB3.1晶片


▼ASMedia ASM1061 SATA 6Gb/s晶片

▼ASMedia ASM1074 USB3.0 Hub晶片

▼ASMedia ASM1480 PCIe 3.0切換器




▼ASMedia ASM1184e PCIe封包切換器

▼三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BIOS部分有雙BIOS設計,旁邊還有Debug LED指示燈號


▼前置Audio插Pin 

▼RGB LED控制插Pin

▼TPM模組插Pin 

▼六組前置USB 2.0插Pin 

▼前置面板插Pin

▼四組前置USB 3.0插Pin與前面板USB 3.1 Type-C接頭


▼SATA部分為八組SATA 6Gb/s

▼PCIe擴充槽一覽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Z370 PCH散熱片

▼Z370 PCH 

▼Z370 PCH邊緣有多顆發光LED


BIOS設定簡單介紹
▼BIOS預設為Easy模式可看到整個主機板狀態總覽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並有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可以使用


▼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有4.5GHz、4.6GHz、4.7GHz、4.8GHz與5.0GHz可選擇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可以直接查看記憶體內SPD資訊


▼電壓調整選項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個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系統總覽、RAID設定、RAID驅動安裝、Boot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還可直接設定RGB LED功能


▼RGB LED功能設定,基本上與作業系統內的軟體介面相同


▼開機功能表一覽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效能測試(預設)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8700K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Taich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M.2 2280 PCIe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6505MB/s Write:59625MB/s Copy:51507MB/s

▼Super PI 1M:7.954s

▼CPU Mark:828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672sec 1024M-118.403sec

▼WinRAR:20957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3.3

▼x265 FHD Benchmark :32.0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9.0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2.19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Performance Test CPU

▼Performance Test Memory


 效能測試(超頻)

CPU:Intel i7-8700K @ 5.1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370 Taich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 CL16-17-17-28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M.2 2280 PCIe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6505MB/s Write:59625MB/s Copy:51507MB/s

▼Super PI 1M:7.954s

▼CPU Mark:828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672sec 1024M-118.403sec

▼WinRAR:20957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3.3

▼x265 FHD Benchmark :32.0

▼HWBOT x265 FHD Benchmark :49.04

▼HWBOT x265 4K Benchmark :12.19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Performance Test CPU

▼Performance Test Memory

▼效能比較總表


RGB LED Tool簡單介紹

▼主機板發光處

▼透過專用軟體可分別修改發光顏色、亮燈模式與亮燈速度

▼除了可以一次同步修改外,還可以分別針對不同地方做不同的調整

▼亮燈模式共有七種可選擇,下方還有亮燈速度可調整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WD BLUE PC SSD 1TB效能表現還不錯,AS SSD Benchmark有接近1200分的實力!!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AS SSD Benchmark已快接近1900分!!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Z370 Taichi表現依然出色,不僅保有太極系列的紮實用料,且擁有強悍的超頻性能與穩定度,用料方面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產品整體效能與壽命大幅度提升,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安心與放心,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四代採用Realtek ALC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讓音質表現相當出色,降低了許多雜音,讓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力十足;擴充性部分提供了三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提供了八組,PCIe x16提供三組擴充槽,且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效能表現方面搭配i7-8700K預設表現相當不錯,超頻部分Z370 Taichi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度,i7-8700K可超頻至5.1GHz,記憶體部分則是縮時序方式做超頻,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超過60000MB/s,成績相當亮眼成績,BIOS調整部分,ASRock Z370 Taichi的BIOS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如果是超頻新手,BIOS選項內有原廠所調整出來的CPU超頻設定值,讓玩家可以輕鬆對CPU做超頻,一點壓力都沒有,這次超頻後各種測試軟體中都有2~19%的效能提升,效果相當顯著;RGB LED控制已經變成許多主機板的標配,當然Z370 Taichi也是如此,主機板部分有PCH區發光,還提供一組燈條擴充,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同步,整體來說功能相當齊全;保固部分原廠提供四年保固(第一年免費換新服務),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目前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並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換新);想找一款用料紮實且提供不錯的超頻效能與穩定性的主機板,相信華擎ASRock Z370 Taichi是不錯的好選擇。
 


賽德斯SADES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搭配Zap閃電電競滑鼠墊-反應迅速殺敵無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13 14:23:22

發文

#6039337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賽德斯SADES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搭配Zap閃電電競滑鼠墊
吃雞是近期最最最夯的遊戲也是討論度最高的話題,有高超的技巧也要有可以跟得上的電競產品搭配,這次要介紹一個價格超親民的組合,由賽德斯SADES所推出的『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與『Zap』閃電電競滑鼠墊,Scythe幻影狼鐮採用Avago安捷倫A3050晶片,靈敏度最高提供4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回報率最高提供1000Hz,共四段可調整,微動開關採用OMRON歐姆龍,提供玩家優異的使用壽命,滑鼠本體內建了9.4g配重砝碼,提供玩家最適當的操作重量;玩家可搭配原廠軟體提供直覺式與親民的操作介面,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七顆按鍵自定義功能,讓玩家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RGB發光部分共內建11種模式,使用者可針對11種模式作為條,提供最酷炫的視覺效果!!
Zap閃電電競滑鼠墊其實就是Tornado龍捲風電競滑鼠墊的縮小版,表面採用柔軟紡織面料,提供順滑的移動與精確的反饋追蹤,底部採用防滑橡膠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防止鍵鼠墊滑動或移動,厚度採用3mm襯墊設計,提供舒適的使用體驗與持久穩定性,邊緣採用平整縫線加工,可避免鍵鼠墊磨損,尺寸部分長32公分、寬27公分,馬上就來看看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搭配Zap閃電電競滑鼠墊帶來的好手感。

 賽德斯SADES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


▼賽德斯SADES Logo


▼Scythe幻影狼鐮電競滑鼠外觀照片


▼產品型號為Scythe幻影狼鐮並定位為電競滑鼠 


▼賽德斯SADES防偽標籤


▼包裝背面標示滑鼠各部位功能說明


▼滑鼠各部位功能說明


▼安規認證標誌與賽德斯SADES公司資訊


▼包裝側面標示滑鼠為RGB發光,另一側標示多國語言產品說明



▼上方標示賽德斯SADES Logo


▼產品說明書與保固卡


▼Scythe幻影狼鐮電競滑鼠一覽,本體印有SADES Logo,外型為對稱式設計,採用消光處理,質感相當不錯



▼線材部分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USB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




▼主要發光區塊包含滾輪區、Logo區與滑鼠邊緣,滾輪後方為DPI切換按鈕,共有四段可調整,可透過軟體自定各段數DPI值,發光部分也可透過軟體做RGB色彩自定義




▼前方一覽,採用對稱式設計,適合左手與右手使用者使用,採用人體工學設計,使用起來手感與舒適度都相當不錯


▼後方有導光條設計,發光部分一路從左右兩邊一路延伸至後方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幾何圖型做防滑紋路,提供玩家穩定的抓握性,按鍵部分提供三顆側鍵,可透過軟體做功能修改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幾何圖型做防滑紋路,提供玩家穩定舒適的操作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四片式配置,感應器位於滑鼠正中央


▼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賽德斯SADES Zap閃電電競滑鼠墊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產品外型,並有開孔可直接摸到鍵鼠墊正面觸感


▼賽德斯SADES Logo


▼可直接摸到鍵鼠墊正面觸感


▼賽德斯SADES防偽標籤


▼Zap閃電電競滑鼠墊外型


▼產品型號:Zap閃電電競滑鼠墊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公司資訊


▼產品特色


▼賽德斯SADES公司資訊


▼側面標示Zap閃電為電競滑鼠墊


▼另一側標示鍵鼠墊尺寸與正反面材質標示



▼Zap閃電為電競滑鼠墊正面一覽,表面採用柔軟紡織面料,摸起來觸感相當不錯且舒適!!


▼左下角有賽德斯SADES 字樣與Logo


▼邊緣採用平整縫線加工,車縫線工法相當細緻


▼Zap閃電為電競滑鼠墊背面一覽,採用防滑橡膠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


▼防滑橡膠一覽


▼賽德斯SADES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搭配Zap閃電電競滑鼠墊就是讓玩家可以殺敵無數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工具軟體介紹

▼進入軟體後可看到設定按鍵功能,共有七顆可設定,回報率調整部分提供125/250/500/1000Hz四段可調,還可調整滑鼠移動速度、滾輪速度與雙擊速度


▼按鍵功能設定一覽,除了標準的滑鼠功能外還有前進/後退方向鍵、DPI切換、三連發、RGB背光開關、多媒體功能、火力鍵、組合鍵、巨集、DPU鎖定與關閉按鍵功能


▼DPI切換部分提供DPI+、DPI-與DPI循環,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做調整


▼多媒體部分提供下一首、上一首、停止、播放/暫停、靜音、音量+、音量-、開啟多媒體播放器、郵件、計算機、我的電腦與瀏覽器功能


▼DPI鎖定某一個DPI數值


▼火力鍵部分提供滑鼠功能與鍵盤按鍵,並可設定速度與次數



▼組合鍵可設定左/右邊Ctrl、Shift、Alt、Windows按鍵加兩個其他按鍵製作組合鍵功能



▼巨集部分可選擇設定的巨集,並可設定停止方式


▼高級設置內有DPI部分四段可調整,使用者可分別設定四段的DPI數值,RGB特效部分可調整模式、參數與顏色


▼軟體內供提供11種背光模式


▼混彩流光模式可調整速度


▼單色長亮模式可設定顏色與亮度



▼呼吸模式可調整顏色與速度


▼拖尾模式可調整速度


▼霓虹模式可調整速度


▼混彩常量模式可調整顏色


▼閃爍模式可調整顏色與速度


▼反映模式可調整顏色與速度


▼單色流光模式可調整速度


▼七彩波浪模式可調整速度


▼單向拖尾模式可調整速度


▼巨集定義部份可錄製巨集,並設定循環方式,還可插入滑鼠功能





▼當設定都完成後可另存設定檔案


▼若有設定檔案可直接讀取設定檔案


▼當DPI切換時,螢幕畫面會出現目前DPI段數與DPI數值


 SADES Scythe幻影狼鐮背光模式展示

▼發光部分為滾輪區、Logo區與滑鼠邊緣





▼DPI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FqQauLMIwk


▼背光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92t6UoDGIE


總結
賽德斯SADES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採用Avago安捷倫A3050晶片,靈敏度最高提供4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DPI數值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讓使用者可依照不同使用環境做調整,DPI切換時螢幕會即時顯示DPI段數與數值,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知道目前DPI設定,回報率部分最高提供1000Hz,透過工具軟體提供四段可調整,提供相當不錯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可以讓使用者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調整至適合的DPI數值與回報率,打起遊戲才能更加得心應手與殺敵無數,外型部分為對稱式設計,適合左手與右手玩家使用,在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兩側皆有幾何圖形防滑紋路設計,握起來相當穩固,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在背光部分提供了滾輪區、Logo區與滑鼠邊緣,並且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背光模式,背光模式部分提供11種模式,並可針對不同模式做運行速度或顏色更換,透過工具軟體還可設定七顆按鍵功能與巨集功能,整體功能相當齊全!!

賽德斯SADES Zap閃電電競滑鼠墊是款好用舒適的滑鼠墊,以單滑鼠的操作空間來說算相當足夠,還提供相當舒適的操作手感,讓玩家可以相當穩固在遊戲中盡情激烈操作滑鼠,Zap閃電電競滑鼠墊正面與反面都有針對電競玩家需求做設計與材料配合,能勝任各種不同玩家的需求與操作環境。

賽德斯SADES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目前官方價格為NT$1490元,價格來說相當親民,賽德斯SADES Zap閃電電競滑鼠墊目前官方價格為NT$590元,價格來說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組擁有迅速反應功能強大的電競滑鼠與操作順手舒適的電競滑鼠墊,相信賽德斯SADES Scythe幻影狼鐮RGB巨集變頻電競滑鼠搭配Zap閃電電競滑鼠墊是個相當不錯的好組合。


B.FRiEND CH4模擬7.1聲道藍極光電競耳麥-擁有七色炫光並搭載低音放大與震動效果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13 10:47:29

發文

#6039319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B.FRiEND CH4模擬7.1聲道藍極光電競耳麥
電競耳麥除了要有清晰的收音品質外,耳機部分最重要就是要有好的定位,才能立馬幹掉從四面八方來勢洶洶的敵人,尤其是最近很夯的吃雞遊戲,必須要有好的耳機定位才能精確判斷敵人位置;這次要介紹由由B.FRiEND近期推出的電競耳麥『CH4』,CH4擁有模擬7.1聲道功能,可以讓玩家體驗到震撼的聽覺體驗,採用耳罩式設計搭配加厚軟式耳罩海綿,提供不錯的噪音阻隔效果與舒適度,線材部分採用較厚實的線材設計,可提高耐用度與壽命,耳機單體採用50mm驅動單體,提供相當不錯的低頻震撼力,頭帶部分採用自動伸縮式設計,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不適的情形,CH4擁有獨立線控設計,可調整音量、震動效果、麥克風靜音與環繞效果,另外CH4電競耳麥除了有模擬7.1聲道外,還有低音加強與震動效果,提供了相當不錯的震撼力,馬上來看看提供最震撼聽覺體驗的B.FRiEND CH4模擬7.1聲道藍極光電競耳麥。

 B.FRiEND CH4模擬7.1聲道藍極光電競耳麥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特色與外觀,右側有透明櫥窗可直接看到產品本體


▼B.FRiEND Logo


▼產品型號為CH4,並標示產品特色:
❶模擬7.1聲道
❷提供低音加強震動
❸軟式耳罩海綿設計
❹採用50mm驅動單體


▼包裝背面標示耳麥各部位功能介紹與產品規格


▼標示耳麥與線控各部位功能


▼產品基本規格說明


▼公司資訊與各國安規認證


▼側面標示產品外型


▼另一側為透明櫥窗可直接看到產品外型


▼CH4耳機一覽,整體全藍設計,整體相當亮眼與高調,結構部分採用塑膠與金屬搭配,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


▼CH4介面採用USB傳輸,接頭部分有護蓋座保護,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



▼線控部分一覽,有線控設計,操作上方便許多,線控功能分別為:音量增加、音量降低、低音強度與震動切換(兩段強度可調整)、麥克風靜音與模擬7.1聲道功能切換



▼上方結構為金屬搭配塑膠設計,有效提升產品耐用度,頭戴上方有B.FRiEND字樣


▼頭帶部分一覽


▼頭帶部分為自動伸縮設計



▼左側一覽


▼標示支援模擬7.1聲道


▼耳機單體保護蓋為塑膠與金屬搭配設計,並印有B.Friend Logo,在塑膠與金屬護蓋之間有發光環


▼麥克風設計於左側,可依照使用習慣調整角度



▼右側一覽,設計與左側相當




▼底部一覽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罩海綿相當軟,提供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背光展示

▼背光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5cAZOIMizM


總結
B.FRiEND CH4模擬7.1聲道藍極光電競耳麥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配戴部分頭帶採用自動伸縮設計,雖然是自動伸縮但頭部不會有明顯的壓力,耳罩部分空間也相當足夠提供不錯的舒適感,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還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接著來音質表現,高頻部分表現還可以,不過尾音延伸表現有點小失望,若再加強一下會更好!!中頻人聲部分音場定位清楚,但音場不夠大,人聲穿透力、厚度與深度表現尚可,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不錯,下沉部分與Q度表現有不錯的水準,喜愛低音的使用者一定會相當喜歡,聽音樂時建議關閉模擬7.1聲道,低音加強與震動功能可隨著使用者的喜好做調整;玩遊戲部分CH4是電競耳機表現一定是沒問題,不論是在第一人稱射擊或是賽車遊戲下表現都相當不錯,第一人稱射擊腳步聲與槍聲地位頗為準確,可以精準判斷敵人位置與方向,在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與超車聲音相當清晰,定位同樣精準,玩遊戲可開啟模擬7.1聲道,臨場感可大幅度提升;看電影部分震撼力與臨場感還不錯,尤其是看爽片時,大場面的震撼力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不錯,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的劇情中;想找一款擁有震撼力十足的電競耳麥,相信B.FRiEND CH4模擬7.1聲道藍極光電競耳麥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艾芮克i-rocks K68MSF指紋辨識背光機械式鍵盤-側刻搭配優異手感,還有超方便的指紋辨識功能!!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13 10:40:59

發文

#6039315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艾芮克i-rocks K68MSF指紋辨識背光機械式鍵盤
機械式鍵盤最有名的軸體非德國櫻桃軸(Cherry)莫屬,搭配Cherry軸的產品就是手感掛保證!!Cheery軸的產品更是許多電競玩家的最愛!!近期艾芮克i-rocks再度推出新產品『K68M』,K68M共分為四種版本分別為K68MN(無背光)、K68MS(單色背光)、K68MNF(無背光+指紋辨識)與K68MSF(單色背光+指紋辨識),皆搭載Cherry MX軸體,軸體有青、紅、茶三種可選擇,而這次在電競產品中導入指紋辨識元素,又代表著產品應用層面更將廣泛,玩家可以享有檔案加密與指紋登入…等便利性,指紋辨識採用電容接觸式,並可儲存10組ID設定,除此之外這次K68M還有兩大亮點,採用大Enter按鍵與側刻設計,呈現出相當沉穩的感覺,另一個亮點為鍵盤後方有USB集線器,讓玩家可以更便利連接USB裝置周邊;電競功能部份,USB回報率為1000Hz,防鬼鍵部分提供全區按鍵輸入無衝突與6 Key無衝突,並提供全鍵鎖定功能,背光部分採用單色白光設計,並可透過軟體儲存四組模式設定,讓玩家依然可以享受視覺效果,K68M還可搭配控制軟體設定P1~P4按鍵功能,可指定為巨集、字串輸入、多媒體功能、視窗管理、文字編輯、鍵盤按鍵、組合鍵或執行程式...等功能,巨集部分為可錄製設計,使用者可自行錄製並編輯插入延遲時間,還有G Mode電競模式,可勾選關閉容易誤觸的組合鍵與交換按鍵,功能來說相當齊全,現在就來看艾芮克i-rocks K68MSF指紋辨識背光機械式鍵盤。

 艾芮克i-rocks K68MSF指紋辨識背光機械式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軸體,包裝為低調簡單路線


▼艾芮克i-rocks Logo


▼產品型號為K68M機械式鍵盤


▼本次介紹版本採用Cherry MX茶軸


▼前側標示產品型號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型號、鍵帽語言、軸體與顏色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介紹、特色、系統需求、產品內容物與鍵盤外型


▼鍵盤外型照片與特色介紹,擁有兩埠USB、支援指紋辨識、背光同步與i-rocks App控制軟體


▼產品基本規格介紹、特色、系統需求與產品內容物


▼配件為產品說明書與保固卡


▼K68MSF指紋辨識背光機械式鍵盤一覽,整體顏色採用鐵灰色配置,搭配大Enter按鍵與側刻,相當的低調與簡約,質感相當不錯




▼轉角邊緣有圓弧設計,讓整體外觀更加圓潤與討喜



▼後方有兩埠USB集線器,讓玩家可以更便利連接USB裝置周邊


▼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USB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K68MSF需使用兩組USB才可讓全功能正常使用,這部分要注意一下!!




▼i-rocks Logo與電容接觸式指紋辨識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FN+ESC為全鍵盤鎖定


▼FN+F1~F4為P1~P4自定義按鍵


▼FN+F5~F8為L1~L4背光自定義按鍵


▼FN+F9為多媒體播放/暫停
FN+F10為停止播放多媒體
FN+F11為回到上一個多媒體播放
FN+F12為下一個多媒體播放


▼Fn+PrtSc為開啟多媒體播放軟體
Fn+ScLk為開啟/關閉G模式
Fn+Pause為背光開關


▼Fn+Ins為音量靜音
Fn+Home為音量降低
Fn+PgUp為音量增加


▼Fn+↑↓為調整背光亮度


▼Ctrl+Fn+G為全區防鬼鍵


▼Ctrl+Fn+N為6 Key防鬼鍵


▼Ctrl+Fn+P為回復出廠預設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鍵盤功能簡單說明與安規認證標誌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四處防滑腳墊設計 





▼如需要做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墊高腳墊上同樣有防滑腳墊設計



▼鍵盤使用墊高腳墊前後一覽




▼採用Cherry茶軸,有沒有人發現與一般Cherry鍵盤按鍵軸是相反方向,因為式測刻的關係,所以燈光是在前方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衛星軸上有上油做潤滑,提高敲擊時的順暢度


▼雷射雕刻鍵帽,手感還不錯!!



工具軟體介紹

▼軟體語言有繁體中文、簡中與英文可選擇


▼按鍵部分可針對P1~P4做功能指定,並可設定G Mode內容,可勾選關閉按鍵與交換按鍵


▼按鍵部分有巨集、執行程式、輸入字串、多媒體功能、視窗管理、文字編輯、鍵盤按鍵與組合鍵


▼巨集管理部分可錄製巨集,並插入延遲、重複次數與結束時機



▼執行程式部分可選擇要執行的檔案



▼字串輸入,可輸入一串字串,按下後即可自動輸入


▼多媒體功能一覽,可設置多媒體功能


▼視窗管理一覽,有多種功能可供使用者選擇


▼文字編輯一覽,有多種文字編輯功能可供使用者選擇


▼鍵盤按鍵可設定單一鍵盤按鍵,並可設定速度與次數


▼組合鍵部分提供Ctrl、Alt、Win、Shift加單一鍵的多種組合


▼背光部分有八種背光模式可選擇


▼光跡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漣漪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全亮模式可調整亮度


▼呼吸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交叉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自定義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流光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雷達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效能部分可調整防鬼鍵、輸入延遲與輸入速度


▼燈光同步設定部分有四種模式可選擇,可同步其他i-rocks發光產品


▼全模式可調整顏色與亮度


▼呼吸模式可調整顏色、亮度與速度


▼多彩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光跡模式可調整顏色、亮度與速度


▼軟體內提供五組Profile可供儲存


▼當設定完畢後可做設定匯出


▼若有設定檔可直接做匯入


▼設定可直接做恢復預設值


背光展示

▼背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H-PWrdgGME


▼背光預設模式展示(光跡、自定義、全亮與流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aaco9loJQ4


▼背光預設模式展示(漣漪、呼吸、交叉與雷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vr4--8FNmk


▼背光錄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SGG_vsAJoM


防鬼鍵測試

▼6 Key防鬼鍵測試


▼N Key防鬼鍵測試


Windows Hello設設定

▼到Windows內的設定中登入選項設定指紋辨識


▼指紋辨識設定中


▼指紋辨識設定過程必須多次按壓指紋與不同角度,讓系統可以完整紀錄指紋


▼建立PIN,若Windows Hello無法使用時,則可以利用PIN登入,有點像手機SIM卡被鎖定時,可以利用PUK碼做解鎖


▼PIN碼設定中



▼Windows Hello指紋辨識登入


▼使用錯誤的指紋會無法登入


▼正確指紋可直接登入Windows


▼Windows Hello指紋辨識登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cB3aCz3o_U


總結
艾芮克i-rocks K68MSF指紋辨識背光機械式鍵盤個人覺得是相當經典的一款產品,尤其是採用大Enter鍵,相信許多玩家特別喜愛大Enter鍵設計,再來就是外觀相當的低調與內斂,底板顏色採用鐵灰色,整體更加沉穩,且搭配了側刻鍵帽設計,發光光源從側面發出,帶來了很不一樣的風味與視覺,機械軸部分採用Cherry MX軸體,這就是優異手感掛保證,且有青、紅、茶三種可選擇,不論是要電競遊戲還是要靜態的文書處理都相當合適,使用者可以尋找最適合自己的軸體來搭配使用;電競功能部分有全鍵鎖定功能,防鬼鍵部分支援全鍵無衝突/6 Key無衝突,還可透過工具軟體設定G Mode,並將常誤觸的按鍵關閉或是做按鍵交換,更可透過軟體設定P1~P4按鍵指定多種功能,還可錄製巨集,提供玩家最完整的火力支援;鍵帽採用雷射雕刻,且字體相當清晰,提供不錯的手感與耐用度,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方式設計手感還不錯,就算是按偏也不會有卡住會不順暢的情形發生;背光部分採用較為單純的白光設計,雖然單調了些不過搭配內建發光模式與自定義模式還是可以在低調中展現酷炫的視覺效果,這次還導入了發光同步功能,可以透過軟體與其他i-rocks其他產品做發光同步設定,讓視覺效果更有一體性;另外K68M還導入了兩埠USB集線器功能,讓玩家可以更方便連接像是耳機、隨身碟、行動裝置…等USB裝置;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亮點就是指紋辨識功能,這次展示了迅速登入Windows的Windows Hello功能,還有更多應用可實現,像是檔案加密、網頁登入…等,有了指紋辨識可達成更高的安全性與便利性;整體來說艾芮克i-rocks K68MSF指紋辨識背光機械式鍵盤擁有不錯的好手感,且搭配了指紋辨識系統,讓電競鍵盤也可以擁有更多的應用,想找一款手感優異且擁有大Enter按鍵的電競鍵盤,或是想要擁有超方便的指紋辨識系統的電競鍵盤,相信艾芮克i-rocks K68M系列產品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匯鎌Scythe Mugen 5 Rev.B無限五塔型散熱器-壓制i7-7700K 5GHz成就輕鬆達成!!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12 11:14:45

發文

#6039235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匯鎌Scythe Mugen 5 Rev.B無限五塔型散熱器
匯鎌Scythe散熱產品在國外相當知名,且產品都有不錯的CP值,近期台灣由視博通代理引進,讓玩家有機會可以玩到匯鎌Scythe的散熱產品,這次要介紹『Mugen 5 Rev.B』無限五塔型散熱器,Mugen 5採用6支6mm熱導管,搭配大面積塔型散熱鰭片,總高度為154.5mm,風扇搭配自家出品的KAZE FLEX 12公分風扇,型號為SU1225FD12M-CHP (12V/0.13A),風扇轉速為300~1200rpm,最大噪音為24.9dBA,採用密封型FDB設計,提升風扇耐用性,總重量為890g(含風扇),熱導管部分採用偏心設計,可避開記憶體卡件的問題提高記憶體相容性,平台部分支援目前主流Intel與AMD平台,風扇部分提供兩組扣具,玩家可再自行升級提升散熱效果,相信這款是許多超頻玩家壓制熱情處理器的利器,馬上就來看看匯鎌Scythe Mugen 5 Rev.B無限五塔型散熱器帶來的優異表現。

匯鎌Scythe Mugen 5 Rev.B無限五塔型散熱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與支援平台


▼匯鎌Scythe Logo


▼Mugen 5 Rev.B無限五外型


▼支援Intel LGA 2066與AMD AM4平台


▼產品型號:Mugen 5 Rev.B無限五,並標示所支援之所有平台


▼背面標示產品保固與代理商相關資訊




▼代理商為視博通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
❶偏心設計,提升記憶體相容性
❷風扇搭配KAZE FLEX 12公分風扇,採用密封型FDB設計,提升風扇耐用性,周圍有防震膠墊設計,可避免共震
❸採用H.P.M.S. II高精準組裝系統設計,讓使用者可輕鬆安裝無負擔
❹雙風扇設計,提供最佳的散熱效果




▼另一側標示散熱器尺寸與基本規格




▼包裝上方標示產品型號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保固卡、散熱膏、專用螺絲起子、各平台扣具與固定螺絲



▼風扇搭配自家出品的KAZE FLEX 12公分風扇,型號為SU1225FD12M-CHP (12V/0.13A),風扇轉速為300~1200rpm,最大噪音為24.9dBA,採用密封型FDB設計,可提升產品壽命與耐用度,周圍有防震膠墊設計,可避免共震







▼六支6mm散熱導管採用貫穿鰭片式設計搭配大面積散熱鰭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





▼塔頂擁有匯鎌Scythe Logo,且有熱導管帽蓋設計,真的是小地方都有注意到!!


▼非對稱式偏心設計,提供最佳的記憶體相容性



▼散熱器固定機構一覽


▼散熱器底部拋光處理做得不錯!! 



▼與風扇合體後一覽




▼目前與原價屋有超優惠的NT$999活動,並且贈送了REEVEN EUROS 12公分風扇,採用S-FDB設計,提供120000小時以上使用壽命




▼背面標示產品規格




▼風扇固定配件


▼風扇一覽,型號 RA1225F20C(12V/0.33A),轉速為800~2000轉,最大噪音為38.3dBA






▼雙風扇合體後一覽






▼實際上機(單風扇)



▼實際上機(雙風扇)



▼因為採用非對稱式偏心設計,提供不錯的記憶體相容性,安裝上風扇後依然可以安裝第一組記憶體,且可以採用有散熱鰭片的記憶體也沒問題!!



 CPU超頻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GHz
Cooler: Scythe Mugen 5 Rev.B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這次測試預設表現就不在這邊獻醜了,畢竟這款散熱器測試預設表現有點大材小用,直接上超頻測試結果比較刺激!!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與Speed State Disable)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單風扇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平均溫度約28度,燒機過程60~70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8度





雙風扇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平均溫度約27度,燒機過程56~66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3度





總結
這次介紹的匯鎌Scythe Mugen 5 Rev.B無限五塔型散熱器表現相當出色,外觀上有著不錯的質感與做工,風扇部分採用自家出品的KAZE FLEX 12公分風扇,整體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且相當靜音,支援平台部分也都相當齊全,主流與較舊款的平台都有相對應的扣具可使用;在效能表現方面,直接將i7-7700K頻率提升至5GHz,在這樣高頻率測試下還有著不錯的表現,在OCCT燒機下,可以將最高溫度壓在88度以下,溫度常態是在60~70度之間跳動,且全程無降頻,表現相當出色,如果想要有更好散熱效能可再加上附贈的12公分風扇,在溫度上都可再下降5度左右的優異表現,不過噪音上就稍微比較大聲一點,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這款Mugen 5 Rev.B採用六支6mm的熱導管,再加上有大面體的散熱鰭片,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且重點是價格又夠親民,目前與原價屋做活動價格僅NT$999元,且還附贈了一顆REEVEN EUROS 12公分風扇,你沒看錯就是這麼親民!!CP值真的是非常高!!想找一款效能表現優異又價格親民的塔型散熱器,相信匯鎌Scythe Mugen 5 Rev.B無限五塔型散熱器是一個非常棒的好選擇。


安億迪anidees AI CUBE 4埠USB充電傳輸供應器-USB3.0高速傳輸搭配快速充電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11 10:40:13

發文

#6039165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USB3.0高速傳輸搭配快速充電
目前市面上很多USB3.0集線器產品雖然都擁有高速傳輸,不過電源供應部分就稍嫌不足,大部分產品都僅提供1A輸出電流,且沒有Smart IC做搭配,根本無法對行動裝置做快充;這次要介紹一款由安億迪anidees所推出的『AI CUBE』4埠USB充電傳輸供應器,AI CUBE外型上相當簡約,純白亮面烤漆搭配上下淺灰飾條,呈現簡潔俐落的造型,外殼部分採用94V0防火等級塑膠材料,並投保5000萬責任險,內部採用日本Renesas USB 3.0集線器控制晶片,提供快速且穩定的傳輸表現,充電功能部份內建Smart IC與多重保護設計,提供快速充電與最安全的保護機制,最高提供40W(8A)高輸出充電電流,單埠USB最高可提供2.4A充電電流,USB部分供提供4埠可同時使用傳輸或充電,輸入電源部分為國際電壓100~240V,並符合多國安規認證,現在就來看安億迪anidees AI CUBE 4埠USB充電傳輸供應器啦。

 安億迪anidees AI CUBE 4埠USB充電傳輸供應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中間有充電器圖片,正面下方標示輸出功率與產品特色


▼產品型號為AI CUBE,旁邊有anidees Logo


▼產品本體照片


▼標示產品特色,獨立Smart IC設計、最大提供8A電流,總輸出功率為40W、每USB埠最高提供2.4A充電電流、支援AC 100~240V與LED指示燈號


▼包裝背面說明產品特色與規格標示


▼產品特色
❶四埠USB最大提供8A電流,總輸出功率為40W,每USB埠最高提供2.4A充電電流
❷獨立Smart IC設計提供最快速的充電效率
❸提供USB 3.0集線器功能,提供高速資料傳輸
❹提供全方位保護機制
❺設有LED指示燈號
❻輸入電源部分為國際電壓100~240V,並符合多國安規認證
❼提供1.5米電源線與50公分USB 3.0傳輸線


▼產品規格標示,並適用於各種行動裝置充電
 

▼注意事項
 

▼包裝側面印有anidees Logo,並貼有產品相關資訊與通過BSMI安規認證
 


▼1.5米電源線與50公分USB 3.0傳輸線
 

▼充電器本體一覽,整體以白色為主搭配上下淺灰飾條,外型有著Apple產品簡約設計風格,下方有anidees Logo字樣,提高品牌識別度


▼anidees Logo字樣


▼側面一覽,轉角處為圓潤設計相當有型



▼後方為電源輸入與USB 3.0傳輸線安裝處


▼頂部為4埠USB 3.0,並有LED指示燈號


▼底部設有防滑膠墊,並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USB 3.0傳輸測試

▼AS SSD Benchmark測試讀取:408.60MB/s 寫入:384.68MB/s


▼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最大讀取:430.974MB/s 最大寫入:412.071MB/s


▼Crystal Disk Mark測試讀取:415.5MB/s 寫入:389.2MB/s


▼TxBench測試讀取:360.227MB/s 寫入:409.474MB/s


實際使用情境

▼插上電後會有藍色指示燈號


▼同時四個USB裝置使用沒問題!!兩台手機可以同時快速充電,還可同時USB 3.0高傳輸,再裝上無線滑鼠也是沒問題的喔!!


總結
這次測試的安億迪anidees AI CUBE 4埠USB充電傳輸供應器外型部分簡約且圓潤,烤漆部分採用亮面設計,提供不錯的質感與觸感,傳輸部分經實際測試提供不錯的效能表現,在最大讀寫部分都能提供400MB/s的優異成績,且傳輸過程相當穩定,AI CUBE共提供4埠USB 3.0,不僅可以做高速傳輸外還可以同時做快速充電,整體共可提供40W高輸出功率,且每埠USB最大可提供2.4A充電電流,可以說是相當的足夠!!這類的集線器加充電器產品千萬別貪小便宜去買沒有過認證的產品或是對岸沒聽過的品牌,如果沒有該有的保護機制或是充電品質不穩定而造成行動裝置損壞,那就得不償失,AI CUBE 4埠USB充電傳輸供應器有通過各國的安規認證與BSMI認證,且還有富邦產品責任險5000萬,讓使用者可以更加安心與放心;整體來說安億迪anidees AI CUBE 4埠USB充電傳輸供應器是款實用且相當便利的產品,anidees充電器產品可以在網路通路或anidees官方網頁上購買,有興趣與需求的玩家可以參考一下。


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酷炫RGB視覺效果搭配青軸優異手感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7 14:58:32

發文

#6038901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酷炫RGB視覺效果搭配青軸優異手感
賽德斯SADES所推出的電競周邊產品相信許多玩家都愛不釋手,這次要介紹近期推出不久的『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Damascus大馬士革刀鍵帽採用雙色成型的透光PBT鍵帽,機械軸體採用狼軸高壽命凱華機械式青軸,擁有七千萬次的按壓壽命,上蓋部分採用大馬士革刀紋金屬,提供相當不錯的質感與觸感,電競功能部份,防鬼鍵部分提供全區按鍵輸入無衝突與6 Key無衝突,並提供全鍵鎖定與Windows Key鎖定功能,還提供了多媒體複合按鍵、模式快速切換、背光模式切換與背光亮度調整,更詳盡的設定部分可透過驅動軟體做最完整的設定,可針對每一個按鍵做功能設定與巨集設定,背光部分也可在軟體中做最詳盡的調整,除了原廠預設的10種背光模式外,使用者可自訂三組遊戲模式背光,針對每一顆按鍵做背光顏色設定,功能相當強大與齊全;馬上就來看看這款擁有酷炫RGB視覺效果的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

 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採用狼軸高壽命凱華機械式青軸、賽德斯SADES RGB背光、外觀與特色


▼賽德斯SADES Logo


▼產品型號為Damascus大馬士革刀


▼採用狼軸高壽命凱華機械式青軸、提供賽德斯SADES RGB發光與鍵盤語言文繁體中文


▼產品特色:
❶支援巨集設定
❷提供端種絢麗燈光
❸炫光自訂照相鎖定
❹前側呼吸氣氛燈
❺兩段增高支架
❻大馬士革金屬花紋


▼包裝後側標示產品序號與多國語言安規認證


▼包裝左右兩側標示軟體巨集設定與10種背光模式調整



▼包裝背面標示鍵盤基本規格、產品特徵、包裝內容物與軸體標示


▼鍵盤基本規格、產品特徵與包裝內容物


▼軸體標示,未來可能會有其他軸體可選擇


▼產品說明書、驅動光碟與保卡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一覽,上蓋部分採用銀灰色大馬士革刀紋金屬,質感相當不錯,不論是視覺或是觸感都是一級棒,外型部分相當簡約與低調




▼鍵盤前方採用斜角設計,讓整體外形更陽剛與氣派



▼USB線材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線材的耐用度,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




▼鍵盤上方有SADES Logo字樣,提高品牌識別度


▼鍵盤指示燈號區 


▼鍵盤最上方有Damascus字樣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FN+ESC為背光開關


▼FN+F1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2為開啟瀏覽器
FN+F3為開啟小算盤
FN+F4為開啟多媒體播放器


▼FN+F5為回到上一個多媒體播放
FN+F6為下一個多媒體播放
FN+F7為多媒體播放/暫停
FN+F8為停止播放多媒體


▼FN+F9為靜音
FN+F10為音量降低
FN+F11為音量增加


▼FN+PS為炫光自訂照相鎖定
FN+SL為設定模式切換


▼FN+PU為6 Key防鬼鍵
FN+PD為N Key防鬼鍵


▼FN+上下為背光亮度調整
FN+左右為背光模式運行速度


▼FN+Windows Key為鎖定Windows Key


▼FN+1~0為10種背光模式切換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標誌


▼背面有三項出線槽,使用者可依據使用環境或習慣做調整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四處防滑腳墊設計 





▼如需要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墊高腳墊為兩段式設計,每一段上都有防滑腳墊設計





▼鍵盤使用墊高腳墊後一覽(第一段)



▼鍵盤使用墊高腳墊後一覽(第二段)



▼機械軸採用狼軸高壽命凱華機械式青軸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鍵帽部分採用雙色成型的透光PBT鍵帽,刻字相當清晰,而且手感不錯!!


防鬼鍵測試

▼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6 Key不衝突測試


▼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全區不衝突測試


驅動軟體介紹

▼軟體部分可針對每個按鍵做功能調整與背光調整


▼按鍵設定部分可設定每一個按鍵功能、指定巨集設定與多媒體功能




▼背光部分共有10種模式可調整


▼隨波逐流模式可調整亮度、速度與方向


▼光之審判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踏雪無痕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泛之漣漪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流星趕月模式可調整亮度、速度與方向


▼大鵬展翅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數碼時代模式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速度激情模式可調整亮度與方向


▼指點江山模式內又有四種模式可調整,使用者可依照不同模式設定自己想要的亮燈方式,可設定單顆按鍵顏色與其他按鍵基礎顏色


▼FPS模式


▼MMO模式


▼MOBA模式


▼RTS模式


▼巨集部分可錄製鍵盤巨集,並可設定延遲時間與循環次數



背光模式展示

▼背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6vJc1h8ajE


▼背光模式展示,使用者可透過FN+PS炫光自訂照相鎖定,在背光進行中暫停鎖定,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背光配色與視覺效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gR5Q8w8oA


總結
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整體來說是個不錯的產品,機械軸採用狼軸高壽命凱華機械式青軸,提供相當優異的壽命外,還提供了清脆的敲擊聲與段落感,手感相當不錯,長時間使用下來不論是打遊戲還是文書處理都相當合適;外型上採用採用大馬士革刀紋金屬,整體質感相當不錯;電競功能部分有全鍵鎖定與鎖定Windows Key功能,防鬼鍵部分支援全鍵無衝突/6 Key無衝突,搭配驅動軟體後功能更加強悍,調整的設定更多且更完整,可指定每一個按鍵的功能與設定巨集功能,讓鍵盤功能擁有更多變化,打起遊戲也能更得心應手;鍵帽部分採用雙色成型的透光PBT鍵帽字體相當清晰,提供不錯的手感與耐用度,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方式設計,這把衛星軸設計手感還不錯,就算是按偏也不會有卡住會不順暢的情形發生,RGB背光部分提供了10種背光模式,還可自行定義背光模式,整體背光功能相當齊全與酷炫;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擁有不錯的好手感且視覺效果相當酷炫,價格部分目前官方價格為NT$3890元,想找擁有優異手感且同時擁有酷炫的RGB背光機械式鍵盤,相信賽德斯SADES Damascus大馬士革刀RGB巨集機械式金屬鍵盤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B.FRiEND MP07 RGB電競發光滑鼠墊-優異操作手感與視覺效果一次擁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7 14:26:01

發文

#6038898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優異操作手感與視覺效果一次擁有
滑鼠墊相信也是許多電競玩家很在意的一項產品,有優異操作手感的滑鼠墊再搭配好的滑鼠才能在戰場上殺敵無數,目前市面上已有幾款滑鼠墊有發光功能,不過都是小面積的產品為主,這次要介紹由B.FRiEND推出的『MP07』RGB電競發光滑鼠墊,MP07與其他同類型產品最不同的是採用大面積設計,尺寸為78cm*29cm,可同時擺放鍵盤與滑鼠,表面採用細緻布質平面,可增加滑鼠操控性適用各種滑鼠,視覺效果部分全彩側邊循環炫光,底部擁有橡膠止滑墊設計,放在桌上也能相當穩固不亂跑,整體來說是一款視覺效果與功能兼具的滑鼠墊,趕緊來看看這款優異操作手感與視覺效果一次擁有的B.FRiEND MP07 RGB電競發光滑鼠墊啦。

 B.FRiEND MP07 RGB電競發光滑鼠墊外觀與包裝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與產品特色


▼B.FRiEND Logo與外觀


▼產品型號為MP07 RGB電競發光滑鼠墊


▼全彩酷炫背光設計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規格、特色與安規認證


▼MP07 RGB電競發光滑鼠墊本體一覽,表面採用細緻布質平面,滑鼠在上面滑動相當順暢且舒適



▼B.FRiEND Logo


▼細緻布質平面提供相當不錯的觸感與順暢滑動


▼上方為USB電源出線


▼USB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



▼邊緣有導光條,做工相當不錯


▼背面一覽,有全區橡膠防滑底座設計


▼產品型號與規格標示


▼橡膠止滑墊設計


背光展示

▼背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q5S6N88FGw


總結
B.FRiEND MP07 RGB電競發光滑鼠墊是款酷炫且實用的滑鼠墊,表面採用細緻布質平面,可大幅度提升瞄準手感與滑鼠移動流暢度,實際操作表面相當滑順,整體觸感也相當不錯,提升滑鼠移動的準確率與使用時的反應,且為大面積設計,可同時擺放鍵盤與滑鼠,不論是拿來文書處理還是激烈的電競遊戲操作都相當適合;發光部分在側邊有相當酷炫的發光效果,發光功能真的相當不錯,在較暗的環境中,發光真的是相當搶眼與酷炫,底部擁有全區防滑橡膠設計,放在桌上也能相當穩固不亂跑,喜愛視覺效果的玩家真的不能錯過這款滑鼠墊,價格部分為NT$1680元,想找一款優異操作手感與視覺效果兼具的滑鼠墊,相信B.FRiEND MP07 RGB電競發光滑鼠墊是個非常不錯的口袋名單。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強悍硬體規格再升級,應用更加無遠弗屆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6 22:34:07

發文

#6038873 IP 61.228.*.*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強悍硬體規格再升級,應用更加無遠弗屆
平板電腦是非常方便的一種行動裝置,可以達成非常多休閒娛樂,可能是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或者是工作中閒暇時看看影片、追劇與電視節目,甚至是要觀看第四台電視節目,前陣子介紹過由平板聯誼社所推出的夢想平板Dream Tablet,擁有不錯的CP值,近期又再度推出一款新產品『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在規格部分升級了不少,提供更強悍的效能與應用,處理器由四核心升級至MT8783八核心處理器,搭配2GB記憶體,儲存容量提供32GB,螢幕部分同樣為10.1吋,不過解析度提升至FHD,且為高畫質夏普面板,相機前200萬後500萬畫素,WiFi也升級至2.4GHz+5GHz,並支援藍牙4.0,USB提供OTG功能,內建SD讀卡機,這次還加入了NFC、HDMI輸出與全頻段SIM卡安裝,影片部分支援了H.265解碼,原廠在配件中還提供了micro USB轉RJ45,讓平板也可透過有線網路上網,真的相當貼心!!軟體部分為Android 7.0版本,這台夢想平板Pro同樣擁有Drame TV App,電視直播除了台灣電視以外還包含日韓頻道、越南頻道、中國頻道與港澳頻道,共提供將近600台的節目,還有其他電影與戲劇可以線上直接看,App部分內含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讓應用更加廣泛,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價格為NT$8380元,且目前提供的Dream TV App軟體是終身免費,事不宜遲馬上就來看看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約,僅標示Dream字樣與Logo


▼原廠附贈的周邊有鋼化膜保護貼與保護套,提供最完善的保護,這次保護套可直接立起來使用,讓使用者追劇看電視更加方便!!





▼配件:使用說明書、micro USB充電線、充電變壓器、OTG線與micro USB轉RJ45線材


▼充電器為5V/2A


▼透過micro USB轉RJ45線材即可透過有線網路上網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正面一覽,正面為全黑設計,質感相當不錯,螢幕為10.1吋(出廠時螢幕已貼有保護貼),要追劇還是要玩遊戲都很過癮!!


▼前鏡頭為200萬畫素


▼背面一覽質感也很不錯,同樣為全黑設計,中間印用Dream字樣與Logo


▼後鏡頭為500萬畫素,並有補光燈設計


▼Dream字樣與Logo


▼左右兩側有兩顆喇叭,提供不錯的音效品質



▼頂部I/O分別為micro USB、micro HDMI、充電埠與耳機孔



▼I/O部分上蓋可拆卸,內部可安裝兩張SIM卡與micro SD記憶卡




▼正面右側側面有音量控制、電源開關與Reset按鈕



▼底部有麥克風開孔提供不錯的收音品質



▼裝上保護套要追劇或是看影片與電視就是方便!!


 Dream Tablet Pro介面介紹

▼操作介面基本上跟一般平板沒什麼兩樣,要上手相當輕鬆!!



▼設定部分也與一般平板相同






▼關於本機資訊


▼電視直播部分就是之前介紹的Dream TV app,這邊就在簡單介紹,操作畫面相當淺顯易懂,上半部可直接進入平板聯誼社官方Facebook與強檔影片快速播放,最上方還有搜尋功能可快速尋找影片




▼搜尋功能


▼平板聯誼社官方網頁


▼強檔影片可直接線上選集與播放



▼電視直播部分有台灣頻道(第四台)、港澳頻道、中國頻道、國際頻道、越南頻道與日韓頻道,還有一些H265的頻道可以收看,當然還有18禁的福利頻道,收藏部分可以設定最愛頻道做收藏













▼頻道畫質展示


▼最愛回看部分會依照頻道使用頻率做排序


▼電影點播部分有院線片、華語、粵語、外語、日韓語系列專區,點開後有電影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電視劇集部分有華語、粵語、歐美、日韓、華語全劇與粵語全劇語專區,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綜藝節目部分有熱門、旅遊美食、TVB、真人秀場、世界紀實與大型晚會,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少兒動漫部分有大陸、粵語、電影、日韓與歐美,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體育賽事分有NBA、足球世界與體育集錦,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應用可直接連結到所有軟體畫面直接做執行


▼設置部分包含播放設置、用戶充值與關於,可設定播放解碼、節能提醒與自動開機



▼裡面有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下載安裝,讓Dream Tablet可以做出更多的應用


▼此次Dream Tablet Pro可安裝SIM卡,支援通訊錄與通話功能



▼支援NFC功能,內建NFC掃描器


▼內建OfficeSuite7軟體,可以開啟Word、Excel與PowerPoint文件,相當方便與實用



▼內建漫畫人軟體,可以線上隨時隨地看漫畫





▼內建導航王軟體,出門在外找路也不用擔心!!



 Dream Tablet Pro效能測試

▼CPUZ可以看到平板的硬體規格,採用八核心處理器(CPUZ認到的型號有誤),記憶體為2GB,儲存容量提供32GB,螢幕解析度為FHD






▼安兔兔評測分數






▼Geekbench測試結果





▼3DMark測試結果





▼PCMark測試結果




▼GFX OpenGL測試結果



總結: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同樣採用Dream TV App,並提供相當穩定的單一訊源,電視直播相當順暢,且節目多到看不完,有各國節目直播,喜愛看其他國家節目的使用者一定是愛不釋手;內建的App還有相當多的電影、戲劇、動畫…等,且可以透過Google Play安裝更多的軟體達到更廣泛的應用;硬體部分採用八核心處理器要做各種應用綽綽有餘,甚至是要打遊戲也是輕輕鬆鬆,軟體設定與操作相當容易與一般平板電腦相同,像是基本的上網看資料與瀏覽網頁或是播放音樂、電影(支援H.265格式)、戲劇…等,當然播放高清影片檔也不是問題,可安裝適合的App做其他更深入的應用;硬體規格升級後整體流暢度更棒,且螢幕升級為夏普FHD面板,畫質真的是沒話說!!其他功能部份多了NFC、HDMI與通話功能,讓整體功能更加齊全與強悍。

來談談夢想平板Dream Tablet與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差異,這次原廠表示Dream Tablet Pro不只硬體上升級,且與知名代工廠合作,產品穩定度與品質更棒,幾天下來在使用上有幾點很明顯的差異:
❶整體流暢性更棒,且開機時間大幅度縮短,操作App的反應也更加迅速
❷面板改用夏普FHD面板,畫質比前一代更棒
❸內建HDMI輸出,提供更廣泛的應用
❹支援安裝SIM卡,可通話與直接上網
❺音效比前一代更棒
整體來說是款不錯方便且應用層面又相當廣泛的一款平板,目前使用起來比前一代更加滿意,且原廠相當有誠意,提供鋼化膜保護貼與超級方便的保護套,可以旋轉與立起來使用,平板聯誼社是個不錯的廠商,使用者反饋的意見都會操考作為下一代產品設計的依據與考量,提供更能貼近使用者的產品,像之前反應前一代螢幕沒有FHD與沒有HDMI輸出,這次都補齊了這些規格XDDD(有反應有差),期待未來可以看到更棒的產品可以提供給消費者使用,重點是他們家的產品CP值都還不錯,想找一台規格強悍且可以隨時隨地追劇、看影片、第四台的平板,相信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Pro是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賽德斯SADES STORM風暴扇-超多種酷炫RGB燈效任君選擇!!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6 10:39:42

發文

#6038833 IP 210.24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賽德斯SADES STORM風暴扇
這幾年來RGB風潮可是銳不可擋,許多產品都有導入了RGB發光功能,當然風扇也不例外,許多玩家都喜愛酷炫燈效的RGB發光,可以展現十足的自我風格,這次要介紹由賽德斯SADES所推出『STORM』風暴扇,STORM風暴扇有單顆包裝與四顆包裝兩種,單顆包裝僅RGB風扇,四顆包裝包含了控制器,控制器內建56種變化模式,並有五段光速可調整,風速部分有兩段可調;風扇部分採用Hydro Bearing,提供不錯的產品壽命,規格部分風暴扇為12公分風扇,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34.3CFM,最大噪音為25dBA,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比較特別的是扇葉採用7葉乳白設計,可提供更均勻且明亮的發光效果,發光部分採用18顆5050高亮度LED,提供最明亮的酷炫燈效,整組規格上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賽德斯SADES STORM風暴扇帶來的超酷炫視覺效果啦。

 賽德斯SADES STORM風暴扇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特色與風扇數量
 

▼賽德斯SADES Logo
 

▼提供RGB酷炫發光燈效
 

▼產品型號為STORM風暴扇 智能控制RGB風扇
 

▼此包裝為四顆風扇入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上方印有賽德斯SADES Logo
 

▼配件:風扇固定螺絲、RGB控制器與RGB控制器固定魔鬼氈
 

▼RGB控制器本體一覽,共可安裝十顆風風暴扇,兩側I/O有電源輸入與Reset,正面控制按鍵部分有模式切換、風扇轉速風扇與背光運行模式切換,背面可黏貼配件中的魔鬼氈,方便使用者固定於機殼內,電源為大4pin設計
 
 
 
 
 
 

▼風暴扇本體一覽,正面扇葉中間有SADES Logo,扇葉採用7葉乳白設計,讓發光可更加均勻
 
 
 

▼風扇上緣為乳白設計,提供最均勻的發光效果
 

▼接頭採用專用6pin接頭
 

▼發光部分採用18顆高亮度LED,提供最明亮的酷炫燈效
 

▼正反面螺絲固定鎖點上皆有硅膠減震墊,可減少運作時震動產生
 

 安裝與發光展示

▼本次測試安裝在360mm水冷排上
 
 

▼測試一下發光沒問題!!
 

▼關燈後超有感覺啊!!
 

▼發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_zgki66KY


 總結
這次介紹的賽德斯SADES STORM風暴扇真的是非常酷炫的RGB風扇產品,搭載18顆5050高亮度LED,且搭配專用控制器,提供最明亮且最酷炫燈效,不論是要安裝在機殼內或是水冷排上都是相當適合,風扇部分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34.3CFM,最大噪音為25dBA,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透過RGB控制盒可做風扇模式切換、速度與風扇轉速設定,且內建56種超酷炫的燈效模式,讓玩家展現自我風格;目前官方建議售價單顆裝為NT$699元、四顆裝為NT$2890元,想找一款擁有超多種酷炫的視覺燈效風扇產品,相信賽德斯SADES STORM風暴扇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CR-601側吹式散熱器-自動流動RGB變色發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2 11:04:06

發文

#6038586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CR-601側吹式散熱器
介紹過幾款喬思伯Jonsbo的散熱器產品,發現不只在效能上有著不錯的水準,在視覺效果上也下不少功夫,不同的產品都有著不同特色,這次要介紹CR-601側吹式散熱器的RGB版本,除了風扇擁有RGB發光外,塔頂擁有自動流動RGB變色系統,與機箱側窗成平行角度,可完整展示視覺效果,除此之外還搭配金屬髮絲紋飾板,質感相當不錯,CR-601側吹式散熱器RGB版本在散熱器尺寸部分無變更,長寬122x75mm,高158mm,相容於大部分的機殼,熱導管部分同樣採用四支6mm熱導管,風扇部分自家產品12公分RGB發光風扇,轉速為800~1500轉,噪音為17.5~31.2dBA,風量為21.6~50.4CFM,平台部分支援目前主流INTEL與AMD平台(不支援Intel頂級的X299和X99、X79平台),馬上就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啦!!

 喬思伯Jonsbo CR-601側吹式散熱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輪廓,標示擁有RGB發光
 

▼側邊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另一側為產品特色: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散熱膏、各平台扣具與固定螺絲
 

▼CR-601一覽,外型上較為樸實,不過整體質感依舊是相當不錯
 

▼塔頂擁有自動流動RGB變色系統搭配金屬髮絲紋飾板,質感相當不錯
 

▼四支散熱導管採用貫穿鰭片式設計搭配大面積散熱鰭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
 
 
 

▼散熱器底部熱導管部分採用直接接觸設計,四支熱導管緊貼於散熱器表面,並做拋光處理,提供較佳的熱傳導效率,將廢熱引導至散熱鰭片進行散熱
 
 

▼風扇部分自家產品12公分RGB發光風扇,轉速為800~1500轉,噪音為17.5~31.2dBA,風量為21.6~50.4CFM
 
 

▼實際上機
 
 

▼發光展示
 

▼發光展示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jitJEblwc


▼目前喬思伯產品中有RGB發光功能而不支援主機板RGB控制的產品有本次介紹的CR-601散熱器、FR-601日蝕Plus風扇與NC-1 記憶體散熱片,這三款發光皆為同光效設計,使用者可搭配一起使用一樣可以擁有酷炫的RGB燈效
 

 CPU預設頻率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Cooler: Jonsbo CR-60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Jonsbo CR-201採用四隻6mm導熱管,在CPU預設頻率表現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會有不錯的表現,這次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與Speed State Disable)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25~28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50~59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0度
 
 
 
 

在CPU預設頻率表現上還不錯,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在59度以下,不超頻的玩家就可以享受到超安靜且低溫的電腦使用環境

 CPU超頻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4.9GHz
Cooler: Jonsbo CR-60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25~31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62~69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8度
 
 
 
 

 總結
這次介紹的喬思伯Jonsbo CR-601側吹式散熱器表現還不錯,除了風扇可以看到酷炫的RGB發光外,塔頂擁有自動流動RGB變色系統搭配金屬髮絲紋飾板,質感就是upup,風扇採用自家12公分產品,噪音部分相當低,整體有不錯的散熱效果且相當安靜;在效能表現方面,底部採用直接接觸式設計,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在CPU預設頻率的表現相當優異,在燒機測試中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制在59度以下,超頻至4.9GHz環境下,表現還算不差,雖然最高溫度都有機會碰到88度,但平均溫度可以壓制在69度以下,風扇噪音部分依然是相當安靜!!在安裝上相當容易,安裝僅需參考說明書,安裝好搭配的平台背板與配件,即可輕鬆安裝完成;整體來說喬思伯Jonsbo CR-601側吹式散熱器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了自動流動RGB變色系統,且塔頂也能看到酷炫燈效,想找一款擁有不錯散熱效果與自動流動RGB變色系統的塔型散熱器,相信喬思伯Jonsbo CR-601側吹式散熱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FR-601日蝕Plus風扇-均勻發光視覺效果一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1 21:23:18

發文

#6038541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FR-601日蝕Plus風扇
這幾年來RGB風潮可是銳不可擋,許多產品都有RGB發光,當然風扇也不例外,這次要介紹由喬思伯Jonsbo所推出『日蝕Plus』系列風扇,日蝕Plus系列風扇共有三款,分別為紅光、白光與RGB版本,風扇尺寸為12公分,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38.5CFM,最大噪音為24dBA,接頭採用3pin電源設計,使用者可安裝在機殼上或CPU處理器散熱器上,發光部分單色版本採用25顆發光體設計,RGB版本則採用15顆發光體設計,軸承部分採用密閉式液壓軸承,擁有較大的儲油空間,提供四萬小時以上的使用壽命,規格上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FR-601日蝕Plus風扇帶來的視覺效果啦。

 喬思伯Jonsbo FR-601日蝕Plus風扇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產品外型輪廓,若為RGB版本會貼上貼紙標示
 

▼背面標示FR-601風扇產品特色與基本規格
 

▼產品基本規格標是,並標示風扇為單色版本或RGB版本,單色版本會貼上顏色貼紙標示發光色
 

▼配件:3pin轉大4pin轉接線、螺絲孔防震膠墊(3M背膠)與固定螺絲
 

▼FR-601本體一覽,三個版本在外型上看不出差異,正面扇葉中間有Jonsbo Logo,背面貼有規格貼紙(12V/0.3A 25dBA)
 
 
 

▼側邊有導光條設計,可讓發光更加均勻搶眼!!
 

 發光展示

▼本次測試安裝在360mm水冷排上
 
 

▼光是沒有關燈就覺得相當酷炫啊!!
 

▼關燈後超有感覺啊!!
 

▼側面光線展示
 

▼發光影片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sRU_K339JU


▼目前喬思伯產品中有RGB發光功能而不支援主機板RGB控制的產品有本次介紹的FR-601日蝕Plus風扇、CR-601散熱器與NC-1 記憶體散熱片,這三款發光皆為同光效設計,使用者可搭配一起使用一樣可以擁有酷炫的RGB燈效
 

 總結
這次介紹的喬思伯Jonsbo FR-601日蝕Plus風扇是個不錯輕鬆升級發光風扇的產品,有單色白光與紅光外還有RGB版本可選擇,在視覺效果上使用者可依據需求做挑選,RGB版本雖然不能透過主機板或控制器做顏色調整,不過依然提供不錯的酷炫感,在規格上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38.5CFM,最大噪音為24dBA,整體來說是款靜音且提供不錯帶風量的風扇產品,目前喬思伯Jonsbo FR-601日蝕Plus風扇價格單色款為NT$399元、RGB款為NT$499元,想找一款輕鬆升級發光風扇且提供不錯的帶風量產品,相信喬思伯Jonsbo FR-601日蝕Plus風扇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賽德斯SADES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與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合作無間-RGB發光與順暢操作一次擁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1 21:01:31

發文

#6038538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賽德斯SADES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與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合作無間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然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但也要有好的設備來搭配才能發揮好技巧,不過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電競產品相當多,所以在挑選上要花一點時間,玩家一定要找到真正順手的滑鼠與滑鼠電產品才是最重要,近期賽德斯SADES不少新產品,這次要介紹『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與『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Musket狼火槍採用Avago安捷倫A3050晶片,靈敏度最高提供4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回報率最高提供1000Hz,共四段可調整,微動開關採用OMRON歐姆龍,提供玩家優異的使用壽命;玩家可搭配原廠軟體提供最直覺與親民的操作介面,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七顆按鍵自定義功能,讓玩家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顏色部分Musket狼火槍共有藍黑、白、紅黑、黑、白粉紅共五色可選擇,使用者可依據喜好來挑選。

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算是一款比較特別的產品,採用硬質全彩設計,尺寸部分採用加大設計350mm*260mm,適合FPS射擊遊戲玩家使用,表面採用低摩擦設計,提供玩家超平滑的操作表面,並擁有防濺水設計,鼠墊表面圖案可增強遊戲氛圍,底部採用天然防滑橡膠材質,可穩固放置於桌面上,馬上就來看看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與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這兩款合作無間的產品啦。

 賽德斯SADES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白粉紅外盒與一般版本配色稍有不同
 

▼賽德斯SADES Logo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外觀照片
 
 

▼產品型號為Musket狼火槍並定位為電競滑鼠,白粉紅版本為Angel Edition 
 
 

▼賽德斯SADES防偽標籤
 

▼包裝背面標示滑鼠各部位功能說明與多國語言產品特色介紹
 

▼滑鼠各部位功能說明
 

▼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包裝側面標示滑鼠本體顏色,一般版本包裝則標示了其他四種顏色
 
 

▼產品說明書與保固卡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一覽,共有五種顏色可挑選,本體中間印有SADES Logo,外型為對稱式設計,黑色款採用消光處理,其餘顏色採用鋼琴亮面烤漆,質感皆相當不錯
 
 

▼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產品的耐用性與壽命,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USB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接頭部分有SADES Logo與字樣,提高產品識別度
 
 
 

▼主要發光區塊包含滾輪區、DPI指示燈與Logo區,滾輪後方為DPI切換按鈕,共有四段可調整,可透過軟體自定各段數DPI值,發光部分也可透過軟體做RGB色彩自定義
 
 

▼前方一覽,採用對稱式設計,適合左手與右手使用者使用,採用人體工學設計,使用起來手感與舒適度都相當不錯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整面蜂巢紋路設計,提供玩家穩定的抓握性,按鍵部分提供兩顆側鍵,可透過軟體做功能修改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整面蜂巢紋路設計,提供玩家穩定舒適的操作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了較為簡單的兩片式配置,感應器位於滑鼠正中央
 

▼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感應器位於滑鼠正中央
 

 賽德斯SADES 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
 

▼賽德斯SADES Logo
 

▼Lightning雷霆為硬質電競滑鼠墊
 

▼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外觀照片
 

▼賽德斯SADES防偽標籤
 

▼產品型號為Lightning雷霆,左邊還有櫥窗可直接摸到滑鼠墊本體 
 

▼包裝背面標示滑鼠墊結構用料介紹與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
 

▼滑鼠墊結構用料介紹
 

▼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
 

▼滑鼠墊尺寸標示
 

▼Lightning雷霆滑鼠墊尺正面一覽,採用硬質全彩設計,尺寸部分為加大設計350mm*260mm,適合FPS射擊遊戲玩家使用,表面採用全彩圖案,且為低摩擦設計,提供玩家超平滑的操作表面,並擁有防濺水設計 
 


▼賽德斯SADES Logo 
 

▼相當有電競氣息的圖案
 
 

▼背面採用天然防滑橡膠材質,可穩固放置於桌面上
 
 

▼賽德斯SADES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與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合作無間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工具軟體介紹

▼進入軟體後可看到設定按鍵功能,共有七顆可設定,回報率調整部分提供125/250/500/1000Hz四段可調,DPI部分提供四段可調整,使用者可分別設定四段的DPI數值,RGB特效部分可調整模式、參數、顏色與DPI單色燈調整
 

▼按鍵功能設定一覽,除了標準的滑鼠功能外還有前進/後退方向鍵、三連發、DPI切換、RGB背光開關、Windows功能、多媒體、火力鍵、單鍵、複合鍵、巨集與關閉按鍵功能
 

▼DPI切換部分提供DPI+、DPI-、DPI Loop、Shift DPI,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做調整
 

▼Windows功能部分提供開啟多媒體播放器、郵件、計算機、我的電腦與瀏覽器功能
 

▼多媒體部分提供下一首、上一首、停止、播放/暫停、靜音、音量+、音量-
 

▼火力鍵部分提供單鍵連發,並可設定速度與次數
 

▼單鍵部分可設定鍵盤上單一按鍵功能
 

▼複合鍵可設定左/右邊Ctrl、Shift、Alt、Windows按鍵加兩個其他按鍵製作複合鍵功能
 
 

▼巨集部分可選擇設定的巨集,並可設定停止方式
 

▼RGB背光部分提供三種模式,有標準、呼吸與霓虹
 

▼呼吸模式可設定呼吸時間與循環顏色勾選
 

▼標準模式可設定亮度與循環顏色勾選,也可設定為單一顏色
 

▼霓虹模式可設定顏色變換時間與循環顏色勾選
 

▼顏色部分可自行調整想要的顏色
 

▼DPI部分可分別設定四段的顏色
 

▼高級設定部分可設定滑鼠移動速度、滾輪滾動速度、滑鼠雙擊速度與巨集
 

▼巨集部分可直接錄製鍵盤功能,並有延遲時間同時錄製
 

▼巨集還可插入滑鼠事件,讓巨集功能更加完整與強大
 

▼設定部分可以設定UI顏色
 
 

▼設定部分還可設定滑鼠顏色
 
 

 SADES Musket狼火槍背光模式展示

▼發光部分為滾輪區、DPI調整指示燈與Logo區
 
 

▼呼吸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976yG9fR_s


▼霓虹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jIpzwUmU8c


 總結
賽德斯SADES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採用Avago安捷倫A3050晶片,靈敏度最高提供4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DPI數值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讓使用者可依照不同使用環境做調整,DPI部分還有指示燈號,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知道目前DPI數值,回報率部分最高提供1000Hz,透過工具軟體提供四段可調整,提供相當不錯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可以讓使用者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調整至適合的DPI數值與回報率,打起遊戲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外型部分為對稱式設計,適合左手與右手玩家使用,在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兩側皆有蜂巢紋路設計,握起來相當穩固,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在背光部分提供了滾輪區、DPI指示燈與Logo區,並且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DPI指示燈顏色與背光模式,背光模式部分提供三種模式,並可調整更換顏色頻率,顏色部分使用者可透過軟體做調整,可挑選自己喜好的顏色,並可勾選八種顏色做循環,透過工具軟體還可設定七顆按鍵功能與巨集功能,整體功能相當齊全;滑鼠本體顏色共有五種可選擇,還有許多女性玩家最愛的粉色系,多款顏色讓玩家可以自由挑選!!

賽德斯SADES 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算是一款比較特別的產品,表面採用硬質全彩與低摩擦設計,提供玩家超平滑的操作表面,且尺寸為加大設計,適合FPS射擊遊戲玩家使用,底部採用天然防滑橡膠材質,可穩固放置於桌面上,是款順手好用且特別的電競滑鼠墊。

賽德斯SADES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目前官方價格為NT$990元,價格來說相當親民,賽德斯SADES 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目前官方價格為NT$790元,價格來說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款功能強大的電競滑鼠與順手好用的電競滑鼠墊,相信賽德斯SADES Musket狼火槍電競滑鼠與Lightning雷霆電競滑鼠墊是個相當不錯的好組合。


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酷炫RGB燈效無線控制,視覺效果隨心所欲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2/01 09:52:52

發文

#6038491 IP 59.115.*.* 修改過3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2/01 09:52:52

發文IP 59.115.*.*


 

 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
這幾年來RGB風潮可是銳不可擋,許多產品都有導入了RGB發光功能,當然風扇也不例外,許多玩家都喜愛酷炫燈效的RGB發光,可以展現十足的自我風格,這次要介紹由安耐美ENERMAX所推出『T.B.RGB』全彩蝠,T.B.RGB全彩蝠有兩三顆裝與六顆裝兩種,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呈現均勻明亮的燈光效果,除了本身控制器可以做無線控制燈校外,還可透過主機板RGB控制與其他發光裝置同步燈效,風扇本體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16萬小時超高壽命,且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使用者可單獨拆下扇葉做清洗,規格部分全彩蝠為12公分風扇,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RGB控制盒部分搭配三合一遙控器可控制發光亮度、風扇轉速與RGB燈效,還內建了四種酷炫的燈效可供使用,控制盒共可安裝八顆風扇,還可再額外安裝兩組LED裝置,整組規格上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帶來的超酷炫視覺效果啦。

 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風扇外型、特色與包裝內容物
 

▼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達成ENERMAX RGB
 

▼產品型號為T.B.RGB
 

▼全彩蝠外型照片
 

▼支援四大主機板廠的RGB LED同步控制,包裝內容物為三顆全彩蝠、三合一控制器與RGB控制盒
 

▼使用者可選擇採用遙控控制或是由主機板RGB同步控制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說明
 

▼產品特色說明
 

▼產品特色:
❶環形發光設計
❷支援主機板RGB同步
❸無線遙控控制
❹提供RGB控制盒
❺風扇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❻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
 

▼各國安規認證與ENERMAX公司網址
 

▼側面標示RGB風扇擁有酷炫燈效與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另一側標示風扇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
 
 

▼包裝為吊卡是包裝
 

▼底部標示產品名稱、型號、產地與公司相關資料
 
 

▼配件:產品說明書、風扇固定螺絲、控制器連接線材、RGB控制器、RGB控制器固定魔鬼氈與磁鐵、遙控器與固定磁鐵
 
 
 

▼RGB控制器本體一覽,共可安裝八顆全彩蝠風扇與兩組LED裝置,兩側I/O有電源輸入、Reset、紅外線與主機板控制連接,背面可黏貼配件中的磁鐵或魔鬼氈,方便使用者固定或直接吸附於機殼內
 
 
 
 
 
 

▼遙控器正反面一覽,遙控器功能相當齊全,有發光亮度調整、風扇轉速調整、發光單色切換、RGB自動顏色變化與控制器來源切換,還可切換內建四種燈效可,背面有更換電池教學
 
 

▼全彩蝠風扇本體一覽,採用環形發光設計並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提供均勻且明亮的視覺效果,正面扇葉中間有ENERMAX Logo,背面貼有型號:UCTBRGB12、轉速:500~1500轉與規格:12V/0.45A
 
 
 

▼接頭採用專用6pin接頭
 

▼採用環形發光設計與獨特的鏤空弧形邊框設計,提供均勻且華麗的視覺燈光效果
 
 
 

▼正反面螺絲固定鎖點上皆有硅膠減震墊,可減少運作時震動產生
 

▼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只需要從後面輕推即可將扇葉拆下,方便使用者清洗,非常方便且貼心的設計!!
 

 安裝與發光展示

▼本次測試安裝在360mm水冷排上
 
 

▼測試一下發光沒問題!!
 
 

▼關燈後超有感覺啊!!
 

▼側面光線展示
 

▼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A-PvMtLP0


▼風扇轉速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ScJvvZkk8


▼Auto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jcH2JXwVE


▼RGB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11IKgbZDQ


▼Flash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ve7DhgW_0


▼Sparkle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Nq6WhkaDU


▼Beat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4tTj_aFe0


▼Vegas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ZHr4xsHKo


 總結
這次介紹的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真的是非常酷炫的RGB風扇產品,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讓呈現出來的燈效相當均勻且明亮,不論是要安裝在機殼內或是水冷排上都是相當適合,風扇部分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相當優異的產品壽命,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讓使用者方便清洗;透過RGB控制盒可做無線控制與各種設定,光是使用控制盒就可以呈現相當多種且酷炫的視覺效果,且還可安裝其他LED產品做同步,全彩蝠還支援了四大主機板廠的RGB控制,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與其他LED產品做視覺效果同步,全彩蝠可適應各種不同的應用環境;網路通路價格部分全彩蝠三顆裝為NT$1490元、六顆裝為NT$2590元,價格真的是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酷炫的視覺效果且可以無線控制的風扇產品,相信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2018/02/01 19:20:07

發文IP 59.115.*.*


 

 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
這幾年來RGB風潮可是銳不可擋,許多產品都有導入了RGB發光功能,當然風扇也不例外,許多玩家都喜愛酷炫燈效的RGB發光,可以展現十足的自我風格,這次要介紹由安耐美ENERMAX所推出『T.B.RGB』全彩蝠,T.B.RGB全彩蝠有兩三顆裝與六顆裝兩種,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呈現均勻明亮的燈光效果,除了本身控制器可以做無線控制燈校外,還可透過主機板RGB控制與其他發光裝置同步燈效,風扇本體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16萬小時超高壽命,且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使用者可單獨拆下扇葉做清洗,規格部分全彩蝠為12公分風扇,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RGB控制盒部分搭配三合一遙控器可控制發光亮度、風扇轉速與RGB燈效,還內建了四種酷炫的燈效可供使用,控制盒共可安裝八顆風扇,還可再額外安裝兩組LED裝置,整組規格上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帶來的超酷炫視覺效果啦。

 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風扇外型、特色與包裝內容物
 

▼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達成ENERMAX RGB
 

▼產品型號為T.B.RGB
 

▼全彩蝠外型照片
 

▼支援四大主機板廠的RGB LED同步控制,包裝內容物為三顆全彩蝠、三合一控制器與RGB控制盒
 

▼使用者可選擇採用遙控控制或是由主機板RGB同步控制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說明
 

▼產品特色說明
 

▼產品特色:
❶環形發光設計
❷支援主機板RGB同步
❸無線遙控控制
❹提供RGB控制盒
❺風扇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❻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
 

▼各國安規認證與ENERMAX公司網址
 

▼側面標示RGB風扇擁有酷炫燈效與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另一側標示風扇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
 
 

▼包裝為吊卡是包裝
 

▼底部標示產品名稱、型號、產地與公司相關資料
 
 

▼配件:產品說明書、風扇固定螺絲、控制器連接線材、RGB控制器、RGB控制器固定魔鬼氈與磁鐵、遙控器與固定磁鐵
 
 
 

▼RGB控制器本體一覽,共可安裝八顆全彩蝠風扇與兩組LED裝置,兩側I/O有電源輸入、Reset、紅外線與主機板控制連接,背面可黏貼配件中的磁鐵或魔鬼氈,方便使用者固定或直接吸附於機殼內
 
 
 
 
 
 

▼遙控器正反面一覽,遙控器功能相當齊全,有發光亮度調整、風扇轉速調整、發光單色切換、RGB自動顏色變化與控制器來源切換,還可切換內建四種燈效可,背面有更換電池教學
 
 

▼全彩蝠風扇本體一覽,採用環形發光設計並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提供均勻且明亮的視覺效果,正面扇葉中間有ENERMAX Logo,背面貼有型號:UCTBRGB12、轉速:500~1500轉與規格:12V/0.45A
 
 
 

▼接頭採用專用6pin接頭
 

▼採用環形發光設計與獨特的鏤空弧形邊框設計,提供均勻且華麗的視覺燈光效果
 
 
 

▼正反面螺絲固定鎖點上皆有硅膠減震墊,可減少運作時震動產生
 

▼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只需要從後面輕推即可將扇葉拆下,方便使用者清洗,非常方便且貼心的設計!!
 

 安裝與發光展示

▼本次測試安裝在360mm水冷排上
 
 

▼測試一下發光沒問題!!
 
 

▼關燈後超有感覺啊!!
 

▼側面光線展示
 

▼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A-PvMtLP0


▼風扇轉速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ScJvvZkk8


▼Auto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jcH2JXwVE


▼RGB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11IKgbZDQ


▼Flash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ve7DhgW_0


▼Sparkle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Nq6WhkaDU


▼Beat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4tTj_aFe0


▼Vegas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ZHr4xsHKo


 總結
這次介紹的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真的是非常酷炫的RGB風扇產品,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讓呈現出來的燈效相當均勻且明亮,不論是要安裝在機殼內或是水冷排上都是相當適合,風扇部分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相當優異的產品壽命,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讓使用者方便清洗;透過RGB控制盒可做無線控制與各種設定,光是使用控制盒就可以呈現相當多種且酷炫的視覺效果,且還可安裝其他LED產品做同步,全彩蝠還支援了四大主機板廠的RGB控制,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與其他LED產品做視覺效果同步,全彩蝠可適應各種不同的應用環境;網路通路價格部分全彩蝠三顆裝為NT$1490元、六顆裝為NT$2590元,價格真的是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酷炫的視覺效果且可以無線控制的風扇產品,相信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2018/02/01 19:24:15

發文IP 59.115.*.*


 

 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
這幾年來RGB風潮可是銳不可擋,許多產品都有導入了RGB發光功能,當然風扇也不例外,許多玩家都喜愛酷炫燈效的RGB發光,可以展現十足的自我風格,這次要介紹由安耐美ENERMAX所推出『T.B.RGB』全彩蝠,T.B.RGB全彩蝠有兩三顆裝與六顆裝兩種,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呈現均勻明亮的燈光效果,除了本身控制器可以做無線控制燈校外,還可透過主機板RGB控制與其他發光裝置同步燈效,風扇本體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16萬小時超高壽命,且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使用者可單獨拆下扇葉做清洗,規格部分全彩蝠為12公分風扇,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RGB控制盒部分搭配三合一遙控器可控制發光亮度、風扇轉速與RGB燈效,還內建了四種酷炫的燈效可供使用,控制盒共可安裝八顆風扇,還可再額外安裝兩組LED裝置,整組規格上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帶來的超酷炫視覺效果啦。

 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風扇外型、特色與包裝內容物
 

▼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達成ENERMAX RGB
 

▼產品型號為T.B.RGB
 

▼全彩蝠外型照片
 

▼支援四大主機板廠的RGB LED同步控制,包裝內容物為三顆全彩蝠、三合一控制器與RGB控制盒
 

▼使用者可選擇採用遙控控制或是由主機板RGB同步控制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說明
 

▼產品特色說明
 

▼產品特色:
❶環形發光設計
❷支援主機板RGB同步
❸無線遙控控制
❹提供RGB控制盒
❺風扇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❻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
 

▼各國安規認證與ENERMAX公司網址
 

▼側面標示RGB風扇擁有酷炫燈效與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另一側標示風扇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
 
 

▼包裝為吊卡是包裝
 

▼底部標示產品名稱、型號、產地與公司相關資料
 
 

▼配件:產品說明書、風扇固定螺絲、控制器連接線材、RGB控制器、RGB控制器固定魔鬼氈與磁鐵、遙控器與固定磁鐵
 
 
 

▼RGB控制器本體一覽,共可安裝八顆全彩蝠風扇與兩組LED裝置,兩側I/O有電源輸入、Reset、紅外線與主機板控制連接,背面可黏貼配件中的磁鐵或魔鬼氈,方便使用者固定或直接吸附於機殼內
 
 
 
 
 
 

▼遙控器正反面一覽,遙控器功能相當齊全,有發光亮度調整、風扇轉速調整、發光單色切換、RGB自動顏色變化與控制器來源切換,還可切換內建四種燈效可,背面有更換電池教學
 
 

▼全彩蝠風扇本體一覽,採用環形發光設計並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提供均勻且明亮的視覺效果,正面扇葉中間有ENERMAX Logo,背面貼有型號:UCTBRGB12、轉速:500~1500轉與規格:12V/0.45A
 
 
 

▼接頭採用專用6pin接頭
 

▼採用環形發光設計與獨特的鏤空弧形邊框設計,提供均勻且華麗的視覺燈光效果
 
 
 

▼正反面螺絲固定鎖點上皆有硅膠減震墊,可減少運作時震動產生
 

▼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只需要從後面輕推即可將扇葉拆下,方便使用者清洗,非常方便且貼心的設計!!
 

 安裝與發光展示

▼本次測試安裝在360mm水冷排上
 
 

▼測試一下發光沒問題!!
 
 

▼關燈後超有感覺啊!!
 

▼側面光線展示
 

▼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A-PvMtLP0


▼風扇轉速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ScJvvZkk8


▼Auto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jcH2JXwVE


▼RGB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11IKgbZDQ


▼Flash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ve7DhgW_0


▼Sparkle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Nq6WhkaDU


▼Beat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4tTj_aFe0


▼Vegas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ZHr4xsHKo


 總結
這次介紹的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真的是非常酷炫的RGB風扇產品,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讓呈現出來的燈效相當均勻且明亮,不論是要安裝在機殼內或是水冷排上都是相當適合,風扇部分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相當優異的產品壽命,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讓使用者方便清洗;透過RGB控制盒可做無線控制與各種設定,光是使用控制盒就可以呈現相當多種且酷炫的視覺效果,且還可安裝其他LED產品做同步,全彩蝠還支援了四大主機板廠的RGB控制,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與其他LED產品做視覺效果同步,全彩蝠可適應各種不同的應用環境;網路通路價格部分全彩蝠三顆裝為NT$1490元、六顆裝為NT$2590元,價格真的是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酷炫的視覺效果且可以無線控制的風扇產品,相信安耐美ENERMAX T.B.RGB全彩蝠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2018/02/01 19:32:23

發文IP 59.115.*.*





 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
這幾年來RGB風潮可是銳不可擋,許多產品都有導入了RGB發光功能,當然風扇也不例外,許多玩家都喜愛酷炫燈效的RGB發光,可以展現十足的自我風格,這次要介紹由安耐美ENERMAX所推出『T.B.RGB』金彩蝠,T.B.RGB金彩蝠有兩三顆裝與六顆裝兩種,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呈現均勻明亮的燈光效果,除了本身控制器可以做無線控制燈校外,還可透過主機板RGB控制與其他發光裝置同步燈效,風扇本體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16萬小時超高壽命,且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使用者可單獨拆下扇葉做清洗,規格部分金彩蝠為12公分風扇,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RGB控制盒部分搭配三合一遙控器可控制發光亮度、風扇轉速與RGB燈效,還內建了四種酷炫的燈效可供使用,控制盒共可安裝八顆風扇,還可再額外安裝兩組LED裝置,整組規格上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帶來的超酷炫視覺效果啦。

 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風扇外型、特色與包裝內容物


▼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達成ENERMAX RGB


▼產品型號為T.B.RGB


▼金彩蝠外型照片


▼支援四大主機板廠的RGB LED同步控制,包裝內容物為三顆金彩蝠、三合一控制器與RGB控制盒


▼使用者可選擇採用遙控控制或是由主機板RGB同步控制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說明


▼產品特色說明


▼產品特色:
❶環形發光設計
❷支援主機板RGB同步
❸無線遙控控制
❹提供RGB控制盒
❺風扇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❻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


▼各國安規認證與ENERMAX公司網址


▼側面標示RGB風扇擁有酷炫燈效與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另一側標示風扇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



▼包裝為吊卡是包裝


▼底部標示產品名稱、型號、產地與公司相關資料



▼配件:產品說明書、風扇固定螺絲、控制器連接線材、RGB控制器、RGB控制器固定魔鬼氈與磁鐵、遙控器與固定磁鐵




▼RGB控制器本體一覽,共可安裝八顆金彩蝠風扇與兩組LED裝置,兩側I/O有電源輸入、Reset、紅外線與主機板控制連接,背面可黏貼配件中的磁鐵或魔鬼氈,方便使用者固定或直接吸附於機殼內







▼遙控器正反面一覽,遙控器功能相當齊全,有發光亮度調整、風扇轉速調整、發光單色切換、RGB自動顏色變化與控制器來源切換,還可切換內建四種燈效可,背面有更換電池教學



▼金彩蝠風扇本體一覽,採用環形發光設計並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提供均勻且明亮的視覺效果,正面扇葉中間有ENERMAX Logo,背面貼有型號:UCTBRGB12、轉速:500~1500轉與規格:12V/0.45A




▼接頭採用專用6pin接頭


▼採用環形發光設計與獨特的鏤空弧形邊框設計,提供均勻且華麗的視覺燈光效果




▼正反面螺絲固定鎖點上皆有硅膠減震墊,可減少運作時震動產生


▼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只需要從後面輕推即可將扇葉拆下,方便使用者清洗,非常方便且貼心的設計!!


安裝與發光展示

▼本次測試安裝在360mm水冷排上



▼測試一下發光沒問題!!



▼關燈後超有感覺啊!!


▼側面光線展示


▼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A-PvMtLP0

 



▼風扇轉速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ScJvvZkk8

 



▼Auto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jcH2JXwVE

 



▼RGB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11IKgbZDQ

 



▼Flash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ve7DhgW_0

 



▼Sparkle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Nq6WhkaDU

 



▼Beat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4tTj_aFe0

 



▼Vegas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ZHr4xsHKo

 



總結
這次介紹的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真的是非常酷炫的RGB風扇產品,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讓呈現出來的燈效相當均勻且明亮,不論是要安裝在機殼內或是水冷排上都是相當適合,風扇部分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相當優異的產品壽命,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讓使用者方便清洗;透過RGB控制盒可做無線控制與各種設定,光是使用控制盒就可以呈現相當多種且酷炫的視覺效果,且還可安裝其他LED產品做同步,金彩蝠還支援了四大主機板廠的RGB控制,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與其他LED產品做視覺效果同步,金彩蝠可適應各種不同的應用環境;網路通路價格部分金彩蝠三顆裝為NT$1490元、六顆裝為NT$2590元,價格真的是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酷炫的視覺效果且可以無線控制的風扇產品,相信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

這幾年來RGB風潮可是銳不可擋,許多產品都有導入了RGB發光功能,當然風扇也不例外,許多玩家都喜愛酷炫燈效的RGB發光,可以展現十足的自我風格,這次要介紹由安耐美ENERMAX所推出『T.B.RGB』金彩蝠,T.B.RGB金彩蝠有兩三顆裝與六顆裝兩種,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呈現均勻明亮的燈光效果,除了本身控制器可以做無線控制燈校外,還可透過主機板RGB控制與其他發光裝置同步燈效,風扇本體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16萬小時超高壽命,且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使用者可單獨拆下扇葉做清洗,規格部分金彩蝠為12公分風扇,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RGB控制盒部分搭配三合一遙控器可控制發光亮度、風扇轉速與RGB燈效,還內建了四種酷炫的燈效可供使用,控制盒共可安裝八顆風扇,還可再額外安裝兩組LED裝置,整組規格上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帶來的超酷炫視覺效果啦。

 

 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風扇外型、特色與包裝內容物

 

▼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達成ENERMAX RGB

 

▼產品型號為T.B.RGB

 

▼金彩蝠外型照片

 

▼支援四大主機板廠的RGB LED同步控制,包裝內容物為三顆金彩蝠、三合一控制器與RGB控制盒

 

▼使用者可選擇採用遙控控制或是由主機板RGB同步控制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說明

 

▼產品特色說明

 

▼產品特色:

❶環形發光設計

❷支援主機板RGB同步

❸無線遙控控制

❹提供RGB控制盒

❺風扇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❻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

 

▼各國安規認證與ENERMAX公司網址

 

▼側面標示RGB風扇擁有酷炫燈效與專利磁力氣旋軸承

 

▼另一側標示風扇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

 

▼包裝為吊卡是包裝

 

▼底部標示產品名稱、型號、產地與公司相關資料

 

▼配件:產品說明書、風扇固定螺絲、控制器連接線材、RGB控制器、RGB控制器固定魔鬼氈與磁鐵、遙控器與固定磁鐵

 

▼RGB控制器本體一覽,共可安裝八顆金彩蝠風扇與兩組LED裝置,兩側I/O有電源輸入、Reset、紅外線與主機板控制連接,背面可黏貼配件中的磁鐵或魔鬼氈,方便使用者固定或直接吸附於機殼內

 

▼遙控器正反面一覽,遙控器功能相當齊全,有發光亮度調整、風扇轉速調整、發光單色切換、RGB自動顏色變化與控制器來源切換,還可切換內建四種燈效可,背面有更換電池教學

 

▼金彩蝠風扇本體一覽,採用環形發光設計並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提供均勻且明亮的視覺效果,正面扇葉中間有ENERMAX Logo,背面貼有型號:UCTBRGB12、轉速:500~1500轉與規格:12V/0.45A

 

▼接頭採用專用6pin接頭

 

▼採用環形發光設計與獨特的鏤空弧形邊框設計,提供均勻且華麗的視覺燈光效果

 

▼正反面螺絲固定鎖點上皆有硅膠減震墊,可減少運作時震動產生

 

▼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只需要從後面輕推即可將扇葉拆下,方便使用者清洗,非常方便且貼心的設計!!

 

 安裝與發光展示

 

▼本次測試安裝在360mm水冷排上

 

▼測試一下發光沒問題!!

 

▼關燈後超有感覺啊!!

 

▼側面光線展示

 

▼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A-PvMtLP0

 

▼風扇轉速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ScJvvZkk8

 

▼Auto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DjcH2JXwVE

 

▼RGB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11IKgbZDQ

 

▼Flash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ve7DhgW_0

 

▼Sparkle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XNq6WhkaDU

 

▼Beat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j4tTj_aFe0

 

▼Vegas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IZHr4xsHKo

 

 總結

這次介紹的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真的是非常酷炫的RGB風扇產品,搭載最新ENERMAX LED LIGHTING技術讓呈現出來的燈效相當均勻且明亮,不論是要安裝在機殼內或是水冷排上都是相當適合,風扇部分風扇轉速最高提供1500轉,風量為47.53CFM,接頭為專用6pin接頭,搭載專利磁力氣旋軸承,提供相當優異的產品壽命,扇葉為可拆卸式設計,讓使用者方便清洗;透過RGB控制盒可做無線控制與各種設定,光是使用控制盒就可以呈現相當多種且酷炫的視覺效果,且還可安裝其他LED產品做同步,金彩蝠還支援了四大主機板廠的RGB控制,使用者可透過主機板與其他LED產品做視覺效果同步,金彩蝠可適應各種不同的應用環境;網路通路價格部分金彩蝠三顆裝為NT$1490元、六顆裝為NT$2590元,價格真的是相當親民!!想找一款擁有酷炫的視覺效果且可以無線控制的風扇產品,相信安耐美ENERMAX T.B.RGB金彩蝠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NC-1 RGB記憶體散熱片-記憶體RGB發光自己升級!!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31 22:44:43

發文

#6038413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NC-1 RGB記憶體散熱片
近年來RGB發光正夯,許多產品都要搭上RGB才夠酷炫,記憶體也不例外,不過看看有RGB發光的記憶體模組價格真的都不太親民,且規格大部分都是高規格的DDR4產品,讓還守在DDR3或是預算不高的玩家如何是好??好在有喬思伯Jonsbo!!他們加推出了一款可以讓玩家自行升級RGB發光的記憶體散熱片『NC-1』,真的是天大的福音啊!! NC-1外殼採用鋁鎂合金材質搭配髮絲紋設計,質感相當棒,顏色有黑色與紅色可挑選,頂部設有導光條與Jonsbo Logo,讓燈光效果可更均勻展現,記憶體部分可支援單面與雙面顆粒,短版記憶體也可輕鬆安裝,現在馬上就來看這款喬思伯Jonsbo NC-1 RGB記憶體散熱片。

 喬思伯Jonsbo NC-1 RGB記憶體散熱片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顏色,並支援RGB燈效


▼Jonsbo Logo


▼支援RGB燈效並標示產品顏色


▼產品型號為NC-1


▼包裝背面標示Jonsbo官網網址


▼立光科技為台灣總代理


▼側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Jonsbo公司資訊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導熱膠條*2、泡棉墊、六角板手、螺絲與短版記憶體安裝配件



▼NC-1本體一覽,共有黑色與紅色兩種可選擇,正面部分有Jonsbo Logo與線條裝飾,材質為鎂鋁合金,質感相當不錯


▼Jonsbo Logo 


▼裝飾線條


▼背面部分無裝飾,材質同樣為鎂鋁合金


▼頂部為導光條,並有Jonsbo Logo與字樣


▼兩顆內六腳螺絲拆開後可拆解成兩片,上方可看到導光條與LED發光設備


▼導光條與LED發光條,電源部分採用標準3 pin供電,並有串聯設計



▼若記憶體為短版則需要使用配件中的安裝配件


安裝步驟相當簡單,本次以單面顆粒為例

▼第一步將導熱膠條貼在顆粒上


▼第二步將記憶體貼於底面鋁鎂合金散熱片上


▼第三步貼上泡棉墊,因為記憶體為單面顆粒,所以必須貼上泡棉墊,若為雙面顆粒則可以跳過此步驟


▼第四步貼上導熱膠條


▼最後一步鎖上螺絲後大功告成



發光展示

▼實際安裝上機



▼發光展示




▼發光影片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4vZ2EK5pPk


▼目前喬思伯產品中有RGB發光功能而不支援主機板RGB控制的產品有本次介紹的NC-1 記憶體散熱片、CR-601散熱器與FR-601日蝕Plus風扇,這三款發光皆為同光效設計,使用者可搭配一起使用一樣可以擁有酷炫的RGB燈效


總結
喬思伯Jonsbo NC-1 RGB記憶體散熱片真的是一款不錯的產品,一方面可以提升記憶體的散熱效果,另一方面提供了酷炫RGB發光與鋁鎂合金材質髮絲紋的高質感外型,實際上機安裝時相當簡單與好操作,按照說明書操作即可輕鬆完成,發光部分提供不錯的視覺效果,可惜的是無法讓使用者自行調整,目前網路通路價格為NT$450元,價格超級親民啊!!現在記憶體模組貴桑桑,且許多玩家還在用DDR3或是原本的記憶體已經是足夠使用的狀態,並不想再花一筆預算去購買發光記憶體,想要輕鬆升級RGB記憶體發光的玩家,選喬思伯Jonsbo NC-1 RGB記憶體散熱片就對了!!


喬思伯Jonsbo 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質感與實用兼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29 14:09:55

發文

#6038241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
現在顯卡越做越大張,重量也越來越可觀,許多玩家都深怕自己心愛的顯卡裝上機殼後因為地心引力的影響造成變形,雖然許多顯卡都有強化背板的設計,但還是敵不過地心引力的力量,後來有人想到用竹筷子去做支撐,雖然目的達到了,但美觀上實在是差強人意!這次要介紹一款質感與實用兼得的顯卡支撐架,由喬思伯Jonsbo推出的『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採用全鋁金屬材質,市面上許多顯卡支撐架都採用塑膠居多,塑膠會有脆化的問題,而採用全鋁金屬材質可提供相當優異的產品壽命,顏色有紅、黑、銀三種顏色可選擇,固定支撐模塊部分採用可移動設計,可相容於mATX、ITX、ATX…等主機板,提供優異的相容性,底部採用隱藏式磁鐵設計,方便使用者固定在機殼內,外觀部分採用拋光全陽極噴砂處理,讓產品表面質感更加優異且長久不變色,整組採用免螺絲設計,固定支撐模塊部分配有緩衝防划傷墊片,讓使用者操作更加安全不割手,馬上就來看喬思伯Jonsbo 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

 喬思伯Jonsbo 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產品外型輪廓圖


▼Jonsbo Logo


▼產品型號為VC-1


▼外型輪廓圖


▼包裝背面標示包裝內容物、組裝方式與產品基本規格


▼內部包材相當紮實,可避免在運送過程中造成產品損壞


▼底座正反面一覽,底部正面邊緣有斜切設計,質感相當不錯,內部有隱藏式磁鐵設計,方便使用這固定在機殼內



▼第一步組裝下半部固定桿


▼第二步組裝上半部固定桿


▼上半部固定桿有Jonsbo字樣與Logo


▼最後一步組裝固定模塊調整至適當位置



實際上機

本次實際上機採用msi GTX980 Gaming,高階卡讓玩家可以看一下安裝前後有多大的差異!!

▼實際上機後一覽,底部有隱藏式磁鐵設計,所以相當穩固不會亂跑!!


▼來看看使用前後差多少!!


總結
喬思伯Jonsbo 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不得不說是一款質感很棒又很實用的產品,在外觀上真的大勝市面上所有顯卡支撐架,採用全鋁合金材質,讓整體質感大大提升,固定支撐模塊部分採用可移動設計,可相容於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底部有隱藏式磁鐵設計,在機殼中不會亂跑,可穩固固定在機殼中;這次採用高階的GTX980做實際裝機測試,可看到效果相當顯著,採用Jonsbo VC-1後讓顯卡不再垂頭喪氣,可以直挺挺的維持英姿;目前喬思伯Jonsbo 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網路通路價格為NT$649元,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款質感不錯且耐用的顯卡支撐架,相信喬思伯Jonsbo VC-1鋁合金顯卡支撐架是第一首選!!


賽德斯SADES多功能悠遊鑰匙圈-攜帶方便,還可變身耳機塞/手機吊飾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29 13:40:38

發文

#6038239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賽德斯SADES多功能悠遊鑰匙圈
悠遊卡現在功能除了最初的坐捷運、火車與公車付費外,還有非常多的用途,例如便利商店付款、停車場付款、社區門禁卡、電梯門禁卡….等,許多人在上活上與悠遊卡密不可分,不過標準型的悠遊卡大小就跟一張名片一樣大,且沒有可做吊飾或是鑰匙圈的設計,使用起來沒有這麼的方便;賽德斯SADES推出了限量款的多功能悠遊鑰匙圈,外型時尚簡約,並整合了悠遊卡功能,配件提供鑰匙圈與耳機塞,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安裝不用煩惱,外包裝採用金屬罐設計,還可以拿來當作放置文具或日常小物使用,目前多功能悠遊鑰匙圈有兩款樣式,有標準的賽德斯Logo版本與Angel Edition(粉色)版本,使用者可依據喜好來挑選購買,馬上就來看看賽德斯SADES多功能悠遊鑰匙圈。

 賽德斯SADES多功能悠遊鑰匙圈包裝與外觀

▼包裝有如飲料罐一樣,頗有創意的包裝方式,兩種版本的塗裝不同


▼賽德斯Logo版本


▼Angel Edition版本


▼悠遊鑰匙圈資料標示



▼上方為拉環設計


▼內部包材相當紮實,可避免在運送過程中造成悠遊鑰匙圈損壞


▼悠遊鑰匙圈正面一覽,粉色系的Angel Edition版本應該是許多女性使用者的最愛


▼厚度比許多RFID門禁卡還要薄!!


▼悠遊鑰匙圈背面一覽,有悠遊卡客服電話標示,還有賽德斯官方網頁QR Code


▼配件:使用說明書、鑰匙圈與耳機塞



▼大合體



▼耳機塞



▼外包裝變身筆筒


總結
賽德斯SADES多功能悠遊鑰匙圈是一款相當簡約且方便攜帶的悠遊鑰匙圈產品,且透過原廠提供的配件可以輕鬆掛在鑰匙上,要變成手機吊飾或是耳機塞也是相當容易,外包裝更是可以變成放置文具或日常小物使用,一點都不會浪費包裝XD,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790元,想找一款簡約且方便攜帶的悠遊卡,相信賽德斯SADES多功能悠遊鑰匙圈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強化顯卡散熱,RGB發光報到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29 13:22:33

發文

#6038238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
顯卡效能越來越強悍,在熱量上也不斷爬升,雖然很多高階顯卡已搭配雙風扇甚至是三風扇,不過許多玩家還是喜歡硬體處於低溫的工作環境,可讓硬體擁有更好的產品壽命;這次要介紹由喬思伯Jonsbo推出的『VF-1』顯卡散熱器,VF-1安裝方式採用介面卡擴充方式,外殼採用鋁鎂合金材質,質感相當不錯,側邊內建LED RGB發光,提供不錯的視覺效果,風扇部分搭載三顆80mm風扇,單顆風扇最大噪音為18dBA,最大轉速提供1500rpm,電源採用SATA電源接頭,非常用的4pin接頭,尺寸部分為134 x 270 mm,厚度為 20 mm,重量為372克,馬上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帶來怎樣的散熱表現啦。

 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產品外型輪廓圖


▼Jonsbo Logo


▼產品型號為VF-1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尺寸與產品簡介


▼產品尺寸與基本規格


▼產品簡介:VF-1是喬思伯團隊為玩家開發的一款輔助顯卡散熱設備,由於顯卡自身散熱能力不足或是不同的機殼結構設計提供的風道不同,會導致顯卡溫度過高或噪音偏大,VF-1可以提供直吹式的風量補充,經團隊測試VF-1可讓顯卡溫度下降攝氏5度左右(不同的硬體運行環境會有不同的數據結果) 
VF-1在頂部為玩家提供RGB光效展示,可彌補多數顯卡視覺效果不足的情形


▼VF-1本體與RGB燈光切換控制線材


▼使用者主機板如沒有支援RGB調整,則可以利用此線材調整光效,此線材提供七種光效可供調整


▼VF-1本體一覽,外殼採用鋁鎂合金材質,質感相當不錯,VF-1採用介面卡擴充方式,並占用一組介面卡空間,風扇部分搭載三顆80mm風扇


▼占用一組介面卡空間,並有通風口設計


▼上方提供RGB燈光,後方有Jonsbo Logo



▼下方為介面卡擴充方式設計



▼後方一覽


▼三顆80mm風扇一覽



▼風扇採用自家產品,規格為12V/0.1A,噪音最大為18dBA



▼電源部分採用SATA電源接頭,RGB接頭部分可直接接主機板控制接頭,也可透過原廠提供的燈光切換控制做調整



發光展示

▼採用背光控制線控制燈光


上機實測

搭配顯卡為msi GTX980 GAMING 4GB,此卡為雙風扇設計,本身散熱效果就還不錯,看看搭配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後帶來怎樣的散熱效果

▼顯卡原廠散熱效果
FPS平均:73、核心工作頻率:1050MHz、TDP:98%、風扇轉速87%、溫度最高82度、常態溫度81度


▼搭配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
FPS平均:73、核心工作頻率:1062MHz、TDP:98.6%、風扇轉速78%、溫度最高78度、常態溫度77度


總結
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是款不錯的強化顯卡散熱產品,在實際測試中可以發現搭配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獲得相當不錯的效果,在核心工作頻率略有提升,TDP總瓦特樹也提升了0.6%,風扇轉速更是下降了9%,溫度下降了4度,整體表現相當不錯且效果顯著,除了可以強化顯卡散熱外,更提供了RGB發光,可透過主機板或原廠提供的控制線材做燈光控制,補足了許多顯卡發光功能偏弱的情形,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安裝相當容易,僅需安裝在介面卡擴充槽上即可,不用將原本的顯卡散熱器拆下破壞保固,即可輕鬆強化提升顯卡散熱效果,目前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網路通路價格為NT$1090元,想找一款強化顯卡且擁有RGB發光的顯卡散熱器,相信喬思伯Jonsbo VF-1顯卡散熱器是款不錯的好選擇。


圓剛AVerMedia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電競Soundbar搭配GS335重低音喇叭-環繞音效與震撼力兼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27 17:17:13

發文

#6038127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適合各種應用的音效系統
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許多電競周邊產品也不斷蓬勃發展,音效系統在電競設備中也占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好的電競音效系統可以帶來優異的音效定位,更可帶來更棒的遊戲體驗;近期圓剛AVerMedia推出『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電競Soundbar系列產品,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共推出兩款GS331(輸出功率40W)與GS333(輸出功率60W),這兩款產品皆可搭配GS335(重低音喇叭,輸出功率70W),這樣組合可滿足各種不同應用與需求的玩家;這次要介紹較高階的GS333,外型部分有如一般Soundbar為長條形設計,總輸出功率為60W,前方配置四顆2吋驅動單體,底部配置兩顆3吋重低音單體,提供相當不錯的音質與震撼力,外殼為塑膠材質設計,輸入部分提供光纖、Line In、AUX與USB,並支援藍牙BT4.0(CSR)連線可透過A2DP、AVRCP..等藍牙立體聲協定傳輸,與GS335重低音喇叭則是透過5.8GHz無線傳輸連結,提供更具震撼力的低音,硬體部分相當強悍;軟體部分內建三種EQ音效模式(遊戲、電影與音樂),讓使用者可透過模式選擇挑選最適合的使用情境,發揮最大的音效品質;GS335輸出功率高達70W,採用6.5吋重低音單體,提供相當優異的低音效果與震撼力,還提供獨立Bass強度調整,使用者可依照喜好來調整整體聆聽感;講這麼多還是趕緊介紹圓剛AVerMedia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電競Soundbar搭配GS335重低音喇叭帶來怎樣的音樂饗宴。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電競Soundbar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採用紅黑配色相當有電競氣息,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GS333為電競Soundbar系列產品

▼AVerMedia Logo

▼GS333產品外型

▼產品型號為GS333,戰神巴雷特 電競Soundbar

▼頂部標示AVerMedia Logo、戰神巴雷特與產品型號為GS333,上方有提把設計,方便使用者移動

▼包裝背面為產品特色、多國語言產品介紹與產品顏色標示

▼產品特色:
❶卓越的遊戲音效配置:戰神巴雷特GS333專為遊戲玩家量身訂做,針對特定聲效曲線調整,帶來前所未有的音效體驗
❷內建強悍的2.1聲道重低音:內建強悍的重低音適用於電視,四顆全音域喇叭搭配兩顆重低音喇叭共提供60W超大音量與震撼力
❸藍芽無線傳輸:戰神巴雷特GS333具備藍芽4.0無線傳輸,可輕鬆與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進行連線,播放音樂享受音效饗宴

▼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❶為遊戲而生 打造聽覺震撼
❷內建重低音2.1聲道音響系統
❸60W猶如身歷其境
❹藍牙4.0無線傳輸
❺可透過USB進行MP3播放
❻3種EQ音效模式:遊戲/電影/音樂

▼產品顏色標示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系統需求與包裝內容物

▼底部為產品各國安規認證標示、產品序號與AVerMedia公司資訊介紹



▼配件:變壓器、3.5mm音源線、RCA音源線、RCA轉3.5mm音源線、產品快速安裝手冊與遙控器


▼變壓器為18V/2A

▼遙控器功能相當齊全,有電源開關、音量調整、靜音、快轉/迴轉、播放/暫停、模式切換、音源輸入切換與Bass強度調整

▼GS333本體一覽,外殼雖為塑膠材質,不過採用藍色烤漆,整體質感依然相當不錯,音箱前方配置四顆2吋驅動單體,底部配置兩顆3吋重低音單體,音箱右方有實體功能按鍵可供操作,也可直接採用遙控器操作

▼右側有AVerMedia銘版

▼右側實體控制按鈕分別為電源開關/藍牙配對、輸入切換、音量增加與音量降低

▼左側音箱通氣孔,可讓低音表現更有層次

▼音箱後方同樣採用烤漆設計,後方有I/O配置

▼I/O部分由左至右分別為3.5mm音源輸入、AUX IN、光纖輸入、USB輸入與電源輸入,旁邊還有GS333產品資訊貼紙

▼底部左右設有穩固的腳墊,還配置了兩顆3吋重低音單體,提供相當不錯的低音效果與震撼力,若再加上GS335則可以再增強不少低音效果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5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同樣採用紅黑配色相當有電競氣息,標示產品型號與外型,GS335為無線重低音喇叭

▼AVerMedia Logo

▼產品型號為GS335

▼無線重低音喇叭

▼頂部標示AVerMedia Logo,上方有提把設計,方便使用者移動

▼包裝背面為產品特色與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產品特色:
❶卓越的遊戲音效配置:戰神巴雷特GS335專為遊戲玩家量身訂做,針對特定聲效曲線調整,帶來前所未有的音效體驗
❷70W超震撼低音:70W功率放大器讓戰神巴雷特GS335提供震撼且足夠的低音效果,滿足玩家的遊戲與電影音效體驗
❸簡易配對連線:採用5.8GH 無線傳輸,可與GS331 & GS333 Soundbar間進行配對,相當簡單,連線快速且穩定

▼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❶為遊戲而生 打造聽覺震撼
❷70W超重低音 體驗深沉震撼效果
❸無線連接 簡易上手
❹內建音源功率放大器
❺音量控制介面

▼產品型號與圓剛公司資訊,並標示GS335需搭配GS331或GS333 Soundbar使用

▼底部為產品各國安規認證標示、產品序號與AVerMedia公司資訊介紹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系統需求與包裝內容物


▼包裝另一側為GS335產品外型

▼配件:變壓器、電源線與產品快速安裝手冊

▼GS335本體一覽,採用圓柱體形式設計,聲音由底部單體發出,帶來強悍且震撼的低音效果,外觀部分相當低調與內斂,採用全黑設計,圓柱體部分採用霧黑面,相當有質感

▼後方有電源開關、配對按鈕、BASS強度調整與電源輸入,初次使用必須先與GS331/GS333進行配對,配對完畢後僅需要開機就會自動配對連線



▼頂部採用鏡面設計,還有AVerMedia字樣

▼底部配置6.5吋重低音單體,還有防滑膠墊設計,看到這麼大的單體就知道震撼力絕對是一流!!


圓剛AVerMedia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電競Soundbar搭配GS335重低音喇叭試聽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提供三種EQ模式,分別為電影、音樂與遊戲,使用者可針對不同應用與喜好做調整

▼可透過藍牙與行動裝置連線,播放音樂快速簡單又方便!!


▼玩遊戲效果真的沒話說,採用BF4遊戲做測試,在空曠的場面可清楚聽到子彈的來源位置與角度,可精確判斷敵人位置,迅速將敵人虐殺!!拿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搭配目前最夯的吃雞遊戲一定也是沒問題的!!


▼看電影也是相當適合,在各種場景皆能將臨場感發揮得非常好,不論是打鬥、競速、槍戰…等各種複雜的場面,聲音定位皆相當精確,且震撼力相當不錯!!



▼BF4實際遊戲錄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tYfmLLHNE


總結:
這次介紹的圓剛AVerMedia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電競Soundbar搭配GS335重低音喇叭表現相當不錯,在外型上中規中矩,不過採用藍色較為搶眼的顏色,讓整體提升了不少視覺效果,透過Soundbar方式外型設計,擁有體積小方便擺設,並可透過電腦、遊戲主機或行動裝置做連線,方便使用者播放音效,在控制部分除了GS333本體的控制外,還有獨立搖控器,可選取音源輸入切換、EQ模式切換與調整BASS強度,功能相當完整齊全,讓使用者可依照自己喜好做調整,並提供了音源輸入切換設計,不用開電腦,使用行動裝置也能輕鬆播放音樂。

接下來說說音色的部分(聲音與音色部分較為主觀僅供參考),高頻部分尾音延伸部分算尚可,但如果尾音層次再好點就更棒了,中頻部分音場定位相當穩定,人聲穿透力尚可,厚度與深度稍嫌不足,低頻部分表現相當不錯,低頻表現相當有震撼力,GS333本身就擁有兩顆3吋重低音單體,提供相當優異的Power力道,還可以聽到Q度與下沉部分的低頻,整個低頻部分震撼力真的很棒,放在桌上桌子都會震動!!個人比較喜歡將低頻調整在一半左右的強度,可以讓強度與Q度兼具,整體音場表現寬度與定位相當好,不過深度相較寬度就稍微略顯不足,聆聽時建議距離1~1.2公尺左右會有比較好的音場表現,這樣的音色表現要拿來聽音樂真的是相當不錯且相當適合;遊戲部分採用BF4射擊遊戲來測試,可以很明顯很明顯發現腳步聲與槍聲的定位相當清楚與清晰,可以讓玩家更能掌握敵人的地點;電影部分表現同樣出色,不論是在槍戰、競速場面或是打鬥場景,震撼力與定位都非常到位,可以聲歷其境,整個情緒都被帶進去了!!真的會看電影看到忘我的境界;若再搭配GS335重低音喇叭根本就是如虎添翼,低音效果更加震撼有威力,讓喜愛低音的玩家一定會對這組喇叭愛不釋手!!

圓剛AVerMedia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GS333電競Soundbar與GS335重低音喇叭,這樣的搭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GS333整體調校是以電競為主,再加上擁有體積小,易於擺放優勢,可應用於各種不同環境,搭配GS335更是方便,僅需要透過無線即可與GS333連線,非常的方便與好操作;想找一款環繞音效與震撼力表現優異的電競Soundbar,相信圓剛AVerMedia SonicBlast戰神巴雷特電競Soundbar系列產品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賽德斯SADES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大尺寸用起來就是舒服!!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23 22:45:44

發文

#6037779 IP 59.11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大尺寸的賽德斯SADES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
滑鼠墊在電競周邊中也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許多產品已提升為大尺寸設計,可以連同鍵盤一起擺放使用,而沒有手托的鍵盤使用久了都會有手腕不適的情形,畢竟桌面是硬梆梆的!!這次要介紹一款由賽德斯SADES推出的『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表面採用柔軟紡織面料,提供順滑的移動與精確的反饋追蹤,底部採用防滑橡膠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防止鍵鼠墊滑動或移動,厚度採用3mm襯墊設計,提供舒適的使用體驗與持久穩定性,邊緣採用平整縫線加工,可避免鍵鼠墊磨損,尺寸部分長85公分、寬33公分,可同時擺放鍵盤與滑鼠,提供最舒適的操作環境,現在馬上來看看大尺寸的賽德斯SADES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

 賽德斯SADES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外觀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產品外型,並有開孔可直接摸到鍵鼠墊正面觸感


▼賽德斯SADES Logo


▼可直接摸到鍵鼠墊正面觸感


▼賽德斯SADES防偽標籤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外型


▼產品型號: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公司資訊


▼產品特色


▼賽德斯SADES公司資訊


▼側面標示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


▼另一側標示鍵鼠墊尺寸與正反面材質標示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正面一覽,尺寸相當大且足夠!!表面採用柔軟紡織面料,摸起來觸感相當不錯且舒適!!


▼左下角有賽德斯SADES 字樣與Logo


▼邊緣採用平整縫線加工,車縫線工法相當細緻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背面一覽,採用防滑橡膠設計,提供優異的抓地力


▼防滑橡膠一覽


▼擺放鍵盤後一覽


▼擺放鍵盤與滑鼠後一覽,可以發現擺放後還有相當大的操作空間,讓玩家可以盡情操作與殺敵!!


總結
賽德斯SADES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是款好用舒適的鍵鼠墊,除了尺寸夠大非常夠用之外,還提供相當舒適的操作手感,讓玩家可以相當穩固在遊戲中盡情激烈操作滑鼠與鍵盤,較為講究的玩家喜愛將鍵盤與滑鼠放在同一個平面上,比較不會有操作感上的落差;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正面與反面都有針對電競玩家需求做設計與材料配合,讓一款看似簡單的產品也可以很不簡單,價格部分官方價格為NT$990元,想要在玩遊戲時有個舒適的操作環境,並且提供精確順暢的鍵鼠墊,相信賽德斯SADES Tornado龍捲風電競鍵鼠墊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賽德斯SADES Diablo暗黑鬥狼電競耳麥-Realtek電競音效系統搭配酷炫RGB發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17 11:08:01

發文

#6037425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Realtek電競音效系統搭配酷炫RGB發光的賽德斯SADES Diablo暗黑鬥狼電競耳麥
電競耳麥對電競玩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配件,有好的電競耳機要吃雞才能輕輕鬆鬆,這次要介紹由賽德斯SADES所推出的電競耳麥『Diablo暗黑鬥狼』,Diablo暗黑鬥狼耳機採用USB介面設計,採用Realtek高傳真音效晶片,提供最忠實還原訊號的原生音效,並擁有廣闊音場、強化通話、高頻恢復與自動音量調整四大音效強化功能,單體採用高傳真40mm驅動單體,靈敏度為116dB,阻抗為32歐姆,線材長度為2.2公尺,採用TPE抗拉扯房纏繞強化線材,提供最佳的使用壽命,頭帶部分採用分壓式自動調整設計,耳罩採用超柔軟蛋白質材質,提供最佳的配戴感,麥克風部分靈敏度為-40dB,且擁有主動降噪技術,讓背景噪音不會影響玩家之間的對話,麥克風採用可伸縮360度旋轉金屬軟管設計,方便使用者操作並提供優異的收音品質,線控部分提供音量調整、靜音開關、麥克風靜音與LED燈效切換,提供相當不錯的便利性,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這款Realtek電競音效系統搭配酷炫RGB發光的賽德斯SADES Diablo暗黑鬥狼電競耳麥。

 賽德斯SADES Diablo暗黑鬥狼電競耳麥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
 

▼賽德斯SADES Logo與產品型號為Diablo
 

▼2017 LMS英雄聯盟各項賽事指定品牌
 

▼Diablo暗黑鬥狼產品外觀
 

▼賽德斯SADES防偽標籤
 

▼Diablo暗黑鬥狼為電競耳機產品
 

▼包裝側面為Diablo暗黑鬥狼產品照片特寫與作業系統相容性標示
 

▼另一側標示提供七種背光發光
 

▼包裝背面標示耳機特色與基本規格
 

▼Diablo暗黑鬥狼基本規格
 

▼Diablo暗黑鬥狼產品特色
❶全球首發Realtek電競音效系統
❷燈光快速開關設計
❸即時調節音量大小設計
❹採用金屬伸縮軟管全向式降噪麥克風
❺大耳罩設計可有效隔離環境噪音
❻採用分壓式自動調整設計頭帶
❼線控設計與USB介面設計
 
 

▼頂部為吊卡是包裝,包裝底部標示產品序號與安規認證
 
 

▼翻開可看到耳機本體,並有透明塑膠保護蓋
 

▼配件:驅動光碟、產品說明書、軟體說明書、保固卡與貼紙
 

▼Diablo暗黑鬥狼一覽,整體採用全黑配色,部分搭配藍色做點綴,結構部分採用塑膠與金屬搭配,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
 

▼線材長度為2.2公尺,採用TPE抗拉扯房纏繞強化線材,提升產品耐用度,接頭部分採用鍍金接頭與抗干擾磁環,提高資料傳輸品質
 
 


▼線控一覽,上方為音量調整,中間為模式調整與關閉發光功能,下方為麥克風與耳機靜音按鈕,底下Logo會與發光同步亮燈,讓使用者可以快速知道目前發光顏色
 

▼頭帶一覽,上方有SADES字樣,提升品牌識別度,頭帶部分為金屬與塑膠材質搭配,可提高產品耐用度
 

▼頭帶內側有SADES字樣
 

▼頭帶部分採用分壓式自動調整設計,提供不錯的便利性與舒適性
 
 

▼耳機左側一覽,中間有聲道標示,耳罩結構上方印有SADES字樣,麥克風採用可伸縮360度旋轉金屬軟管設計,方便使用者操作並提供優異的收音品質
 

▼聲道標示
 

▼耳罩護蓋結構一覽
 

▼SADES字樣
 

▼耳罩後方有背光開關
 

▼麥克風設計於左側,可自由彎曲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
 

▼耳機右側一覽,與左側相當
 
 
 

▼耳罩後方有即時音量調整
 

▼耳機底部一覽
 

▼耳罩與護蓋之間的藍色點綴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罩採用超柔軟蛋白質材質,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Diablo暗黑鬥狼其他角度一覽
 
 
 

 Realtek Effect 4種音效模式

▼Realtek Effect 4種音效模式,使用者可依照聆聽喜好做調整
❶OmniHeadphone EXP:提供更廣闊的音場與更好的聽覺體驗
❷VoiceBack EXP:在高分層音軌下提供清晰的語音對話信息
❸MP3+EXP:用清晰的高頻恢復丟失的聲音細節
❹Smart Volume:自動控制音量至平衡水準,保護聽力
 

 燈光展示

▼若使用麥克靜音時,麥克風前方燈號會閃爍,讓使用者可快速知道麥克風情況
 

▼七種顏色發光
 

▼循環燈光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2hHgOkvko


 總結
賽德斯SADES Diablo暗黑鬥狼電競耳麥整體來說表現不錯,先從配戴感來說,配戴部分採用分壓式自動調整設計,且耳機相當輕巧,在配戴時不會有太大的壓力與不適,耳罩部分空間相當足夠,採用超柔軟蛋白質材質,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好,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接著來說聆聽感,高頻部分清脆,不過尾音延伸表現尚可,中頻人聲部分音場定位清楚,人聲穿透力不錯,厚度與深度表現不差,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還不錯,下沉部分與Q度表現有一點水準;玩遊戲部分Diablo暗黑鬥狼是電競耳機當然就是強項,不論是在第一人稱射擊或是賽車遊戲下表現都相當不錯,第一人稱射擊腳步聲與槍聲地位相當準確,可以精準判斷敵人位置,想要吃雞也是輕輕鬆鬆,在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位置與被超車聲音相當清晰,定位相當精準,非常有臨場感;看電影部分,表現同樣是相當出色,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很棒,尤其是看爽片大場面的震撼力與環景音效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的劇情中,看電影看到整個忘我;麥克風部分因為有環境降噪功能,不會因為環境噪音而造成玩家間的對話不清楚或是被影響。

賽德斯SADES Diablo暗黑鬥狼電競耳麥在規格上還不錯,且有RGB發光效果加持增添不少電競氣息,價格部分官方網頁售價為NT$2690元,想找一款擁有定位精準與RGB發光的電競耳機,相信賽德斯SADES Diablo暗黑鬥狼電競耳麥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鋼化玻璃導光,平行光效酷炫到嫑嫑的!!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16 11:22:12

發文

#6037346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
喬思伯Jonsbo產品深受許多玩家喜愛,產品質感都相當不錯且CP值相當高,在產品的開發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前陣子已推出CR-201側吹式散熱器,主打平行光效,裝在機殼內也能看到散熱器帶來的光效,近期推出了搭載RGB風扇的新版本,同時也推出全白色系,讓喜愛白色系的玩家也可入主這款散熱器,新版本在散熱器尺寸部分無變更,長寬129x93mm,高160mm,相容於大部分的機殼,熱導管部分同樣採用四支6mm熱導管,風扇部分同樣採用日本NMB雙滾珠軸承12公分RGB發光風扇,同時還支援了ASUS AURA RGB同步,塔頂部採用鋼化玻璃增加質感與導光效果,內層有著金屬飾版與LED導光板讓頂部也有酷炫的燈效,平台部分支援目前主流INTEL與AMD平台,馬上就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啦!!

 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輪廓與支援平台,還標示了支援ASUS AURA RGB同步
 

▼側邊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另一側為產品特色:
❶採用四支熱導管連接,可快速傳導至散熱片進行散熱 
❷採用雙層黑化工藝,不易氧化變色,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❸散熱器頂部采用了LED發光源,並通過鋼化玻璃進行導光 
❹配備日本NMB雙滾珠軸承的12CM LED發光風扇 
❺加寬至60mm的散熱片,有效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效率 
❻支援INTEL LGA 775/115X以及AMD全系列平台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散熱膏、各平台扣具、固定螺絲與背光控制線,黑色款與白色款分別提供的線材會與散熱器顏色同步
 
 

▼CR-201一覽,整體採用全黑/全白化處理,整體質感相當不錯且耐看
 

▼塔頂採用鋼化玻璃增添不少質感與導光效果,還有Jonsbo Logo提升品牌識別度
 

▼四支散熱導管採用貫穿鰭片式設計搭配大面積散熱鰭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
 
 
 

▼散熱器底部熱導管部分採用直接接觸設計,四支熱導管緊貼於散熱器表面,並做拋光處理,提供較佳的熱傳導效率,將廢熱引導至散熱鰭片進行散熱
 
 

▼風扇部分採用日本NMB雙滾珠軸承12公分RGB發光風扇,規格為12V/0.3A 25dBA
 

▼實際上機
 

▼採用背光控制線控制燈光
 

▼搭配主板RGB控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_S9p-vHiEE


 CPU預設頻率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Cooler: Jonsbo CR-20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Jonsbo CR-201採用四隻6mm導熱管,在CPU預設頻率表現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會有不錯的表現,這次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與Speed State Disable)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22~28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50~56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69度
 
 
 
 

在CPU預設頻率表現上還不錯,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在56度以下,不超頻的玩家就可以享受到超安靜且低溫的電腦使用環境

 CPU超頻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4.9GHz
Cooler: Jonsbo CR-20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26~31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63~67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90度
 
 
 
 

 總結
這次介紹的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表現相當不錯,在整體的外觀上相當低調與有質感,還搭配了RGB控制,除了風扇可以看到酷炫的RGB發光外,採用鋼化玻璃導光的塔頂也可同步看到酷炫的燈效,風扇部分採用日本NMB雙滾珠軸承12公分RGB發光風扇,整體有不錯的散熱效果且相當安靜,支援平台部分也都相當齊全,主流與較舊款的平台都有相對應的扣具可使用;在效能表現方面,底部採用直接接觸式設計,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在CPU預設頻率的表現相當優異,在燒機測試中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制在56度以下,超頻至4.9GHz環境下,表現還算不差,雖然最高溫度都有機會碰到90度,但平均溫度可以壓制在67度以下,風扇噪音部分依然是相當安靜!!在安裝上相當容易,安裝僅需參考說明書,安裝好搭配的平台背板與配件,即可輕鬆安裝完成;整體來說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不錯的散熱效果,搭配了RGB可調整設計酷炫燈效,且塔頂也可同步燈效,整個就是酷炫到嫑嫑的,目前Jonsbo CR-201網路通路價格為NT$2090元,想找一款散熱效果不錯且擁有酷炫的RGB視覺效果塔型散熱器,相信喬思伯Jonsbo CR-201側吹式散熱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CR-101下壓式散熱器-電鍍扇葉搭配LED發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16 09:09:06

發文

#603734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CR-101下壓式散熱器
雖然現在空冷散熱器表現較優異的都是塔型居多,不過還是有許多玩家獨愛下吹式散熱器,下吹式散熱起與塔型各有優缺點,在這邊就不多做贅述,這次要介紹由喬思伯Jonsbo推出相當特別的一款下壓式散熱器『CR-101』,CR-101採用四支6mm熱導管,搭配大面積散熱鰭片與自家出品的12公分風扇,風扇轉速為600~1600rpm,最大噪音為26.1dBA,總高度127mm,支援目前主流INTEL與AMD平台,外型上CR-101相當特別與一般下吹式散熱器不同,利用熱導管將散熱鰭片撐起,且搭配電鍍處理的扇葉,真的是相當搶眼,顏色部分有紅、白、綠、藍四色可選擇,使用者可依照喜好做搭配挑選,事不宜遲馬上來看看喬思伯Jonsbo CR-101下壓式散熱器的散熱表現啦!!

 喬思伯Jonsbo CR-101下壓式散熱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輪廓與支援平台


▼側邊標示產品基本規格


▼另一側為產品特色:
❶採用四支熱導管連接,可快速傳導至散熱片進行散熱 
❷採用雙層黑化工藝,不易氧化變色,延長產品使用壽命 
❸搭配18顆高亮LED燈組成的靜音發光風扇 
❹加寬至40MM的散熱片,有效提高散熱器的散熱效率 
❺支援INTEL LGA 775/115X與AMD全系列平台(包含AM4)


▼配件:產品安裝說明書、散熱膏、各平台扣具、墊片、固定螺絲與板手


▼CR-101一覽,採用電鍍處理的扇葉,搭配搶眼的綠色,整體造型相當霸氣


▼風扇正反面一覽,採用 18顆高亮度LED燈光,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



▼散熱導管採用貫穿鰭片式設計搭配大面積散熱鰭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




▼風扇固定金屬機構採用 金屬髮絲紋設計,並有Jonsbo字樣與Logo




▼透過四支熱導管將散熱鰭片撐起,可避免安裝後與其他硬體發生卡件的情形




▼散熱器底部熱導管部分採用直接接觸設計,四支熱導管緊貼於散熱器表面,並做拋光處理,提供較佳的熱傳導效率,將廢熱引導至散熱鰭片進行散熱



▼安裝上機



▼酷炫吸晴的發光



 CPU預設頻率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Cooler: Jonsbo CR-10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Jonsbo CR-101採用四隻6mm導熱管,在CPU預設頻率表現上肯定是沒有問題的會有不錯的表現,這次測試採用OCCT測試觀察CPU燒機時的溫度變化,並監測CPU頻率變化(在BIOS底下已將CPU Throttling與Speed State Disable)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28~30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55~60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71度





在CPU預設頻率表現上還不錯,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在60度以下,不超頻的玩家就可以享受到安靜且擁有不錯的散熱效果

 CPU超頻散熱表現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4.8GHz
Cooler: Jonsbo CR-10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平台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CPU頻率紀錄(全程無降頻)


▼CPU 4個Core溫度記錄,待機30~32度之間跳動,燒機過程66~72度之間跳動,最高溫度為87度





總結
這次介紹的喬思伯Jonsbo CR-101下壓式散熱器表現還不錯,在整體的外觀上相當酷炫與吸晴,且各部位做工與質感都相當不錯,風扇部分採用自家出品的12公分風扇,整體有不錯的散熱效果且相當安靜,支援平台部分也都相當齊全,主流與較舊款的平台都有相對應的扣具可使用;在效能表現方面,底部採用直接接觸式設計,提供不錯的導熱效果,在CPU預設頻率的表現相當優異,在燒機測試中平均溫度都可以壓制在60度以下,超頻至4.8GHz環境下,表現還算不差,雖然最高溫度都有機會碰到87度,但平均溫度可以壓制在72度以下,風扇噪音部分,還是與預設時噪音差不多,真的是相當的安靜啊!!在安裝上相當容易,安裝僅需參考說明書,即可輕鬆安裝完成,不過這款在安裝時要注意因為沒有強化背板設計,所以在螺帽的鎖緊時要稍微注意一下力道與緊度,避免板灣情形;整體來說喬思伯Jonsbo CR-101下壓式散熱器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且還有酷炫的電鍍扇葉與發光設計,整個就是相當搶眼,目前Jonsbo CR-101網路通路價格為NT$1390元,以這樣的價格與效能表現算是相當有競爭力,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與視覺效果的散熱器,相信喬思伯Jonsbo CR-101下壓式散熱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質感實用一把抓!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15 11:29:11

發文

#6037238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
喬思伯Jonsbo在機殼與周邊產品這塊領域算相當知名,產品線也相當豐富與齊全,產品中常用鋁鎂合金材質來提升產品的質感與壽命,這次要介紹『HS-1』鋁鎂合金耳機架,市面上許多耳機架都是塑膠材質,在質感上沒這麼優異且長時間使用後會有塑膠脆化的可能性,而HS-1採用全鋁鎂合金材質,支撐杆採用拋光陽極工藝,底座採用精密CD紋搭配數控高速銑邊拋光工藝,提供相當優異的產品質感,底座部分還有隱藏式防滑墊片,放在桌上也不會亂跑或不穩固的情形,馬上就來看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嚕。

 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顏色與外觀輪廓圖


▼喬思伯Jonsbo Logo,下方貼有Jonsbo公司資訊與產品顏色標示


▼產品型號為HS-1


▼產品外觀輪廓圖


▼包裝背面標示包裝內容物、產品基本規格與組裝方式說明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與Jonsbo公司資訊


▼內部包材相當紮實,可避免運送過程造成產品損壞


▼底座正反面一覽,採用精密CD紋搭配數控高速銑邊拋光工藝,背面還有隱藏式防滑墊片,提供優異的質感與穩固的擺放



▼安裝支撐桿後一覽,支撐杆採用拋光陽極工藝,同樣提供hen棒的質感!!


▼頂部耳機支撐平台與手轉固定螺絲


▼耳機支撐平台前方有Jonsbo Logo,上方有橡膠防滑膠墊


▼組裝完成一覽




▼實際使用圖






總結
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是一款質感與實用兼具的產品,外觀部分因採用鋁鎂合金材質,加上優異的加工工藝,提供相當不錯的質感與優異的產品壽命,底部有隱藏式防滑膠墊設計,不論放在哪都可以相當穩固不會亂跑;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讓耳機架不再是塑膠感很重的產品,且就像是個精品一樣,目前這款耳機架網路通路售價為NT$790,可以說是高貴不貴,想找一款質感與實用兼具的耳機架,相信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是一個不錯的好選擇。

另外有個好消息,目前凡購買SADES指定型號耳機就送喬思伯Jonsbo HS-1鋁鎂合金耳機架,詳細活動內容如下
12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下列SADES 7.1聲道耳機
狼月 $1690 
狼鎚 $1890 
狼蝗 $1890 <RGB>
暗黑鬥狼 $2690 <RGB><Realtek瑞昱晶片>
黑暗騎士Pro $3890 <Bongiovi DPS>
以上任一款……
拍下發票(需達指定金額以上)與耳機序號私訊粉絲團
即送Jonsbo喬思伯時尚鋁合金耳機架一個 <紅/黑/銀3色任1><送完為止>


TOTOLINK A3002RU AC1200 Giga超世代WIFI分享器-支援L2TP/PPTP VPN,iOS翻牆更輕鬆 [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15 11:04:25

發文

#6037236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OS翻牆更輕鬆
無線路由器已經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802.11ac規格也漸漸普遍,如果沒有太多特殊需求或功能的使用者基本上都會挑選一台CP值較高的產品,畢竟需求簡單不用太多花俏的功能,市場價格打得亂七八糟,產品多且廠商也多,所以在挑選上需要花一點時間,另外現在許多路由器都有支援VPN功能,不過絕大部分都是走PPTP協定,且目前最新版的iOS已經不支援PPTP協定了,所以VPN翻牆L2TP也是相當重要,這次要介紹一款支援L2TP與PPTP翻牆的產品,由TOTOLINK推出的『A3002RU』AC1200 Giga超世代WIFI分享器,WiFi部分規格為802.11ac,傳輸速率最高提供1200Mbps,天線部分採用四支5dBi全向性天線,提供不錯的訊號品質與穿牆能力,有線網路部分提供四組Giga LAN有線網路(LAN4為MOD專用埠)與一組WAN,其他功能部分提供無線中繼、無線橋接、上網時間管理、QoS頻寬管理、VPN伺服器…等功能,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趕緊來看看這款讓iOS翻牆更輕鬆的TOTOLINK A3002RU AC1200 Giga超世代WIFI分享器。

 TOTOLINK A3002RU AC1200 Giga超世代WIFI分享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TOTOLINK Logo
 

▼產品型號
 
 

▼支援L2TP與PPTP VPN連線,連iOS也可以輕鬆翻牆
 

▼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換新服務,並有線上客服服務
 

▼A3002RU產品外型
 

▼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I/O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功能
 
 

▼另一側標示產品規格與內容物
 
 

▼上下兩側標示TOTOLINK Logo與公司資訊
 
 

▼配件部分:快速安裝手冊、產品型錄、變壓器與網路線
 
 
 

▼TOTOLINK A3002RU本體一覽,本體採用白色設計,四支天線可依照使用者使用需求做角度調整,正面開有造型散熱孔,提升被動散熱效果
 
 

▼左邊有指示燈號,包含USB、有線網路、WiFi、電源…等
 

▼TOTOLINK Logo
 

▼天線旁邊印有2.4GHz與5GHz標示
 
 

▼前方I/O部分,分別為電源開關、電源輸入、Reset、USB2.0、WAN與LAN
 

▼後方為產品序號貼紙與WPS按鈕
 
 

▼兩側皆有造型散熱孔
 
 

▼其他角度一覽
 
 

▼底部設有防滑膠墊與壁掛孔,並有大面積散熱孔,還貼有產品型號、設定IP、帳號密碼…等相關資訊
 
 

 TOTOLINK A3002RU基本設定介紹

▼輸入192.168.0.1即可進入設定畫面
 

▼登入後有快速設定,可選取DHCP、固定IP與PPPoE設定網際網路
 
 
 

接下來進入到進階設定部分
▼系統狀態:可看到目前路由器內的有線網路與無線網路的狀態(包含2.4GHz/5GHz),還有系統運作資訊可查看
 
 

▼連線模式:可選擇運作模式,有路由器模式、無線中繼、橋接模式與WISP模式可選擇
 

▼網路設定-網路連線設定:設定WAN連線方式,可選擇DHCP、PPPoE與固定IP
 
 
 

▼網路設定-區域網路設定:可設定區域網路與DHPC IP範圍
 

▼網路設定-VPN伺服器設定:可開啟VPN Server(PPTP/L2TP協定),並可設定六組帳號密碼
 


▼5G無線網路設定-無線網路基本設定: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5G無線網路設定-SSID1設定:可開啟第二組5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5G無線網路設定-SSID2設定:可開啟第三組5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5G無線網路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5GHz訊號細項設定
 
 

▼5G無線網路設定-WDS設定:可設定5GHz WiFi WDS功能
 

▼5G無線網路設定-無線MAC位置控制:可設定5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5G無線網路設定-WPS設定:可設定5GHz WiFi WPS功能
 

▼5G無線網路設定-WIFI排程設定:可設定每天開啟5GHz WiFi功能時段
 

▼2.4G無線網路設定-無線網路基本設定: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SSID、加密方式、密碼與連線用戶限制
 

▼2.4G無線網路設定-SSID1設定:可開啟第二組2.4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2.4G無線網路設定-SSID2設定:可開啟第三組2.4GHz無線網路SSID,可區隔不同網域
 

▼2.4G無線網路設定-進階設定:可設定2.4GHz訊號細項設定
 
 

▼2.4G無線網路設定-WDS設定:可設定2.4GHz WiFi WDS功能
 

▼2.4G無線網路設定-無線MAC位置控制:可設定2.4GHz無線網路MAC過濾機制
 

▼2.4G無線網路設定-WPS設定:可設定2.4GHz WiFi WPS功能
 

▼2.4G無線網路設定-WIFI排程設定:可設定每天開啟2.4GHz WiFi功能時段
 

▼QoS:可設定QoS是否開啟,並設定流量管制規則
 

▼防火牆-MAC位置過濾:可設定MAC位置過濾之白名單與黑名單
 

▼防火牆-IP/Port位置過濾:可設定IP/Port位置過濾之白名單與黑名單
 

▼防火牆-URL關鍵字過濾:可設定URL關鍵字過濾
 

▼防火牆-通訊埠轉發:可設定通訊埠轉發
 

▼防火牆-DMZ:可設定DMZ相關參數
 

▼USB共享裝置設定:可設定USB裝置是否啟動DLNA功能、SAMBA功能與FTP功能,還查看目前USB服務連線狀態
 

▼系統工具-韌體升級:可升級路由器內的韌體檔案
 

▼系統工具-備份/還原:可備份與還原路由器設定參數,也可還原為原廠預設值
 

▼系統工具-DDNS:可設定DDNS參數
 

▼系統工具-系統時間:可設定時間更新伺服器與時區
 

▼系統工具-登入密碼設定:可修改路由器登入密碼
 

▼系統工具-定時重啟時間:可設定週期性機器重啟時間
 

▼系統工具-流量統計:可查看各介面封包數


 USB檔案分享介紹

USB檔案分享簡單來說就是將USB儲存裝置安裝在路由器上,並可經由路由器開啟FTP服務、SAMBA與URL服務,讓使用者可以輕鬆將檔案分享給朋友

▼FTP連線測試-上傳資料OK
 

▼FTP連線測試-下載資料OK
 

▼SAMBA連線測試-上傳資料OK
 

▼SAMBA連線測試-下載資料OK
 

▼DLNA連線測試
 

▼可看到所有多媒體檔案
 

▼可線上播放多媒體檔案
 
 

 多組SSID

開啟多組SSID可將訪客與家中網域做分離,達到更好的網路安全性

▼2.4GHz與5GHz各提供三組SSID
 

 訊號強度測試

一般來說路由器訊號強度與使用者連線距離有很大關係,這次測試就不測試5~6這種小兒科的測試了,基本上在這樣的環境訊號強度一定可以保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這次測試11米距離,11米部分穿過2面鋼筋水泥牆壁(牆壁厚度約13公分)

▼11米測試結果 2.4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72附近;5GHz三組平均訊號強度均落在82附近;5GHz訊號品質相當不錯,擁有不錯的穿牆能力
 

 總結
TOTOLINK A3002RU AC1200 Giga超世代WIFI分享器是款不錯的產品,在無線路由器方面功能相當強大,像是中繼、橋接、多組SSID、QoS..等功能樣樣不缺,最重要的翻牆(VPN Server)除了提供PPTP外還可以使用L2TP,讓翻牆不再是困難事,設定介面相當人性化且設定方式相當簡單與淺顯易懂,不論是新手或是老手都可以在5分鐘內將網路設定完畢,A3002RU符合802.11ac標準,最高傳輸率為AC1200 Mbps,並內建4支5dBi全向性天線與5 GigaLan Ports,規格相當不錯,已可符合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別忘了A3002RU還有USB2.0,並支援FTP與SAMBA伺服器,出門在外也可以儲存家中的檔案或是將檔案分享給親朋好友,不需要將電腦隨時處於開機狀態浪費電,只需要將路由器開啟並將儲存裝置裝上即可;原廠提供三年保固與一年換新服務,並每天都有線上客服,值得一提的是TOTOLINK產品在全省的原價屋有提供快換服務,保固服務真的是相當方便,目前TOTOLINK A3002RU網路通路賣價為NT$1590,價格相當親民,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L2TP VPN伺服器的路由器,相信TOTOLINK A3002RU AC1200 Giga超世代WIFI分享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賀田嚴選BEAMINGNET胎內式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輪胎安全的守護者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10 09:20:33

發文

#6036751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輪胎安全的守護者
車用安全設備是目前相當夯的一塊領域,繼GPS導航與行車紀錄器之後胎壓偵測器TPMS(Tire Pressure Monitoring)成為目前相當熱門的改裝配件,汽車檢查五油四壓三水,其中相當重要的一壓就是胎壓,很多駕駛不知道該如何檢查胎壓,都是憑感覺,事實上用憑感覺真的相當危險,從2016/7/1起交通部規定新出廠的小客車與小貨車都必須安裝胎壓偵測輔助系統才可領照,代表著胎壓是非常重要且必須落實檢查的一個項目;這次要介紹由賀田嚴選BEAMINGNET所推出的『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大家對賀田嚴選可能比較陌生,在這邊稍微簡單介紹,賀田科技的BEAMINGNET位於台中七期市中心,是一間新創汽車3C周邊設備公司,以駕駛使用體驗為產品開發核心的品牌商,創立宗旨為所有車輛駕駛者提供一個安全、清新與使用便利的產品,並提供優質的服務品質,賀田擁有紮實的研發技術與創新差異化能力搭配嚴苛的品質標準,提供產品絕佳的CP值;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採用最新低功耗藍牙4.0搭配美國菲斯卡爾晶片,提供全時監控輪胎行車安全,氣嘴部分採用抗腐蝕航鈦鋁合金材質,提供最佳的產品壽命;App部分提供iOS與Android雙系統,且採用直覺式使用介面,提供胎壓及溫度監控絕佳辨識度,語音部分為主動式真人語音警示,還支援雷射調胎模式,功能相當齊全,馬上就來看賀田嚴選BEAMINGNET胎內式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嚕。

在介紹之前先來看官方的產品介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4Ias9X0OAk


 賀田嚴選BEAMINGNET胎內式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名稱、特色與支援行動裝置平台


▼產品名稱為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透過手機App可以隨時監控胎壓狀況


▼可全時間控胎壓與輪胎溫度,App提供主動式真人語音警示,支援雷射調胎模式,行動裝置部分支援iOS(6.0以上版本)與Android(4.3以上版本)


▼包裝背面貼有繁體中文產品安裝說明與App軟體簡易操作說明



▼因為行銷多國所以包裝背面有多國語言產品介紹,還有產品基本規格標示




▼側面標示產品提供輪胎安全監控、全時監測與提升燃料效率,並說明異常胎壓可能造成爆胎的機率高達三倍,爆胎高居高速公路車禍意外頭號殺手,死亡率超過8成



▼產品安裝/使用說明書


▼原廠相當貼心,還提供夾手機配件!!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作角度調整



▼感應器與安裝工具


▼感應器拆解,每個感應器上都有標示輪胎位置、無線頻率、最大胎壓與安規認證



▼此裝置必須安裝在點菸器上,提供藍牙連線與資訊傳輸




安裝上車

購買賀田嚴選BEAMINGNET胎內式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已含安裝工資,所以可以直接到配合的店家做安裝(背後貼紙有QC條碼尋找最近的安裝店家)

▼賀田嚴選配合安裝店家都是精挑細選,技師都有技術士證照且都是非常專業與多年輪胎及感應器安裝經驗!!


▼本次安裝配角VOLVO 2015年式V60 (沒看錯是2015年式的車,連標榜安全的VOLVO都原廠都沒加裝)



▼上手術台XD




▼拆卸前輪



▼拆卸後輪


▼四輪安裝配件準備好,安裝時要注意輪胎位置,避免安裝後偵測出來的狀態與實際狀態不符!! (A為左前輪,B為右前輪,C為左後輪,D為右後輪)


▼輪胎洩氣並將胎唇脫離輪框


▼輪胎上拆胎機


▼將輪胎下壓,方便安裝與操作


▼拆下原有氣嘴


▼裝上感應器


▼固定感應器


▼感應器固定安裝完成



▼輪胎裝回充氣中



▼輪胎充氣完畢


▼檢查是否有氣嘴是否有漏氣狀況


▼裝上防滑氣嘴蓋(連這種小地方也注意到了,真的很貼心)



▼輪胎上平衡機做輪胎平衡




▼四輪都安裝完畢啦!!





▼VOLVO V60有第二點菸器,可以安裝於此,當指示燈號恆亮代表工作正常!!


★App軟體特色:
❶一鍵完成四個輪胎的藍芽配對(不需要針對個別輪胎傳感器進行配對),連線後即可放置到手機後台,不需一直停留在APP主畫面,仍可做真人語音即時輪胎監控
❷引擎啟動及熄火,手機會自動連接輪胎訊號,不須每次配對
❸真人語音提示,針對輪胎漏氣,胎壓過高過低,溫度過高等異常狀況均可透過語音明確指出發生異常的輪胎位置
❹針對台灣人5000或10000公里進行輪胎對調的需求,以延長輪胎使用壽命,APP內建雷射調胎模式,針對需要對調的輪胎,兩指長按5秒鐘即可進行輪胎監測數據對調

▼App軟體下載安裝與操作,App軟體由公司內部擁有超過15年以上蘋果及安卓App設計經驗工程師撰寫優化,專門服務美國知名重機品牌APP專業研發團隊編製,提供絕佳相容性設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z7OuziDeTs


總結:
這次介紹賀田嚴選BEAMINGNET胎內式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真的是相當實用的一款產品,可以讓駕駛全時監控輪胎胎壓與溫度,行車安全更加有保障,在許多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的事故中,常常因為輪胎胎壓不足造成爆胎或是因為壓到尖銳物品漏氣而不知情,最後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有了胎壓監測系統可以迅速知道輪胎是否發生異常狀況,讓駕駛可以立即做反應與處理,避免遺憾發生;接下來談談胎內式與胎外式產品的差異,胎外式雖然在安裝上較為簡單與方便,但因為安裝在外面在產品壽命上與監測精確度會較差,且有被偷走的風險,胎內式在安裝上較為麻煩,但提供較為優異的產品壽命與精確度,個人是覺得既然要監測就是要精確度較高的產品,才能達到最佳的保護!!

賀田嚴選BEAMINGNET針對這款產品相當用心,配件中有手機夾具,讓使用者可以在車內固定手機,利用手機做監控有個好處,不用再另外安裝主機與複雜的電工安裝程序,安裝主機為了美觀往往都必須拆除或破壞內裝,同時也不用害怕主機安裝在擋風玻璃上而造成行車死角,手機僅需下載App與藍牙配對即可做即時監控,App軟體操作介面淺顯易懂,就算是沒用過類似產品的駕駛也能輕鬆上手!!

賀田嚴選BEAMINGNET胎內式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適合愛車族群使用,且透過手機App就可以使用,在安裝上也省去複雜的電工施工,可減少汽車拆裝或接線不足造成損壞的情形;目前這款產品官方賣價為NT$5990,並包含安裝費用,可到配合的店家做安裝,這次配合店家的手路還不錯且相當用心,安裝過程個人是相當滿意,另外原廠提供產品一年保固,有任何問題都可以直接與原廠聯繫後續保固服務,想找一款壽命佳且精確度高的壓偵測器系統,相信賀田嚴選BEAMINGNET胎內式藍牙4.0無線胎壓偵測器系統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廣寰kworld C450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 星戰傳說版-酷炫與手感一把抓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8 11:38:14

發文

#6036594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酷炫與手感一把抓
這次要介紹『C450』,C450外型部分較為中規中矩,面板採用金屬磨砂上蓋,質感相當不錯,機械軸部分採用KaiHong青軸,提供不錯的按壓手感,背光部分為六色LED背光,內建8組酷炫模式,背光自定義部分可供使用者自行錄製,背光功能相當酷炫與吸晴,功能按鍵部分提供多媒體控制、音量調節與Windows Key鎖定,防鬼鍵部分提供N-Key全鍵輸出,還支援了方向互換功能讓WSAD與方向鍵互換,規格來說相當齊全,現在就來看看廣寰kworld C450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 星戰傳說版啦。

 廣寰kworld C450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外觀與配件

▼背光/功能說明書
 

▼C450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盤一覽,整體外觀走簡約風格,搭配金屬金屬磨砂上蓋,質感相當不錯
 
 
 

▼採用USB介面
 

▼邊緣有圓弧收編與角度斜切,相當有質感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指示燈號部分為標準常見的指示功能,旁邊有廣寰kworld Logo
 

▼FN+F1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2為搜尋
FN+F3為開啟小算盤
FN+F4為開啟播放軟體
 

▼FN+F5為迴轉/上一首曲目
FN+F6為快轉/下一首曲目
FN+F7為播放/暫停
FN+F8為停止播放
 

▼FN+F9為靜音
FN+F10為音量降低
FN+F11為音量增加
FN+F12為全鍵鎖定
 

▼FN+INS為背光模式調整
 

▼FN+左右鍵為背光模式運行速度
FN+上下鍵為背光亮度調整
 

▼FN+Windows Key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四處防滑腳墊設計 
 
 
 
 

▼如需要做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墊高腳墊上也有防滑腳墊設計
 
 

▼墊高腳墊使用前後一覽,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決定是否需要墊高
 
 
 

▼鍵帽為雙色注塑設計
 

▼機械軸採用KaiHong青軸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背光模式展示

▼背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USy82XYMHk


▼背光模式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5Q9VC6FvCU


 總結
廣寰kworld C450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 星戰傳說版在背光部分有著六色LED並內建10種酷炫燈效,還可調整背光亮度與運行速度,使用者可依照喜好調整或是自行錄製背光模式,發光部分功能相當齊全,機械軸部分採用KaiHong青軸,青軸是相當多電競玩家的首選,提供不錯的手感與五千萬次優異的按壓壽命,不論是要玩遊戲還是文書處理都是不錯的好選擇;電競功能部分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與全鍵無衝突設計,還支援了方向互換功能讓WSAD與方向鍵互換;整體來說廣寰kworld C450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 星戰傳說版擁有不錯的質感、手感與燈效,想找一款各方面都有不錯表現的機械式鍵盤,相信廣寰kworld C450機械式青軸電競鍵盤 星戰傳說版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廣寰kworld 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重生進化版-酷炫背光與手感兼得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8 10:17:10

發文

#6036584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酷炫背光與手感兼得
廣寰kworld電競鍵盤都有著不錯的CP值,這次推出了新產品『C430』,C430外型部分採用金屬面板與無外框設計,邊框部分斜切拋光,質感相當不錯,機械軸部分採用JIXIAN青軸,提供五千萬次優異的按壓壽命,且有可拔軸替換設計,當鍵盤軸有問題時可自行拆換機械軸,背光部分為6色LED背光,還內建了10組背光模式,背光自定義部分可供使用者自行錄製,背光功能相當酷炫與吸晴,功能按鍵部分提供多媒體控制、音量調節與Windows Key鎖定,防鬼鍵部分提供N-Key全鍵輸出,特別的是C430還提供可拆卸式大手托,提供玩家最舒適的操作手感,規格來說相當齊全,現在就來看看廣寰kworld 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重生進化版啦。

 廣寰kworld 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產品特色與可拔機械軸設計
 

▼產品型號為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重生進化版
 

▼可拔軸設計,還有拆卸式大手托設計
 
 

▼廣寰kworld Logo
 

▼產品特色:超炫特效、全鍵拔軸、拆卸扶手與按鍵透光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名稱與Logo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各部分功能介紹、產品特色與規格
 

▼鍵盤功能說明與特色說明
 

▼機械軸規格說明
 
 

▼產品特色與規格
 

▼廣寰kworld公司資訊介紹
 

▼背光/功能說明書與拔軸器
 
 

▼拆卸式手托一覽,背面設有防滑膠墊設計
 
 

▼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一覽,整體外觀走簡約風格,採用無上蓋懸浮鍵帽設計,底板採用金屬材質,邊框部分做斜切設計,質感相當不錯
 
 
 

▼採用USB介面,並且有磁環設計降低干擾,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可提高產品壽命與耐用度
 
 
 

▼底板採用金屬材質,邊框部分做斜切設計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指示燈號部分為標準常見的指示功能,旁邊有廣寰kworld Logo
 

▼FN+F1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2為搜尋
FN+F3為開啟小算盤
FN+F4為開啟播放軟體
 

▼FN+F5為迴轉/上一首曲目
FN+F6為快轉/下一首曲目
FN+F7為播放/暫停
FN+F8為停止播放
 

▼FN+F9為靜音
FN+F10為音量降低
FN+F11為音量增加
FN+F12為全鍵鎖定
 

▼FN+INS為背光模式切換
 

▼FN+左右鍵為背光模式運行速度
FN+上下鍵為背光亮度調整
 

▼FN+Windows Key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
 

▼鍵盤背面一覽,背面底部有手托的安裝處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四處防滑腳墊設計 
 
 
 
 

▼如需要做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墊高腳墊上也有防滑腳墊設計
 
 

▼墊高腳墊使用前後一覽,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決定是否需要墊高
 
 
 

▼鍵帽為雙色注塑設計
 

▼機械軸採用JIXIAN青軸,玩家可以自行更換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機械軸拔取後一覽
 

▼可拆卸式手托安裝後一覽
 
 

 背光模式展示

▼背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r3tCTjnPZE


▼背光模式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s3qSidfisU


 總結
廣寰kworld 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重生進化版這次背光採用六色LED搭配10種燈效,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且不用透過軟體直接在鍵盤上即可設定完成,調整部分可調整背光亮度與運行速度,使用者可依照喜好調整,還可再自行錄製背光模式,整體來說背光功能相當齊全;機械軸部分採用JIXIAN青軸,提供相當不錯的手感與五千萬次優異的按壓壽命,不論是要玩遊戲還是文書處理都是不錯的好選擇,且為可拔軸設計,使用者可自行更換軸體;電競功能部分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與全鍵無衝突設計;整體來說廣寰kworld 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重生進化版擁有不錯的手感與六色酷炫燈效,想找一款手感與酷炫兼具的機械式鍵盤,相信廣寰kworld C43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重生進化版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廣寰kworld 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星戰英豪版-側邊發光酷炫再升級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8 09:30:44

發文

#6036582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側邊發光酷炫再升級
廣寰kworld近期推出了不少新產品,這次要介紹『C420』,C420外型部分相當特別,有L型藍色水冷光設計,面板採用金屬材質,還有一體式大手托,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機械軸部分採用JIXIAN青軸,提供五千萬次優異的按壓壽命,且有可拔軸替換設計,當鍵盤軸有問題時可自行拆換機械軸,背光部分內建10組背光模式,背光自定義部分可供使用者自行錄製,背光功能相當酷炫與吸晴,功能按鍵部分提供多媒體控制、音量調節與Windows Key鎖定,防鬼鍵部分提供N-Key全鍵輸出,規格來說相當齊全,現在就來看看廣寰kworld 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星戰英豪版啦。

 廣寰kworld 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產品特色與可拔機械軸設計


▼產品型號為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星戰英豪版


▼可拔軸設計,還有側面發光與大手托設計



▼廣寰kworld Logo


▼產品特色:全鍵拔軸、側面發光與按鍵透光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名稱與Logo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各部分功能介紹、產品特色與規格


▼鍵盤功能說明與特色說明


▼機械軸規格說明



▼產品特色與規格



▼廣寰kworld公司資訊介紹


▼背光/功能說明書與拔軸器



▼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一覽,整體外觀走簡約風格,不過搭配金屬造型上蓋,增添不少電競風格,側邊有藍光發光條,讓整體視覺效果再升級!!




▼採用USB介面,並且有磁環設計降低干擾,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可提高產品壽命與耐用度



▼底板採用金屬材質,造型相當陽剛,側邊有藍光發光條,增添不少視覺效果與電競氣息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指示燈號部分為標準常見的指示功能,旁邊有廣寰kworld Logo


▼FN+F1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2為搜尋
FN+F3為開啟小算盤
FN+F4為開啟播放軟體


▼FN+F5為迴轉/上一首曲目
FN+F6為快轉/下一首曲目
FN+F7為播放/暫停
FN+F8為停止播放


▼FN+F9為靜音
FN+F10為音量降低
FN+F11為音量增加
FN+F12為全鍵鎖定


▼FN+INS為背光模式切換


▼FN+左右鍵為背光模式運行速度
FN+上下鍵為背光亮度調整


▼FN+Windows Key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七處防滑腳墊設計 








▼墊高腳墊使用前後一覽,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決定是否需要墊高




▼鍵帽為雙色注塑設計


▼機械軸採用JIXIAN青軸,玩家可以自行更換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機械軸拔取後一覽


背光模式展示

▼背光亮度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GRkx-Iuf4


▼側邊發光開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Rn7-D-Gd4


▼背光模式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IE-mUDt3Qg


總結
廣寰kworld 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星戰英豪版整體來說還不錯,在發光部分雖然是單色設計,不過多了側邊發光讓視覺效果再升級,且內建多種發光模式,不用透過軟體直接在鍵盤上即可設定完成,調整部分可調整背光亮度與運行速度,使用者可依照喜好調整,還可再自行錄製,整體來說背光功能相當齊全;機械軸部分採用JIXIAN青軸,提供相當不錯的手感與五千萬次優異的按壓壽命,不論是要玩遊戲還是文書處理都是不錯的好選擇;電競功能部分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與全鍵無衝突設計;廣寰kworld 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星戰英豪版擁有不錯的手感與視覺效果,想找一款手感表現不錯且擁有酷炫背光的機械式鍵盤,廣寰kworld C420機械插拔軸電競鍵盤 星戰英豪版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TOTOLINK EX200無線訊號延伸器-強化無線網路涵蓋範圍,輕鬆飆網無負擔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5 09:54:59

發文

#6036395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強化無線網路涵蓋範圍,輕鬆飆網無負擔
無線分享器已經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不過目前許多主流且價格較為親民的產品,訊號強度都有些差強人意,如果使用電信業者提供數據機內建的WiFi訊號強度更是悲劇,這次要介紹一款由TOTOLINK所推出的『EX200』無線訊號延伸器, EX200採用輕巧牆插式設計不佔空間,可直接安裝在牆上,還有有線網路孔設計讓沒有Wi-Fi的電腦可以上網,天線部分為兩支4dBi全向性天線,網路規格部分支援IEEE802.11n,傳輸可達300Mbps,並相容於4G熱點機/各大手機/網通分享器熱點分享,設定部分相當簡單,WPS一鍵延伸,若使用手機免安裝APP自動引導設定,整體來說就是超簡單強化Wi-Fi涵蓋範圍,現在就來看TOTOLINK EX200無線訊號延伸器。

 TOTOLINK EX200無線訊號延伸器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TOTOLINK Logo
 

▼產品特色與型號
 

▼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換新服務,並有線上客服服務
 

▼EX200產品外型
 

▼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安規認證
 
 
 

▼側面標示超簡單安裝,一鍵搞定!!
 
 

▼另一側標示產品特色與資訊
 
 

▼配件部分:快速安裝手冊與產品型錄
 

▼TOTOLINK EX200本體一覽,本體採用白色設計,兩支天線可依照使用者使用需求做調整,前方有WPS按鈕可供使用只做一鍵設定
 

▼TOTOLINK Logo
 

▼WPS按鈕
 

▼壁插式插頭
 

▼兩側除了天線還有散熱開口設計
 
 

▼上方標示產品資訊,支援國際電壓,預設設定IP為 192.168.0.254
 

▼底部有Reset按鈕與有線網路接口
 

 TOTOLINK EX200基本設定介紹

▼若使用者沒有採用快速延伸WPS功能,則可透過瀏覽器輸入192.168.0.254進入設定畫面
 

▼系統狀態:可以查看機器系統狀態、無線狀態與無線訊號延伸狀態
 

▼無線訊號延伸設定:選擇欲延伸的WiFi訊號,選取後輸入密碼即完成延伸!!
 
 

▼韌體升級:若有新版韌體,可線上升級也可透過選取檔案方式升級
 

 訊號延伸實測

▼未使用延伸以前,訊號強度平均僅52
 

▼延伸後(SSID後面多Ext方便辨識),訊號強度平均達到84.1,訊號強度提升相當明顯且有效
 

 總結
TOTOLINK EX200無線訊號延伸器是一款操作簡單且外型小巧美觀的產品,可直接安裝在插座上,簡單又方便,功能上可以讓WiFi訊號弱或是死角的地方獲得訊號改善,且設定可透過WPS或是設定頁面快速設定,僅需要短短5分鐘內即可將網路設定完畢;TOTOLINK EX200延伸訊號可採用熱點機、手機、分享器…等,只要是WiFi訊號即可做訊號延伸,應用相當廣泛,且提供一組有線網路埠,沒有無線網路卡的電腦可把TOTOLINK EX200當作無線網卡上網;價格部分相當漂亮市價約NT$399元,價格相當親民,且原廠提供三年保固與一年故障換新服務,在全省的原價屋有提供快換服務,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效果不錯的WiFi訊號延伸器,相信TOTOLINK EX200無線訊號延伸器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美洲獅COUGAR MINOS X5 RGB電競光學滑鼠- 12000 DPI搭配2000Hz超高回報率,強悍規格一次擁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4 11:45:46

發文

#6036343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規格強悍的美洲獅COUGAR MINOS X5電競光學滑鼠
美洲獅COUGAR MINOS系列電競滑鼠相信是許多電競玩家的最愛,擁有不錯的規格且價格相當親民,這次再度推出新產品『MINOS X5』,MINOS X5外觀上承襲系列產品的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兩側擁有堅固的純橡膠表面防滑設計,在激烈的對戰中提供穩定精準操作,內部採用頂級Avago PMW3360高精度光學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12000DPI,回報率提供世界最快的2000Hz,每0.5毫秒接收到滑鼠資訊,提供最精確的滑鼠追蹤與動向,靈敏度與回報率可透過軟體調整,按鍵部分採用六顆配置,左右鍵採用提供5千萬次壽命的歐姆龍開關,提供優異的回饋與使用壽命,背光部分提供兩區發光區與RGB可調整,可透過軟體做顏色調整,整體來說規格相當不錯。馬上來看看這款擁有強悍規格的美洲獅COUGAR MINOS X5 RGB電競光學滑鼠。

 美洲獅COUGAR MINOS X5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產品外觀與產品特色


▼美洲獅COUGAR Logo


▼背光採用RGB設計,提供使用者調色


▼MINOS X5電競滑鼠外觀


▼產品型號為MINOS X5電競滑鼠



▼包裝側面標示MINOS X5基本規格與COUGAR Logo



▼包裝上方標示產品型號與COUGAR Logo,下方標示內容物、適合作業系統、產品序號與各國安規認證



▼包裝背面標示兩側純橡膠表面防滑設計與多國語言產品介紹




▼正面可掀開看到滑鼠本體


▼產品說明書、貼紙、鼠腳與其他COUGAR電競產品介紹書


▼MINOS X5電競滑鼠一覽,本體中間印有COUGAR Logo,外型為對稱式設計,不過因為左邊有側鍵設計,比較適合右手使用者使用,左右按鍵為分離式設計,提供較快速的按鍵反應



▼採用USB傳輸介面設計,接頭採用鍍金處理,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與增加產品壽命


▼滾輪部分有刻文設計,提供不錯的手感,滾輪兩側有發光設計,發光顏色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 


▼滾輪後方為DPI切換按鈕,可快速切換DPI設定


▼前方一覽,MINOS X5為左右對稱設計並符合人體工學,使用手感相當不錯


▼COUGAR Logo,此區接上USB後也會發光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並提供兩顆側鍵(上一頁/下一頁),內凹部分採用整面防滑橡膠,提供玩家極度穩定的抓握性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整面防滑橡膠,同樣提供玩家穩定舒適的操作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了較為簡單的兩片式配置,感應器位於滑鼠正中央


▼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下方還有COUGAR Logo


COUGAR UIX SYSTEM驅動軟體介紹

▼基本設置部分可調整DPI四段數值(X.Y軸可分開調整)、狙擊鍵DPI設定、回報率與直線修正


▼按鍵功能部分可針對每一顆按鍵指定功能(共八顆),有滑鼠基本功能可選擇、進階功能與巨集


▼進階功能部分有快捷鍵設置、DPI切換、狙擊鍵DPI切換、模式切換、瞬間模式切換、啟動程式與多媒體功能可選擇


▼快捷鍵設置可設定鍵盤組合按鍵



▼DPI切換部分除了可單獨切換外,還可DPI模式上下移動或迴圈


▼DPI狙擊模式選擇可直接將功能拖曳至按鍵上即可


▼模式切換部分有單獨模式切換,還可模式上下移動或迴圈


▼瞬間模式切換可直接選擇要切換至哪一個模式


▼軟體快速開啟,可設定開啟軟體



▼多媒體功能部分可設定播放/暫停、停止播放、快轉與音量調整


▼功能選擇只需要將圖示拖曳至方塊內即可


▼巨集部分可以新增群組方便使用者管理



▼巨集部分可以直接做錄製或是手動編輯,並可設定巨集執行次數



▼巨集檔案可做刪除,方便管理


▼可把巨集做匯出備份


▼如有備份檔案可直接將巨集匯入


▼巨集設定檔有複製功能,可以複製後做些微的微調


▼背光部分滾輪區有固定、呼吸、漸變與關閉三種可選擇,Logo區則多了一個流動模式可選擇,顏色可隨著不同DPI設定跟著切換背光模式


▼背光固定模式設定


▼背光呼吸模式設定


▼背光漸變模式設定


▼背光流動模式設定


▼Mode部分有三組可分別做不同設定




▼Profile部分已內建三組


▼Profile部分可以再自行新增,不過就無法做快速切換就是了!!


▼內建Profile也可做名稱與圖像修改


▼Profile可做匯出備份


▼若有備份Profile可直接做匯入


▼可複製某個設定檔案讓使用者做微調設定,可省下不少時間


▼可刪除設定檔案,方便使用者管理


▼可將設定檔reset,恢復到原廠設定值


背光展示

▼發光區塊為滾輪區與Logo區



▼呼吸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UDuAVxui2I


▼漸變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kAEHJHzbdc


▼Logo區獨有的流動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319V6ANAI


總結
美洲獅COUGAR MINOS X5 RGB電競光學滑鼠採用頂級Avago PMW3360高精度光學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12000DPI,規格相當強悍,並提供四段可程式調整設計,回報率提供世界最快的2000Hz,每0.5毫秒接收到滑鼠資訊,回報率提供四段可調整,提供相當優異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可以讓使用這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調整至適合的DPI數值;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適合電競玩家長時間使用,在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兩側皆有防滑條,且相當舒適,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搭配COUGAR UIX系統後功能更為齊全與強悍,除了基本可調整的參數與功能外還可錄製巨集,側鍵部分提供兩顆可使用,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來設定功能,讓使用者擁有更快速與便利的火力支援;背光部分有滾輪區與Logo區,顏色可透過軟體直接修改,並有發光模式可選擇;整體來說COUGAR MINOS X5 RGB電競光學滑鼠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操作上有優異的反應與精準度,透過軟體功能更強悍,RGB背光功能提供使用者搭配調整,讓玩家可以擁有相當高的自由度;目前網路價格為NT$1990元,想找一款規格強悍且擁有舒適操作手感的電競滑鼠,相信美洲獅COUGAR MINOS X5 RGB電競光學滑鼠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華碩ASUS Car Charger with USB-C車用充電器-雙埠快充就是厲害!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4 08:49:18

發文

#6036328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華碩ASUS Car Charger with USB-C車用充電器
現今行動裝置當到,汽車上的行動裝置能量補充也是相當重要,且許多人行動裝置還不只一個,這次要介紹由華碩ASUS推出的車用充電器,這款充電器擁有兩埠充電埠(USB Type-A+C),USB Type-A支援快速充電(3.6V~6V/3A; 6V~9V/2A; 9V~12V/1.5A),USB Type-C則支援5V/3A,兩埠共提供28W,規格相當漂亮,輸入電源部分可支援12V與24V這兩種國際規格,適用於各國汽車上,重量僅38g左右,相當輕巧好攜帶,現在就來看由華碩ASUS推出的Car Charger with USB-C車用充電器。

 華碩ASUS Car Charger with USB-C車用充電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提供總功率,並有透明櫥窗可看到產品本體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序號與規格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另一側可看到充電器充電埠



▼充電器本體與說明書


▼車充本體外殼金屬設計,質感相當棒


▼產品規格標示


▼充電埠提供USB Type-A與Type-C,兩埠提供總輸出功率28W


實際充電

▼裝上後有一圈指示燈號,在光源不足的情況下也能清楚辨識


▼使用Apple iPhone 7 Plus充電沒問題!


總結
華碩ASUS Car Charger with USB-C車用充電器,外型上採用金屬外殼相當有質感,並提高了散熱效果,充電埠提供了USB Type-A與Type-C且支援快充功能,在實用性上相當不錯;這類的充電器千萬別貪小便宜去買沒有過認證的產品或是對岸沒聽過的品牌,如果沒有相關的保護機制或是充電品質不穩定而造成行動裝置損壞,可是得不償失,有興趣與需求的使用者可以參考一下。


EVPad PRO易播電視盒-第四台直播與影音多媒體娛樂就靠它!!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3 17:05:35

發文

#6036273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第四台直播與影音多媒體娛樂就靠它!!
目前第四台費用是一個說高不高、說低不低的價格,如果採用一次性費用的產品就可以免除這樣的困擾,畢竟一年下來第四台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這次要介紹由EVPAD推出的『EVPad RPO易播』電視盒,EVPad PRO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操作介面相當精簡且易於操作,硬體部分採用Cortex-A7 四核心處理器搭配1GB記憶體,ROM為16GB,HDMI輸出支援4K高畫質輸出,WiFi部分支援2.4G與5G,還有藍牙4.0,USB部分提供兩組USB2.0連接埠,並內建micro SD讀卡機,整體硬體規格相當強悍,軟體部分提供相當多套直播軟體與影音多媒體軟體,還內建Google Play讓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讓應用更加廣泛,電視盒價格為NT$4280元,現在就來看EVPad PRO易播電視盒電視盒。

 EVPad PRO易播電視盒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約,標示產品型號、保固提供一年內一對一交換、華人台灣版本與支援4K輸出


▼背面標示產品規格與NCC認證


▼頂部標示產品型號與網路電視智慧系統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CPU+GPU共八核心、WiFi支援2.4G與5G、支援H.265解碼與內建16GB ROM


▼配件:記憶遙控器、保固卡、說明書、電源變壓器、USB電源輸入線與HDMI線


▼遙控器與一般機上盒相似,背面有記憶遙控部分操作方式說明




▼EVPad PRO本體一覽,整體相當輕巧,中間印有EVPad PRO字樣


▼前方有電源、網路與紅外線指示燈號


▼後方IO為有線網路、AV OUT、HDMI與電源輸入


▼右側IO為micro SD讀卡機與兩組USB2.0連接埠


▼底部有防滑設計並開有散熱孔,中間貼有產品型號與安規認證


 EVPad PRO硬體接線說明

▼使用情境一(當顯示裝置有HDMI時):直接將EVPad PRO經由HDMI延長線安裝至液晶電視或是液晶螢幕,即可開始使用智慧電視所擁有的功能,USB部分提供三組可使用,可安裝USB鍵盤滑鼠、隨身碟與隨身硬碟,還有micros SD讀卡機可使用,網路部分可經由有線網路(RJ45)或無線WiFi連線


▼使用情境二(當顯示裝置無HDMI時):這時必須找一台HDMI轉D-SUB或是色差端子的機器,將HDMI內的訊源與音源分開輸出,如下圖所示,該機器可將訊源轉成D-SUB(CRT)或是色差端子,音源部分為RCA Jack輸出,音源可使用RCA Jack轉3.5mm輸入至液晶電視或是液晶螢幕,這樣的組合也可開始使用智慧電視所擁有的功能,USB部分提供三組可使用,可安裝USB鍵盤滑鼠、隨身碟與隨身硬碟,還有micro SD讀卡機可使用,網路部分可經由有線網路(RJ45)或無線WiFi連線


 EVPad PRO介面介紹

▼操作介面相當簡潔,有桌面、市場與應用三大類,下方還有設定、清除與軟體移除功能,桌面部分可新增常用軟體,操作起來更加方便與順手!


▼市場部分提供Google Play可讓使用者自行安裝軟體,達成更多應用



▼應用部分提供系統設定、Chrome瀏覽器、FileManager、Google設定、系統升級、音樂與Miracast軟體


▼設定部分選項與一般Android系統大同小異



▼FileManager就如同檔案總管,可以瀏覽裝置內的所有檔案,並有影片、圖片、音樂與檔案分類


▼Google設定選項一覽



▼音樂播放器可針對音樂檔案做演出者與專輯分類,還有樂曲與播放清單可查看


▼Miracast軟體可做畫面同步


▼左下角有一鍵清除功能,可清除系統佔存檔案


▼應用卸載部分可移除已安裝軟體


應用市場開通與直播介紹

▼官方提供的應用市場開通教學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ZePKp2uMhM


▼第一步在Chrome輸入網址01766.cc,並下載apk軟體


▼下載完畢後安裝apk檔案




▼安裝完畢後即可看到應用市場,內涵相當多軟體,使用者可依照使用需求安裝使用




▼寶島直播(第四台直播),節目列表相當貼心,有各項類別分類與所有節目列表,頻道號碼與有線電視(第四台)大致上相同,使用可快速上手











▼換台與流暢度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DJh0WXZUk


▼應用市場內有一款追劇與電影神器『PRO易點播』,有各種分類與年分區分,方便使用者挑選影片,目前還新增了注音搜尋功能,讓使用者搜尋影片更加便利






總結:
EVPad PRO易播電視盒在功能上相當實用,電視直播訊號源穩定度還不差,且有提供線上客服,若有任何收訊問題都可以直接線上提問,客服會在線上提供解決方法與協助;應用市場部分提供多款看電影、戲劇、動畫與各國直播軟體,讓使用者擁有最豐富的多媒體資源;硬體部分採用四核心處理器要做各種應用綽綽有餘,且IO相當齊全,安裝方便連接幾條線即可使用,軟體設定與操作相當容易,內建軟體也相當豐富,像是最基本的上網看資料與瀏覽網頁或是播放音樂、電影(支援H.265格式)、戲劇…等,當然播放高清影片檔也不是問題,內建Google Play安裝適合的App做其他更深入的應用,I/O部分提供兩組USB2.0介面可同時安裝多組USB裝置操作與應用,還內建micro SD讀卡機,影像採用HDMI輸出(支援4K解析度),網路除了可使用內建的RJ-45與802.11ac無線網路卡連線,整體來說是款不錯方便且應用層面又相當廣泛的一款產品!!


AMD A10-9700 & A8-9600效能測試-四核心AM4平台APU處理器報到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8/01/02 15:25:49

發文

#6036184 IP 59.12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8/01/02 15:25:49

發文IP 59.125.*.*





 四核心入門文書遊戲機首選搭配
今年年初AMD推出了Ryzen系列產品,接著更推出了旗艦級的Ryzen Threadripper產品,唯獨APU系列產品遲遲沒有看見蹤影,近期終於看見AM4平台的APU產品,代理商威健引進的有A10-9700與A8-9600,這兩款並非是Ryzen APU產品,而是去年已發表的 Bristol Ridge,A10-9700與A8-9600皆為四核心產品,內顯為Radeon R7,主要差異在於時脈上的差異,A10-9700核心時脈為3.5GHz,Turbo 3.8GHz,內顯時脈1029MHz,A8-9600核心時脈為3.1GHz,Turbo 3.4GHz,內顯時脈900MHz。L2快取皆為6MB,TDP為 65W,相當適合入門文書遊戲機,利用內建顯卡即可玩一些需求不高的主流遊戲,例如LOL、跑跑卡丁車…等,現在就來看看這兩款AM4平台的APU處理器啦。

 AMD A10-9700 & A8-9600與搭配主機板簡單介紹
▼兩款處理器在外包裝上差異不大,標示內建Radeon R7顯示與處理器工作頻率


▼搭配ASUS PRIME X370-A主機板 


 A8-9600與A10-9700效能測試比較

A8-9600測試平台
CPU: AMD A8-9600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A10-9700測試平台
CPU: AMD A10-9700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Fritz Chess Benchmark:A10-9700領先A8-9600約7%左右多工效能
A8-9600

A10-9700

▼NuclearMC:整體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1%左右
A8-9600:12587

A10-9700:12728

▼WinRAR: A10-9700領先A8-9600約5.3%左右解壓縮效能
A8-9600:2857KB/s

A10-9700:3009KB/s

▼7Zip:壓縮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6.5%,解壓縮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8.4%
A8-9600

A10-9700 

▼wPrime:A10-9700領先A8-9600約9.8~10.3%左右浮點運算效能
A8-9600

A10-9700 

▼CINEBENCH R11.5:顯卡繪圖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1.7%左右,處理器繪圖A10-9700領先A8-9600約10.48%左右
A8-9600:OpenGL:36.43fps CPU:3.34fps

A10-9700:OpenGL:37.05fps CPU:3.69 fps

▼CINEBENCH R15:顯卡繪圖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6.7%左右,處理器繪圖A10-9700領先A8-9600約7.7%左右
A8-9600:OpenGL:42.10fps CPU:272cb

A10-9700:OpenGL:44.93fps CPU:293cb

▼x264 FHD Benchmark:轉檔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8.1%左右
A8-9600:11.1

A10-9700:12

▼New 3DMark Cloud Gate: A10-9700領先A8-9600約1.8%左右
A8-9600:841

A10-9700:6967

▼New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A10-9700領先A8-9600約2.3%左右
A8-9600:51090

A10-9700:52304

▼New 3DMark Sky Diver: A10-9700領先A8-9600約7.8%左右
A8-9600:5635

A10-9700:6078

▼Final Fantasy XIV AREALM REBORN: A10-9700領先A8-9600約3.5%左右
A8-9600:4911

A10-9700:5083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A10-9700領先A8-9600約5.2%左右
A8-9600:3683

A10-9700:3877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A10-9700領先A8-9600約5.2%左右
A8-9600:3787

A10-9700:3986


▼效能比較總表,各方面表現A10-9700都略勝A8-9600,A10-9700在多工處理上都有1~10%左右的提升,在顯卡部分則有1~7%的效能提升,在壓縮軟體部分則有5~8%的效能提升,若比較需要效能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A10-9700,若是一般文書與輕度遊戲使用者則可以選擇A8-9600 


LOL遊戲體驗

▼LOL遊戲設定



▼A8-9600錄影,在場景較簡單的畫面可以維持在70張左右的水準,若在較複雜的場景則可以維持在55張上下的表現,雖然會掉到55張,依然不會影響遊戲的順暢度與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HpYotTtLI

▼A10-9700錄影,在場景較簡單的畫面可以維持在70~80張以上的水準,若在較複雜的場景則可以維持在60張上下的表現,整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sNIxZU-BQ


跑跑卡丁車遊戲體驗

▼遊戲設定


▼A8-9600錄影,全程都在60張,順暢度沒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ikvIQmi_o

▼A10-9700錄影,全程都在60張,順暢度沒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exLECRHWQ


總結:
這次介紹的A8-9600與A10-9700都屬於入門產品,在各方面的表現與多工處理足以滿足入門玩家使用,內建顯卡要玩一些需求不高的主流遊戲也是輕輕鬆鬆,實測LOL與跑跑卡丁車遊戲不論是A8-9600或A10-9700都可以維持在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與體驗;許多預算不多的玩家選擇這兩款處理器搭配入門等級的A320或B350主機板,就可以享受到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下面提供兩組簡單的菜單,入門遊戲主機搭配SSD,價格約萬元初,若捨去SSD則可以壓在萬元內


想要找入門等級且CP值高的處理器,相信四核心AMD A8-9600與A10-9700是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2018/01/03 11:47:33

發文IP 59.125.*.*





 四核心入門文書遊戲機首選搭配
今年年初AMD推出了Ryzen系列產品,接著更推出了旗艦級的Ryzen Threadripper產品,唯獨APU系列產品遲遲沒有看見蹤影,近期終於看見AM4平台的APU產品,代理商威健引進的有A10-9700與A8-9600,這兩款並非是Ryzen APU產品,而是去年已發表的 Bristol Ridge,A10-9700與A8-9600皆為四核心產品,內顯為Radeon R7,主要差異在於時脈上的差異,A10-9700核心時脈為3.5GHz,Turbo 3.8GHz,內顯時脈1029MHz,A8-9600核心時脈為3.1GHz,Turbo 3.4GHz,內顯時脈900MHz。L2快取皆為6MB,TDP為 65W,相當適合入門文書遊戲機,利用內建顯卡即可玩一些需求不高的主流遊戲,例如LOL、跑跑卡丁車…等,現在就來看看這兩款AM4平台的APU處理器啦。

 AMD A10-9700 & A8-9600與搭配主機板簡單介紹
▼兩款處理器在外包裝上差異不大,標示內建Radeon R7顯示與處理器工作頻率


▼搭配ASUS PRIME X370-A主機板 


 A8-9600與A10-9700效能測試比較

A8-9600測試平台
CPU: AMD A8-9600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A10-9700測試平台
CPU: AMD A10-9700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Fritz Chess Benchmark:A10-9700領先A8-9600約7%左右多工效能
A8-9600

A10-9700

▼NuclearMC:整體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1%左右
A8-9600:12587

A10-9700:12728

▼WinRAR: A10-9700領先A8-9600約5.3%左右解壓縮效能
A8-9600:2857KB/s

A10-9700:3009KB/s

▼7Zip:壓縮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6.5%,解壓縮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8.4%
A8-9600

A10-9700 

▼wPrime:A10-9700領先A8-9600約9.8~10.3%左右浮點運算效能
A8-9600

A10-9700 

▼CINEBENCH R11.5:顯卡繪圖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1.7%左右,處理器繪圖A10-9700領先A8-9600約10.48%左右
A8-9600:OpenGL:36.43fps CPU:3.34fps

A10-9700:OpenGL:37.05fps CPU:3.69 fps

▼CINEBENCH R15:顯卡繪圖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6.7%左右,處理器繪圖A10-9700領先A8-9600約7.7%左右
A8-9600:OpenGL:42.10fps CPU:272cb

A10-9700:OpenGL:44.93fps CPU:293cb

▼x264 FHD Benchmark:轉檔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8.1%左右
A8-9600:11.1

A10-9700:12

▼New 3DMark Cloud Gate: A10-9700領先A8-9600約1.8%左右
A8-9600:841

A10-9700:6967

▼New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A10-9700領先A8-9600約2.3%左右
A8-9600:51090

A10-9700:52304

▼New 3DMark Sky Diver: A10-9700領先A8-9600約7.8%左右
A8-9600:5635

A10-9700:6078

▼Final Fantasy XIV AREALM REBORN: A10-9700領先A8-9600約3.5%左右
A8-9600:4911

A10-9700:5083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A10-9700領先A8-9600約5.2%左右
A8-9600:3683

A10-9700:3877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A10-9700領先A8-9600約5.2%左右
A8-9600:3787

A10-9700:3986


▼效能比較總表,各方面表現A10-9700都略勝A8-9600,A10-9700在多工處理上都有1~10%左右的提升,在顯卡部分則有1~7%的效能提升,在壓縮軟體部分則有5~8%的效能提升,若比較需要效能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A10-9700,若是一般文書與輕度遊戲使用者則可以選擇A8-9600 


LOL遊戲體驗

▼LOL遊戲設定



▼A8-9600錄影,在場景較簡單的畫面可以維持在70張左右的水準,若在較複雜的場景則可以維持在55張上下的表現,雖然會掉到55張,依然不會影響遊戲的順暢度與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HpYotTtLI

▼A10-9700錄影,在場景較簡單的畫面可以維持在70~80張以上的水準,若在較複雜的場景則可以維持在60張上下的表現,整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sNIxZU-BQ


跑跑卡丁車遊戲體驗

▼遊戲設定


▼A8-9600錄影,全程都在60張,順暢度沒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ikvIQmi_o

▼A10-9700錄影,全程都在60張,順暢度沒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exLECRHWQ


總結:
這次介紹的A8-9600與A10-9700都屬於入門產品,在各方面的表現與多工處理足以滿足入門玩家使用,內建顯卡要玩一些需求不高的主流遊戲也是輕輕鬆鬆,實測LOL與跑跑卡丁車遊戲不論是A8-9600或A10-9700都可以維持在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與體驗;許多預算不多的玩家選擇這兩款處理器搭配入門等級的A320或B350主機板,就可以享受到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下面提供兩組簡單的菜單,入門遊戲主機搭配SSD,價格約萬元初,若捨去SSD則可以壓在萬元內


想要找入門等級且CP值高的處理器,相信四核心AMD A8-9600與A10-9700是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四核心入門文書遊戲機首選搭配
今年年初AMD推出了Ryzen系列產品,接著更推出了旗艦級的Ryzen Threadripper產品,唯獨APU系列產品遲遲沒有看見蹤影,近期終於看見AM4平台的APU產品,代理商威健引進的有A10-9700與A8-9600,這兩款並非是Ryzen APU產品,而是去年已發表的 Bristol Ridge,A10-9700與A8-9600皆為四核心產品,內顯為Radeon R7,主要差異在於時脈上的差異,A10-9700核心時脈為3.5GHz,Turbo 3.8GHz,內顯時脈1029MHz,A8-9600核心時脈為3.1GHz,Turbo 3.4GHz,內顯時脈900MHz。L2快取皆為6MB,TDP為 65W,相當適合入門文書遊戲機,利用內建顯卡即可玩一些需求不高的主流遊戲,例如LOL、跑跑卡丁車…等,現在就來看看這兩款AM4平台的APU處理器啦。

 AMD A10-9700 & A8-9600與搭配主機板簡單介紹
▼兩款處理器在外包裝上差異不大,標示內建Radeon R7顯示與處理器工作頻率


▼搭配ASUS PRIME X370-A主機板 


 A8-9600與A10-9700效能測試比較

A8-9600測試平台
CPU: AMD A8-9600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A10-9700測試平台
CPU: AMD A10-9700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Fritz Chess Benchmark:A10-9700領先A8-9600約7%左右多工效能
A8-9600

A10-9700

▼NuclearMC:整體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1%左右
A8-9600:12587

A10-9700:12728

▼WinRAR: A10-9700領先A8-9600約5.3%左右解壓縮效能
A8-9600:2857KB/s

A10-9700:3009KB/s

▼7Zip:壓縮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6.5%,解壓縮效能A10-9700領先A8-9600約8.4%
A8-9600

A10-9700 

▼wPrime:A10-9700領先A8-9600約9.8~10.3%左右浮點運算效能
A8-9600

A10-9700 

▼CINEBENCH R11.5:顯卡繪圖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1.7%左右,處理器繪圖A10-9700領先A8-9600約10.48%左右
A8-9600:OpenGL:36.43fps CPU:3.34fps

A10-9700:OpenGL:37.05fps CPU:3.69 fps

▼CINEBENCH R15:顯卡繪圖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6.7%左右,處理器繪圖A10-9700領先A8-9600約7.7%左右
A8-9600:OpenGL:42.10fps CPU:272cb

A10-9700:OpenGL:44.93fps CPU:293cb

▼x264 FHD Benchmark:轉檔部分A10-9700領先A8-9600約8.1%左右
A8-9600:11.1

A10-9700:12

▼New 3DMark Cloud Gate: A10-9700領先A8-9600約1.8%左右
A8-9600:841

A10-9700:6967

▼New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A10-9700領先A8-9600約2.3%左右
A8-9600:51090

A10-9700:52304

▼New 3DMark Sky Diver: A10-9700領先A8-9600約7.8%左右
A8-9600:5635

A10-9700:6078

▼Final Fantasy XIV AREALM REBORN: A10-9700領先A8-9600約3.5%左右
A8-9600:4911

A10-9700:5083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A10-9700領先A8-9600約5.2%左右
A8-9600:3683

A10-9700:3877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A10-9700領先A8-9600約5.2%左右
A8-9600:3787

A10-9700:3986


▼效能比較總表,各方面表現A10-9700都略勝A8-9600,A10-9700在多工處理上都有1~10%左右的提升,在顯卡部分則有1~7%的效能提升,在壓縮軟體部分則有5~8%的效能提升,若比較需要效能的使用者則可以選擇A10-9700,若是一般文書與輕度遊戲使用者則可以選擇A8-9600 


LOL遊戲體驗

▼LOL遊戲設定



▼A8-9600錄影,在場景較簡單的畫面可以維持在70張左右的水準,若在較複雜的場景則可以維持在55張上下的表現,雖然會掉到55張,依然不會影響遊戲的順暢度與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iHpYotTtLI

▼A10-9700錄影,在場景較簡單的畫面可以維持在70~80張以上的水準,若在較複雜的場景則可以維持在60張上下的表現,整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DsNIxZU-BQ


跑跑卡丁車遊戲體驗

▼遊戲設定


▼A8-9600錄影,全程都在60張,順暢度沒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ikvIQmi_o

▼A10-9700錄影,全程都在60張,順暢度沒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uexLECRHWQ


總結:
這次介紹的A8-9600與A10-9700都屬於入門產品,在各方面的表現與多工處理足以滿足入門玩家使用,內建顯卡要玩一些需求不高的主流遊戲也是輕輕鬆鬆,實測LOL與跑跑卡丁車遊戲不論是A8-9600或A10-9700都可以維持在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與體驗;許多預算不多的玩家選擇這兩款處理器搭配入門等級的A320或B350主機板,就可以享受到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下面提供兩組簡單的菜單,入門遊戲主機搭配SSD,價格約萬元初,若捨去SSD則可以壓在萬元內


目前A10-9700內顯效能已經比對手產品i3-8100來的優秀,未來推出Ryzen架構的APU產品,想必會有更優異的表現;想要找入門等級且CP值高的處理器,相信四核心AMD A8-9600與A10-9700是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Qlippie高畫質無線Wi-Fi穿戴式直播自拍運動攝影機-體積小攜帶操作無負擔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31 09:42:23

發文

#6036061 IP 220.13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Qlippie高畫質無線Wi-Fi穿戴式直播自拍運動攝影機
近年來網路颳起了一陣直播旋風,不論是玩遊戲、運動、賣產品…等,甚至是打麻將都有直播可以觀看,而這股旋風帶動了不少周邊產品不斷進步與創新,穿戴式攝影機也是不斷進步的產品之一,這次要介紹由Qlippie推出的高畫質無線Wi-Fi穿戴式直播自拍運動攝影機,這款運動攝影機規格還不錯,鏡頭部分採用800萬高像素攝像頭,搭配1/3.2寸Sony CMOS感光晶片與F2.6大光圈,提供最大廣角122度,內建無線WiFi傳輸可透過專用行動裝置App做多樣濾鏡與直播功能,儲存容量部分內建32GB儲存空間,免安裝記憶卡即可錄影,如需要防水可以搭配原廠專用防水機殼可達深度15米,讓使用者就算在水中也能輕鬆操作使用;許多使用者也會直接把運動攝影機當作行車紀錄器使用,再加上有防水殼,就算是下雨天也不用擔心,馬上就來看看Qlippie高畫質無線Wi-Fi穿戴式直播自拍運動攝影機啦。


 Qlippie高畫質無線Wi-Fi穿戴式直播自拍運動攝影機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相當典雅,皆採用白色包裝,相當有質感


▼本體採用金屬硬盒包裝,可避免在運送過程中造成損壞


▼配件一覽:保固卡、產品說明書、背夾支架、防水盒(選配)、傳輸線、手掛繩與表面飾片貼紙,飾片貼紙原廠提供相當多種可供使用者挑選使用



▼本體一覽,整體外觀相當低調與簡約,採用全白設計,前方為鏡頭部分


▼背面有金屬夾具,方便使用者直接夾在身上與固定


▼上方為相機快門按紐


▼左側為電源開關與模式切換按鈕,下方為麥克風


▼右側上方為揚聲器,下方為麥克風,中間為micro USB接口


▼與背夾支架結合後一覽,透過支架可以固定於轉接座上或是自拍棒上




▼與防水盒結合後一覽,下方可調整旋轉角度,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環境調整




手機App介紹

▼進入App後有連線操作提示



▼將Qlippie開機後連線Wi-Fi,連線完成後即可開始操作使用



▼App設定一覽



▼連接Wi-Fi:可讓Qlippie連接Wi-Fi,這樣連線至Qlippie時也可以直接使用Wi-Fi上網


▼設備熱點:可設定Qlippie熱點名稱


▼畫質:可設定Qlippie錄影畫質


▼語言設置:共有五種語言可選擇


▼模式共有五種可選擇,分別為延時攝影、慢動作、視頻、照片與直播


▼延時攝影秒數設定分別為0.5秒、2秒、5秒、10秒與20秒


▼直播部分可直接與社群連接,直接做快速直播!!


▼已FB為例,設定後按下直播即可,在FB上就可看到有直播!!超級無敵方便快速!!


▼若裡面有錄影檔可直接看到檔案


▼點選檔案後可做分享、播放與刪除





▼線上播放時可選取播放秒數



實際錄影

這次測試當作機車行車紀錄器使用,把攝影機架設在龍頭上,不過這樣比較會有震動就是了XDD,晚上部分採用固定於衣服上,使用情境就會跟運動攝影比較接近!!

▼白天實際錄影


▼雨天實際錄影



▼晚上實際錄影



總結
Qlippie高畫質無線Wi-Fi穿戴式直播自拍運動攝影機整體來說還不錯,不僅體積小,錄影畫質也有一定的水準,透過App擁有更棒的功能,可以做許多應用,而且直播非常的輕鬆容易,只要設定好按下直播直接快速直播!!在實際錄影部份白天與雨天都有不錯的效果,晚上部份表現也有一定的水準,車牌部份依然清晰,使用者要夜拍也是沒有問題的!!
目前這款產品其實台灣有相當多平台在販售,不過個人是找了有實體店面的精緯電子,畢竟有任何問題要做保固服務有實體店面會比較有保障!!而且實體店面有任何操作問題都可以現在詢問服務人員,服務人員也都會很仔細的教學,讓使用者可以現場解惑!!想找一款CP值不錯的運動攝影機嗎?相信Qlippie高畫質無線Wi-Fi穿戴式直播自拍運動攝影機是不錯的好選擇。


廣盛QSAN XCubeNAS XN3002T-採用四核心處理器與混合式儲存空間,強悍規格一次擁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30 12:19:10

發文

#6036024 IP 220.13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採用四核心處理器與混合式儲存空間,強悍規格一次擁有!!
近年來人們對資料安全意識崛起,讓NAS系統越來越流行,有吃過硬碟無故掛點的虧就知道資料備份的重要性,再加上網路速度蓬勃發展,每個人對儲存空間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不論是音樂、影片或照片的品質與容量也隨之增加,NAS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中。

廣盛QSAN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一點,於2004年所成立,研發頂尖的儲存設備,提供優異效能、完善的資料保護以及智慧資料管理,不過以前產品都以企業產品為主,而近期廣盛QSAN運用了在企業產品的經驗,推出了桌上型產品,這次介紹入門款的產品『XN3002T』,採用Intel Celeron 1.1GHz 四核心處理器,搭配4GB DDR3L記憶體,另外還提供一組記憶體擴充槽供使用者擴充 (最高可擴充至8GB),USB連接埠內建三組USB3.0與兩組USB2.0傳輸介面,網路部分為兩組Giga LAN,一組HDMI,儲存部分除了標準可安裝兩顆3.5吋/2.5吋硬碟外,還配置了一顆2.5吋SSD硬碟插槽,滿足使用者容量與效能的需求;軟體採用全新QSM3.0作業系統,操作介面相當人性化,不管是新手或是老手都可以輕鬆上手,原廠還提供了Android 及iOS Xccess App,可使用者可透過行動裝置與NAS連線做資料存取與遠端操控;另外支援AES-256加密、WORM(Write Once Read Many)與SED(Self-Encryption Drive)技術,有效防止資料盜取或修改,講了這麼多特色還不如直接身歷其境介紹吧!!

▼廣盛QSAN XCubeNAS XN3002T基本規格


廣盛QSAN XCubeNAS XN3002T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特色…等相關資訊


▼QSAN Logo


▼產品型號為XN3002T,採用Intel Celeron 1.1GHz 四核心處理器,硬碟擴充為2+1 Bay設計,硬碟分層為企業等級設計


▼上方標示產品序號與MAC,還有標示硬體基本規格



▼另一側則為QSAN斗大的Logo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



▼另一側標示XN3002T為可+1設計,指可在安裝一顆2.5吋SSD


▼配件:配件:快速安裝手冊、網路線*2、硬碟固定螺絲、變壓器、XReplicator啟用序號卡與硬碟鑰匙/側蓋開啟工具




▼變壓器為台達電子出品,12V/5.417A


▼QSAN XN3002T一覽,外型上整體較為圓潤,與普遍的陽剛的外型有點差異,,前方有一組USB3.0方便使用者安裝與製作備份使用,旁邊有一顆一鍵備份按鈕,並有電源與網路指示燈號


▼QSAN Logo、USB3.0與一鍵備份按鈕、電源開關、網路指示燈號


▼硬碟鎖孔設計,必須採用專用鑰匙才可開啟,上鎖後QSAN logo的Q一樣




▼硬碟安裝為滑軌設計,按壓後即可取出滑軌,下方還有硬碟鎖可使用


▼側面與頂部為塑膠材質外殼,且無散熱開孔設計,代表機器本體相當省電




▼底部有散熱開口與防滑膠墊


▼後方一覽,有序號貼紙、主動式散熱設計,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
 

▼後方I/O部分(由上而下):兩組Giga LAN、兩組USB3.0、兩組USB2.0、HDMI 2.0、Reset按鈕與電源輸入


▼獨特擴充側邊蓋設計,透過專用工具拆裝,免螺絲安裝更方便!!



▼記憶體可再擴充,最大可支援至8GB


▼側邊蓋拆開後前方可看到2.5吋擴充槽


▼2.5吋擴充槽為滑軌免螺絲設計


▼滑軌正反面一覽,滑軌為塑膠製品,有散熱開孔設計,3.5吋裝置為免螺絲設計,底部還有2.5吋裝置固定螺絲孔




▼本次搭配硬碟一覽


▼硬碟為TOSHIBA DT01ACA200 2TB


▼SSD為KLEVV NEO N600 120GB


 QSAN XN3002T作業系統簡單介紹

其實現在NAS的作業系統軟體都大同小異,操作方式都與平板類似,故在操作上不論新手與老手都可以快速上手!!目前XN3002T搭配的是QSM(QSAN Storage Management) 3.0,在安裝上相當容易,僅需要電腦與NAS同時連結於同一網域內,再透過 XFinder程式或在瀏覽器輸入http://find.qsan.com即可開始設定NAS

▼本次透過瀏覽器來搜尋NAS


▼設定部分有快速安裝與客製安裝,若有安裝SSD情況下,快速安裝會建議為RAID5,使用者可依照個人需要做設定


▼設定完成後即可登入看到簡潔的操作畫面


▼左邊為功能表,可開啟控制面板與應用程式,還可將NAS重新開機與關機


▼背景任務可以查看任務進度


▼通知中心可以查看NAS所有通知


▼搜尋功能可以搜尋App、安裝檔或說明


▼使用者部分可以做偏好設定與登出


▼說明部分有各功能詳細操作說明


▼語言部份有多國語言可選擇


▼即時監控部分可即時查看處理器、記憶體、網路與硬碟使用情況,還有NAS硬體狀況與使用者/VPN登入情形




▼控制面板功能一覽


▼App軟體一覽


ZFS檔案系統

▼XN3002T 採用ZFS檔案系統,在空間規畫與管理設定上與一般NAS有些許不同,系統部分會先建立一個System儲存池,後續使用者可在建立儲存池做分類


▼XCubeNAS可以透過SAS Controller串接擴充,不過XN3000T系列未支援PCIe擴充,需要XN5000系列以上才有支援此功能


▼儲存池狀態一覽,使用者可手動設定容量不足提醒,若容量不足時會發出提醒


▼邏輯部分可自行新增做分類管理



▼虛擬邏輯部分可直接掛載其他NAS的iSCSI LUN


▼可建立iSCSI LUN


SSD快取

▼XN3002T 2+1 Bay特殊設計,可再安裝一顆2.5吋SSD做快取加速


▼SSD快取可為邏輯與iSCSI LUN服務,並可設定讀或寫


▼設定完畢


▼SSD快取工作狀態


 WORM(Write Once Read Many) 

▼WORM意旨一次寫入多次讀取,這功能一般NAS比較少看到,該功能可設定寫入檔案至NAS後,指定時間內不允許User去刪除或修改內容


▼WORM有三種模式
1.永久性保護,永遠不得刪除與修改
2.共用資料夾底下的所有檔案於保留指定日期內不得刪除與修改
3.共用資料夾底下的所有檔案依各檔案建立時間,並於指定的保留日期內不得刪除與修改


▼設定完畢後確認提醒


▼必須輸入帳號密碼才可確認開啟WORM功能


備份

▼備份部分提供快照備份功能,快照與定期備份是對付勒索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線上備份部分可連線網路上其他NAS或儲存位置做檔案備份


▼雲端備份可連線至Amazon S3做檔案雲端備份



▼XMirror為多點備份功能,可建立一個同步區域做多點備份


▼USB一鍵備份可設定相關細項設定


雲端同步

▼許多使用者都有使用訪間雲端空間,目前XN3002T提供Google Drive、DropBox與OneDrive,讓使用者可以讓NAS與雲端可以同步資料,讓資料備份更有保障


▼登入後即可開始同步,本次以OneDrive為例




▼同步設定,可以設定為雙向同步,也就是說資料丟到NAS內的指定資料夾,就會自動同步到雲端中,非常方便好用!!


▼設定完畢


▼開啟開始同步


病毒防護

▼App內提供病毒防護軟體,讓使用者可以安心將檔案存入NAS內


▼隔離區


▼排程列表


▼報告


▼進階設定


▼日誌


▼掃描中


▼掃描完畢


伺服器架設

▼可架設VPN伺服器,去中國翻牆的利器


▼可架設SQL伺服器 


▼可架設網頁伺服器 




▼VPN架設部分提供PPTP、L2TP/IPsec與OpenVPN




▼帳號部分可針對不同帳號開啟VPN服務功能


▼連線清單可隨時掌握線上登入人員


▼日誌部分可記錄VPN伺服器狀態


▼VPN實際連線


 QSAN XReplicator 

▼XReplicator擁有超簡單的備份與還原功能,還可設定整機還原!!






▼新增備份


▼備份來源可選擇整台電腦、磁碟/磁碟分割、檔案/資料夾或NAS


▼選擇備份目的地




▼選擇完畢後可看到備份來源與目的地設定


▼備份中


▼備份完畢


▼選取還原則可選擇還原路徑


▼工具可製作開機還原ISO檔案,若有備份系統,當系統損壞無法開機時,可以透過USB開機還原系統


▼可設定啟動選項


▼選擇ISO檔存放位置


▼設定確認


▼ISO製作完成


總結
這次介紹的廣盛QSAN XCubeNAS XN3002T相當不錯,整台架構有伺服器的味道,採用強悍的Intel Celeron 1.1GHz 四核心處理器,搭配4GB DDR3L記憶體,另外還提供一組記憶體擴充供使用者擴充,並內建了足夠的USB擴充埠,網路部分為雙Giga Lan,HDMI採用2.0規格,整體硬體規格相當強悍;在應用上內建的App軟體都比較偏向企業使用,要架設網頁、SQL與VPN伺服器都相當容易;整體來說廣盛QSAN XCubeNAS XN3002T可以說是相當容易上手的一款產品,搭配QSM 3.0操作控制介面與行動裝置類似,讓使用者感覺相當的容易適應與使用,設定部分也都淺顯易懂,不論是新手或是老手都能輕易設定完畢,軟體部分搭配QSAN XReplicator讓備份與還原更加簡單容易,就算是系統損壞也可透過USB開機回原系統,真的是相當方便與實用的功能;廣盛QSAN XCubeNAS XN3002T規格強悍且獨特的2+1 Bay設計,提供強悍的應用與混合式儲存,非常適合中小企業或是個人工作室使用,原廠提供兩年保固,由代理商富基電通提供完整的保固服務,讓使用者可以安心使用。


華擎ASRock X299 EXTREME 4-X299平台最佳CP值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12 10:19:23

發文

#6034721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MG_4706.JPG 

 X299平台最佳CP值首選!! 
X299平台屬於高階平台,在主機板的價格上都會較不親民,這次要介紹價格親民且CP值相當不錯的主機板,由華擎ASRock所推出的『X299 EXTREME 4』,用料部分採用華擎超合金,CPU部分採用11相數位供電,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Purity Sound天籟美聲4代技術,並採用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可支援600ohm耳機,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四通道DDR4,並可超頻至DDR4-4200MHz以上,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兩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三組PCIe x16插槽,並支援AMD Quad CrossFireX與NVIDIA Quad SLI,插槽部分其中兩組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提供當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酷炫設備部分提供兩組RGB LED控制,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功能相當齊全與強悍,現在就來看看最佳CP值的華擎ASRock X299 EXTREME 4。

包裝與配件
▼彩盒標示產品名稱與特色

▼ASRock Logo

▼產品型號:X299 EXTREME 4,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採用Intel X299晶片組與支援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還有酷炫的RGB LED控制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產品特色:採用Intel Lan、提供SLI HB橋接器、內建USB 3.1 Gen 2 Typc-A+C、音效搭配Purity Sound天籟美聲4代技術與水冷幫浦接頭

▼採用華擎超合金包含
1.特大超合金散熱片
2.60A高效電感
3.記憶體供電高效合金電感(與鐵粉電感相比,可降低70%的核心損失)
4.雙層堆疊 MOSFET
5.Nichicon 12k黑色電容(日本原裝高品質高傳導固態電容)
6.黑色磨砂PCB
7.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

▼CPU供電採用11相數位供電與雙8pin電源輸入

▼提供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三組PCIe x16插槽,並支援AMD Quad CrossFireX與NVIDIA Quad SLI,插槽部分其中兩組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

▼提供兩組RGB LED控制,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預留M.2(Key E) WiFi網卡插槽,可供使用者自行升級

▼I/O標示與X299 EXTREME 4產品規格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記憶體安裝說明書、EXTREME主機板明信片、ASRock貼紙、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4、SLI HB橋接器、I/O擋板、M.2固定螺絲*3與WiFi天線固定檔板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PCB,PCH散熱片與底部印刷造型有一整體的圖案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


▼I/O部分:PS/2滑鼠埠、PS/2鍵盤埠、Clean CMOS、USB 3.1 Gen 1 Type-A*4、USB3.1 Gen 2 Type-A與USB3.1 Type-C、USB2.0*2、RJ-45與7.1聲道音訊輸出

▼CPU腳座,支援LGA2066 Core X系列處理器


▼CPU供電部分採用11相供電,搭配ISL69138 PWM控制器,搭配雙層堆疊 MOSFET並有獨立散熱片做散熱,背面有MOSFET DRIVER,CPU VCore供電為雙8 Pin,電容部分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電感為60A高效電感,用料相當強悍






▼記憶體擴充槽為八條,支援四通道DDR4


▼記憶體電源用料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

▼音效採用天籟美聲4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晶片採用ALC1220,輸出端搭配發燒級TI N5532 OPA放大器




▼ASMedia ASM3142 PCIe轉USB3.1晶片與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

▼NXP L04083B PCIe 3.0切換器


▼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晶片

▼M.2(Key E) WiFi網卡擴充槽

▼PCIe擴充槽一覽

▼兩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其中一組支援最大長度為22110,另一組支援最大長度為2280,支援 Intel Optane Technology與ASRock U.2 Kit


▼前置Audio插Pin 

▼兩組RGB LED控制插Pin


▼TPM模組插Pin 

▼四組前置USB 2.0插Pin 

▼前置面板插Pin

▼SATA部分共提供八組SATA 6Gb/s

▼兩組前置USB 3.0插Pin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X299 PCH散熱片

▼X299 PCH 

▼PCH周圍佈滿LED燈


BIOS設定簡單介紹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並有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可以使用,另外還有Profile可儲存超頻參數,相當方便



▼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有4.2GHz、4.4GHz、4.6GHz與4.8GHz可選擇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可以直接查看記憶體內SPD資訊


▼電壓調整選項一覽



▼FIVR調整選項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各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I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RAID設定、驅動安裝、UEFI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還可直接設定RGB LED功能


▼RGB LED功能設定,基本上與作業系統內的軟體介面相同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測試平台與環境(預設)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299 Extreme 4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9-25-25-4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102057GB/s Write:103.68GB/s Copy:92875MB/s

▼Super PI 1M:8.486s

▼CPU Mark:731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099sec 1024M-79.835sec

▼WinRAR:25928KB/s

▼2345好壓

▼7-Zip

▼PerformanceTest CPU:11553

▼PerformanceTest RAM:3442

▼x264 FHD Benchmark:55

▼x265 FHD Benchmark:65.98 FPS

▼x265 4K Benchmark:16.53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測試平台與環境(超頻)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 4.6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299 Extreme 4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9-25-25-4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111.09GB/s Write:111.94GB/s Copy:102.396GB/s

▼Super PI 1M:7.845s

▼CPU Mark:780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2.687sec 1024M-66.819sec

▼WinRAR:31453KB/s

▼2345好壓

▼7-Zip

▼PerformanceTest CPU:12142

▼PerformanceTest RAM:4017

▼x264 FHD Benchmark:64.1

▼x265 FHD Benchmark:70.29 FPS

▼x265 4K Benchmark:18.35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效能比較總表


RGB LED Tool簡單介紹

▼主機板發光處

▼透過專用軟體可分別修改發光顏色、亮燈模式與亮燈速度

▼除了可以一次同步修改外,還可以分別針對不同地方做不同的調整

▼亮燈模式共有七種可選擇,下方還有亮燈速度可調整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Seagate 2TB SSHD效能表現還不錯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X299 EXTREME 4用料與規格相當不錯,提供了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能與穩定度,用料方面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產品整體效能與壽命提升了不少,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安心與放心,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四代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讓音質表現相當出色,降低了許多雜音,讓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在擴充部分提供了兩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提供了八組,PCIe x16提供三組擴充槽,其中兩組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效能表現方面搭配i9-7900X預設表現相當不錯,在各方面表現皆相當優異,超頻部分X299 EXTREME 4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性,超頻後效能真的相當出色,i9-7900X可超頻至4.6GHz(頻率可以再更高但散熱器壓不住會降頻),記憶體部分超頻則採用縮時序方式提升表現,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都高達了111GB/s的亮眼成績,複製部分也達到了102GB/s,效能提升相當顯著,BIOS調整部分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如果是超頻新手,BIOS選項內有原廠所調整出來的CPU超頻設定值,讓玩家可以輕鬆對CPU做超頻,一點壓力都沒有,這次超頻在各種測試軟體中都有不錯效能提升,最高提升了25%,效果相當顯著;RGB LED控制已經是許多主機板標配,X299 EXTREME 4提供了兩組燈條擴充,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PCH區)同步,整體來說規格與功能皆相當齊全與強悍;保固部分原廠提供四年保固(第一年免費換新服務),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外,還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換新)。


AMD Ryzen 3 1300X vs Intel i3-8100-多工效能與遊戲表現PK實測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11 13:26:14

發文

#6034656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中階處理器對決
中階等級處理器目前就AMD Ryzen 3 1300X與Intel i3-8100最為熱門,這兩款處理器在價格上相近,規格上同樣是四核心四執行序,TDP也同樣為65W,比較大的差異就是AMD Ryzen 3 1300X無內建顯卡,不過擁有無鎖倍頻,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這次會針對這兩款處理器做多工比較與遊戲效能測試,讓玩家可以了解兩款處理器效能上的差異當作組裝電腦時的選擇參考。

兩顆處理器規格比較,紅字為規格較佳


 AMD Ryzen 3 1300X與Intel i3-8100測試平台一覽
▼AMD Ryzen 3 1300X搭配ASUS PRIME X370-A(手邊剛好只有X370~囧)



▼Intel i3-8100搭配ASUS PRIME Z370-P,目前第八代處理器指能搭配Z370主機板(貴貴der~)


▼這次測試搭配的顯卡為ROG STRIX RX580


 Intel i3-8100 測試

CPU: Intel i3-8100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Z370-P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VGA: ASUS ROG STRIX RX580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25820

▼WinRAR:5421KB/s

▼7Zip

▼CINEBENCH R11.5 OpenGL:103.93fps CPU:6.73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14.97fps CPU:584cb

▼x264 FHD Benchmark :19.5

▼Microsoft Mixed Reality


 AMD Ryzen 3 1300X預設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3 1300X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VGA: ASUS ROG STRIX RX580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20202

▼WinRAR:4000KB/s

▼7Zip

▼CINEBENCH R11.5 OpenGL:84.49fps CPU:6.13fps

▼CINEBENCH R15 OpenGL:96.13fps CPU:528cb

▼x264 FHD Benchmark :19.3

▼Microsoft Mixed Reality


 AMD Ryzen 3 1300X超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3 1300X @ 4GHz
Cooler: 原廠風扇
MB: ASUS PRIME X370-A
RAM: Micron DDR4-2400 16GB*2
VGA: ASUS ROG STRIX RX580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23451

▼WinRAR:4136KB/s

▼7Zip

▼CINEBENCH R11.5 OpenGL:92.77fps CPU:6.78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00.03fps CPU:594cb

▼x264 FHD Benchmark :21.3

▼Microsoft Mixed Reality


▼效能比較總表,AMD Ryzen 3 1300X在未超頻的情況下,Intel i3-8100比較有優勢,在各測試項目中都有小幅度領先,AMD Ryzen 3 1300X超頻後則是各有輸贏






遊戲體驗

Quake Champions

Quake Champions遊戲冠軍包在有些線上店家銷售Ryzen 5與Ryzen 7時有贈送,這次測試採用Ryzen 3處理器搭配了比較高檔的遊戲平台設置(X370+RX580),所以採用了這套遊戲做實際體驗數據分享給大家參考:

▼Quake Champions遊戲設定


GTA5

▼GTA5遊戲設定




▼AMD Ryzen 3 1300X超頻平台遊戲畫面


▼Intel i3-8100平台遊戲畫面


▼測試結果如下圖,在遊戲實際測試中,AMD Ryzen 3 1300X超頻後表現都略勝Intel i3-8100,對電競玩家來說遊戲表現優異才是最重要的!!GTA5這款遊戲大作可以完全展現出處理器的重要性!!


 AMD Ryzen Master 與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簡單介紹

AMD Ryzen Master
▼Ryzen Master是一套可以在作業系統內調整處理器、記憶體與電壓調整的工具軟體


▼上方可以開啟系統監控,可以即時監控處理器的時脈與溫度


▼下方提供四組Profile設定,使用者設定完畢後可儲存與快速讀取,也可將設定恢復預設


AMD 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
▼軟體有幾大項目,遊戲、影像、ReLive、顯示器與系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ReLive,開啟功能後可做錄影或直接做直播,相當方便!!

▼喜好設定部分可調整有關軟體的相關細項喜好

▼遊戲的全域設定中可以設定遊戲的畫質設定,還可設定是否開啟Crossfire,還可隨時監控每一張卡的工作頻率、溫度與風扇轉速



▼影像部分可設定顯示時的色彩模式

▼ReLive部分可設定一些錄製畫面或擷取時的快速鍵、錄影畫質相關設定、直播設定與影片存放位置,直播部分可串聯Twitch與YouTube,其他平台則需要手動設定




▼顯示器部分可以設定畫面縮放、像素格式….等,若螢幕有支援FreeSync則可以開啟功能

▼系統部分可以看到目前所有卡的規格與VBIOS相關資訊,軟體部分則可以看到所有驅動程式與軟體的版本




總結:
這次採用AMD Ryzen 3 1300X與Intel i3-8100做效能上的PK,在預設效能部分Intel i3-8100小贏AMD Ryzen 3 1300X,不過AMD Ryzen 3 1300X擁有不鎖倍頻可超頻特性,使用者可透過超頻獲得更優異的效能表現,超頻後不論是在遊戲表現或是多工處理部分都有不錯的效能提升,許多測試項目中也都有小贏Intel i3-8100,在價格部分以下面的價格為例:
Intel i3-8100搭配Z370主機板(目前僅能搭配Z370才可支援) $7640

AMD Ryzen 3 1300X搭配A320主機板(無超頻玩家) $6090

AMD Ryzen 3 1300X搭配B350主機板(超頻玩家) $6450

價格部份兩個平台有1000~1500左右的差價,基本上採用AMD Ryzen 3 1300X已可滿足大部分的入門電競玩家需求(LOL、跑跑卡丁車、爐石戰記、上古卷軸、暴雪英霸…等),擁有較高的CP值,可以把差價拿去購買適合的電競周邊或去補強顯示卡效能表現;最後再提醒一下,最近市場上充斥著水貨(平行輸入)AMD產品,在11月底AMD調降台灣售價打擊水貨,在價格上相差不多,所以購買AMD處理器或請店家組裝AMD PC時,要認明盒裝上有代理商威健保固貼紙(如下圖),才能在台灣享有完整保固服務,以上測試資訊提供給需要的玩家參考^^



美洲獅COUGAR 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擺放耳機輕鬆方便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11 10:03:23

發文

#6034647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MG_5186.JPG 


 美洲獅COUGAR 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
許多耳機使用者玩家都會有的困擾就是耳機不使用時不知該如何擺放,隨手放又深怕耳機受傷,使用市面上的耳機架好像又很佔空間且容易跑來跑去,這次要介紹由美洲獅COUGAR推出的『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BUNKER S採用真空吸盤設計,可以更容易固定在桌上,不會跑來跑去,讓使用者可以擁有更穩固且方便擺放耳機的地方,一般耳機架都只能平放在桌面上,而BUNKER S可以垂直吸附,在機殼側面或是玻璃上都可以使用,現在就來看看這款美洲獅COUGAR 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

 美洲獅COUGAR 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並強調採用吸盤式設計,提供更穩固的固定


▼美洲獅COUGAR Logo,採用吸盤式設計,提供穩固的固定


▼產品外觀,外觀部分較為簡單,不過可別覺得看似簡單就好像不實用,吸盤設計可是很厲害的!!


▼產品型號為BUNKER S 


▼包裝背面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介紹,BUNKER S可直立使用也可垂直固定使用,後方耳機支撐部分可更換設計,適用於不同使用環境



▼側面標示COUGAR Logo與產品型號



▼包裝上方標示產品型號,下方標示COUGAR官方資訊



▼耳機支撐(短桿),當垂直固定使用時可更換短桿型耳機支撐,上方橡膠突起部分為可防止耳機滑出而掉落




▼BUNKER S底部個角度一覽,整體造型不錯,簡單、俐落、有型





▼下方COUGAR Logo處為吸盤固定裝置


▼耳機支撐為可拆卸更換設計


▼底部吸盤一覽,底部的吸盤為特殊專利材質,稍微會有一點黏性,如果有黏灰塵時,可以沾水清理


▼耳機支撐(長竿)頂部為軟式橡膠設計,可避免耳機刮傷



▼短桿型耳機支撐可適用於垂直固定


▼使用示意圖,兩種使用方式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環境來變換固定方式



總結
美洲獅COUGAR 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是個非常不錯的產品,除了提供耳機的擺放外,底部固定採用獨家專利吸盤設計,讓耳機架可以相當穩固的固定在桌面上或垂直的固定面上,就算是表面不平整的地方也可使用,有別於一般耳機架只能在平整的表面且底部只是透過一般的防滑膠墊做止滑,底部的吸盤若有沾有灰塵,可直接用水清洗,晾乾後即可恢復功能再次使用;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網路價格為NT$890,價格來說不算高,想找一款方便好用且堅固的耳機架,相信美洲獅COUGAR BUNKER S真空吸盤耳機架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艾芮克i-rocks K65MS櫻桃銀軸白光機械式鍵盤-行雲如流水,殺敵更輕鬆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11 09:26:48

發文

#6034645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IMG_5544.JPG 


 櫻桃銀軸搭配,手感再升級!!
機械式鍵盤最有名的軸體非德國櫻桃軸(Cherry)莫屬,Cherry也是目前算是市占率相當高的軸體,目前Cherry軸最有名的就是黑、紅、茶、青四大軸體,前陣子Cherry也發布了全新MX Speed銀軸,銀軸是和紅軸一樣的線性手感,主要是追求更快速,初始壓力為20cN,觸發行程1.2mm、觸發壓力克數為45cN,全行程3.4mm,觸底壓力克數70cN,黃金觸點擁有5000萬次按壓壽命,對於追求超快速度按鍵的電競選手或是打字員來說更適合使用銀軸;這次要介紹由艾芮克i-rocks所推出的首款採用櫻桃銀軸的機械式鍵盤『K65MS』白光機械式鍵盤,K65M相信大家並不陌生,也推出了相當多版本,包含RGB背光、單色背光與無背光版本,K65MS採用無上蓋懸浮式鍵帽設計,背板為金屬材質底板,整體外型相當簡約,機械軸部分採用MX Speed銀軸,鍵帽採用雙色透光成型工藝,提高耐用性,USB回報率為1000Hz,防鬼鍵部分提供全區按鍵輸入無衝突與6 Key無衝突,並提供全鍵鎖定與Windows Key鎖定功能,背光部分採用白光設計,並擁有六組燈效與10組自定義模式設計,讓玩家依然可以享受視覺效果,現在就來看艾芮克i-rocks K65MS櫻桃銀軸白光機械式鍵盤。

 艾芮克i-rocks K65MS櫻桃銀軸白光機械式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軸體,這次包裝改走低調簡單路線


▼艾芮克i-rocks Logo


▼產品型號為K65M機械式鍵盤


▼採用Cherry MX Speed銀軸


▼前後兩側標示產品型號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型號、鍵帽語言、軸體與顏色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介紹、特色、系統需求、產品內容物與鍵盤外型


▼鍵盤外型照片


▼產品基本規格介紹、特色、系統需求與產品內容物


▼配件為產品說明書與保固卡


▼K65MS櫻桃銀軸機械式鍵盤一覽,整體顏色採用鐵灰色配置,相當的低調與簡約,採用無上蓋懸浮式鍵帽設計,背板為金屬材質底板,質感相當不錯




▼轉角邊緣有圓弧設計,讓整體外觀更加圓潤與討喜



▼USB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接頭部分原廠有保護蓋設計,相當用心,USB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



▼鍵盤指示燈號區,除了標準的燈號外還多了Windows Key鎖定指示燈號,上方有i-rocks鑽石工藝的Logo,提高品牌識別度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FN+ESC為全鍵盤鎖定
FN+F1為開啟多媒體播放器
FN+F2為音量降低
FN+F3為音量增加
FN+F4為靜音



▼FN+F5為停止播放多媒體
FN+F6為回到上一個多媒體播放
FN+F7為多媒體播放/暫停
FN+F8為下一個多媒體播放


▼FN+F9為開啟電子郵件軟體
FN+F10為開啟瀏覽器
FN+F11為開啟小算盤
FN+F12為開啟搜尋功能


▼Fn+PrtSc為背光開關


▼Fn+Ins為背光漣漪模式、單點亮模式
Fn+Home為背光恆亮
Fn+PgUp為背光呼吸模式
Fn+Del為背光切換自訂背光模式
Fn+End為背光波浪特效
Fn+PgDn為背光山巒模式


▼Fn+↑↓為調整背光亮度
Fn+←→為調整背光方向
Fn+ -+為調整背光速度


▼Fn+Windows Key為鎖定Windows Key


▼空白鍵上有i-rocks字樣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鍵盤功能簡單說明與安規認證標誌


▼背面有三向出線槽,使用者可依據使用環境或習慣做調整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五處防滑腳墊設計 





▼如需要做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墊高腳墊上同樣有防滑腳墊設計



▼鍵盤使用墊高腳墊前後一覽



▼採用Cherry MX Speed銀軸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衛星軸上有上油做潤滑,提高敲擊時的順暢度



▼鍵帽採用雙色透光成型工藝,提高耐用性,而且手感還不錯!!


背光展示

▼背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GYQRp2S44Q


▼背光錄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egzlO-Xh8


總結
艾芮克i-rocks K65MS櫻桃銀軸白光機械式鍵盤真的相當不錯,保有了K65M系列的傳統與特色,採用Cherry MX Speed銀軸,在手感上真的很棒,有直上直下的感覺,且觸發行程低僅3.2mm,壓力克數與紅軸差不多45g,喜愛紅軸的玩家一定要來試試看銀軸的魅力!!!長時間使用下來不論是打遊戲還是文書處理,手指都不會有提疲勞感,且在噪音部分相當低;外型上K65M低調簡約,採用無上蓋懸浮式鍵帽設計,背板為金屬材質底板,底板顏色採用鐵灰色,整體更加沉穩,且底板細節處理得相當不錯,轉角邊緣有圓弧設計,不尖銳且金屬切面滑順,不會有刮手的問題;電競功能部分有全鍵鎖定與鎖定Windows Key功能,防鬼鍵部分支援全鍵無衝突/6 Key無衝突;鍵帽採用雙色透光成型工藝,且字體相當清晰,提供不錯的手感與耐用度,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方式設計手感還不錯,就算是按偏也不會有卡住會不順暢的情形發生;背光部分採用較為單純的白光設計,雖然單調了些不過搭配內建的發光模式還是可以在低調中展現酷炫的視覺效果,整體來說艾芮克i-rocks K65MS櫻桃銀軸白光機械式鍵盤擁有不錯的好手感,且入手價格相當親民,目前網路通路價格為NT$2690元,且在特定店家購買有贈送一隻M09滑鼠,就是這麼的超值與親民,想找採用herry MX Speed銀軸又價格親民的機械式鍵盤,相信艾芮克i-rocks K65MS櫻桃銀軸白光機械式鍵盤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宏正ATEN UH3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充電、網路、4K顯示、USB高速傳輸樣樣行!!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07 11:34:05

發文

#6034394 IP 210.24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宏正ATEN UH3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高速傳輸新趨勢
近年來高速傳輸不斷進步,USB速度也不斷在提升,從USB2.0進步至USB3.0,最新已進步至USB3.1,且接頭也進化置雙面可使用的USB-C,USB-C也漸漸成為主流,許多桌機與筆電都有內建,甚至是手機與平板也都開始採用USB-C做充電與資料傳輸,但目前電腦端內建的USB-C都只有一組,有的筆電為了輕薄,除了一組USB-C外,Type-A部分可能也只有一組或兩組,整體USB擴充實在不太夠用,這次要介紹由宏正ATEN所推出的一款USB-C充電擴充基座『UH3230』,UH3230僅需要接上電源與USB-C即可擴充一組USB-C、三組USB Type-A、Gigabit LAN、帶有MST功能DisplayPort、HDMI與音訊輸入/輸出,擴充基座同時支援USB-C Power Delivery 2.0(20V/3A、20V/1.8A、12V/3A、5V/3A),顯示部分單顯可支援DP 4K@30fps或HDMI 4K@30fps,雙顯可支援DP 2K@60fps與HDMI FHD@60fps,功能相當齊全與完整,現在就來看看功能齊全強大的宏正ATEN UH3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

包裝、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前方標示產品特色、型號與外觀

▼宏正ATEN Logo

▼產品特色:支援4K@30 fps、雙顯1080P與USB-C PD2.0快充

▼UH3230外型

▼USB-C多功能擴充基座

▼包裝背面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有繁體中文喔!!


▼產品應用圖解


▼使用UH3230可以做出相當多應用

▼側面標示各國安規認證與產品序號

▼另一側標示產品基本規格與包裝內容物,UH3230可應用於Windows與MAC系統

▼配件:產品說明書、註冊說明、電源線、變壓器與USB-C傳輸線,變壓器規格為20V/4.5A



▼UH3230本體一覽,外殼為金屬材質設計,質感相當不錯

▼電源指示燈號

▼音效接頭(耳機與麥克風)與USB 3.1 Gen1 Type-A

▼產品型號標示

▼上方僅印上ATEN Logo


▼兩側一覽


▼底部印上各國安規認證與產品型號,四周還有四個防滑腳墊

▼後方I/O一覽

▼電源輸入、USB-C訊號輸入(連接電腦端USB-C)與USB-C擴充

▼Display Port與HDMI

▼Gigabit LAN

▼兩組USB 3.1 Gen1 Type-A


實際應用與測試

▼若安裝於沒有支援TBT的USB-C上則會出現裝置無法辨識的情形,會無法使用完整功能,要安裝於有TBT的USB-C上才能正常工作


▼安裝至有TBT的USB-C上後就可開始享受完整功能,音效部分可以看到會多一組USB音效卡,可以直接安裝耳機與麥克風使用


▼Gigabit LAN部分採用Cypress GX3 SuperSpeed to Gigabit Ethernet Bridge Controller


▼Gigabit LAN傳輸速率部分表現相當不錯,讀寫皆可達到110MB/s左右的水準!!


▼Display Port與HDMI部分單螢幕時最高階可支援到4K解析度!!


▼USB部分表現還不錯,讀寫都可達到300~450MB/s的水準!!


總結:
宏正ATEN UH3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整體來說是個相當不錯的產品,畢竟現在USB-C接頭都只有一組,而要做多功能應用非常麻煩,必須都要接上各種擴充產品,而UH3230一個擴充基座就可以同時擁有多種功能,許多輕薄型筆電沒有有線網路,且USB控充相當少,甚至是顯示輸出可能也只有mini DP,使用UH3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後可以擁有效能不錯的Gigabit有線網路,三組USB 3.1 Gen1 Type-A與一組USB-C同時支援USB-C Power Delivery 2.0,顯示部分提供Display Port與HDMI,單顯可支援4K解析度,還有音效卡可供使用者安裝耳機與麥克風,整體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一台擴充基座就可以把多種功能整合其中,不用買一堆擴充產品來搭配,還要考慮相容性問題!!想擁有高效能與高應用的USB-C擴充產品,相信宏正ATEN UH3230 USB-C充電擴充基座是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B.Friend G2電競光學滑鼠-酷炫RGB燈效搭配頂級PMW3360感應器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2/05 14:08:08

發文

#6034186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酷炫RGB燈效搭配頂級PMW3360感應器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然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但也要有好的設備來搭配才能發揮好技巧,不過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電競產品相當多,所以在挑選上要花一點時間,玩家一定要找到真正順手的滑鼠才是最重要,近期B.Friend推出了『G2』電競光學滑鼠,G2內部採用PixArt PMW3360光學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12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回報率最高提供1000Hz,並提供四段可調整,開關部分採用歐姆龍開關,提供兩千萬次以上的按壓壽命,側鍵部分提供兩顆按鈕,可透過軟體做功能調整,發光部分提供RGB全採可調整,還提供五組設定檔案可儲存做快速切換,透過工具軟體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錄製,讓G2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

 B.Friend G2電競光學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產品外觀與產品特色


▼B.Friend Logo


▼G2外觀


▼產品型號:G2


▼背光為RGB全彩可調整設計


▼包裝背面為標示產品序號


▼上方為B.Friend Logo


▼側面為G2滑鼠造型與顏色標示,有尊爵灰與皓月白兩種選擇


▼另一側標示產品基本規格,有繁體中文喔!!



▼底部為公司資訊與各國安規認證


▼產品說明書


▼G2電競滑鼠一覽,造型上較為中規中矩,左右按鍵為分離式設計,提供較快速的按鍵反映



▼採用USB傳輸介面,並採用鍍金接頭,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與資料傳輸品質,線材還提供了束線魔鬼氈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滾輪部分有特殊刻文設計,提供不錯的手感,滾輪兩側有發光設計,發光顏色可透過工具軟體調整



▼滾輪後方為背光模式切換按鈕,可快速切換被光模式


▼G代表為G系列產品,此區接上USB後也會發光


▼前方一覽,採用稱式設計,適合左手與右手玩家使用,使用手感相當不錯,按鍵下方有蜂巢式氣壩設計,造型相當不錯


▼左側有內凹設計,內凹部分有止滑設計,提供玩家不錯的手感,並提供兩顆側鍵(預設為上一頁與下一頁)




▼右側同樣有內凹與止滑設計,右側無提供側鍵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三片式配置,前方兩片後方一片,感應器位於滑鼠正中央


▼產品型號標示


▼DPI切換與回報率切換,皆為四段可調整設計


▼底部有一圈導光條,讓發光效果更加均勻與酷炫


工具軟體介紹

▼燈光控制共提供三種模式,每個模式還有細項可調整


▼色彩變換可調整亮度與速度


▼七色呼吸模式可調整顏色、亮度與速度


▼單色模式部分提供調整顏色、亮度與速度


▼巨集部分可自行錄製,並可叉路延遲時間…等功能



▼按鍵功能部分使用者可自行調整,並有多種功能可挑選設定,如DPI切換、巨集、雙擊….等



▼效能部分可設定各段DPI設定值與鼠標速度


▼進階設定部分提供鼠標直線輔助設定


背光展示

▼Color Shift



▼7 Color Breathing



總結
B.Friend G2電競光學滑鼠整體來說相當不錯,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適合電競玩家長時間使用,在整體握感上相當舒適,兩側皆有內凹設計,提供不錯的操作手感,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搭配工具軟體後功能更為齊全,除了基本可調整的參數與功能外還可錄製巨集,讓使用者擁有更快速與便利的火力支援,在背光部分提供了三種背光模式,提供相當不錯的酷炫視覺效果,使用者可針對喜好的模式與顏色展現個人風格;因採用頂級PMW3360感應器,在操作上有優異的反應與精準度,且擁有DPI可調與回報率可調整設計,讓玩家可調整出最佳的使用效果,目前B.Friend G2原廠建議售價為NT$1480,想找一款擁有酷炫RGB燈效與頂級PMW3360感應器的電競滑鼠,相信B.Friend G2電競光學滑鼠是個C/P值相當高的好選擇。

 


宇瞻Apacer BLADE FIRE DDR4-3000 16GB Kit-效能優異,再給你超頻樂趣,電競新選擇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1/27 09:41:31

發文

#6033353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宇瞻Apacer BLADE FIRE DDR4-3000 16GB Kit 
宇瞻Apacer相信玩家們一定不陌生,產品線也相當豐富,有SSD、USB系列產品、記憶體模組、記憶卡、讀卡機...等,近年來還有藍芽喇叭與行動電源系列產品,產品線相當齊全與完整,這次要介紹由宇瞻Apacer所推出的『BLADE FIRE DDR4』,BLADE FIRE DDR4系列開啟XMP參數後優異效能外,還提供不錯的超頻空間,讓對超頻有興趣的玩家可以享受超頻的樂趣,包裝為雙通道與四通到包裝,工作頻率有2800(CL17 1.2V)、3000(CL16 1.35V)與3200(CL16 1.35V),最高容量提供32GB超大容量,產品線相當齊全,可符合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BLADE FIRE DDR4記憶體散熱片採用金屬銀軍刀造型外型相當剽悍與陽剛,軍刀上緣鋸齒與後端握把不對稱設計並搭配心跳模式紅光LED發光設計,讓整體外形更具殺氣,顏色部分採用低調的消光黑,搭配黑色PCB電路板,展現沉穩低調的風格,開啟XMP技術後可工作至最高頻率,讓使用者輕鬆獲得超頻至最高頻率的效能,現在就來看宇瞻Apacer BLADE FIRE DDR4-3000 16GB Kit的表現啦。

 宇瞻Apacer BLADE FIRE DDR4-3000 16GB Kit包裝

▼Apacer BLADE FIRE外包裝採用紅黑配色,突顯電競風格,並有透明櫥窗可直接看到記憶體外觀

▼Apacer Logo

▼產品外型示意圖

▼產品型號BLADE FIRE DDR4與外型一覽,可看到相當有殺氣的刀鋒

▼產品規格為16GB(8GB*2) DDR4-3000

▼LED燈光閃爍設計,該包裝為雙通道組

▼包裝背面為產品多國語言說明與特色介紹

▼產品多國語言說明

▼產品特色:
1.DDR4超頻記憶體模組,高頻率、低耗電與低延遲
2.酷炫的心跳模式LED發光設計,如同玩家在遊戲中燃燒的遊戲魂與軍刀
3.外型採用不對稱式軍刀造型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與視覺效果
4.高穩定性與高相容性設計,可長時間提供電競玩家穩定的效能表現與視覺效果

▼產品外型預覽櫥窗

▼側面為標示產品型號BLADE FIRE DDR4超頻記憶體模組

▼內部採用透明塑膠包材,防止記憶體在運送過程中損壞,BLADE FIRE DDR4造型真的相當不錯,鑽石切割紋路的軍刀真的相當吸晴!!


記憶體本體

▼BLADE FIRE DDR4記憶體本體散熱片採用不對稱散熱片設計,採用低調沉穩的黑色系,搭配黑色PCB電路板,展現沉穩低調風範,記憶體上鑽石切割紋路軍刀刀鋒,充份展現出質感與殺氣 並貼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等參數貼紙



▼鑽石切割紋路軍刀刀鋒相當銷魂,讓人熱血沸騰


▼左邊標示產品系列BLADE

▼記憶體另一面貼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等參數貼紙,單條容量為8GB,工作頻率為DDR4-3000,時序為CL16-18-18-38
 
▼同樣有超殺的鑽石切割紋路軍刀刀鋒

▼記憶體上方為心跳模式LED發光處,造型如熱血的軍刀,整體讓人熱血沸騰


▼採用黑色PCB設計,讓整體更加低調外型更加低調與沉穩


XMP設定DDR4-3000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Apacer BLADE FIRE DDR4-3000 16GB Kit
Storage: Team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45102MB/s Write:47021MB/s Copy:40897MB/s

▼CPU Mark 99-Score:894

▼CrystalMark09-Score:128886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Score:42154

▼wPrime-32M:5.717sec 1024M:167.845sec

▼Super PI 1M:7.923s

▼壓縮效能-19456KB/s解壓縮效能-186722KB/s

▼WINRAR壓縮效能:13481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28297KB/s解壓縮:315996KB/s

▼x264 FHD Benchmark-32.5

▼x265 FHD Benchmark-36.64

▼PerformanceTest-3464

▼Cinebench R10-1 CPU:10025 CB xCPU:41187 CB

▼Cinebench R11.5-11.91pts

▼Cinebench R15-1093cb


 XMP設定DDR4-3000 RAMDISK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9951MB/s Read-9713MB/s


▼ATTO Disk Benchmark:Write-11017MB/s Read-10844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Write-13125MB/s Read-12044MB/s
4K Q32T1 Write-1633MB/s Read-1705MB/s
Seq Write-11642MB/s Read-10501MB/s
4K Write-1645MB/s Read-1735MB/s


手動超頻DDR4-3333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Apacer BLADE FIRE DDR4-3000 16GB Kit
Storage: Team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50172MB/s Write:51969MB/s Copy:45401MB/s

▼CPU Mark 99-Score:894

▼CrystalMark09-Score:139509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Score:43803

▼wPrime-32M:5.483sec 1024M:164.144sec

▼Super PI 1M:7.360s

▼壓縮效能-19548KB/s解壓縮效能-203294KB/s

▼WINRAR壓縮效能:14636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28297KB/s解壓縮:325795KB/s

▼x264 FHD Benchmark-33.6

▼x265 FHD Benchmark-37.17

▼PerformanceTest-3674

▼Cinebench R10-1 CPU:10398 CB xCPU:42592 CB

▼Cinebench R11.5-12.07pts

▼Cinebench R15-1095cb

 手動超頻DDR4-3333超頻 RAMDISK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10856MB/s Read-10514MB/s


▼ATTO Disk Benchmark:Write-11647MB/s Read-13153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Write-13475MB/s Read-12333MB/s
4K Q32T1 Write-1648MB/s Read-1713MB/s
Seq Write-14568MB/s Read-10663MB/s
4K Write-1661MB/s Read-1841MB/s


▼效能總表


心跳模式LED發光展示




 結語
宇瞻Apacer BLADE FIRE DDR4-3000 16GB Kit效能表現相當不錯,優異的效能表現帶來不錯的效能提升,開啟XMP設定頻率DDR4-3000中表現相當優異,且不用經過繁雜的設定,只要進入BIOS開啟XMP技術後即可馬上享有優異的效能表現,有興趣超頻的玩家可以對這組記憶體做超頻的動作,會有更亮眼的效能表現,從上圖的測試效能總表中可以發現記憶體工作時脈從3000MHz提升至3333MHz,可以讓整體電腦效能有小幅度的提升,在幾個測試項目都有10%左右的效能提升,在AIDA64測試中採用XMP DDR4-3000設定讀取突破了4700MB/s大關,寫入也達到了45000MB/s大關,效能表現相當亮眼,超頻後效能更是不錯,讀取突破了51000MB/s大關,寫入也達到了50000MB/s大關,有這樣優異的效能表現在各方面的應用都會有不錯的幫助與效果,搭配遊戲可能享受到低延遲的高速體驗;現在記憶體容量都相當大,要做RAMDISK應用也是相當容易,若使用這款記憶體做RAMDISK,效能表現讀取與寫入都有破10GB/s的實力(ATTO Disk Benchmark),效能表現相當優異,且這麼漂亮的效能就算是PCIe的SSD也看不到車尾燈啊!!!有了RAMDISK應用更是廣泛,可大大縮短電腦暫存檔案存取時間;在外型上BLADE FIRE DDR4使用不對稱式設計散熱片在低調中帶有一些質感與殺氣,採用鑽石切割紋路帶出刀鋒,裝上機後有心跳模式LED背光設計,增添不少電競氣息,整體來說是款效能與質感皆具的記憶體,想找一款外型夠殺且效能與超頻表現優異的記憶體模組,相信BLADE FIRE DDR4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電競耳麥-搭載強悍BONGIOVI DPS,聽聲辨位敵人無處可逃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1/14 16:22:56

發文

#6032394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電競耳麥-搭載強悍BONGIOVI DPS,聽聲辨位敵人無處可逃 

 搭載強悍BONGIOVI DPS的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當然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但也要有好的設備來搭配才能發揮好技巧,賽德斯SADES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推出過不少款讓玩家們愛不釋手的電競周邊,包含了電競鍵盤、電競滑鼠、電競滑鼠墊、電競耳機…..等,甚至是電競椅也有推出,產品線相當齊全;這次要介紹由賽德斯SADES所推出的電競耳麥『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Knight PRO與美國Bongiovi Acoustics合作打造全球首款專利全景聲專業電競耳機,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由USB解碼精確分析遊戲/電影/音樂等音源,經處理後模擬出全景聲音效,在細緻度、分離度、臨場感上花費不少功夫,針對第一人稱遊戲的腳步聲、子彈的方向、環繞與重低音,運用DPS音效解析晶片還原最真實的臨場感;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還內建了二種模式(單人/多人)可切換使用者環境,讓玩家可適應各種應用環境,發光部分隨著模式變換發光顏色有藍光與紅光兩種模式,提供簡潔有力的視覺效果,耳機單體採用高傳真50mm驅動單體,靈敏度為108dB(單人模式)/106dB(多人模式),阻抗為16歐姆,線材長度為3公尺,採用抗拉扯防捲曲Klared二代套管編織線,提供最佳的使用壽命,耳罩採用超柔軟蛋白質材質,提供最佳的配戴感,原廠還附贈了一組不織布透氣耳罩可做更換,相當貼心與用心,麥克風部分靈敏度為-38dB,且擁有環境降噪功能,讓背景噪音不會影響玩家之間的對話,話不多說,趕緊來看看這款搭載強悍BONGIOVI DPS的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電競耳麥。

在產品介紹之前先來簡介一下美國Bongiovi Acoustics這間公司,他們是專門做音效晶片與材料的公司,在各產業甚至是醫療用產品也都有採用他們家產品,汽車大廠豐田(TOYOTA)他們的高階汽車音響也是由Bongiovi Acoustics提供解決方案,也就是說Bongiovi Acoustics是非常專精的公司,而這次賽德斯SADES與他們合作代表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是相當令人期待的產品!!!

 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電競耳麥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外觀


▼賽德斯SADES Logo


▼產品型號為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


▼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賽德斯SADES防偽標籤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產品外觀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為電競耳機產品


▼2017 LMS英雄聯盟各項賽事指定品牌


▼包裝側面標示Knight PRO黑暗騎士升級重點與美國Bongiovi Acoustics合作證書,看的出來這次SADES對這款產品相當用心


▼另一側則是產品外型


▼包裝背面標示耳機特色與基本規格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基本規格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產品特色
1. 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
2. 藍/紅兩色LED發光設計
3. 提供兩種模式(單人/多人)可選擇
4. 11段長度調整
5. 麥克風自動降噪功能
6. USB介面隨插即用(免驅動程式),接頭採用鍍金設計,提升資料傳輸品質
7. 耳罩採用超柔軟蛋白質材質,提供最佳的配戴感
8. 原廠還附贈了一組不織布透氣耳罩可做更換




▼頂部為吊卡是包裝,包裝底部標示產品序號與安規認證



▼翻開可看到耳機本體,並有透明塑膠保護蓋


▼配件:攜帶收納束口袋、不織布透氣耳罩、產品說明書、保固卡與貼紙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一覽,整體採用全黑配色,部分搭配藍色做點綴,結構部分採用塑膠與金屬搭配,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


▼線材長度為3公尺,採用抗拉扯防捲曲Klared二代套管編織線,提升產品耐用度,接頭部分採用鍍金接頭,提高資料傳輸品質




▼線控正反面一覽,上方為音量調整,中間為模式調整與關閉發光功能,下方為麥克風與耳機靜音按鈕



▼頭帶一覽,上方有SADES字樣,提升品牌識別度


▼頭帶內側有四個舒適氣墊,長時間久戴也是相當舒適


▼頭帶部分為手動調整式,共11段可調整,結合金屬結構可提升產品壽命




▼耳機左側一覽,上方印有Bongiovi DPS字樣,耳罩護蓋上有SADES Logo,麥克風為旋轉式設計


▼耳機右側一覽,與左側設計相當


▼耳罩護蓋一覽,接上USB後會有發光視覺效果


▼麥克風設計於左側,可自由彎曲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


▼耳機底部一覽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罩採用超柔軟蛋白質材質,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燈光展示

▼插上USB後線控也會有發光的效果,靜音按鍵按下後會有燈光的變化



▼模式切換按鍵按下後可切換模式,燈光也會隨著變化,讓使用者可快速辨認模式


▼藍燈與紅燈發光展示



總結
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電競耳麥整體來說表現相當不錯,先從配戴感來說,配戴部分頭帶部分採用手動調整設計,共11段可調整,可讓使用者調整至最舒適的段數,且上方有氣墊設計相當舒適,耳罩部分空間也還不錯,並採用超柔軟蛋白質材質,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接著來說聆聽感,因為內建晶片採用Bongiovi DPS (Digital Power Station)技術加持,整個聆聽感真的相當震撼,玩遊戲時不論是在第一人稱射擊或是賽車遊戲下表現都相當出色,第一人稱射擊腳步聲與槍聲地位相當準確,可以精準判斷敵人位置,在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位置與被超車聲音相當清晰,定位也是相當精準,非常有臨場感;看電影部分,表現同樣是相當出色,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很棒,尤其是看爽片大場面的震撼力與環景音效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的劇情中,看電影看到整個忘我XDDD;麥克風部分因為有環境降噪功能,不會因為環境噪音而造成玩家間的對話不清楚或是被影響。

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電競耳麥在規格上相當漂亮,簡約的發光視覺效果,讓低調的外型中增添不少電競氣息,價格部分官方網頁售價為NT$3890元,想找一款定位精準且擁有優異的環景音效的電競耳麥,相信賽德斯SADES Knight PRO黑暗騎士終極版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冰豹ROCCAT KONE AIMO光學電競滑鼠-酷炫燈效與優異手感一次Get!!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1/14 16:19:37

發文

#6032393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酷炫燈效與優異手感一次Get!!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當然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但也要有好的設備來搭配才能發揮好技巧,不過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電競鍵盤產品相當多,所以在挑選上要花一點時間,玩家一定要找到真正順手的滑鼠才是最重要,近期德國電競產品大廠冰豹ROCCAT推出了 Kone系列新作品『KONE AIMO』,KONE AIMO沿襲歷代特色擁有優異的握感與人體工學造型,這次還導入了AIMO 發光系統,透過四道光條展現出獨一無二的視覺效果,可同步相容的周邊產品,並依據遊戲不同來進行閃爍或色彩循環,內部採用PixArt OWL-EYE光學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120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五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還內建了ARM Cortex-M0 50MHz與512kB記憶體,回報率最高提供1000Hz,共四段可調整,滾輪部分採用4D TITAN WHEEL滾輪,提供最佳的操作手感,側鍵部分提供三顆按鈕搭配EASY-SHIFT[+],提供玩家最豐富的組合按鍵功能,搭配ROCCAT SWARM軟體提供最直覺與親民的操作介面,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11顆按鍵自定義功能,讓KONE AIMO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

 冰豹ROCCAT KONE AIMO光學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產品外觀與產品特色


▼冰豹ROCCAT Logo與產品型號KONE AIMO


▼KONE AIMO外觀


▼包裝背面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滑鼠各部位介紹與產品特色說明


▼滑鼠各部位介紹


▼產品特色說明
1. ROCCAT OWL-EYE光學感應器:指標準確度高達12000 dpi
2. RGBA多區照明:各區可單獨設定
3. AIMO發光系統:跨裝置的智慧型協調發光系統
4.三按鍵拇指區:可快速控制,搭配Easy-Shift[+]按鈕
5.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採用最舒適的Kone經典外型設計
6.4D TITAN WHEEL滾輪:四向滾輪搭載先進傾斜技術
7.32位元ARM架構微處理器+內建記憶體:快速功能儲存與執行
8.距離控制單位:自訂移動誤差,準確度再提升
9. ROCCAT SWARM:完整驅動程式及軟體套組


▼多國語言產品特色,有繁體中文喔!!!



▼側面有ROCCAT字樣提高品牌識別度


▼側面標示KONE電競滑鼠系列由來、AIMO系統說明與完善的設計概念





▼頂部為吊卡式設計


▼底部標示產品基本規格、產品序號與安規認證


▼配件:產品說明書、貼紙與說明文件


▼KONE AIMO電競滑鼠一覽,造型為KONE系列經典造型,因加入四道光條,在本體後方呈現出較為陽剛的線條,本體中間有ROCCAT Logo設計



▼採用USB傳輸介面,並採用鍍金接頭,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與資料傳輸品質,線材還提供了束線魔鬼氈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滾輪部分採用4D TITAN WHEEL滾輪,提供最佳的操作手感,滾輪後方有設定檔切換按鈕,可快速切換設定檔,中間有DPI切換按鈕,共五段可調整,DPI數值可透過軟體設定


▼KONE AIMO字樣,提高產品識別度


▼ROCCAT Logo


▼光條部分一路延伸到滑鼠末端,造型相當新穎
 
 


▼前方一覽,採用不稱式設計並符合人體工學,使用手感相當不錯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並提供三顆側鍵(預設為上一頁、下一頁與Easy-Shift功能),側鍵部分設計較為突出,更方便操作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右側無側鍵設計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五片式配置,前方兩片後方三片,感應器位於滑鼠正中央


 ROCCAT Swarm工具軟體介紹

▼設定頁面中,可調整KONE AIMO基本功能設定,包含DPI、滾輪捲動、雙擊速度、游標速度調整,並可設定五段DPI快速切換數值


▼按鍵設定部分除了左右鍵之外,其餘按鍵都可自定義功能,還可更改Easy-Shift[+]功能


▼預設按鍵Profile


▼多種不同Profile可提供玩家快速切換按鍵設定參數





▼按鍵功能部分提供巨集、熱鍵、計時器、滑鼠基本功能、進階功能、瀏覽器控制、多媒體、捷徑、ROCCAT…功能


▼巨集部分可採用內鍵提供的設定檔也可再自行新增


▼熱鍵部分可自行新增熱鍵


▼計時器部分可新增計時器也可選擇計時器設定檔案


▼基本功能部份提供滑鼠基本功能可選擇


▼進階功能部分可選擇DPI相關設定與Profile相關設定


▼網際網路部分提供瀏覽器常用功能可供選擇


▼多媒體部分提供多媒體基本常用功能可供選擇


▼開啟功能部分可提供軟體、文件、資料夾與網頁開啟


▼ROCCAT功能可提供Easy-Aim、Easy-Wheel與Easy-Shift[+]功能


▼作業系統部分提供關機、休眠與喚醒等相關功能


▼進階設定部分可調整回報率、垂直修正、回饋聲音、感應器工作高度等功能


▼AIMO背光設定預設為智慧燈光系統,還有色彩循環、心跳、呼吸…等效果可選擇,AIMO智慧燈光系統會依據玩家使用狀況自動改變燈光,當按下Easy-Shift[+]按鍵時,燈光會自動切換為藍光,讓使用者知道滑鼠已進入Easy-Shift[+]模式



▼色彩循環模式,可調整速度與亮度


▼SNAKE模式同樣可設定速度與亮度,還可選擇內建色彩



▼FULLY LIT模式可設定亮度,顏色部分除了內建的之外,還可針對五個區塊做色彩自定義




▼心跳模式可設定速度與亮度,顏色部分除了內建的之外,還可針對五個區塊做色彩自定義




▼呼吸模式可設定速度與亮度,顏色部分除了內建的之外,還可針對五個區塊做色彩自定義




▼當設定完畢後,下方共有五組Profile可儲存,每一組Profile使用者可自行設定名稱與圖片,還可設定切換至該模式開啟軟體


▼每一組Profile使用者可自行設定名稱與圖片


▼設定軟體開啟


▼Profile部分可以複製與替換,還可直接設定為桌面配置


▼巨集管理器部分已內建多款遊戲巨集,使用者還可再自行新增


▼可自行錄製巨集,並插入延遲與設定巨集重覆次數


背光展示

▼AIMO燈光展示



▼COLORWAVE背光展示



▼SNAKE背光展示



▼FULLY LIT背光展示



▼HEARTBEAT 2.0背光展示



▼BREATHING 2.0背光展示



總結
冰豹ROCCAT KONE AIMO光學電競滑鼠整體來說相當不錯,提供玩家非常大的自由度與設定,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適合電競玩家長時間使用,在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兩側皆有內凹設計,提供不錯的操作手感,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相信用過KONE系列產品的玩家都可以體會那種舒適且可以長時間操作不疲累的優異手感;搭配工具軟體後功能更為齊全與強悍,除了基本可調整的參數與功能外還可錄製巨集,讓使用者擁有更快速與便利的火力支援,在背光部分提供了滾輪區與四道光條,顏色可透過軟體直接修改,原廠共提供了六種背光模式,提供相當不錯的酷炫視覺效果,側鍵還提供了EASY-SHIFT[+]讓功能更加強悍與多變化;冰豹ROCCAT KONE AIMO光學電競滑鼠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操作上有優異的反應與精準度,透過軟體功能更強悍,還有RGB背光功能提供使用者搭配調整,目前網路價格為NT$2990元,想找一款自由度極高且擁有RGB背光的電競滑鼠,相信冰豹ROCCAT KONE AIMO光學電競滑鼠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全漢FSP聖武士HEXA 650W 80PLUS銅牌-入門產品搭配高效率DC to DC架構與全日系電解電容,CP值無人能敵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1/07 09:59:29

發文

#6031804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入門產品搭配高效率DC to DC架構與日系電解電容
電源供應器老字號品牌全漢FSP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除了電源供應器產品外也推出了不少筆電專用的變壓器,近期推出了新產品『聖武士』,聖武士共有350W/450W/550W/650W四種規格可選擇,可滿足入門裝機到電競玩家,全系列全面採用日系工業級電解電容,內部設計採用DC-DC電路設計與+12V單路電力輸出設計,提供更佳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全系列通過80PLUS銅牌認證,擁有85%高轉換效率,中載更可達到接近銀牌的88%水準,符合最新ATX12V以及EPS12V標準,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壓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短路(SCP)、過溫保護(OTP)…等,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規格相當漂亮,散熱部分採用120mm風扇,運轉時風扇噪音低於19dBA,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與低噪音表現,現在就來看搭配高效率DC to DC架構與全日系電解電容的全漢FSP 聖武士HEXA 650W 80PLUS銅牌。

外箱、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印有產品外型、型號與產品特色

▼FSP Logo

▼聖武士外型

▼產品型號:聖武士
產品特色:通過80PLUS銀牌認證、DC to DC架構設計、採用全日系電解電容

▼瓦特數為650W,適用於Intel最新平台,全漢提供五年保固

▼包裝背面為聖武士內部各部位特色介紹

▼產品特色:
1.符合最新ATX12V以及EPS12V標準
2.提供85%高轉換效率
3.採用主動式PFC設計效率高達99%
4.通過80PLUS銅牌認證
5.+12V單路輸出設計
6.全日系工業等級電解電容
7.採用靜音120mm風扇
8.多重保護機制-OCP、OVP、SCP、OPP、OTP
9.符合各國安規認證

▼產品特色:
1. 3.3V與5V採用DC to DC架構設計,無轉換效能損失,提升轉換效率,搭配低噪音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與低噪音表現
2. 採用12公分靜音風扇,運轉時風扇噪音低於19dBA,安靜且絕佳的散熱效果
3. 提供8組SATA接頭(650W),擁有最大的擴充性

▼多國語言產品規格說明


▼行動裝置APP連結,不過沒有iOS版本有點殘念

▼側面標示電源供應器各組電源輸出、噪音曲線與效率曲線,代理商為視博通




▼另一側標示線材接頭數量與電源版本標示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卡、聖武士系列產品介紹、電源線與固定螺絲 

▼全漢FSP聖武士650W本體一覽

▼正面標示電源供應器各電源輸出表,12V部分採用單路輸出,最高電流可提供51.17A,可提供650W超大瓦特數!!

▼散熱風扇採用安靜120mm風扇提供長效耐用與靜音效果

▼前方開關部分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因為採用PFC設計,輸入電源不需做切換

▼側面貼有保固標籤與生產時間,防止使用者自行拆解


▼線材部分一覽

▼主機板電源20+4pin與CPU供電4+4pin

▼顯示卡供電6+2pin四組

▼其他裝置電源部分共提供SATA電源八組、大4pin電源兩組與軟碟機電源一組



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PSU: 全漢FSP 聖武士HEXA 65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閒置時功率約78.9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589.5瓦


▼3.3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3.33~3.36V之間,在測試過程約3.28~3.31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295V左右


▼5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4.94~4.965V之間,在測試過程約4.90~4.92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91V左右


▼12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12.2V,在測試過程約12~12.1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12.065V左右


總結:
全漢FSP聖武士HEXA 650W 80PLUS銅牌表現相當不錯,測試過程中在各電壓表現都相當優異,電壓壓降情形都在合理的安全範圍內,尤其是在12V的表現中更是出色,讓12V輸出在兩張RX 570的蹂躪下還是有相當出色電壓輸出表現;聖武士採用120mm靜音風扇在測試過程中風扇噪音相當低,幾乎是聽不到電源供應器的風扇聲,電源供應器外殼僅微溫與室溫相近的狀態;在線材部分接頭提供相當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一定相當夠用,且線材的長度也都是相當足夠,幾乎是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全漢電源供應器視博通為總代裡,保固方面原廠提供五年保固,價格部分350W NT$990/450W NT$1490/550W NT$1790/650W NT$2290,在價格上相當有競爭力,採用全日系電解電容搭配高效率DC to DC架構,整體擁有相當不錯的轉換效率且提升了產品的使用壽命!!想找一顆價格親民且用料實在的電源供應器,相信全漢FSP聖武士系列產品是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安耐美ENERMAX RevoBron超靜銅魔700W 80PLUS銅牌-靜冷搭配高效率DC to DC架構與全日系電容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1/06 17:20:47

發文

#6031742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靜冷搭配高效率DC to DC架構與全日系電容
ENERMAX電源系列產品可以說是有口皆碑且也是許多玩家的最愛,近期再度推出新產品『RevoBron 超靜銅魔系列』,推出500W、600W、700W三種規格,可以符合各種玩家的需求,內部設計採用DC-DC零負載(ZEROLOAD)穩壓設計,使得12V/5V/3.3V各電壓獨立運作不會互相干擾,提供更加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全系列通過80PLUS銅牌認證,在50%中載條件下轉換效率可高達87%,並符合2013 ErP Lot 6節能規範,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低電壓保護(UVP)與防突波&湧浪(SIP)..等,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規格相當漂亮,另外這次原廠還附贈了COOLERGENIE散熱精靈,提供三種模式讓使用者可快速切換風扇模式,並且在關機後提供風扇延遲關閉功能,讓硬體獲得最佳的散熱與優異壽命表現,現在就來看這款安耐美ENERMAX RevoBron 超靜銅魔700W 80PLUS銅牌啦。

外箱、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印有產品外型與型號,並標示通過80PLUS銅牌

▼ENERMAX Logo

▼產品型號為RevoBron超靜銅魔

▼RevoBron外型

▼通過80PLUS銅牌,瓦特數為700W

▼包裝背面為產品規格介紹,並有產品特色圖解說明

▼產品特色
1.通過80PLUS銅牌認證
2.專利逆轉彈塵技術,可有效避免電源進風口灰塵堆積,進一步延長風扇與電源壽命
3.內部設計採用DC-DC零負載(ZEROLOAD)穩壓設計,使得12V/5V/3.3V各電壓獨立運作不會互相干擾,提供更加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
4.全日系105°C電解電容,確保最佳穩定性與耐用度
5.雙12V設計,提供最足夠的電源輸出
6.專利磁力氣旋軸承:12公分專利磁力氣旋軸承風扇,確保靜音且長效的運作(160,000小時MTBF)
7.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低電壓保護(UVP)與防突波&湧浪(SIP)..等,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
8.電源輸入支援115~240VAC,並有主動式PFC設計,主動式PFC設計,提供低耗損高效率
9.符合2013 ErP Lot 6節能規範

▼產品特色圖解說明

▼側面標示各電源輸出與功率

▼另一側標示線材接頭數量

▼前方標示標示產品型號與特色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卡、電源線、束口袋、固定螺絲與整線魔鬼氈



▼模組線材部分提供四組顯示卡PCIe 6+2pin、八組SATA電源接頭、四組硬碟大四pin與一組轉軟碟機電源線材,線材皆為扁黑線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COOLERGENIE散熱精靈一覽,使用者可將風扇都接在散熱精靈上,可快速切換模式,更提供了關機後延遲風扇關閉功能,讓硬體擁有更好的使用壽命






▼ENERMAX RevoBron 700W本體一覽,本體採用霧面黑化外殼設計,質感相當不錯且具有低調感

▼正面標示電源供應器各電源輸出表,12V部分雙路輸出,單路最高電流可提供35A,雙路最大可提供696W大功率

▼前方開關部分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因為採用PFC設計,輸入電源不需做切換

▼兩側貼有產品型號標示


▼上方散熱風扇採用120mm專利磁力氣旋軸承風扇提供長效耐用、超靜音效果,外蓋上貼有保固標籤,防止使用者自行拆解

▼線材部分有主機板主電源24pin與VCore 4+4pin電源

▼其他線材為半模組化設計,原廠相當用心有防塵蓋設計

▼模組接頭部分有兩種,右邊為風扇精靈電源接頭



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PSU: 全漢FSP 聖武士HEXA 65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OCCT軟體設定 測試時間共30分鐘:待機5分鐘->燒機20分鐘->待機5分鐘

▼採用OCCT測試時待機總功率:71.9W


▼採用OCCT測試時燒機總功率:593.6W


▼3.3V表現:待機時電壓落在3.3V左右,燒機測試過程約3.28~3.3V跳動,平均落在3.28V


▼5V表現:待機時電壓落在4.99~5.02V之間,燒機測試過程平均落在4.99V,電壓相當穩定


▼12V表現:待機時電壓落在12.2V左右,燒機測試過程平均落在12V,供電相當穩定


總結:
安耐美ENERMAX RevoBron超靜銅魔700W 80PLUS銅牌表現相當不錯,測試過程中在各電壓表現都相當優異,電壓壓降情形都在合理的安全範圍內,尤其是在12V的表現中更是出色,讓12V輸出在兩張RX 570的蹂躪下還是有相當出色電壓輸出表現,且測試過程中電壓輸出相當穩定,跳動也是小幅度跳動,這樣成績真的非常棒,整體來說這次的測試除了兩張RX 570的高耗電下,還有i7-7700K超頻至5.0GHz也增加了不少耗電,當然超頻需要有穩定的供電,在高壓力的測試下才能穩定燒機;在OCCT燒機過程中,風扇噪音相當低,幾乎是聽不到電源供應器的風扇聲,電源供應器外殼僅微溫與室溫相近的狀態;線材部分接頭提供相當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一定相當夠用,線材的長度也都是相當足夠,幾乎是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且還有半模組化設計,線材可以整理到相當乾淨;保固方面原廠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換新服務,想找一款用料紮實、高效率電源結構且更靜冷的電源供應器,相信安耐美ENERMAX RevoBron超靜銅魔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凱華機械軸搭配RGB酷炫視覺效果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0/22 16:16:53

發文

#6030198 IP 118.16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凱華機械軸搭配RGB酷炫視覺效果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也要有好的電競設備來搭配才能完美發揮神技巧,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電競鍵盤產品相當多,許多玩家知道真正要有好手感的還是要靠機械軸鍵盤才有辦法達成,機械式鍵盤推出的廠商相當多,使用者可是要做足功課並尋找順手的產品才是最重要的!!,這次要介紹由吉翁電子期下的電競品牌LINCATS所推出的『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機械軸部分採用凱華軸體,並有青軸、茶軸與黑軸可選擇,鍵帽採用PBT雙色鍵帽,提供不錯的手感且不會有打油的現象,外型部分較為樸素且中規中矩,因為採用免驅動軟體設計,所以在按鍵上有比較多的複合式功能按鍵,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線材的耐用度與壽命,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原廠還相當貼心提供USB轉PS/2轉接頭;電競功能部份提供巨集設定,USB回報率為1000Hz,防鬼鍵部分提供全區按鍵輸入無衝突與6 Key無衝突設計,並提供全鍵鎖定與Windows Key鎖定功能,還有多媒體複合按鍵、背光模式切換與背光亮度調整,背光部分原廠內建多種背光模式並可自定義背光,提供相當豐富的視覺效果;現在來看看凱華機械軸搭配RGB酷炫視覺效果的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

 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相當低調標示產品型號與搭配RGB背光
 

▼LINCATS Logo
 

▼N KEYBOARD代表使用USB與PS/2介面下都是全鍵不衝突
 

▼採用RGB背光設計,提供1680萬色的燈光效果
 

▼產品型號為NKEY R3 RGB
 

▼產品特色:超快速0.8毫秒輸入速度、搭配凱華機械軸、提供RGB 1680萬色背光
 

▼包裝前後兩側標示產品採用軸體、鍵帽語言與產品特色
 
 
 
 
 

▼包裝背面標示鍵盤RGB背光示意圖與產品特色
 

▼鍵盤RGB背光示意圖
 

▼繁體中文產品特色
 

▼產品說明書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一覽,外型部分較為樸素且中規中矩,功能來說相當齊全與強大 
 
 
 

▼接頭部分採用鍍金接頭,可提供訊號傳輸品質,線材採用編織網線設計,可提高線材壽命與耐用度,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原廠還相當貼心提供USB轉PS2轉接頭
 
 
 

▼方向鍵上方標示產品型號
 

▼鍵盤指示燈號區,除了標準的燈號外還多了Windows Key鎖定與防鬼鍵指示燈號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FN+ESC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1為開啟瀏覽器
FN+F2為搜尋
FN+F3為開啟郵件軟體
FN+F4為顯示桌面
 

▼FN+F5為開啟媒體播放軟體
FN+F6為音量降低
FN+F7為靜音
FN+F8為音量提升
 

▼FN+F9~F12為影片播放速度設定(僅PS/2模式下使用)
 

▼硬體巨集控制按鍵,可自動巨集、迴圈巨集與時間巨集,無須安裝任何軟體
 
 

▼該區塊複合按鍵功能為切換背光顏色切換與自定義背光模式
 

▼FN+Ctrl為全鍵鎖定,FN+ Windows Key為鎖定Windows Key
 

▼FN+『~』為背光開關
FN+『1』為背光亮度降低
FN+『2』為背光亮度提升
FN+『3』為按鍵按壓時的暗度
FN+『4』為按鍵按壓時的亮度
FN+『5』為按鍵按壓時的效果共6種模式
FN+『6』為背光效果共13種模式
FN+『7』為按鍵燈光自我偏好模式,可自定義想要那顆鍵發光,由FN+『=』做設定
FN+『8』為定義按鍵動作,由FN+『=』做設定
FN+『9』為背光DEMO燈光效果共7種模式
FN+『-』為EQ模式,隨著環境聲音變化共8種模式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標誌
 

▼提供五向式出線,讓使用者可配合不同使用環境做搭配,不干擾玩家激烈操控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五處防滑腳墊設計 
 
 
 
 
 

▼墊高腳墊上方有防滑腳墊設計
 
 

▼鍵盤使用墊高腳墊前後一覽
 
 
 

▼機械軸採用凱華青軸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鍵帽部分為PBT雙色鍵帽鍵帽刻字清晰,而且手感相當不錯!!
 

 防鬼鍵測試

▼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6 Key不衝突測試
 

▼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全區不衝突測試
 

 背光模式展示

▼背光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wmIDT8L5E


 總結
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整體來說還不錯,採用凱華機械軸,在品質與手感上有一定的水準,長時間使用下來不論是打遊戲還是文書處理都相當合適;在外型上較為樸素與耐看,喜歡樸實感的玩家一定對這款鍵盤外型會相當有興趣,電競功能部分有全鍵鎖定與鎖定Windows Key功能,防鬼鍵部分支援全鍵無衝突/6 Key無衝突,雖然沒有軟體可以做搭配,不過還是有巨集功能可以錄製與使用;鍵帽部分字體相當清晰,提供不錯的手感與耐用度,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方式設計,這把衛星軸設計手感還不錯,就算是按偏也不會有卡住會不順暢的情形發生,RGB背光部分變化相當多,背光部分提供了13組,按鍵按下的變化提供6種變化,這樣就可組合出相當多變化與組合,還可自行定義四背光模式,整體背光功能相當齊全,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擁有不錯手感且相當的酷炫,價格部分目前網路通路價格為NT$2900元,想找手感不錯且同時擁有酷炫的RGB背光機械式鍵盤,相信LINCATS NKEY R3 RGB機械式鍵盤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巨蟒ANACOMDA i1 PCIe SSD 240GB-入門PCIe SSD最佳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0/13 10:41:42

發文

#6029608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巨蟒ANACOMDA i1 PCIe SSD 240GB-入門PCIe SSD最佳首選!! 

 入門PCIe SSD最佳首選!!
目前SSD固態硬碟已經是相當普及,不過採用SATA介面的SSD已達到傳輸效能的瓶頸,最高傳輸速率大概落在550MB/s左右,後來推出了採用PCIe介面的SSD,在效能上有了相當不錯的突破,剛推出時價格相當貴,近期PCIe產品在價格上也做出了修正,在價格上已比剛推出時親民不少;這次要介紹由巨蟒ANACOMDA所推出的SSD-i系列新產品,i1 SSD符合最新NVMe 1.2規範搭配M.2 PCIe Gen3 x2傳輸介面,尺寸為M.2 2280,主控晶片採用Realtek RTS5760,RTS5760是四通道控制器,支援MLC、TLC與3D NAND,i1 SSD容量目前僅有240GB,NAND Flash搭配3D TLC顆粒,官方提供的效能數據為讀取800MB/s、寫入700MB/s,原廠提供三年保固免費到府收送,現在就來看看巨蟒ANACOMDA i1 PCIe SSD 240GB。

 巨蟒ANACOMDA i1 PCIe SSD 240GB本體與包裝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標示品牌與產品名稱,下方有透明櫥窗可看到SSD本體


▼ANACOMDA Logo


▼產品SSD-i系列產品,採用PCIe Gen3 x2傳輸介面與3D NAND Flash


▼傳輸介面採用PCIe Gen3 x4提供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


▼i1 M.2 PCIe SSD本體


▼包裝背面為SSD傳輸數據、各國安規認證與巨蟒ANACOMDA公司資訊


▼官方提供的效能數據為讀取800MB/s、寫入700MB/s


▼巨蟒ANACOMDA公司資訊,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產品為MIT台灣製造!!


▼i1 M.2 PCIe SSD正反面一覽,採用M.2 M Key傳輸介面,長度為標準的2280設計



▼把上面貼紙撕掉後一覽,使用者自行拆解可能會失去保固!!



▼採用Realtek RTS5760主控晶片


▼搭配兩顆美光D9NZN 512Mb記憶體



▼NAND Flash採用Intel 29F6482AMCMG2 3D TLC顆粒



 Z170平台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6-17-17-28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764MB/s 寫入:790MB/s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




▼AS SSD Benchmark:Write 784.10MB/s Read 756.91MB/s Score 1225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825.392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829.776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Read:664.4MB/s,Seq Write:828.2MB/s 


▼HD Tune Read:1649.0MB/s


▼HD Tune Write:570.6MB/s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混合)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隨機)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Zero)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


▼HD Tune額外測試讀取


▼HD Tune額外測試寫入


▼TxBENCH Seq Read:817.753MB/s,Seq Write:834.562MB/s


 實際傳輸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6-17-17-28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實際傳輸測試採用RAMDISK與ANACOMDA i1 PCIe SSD做資料對傳,現在就來看實際傳輸表現嚕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9113.9MB(共1216個檔案)耗時16.13秒,平均寫入速度為565.20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9113.9MB(共1216個檔案)耗時15.27秒,平均寫入速度為597.00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15.83秒,平均寫入速度為751.10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15.72秒,平均寫入速度為756.31MB/s


 結語
巨蟒ANACOMDA i1 PCIe SSD 240GB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採用Realtek RTS5760主控晶片,雖然只搭配PCIe Gen3 x2傳輸介面,不過在各方面的表現依然出色,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1225,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更是優異,讀取最高來到825.392MB/s,寫入速度達到829.776MB/s,都有達到官方所提供的傳輸速率,在實際傳輸測試中多檔案的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單檔案部分表現就相當不錯,讀寫都可以達到750MB/s的優異表現,這樣的效能已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現在新款筆電也都支援PCIe SSD的安裝,可升級的產品與應用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巨蟒ANACOMDA原廠針對i1 PCIe SSD產品提供三年保固且免費到府收送,售後服務保固相當便利與完善,價格部分目前網路售價為NT$2790元,與SATA介面的240GB價格相當接近,且擁有更優異的效能表現,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不錯效能表現的PCIe SSD,相信巨蟒ANACOMDA i1 PCIe SSD 240GB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美洲獅COUGAR PURI機械式鍵盤-Cherry MX機械軸搭配獨家護蓋提供全方位保護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0/10 20:17:24

發文

#6029434 IP 118.16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洲獅COUGAR PURI機械式鍵盤-Cherry MX機械軸搭配獨家護蓋提供全方位保護 


美洲獅COUGAR PURI機械式鍵盤
使用過美洲獅COUGAR的產品相信玩家都會愛不釋手,近期再度推出新產品『PURI』,PURI機械式鍵盤採用德國Cherry MX軸,軸體部分有黑軸、紅軸、茶軸、青軸與銀軸可選擇,外型部分這次較為樸素且中規中矩,採用極簡化設計,占用最少空間,提供最大化的功能,不過特別的是擁有獨家磁吸式保護蓋設計,採用材質堅固的半透明時尚設計,不管放在家中或者隨身攜帶,都能發揮防潑水、防止攜帶過程中損傷按鍵,全方位保護鍵盤,線材部分為可拆卸式設計,解決惱人的線材收納問題,提升機動性,且PURI提供三向式出線,讓使用者可配合不同使用環境做搭配,不干擾玩家激烈操控,墊高腳座部分也相當特別提供兩段式設計,讓玩家可找到最適合的使用角度;電競功能部份,USB回報率為1000Hz,防鬼鍵部分提供全區按鍵輸入無衝突,並提供全鍵鎖定與Windows Key鎖定功能,還提供了多媒體複合按鍵、背光模式切換與背光亮度調整,背光部分原廠內建20種背光模式與10種自定義背光,提供相當豐富的視覺效果;現在來看看這款搭配獨家護蓋提供全方位保護的美洲獅COUGAR PURI機械式鍵盤。

 美洲獅COUGAR PURI機械式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採用CherryMX機械軸與外觀


▼美洲獅COUGAR Logo


▼採用CherryMX機械軸


▼PURI機械式鍵盤外觀


▼產品型號為PURI機械式鍵盤


▼包裝前後兩側標示產品採用軸體、鍵帽語言與基本規格





▼包裝背面標示鍵盤功能簡單說明、背光介紹、搭配獨家護蓋提供全方位保護、採用CherryMX機械軸、線材為可拆卸式設計、USB回報率為1000Hz與多國語言產品特色


▼鍵盤各按鍵功能簡單說明


▼背光介紹內建20種背光模式與10種自定義背光,提供相當豐富的視覺效果


▼採用CherryMX機械軸,並有黑軸、紅軸、茶軸、青軸與銀軸可選擇


▼擁有獨家磁吸式保護蓋設計,採用材質堅固的半透明時尚設計,不管放在家中或者隨身攜帶,都能發揮防潑水、防止攜帶過程中損傷按鍵,全方位保護鍵盤


▼線材部分為可拆卸式設計,解決惱人的線材收納問題,提升機動性,USB回報率為1000Hz


▼多國語言產品特色說明中有中文!!


▼產品說明書與其他COUGAR電競產品介紹說明


▼線材為可拆卸式設計,接頭部分兩端皆採用鍍金接頭,可提供訊號傳輸品質,線材採用編織網線外皮,可提高線材壽命與耐用度,還很貼心有魔鬼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獨家磁吸式保護蓋設計,採用材質堅固的半透明時尚設計,擁有相當不錯的保護效果




▼PURI機械式鍵盤一覽,外型部分這次較為樸素且中規中矩,採用極簡化設計,占用最少空間,提供最大化的功能




▼角落金屬螺絲除了做造型外最大的功用是可以讓保護外殼的磁鐵可以吸附


▼方向鍵上方有COUGAR Logo銘版,提高品牌識別度


▼鍵盤指示燈號區,除了標準的燈號外還多了Windows Key鎖定指示燈號


▼按鍵部分為108 Key設計



▼FN+F5為多媒體播放/暫停
FN+F6為回到上一個多媒體播放
FN+F7為停止/播放多媒體
FN+F8為下一個多媒體播放


▼FN+F9為開啟郵件軟體
FN+F10為開啟瀏覽器
FN+F11為開啟小算盤
FN+F12為開啟搜尋功能


▼額外提供多媒體功能按鍵分別為開啟多媒體播放器、音量降低、音量提升與靜音


▼該區塊複合按鍵功能為切換背光模式


▼FN+上下方向鍵為背光亮度調整


▼FN+Windows Key為鎖定Windows Key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有COUGAR與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標誌



▼提供三向式出線,讓使用者可配合不同使用環境做搭配,不干擾玩家激烈操控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五處防滑腳墊設計 






▼墊高腳墊為兩段式設計,上方接有防滑腳墊設計,使用者可尋找最適合的使用角度





▼鍵盤使用第一段墊高腳墊後一覽




▼鍵盤使用第二段墊高腳墊前後一覽




▼機械軸採用Cherry青軸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鍵帽部分刻字清晰,而且手感還不錯!!


防鬼鍵測試

▼全區不衝突測試


背光模式展示

▼背光亮度調整與Logo燈模式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jhoBOonWUA


▼單鍵發光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XPWbXBu3RY


▼背光錄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xWQUpeOe3s


▼背光模式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jCkqVW2E0


總結
美洲獅COUGAR PURI機械式鍵盤整體來說是一款手感優異且方便攜帶的一款機械式鍵盤,在手感上因採用Cherry MX機械軸,品質有保證,毋庸置疑手感一定是一級棒,長時間使用下來不論是打遊戲還是文書處理都相當合適;外型雖然較為樸實與中規中矩,不過多了獨家磁吸式保護蓋設計,不管放在家中或者隨身攜帶,都能發揮防潑水、防止攜帶過程中損傷按鍵,且線材部分為可拆卸設計,攜帶更為方便,背面墊高腳墊部分相當用心,提供兩段式設計,讓使用者可以挑選最適合使用角度;電競功能部分有全鍵鎖定與鎖定Windows Key功能,防鬼鍵部分支援全鍵無衝突,打起遊戲也能更得心應手;鍵帽部分字體相當清晰,提供不錯的手感與耐用度,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方式設計,這把衛星軸設計手感還不錯,就算是按偏也不會有卡住會不順暢的情形發生,背光部分提供了20種背光模式與10種自定義背光,雖然沒有RGB還是可以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想找擁有優異手感且提供全方位的隨身攜帶保護機械式鍵盤,相信美洲獅COUGAR PURI機械式鍵盤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AMD 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效能實測-強悍多核心多工應用,快到你嫑嫑的!!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0/06 21:03:11

發文

#6029214 IP 118.165.*.* 修改過1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10/06 21:03:11

發文IP 118.165.*.*

AMD 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效能實測-強悍多核心多工應用,快到你嫑嫑的!! 

強悍多核心多工應用,快到你嫑嫑的!! 
AMD前陣子推出的處理器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不僅價格漂亮且擁有不錯的多工效能,這是要介紹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處理器,主要測試兩款效能上的差異,並讓使用者了解該如何選擇這兩款處理器,先來看看官方提供的基本規格

從規格表來Ryzen 5與Ryzen 7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工作頻率、快取記憶體、核心數與XFR支援與否,對使用者來說最簡單的還是以效能表現來表達最為實際,看這些冷冰冰的Spec一點感覺也沒有,這次的介紹與測試會針對兩款處理器做基本效能測試、影音轉檔、遊戲測試與直播測試,搭配硬體部分顯卡採用最近挖礦熱潮很夯的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且採用CrossFire雙顯卡模式運作,主機板部分採用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提供穩定的效能表現,電源供應器部分採用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提供穩定的電源,讓整台電腦可以穩穩定定的運作,廢話不多說馬上就來進入主題。

 AMD Ryzen簡單介紹

Ryzen採用全新的核心,擁有高效能與低耗電特點,導入『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可更精準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衡量CPU溫度、內部資源狀況,自動提升時脈『Precision Boost』,若Precision Boost到最高時脈時,CPU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XFR』,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另外『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優異技術,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AMD Ryzen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x86『Zen』架構核心,處理器設計擁有全新設計Front-End引擎,提供更好的指令處理能力;處理器執行內核,有著4組 ALU、2組AGU整數運算單元與4組FP浮點數運算單元,並擁有獨立Scheduler進行指令調度;Zen每個核心都有獨立L1快取與大容量L2快取,並採用『CCX』模組設計,四個Zen核心共享L3快取。



主機板部分目前有X370、B350、A320、A300與X300五種可選擇,A320與A300不支援CPU超頻功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使用需求與未來升級需求做挑選,AM4平台搭載原生USB3.1 Gen2、NVMe(PCIe x4)與PCIe 3.0,讓使用者可以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與擴充性


AMD Ryzen處理器本身提供一組PCIe Gen3 x16、雙通道DDR4記憶體,I/O部分則有三種組合可選擇,USB提供四組USB3.1 Gen1;搭配主機板不同晶片組,可獲得不同組合的I/O擴充性,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使用環境來挑選晶片組;整體來說個人電腦、工作、娛樂等使用情境下擴充性都相當足夠!!



 AMD 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處理器包裝與本體
▼兩款處理器外包裝大同小異,標示處理器系列

▼上方貼有原廠型號封條與獨家代理商威健保固說明貼紙,目前在淘寶或是其他平台可以買到水貨的處理器,雖然價格上會較便宜,但當遇到需要維修保固時,代理商威健是無法受理,想要在台灣有完整保固就要指名威健代理的AMD處理器


▼側面看到CPU本體

▼兩款處理器都有包含Wraith散熱器,Ryzen 7 1700有LED發光,Ryzen 5 1600則無LED發光

▼左邊是Ryzen 7 1700盒裝內附散熱器Wraith Spitre,採用下吹式設計,風扇上方有AMD Logo,此款有LED發光功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固定方式採用螺絲固定,需要將主機板上的扣具先移除即可直接把散熱器鎖上,右邊是Ryzen 5 1600盒裝內附散熱器Wraith Stealth,提供相當低調的外觀且優異的散熱效果,是一款不錯的原廠散熱器!! 

▼AMD 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正反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CPU上方標示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搭配硬體簡單介紹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用料相當不錯且規格相當漂亮,內建Turbo B-Clock 先進超頻專用晶片、四組USB 3.1 Gen2超高速USB Type-C™及Type-A傳輸介面,支援PCIe Gen3 x4 M.2插槽設計(同時支援PCIe NVMe或SATA固態硬碟),音效採用ALC1220 120dB訊噪比高傳真音效晶片,搭載Smart Headphone Amp技術,USB導入DAC-UP 2技術,提供USB裝置更充足的電壓,導入超酷炫RGB FUSION,搭載多區多彩LED氣氛燈設計搭配可更換式時尚雷雕導光飾板,整體規格相當不錯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散熱採用TWIN FROZR VI搭配TORX FAN 2.0與ZERO FROZR 智慧停轉提供最佳的散熱與最低噪音,用料部分採用軍規料件,提供高穩定性與超頻效率,還搭載MSI電競龍魂炫光系統,提供1680萬種顏色變化,還可依照心情自行搭配變化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XTR系列有550W、650W、750W、850W、1050W與1250W六種可選擇,可符合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XTR全系列為全模組化設計,讓使用者整理線材更加方便,全系列全面採用105°C日系電解電容,內部設計採用DC-DC電路設計電力輸出設計,提供更佳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全系列通過80PLUS金牌認證,轉換效率高達90%,符合ATX12V以及EPS12V標準,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短路(SCP)、低電壓保護(UVP)與過溫保護(OTP),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規格相當漂亮,散熱部分採用鴻華電子HA13525H12F-Z 13.5公分FDB軸承風扇,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模組化線材採用全黑扁線設計,整線更加方便與容易,整體硬體規格相當不錯





▼大合體啦!!


 AMD Ryzen 7 1700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45613MB/s Write:45037MB/s Copy:41037MB/s

▼Super PI 1M:11.964s

▼CPU Mark:548

▼wPrime:32M-4.681sec 1024M-120.636sec

▼WinRAR:10974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9717CB  xCPU:45317CB  1CPU:7213CB

▼CINEBENCH R11.5 OpenGL:91.87fps CPU:13.97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09.82fps CPU:1253cb

▼x264 FHD Benchmark :40.2

▼x265 FHD Benchmark :36.04

▼x265 4K Benchmark :8.68


 AMD Ryzen 5 1600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16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45129MB/s Write:44898MB/s Copy:40936MB/s

▼Super PI 1M:11.954s

▼CPU Mark:547

▼wPrime:32M-6.141sec 1024M-151.551sec

▼WinRAR:8793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9787CB  xCPU:35868CB  1CPU:7171CB

▼CINEBENCH R11.5 OpenGL:91.34fps CPU:10.68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08.48fps CPU:1139cb

▼x264 FHD Benchmark :35.5

▼x265 FHD Benchmark :29.02

▼x265 4K Benchmark :7.06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Ryzen 5 1600與Ryzen 7 1700兩顆處理器在效能最高可達25%左右的差異,而有些測試項目Ryzen 7 1700比較低分的原因是因為Ryzen 5 1600單核心的基礎頻率為3.2GHz,Ryzen 7 1700單核心基礎頻率為3.0GHz,而分數較低的測試項目都是測試單核心,所以會有分數比較低的情形發生,總結來說Ryzen 5已擁有不錯的多工處理表現,需要強悍的多工處理效能的使用者Ryzen 7 1700更為適合!!

遊戲與Benchmark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20972

▼3DMark11 Extreme Mode :X7567

▼3DMark Cloud Gate :41337

▼3DMark Fire Strike :16289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9314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5116

▼3DMark Ice Storm :147356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41602

▼3DMark Sky Diver :40505

▼3DMark Time Spy :7271

▼3DMark 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12052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9360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9054

▼FINAL FANTASY XIV :7116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2337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3458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EXTREME):2163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OPTIMUM):7232

▼VRMark Blue Room:1623

▼VRMark Orange Room:6808

▼GTA5實際遊戲體驗與直播,遊戲設定畫質皆為最高,在較為複雜的場景都可以維持有55張以上的優異表現,而較為簡單的場景則可以維持75~90張以上,在處理器部分常態使用率落在40~60%之間跳動,完全展現出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ePEKPxihY


影音轉檔PK

▼使用軟體:格式工廠
轉檔格式:mkv
影片編碼:HEVC(H.265)
解析度:1920*1080
音訊編碼:AAC
音訊採樣率:48K
音訊位元率:192K


AMD Ryzen 7平台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1分58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5分39秒


AMD Ryzen 5平台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8分00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8分58秒


▼影片轉檔表現總覽


小結:Ryzen 5 1600比Ryzen 7 1700轉檔相差約15~17%左右,Ryzen 7 1700擁有更優異的多工處理效能,是轉檔的好夥伴!!!

 AMD Ryzen Master 與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簡單介紹

AMD Ryzen Master
▼Ryzen Master是一套可以在作業系統內調整處理器、記憶體與電壓調整的工具軟體


▼上方可以開啟系統監控,可以即時監控處理器的時脈與溫度


▼下方提供四組Profile設定,使用者設定完畢後可儲存與快速讀取,也可將設定恢復預設



AMD 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
▼軟體有幾大項目,遊戲、影像、ReLive、顯示器與系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ReLive,開啟功能後可做錄影或直接做直播,相當方便!!

▼喜好設定部分可調整有關軟體的相關細項喜好

▼遊戲的全域設定中可以設定遊戲的畫質設定,還可設定是否開啟Crossfire,還可隨時監控每一張卡的工作頻率、溫度與風扇轉速




▼影像部分可設定顯示時的色彩模式

▼ReLive部分可設定一些錄製畫面或擷取時的快速鍵、錄影畫質相關設定、直播設定與影片存放位置,直播部分可串聯Twitch與YouTube,其他平台則需要手動設定




▼顯示器部分可以設定畫面縮放、像素格式…等,若螢幕有支援FreeSync則可以開啟功能

▼系統部分可以看到目前所有卡的規格與VBIOS相關資訊,軟體部分則可以看到所有驅動程式與軟體的版本




總結:
這次介紹了AMD Ryzen 5 1600與Ryzen 7 1700兩顆處理器的多工表現都相當優異,當然Ryzen 7 1700擁有8核心16執行緒,整體多工表現更是出色與亮眼,在基本測試中兩款處理器的效能差異最大可達25%左右,在轉檔部分兩顆差異為15~17%差異;在遊戲部分搭配RX 570 CF一定有相當優異的表現這就不用多說,實際運行GTA5觀察張數,一整個就是順暢,而且還是把所有特效開到最高!!整體來說要玩各種單機遊戲大作絕對是綽綽有餘,而OBS直播部分因為採用Ryzen 7 1700所以在處理器的使用率上沒有很高,若採用核心數較少的處理器,則處理器使用率就會相當驚人!!

整體來說AMD Ryzen 5與Ryzen 7系列產品都擁有不錯的多工處理表現,CP值都相當不錯,Ryzen 5適合有玩遊戲且需要多工處理的玩家使用,Ryzen 7則適合對多工處理要求相當高的玩家使用,在各種測試項目、OBS直播與影音轉檔都可以發現Ryzen 7因為比Ryzen 5核心數更多,可有效降低處理器使用率,像影音轉檔則可以大幅度降低等待時間;這次AMD Ryzen系列處理器真的是重返榮耀,且讓許多使用者眼睛為之一亮,再次提醒玩家購買AMD Ryzen處理器,要指名威健代理才有保障! 期待未來AMD可以推出更具CP值的產品,可別讓I社繼續擠牙膏嚕,以上資訊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期待未來AMD可以推出更具CP值的產品,可別人I社繼續擠牙膏嚕,以上資訊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AMD 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效能實測-強悍多核心多工應用,快到你嫑嫑的!! 

強悍多核心多工應用,快到你嫑嫑的!! 
AMD前陣子推出的處理器真的是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不僅價格漂亮且擁有不錯的多工效能,這是要介紹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處理器,主要測試兩款效能上的差異,並讓使用者了解該如何選擇這兩款處理器,先來看看官方提供的基本規格

從規格表來Ryzen 5與Ryzen 7處理器差異部分為上表反紅部分,主要差異在於工作頻率、快取記憶體、核心數與XFR支援與否,對使用者來說最簡單的還是以效能表現來表達最為實際,看這些冷冰冰的Spec一點感覺也沒有,這次的介紹與測試會針對兩款處理器做基本效能測試、影音轉檔、遊戲測試與直播測試,搭配硬體部分顯卡採用最近挖礦熱潮很夯的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且採用CrossFire雙顯卡模式運作,主機板部分採用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提供穩定的效能表現,電源供應器部分採用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提供穩定的電源,讓整台電腦可以穩穩定定的運作,廢話不多說馬上就來進入主題。

 AMD Ryzen簡單介紹

Ryzen採用全新的核心,擁有高效能與低耗電特點,導入『SenseMI』智慧感測技術,可更精準進行電源管理『Pure Power』,衡量CPU溫度、內部資源狀況,自動提升時脈『Precision Boost』,若Precision Boost到最高時脈時,CPU溫度還在允許範圍內,則會啟動『XFR』,讓核心獲得更高的時脈;另外『Neural Net Prediction』與『Smart Prefetch』優異技術,提供更優異的效能表現



AMD Ryzen處理器,採用全新設計x86『Zen』架構核心,處理器設計擁有全新設計Front-End引擎,提供更好的指令處理能力;處理器執行內核,有著4組 ALU、2組AGU整數運算單元與4組FP浮點數運算單元,並擁有獨立Scheduler進行指令調度;Zen每個核心都有獨立L1快取與大容量L2快取,並採用『CCX』模組設計,四個Zen核心共享L3快取。



主機板部分目前有X370、B350、A320、A300與X300五種可選擇,A320與A300不支援CPU超頻功能,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使用需求與未來升級需求做挑選,AM4平台搭載原生USB3.1 Gen2、NVMe(PCIe x4)與PCIe 3.0,讓使用者可以獲得最佳的效能表現與擴充性


AMD Ryzen處理器本身提供一組PCIe Gen3 x16、雙通道DDR4記憶體,I/O部分則有三種組合可選擇,USB提供四組USB3.1 Gen1;搭配主機板不同晶片組,可獲得不同組合的I/O擴充性,使用者可依照自己的使用環境來挑選晶片組;整體來說個人電腦、工作、娛樂等使用情境下擴充性都相當足夠!!



 AMD 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處理器包裝與本體
▼兩款處理器外包裝大同小異,標示處理器系列

▼上方貼有原廠型號封條與獨家代理商威健保固說明貼紙,目前在淘寶或是其他平台可以買到水貨的處理器,雖然價格上會較便宜,但當遇到需要維修保固時,代理商威健是無法受理,想要在台灣有完整保固就要指名威健代理的AMD處理器


▼側面看到CPU本體

▼兩款處理器都有包含Wraith散熱器,Ryzen 7 1700有LED發光,Ryzen 5 1600則無LED發光

▼左邊是Ryzen 7 1700盒裝內附散熱器Wraith Spitre,採用下吹式設計,風扇上方有AMD Logo,此款有LED發光功能,背面已塗好散熱膏,電源接頭為4pin PWM控制模式設計,固定方式採用螺絲固定,需要將主機板上的扣具先移除即可直接把散熱器鎖上,右邊是Ryzen 5 1600盒裝內附散熱器Wraith Stealth,提供相當低調的外觀且優異的散熱效果,是一款不錯的原廠散熱器!! 

▼AMD 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正反面一覽,採用Socket AM4共1331支針腳


▼CPU上方標示Ryzen 5 1600 & Ryzen 7 1700,還有斗大的Ryzen字樣



 搭配硬體簡單介紹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用料相當不錯且規格相當漂亮,內建Turbo B-Clock 先進超頻專用晶片、四組USB 3.1 Gen2超高速USB Type-C™及Type-A傳輸介面,支援PCIe Gen3 x4 M.2插槽設計(同時支援PCIe NVMe或SATA固態硬碟),音效採用ALC1220 120dB訊噪比高傳真音效晶片,搭載Smart Headphone Amp技術,USB導入DAC-UP 2技術,提供USB裝置更充足的電壓,導入超酷炫RGB FUSION,搭載多區多彩LED氣氛燈設計搭配可更換式時尚雷雕導光飾板,整體規格相當不錯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散熱採用TWIN FROZR VI搭配TORX FAN 2.0與ZERO FROZR 智慧停轉提供最佳的散熱與最低噪音,用料部分採用軍規料件,提供高穩定性與超頻效率,還搭載MSI電競龍魂炫光系統,提供1680萬種顏色變化,還可依照心情自行搭配變化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XTR系列有550W、650W、750W、850W、1050W與1250W六種可選擇,可符合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XTR全系列為全模組化設計,讓使用者整理線材更加方便,全系列全面採用105°C日系電解電容,內部設計採用DC-DC電路設計電力輸出設計,提供更佳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全系列通過80PLUS金牌認證,轉換效率高達90%,符合ATX12V以及EPS12V標準,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短路(SCP)、低電壓保護(UVP)與過溫保護(OTP),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規格相當漂亮,散熱部分採用鴻華電子HA13525H12F-Z 13.5公分FDB軸承風扇,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模組化線材採用全黑扁線設計,整線更加方便與容易,整體硬體規格相當不錯





▼大合體啦!!


 AMD Ryzen 7 1700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45613MB/s Write:45037MB/s Copy:41037MB/s

▼Super PI 1M:11.964s

▼CPU Mark:548

▼wPrime:32M-4.681sec 1024M-120.636sec

▼WinRAR:10974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9717CB  xCPU:45317CB  1CPU:7213CB

▼CINEBENCH R11.5 OpenGL:91.87fps CPU:13.97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09.82fps CPU:1253cb

▼x264 FHD Benchmark :40.2

▼x265 FHD Benchmark :36.04

▼x265 4K Benchmark :8.68


 AMD Ryzen 5 1600效能測試

CPU: AMD Ryzen 5 16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CPUZ驗明正身

▼CPUZ Benchmark

▼AIDA64 Read:45129MB/s Write:44898MB/s Copy:40936MB/s

▼Super PI 1M:11.954s

▼CPU Mark:547

▼wPrime:32M-6.141sec 1024M-151.551sec

▼WinRAR:8793KB/s

▼7Zip

▼2345好壓

▼CINEBENCH R10 OpenGL:9787CB  xCPU:35868CB  1CPU:7171CB

▼CINEBENCH R11.5 OpenGL:91.34fps CPU:10.68fps

▼CINEBENCH R15 OpenGL:108.48fps CPU:1139cb

▼x264 FHD Benchmark :35.5

▼x265 FHD Benchmark :29.02

▼x265 4K Benchmark :7.06


▼效能比較總表


小結:從上圖比較表中可以發現Ryzen 5 1600與Ryzen 7 1700兩顆處理器在效能最高可達25%左右的差異,而有些測試項目Ryzen 7 1700比較低分的原因是因為Ryzen 5 1600單核心的基礎頻率為3.2GHz,Ryzen 7 1700單核心基礎頻率為3.0GHz,而分數較低的測試項目都是測試單核心,所以會有分數比較低的情形發生,總結來說Ryzen 5已擁有不錯的多工處理表現,需要強悍的多工處理效能的使用者Ryzen 7 1700更為適合!!

遊戲與Benchmark測試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P20972

▼3DMark11 Extreme Mode :X7567

▼3DMark Cloud Gate :41337

▼3DMark Fire Strike :16289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9314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5116

▼3DMark Ice Storm :147356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41602

▼3DMark Sky Diver :40505

▼3DMark Time Spy :7271

▼3DMark 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12052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9360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9054

▼FINAL FANTASY XIV :7116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2337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3458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EXTREME):2163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OPTIMUM):7232

▼VRMark Blue Room:1623

▼VRMark Orange Room:6808

▼GTA5實際遊戲體驗與直播,遊戲設定畫質皆為最高,在較為複雜的場景都可以維持有55張以上的優異表現,而較為簡單的場景則可以維持75~90張以上,在處理器部分常態使用率落在40~60%之間跳動,完全展現出多核心處理器的優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3ePEKPxihY


影音轉檔PK

▼使用軟體:格式工廠
轉檔格式:mkv
影片編碼:HEVC(H.265)
解析度:1920*1080
音訊編碼:AAC
音訊採樣率:48K
音訊位元率:192K


AMD Ryzen 7平台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1分58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5分39秒


AMD Ryzen 5平台
CPU: AMD Ryzen 7 1700
Cooler: AMD Wraith Spitre原廠散熱器
MB: Gigabyte GA-AX370-Gaming K5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3000 4GB*2
VGA: msi Radeon RX 570 GAMING X 4G*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XFX XTR 750W 80PLUS金牌全模組化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影片來源FHD:總耗時間38分00秒

▼影片來源4K:總耗時間18分58秒


▼影片轉檔表現總覽


小結:Ryzen 5 1600比Ryzen 7 1700轉檔相差約15~17%左右,Ryzen 7 1700擁有更優異的多工處理效能,是轉檔的好夥伴!!!

 AMD Ryzen Master 與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簡單介紹

AMD Ryzen Master
▼Ryzen Master是一套可以在作業系統內調整處理器、記憶體與電壓調整的工具軟體


▼上方可以開啟系統監控,可以即時監控處理器的時脈與溫度


▼下方提供四組Profile設定,使用者設定完畢後可儲存與快速讀取,也可將設定恢復預設



AMD Radeon Software Crimson ReLive Edition
▼軟體有幾大項目,遊戲、影像、ReLive、顯示器與系統,最重要的功能就是ReLive,開啟功能後可做錄影或直接做直播,相當方便!!

▼喜好設定部分可調整有關軟體的相關細項喜好

▼遊戲的全域設定中可以設定遊戲的畫質設定,還可設定是否開啟Crossfire,還可隨時監控每一張卡的工作頻率、溫度與風扇轉速




▼影像部分可設定顯示時的色彩模式

▼ReLive部分可設定一些錄製畫面或擷取時的快速鍵、錄影畫質相關設定、直播設定與影片存放位置,直播部分可串聯Twitch與YouTube,其他平台則需要手動設定




▼顯示器部分可以設定畫面縮放、像素格式…等,若螢幕有支援FreeSync則可以開啟功能

▼系統部分可以看到目前所有卡的規格與VBIOS相關資訊,軟體部分則可以看到所有驅動程式與軟體的版本




總結:
這次介紹了AMD Ryzen 5 1600與Ryzen 7 1700兩顆處理器的多工表現都相當優異,當然Ryzen 7 1700擁有8核心16執行緒,整體多工表現更是出色與亮眼,在基本測試中兩款處理器的效能差異最大可達25%左右,在轉檔部分兩顆差異為15~17%差異;在遊戲部分搭配RX 570 CF一定有相當優異的表現這就不用多說,實際運行GTA5觀察張數,一整個就是順暢,而且還是把所有特效開到最高!!整體來說要玩各種單機遊戲大作絕對是綽綽有餘,而OBS直播部分因為採用Ryzen 7 1700所以在處理器的使用率上沒有很高,若採用核心數較少的處理器,則處理器使用率就會相當驚人!!

整體來說AMD Ryzen 5與Ryzen 7系列產品都擁有不錯的多工處理表現,CP值都相當不錯,Ryzen 5適合有玩遊戲且需要多工處理的玩家使用,Ryzen 7則適合對多工處理要求相當高的玩家使用,在各種測試項目、OBS直播與影音轉檔都可以發現Ryzen 7因為比Ryzen 5核心數更多,可有效降低處理器使用率,像影音轉檔則可以大幅度降低等待時間;這次AMD Ryzen系列處理器真的是重返榮耀,且讓許多使用者眼睛為之一亮,再次提醒玩家購買AMD Ryzen處理器,要指名威健代理才有保障! 期待未來AMD可以推出更具CP值的產品,可別讓I社繼續擠牙膏嚕,以上資訊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


華擎ASRock DeskMini GTX迷你遊戲主機-2.7公升提供最強悍的效能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10/01 20:02:51

發文

#6028862 IP 118.16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2.7公升提供最強悍的效能
小主機大家所詬病的就是效能與擴充性不佳,導致許多使用者興趣缺缺,近期華擎ASRock推出一款挑戰小主機的效能與擴充性『DeskMini GTX』系列產品,採用Micro STX MXM主機板,總體機僅2.7公升卻提供相當優異的效能與擴充性,顯卡部分採用MXM介面,可安裝 GTX 1060/1070/ 1080顯卡,處理器部分支援 LGA 1151腳位,讓使用者可自行挑選處理器,晶片組為B250,記憶體採用SO-DIMM筆電記憶體,並提供兩支插槽,最大可支援至32GB,儲存裝置部分提供兩組SATA 6Gb/s、兩組Ultra M.2 2280/2260(提供PCIe Gen 3 x4與SATA 6Gb/s訊號)與一組M.2 2280/2260 SATA 6Gb/s,儲存控充性相當強悍,網路卡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還提供一組M.2 key E 2230插槽,配件中有Intel AC 3160網卡可讓使用者安裝,顯示部分提供HDMI、DisplayPort與mini DisplayPort,USB部分提供一組USB 3.1 Gen 1 Type-C、三組USB 3.1 Gen 1 Type-A與兩組USB 2.0,整體規格相當強悍與漂亮,現在就來看看2.7公升最強悍的小主機華擎ASRock DeskMini GTX。

 包裝、配件與本體
▼彩盒設計相當簡單僅DeskMini GTX外型照片
 
▼配件:變壓器、驅動光碟、貼紙、腳墊、硬碟固定螺絲、SATA轉接線*2、M.2 WiFi卡與天線*2
 
 
▼變壓器為19V 11.57A,共提供219.83W
 
▼DeskMini GTX本體一覽,整體外觀僅2.7公升,體積真的是相當小,面板質感相當不錯,採用金屬髮絲紋設計,並有電源開關與I/O
 
▼I/O部分提供耳機孔、麥克風孔、USB 3.1 Gen 1 Type-C與Type-A
 
▼電源開關與指示燈號
 
▼上蓋有大面積的散熱開孔,還提供了兩組USB 2.0
 
 
▼底部同樣有大面積散熱孔,並預留了腳墊安裝位置,讓DeskMini可直立放置與平放
 
▼一側為直立放置時的底部,已貼有腳墊,另一側則為大面積散熱開孔
 
 
▼後方I/O一覽,有RJ-45、內顯HDMI、電源輸入、兩組USB 3.1 Gen1、顯卡HDMI、DP與mini DP
 
 
 
▼上蓋打開後一覽,可看到MXM卡上有獨立散熱模組,CPU與記憶體使用者可自行挑選安裝
 
▼MXM散熱模組散熱片相當厚實,相信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MXM卡使用者也可自行升級更換
 
 
 
▼Micro STX MXM主機板正反面一覽
 
 
▼處理器部分支援 LGA 1151腳位
 
▼記憶體採用SO-DIMM筆電用記憶體,提供兩支插槽,最高支援至32GB
 
▼MXM顯卡安裝處
 
▼背面提供兩組Ultra M.2 2280/2260(提供PCIe Gen 3 x4與SATA 6Gb/s訊號)與一組M.2 2280/2260 SATA 6Gb/s,還提供了一組M.2 key E 2230插槽可安裝WiFi網路卡
 
▼後方有兩組接頭搭配轉接線可安裝2.5吋硬碟
 
▼B250晶片散熱片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
 
▼nuvoTon NCT5567D Super IO晶片
 
▼Realtek ALC283音效晶片
 
▼Richtek RT3606BC雙通道PWM控制器
 

 測試平台與環境

測試平台
CPU: Intel i7-7700K
Cooler: Intel原廠風扇
MB: ASRock B250M-STX MXM
RAM: Kingston DDR4-2400 16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34904MB/s Write:37204MGB/s Copy:33546MB/s
 
▼Super PI 1M:8.345s
 
▼CPU Mark:785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us Multi Core
 
▼wPrime:32M-6.345sec 1024M-188.89sec
 
▼WinRAR:11098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28.2
 
▼x265 FHD Benchmark:32.11 FPS
 
▼x265 4K Benchmark:7.58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3DMark11 Performance Mode 13669
 
▼3DMark11 Extreme Mode :X5022
 
▼3DMark Cloud Gate :30444
 
▼3DMark Fire Strike :10006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5152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2599
 
▼3DMark Ice Storm :142216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 :135222
 
▼3DMark Sky Diver :27496
 
▼3DMark Time Spy :3737
 
▼3DMark API Overhead feature test
 
▼FINAL FANTASY XIV A Realm Reborn official Benchmark :14524
 
▼FINAL FANTASY XIV Heavensward Benchmark :10986
 
▼FINAL FANTASY XIV Stormblood Benchmark :10749
 
▼FINAL FANTASY XIV :8677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1080P 8xAA Ultra) :1453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1080P 8xAA Extreme HD) :2468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1080P EXTREME):2031
 
▼Unigine SUPERPOSITION Benchmark(VR MAXIMUM):5437
 
▼VRMark Blue Room:1086
 
▼VRMark Orange Room:6111
 
▼PCMark 7 Score:7184
 
▼PCMark 8 Score: 4842
 
▼PCMark 10 Score:5246
 
▼FurMark燒機,最高溫度為70度,平均張數為59fps
 

 總結:
華擎ASRock DeskMini GTX迷你遊戲主機真的要給一個讚,體積僅2.7公升,且使用者可自行安裝處理器、記憶體、硬碟(固態硬碟)與升級MXM顯示卡,提供相當優異的擴充性,幾乎與一般桌機沒什麼兩樣,在小小的空間也能發揮最大的擴充性與優異的效能表現;這次介紹的主機內建是GTX 1060顯示卡,基本上已經可以滿足許多電競玩家的需求,如果要想要特效全開的玩家就比較建議購買GTX 1070的產品,建議是一次到位,因為MXM顯示卡市面上取得較為困難,所以要升級也必須耗費好一番功夫!!整體來說DeskMini GTX不論在體積、拆裝、DIY與擴充都相當用心設計,在小小的空間內可以提供相當強悍的規格,但比較可惜的是整體主機的溫度稍微熱了一點,這也是在小空間內最常發生的一個小缺憾,想找一款體積小且擁有強悍的擴充性與效能表現,相信華擎ASRock DeskMini GTX迷你遊戲主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首選。

 


創見Transcend PCIe Gen3 x4 MTE850 M.2 256GB固態硬碟-優異效能表現搭配3D MLC顆粒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29 22:40:40

發文

#6028706 IP 118.16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優異效能表現搭配3D MLC顆粒
目前SSD固態硬碟已經是相當普及,不過採用SATA介面已達到傳輸效能的瓶頸,最高傳輸速率大概是在550MB/s左右,後來推出了採用PCIe介面的SSD,在效能上有了相當不錯的突破,剛推出時價格相當貴,不過近期SSD的價格不斷下跌,PCIe產品也相繼跌價,在價格上已比剛推出時親民不少,這次要介紹一款效能表現優異且搭配3D MLC顆粒的產品,由創見Transcend所推出的PCIe Gen3 x4 MTE850 M.2 256GB固態硬碟,MTE850符合最新NVMe 1.2規範搭配M.2 PCIe Gen3 x4傳輸介面,主控晶片採用SMI(慧榮) SM2260G,內建2個Cortex ARM處理器核心,原生PCIe 3.0 x4介面,採用8 NAND Flash Channel設計,加入 NANDXTend技術,提供LDPC硬式與軟式解碼,能夠提升3D NAND寫入與抹除次數(P/E cycle),延長SSD壽命並確保資料完整性,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NAND Flash搭配了壽命較高的3D MLC顆粒,容量有128GB、256GB與512GB可選擇,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現在就來看看創見Transcend PCIe Gen3 x4 MTE850 M.2 256GB固態硬碟。

 創見Transcend PCIe Gen3 x4 MTE850 M.2 256GB固態硬碟本體與包裝

▼包裝採用吊卡式設計,標示品牌、產品名稱、容量與特色
 

▼創見Transcend Logo 
 

▼產品型號為MTE850 PCIe Gen3 x4 M.2 2280 SSD
 

▼符合最新NVMe 1.2規範,採用3D MLC顆粒,並提供LDPC硬式與軟式解碼
 

▼容量為256GB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安裝方式、各國安規認證與創見公司資訊
 

▼產品基本規格與創見公司資訊
 

▼安裝方式與各國安規認證
 

▼側面標示產品型號MTE850 PCIe Gen3 x4 M.2 2280 SSD
 

▼保固卡與其他創見產品介紹書
 

▼MTE850 PCIe Gen3 x4 M.2 2280 SSD 256GB本體一覽,採用M.2 M Key傳輸介面,長度為標準的2280,可看到主控晶片、記憶體顆粒與NAND Flash,正面右側有貼紙標示產品資訊
 
 

▼標示產品資訊
 

▼採用M.2 M Key傳輸介面
 

▼採用SMI(慧榮) SM2260G主控晶片
 

▼採用Micron美光NW826 3D MLC顆粒
 

▼搭配Samsung三星K4B1G16 DDR3 1Gb記憶體
 

 效能實測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X299 Taichi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8-20-20-44
VGA: GALAX GTX1080 EXOC SNIPER White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FSP EVEREST 6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1820MB/s 寫入:1129MB/s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
 
 
 

▼AS SSD Benchmark:Write 1042.38MB/s Read 1705.52MB/s Score 1792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2064.888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122.441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Read:1329MB/s,Seq Write:1067MB/s 
 

▼TxBENCH Seq Read:2138.912MB/s,Seq Write:1197.725MB/s
 

 實際傳輸測試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9113.9MB(共1216個檔案)耗時13.34秒,平均寫入速度為682.99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9113.9MB(共1216個檔案)耗時8.88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026.91MB/s
 

▼單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11.36秒,平均寫入速度為1046.61MB/s
 

▼單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 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7.23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643.41MB/s
 

 Transcend SSD Scope軟體介紹

▼進入軟體後狀態部分可看到SSD產品型號、序號、韌體版本、SMART資訊、容量與健康度
 
 

▼工具部分提供效能測試
 

▼系統複製功能可將原有硬碟的系統或資料磁碟複製到SSD中,做到輕鬆升級SSD
 

▼韌體可透過軟體直接做線上更新
 

 結語
創見Transcend PCIe Gen3 x4 MTE850 M.2 256GB固態硬碟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採用SMI(慧榮) SM2260G主控晶片在各方面的表現都相當不錯,在AS SSD測試中獲得了總分1792,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成績表現優異,讀取最高來到2064.888MB/s,寫入速度達到1122.441MB/s,在實際傳輸測試中多檔案的表現還不差,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單檔案部分表現就相當不錯,這樣的效能已可滿足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現在許多新款的筆電也都支援PCIe SSD的安裝,可升級的產品與應用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創見Transcend原廠針對MTE850產品提供三年保固,售後服務保固相當便利與完善,價格部分網路通路價格256GB為NT$4500元左右,想找一款效能表現優異的PCIe SSD,相信創見Transcend PCIe Gen3 x4 MTE850 M.2 256GB固態硬碟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MONTECH ALPHA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高效率DC to DC架構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25 13:27:07

發文

#6027872 IP 211.21.*.* 修改過2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9/25 13:27:07

發文IP 211.21.*.*



 高效率DC to DC架構
德隆YAMA相信許多玩家一定聽過,算是一個老品牌的機殼廠商,當然產品線不是只有機殼而已,還有電源供應器、電競鍵盤/滑鼠、滑鼠墊、喇叭、耳麥、硬碟外接盒、散熱風扇、CPU散熱器/水冷…等相當豐富的產品線,目前主推新代理的MONTECH君主高階玩家系列產品,這系列已推出機殼、電競耳機與電競滑鼠墊,這次推出了電源供應器產品『ALPHA』,ALPHA系列為知名電源供應器代工廠CWT僑威科技代工,共有400W/500W/600W三種規格可選擇,內部設計採用DC-DC電路設計與+12V單路電力輸出設計,提供更佳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全系列通過80PLUS銅牌認證,擁有85%高轉換效率,符合ATX12V與EPS標準,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壓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短路(SCP)、過溫保護(OTP)…等,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規格相當漂亮,散熱部分採用120mm靜音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與低噪音表現,現在就來看擁有高效率DC to DC架構的MONTECH ALPHA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

外箱、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相當簡約,印有產品外型與產品系列

▼ALPHA系列產品通過 80PLUS銅牌認證

▼包裝背面標示系列產品規格與線材

▼標示系列產品規格

▼電源接頭,不過沒標示出數量比較可惜

▼各國安規認證

▼CWT僑威科技代工

▼前方標示瓦特數

▼後方標示代理商德隆與公司資訊

▼側面標示產品系列與產品特色


▼配件:保固卡、電源線與固定螺絲

▼ALPHA電源供應器本體一覽,這次會介紹全系列產品包含400W/500W/600W,在外型上採用一般常用的金屬外殼,散熱風扇採用120mm靜音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前方開關部分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因為採用PFC設計,輸入電源不須做切換




▼線材部分標準配備主機板電源24pin(可拆為20+4pin)、CPU供電8pin(可拆為4+4pin)與顯示卡供電8pin兩組(可拆為6+2pin)


▼400W部分單路12V提供30A(共360W),其他裝置電源部分共提供SATA電源五組、大4pin電源三組與軟碟機電源一組


▼500W部分單路12V提供38A(共456W),其他裝置電源部分共提供SATA電源六組、大4pin電源三組與軟碟機電源一組


▼600W部分單路12V提供46A(共552W),其他裝置電源部分共提供SATA電源六組、大4pin電源三組與軟碟機電源一組



燒機測試

MONTECH ALPHA 400W 80PLUS銅牌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9-25-25-45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MONTECH ALPHA 40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採用OCCT測試時閒置功率約62.5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353.1瓦


▼3.3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3.38V,在測試過程約3.32~3.35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33V左右


▼5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5.04V,在測試過程約4.97~5.02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99V左右


▼12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12.10~12.17V之間跳動,在測試過程約12.1V,電壓相當穩定


MONTECH ALPHA 500W 80PLUS銅牌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9-25-25-45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MONTECH ALPHA 50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採用OCCT測試時閒置功率約74.6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411.7瓦


▼3.3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3.38V,在測試過程約3.32~3.33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325V左右


▼5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5.02V,在測試過程約4.97~5.00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965V左右


▼12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12.1V,在測試過程約12.0~12.1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12.05V左右


MONTECH ALPHA 600W 80PLUS銅牌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9-25-25-45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MONTECH ALPHA 60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採用OCCT測試時閒置功率約77.3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412.3瓦


▼3.3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3.4V,在測試過程約3.31~3.34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33V左右


▼5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5.04V,在測試過程約4.97~5.02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995V左右


▼12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12.10~12.2V之間跳動,在測試過程約12.1V,電壓相當穩定


總結:
MONTECH ALPHA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表現相當不錯,測試過程中在各電壓表現都相當優異,電壓壓降情形都在合理的安全範圍內,尤其是在12V的表現中三顆電源都相當出色,讓12V輸出在GTX980的蹂躪下還是有相當出色電壓輸出表現,採用高效率DC to DC架構,整體擁有相當不錯的轉換效率且提升了產品的使用壽命!!ALPHA採用120mm靜音風扇在測試過程中風扇噪音相當低,幾乎是聽不到電源供應器的風扇聲,電源供應器外殼僅微溫與室溫相近的狀態;在線材部分接頭提供相當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一定相當夠用,且線材的長度也都是相當足夠,幾乎是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MONTECH ALPHA電源供應器代理商為德隆YAMA,保固方面原廠提供五年保固三年免費維修服務,目前官方定價400W NT$1490/500W NT$1990/600W NT$2290,最後還是要給各位玩家一個觀念,好的電源供應器真的很重要,挑選一顆品質好、用料佳的電源才是最重要,不要為了省那幾百元,挑選一顆評價不佳的電源供應器,如果哪天不幸燒掉,電源本身壞掉就算了,把其他硬體一起抓去陪葬,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高效率DC to DC架構
德隆YAMA相信許多玩家一定聽過,算是一個老品牌的機殼廠商,當然產品線不是只有機殼而已,還有電源供應器、電競鍵盤/滑鼠、滑鼠墊、喇叭、耳麥、硬碟外接盒、散熱風扇、CPU散熱器/水冷…等相當豐富的產品線,目前主推新代理的MONTECH君主高階玩家系列產品,這系列已推出機殼、電競耳機與電競滑鼠墊,這次推出了電源供應器產品『ALPHA』,ALPHA系列為知名電源供應器代工廠CWT僑威科技代工,共有400W/500W/600W三種規格可選擇,內部設計採用DC-DC電路設計與+12V單路電力輸出設計,提供更佳的電源環境與穩定度,全系列通過80PLUS銅牌認證,擁有85%高轉換效率,符合ATX12V與EPS標準,安全保護機制部分相當完整,包含過電壓過電流(OCP)、過電壓(OVP)、過負載(OPP)、短路(SCP)、過溫保護(OTP)…等,提供系統全方位的保護,規格相當漂亮,散熱部分採用120mm靜音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與低噪音表現,現在就來看擁有高效率DC to DC架構的MONTECH ALPHA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

外箱、本體與配件 
▼外包裝相當簡約,印有產品外型與產品系列

▼ALPHA系列產品通過 80PLUS銅牌認證

▼包裝背面標示系列產品規格與線材

▼標示系列產品規格

▼電源接頭,不過沒標示出數量比較可惜

▼各國安規認證

▼CWT僑威科技代工

▼前方標示瓦特數

▼後方標示代理商德隆與公司資訊

▼側面標示產品系列與產品特色


▼配件:保固卡、電源線與固定螺絲

▼ALPHA電源供應器本體一覽,這次會介紹全系列產品包含400W/500W/600W,在外型上採用一般常用的金屬外殼,散熱風扇採用120mm靜音風扇,提供不錯的散熱效果,前方開關部分為標準的電源開關與電源輸,因為採用PFC設計,輸入電源不須做切換




▼線材部分標準配備主機板電源24pin(可拆為20+4pin)、CPU供電8pin(可拆為4+4pin)與顯示卡供電8pin兩組(可拆為6+2pin)


▼400W部分單路12V提供30A(共360W),其他裝置電源部分共提供SATA電源五組、大4pin電源三組與軟碟機電源一組


▼500W部分單路12V提供38A(共456W),其他裝置電源部分共提供SATA電源六組、大4pin電源三組與軟碟機電源一組


▼600W部分單路12V提供46A(共552W),其他裝置電源部分共提供SATA電源六組、大4pin電源三組與軟碟機電源一組



燒機測試

MONTECH ALPHA 400W 80PLUS銅牌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9-25-25-45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MONTECH ALPHA 40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採用OCCT測試時閒置功率約62.5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353.1瓦


▼3.3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3.38V,在測試過程約3.32~3.35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33V左右


▼5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5.04V,在測試過程約4.97~5.02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99V左右


▼12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12.10~12.17V之間跳動,在測試過程約12.1V,電壓相當穩定


MONTECH ALPHA 500W 80PLUS銅牌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9-25-25-45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MONTECH ALPHA 50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採用OCCT測試時閒置功率約74.6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411.7瓦


▼3.3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3.38V,在測試過程約3.32~3.33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325V左右


▼5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5.02V,在測試過程約4.97~5.00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965V左右


▼12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12.1V,在測試過程約12.0~12.1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12.05V左右


MONTECH ALPHA 600W 80PLUS銅牌燒機測試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NZXT. Kraken X61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2@CL-19-25-25-45
Storage: Team Group T-Force SSD CARDEA M.2 PCIe SSD 240GB
VGA:msi GTX980 Gaming 4GB 
PSU: MONTECH ALPHA 600W 80PLUS銅牌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配備驗明正身


測試時間共30分鐘閒置5分鐘->燒機20分鐘->閒置5分鐘

▼採用OCCT測試時閒置功率約77.3瓦


▼採用OCCT測試時總功率約412.3瓦


▼3.3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3.4V,在測試過程約3.31~3.34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3.33V左右


▼5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5.04V,在測試過程約4.97~5.02V跳動,平均電壓落在4.995V左右


▼12V表現,閒置時電壓約落在12.10~12.2V之間跳動,在測試過程約12.1V,電壓相當穩定


總結:
MONTECH ALPHA 80PLUS銅牌電源供應器表現相當不錯,測試過程中在各電壓表現都相當優異,電壓壓降情形都在合理的安全範圍內,尤其是在12V的表現中三顆電源都相當出色,讓12V輸出在GTX980的蹂躪下還是有相當出色電壓輸出表現,採用高效率DC to DC架構,整體擁有相當不錯的轉換效率且提升了產品的使用壽命!!ALPHA採用120mm靜音風扇在測試過程中風扇噪音相當低,幾乎是聽不到電源供應器的風扇聲,電源供應器外殼僅微溫與室溫相近的狀態;在線材部分接頭提供相當充足,不論要安裝各種裝置一定相當夠用,且線材的長度也都是相當足夠,幾乎是不會發生長度不足的情形;MONTECH ALPHA電源供應器代理商為德隆YAMA,保固方面原廠提供五年保固三年免費維修服務,目前官方定價400W NT$1490/500W NT$1990/600W NT$2290,最後還是要給各位玩家一個觀念,好的電源供應器真的很重要,挑選一顆品質好、用料佳的電源才是最重要,不要為了省那幾百元,挑選一顆評價不佳的電源供應器,如果哪天不幸燒掉,電源本身壞掉就算了,把其他硬體一起抓去陪葬,那就更得不償失了!!


TOTOLINK UP405-QC1 QC3.0智慧快充5埠閃充充電器-給你最快速的能源補充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24 16:22:20

發文

#6027760 IP 118.16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TOTOLINK UP405-QC1 QC3.0智慧快充5埠閃充充電器
現在行動裝置當道,USB充電器變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且行動裝置的電池容量越來越大,方便攜帶的行動電源已無法滿足一整天的用量,如果使用者有2~3台甚至是更多裝置時,光是要充行動裝置就佔滿市電插座了!!這時候就需要只佔用一組AC插座,可以同時作多台行動裝置充電的桌上型充電器,目前最新的規格再度上推至QC 3.0,QC 3.0比QC 2.0提升高達38%充電效率與27%充電速度,充電電壓同樣提供5V/9V/12V三種電壓,不同的電壓充電模式提供不同的充電電流,已達到更高效率的充電,目前已有多款Android手機都有支援QC 3.0充電技術;這次要介紹由TOTOLINK所推出的『UP405-QC1』QC3.0智慧快充5埠閃充充電器,5埠中有一組支援Quick Charge 3.0快速充電技術,其他每一組USB埠支援快速充電,最高輸出功率40W,可以滿足多台行動裝置的玩家,讓每一台行動裝置都可以做快速充電能力補充,現在就來看TOTOLINK UP405-QC1 QC3.0智慧快充5埠閃充充電器。

 TOTOLINK UP405-QC1 QC3.0智慧快充5埠閃充充電器外觀與配件

▼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型與特色


▼TOTOLINK Logo


▼支援Quick Charge 3.0快速充電技術


▼產品本體照片與標示35分鐘充滿80%電力


▼產品型號UP405-QC1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基本規格


▼USB充電埠共5 Port,其中一埠支援QC 3.0充電埠,其他則為標準充電埠


▼QC 3.0充電速度與一般充電器、QC 2.0比較


▼非QC 3.0充電埠共提供4.4A充電電流,每一埠最高可提供2.4A充電電流
QC 3.0充電埠當工作在5V充電模式最高提供3A充電電流,當工作在9V充電模式最高提供2A充電電流,當工作在12V充電模式最高提供1.5A充電電流


▼產品通過BSMI安規認證


▼包裝側面標示TOTOLINK公司資訊與產品應用範圍

 

▼電源輸入線材


▼保卡兼產品說明書



▼充電器本體一覽,整體以白色為主,外型有著Apple產品簡約設計風格,外型上相當圓潤,左上角角有TOTOLINK字樣,提高品牌識別度



▼充電器背面標示產品型號、規格與安規認證,四個角落還有防滑膠墊,相當用心


▼提供五組USB充電,最右邊的藍色USB埠支援QC 3.0快速充電技術,其他五組USB為標準充電埠


▼電源輸入插頭使用常見 IEC 60320 C7八字接頭


▼充電器本體其他角度一覽,外型轉角處為圓角設計,讓整體外型更加圓潤有型



拉載量測

測試設備:
拉載機:Chroma 63030(60A/60V/300W)
電壓/電流表:GW GDM-8145(圖中上量測電壓、下量測電流)

非QC 3.0工作埠
▼空載時電壓為5.181V


▼拉載0.5A時,電壓為5.144V(壓降為0.037V-0.71%)


▼拉載1A時,電壓為5.108V(壓降為0.073V-1.40%)


▼拉載1.5A時,電壓為5.073V(壓降為0.108V-2.08%)


▼拉載2A時,電壓為5.039V(壓降為0.142V-2.74%)


▼拉載2.5A時,電壓為5.004V(壓降為0.177V-3.41%)


▼拉載3A時,電壓為4.968V(壓降為0.213V-4.11%)


針對QC2.0埠做拉載測試
標準5V工作模式

▼空載時電壓為5.099V


▼拉載0.5A時,電壓為5.121V(壓升為0.022V-0.43%)


▼拉載1A時,電壓為5.139V(壓升為0.04V-0.78%)


▼拉載1.5A時,電壓為5.212V(壓升為0.113V-2.21%)


▼拉載2A時,電壓為5.135V(壓升為0.036V-0.70%)


▼拉載2.5A時,電壓為4.897V(壓降為0.202V-3.96%)


接著測試QC 2.0充電埠9V工作模式

▼空載時電壓為9.096V


▼拉載0.5A時,電壓為9.104V(壓升為0.008V-0.087%)


▼拉載1A時,電壓為9.159V(壓升為0.063V-0.69%)


▼拉載1.5A時,電壓為9.121V(壓升為0.025V-0.27%)


▼拉載2A時,電壓為8.995V(壓降為0.101V-1.11%)


最後測試QC 2.0充電埠12V工作模式

▼空載時電壓為12.104V


▼拉載0.5A時,電壓為12.117V(壓升為0.013V-0.107%)


▼拉載1A時,電壓為12.134V(壓升為0.03V-0.247%)


▼拉載1.5A時,電壓為12.031V(壓降為0.073V-0.60%)


總結
TOTOLINK UP405-QC1 QC3.0智慧快充5埠閃充充電器表現相當不錯,在QC 3.0充電埠拉載測試中表現是相當優異,在5V充電模式中電流在2.5A的充電電流時,壓降僅不到4%,在9V快速充電模式最大2A充電電流時,壓降僅1.11%,在12V快速充電模式最大1.5A充電電流時,壓降則控制在0.6%的優異表現;非QC 3.0充電埠在最大3A充電電流時,壓降稍微大來到4.11%,不過電壓還是在USB表準規範內;這類的充電器千萬別貪小便宜去買沒有過認證的產品或是對岸沒聽過的品牌,如果沒有該有的保護機制或是充電品質不穩定而造成行動裝置損壞,那就得不償失,這款充電器有通過各國的安規認證與BSMI認證,讓使用者可以更加安心與放心;整體來說TOTOLINK UP405-QC1 QC3.0智慧快充5埠閃充充電器是一款相當不錯的桌上型充電器產品,每一組USB埠都有支援快速充電,還有一埠支援了QC 3.0快速充電技術,且輸出穩定度相當不錯,市電部分支援100~240V,只要到插頭與台灣相同的國家都可使用,目前網路購物價格為NT$1190元,原廠提供一年保固,有興趣與需求的玩家可以參考一下。


狼蛛AULA 2053電競紅軸鍵盤-價格親民,機械式鍵盤入門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22 11:31:49

發文

#6027635 IP 210.24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狼蛛AULA 2053電競紅軸鍵盤-價格親民,機械式鍵盤入門首選 

 價格親民,機械式鍵盤入門首選
之前介紹過狼蛛AULA機械式電競鍵盤產品留下不錯的好印象,擁有不錯的手感且價格上都相當漂亮,這次要介紹一款價格親民的機械式電競鍵盤『2053』,2053軸體採用自家機械式紅軸,擁有6000萬次優異的按壓壽命,鍵帽採用雙色注塑成形鍵帽 雷雕注音符號不易磨損,耐磨且字體清晰,防鬼鍵部分提供N-Key全鍵與6 Key輸出,2053還擁有防塵與防水設計,背光部分雖然是單色綠光,不過內建多組模式,讓視覺效過活潑了不少,整體規格還算不錯,鍵盤同樣由台灣代理商 Lutec遠翰科技提供完整保固,產品還通過了台灣BSMI認證,現在就來看狼蛛AULA 2053電競紅軸鍵盤啦。

 狼蛛AULA 2053電競紅軸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採用機械軸體與產品特色


▼狼蛛AULA Logo


▼產品特色


▼介紹採用紅軸機械軸體,並標示產品型號,還有透明櫥窗可以看到鍵盤部分本體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說明、規格、軸體介紹與代理商資訊


▼標示產品說明與基本規格



▼機械軸體介紹,有青軸、黑軸、茶軸與紅軸


▼代理商遠翰科技相關資訊


▼配件:產品說明書、保固卡與鍵帽拔取器


▼AULA 2053一覽,邊緣部分幾乎是無邊設計,整體質感還不錯




▼USB線材部分有魔鬼氈束線帶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USB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USB部分有AULA Logo一眼就能辨認出是AULA出品的鍵盤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方向鍵上方有AULA字樣,提高品牌識別度


▼指示燈號部分除了標準的三顆燈號外還有Windows Key鎖定燈號


▼FN+ESC為背光回復預設值


▼FN+F1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2為開啟搜尋
FN+F3為開啟小算盤
FN+F4為開啟多媒體播放器


▼FN+F5為前一首播放
FN+F6為下一首播放
FN+F7為播放/暫停
FN+F8為停止播放


▼FN+F9為靜音
FN+F10為音量降低
FN+F11為音量增加


▼FN+PRTSC為6 Key防鬼鍵
FN+SCRLK為N Key防鬼鍵
FN+INS為背光模式切換
FN+HOME為背光錄製開始
FN+END為背光錄製結束


▼FN+上下為背光亮度調整
FN+左右為背光模式運行速度調整


▼FN+Windows Key為鎖定Windows Key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四處防滑腳墊設計,下方有排水孔設計,若有水濺入鍵盤時可讓水快速流出鍵盤





▼如需要做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



▼墊高腳墊使用前後一覽,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決定是否需要墊高




▼採用自家紅軸機械按鍵,上方有一層橡膠防塵套,可提高按鍵軸使用壽命


▼長軸部分採用平衡桿設計


▼鍵帽部分與一般Cherry軸的鍵帽相同,使用者可自行更換


背光模式展示

▼背光模式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N2d_PhLm9U


▼八種單鍵亮燈模式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UOQZBmta5Y


▼單鍵亮燈模式錄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zDSy1nkohE


▼背光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44V8a8VuMM


總結
狼蛛AULA 2053電競紅軸鍵盤是款CP值相當不錯的產品,採用自家紅軸,提供相當不錯的手感與回饋力,並提供了六千萬次的優異按壓壽命,手感部分紅軸提供較為輕快的手感,且擁有較低的按壓克數,長時間使用也較為輕鬆許多,就算不玩遊戲拿來文書處理也是提供很不錯的手感,電競功能部分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與全鍵無衝突/6 Key無衝突;背光模式部分原廠提供多種背光模式與八種單鍵亮光模式,另外還可錄製兩組單鍵亮燈模式,雖然是單色,依然提供相當不錯的酷炫燈效,整體來說狼蛛AULA 2053電競紅軸鍵盤擁有不錯的手感,且還有單色的酷炫背光,非常適合想初嘗試機械式鍵盤的玩家挑選使用,價格部分目前網路通路價格為NT$1450元,想找一款價格親民且擁有不錯手感的機械是鍵盤,相信狼蛛AULA 2053電競紅軸鍵盤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平板看第四台,行動娛樂帶著走!!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20 15:17:05

發文

#6027510 IP 59.125.*.* 修改過2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9/20 15:17:05

發文IP 59.125.*.*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平板看第四台,行動娛樂帶著走!! 

 平板看第四台,行動娛樂帶著走!! 
現在人做休閒娛樂可能時間相當有限,可能是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或者是工作中閒暇時看看影片、追劇與電視節目,看影片跟追劇可能隨便一個行動裝置都可以達成,不過要有一個穩定的第四台訊源不好找,且看影片、追劇與電視節目時,手機好像螢幕又太小不夠過癮,有平板大螢幕就可以輕鬆享受視聽娛樂;這次要介紹由平板聯誼社所推出的『夢想平板Dream Tablet』,硬體規格上還不錯,採用MTK8163四核心處理器,搭配2GB DDR3記憶體,儲存容量提供32GB,螢幕部分為10.1吋,解析度為1280*800,相機前200萬後500萬畫素,WiFi提供2.4GHz網卡,並支援藍牙4.0,USB提供OTG功能,內建SD讀卡機,軟體部分為Android 6版本,並可自行安裝App軟體做更廣泛的應用,這台夢想平板最重要的還是擁有Drame TV App,電視直播除了台灣電視以外還包含日韓頻道、越南頻道、中國頻道與港澳頻道,共提供將近600台的節目,還有其他電影與戲劇可以線上直接看,App部分內含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讓應用更加廣泛,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價格為NT$6300元,且目前提供的Dream TV App軟體是終身免費,未來會變成年費制,所以現在買就是買到賺到嚕XDDD,事不宜遲馬上就來看看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包裝與本體

▼原廠附贈的周邊有保護貼與外保護套,提供最完善的保護


▼配件:使用說明書、保固卡、Micro USB充電線、OTG線與充電器



▼充電器為5V/2A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正面一覽,正面為全白設計,質感相當不錯,螢幕為10.1吋,要追劇還是要玩遊戲都很過癮!!


▼前鏡頭為200萬畫素


▼背面一覽質感也很不錯,上下為白色邊條,中間採用玫瑰粉,應該很多女生看到都融化了吧XDDD,中間印用Dream字樣與Logo


▼後鏡頭為500萬畫素,並有補光燈設計


▼Dream字樣與Logo


▼背面左上角護蓋打開可安裝micro SD記憶卡


▼下方有兩顆喇叭,提供還不錯的音效


▼正面右上方為micro USB充電/資料傳輸埠


▼正面右側側面有3.5mm耳機接口、電源開關、音量控制與Reset按鈕


▼開機後即可正常使用啦!!!


 Dream Tablet介面介紹

▼操作介面基本上跟一般平板沒什麼兩樣,要上手相當輕鬆!!



▼設定部分也與一般平板相同



▼關於本機資訊



▼電視直播部分就是之前介紹的Dream TV app,這邊就在簡單介紹,操作畫面相當淺顯易懂,上半部可直接進入平板聯誼社官方Facebook與強檔影片快速播放,最上方還有搜尋功能可快速尋找影片




▼搜尋功能


▼平板聯誼社官方網頁


▼強檔影片可直接線上選集與播放



▼電視直播部分有台灣頻道(第四台)、港澳頻道、中國頻道、國際頻道、越南頻道與日韓頻道,還有一些H265的頻道可以收看,當然還有18禁的福利頻道,收藏部分可以設定最愛頻道做收藏














▼頻道畫質展示


▼最愛回看部分會依照頻道使用頻率做排序


▼電影點播部分有院線片、華語、粵語、外語、日韓語系列專區,點開後有電影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電視劇集部分有華語、粵語、歐美、日韓、華語全劇與粵語全劇語專區,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綜藝節目部分有熱門、旅遊美食、TVB、真人秀場、世界紀實與大型晚會,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少兒動漫部分有大陸、粵語、電影、日韓與歐美,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體育賽事分有NBA、足球世界與體育集錦,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歷史收藏裡面包含播放紀錄、收藏與追劇紀錄


▼應用可直接連結到所有軟體畫面直接做執行


▼設置部分包含播放設置、用戶充值與關於,可設定播放解碼、節能提醒與自動開機



▼裡面有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下載安裝,讓Dream Tablet可以做出更多的應用,其他應用部分這次就不多做介紹


▼內建OfficeSuite7軟體,可以開啟Word、Excel與PowerPoint文件,相當方便與實用



 Dream Tablet效能測試

▼CPUZ可以看到平板的硬體規格,採用Cortex A53八核心處理器,記憶體為2GB,儲存容量提供32GB,螢幕解析度為1280*800








▼安兔兔評測分數



▼Geekbench測試結果








▼3DMark測試結果






▼PCMark測試結果



▼GFX OpenGL測試結果




總結: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同樣提供相當穩定的單一訊源,電視直播相當順暢,且節目多到看不完,有各國節目直播,像太后喜歡看日本節目,同樣是一個App軟體即可滿足,重點是還可以隨身帶著走,就算在國外也可以輕鬆收看節目!!內建的App還有更多的電影、戲劇、動畫…等,且可以透過Google Play安裝更多的軟體達到更廣泛的應用;硬體部分採用八核心處理器要做各種應用綽綽有餘,軟體設定與操作相當容易,與一般平板電腦一樣,像是最基本的上網看資料與瀏覽網頁或是播放音樂、電影(支援H.265格式)、戲劇…等,當然播放高清影片檔也不是問題,可安裝適合的App做其他更深入的應用;硬體規格來說還不錯流暢度也很好,不過螢幕不是FHD有點可惜,但還提供相當不錯的顯示畫質,I/O部分比較可惜的是沒有HDMI輸出,不然可以做更多應用,整體來說是款不錯方便且應用層面又相當廣泛的一款平板,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做各種不同應用;目前價格為NT$6300元,且還是Dream TV App終身免費,整個就是超級划算!!!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平板看第四台,行動娛樂帶著走!! 

 平板看第四台,行動娛樂帶著走!! 
現在人做休閒娛樂可能時間相當有限,可能是在搭乘大眾運輸時或者是工作中閒暇時看看影片、追劇與電視節目,看影片跟追劇可能隨便一個行動裝置都可以達成,不過要有一個穩定的第四台訊源不好找,且看影片、追劇與電視節目時,手機好像螢幕又太小不夠過癮,有平板大螢幕就可以輕鬆享受視聽娛樂;這次要介紹由平板聯誼社所推出的『夢想平板Dream Tablet』,硬體規格上還不錯,採用MTK8163四核心處理器,搭配2GB DDR3記憶體,儲存容量提供32GB,螢幕部分為10.1吋,解析度為1280*800,相機前200萬後500萬畫素,WiFi提供2.4GHz網卡,並支援藍牙4.0,USB提供OTG功能,內建SD讀卡機,軟體部分為Android 6版本,並可自行安裝App軟體做更廣泛的應用,這台夢想平板最重要的還是擁有Drame TV App,電視直播除了台灣電視以外還包含日韓頻道、越南頻道、中國頻道與港澳頻道,共提供將近600台的節目,還有其他電影與戲劇可以線上直接看,App部分內含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讓應用更加廣泛,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價格為NT$6300元,且目前提供的Dream TV App軟體是終身免費,未來非專案機會變成年費制,所以現在買就是買到賺到嚕XDDD,事不宜遲馬上就來看看夢想平板Dream Tablet。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包裝與本體

▼原廠附贈的周邊有保護貼與外保護套,提供最完善的保護


▼配件:使用說明書、保固卡、Micro USB充電線、OTG線與充電器



▼充電器為5V/2A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正面一覽,正面為全白設計,質感相當不錯,螢幕為10.1吋,要追劇還是要玩遊戲都很過癮!!


▼前鏡頭為200萬畫素


▼背面一覽質感也很不錯,上下為白色邊條,中間採用玫瑰粉,應該很多女生看到都融化了吧XDDD,中間印用Dream字樣與Logo


▼後鏡頭為500萬畫素,並有補光燈設計


▼Dream字樣與Logo


▼背面左上角護蓋打開可安裝micro SD記憶卡


▼下方有兩顆喇叭,提供還不錯的音效


▼正面右上方為micro USB充電/資料傳輸埠


▼正面右側側面有3.5mm耳機接口、電源開關、音量控制與Reset按鈕


▼開機後即可正常使用啦!!!


 Dream Tablet介面介紹

▼操作介面基本上跟一般平板沒什麼兩樣,要上手相當輕鬆!!



▼設定部分也與一般平板相同



▼關於本機資訊



▼電視直播部分就是之前介紹的Dream TV app,這邊就在簡單介紹,操作畫面相當淺顯易懂,上半部可直接進入平板聯誼社官方Facebook與強檔影片快速播放,最上方還有搜尋功能可快速尋找影片




▼搜尋功能


▼平板聯誼社官方網頁


▼強檔影片可直接線上選集與播放



▼電視直播部分有台灣頻道(第四台)、港澳頻道、中國頻道、國際頻道、越南頻道與日韓頻道,還有一些H265的頻道可以收看,當然還有18禁的福利頻道,收藏部分可以設定最愛頻道做收藏














▼頻道畫質展示


▼最愛回看部分會依照頻道使用頻率做排序


▼電影點播部分有院線片、華語、粵語、外語、日韓語系列專區,點開後有電影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電視劇集部分有華語、粵語、歐美、日韓、華語全劇與粵語全劇語專區,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綜藝節目部分有熱門、旅遊美食、TVB、真人秀場、世界紀實與大型晚會,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少兒動漫部分有大陸、粵語、電影、日韓與歐美,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體育賽事分有NBA、足球世界與體育集錦,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歷史收藏裡面包含播放紀錄、收藏與追劇紀錄


▼應用可直接連結到所有軟體畫面直接做執行


▼設置部分包含播放設置、用戶充值與關於,可設定播放解碼、節能提醒與自動開機



▼裡面有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下載安裝,讓Dream Tablet可以做出更多的應用,其他應用部分這次就不多做介紹


▼內建OfficeSuite7軟體,可以開啟Word、Excel與PowerPoint文件,相當方便與實用



 Dream Tablet效能測試

▼CPUZ可以看到平板的硬體規格,採用Cortex A53八核心處理器,記憶體為2GB,儲存容量提供32GB,螢幕解析度為1280*800








▼安兔兔評測分數



▼Geekbench測試結果








▼3DMark測試結果






▼PCMark測試結果



▼GFX OpenGL測試結果




總結:
夢想平板Dream Tablet同樣提供相當穩定的單一訊源,電視直播相當順暢,且節目多到看不完,有各國節目直播,像太后喜歡看日本節目,同樣是一個App軟體即可滿足,重點是還可以隨身帶著走,就算在國外也可以輕鬆收看節目!!內建的App還有更多的電影、戲劇、動畫…等,且可以透過Google Play安裝更多的軟體達到更廣泛的應用;硬體部分採用八核心處理器要做各種應用綽綽有餘,軟體設定與操作相當容易,與一般平板電腦一樣,像是最基本的上網看資料與瀏覽網頁或是播放音樂、電影(支援H.265格式)、戲劇…等,當然播放高清影片檔也不是問題,可安裝適合的App做其他更深入的應用;硬體規格來說還不錯流暢度也很好,不過螢幕不是FHD有點可惜,但還提供相當不錯的顯示畫質,I/O部分比較可惜的是沒有HDMI輸出,不然可以做更多應用,整體來說是款不錯方便且應用層面又相當廣泛的一款平板,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做各種不同應用;目前價格為NT$6300元,且還是Dream TV App終身免費,整個就是超級划算!!!


狼蛛AULA A5電競耳機-高CP值入門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15 11:15:33

發文

#602727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狼蛛AULA A5電競耳機-高CP值入門首選 

 高CP值入門首選
電競玩家除了有好的電競鍵盤與滑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周邊產品就是電競耳麥,電競耳麥除了要有清晰的收音外,耳機部分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的定位,才能幹掉從四面八方來的敵人,狼蛛AULA在電競周邊這塊領域產品線相當豐富,這次要介紹由狼蛛AULA推出的一款電競耳機『A5』,A5規格部分耳機驅動單體為50mm,靈敏度為105dB,阻抗為32歐姆,內建3D模擬引擎,提供更優異的低頻效果;頭帶部分採用自動伸縮式設計,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不適的情形,耳罩海綿採用仿蛋白耳套,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麥克風部分為可自由彎曲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接頭部分為3.5mm,發光功能為七彩呼吸燈(必須接上USB),讓低調的外型增添不少電競氣息,線材部分採用OFC4NT銅芯線材,可承受傳統線材的五倍拉扯,提升產品耐用度,現在來看看這款狼蛛AULA A5電競耳機。

 狼蛛AULA A5電競耳機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還有透明櫥窗可看到產品外觀


▼AULA Logo,並標示產品為電競耳機


▼電競專用耳機


▼產品外型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規格與代理商資訊


▼AULA Logo


▼代理商為遠瀚科技,並有相關聯絡資訊與產品規格


▼產品特色與規格



▼側面標示產品外型與產品櫥窗



▼頂部為吊卡式包裝設計


▼配件:產品說明書與保固卡


▼A5耳機一覽,整體採用低調的全黑配色,結構部分採用塑膠與金屬搭配,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


▼線材部分採用OFC4NT銅芯線材,可承受傳統線材的五倍拉扯,提升產品耐用度,接頭部分皆採用鍍金接頭,若要有發光功能則需要接上USB



▼頭帶一覽,上方支架為金屬設計


▼頭帶部分為自動伸縮設計,雖然是自動伸縮式,但頭部不會有過大的壓力而造成不適



▼耳機左側一覽,中間有AULA Logo金屬銘版,單體保護蓋為金屬護蓋,護蓋前方有A5金屬銘版,質感相當不錯




▼耳機右側一覽,與左側設計相當


▼麥克風設計於左側,可自由彎曲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


▼耳機底部一覽,左側後方有音量調整功能



▼耳罩海綿厚度與內部空間一覽,耳罩海綿採用仿蛋白耳套,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



背光展示 

▼單色背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QSQ71cj4I


總結
狼蛛AULA A5電競耳機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先從配戴感來說,配戴部分頭帶部分採用自動伸縮設計,雖然是自動伸縮但頭部不會有明顯的壓力,耳罩部分空間也還不錯,並採用仿蛋白耳套,提供相當不錯的舒適度,適合長時間久戴,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耳朵不舒服的情形,且阻隔環境噪音能力相當不錯,可以好好享受音樂饗宴。

接著來說音質部分,高頻部分清脆但尾音部分稍嫌不足,中頻人聲部分音場定位清楚,但場不夠大,人聲穿透力不錯,厚度與深度表現尚可,低頻部分震撼力表現相當不錯,下沉部分與Q度表現還不錯,喜愛低音的使用者一定會相當喜歡;玩遊戲部分狼蛛AULA A5是電競耳機當然就是強項啦!!不論是在第一人稱射擊或是賽車遊戲下表現都相當不錯,第一人稱射擊腳步聲與槍聲地位相當準確,可以精準判斷敵人位置,在賽車遊戲部分引擎聲與被超車聲音相當清晰,定位也是相當精準,非常有臨場感;看電影部分,表現同樣是相當出色,震撼力與臨場感真的很棒,尤其是看爽片大場面的震撼力真的是相當不錯,再加上隔音效果好,可以完完全全沉醉在電影的劇情中。

狼蛛AULA A5電競耳機在規格上還不錯,且還有發光功能,讓低調的外型中增添不少電競氣息,價格部分官方網頁售價為NT$1150元,價格來說相當親民且CP質相當高,想找一款音質還不差且價格親民的高CP值電競耳機,相信狼蛛AULA A5電競耳機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華擎ASRock X299 KILLER SLI/ac-規格強悍、價格親民首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15 10:40:24

發文

#6027267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規格強悍、價格親民首選
X299晶片組主機板在價格都算比較中高價位,不過在這價位中還是要挑選出高CP值且價格親民的產品,華擎ASRock產品線中KILLER系列擁有強悍的規格,且在價格上都相當親民,這次推出的X299 KILLER SLI/ac當然也不例外擁有同系列的特點,用料部分採用華擎超合金,CPU部分採用11相數位供電,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八支DDR4,並可超頻至DDR4-4400MHz以上,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三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四組PCIe x16插槽,並支援AMD Quad CrossFireX與NVIDIA Quad SLI,插槽部分其中兩組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採用Intel網路卡,提供當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無線網路部分採用Intel 802.11ac WiFi模組,還支援了藍牙4.2,酷炫設備部分提供兩組RGB LED控制,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功能相當齊全與強悍,現在就來看看規格強悍、價格親民首選的華擎ASRock X299 KILLER SLI/ac。

 包裝與配件
▼彩盒有斗大的K字樣代表Killer系列產品,並標示產品型號
 
▼ASRock Logo
 
▼產品型號:X299 KILLER SLI/ac
 
▼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採用Intel X299晶片組與支援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三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
 
▼內建Intel 802.11ac WiFi網路卡與Intel網路卡,採用ASMedia AS3142 USB3.1晶片,提供高速USB3.1 Gen 2效能
 
▼提供兩組RGB LED控制,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
 
▼採用八層PCB板,提供優異的DDR4效能,記憶體可超頻至DDR4-4400MHz以上頻率,CPU供電採用11相數位供電與Dr.MOS
 
▼採用外部Hyper BCLK晶片提高超頻能力與穩定度
 
▼I/O標示
 
▼X299 KILLER SLI/ac產品規格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記憶體安裝說明書、WiFi使用說明書、KILLER主機板明信片、ASRock貼紙、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4、SLI橋接器、SLI HB橋接器、I/O擋板、M.2固定螺絲*3與WiFi天線*2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PCB,並印有斗大的K字樣,連PCH散熱片也有一整體的圖案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I/O上方有一塊黑色飾板
 
 
▼I/O部分:USB2.0*4、PS/2、WiFi天線接頭、Clean CMOS、USB 3.0 *4、RJ-45、7.1聲道音訊輸出、USB3.1 Type-A與USB3.1 Type-C
 
▼I/O上方有一塊黑色飾板,質感還不錯喔!!
 
▼CPU腳座,支援LGA2066 Core X系列處理器
 
 
▼CPU供電部分採用11相供電,搭配ISL69138 PWM控制器,搭配Dr.MOS並有獨立散熱片做散熱,背面有MOSFET DRIVER,CPU VCore供電為8 Pin,電容部分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電感為60A高效電感,用料相當強悍
 
 
 
 
 
▼記憶體擴充槽為八條,支援四通道DDR4
 
 
▼記憶體電源用料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
 
▼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晶片採用ALC1220,輸出端搭配發燒級TI N5532 OPA放大器
 
 
 
 
▼ASMedia ASM3142 PCIe轉USB3.1晶片
 
▼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
 
▼ICS 6V41742B外部BCLK產生器晶片
 
▼ASMedia ASM1480 PCIe 3.0切換器
 
 
▼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晶片
 
▼PCIe擴充槽一覽
 
▼三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其中兩組支援最大長度為22110,另一組支援最大長度為2280,支援 Intel Optane Technology與ASRock U.2 Kit
 
 
 
▼前置Audio插Pin 
 
▼RGB LED控制插Pin
 
▼TPM模組插Pin 
 
▼六組前置USB 2.0插Pin 
 
▼前置面板插Pin
 
▼SATA部分共提供八組SATA 6Gb/s
 
▼兩組前置USB 3.0插Pin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X299 PCH散熱片
 
▼X299 PCH 
 

 BIOS設定簡單介紹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並有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可以使用,另外還有Profile可儲存超頻參數,相當方便
 
 

▼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有4.2GHz、4.4GHz、4.6GHz與4.8GHz可選擇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可以直接查看記憶體內SPD資訊
 

▼電壓調整選項一覽
 
 

▼FIVR調整選項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各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RAID設定、驅動安裝、UEFI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還可直接設定RGB LED功能
 

▼RGB LED功能設定,基本上與作業系統內的軟體介面相同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測試平台與環境(預設)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299 KILLER SLI/ac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9-25-25-4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98412GB/s Write:101.10GB/s Copy:88497MB/s
 
▼Super PI 1M:8.470s
 
▼CPU Mark:727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418sec 1024M-72.401sec
 
▼WinRAR:26648KB/s
 
▼2345好壓
 
▼7-Zip
 
▼PerformanceTest CPU:11617
 
▼PerformanceTest RAM:2732
 
▼x264 FHD Benchmark:60.6
 
▼x265 FHD Benchmark:69.74 FPS
 
▼x265 4K Benchmark:17.97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測試平台與環境(超頻)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 4.6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299 KILLER SLI/ac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7-17-17-28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114.44GB/s Write:114.29GB/s Copy:102.40GB/s
 
▼Super PI 1M:7.985s
 
▼CPU Mark:777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015sec 1024M-69.914sec
 
▼WinRAR:31507KB/s
 
▼2345好壓
 
▼7-Zip
 
▼PerformanceTest CPU:12380
 
▼PerformanceTest RAM:3415
 
▼x264 FHD Benchmark:63.8
 
▼x265 FHD Benchmark:72.33 FPS
 
▼x265 4K Benchmark:18.10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效能比較總表
 

 RGB LED Tool簡單介紹

▼主機板發光處
 
▼透過專用軟體可分別修改發光顏色、亮燈模式與亮燈速度
 
▼除了可以一次同步修改外,還可以分別針對不同地方做不同的調整
 
▼亮燈模式共有七種可選擇,下方還有亮燈速度可調整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Seagate 2TB SSHD效能表現還不錯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AS SSD Benchmark已突破1900分!!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X299 KILLER SLI/ac用料與規格相當不錯,且提供了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能與穩定度,用料方面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產品整體效能與壽命提升了不少,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安心與放心,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四代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讓音質表現相當出色,降低了許多雜音,讓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在擴充部分提供了三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提供了八組,PCIe x16提供四組擴充槽,其中兩組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效能表現方面搭配i9-7900X預設表現相當不錯,在各方面表現皆相當優異,超頻部分X299 KILLER SLI/ac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性,超頻後效能真的相當出色,i9-7900X可超頻至4.6GHz(頻率可以再更高但散熱器壓不住會降頻),記憶體部分超頻則採用縮時序方式提升表現,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都高達了114GB/s的亮眼成績,複製部分也達到了102GB/s,效能提升相當顯著,BIOS調整部分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如果是超頻新手,BIOS選項內有原廠所調整出來的CPU超頻設定值,讓玩家可以輕鬆對CPU做超頻,一點壓力都沒有,這次超頻在各種測試軟體中都有不錯效能提升,最高提升了25%,效果相當顯著;RGB LED控制已經是許多主機板標配,X299 KILLER SLI/ac提供了兩組燈條擴充,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PCH區)同步,整體來說規格與功能皆相當齊全與強悍;保固部分原廠提供四年保固(第一年免費換新服務),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外,還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換新)。
 


臺灣塔米歐tamio U6 AC600雙頻無線網卡-雙面插拔使用更便利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10 20:28:21

發文

#6027012 IP 118.16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臺灣塔米歐tamio U6AC600雙頻無線網卡
這次要介紹一款由臺灣塔米歐tamio所推出的『U6』AC600雙頻無線網卡,U6採用USB介面,並為全世界第一隻雙面插拔設計,讓使用者可更方便操作與使用,內建隱藏式天線,最高提供600Mbps傳輸速率,可支援2.4GHz & 5GHz雙頻傳輸,還有WPS按鈕一鍵快速連線,除此之外還可搭配第三方軟體啟用Soft AP無線基地台功能,讓應用更為廣泛;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現在就來看可雙面插拔的tamio U6 AC600雙頻無線網卡。

 tamio U6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單,產品型號為U6 AC600雙頻無線網卡,首創雙面插拔,正反皆可使用,內建隱藏式天線,可支援2.4GHz & 5GHz雙頻傳輸,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說明、注意事項與產品資訊
 

▼包裝側面為tamio Logo與產品型號
 
 

▼配件部分:註冊產品說明、產品操作說明書、驅動光碟與網卡本體
 

▼U6本體一覽,採用全黑設計,大小與一般隨身碟差不多,正面有WPS按鈕
 
 

▼背面標示產品型號與序號
 

▼原廠提供USB護蓋保護
 

▼USB採用鍍金接頭,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與資料傳輸品質,還採用首創的雙面插拔設計,雙面都可插拔使用
 
 

▼雙面都可插拔使用!!
 
 

 操作軟體介面

▼軟體首頁可看到網卡狀態,是否有連線與連線品質
 

▼設定檔部分使用者可手動設定無線網路
 

▼可用網路會搜尋附近可連線的WiFi訊號
 

▼狀態部分可查看網路卡本身資訊,包含驅動版本、MAC位置、頻道設定….等
 

▼統計數字部分可查看連線後的Tx與Rx資訊
 

▼Wi-Fi保護設定,可調整WPS功能相關設定
 

▼連線至WiFi後在一般的頁面可以看到連線後的資訊,包含SSID、訊號強度與連線品質
 

▼連線後可查看統計數字,可了解Tx與Rx傳輸狀態
 

▼2.4GHz WiFi實際連線
 

▼5GHz WiFi實際連線
 

 總結
臺灣塔米歐tamio U6 AC600雙頻無線網卡算是一款操作方便與好用的無線網路卡,透過專用驅動軟體操作相當簡單,且可以查看連線時的傳輸狀況,tamio U6採用雙面USB設計,在使用上不用顧慮正反面,直接插入USB內即可使用,且透過專用軟體可以查看到更多的資訊與WiFi連線訊息,在管控上也比較方便;價格部分網路通路約NT$699元左右,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部分由台灣塔米歐提供服務並有0800免費服務專線,想找一款方便好用的雙頻無線網卡,相信tamio U6 AC600雙頻無線網卡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艾芮克i-rocks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靜音無燈、回歸最純樸的味道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08 15:42:18

發文

#6026984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艾芮克i-rocks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靜音無燈、回歸最純樸的味道 


靜音無燈、回歸最純樸的味道
近年來機械式鍵盤產品相當多,但絕大部分產品都是採用知名軸體Cherry、TTC、凱華、KBtalKing(松鼠軸)、雷蛇、EG軸…..等,台灣廠商艾芮克i-rocks去年發表了自有軸,並推出了i-rocks K76M Fun結合積木飾板與RGB背光,提供非常另類的視覺效果與質感,這次i-rocks再次推出新產品『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取消了RGB背光功能,並採用自家安靜逸(紅)機械軸,i-rocks自有軸導入獨家專利ORS消音技術,讓玩家可享受到機械式手感同時也能享有低噪音,K76M PLUS外型上維持同系列設計,鍵帽採用側刻設計,讓鍵盤風格更為低調,防鬼鍵部分提供全區按鍵輸入無衝突與6 Key無衝突,這次K76M PLUS還可搭配控制軟體設定P1~P8按鍵功能,可指定為巨集、字串輸入、多媒體功能、視窗管理、文字編輯、鍵盤按鍵、組合鍵或執行程式..等功能,巨集部分為可錄製設計,使用者可自行錄製並編輯插入延遲時間,另外還有一個G Mode電競模式,可勾選關閉容易誤觸的組合鍵與交換按鍵,功能部份相當齊全,現在就來看艾芮克i-rocks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

 艾芮克i-rocks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軸體、特色與外觀


▼艾芮克i-rocks Logo


▼產品型號為K76M PLUS


▼採用自家機械軸體


▼K76M PLUS外觀


▼K76M PLUS有黑、白兩種顏色


▼靜音機械式鍵盤降低40%的噪音!! 


▼包裝前後兩側標示產品型號為K76M PLUS 



▼包裝左右兩側標示採用自家機械軸體與鍵帽語言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基本規格介紹、工具軟體簡介與軸體介紹


▼產品基本規格介紹


▼工具軟體簡介


▼自有機械軸體介紹



▼配件為產品說明書與保固卡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一覽,外型維持K76M系列造型,面板採用黑色霧面設計,鍵帽部分為側刻設計,正面更為簡潔與耐看




▼USB線材部分有魔鬼氈束線帶設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線材末端有磁環設計,可降低雜訊,USB接頭部分採用鍍金設計,可提高資料傳輸品質



▼側裙部分同樣採用透明壓克力設計



▼鍵盤指示燈號區,除了標準的燈號外還多了Windows Key鎖定指示燈號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FN+ESC為全鍵盤鎖定


▼FN+F1~F8為P1~P8自定義按鍵



▼FN+F9~F12為多媒體控制


▼FN+PrtSc為鎖定開啟多媒體播放器,FN+ScrLk為G Mode切換,FN+Pause為開啟小算盤


▼FN+INS為靜音,FN+Home為音量降低,FN+Pgup為音量提高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鍵盤功能簡單說明與安規認證標誌


▼左右兩側有墊高腳墊設計,並有四處防滑腳墊設計 





▼如需要做墊高有墊高腳墊可使用,墊高腳墊上同樣有防滑腳墊設計



▼鍵盤使用墊高腳墊前後一覽




▼採用自家靜音紅軸機械按鍵


▼長軸部分採用平衡桿設計


▼鍵帽部分與一般Cherry軸的鍵帽相同,出廠為側刻鍵帽,整體更為耐看與低調



工具軟體介紹

▼軟體語言有繁體中文、簡中與英文可選擇


▼按鍵部分可針對P1~P8做功能指定,並可設定G Mode內容,可勾選關閉按鍵與交換按鍵


▼按鍵部分有巨集、字串、多媒體、視窗管理、文字編輯、鍵盤按鍵、組合鍵與執行程式


▼巨集管理部分可錄製巨集,並插入延遲、重複次數與結束時機




▼字串輸入,可輸入一串字串,按下後即可自動輸入


▼多媒體功能一覽,可設置多媒體功能


▼視窗管理一覽,有多種功能可供使用者選擇


▼文字編輯一覽,有多種文字編輯功能可供使用者選擇


▼鍵盤按鍵可設定單一鍵盤按鍵,並可設定速度與次數


▼組合鍵部分提供Ctrl、Alt、Win、Shift加單一鍵的多種組合


▼執行程式部分可選擇要執行的檔案



▼效能部分可調整防鬼鍵、輸入延遲與輸入速度


▼當設定完畢後可做設定匯出


▼若有設定檔可直接做匯入


▼設定可直接做恢復預設值


總結
艾芮克i-rocks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真的是太讓人驚豔,第一次按到紅軸可以這麼的安靜!!採用自家紅軸,提供相當不錯的輕盈手感與回饋力,i-rocks自有軸導入獨家專利ORS消音技術與三刀刃多點接觸結構設計,不論是在手感與軸的壽命上都有不錯的提升,重點是噪音真的非常非常小,與一般薄膜鍵盤有得拚了!!!電競功能部分可透過G Mode關閉常誤觸的按鍵或是做按鍵交換,還有全鍵無衝突/6 Key無衝突切換;這次搭配軟體工具提供更多的功能,可自訂P1~P8按鍵,並可指定多種功能,還可錄製巨集,提供玩家最完整的火力支援;整體來說艾芮克i-rocks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擁有不錯的好手感,且噪音超低,使用者一點都不需要擔心機械式鍵盤的噪音會打擾到其他人,想擁有優異手感且低噪音的機械式鍵盤,相信艾芮克i-rocks K76M PLUS靜音機械式鍵盤是個非常不錯的首選!!


華擎ASRock X299 Taichi-頂級用料、卓越效能、太極就是給你最高CP值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08 10:46:57

發文

#6026966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華擎ASRock X299 Taichi-頂級用料、卓越效能、太極就是給你最高CP值 

頂級用料、卓越效能、太極就是給你最高CP值
今年下半年電腦市場相當精采,AMD沉寂多年後,推出新平台後可是一鳴驚人,Intel在近期也推出相對應且具競爭力的產品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近期Intel所推出的X299晶片組象徵著頂級處理器與主機板又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候;華擎ASRock產品線中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就是Taichi系列,Taichi系列採用優異的用料與強悍的規格著名,這次推出的X299 Taichi當然也不例外擁有同系列的特點,用料部分採用華擎超合金,CPU部分採用13相數位供電,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八支DDR4,並可超頻至DDR4-4400MHz以上,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三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並支援Intel Optane技術,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四組PCIe x16插槽,並支援AMD Quad CrossFireX與NVIDIA Quad SLI,插槽部分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網路部分採用Intel I221AT與 I219V網路卡,提供相當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無線網路部分採用Intel 802.11ac WiFi模組,還支援了藍牙4.2,另外RGB LED控制也沒有缺席,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功能相當齊全與強悍,現在就來看看頂級用料、卓越效能的華擎ASRock X299 Taichi。

包裝與配件
▼彩盒設計採用灰黑配色並印有太極圖案與產品型號

▼ASRock Logo

▼產品型號:X299 Taichi

▼支援AMD CrossFire與NVIDIA SLI、採用Intel X299晶片組與支援Intel Core X系列處理器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與規格

▼內建Intel 802.11ac網路卡

▼內建雙Intel網路卡

▼CPU供電採用13相數位供電與Dr.MOS

▼提供BIOS FLASHBACK功能,不需要安裝CPU與記憶體,將BIOS放入隨身碟內裝上主機板,按下按鈕即可還原BIOS

▼採用ASMedia AS3142 USB3.1晶片,提供高速USB3.1 Gen 2效能

▼支援Intel Optane技術、採用外部Hyper BCLK晶片提高超頻能力與穩定度

▼採用八層PCB板,提供優異的DDR4效能

▼提供兩組RGB LED控制,可透過工具軟體做燈光調整

▼三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

▼I/O標示

▼X299 Taichi產品規格

▼dts音效認證與支援Windows 10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軟體說明書、記憶體安裝說明書、WiFi使用說明書、太極主機板明信片、ASRock貼紙、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4、SLI橋接器、SLI HB橋接器、I/O擋板、M.2固定螺絲*3與WiFi天線*2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PCB與灰色做搭配,還印有太極圖案,連PCH散熱片也有一整體的圖案搭配,整體質感相當不錯,I/O上方有一塊灰色飾板


▼I/O部分:USB2.0*2、PS/2、WiFi天線接頭、BIOS FLASHBACK按鈕、USB 3.0 *4、RJ-45*2、7.1聲道音訊輸出、USB3.1 Type-A與USB3.1 Type-C

▼I/O上方有一塊灰色飾板,質感還不錯喔!!

▼CPU腳座,支援LGA2066 Core X系列處理器


▼CPU供電部分採用13相供電,搭配ISL69138 PWM控制器,搭配Dr.MOS並有獨立散熱片做散熱,背面有MOSFET DRIVER,CPU VCore供電為8 Pin,電容部分採用Nichcon 12K黑電容,電感為65A高效電感,用料相當強悍





▼記憶體擴充槽為八條,支援四通道DDR4


▼記憶體電源用料






▼網路晶片:Intel WGI219V與WGI211AT


▼ASMedia ASM1184e PCIe封包切換器

▼音效採用天籟美聲四代並搭配Nichicon電容,音效晶片採用ALC1220,輸出端搭配發燒級TI N5532 OPA放大器




▼ASMedia ASM1074 USB3.0 Hub晶片

▼ICS 6V41742B外部BCLK產生器晶片

▼ASMedia ASM1061 SATA 6Gb/s晶片

▼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與ASMedia ASM3142 PCIe轉USB3.1晶片

▼nuvoTon NCT6791D Super IO晶片

▼ASMedia ASM1480 PCIe 3.0切換器

▼PCIe擴充槽一覽

▼三組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其中兩組支援最大長度為22110,另一組支援最大長度為2280,支援 Intel Optane Technology與ASRock U.2 Kit



▼前置Audio插Pin 

▼RGB LED控制插Pin

▼TPM模組插Pin 

▼四組前置USB 2.0插Pin 

▼Debug指示燈號

▼前置面板插Pin

▼SATA部分共提供十組SATA 6Gb/s

▼四組前置USB 3.0插Pin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X299 PCH散熱片

▼X299 PCH 


BIOS設定簡單介紹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並有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可以使用,另外還有Profile可儲存超頻參數,相當方便



▼官方所調整的超頻設定值有4.2GHz、4.4GHz、4.6GHz與4.8GHz可選擇


▼CPU超頻選項一覽




▼記憶體超頻選項一覽








▼可以直接查看記憶體內SPD資訊


▼電壓調整選項一覽



▼FIVR調整選項一覽


▼進階頁面可設定各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hunderbolt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USB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安全性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RAID設定、驅動安裝、UEFI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還可直接設定RGB LED功能


▼RGB LED功能設定,基本上與作業系統內的軟體介面相同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Boot部分可以設定開機順序與其他開機選項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測試平台與環境(預設)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299 Taichi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9-25-25-4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101.87GB/s Write:101.76GB/s Copy:90072MB/s

▼Super PI 1M:8.438s

▼CPU Mark:727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28sec 1024M-72.367sec

▼WinRAR:26762KB/s

▼2345好壓

▼7-Zip

▼PerformanceTest CPU:11533

▼PerformanceTest RAM:2778

▼x264 FHD Benchmark:60.7

▼x265 FHD Benchmark:70.73 FPS

▼x265 4K Benchmark:17.94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測試平台與環境(超頻)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 4.6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299 Taichi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7-17-17-28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ENERMAX REVOLUTION DUO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114.91GB/s Write:114.50GB/s Copy:102.06GB/s

▼Super PI 1M:7.892s

▼CPU Mark:776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078sec 1024M-67.68sec

▼WinRAR:31887KB/s

▼2345好壓

▼7-Zip

▼PerformanceTest CPU:12309

▼PerformanceTest RAM:3718

▼x264 FHD Benchmark:64.4

▼x265 FHD Benchmark:72.54 FPS

▼x265 4K Benchmark:18.16 FPS

▼CINEBENCH R10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CrystalMark09 


▼效能比較總表


RGB LED Tool簡單介紹

▼主機板發光處

▼透過專用軟體可分別修改發光顏色、亮燈模式與亮燈速度

▼除了可以一次同步修改外,還可以分別針對不同地方做不同的調整

▼亮燈模式共有七種可選擇,下方還有亮燈速度可調整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WD BLUE PC SSD 1TB效能表現還不錯,AS SSD Benchmark有接近1100分的實力!!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AS SSD Benchmark已快接近1900分!!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X299 Taichi表現相當不錯,不僅保有了太極系列產品的用料實在,超頻性能與穩定度表現相當優異,用料方面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產品整體效能與壽命提升了不少,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安心與放心,音效部分採用天籟美聲四代採用Realtek ALC 1220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專用電容,前面板音效輸出搭配TI NE5532高級耳機擴大器,並支援600ohm耳機,讓音質表現相當出色,降低了許多雜音,讓整體音效更加逼真與震撼;在擴充部分提供了三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SATA接頭提供了十組,PCIe x16提供四組擴充槽,且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效能表現方面搭配i9-7900X預設表現相當不錯,超頻部分X299 Taichi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性,超頻後效能真的相當出色,i9-7900X可超頻至4.6GHz(頻率可以再更高但散熱器壓不住會降頻),記憶體部分超頻則採用縮時序方式提升表現,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都高達了114GB/s的亮眼成績,複製部分也達到了102GB/s,效能提升相當顯著,BIOS調整部分設定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如果是超頻新手,BIOS選項內有原廠所調整出來的CPU超頻設定值,讓玩家可以輕鬆對CPU做超頻,一點壓力都沒有,這次超頻在各種測試軟體中都有7~33%的效能提升,效果相當顯著,有興趣玩超頻的玩家可別錯過X299 Taichi;RGB LED控制已經是許多主機板標配,X299 Taichi當然也是有這規格,主機板部分有PCH區發光,還提供了兩組燈條擴充,可透過軟體調整發光模式與顏色,還可以與主機板發光同步,整體來說規格與功能皆相當齊全與強悍;保固部分原廠提供四年保固(第一年免費換新服務),並且有免費到府收送服務,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外,還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換新)。


巨蟒ANACOMDA T1 SSD 120GB-3D TLC顆粒報到、三年保固免費到府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08 09:17:43

發文

#6026961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3D TLC顆粒報到
目前SSD幾乎都是每一台筆電或桌上型電腦的基本配備,畢竟速度與物理硬碟相比表現優異不少,可大幅度縮短等待時間,且目前SSD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容量也一直在向上突破,要拿來放單機遊戲大作也都是沒有什麼問題!!這次要介紹一款採用3D TLC顆粒的SSD,由巨蟒ANACOMDA所推出的T1 SSD,T1 SSD控制器部分採用Marvell 88NV1120,88NV1120採用ARM Cortex R5雙核心架構,使用28nm工藝製程,內建Embedded SRAM來代替外部DRAM,支援ONFI 3.0與Toggle 2.0接口的NAND晶片,並採用最新的NANDEdge LDPC校驗技術,提供15nm TLC與3D NAND最佳支援相容,顆粒部分搭配Micro 3DTLC 顆粒,並採用7mm厚度設計,可安裝於Ultrabook內,官方提供的效能數據為讀取470MB/s、寫入350MB/s;T1 SSD有120GB與240GB可選擇,原廠提供三年保固,現在就來看巨蟒ANACOMDA T1 120GB。

 巨蟒ANACOMDA T1 120GB本體與包裝

▼包裝設計相當簡約,標示品牌與產品系列,中間有透明櫥窗可看到SSD本體
 

▼巨蟒ANACOMDA Logo
 

▼T1 SSD 120GB本體
 

▼T1 SSD採用2.5吋設計,支援SATA 6Gb/s傳輸介面
 

▼包裝背面為產品特色介紹、容量標示與公司簡介
 

▼標示產品容量與官方效能數據,120GB讀取470MB/s、寫入350MB/s
 

▼產品特色介紹
1.採用7mm厚度設計
2.五年保固
3.耐震設計
4.靜音
5.省電
 

▼巨蟒ANACOMDA公司資訊介紹,SSD產品為台灣製造喔!!
 

▼T1 SSD 120GB本體與產品說明書
 

▼巨蟒ANACOMDA T1 SSD 120GB本體一覽,外殼採用塑膠材質,表面採用霧面消光黑處理,外觀相當低調與沉穩錯,中間印有巨蟒ANACOMDA採用Logo提高品牌識別度
 

▼背面一覽,貼有產品相關資訊貼紙
 
 

▼採用標準規格SATA連接埠與電源連接埠
 

▼採用7mm厚度設計,可安裝於Ultrabook內
 

▼內請勿自行拆解,將會失去保固!!
 

▼內部PCB一覽
 
 

▼控制器部分採用Marvell 88NV1120,因為88NV1120有內建SRAM,所以外部沒有記憶體做快取
 

▼Micron NW838 3D TLC NAND Flash 
 

 效能實測-搭配X299平台

測試平台
CPU:Intel i9-7900X
Cooler: Fractal Design Kelvin S24
MB: ASRock X299 Taichi
RAM: GeIL Dragon DDR4-4000 8GB*4@CL-18-20-20-44
VGA: GALAX GTX1080 EXOC SNIPER White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FSP EVEREST 65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445MB/s 寫入:401MB/s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
 
 
 

▼AS SSD Benchmark:Write 390.15MB/s Read 433.99MB/s Score 538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470.939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393.792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Read:460.3MB/s,Seq Write:390.3MB/s 
 

▼HD Tune Read:491.2MB/s
 

▼HD Tune Write:357.1MB/s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混合)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隨機)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Zero)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
 

▼HD Tune額外測試讀取
 

▼HD Tune額外測試寫入
 

▼TxBENCH Seq Read:461.169MB/s,Seq Write:396.633MB/s
 

 檔案實際傳輸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容量9113.9MB(共1216個檔案)耗時33.63秒,平均寫入速度為271.04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容量9113.9MB(共1216個檔案)耗時56.97秒,平均讀取速度為159.98MB/s
 

▼多檔案寫入測試(RAMDISK to SSD)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9.72秒,平均寫入速度為400.03MB/s
 

▼多檔案讀取測試(SSD to RAMDISK)容量11888.4MB(共1個檔案)耗時26.95秒,平均讀取速度為441.08MB/s
 


 結語
巨蟒ANACOMDA T1 SSD 120GB整體來說表現還不錯,主控晶片採用Marvell 88NV1120在各方面的表現來說都還不錯,ATTO Disk Benchmark部分與官方所公布成績差不多,如果把T1 SSD當作系統碟來使用可以大幅度增加系統與軟體的反應時間,如果把遊戲安裝在SSD上也是會有非常大的加速效果;巨蟒ANACOMDA T1 SSD 120GB採用7mm厚度設計,可以安裝於Ultrabook內,可升級的產品與應用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巨蟒ANACOMDA原廠針對T1 SSD系列產品提供三年保固免費到府收送的優質服務,售後服務保固相當便利與完善,價格部分120GB網路售價為NT$1599元,想找一款採用3D TLC顆粒且保固服務完善的SSD,相信巨蟒ANACOMDA T1 SSD 120GB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科賦KLEVV NEO N600固態硬碟-純正韓系血統,入門新選擇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06 10:08:06

發文

#6026853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科賦KLEVV NEO N600固態硬碟-純正韓系血統,入門新選擇 

 純正韓系血統,入門新選擇
目前SSD幾乎都是每一台筆電或桌上型電腦的基本配備,畢竟速度與物理硬碟相比表現優異不少,可大幅度縮短等待時間,且目前SSD價格也越來越親民,容量也一直在向上突破,要拿來放單機遊戲大作也都是沒有什麼問題!!前陣子介紹過科賦KLEVV記憶體產品留下不錯的好印象,這次要介紹NEO N600固態硬碟產品,NEO N600系列採用 Silicon Motion SM2256主控晶片搭配 SK HYNIX TLC晶圓製成的 NAND Flash顆粒,厚度採用7mm設計,可安裝Ultrabook內使用,支援SATA 6Gb/s(即俗稱SATA III)傳輸介面,外殼採用灰黑色鋁合金屬外殼,質感還不錯,容量部分有120GB/240GB/480GB可供選擇,可符合各種不同需求的玩家,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這次介紹為240GB,官方提供效能數據最高連續讀取為560MB/s、寫入 510MB/s,規格來說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科賦KLEVV NEO N600帶來的優異效能表現啦。

 科賦KLEVV NEO N600固態硬碟包裝

▼科賦KLEVV NEO N600固態硬碟外包裝簡約,標示產品型號、容量、外型與保固

▼科賦KLEVV Logo

▼標示記憶體容量,本次介紹為2.5吋240G

▼NEO N600系列產品,採用2.5吋SATS 6Gb/s傳輸介面

▼NEO N600外型照片

▼原廠提供3年保固,並附贈Acronis True Image HD 2015備份軟體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代理商資訊與記憶體基本規格

▼代理商為富基電通,有聯絡方式與公司地址

▼標示產品傳輸速率、產品安規認證與ESSENCORE公司資訊

▼包裝側面標示科賦KLEVV Logo

▼包材相當結實,可避免在運送過程中受損

▼多國語言產品說明書與Acronis True Image HD 2015備份軟體序號


固態硬碟本體

▼NEO N600正面貼有科賦KLEVV Logo、產品系列與『創新進化』口號

▼背面貼有產品序號、容量貼紙

▼產品序號與容量標示

▼NEO N600採用SATA 6Gb/s傳輸介面,並向下相容SATA 3Gb/s

▼厚度採用7mm設計,可安裝Ultrabook內使用


效能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KLEVV CRAS II DDR4-3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測試硬體驗明正身


▼AJA Video System 讀取:528MB/s 寫入:462MB/s


▼Anvil Benchmark分別為資料壓縮率:100%(不可再被壓縮)、46%(模擬應用程式)、8%(文件資料)




▼AS SSD Benchmark:Write 469.73MB/s Read 529.20MB/s Score 903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561.184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510.274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Read:543.8MB/s,Seq Write:468.7MB/s 


▼HD Tune Read:531.1MB/s


▼HD Tune Write:96.8MB/s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混合)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隨機)


▼HD Tune 檔案效能測試(Zero)


▼HD Tune隨機存取讀取


▼HD Tune隨機存取寫入


▼HD Tune額外測試讀取


▼HD Tune額外測試寫入


▼TxBENCH Seq Read:560.328MB/s,Seq Write:511.338MB/s


 結語
這次介紹的科賦KLEVV Neo N600固態硬碟在效能表現部分還不錯,主控晶片採用 Silicon Motion SM2256,在各方面的表現都有不錯的水準,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獲得了總分903,ATTO Disk Benchmark表現與官方所公布成績差不多,從測試中可以發現KLEVV NEO N600 240GB在4K讀寫表現還不錯,當作系統碟來使用可以大幅度增加系統與軟體的反應時間,如果把遊戲安裝在SSD上也是會有非常大的加速效果,外型部分採用7mm厚度設計,可以安裝於Ultrabook內,可升級的產品與應用相當廣泛,搭配電競筆電、商務型筆電或是桌上型電腦都是如虎添翼,可以讓整台電腦的效能可以發揮到淋漓盡致;科賦KLEVV原廠針對NEO N600系列產品提供三年保固,台灣由富基電通代理,有任何售後服務保固問題都可以直接找富基電通,想找一款入門固態硬碟且擁有不錯的效能表現,相信科賦KLEVV NEO N600固態硬碟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藝極EPICGEAR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微動、配重、鼠殼、感應器通通DIY更換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05 16:42:37

發文

#6026830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藝極EPICGEAR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微動、配重、鼠殼、感應器通通DIY更換 



通通DIY更換超強模組化設計的電競滑鼠
電競滑鼠相信是電競玩家必須精挑細選的產品之一,除了挑選順手且舒適的手感外,規格與功能也是相對重要,目前最多電競玩家喜愛的感應器為PixArt的光學與雷射兩種,但目前沒有兩者可兼得的產品,或是一種產品可以應用於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這次要介紹由藝極EPICGEAR所推出的『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MORPHA X整體是一個模組化設計,從微動開關、配重、鼠殼到感應器都可以自行更換,各部位可依據使用者習慣與環境自行條配,讓玩家可以得心應手,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且為左右對稱設計,側邊有堅固的橡膠側握並提供兩顆側鍵可使用,配重平衡部分提供四塊5g砝碼,使用者可依據使用習慣調整,感應器部分採用MSC技術(魔換模組化彈夾感應器),依玩家個人需求與偏好可快速抽換,原廠提供8200 DPI雷射感應器(PixArt ADNS-9800)與12000 DPI IR LED光學感應器(PixArt PMW3360),DPI可透過按鈕做四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回報率部分為四段可調整,最高提供1000Hz回報率,歐姆龍部分採用MSS技術(魔鍵模組化微動開關),提供使用者選擇兩種不同按鍵壽命和手感的微動開關可快速替換,EG橘軸手感輕脆(2000萬次按鍵壽命)與EG紫軸手感重脆(5000萬次按鍵壽命),鼠腳部分採用電競專用超大PTFE腳墊,提供相當不錯的手感,背光部分提供兩區背光調整,並為RGB可調式設計,可透過軟體調整顏色與模式,還內建了AFM循環彩燈模式,讓背光模式增添不少酷炫視覺效果;工具軟體提供最直覺與親民的操作介面,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六顆按鈕可自定義功能,讓使用者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現在就馬上來看看這款擁有模組化設計且規格強悍的藝極EPICGEAR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

 藝極EPICGEAR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相當特別,採用鐵盒包裝,質感相當不錯,標示產品型號、產品外觀、與產品特色


▼藝極EPICGEAR Logo


▼產品型號為MORPHA X


▼MORPHA X外觀


▼感應器部分採用MSC技術(魔換模組化彈夾感應器),依玩家個人需求與偏好可快速抽換,歐姆龍部分採用MSS技術(魔鍵模組化微動開關),使用者可選擇不同微動開關快速替換


▼EG橘軸手感輕脆(2000萬次按鍵壽命)與EG紫軸手感重脆(5000萬次按鍵壽命) 


▼全模組化產品,提供最佳的遊戲體驗


▼包裝背面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MSC技術與MSS技術說明


▼多國語言產品特色,有繁體中文喔!!!



▼MSC技術與MSS技術說明,感應器部分原廠提供8200 DPI雷射感應器(PixArt ADNS-9800)與12000 DPI IR LED光學感應器(PixArt PMW3360),微動開關部分原廠提供EG橘軸手感輕脆(2000萬次按鍵壽命)與EG紫軸手感重脆(5000萬次按鍵壽命)


▼包裝前後兩側標示產品系統需求、裝內容物與產品安規認證





▼書面資料部分有產品快速安裝手冊


▼所有配件一覽,配件相當豐富有鼠殼、感應器與微動開關


▼白色鏡面鼠殼一覽


▼拔微動開關器、感應器與微動開關組


▼微動開關底下有塑膠模組,方便使用者更換微動開關



▼感應器為換彈夾式設計,方便使用者抽換,這組為8200 DPI雷射感應器(PixArt ADNS-9800)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一覽,本體中間印有EPICGEAR Logo,外型為左右對稱式設計



▼採用USB傳輸介面,並採用鍍金接頭,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與資料傳輸品質



▼滾輪部分有凹凸設計,讓使用者操作更有手感,滾輪後方有設定檔切換按鈕,可快速切換設定檔,中間有DPI切換按鈕,共四段可調整,DPI數值可透過軟體設定,並有指示燈號;特別的是還有『Lock-down』防誤觸模式,按住DPI按鈕3秒鐘直至LED閃爍代表啟動Lock-down模式,此時DPI調整與設定檔切換兩個按鈕都會上鎖,可避免誤觸





▼EPICGEAR Logo,插上USB後會發光,發光為RGB可調整顏色設計


▼後方感應器上有EPICGEAR字樣,同樣為會發光設計


▼前方一覽,採用全對稱式設計並符合人體工學,使用手感相當不錯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並提供兩顆側鍵(預設為上一頁/下一頁),內凹部分採用整面防滑橡膠,提供玩家極度穩定的抓握性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整面防滑橡膠,提供玩家穩定的操作手感與舒適感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三片式配置材質為電競專用PTFE腳墊,感應器位於滑鼠正中央


▼鼠腳採用上方一片、下方兩片配置



▼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鼠殼為兩段式設計,固定方式為磁吸式,拆裝更換相當方便與輕鬆




▼換上白色鏡面鼠殼一覽


▼砝碼部分提供四塊5g砝碼,使用者可依據使用習慣調整


▼更換微動開關也相當方便,只需要將拔取器扣上往上拉即可,相當方便與容易




▼手邊有常用的微動開關D2FC-F-7N(10M)也可自行安裝在塑膠模組上,不過要稍微注意一下不同微動開關外型跟高度可能都會有所不同,所以要確認外觀高度與腳位都相同才可更換!!





▼感應器為彈夾可更換式設計,可輕鬆更換感應器



▼感應器為彈夾可更換式設計,可輕鬆更換感應器,在滑鼠上的感應器為12000 DPI IR LED光學感應器(PixArt PMW3360)


工具軟體介紹

▼工具軟體可於官方網頁上下載,預設語言為英文


▼可切換語言為繁體中文,左側為按鍵配置功能設定,右邊為DPI四段可調,可設定各階段DPI數值,右上方有發光開關


▼當要設定按鍵時,移動到設定按鍵時,中間的圖示會提示使用者目前在設定哪一個按鍵


▼功能設定部分有滑鼠功能、遊戲功能、巨集、單一按鍵功能、關閉與回復原廠設定




▼單一按鍵部分可設定鍵盤上按鍵,也可增加Shift、Ctrl、Alt組合



▼性能頁面部分,可修改滑鼠回報率、滾輪捲動速度、雙擊速度、游標移動速度、LED節能模式、直線修正設定與加速度,還有AFM滾輪循環彩燈進入時間設定


▼巨集部分可自行編輯巨集內容,可增加延遲時間,也可增加滑鼠按鍵功能



▼設定完畢可儲存為Profile,方便使用者備份與還原設定檔


▼每一個設定檔都可以自行設定顏色,讓玩家可以知道目前在哪組設定檔案


▼若要將所有設定還原,頁面下方有總重置功能,可將軟體設定回復至出廠設定


 MORPHA X背光展示

▼DPI與Profile切換燈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FZskcPQjr4


▼單色背光展示


▼Lock-down防誤觸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tJL9uQmHLY


▼AFM模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BRk4Bn54Fw


總結
藝極EPICGEAR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真的是非常特別的滑鼠,提供玩家非常大的調整自由度,滑鼠的微動、配重、鼠殼與感應器幾個主要影響手感的關鍵零件都可以做更換,感應器採用MSC技術,可替換8200 DPI雷射感應器(PixArt ADNS-9800)與12000 DPI IR LED光學感應器(PixArt PMW3360),兩者皆提供相當優異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且可以透過軟體做DPI四段調整與回報率四段調整,微動開關部分採用MSS技術,原廠提供EG橘軸手感輕脆(2000萬次按鍵壽命)與EG紫軸手感重脆(5000萬次按鍵壽命),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做更換,也可採用同外型的微動開關自行更換;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適合電競玩家長時間使用,在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兩側皆有整面防滑橡膠設計,提供不錯的止滑效果與操作手感,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搭配工具軟體後功能更為齊全與強悍,除了基本可調整的參數與功能外還可錄製巨集,讓使用者擁有更快速與便利的火力支援,在背光部分提供了滾輪區、DPI指示區與Logo區,顏色可透過軟體直接修改(搭配Profile設定),原廠還提供AFM循環彩燈模式,當滑鼠閒置一段時間後則會進入AFM模式自動展示背光,值得一提的是MORPHA X擁有Lock-down防誤觸模式,可將Profile與DPI切換按鈕上鎖避免誤觸;整體來說藝極EPICGEAR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操作上有優異的反應與精準度,透過軟體功能更強悍,還有RGB背光功能提供使用者搭配調整,目前網路價格為NT$2990元,想找一款自由度極高且擁有RGB背光的電競滑鼠,相信藝極EPICGEAR MORPHA X魔法X電競滑鼠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夢想盒子Dream TV BOX電視盒-規格強悍搭配穩定第四台訊源,多媒體娛樂就靠他!!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9/04 11:32:51

發文

#602677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規格強悍搭配穩定第四台訊源
之前介紹過由平板聯誼社所推出的Turbo TV二代終極版電視盒,使用情況還不錯,不過也因為有些訊號穩定度的關係,有時候在熱門時段觀看會有lag的情況,所以推出了Dream TV App(年費制)提供會員們使用,當然訊號穩定度就提高不少,也不會有lag的情況,近期平板聯誼社再度推出新產品『Dream TV BOX』電視盒,之前Turbo TV使用情況不錯當然要支持一下,Dream TV BOX同樣採用Android作業系統,並將操作介面更精簡化,更容易操作,原廠還提供了OTA(Over-The-Air)升級系統,只要連上網路即可做系統升級,且資料可完整保留,是個相當方便的系統升級方式,硬體部分採用64位元S905X四核心處理器搭配2GB記憶體,ROM為16GB,HDMI輸出支援4K高畫質輸出,WiFi部分支援2.4G與5G,還有藍牙4.0,USB部分提供三組USB2.0連接埠,並內建SD讀卡機,整體硬體規格相當強悍,軟體提供三大類項目直播、電影與其他多媒體,電視直播部分除了台灣電視以外還包含日韓頻道、越南頻道、中國頻道與港澳頻道,共提供將近600台的節目,App部分內含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讓應用更加廣泛,電視盒價格為NT$4500元,且目前提供的Dream TV App軟體是終身免費,未來會變成年費制,但價格還是會比一般第四台便宜許多,且有更廣泛的應用,一定是比使用第四台更划算,現在就來看夢想盒子 Dream TV BOX電視盒。

 夢想盒子 Dream TV BOX電視盒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約,標示產品型號、外觀、特色與ROM容量
 

▼Dream TV Logo
 

▼產品型號為Dream TV BOX
 

▼Dream TV BOX外觀
 

▼產品特色:
 

▼ROM為16GB
 

▼包裝背面一覽
 

▼側面標示支援4K UHD顯示輸出
 

▼配件:記憶遙控器、說明書、電源變壓器與HDMI線
 
 

▼變壓器為5V/2A規格,也就是說只耗電10W,相當省電!!
 

▼Dream TV本體一覽,整體相當輕巧,中間印有Dream TV Logo
 

▼電源開關位於正面,外圈有指示燈號,開機後會亮藍光
 

▼前方為時間顯示與機器本體狀態顯示
 

▼右側IO為SD讀卡機與三組USB2.0連接埠
 

▼後方IO為AV端子、有線網路、HDMI、電源輸入與音源光纖輸出
 

▼底部有防滑設計並開有散熱孔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與安規認證
 

 Dream TV BOX硬體接線說明

▼使用情境一(當顯示裝置有HDMI時):直接將Dream TV BOX經由HDMI延長線安裝至液晶電視或是液晶螢幕,即可開始使用智慧電視所擁有的功能,USB部分提供三組可使用,可安裝USB鍵盤滑鼠、隨身碟與隨身硬碟,還有SD讀卡機可使用,網路部分可經由有線網路(RJ45)或無線WiFi連線
 

▼使用情境二(當顯示裝置無HDMI時):這時必須找一台HDMI轉D-SUB或是色差端子的機器,將HDMI內的訊源與音源分開輸出,如下圖所示,該機器可將訊源轉成D-SUB(CRT)或是色差端子,音源部分為RCA Jack輸出,音源可使用RCA Jack轉3.5mm輸入至液晶電視或是液晶螢幕,這樣的組合也可開始使用智慧電視所擁有的功能,USB部分提供三組可使用,可安裝USB鍵盤滑鼠、隨身碟與隨身硬碟,還有SD讀卡機可使用,網路部分可經由有線網路(RJ45)或無線WiFi連線
 

 Dream TV BOX介面介紹

▼首頁可看到電視、電影與其他多媒體可選擇,還有App與設定項目,電視部分有電視直播、遊戲、家庭娛樂、收藏、瀏覽器與系統設定
 

▼電視直播部分就是之前介紹的Dream TV app,這邊就在簡單介紹,操作畫面相當淺顯易懂,上半部可直接進入平板聯誼社官方Facebook與強檔影片快速播放,最上方還有搜尋功能可快速尋找影片
 
 
▼搜尋功能
 

▼平板聯誼社官方網頁
 

▼強檔影片可直接線上播放
 

▼電視直播部分有台灣頻道(第四台)、港澳頻道、中國頻道、國際頻道、越南頻道與日韓頻道,還有一些H265的頻道可以收看,當然還有18禁的福利頻道,收藏部分可以設定最愛頻道做收藏
 
 
 
 
 
 
 
 
 
 
 
 
 
 

▼台灣頻道(第四台)換台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alatGvXcs


▼最愛回看部分會依照頻道使用頻率做排序
 

▼電影點播部分有院線片、華語、粵語、外語、日韓語系列專區,點開後有電影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電視劇集部分有華語、粵語、歐美、日韓、華語全劇與粵語全劇語專區,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綜藝節目部分有熱門、旅遊美食、TVB、真人秀場、世界紀實與大型晚會,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少兒動漫部分有大陸、粵語、電影、日韓與歐美,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體育賽事分有NBA、足球世界與體育集錦,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歷史收藏裡面包含播放紀錄、收藏與追劇紀錄
 

▼應用可直接連結到所有軟體畫面直接做執行
 

▼設置部分包含播放設置、用戶充值與關於,可設定播放解碼、節能提醒與自動開機
 
 

▼遊戲大廳內有許多款主流遊戲並有遊戲分類,使用者可依照喜好與分類挑選遊戲
 
 
 
 
 
 
 
 

▼應用商店內有推薦的軟體、追據軟體、娛樂軟體、其他好用的軟體與已安裝軟體管理,使用者可針對喜好或常用的軟體做安裝
 
 
 
 
 

▼家庭娛樂內有電影、綜藝、電視劇、動漫可以線上看,且每個影片都有介紹,真的是一個軟體所有娛樂一次搞定!!
 
 
 
 
 
 
 
 

▼本地收藏是文件管理器,可以查看外接磁碟與本地磁碟內的資料與文件
 

▼瀏覽器室內建chrome,要直接上網瀏覽資料沒問題!!
 

▼系統設置部分後面會再詳細解說
 

▼選項MOVIE為CIBN高清影視App,內容相當多元有電影、電視劇、綜藝、兒童、文藝、禪、京劇、廣播、國際、汽車、動畫、健康、紀錄片….等,針對不同影片有不同分類,內有數不清的影片可以線上觀看
 
 
 
 
 
 
 
 
 
 
 
 
 
 
 
 
 
 
 
 
 

▼App內已內建多款常用的軟體,裡面也有Google Play使用者可自行下載安裝,讓Dream TV BOX可以做出更多的應用,其他應用部分這次就不多做介紹
 

▼內建Youtube可直接線上看影片,用大螢幕看就是爽!!
 

▼Google Play可安裝常用的軟體,達成更多應用
 

▼TV Center軟體可支援DLNA與AirPlay
 

▼Apple手機可透過AirPlay直接鏡像畫面至Dream TV BOX內,可直接透過大螢幕看影片、聽音樂、玩遊戲…等應用
 
 
 
 
 
 

▼下方捷徑區可以自行在添加軟體,方便使用者直接執行App軟體
 

▼設定部分畫面相當人性化  

▼網路部分可查看WiFi與有線網路,還可連線VPN
 

▼螢幕部分可調整螢幕解析度、縮放、旋轉、休眠與HDR
 

▼音效部分可調整系統音效、杜比音效與數字音效
 

▼應用程式部分可查看已安裝軟體,並可做移除
 

▼儲存空間與重設可查看內部空間,並可做設定重設
 

▼關於部分可以看到Dream TV BOX相關系統資訊,Android版本目前為6.0.1
 

▼日期和時間
 

▼語言部份有多國語言可選擇
 

▼鍵盤設定
 

▼CEC控制
 

▼播放設置
 

▼電源鍵定義
 

▼協助工具
 

▼更多設定為傳統式設定介面
 
 
 

▼無線控制設定
 

▼位置設定
 

▼安全性與限制設定
 

▼同步設定
 


 總結:
夢想盒子Dream TV BOX電視盒同樣是相當實用,這次訊源為單一訊源且提供穩定收訊,電視直播相當順暢,且節目多到看不完,有各國節目直播,像太后喜歡看日本節目,也是一台即可滿足啊!!!內建的App還有更多的電影、戲劇、動畫…等;硬體部分採用四核心處理器要做各種應用綽綽有餘,且IO相當齊全,還有光纖音效輸出,規格真的是超齊全,安裝又方便,連接幾條線即可使用,軟體設定與操作相當容易,就跟Android平板電腦一樣,還可以做出相當多的應用,像是最基本的上網看資料與瀏覽網頁或是播放音樂、電影(支援H.265格式)、戲劇…等,當然播放高清影片檔也不是問題,還可以安裝適合的App做其他更深入的應用,這次內建了App可以支援DLNA與AirPlay,I/O部分相當齊全,三組USB2.0介面可同時安裝多組USB裝置操作與應用,還內建Micro SD讀卡機,影像採用HDMI輸出(支援4K解析度),網路除了可使用內建的RJ-45與802.11ac無線網路卡連線,整體來說是款不錯方便且應用層面又相當廣泛的一款產品,使用者可自行安裝App做各種不同應用;目前價格為NT$4500元,且還是Dream TV App終身免費,整個就是超級划算!!!


Fractal Design Meshify C玻璃透測機殼-低調又不失質感,空間運用最大化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31 16:24:08

發文

#6026589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Fractal Design Meshify C玻璃透測機殼-低調又不失質感,空間運用最大化 
 低調又不失質感,空間運用最大化
近年來機殼產品相當多寡,不只是要散熱表現優異,還要有玻璃側板才可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這次要介紹由Fractal Design所推出的『Meshify C』玻璃透測機殼,Meshify C外型設計相當低調,前面板採用特殊造型大面積網孔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側面採用燻黑玻璃,提供相當不錯的視覺效果;內部結構部分相當用心且空間運用最大化,散熱部分預留相當多升級空間,頂部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或240/280mm水冷排,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水冷排則可安裝280/360mm,前面板與後方各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2 12公分風扇,底部可安裝一顆12公分風扇(需拆除硬碟支架),整體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包括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Reset開關與電源開關;硬碟裝置部分可升級空間相當足夠,可安裝五顆2.5吋裝置(其中兩顆可安裝3.5吋裝置);內部空間最大可安裝ATX主機板,顯示卡可支援315mm顯示卡,CPU散熱器可支援最高172mm,整體規格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Fractal Design Meshify C玻璃透測機殼。

本體與配件 
▼外箱有Meshify C簡單內部結構、產品型號與標示玻璃側板

▼另一側標示機殼各部位說明

▼側面標示產品序號與基本規格


▼配件:產品說明書、各種固定螺絲、一次性使用束線帶與拭鏡布


▼Meshify C本體一覽,前面板設計相當簡潔,採用特殊造型大面積網孔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進風效果,前面板底下有採用Fractal Design銘版質感相當不錯



▼前面板為開拆卸式設計,可讓使用者清理大面積網孔與風扇;前方可安裝三顆120mm或兩顆140mm,水冷排則可安裝280/360mm,已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2 12公分風扇

▼上蓋部分設計同樣採用大面積網孔設計,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I/O部分在最前方,上蓋有磁吸式可拆卸濾網設計,方便使用者清理


▼I/O部分有兩組USB3.0、HD音頻輸入/輸出插孔、電源按鈕與Reset按鈕

▼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或240/280mm水冷排

▼側板一側為燻黑玻璃設計,讓內部會發光與好料硬體可以一覽無遺,玻璃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相當方便


▼後方一覽

▼後方可安裝一顆12公分,可上下微調高度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電源供應器採用下置式設計,安裝時先將電源供應器推入機殼後再安裝面板,安裝方式較為容易與簡單

▼底部一覽,底部有大面積可拆卸式濾網,方便使用者清理


▼前方為硬碟支架固定,可前後調整位置,若不使用拆卸後可安裝一顆120mm風扇

▼電源供應器風扇進風口

▼腳座採用高級音響才會用到的等級,質感相當不錯


內部結構與實際組裝
▼內部空間與配置一覽,電源供應器護蓋上方有開孔設計,方便電源線走線,主機板背面可安裝三顆2.5吋裝置,空間運用相當不錯


▼主機板最大可支援ATX,並開有免拆主機板更換處理器背板設計

▼前方已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2 12公分風扇,電源護蓋前端拆除後可安裝三顆120mm風扇或360mm水冷排


▼頂部可安裝兩顆120/140mm風扇或240/280mm水冷排

▼後方已內建一顆Dynamic X2 GP-12 12公分風扇

▼介面卡擋板為可重複使用設計

▼電源供應器護蓋上方有通風設計

▼主機板穿線有兩組設計,方便使用者將前後兩側的線材做穿線與整理

▼背面主機板固定機構後方可安裝三顆2.5吋裝置,左側的線材已有三組魔鬼氈做整線,真的是相當用心

▼三顆2.5吋裝置固定架為可拆卸式

▼3.5吋支架為可拆卸式,硬碟盤為滑軌設計,螺絲固定處有避震膠墊設計



▼硬碟安裝後一覽





▼實際裝機圖,這次安裝硬碟採用3.5吋硬碟與2.5吋SSD,主機板部分為標準ATX規格,顯示卡採用GTX980,內部空間相當充裕,水冷部分採用360mm水冷排,水冷排安裝在前方並為排風配置,整體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背面電源供應器前方可以將用不到的線材整理好放在裡面,相當方便,整體整線空間相當充裕,且有可調整式束帶設計,讓內部線材整理得更加簡潔


▼其他安裝圖,整體來說空間相當充裕,有強悍與酷炫的硬體也要有一款好配置的機殼來搭配!!



▼開電後一覽,機殼內會發光的產品可以一覽無遺,整個就是非常的酷炫!!擁有好的散熱效果,且視覺效果一級棒!!



▼蓋上玻璃側板後依然酷炫且質感相當不錯!!



總結:
Fractal Design Meshify C玻璃透測機殼在外觀上相當低調,搭配了燻黑玻璃側板,讓整體機殼在低調中增添了神祕感,內部結構設計空間運用相當不錯,硬體升級空間與相容性表現相當優異,主機板背面還可安裝三顆2.5吋裝置,真的是將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整體整線空間相當足夠,在散熱部分的表現也相當不錯,原廠已內建兩顆12公分風扇,使用者可在安裝其他風扇達到優異的對流表現,方可提供相當不錯的散熱效果,風扇安裝部分可以做出相當多變化,且可同時支援280與360mm水冷排,可以達成相當不錯的散熱表現,在進氣孔的部分都有濾網與網孔設計,方便使用者做清潔;整體硬體擴充性來說足以應付大部分的使用者與玩家,升級空間相當不錯;內部空間來說相當足夠,再加上有燻黑玻璃設計,所有主機內的好料一覽無遺,這次組裝完後整體視覺效果真的是非常不錯;想找一款擁有優異散熱與低調又不失質感的機殼,相信Fractal Design Meshify C玻璃透測機殼是個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B.FRIEND KB 460薄型鍵盤-極致輕薄.質感一級棒!!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30 16:28:55

發文

#6026532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B.FRIEND KB 460薄型鍵盤-極致輕薄.質感一級棒!! 



極致輕薄.質感一級棒!! 
B.FRIEND除了電競產品外,還是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產品出現,這次要介紹一款極致輕薄且質感相當不錯的鍵盤『KB 460』,KB 460有Mac與Windows版本兩種,使用者可根據作業系統來選擇,按鍵部分採用剪刀腳設計且相當靜音,對於筆電使用者應該會相當喜愛這種手感與噪音,剪刀腳結構深受很多遊戲玩家青睞的原因是平穩且Q彈手感,讓薄膜鍵盤也有一種特殊的觸發反饋力感覺;現在鍵盤沒有發光好像就會賣不好,所以KB 460有七色背光功能,讓這輕薄又有質感的鍵盤又增添不少視覺效果,而最有特色的是Mac版本擁有command、option、螢幕截圖、媒體/音量...等按鈕,與Mac鍵盤功能相同,更能讓Mac使用者可以無痛升級外接鍵盤;外觀部分採用銀色框架,並搭配L型傾斜設計,讓整體質感與手感都相當不錯;Windows版本還特別加入了19鍵無衝突設計,讓電競玩家也能使用這款極致輕薄的KB 460,整體規格來說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B.FRIEND KB 460薄型鍵盤啦。

 B.FRIEND KB 460薄型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與特色


▼B.FRIEND Logo


▼產品特色:採用USB介面隨插即用、超薄17mm厚度設計、背光設計、剪刀腳結構設計


▼KB 460鍵盤外型


▼KB 460擁有七色背光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各部分功能介紹與鍵盤基本規格


▼各部分功能介紹


▼前側標示產品型號為KB 460


▼KB 460鍵盤一覽,整體真的是相當輕薄,厚度僅17mm,頂蓋為銀色框架,質感相當不錯





▼採用USB介面,線材部分有提供魔鬼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指示燈號僅有Caps Look


▼FN+F1為開啟播放器
FN+F2為音量降低
FN+F3為音量提升
FN+F4為靜音


▼FN+F5為多媒體暫停播放
FN+F6為多媒體播放/暫停
FN+F7為多媒體前一首
FN+F8為多媒體下一首


▼FN+F9為開啟郵件軟體
FN+F10為開啟首頁
FN+F11為背光呼吸
FN+F12為開啟小算盤


▼方向鍵上方有B.FRIEND Logo


▼背光功能(由左至右):降低亮度、提高亮度、顏色切換與關閉燈光


▼鍵盤背面一覽,背面有產品貼紙與六處防滑腳墊設計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左右有墊高腳架設計,並有五處防滑腳墊設計 







▼墊高腳架設計一覽,翻開後墊高腳架內有防滑腳墊





▼使用墊高腳架前後一覽



背光模式展示

▼七種背光顏色








▼背光切換/呼吸與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vNOBSW03uo


總結
B.FRIEND KB 460薄型鍵盤在外型上真的是相當不錯,不但質感佳且相當輕薄,按鍵結構採用剪刀腳設計,提供相當Q彈的手感,習慣用筆店的使用者可以立即上手;KB 460有Mac與Windows版本兩種,使用者可根據作業系統來選擇,Mac使用者可以直接無痛升級KB 460,使用習慣與Mac鍵盤相同,一點都不會不習慣的問題發生;背光模式部分提供七種色彩可做切換,增添了不少視覺效果,功能按鍵部分提供多媒體控制、音量調節與常用按鍵防鬼鍵(19鍵),讓使用者要玩遊戲也不時問題;整體來說BB.FRIEND KB 460薄型鍵盤擁有質感不錯的外型與不錯的手感,還有背光模式增添視覺效果,想找一款輕薄且質感不錯的鍵盤,相信B.FRIEND KB 460薄型鍵盤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B.Friend GK4電競鍵盤-高剪刀腳提供優異手感!!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30 15:04:58

發文

#602653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優異手感的B.Friend GK4電競鍵盤
電競玩家可能都覺得需要機械式鍵盤才是真正好手感,但許多玩家預算可能沒這麼高,而要挑選價格較親民又同時擁有優勢手感的產品相信就是高剪刀腳產品是最佳選擇,這次要介紹由B.Friend所推出的高剪刀腳電競鍵盤『GK4』,GK4與前一代GK3在外型上有很大的改變,整個外型多了許多飾條拉出電競感,面板採用金屬髮絲紋設計,堅固耐用且不易留下指紋,讓質感再升級,按鍵軸部分採用手感相當不錯的高剪刀腳設計,特殊的結構保有剪刀腳安靜且平均受力,讓手感更加升級,還擁有三千萬次按壓壽命;這次GK4在設計上比較特別,整體已有斜度設計,且搭配折疊式防滑腳架,就算是激烈操作也是穩如泰山;背光部分有七色背光可供選擇,還有呼吸燈模式可開啟,讓背光功能增添變化;功能按鍵部分提供多媒體控制、音量調節與常用按鍵防鬼鍵(19鍵);GK4這次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就是通過IP65防水防塵認證,讓使用者可以抵擋一般意外濺入的水,規格來說相當不錯,現在就來看看B.Friend GK4電競鍵盤啦。

 B.Friend GK4電競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與特色
 

▼B.FRIEND Logo
 

▼產品型號為GK4電競鍵盤
 

▼GK4電競鍵盤外型
 

▼採用高剪刀腳按鍵
 

▼產品特色:常用按鍵防鬼鍵(19鍵)、七色背光、通過IP65防水防塵認證與採用高剪刀腳按鍵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各部分功能介紹、產品特色與鍵盤基本規格
 

▼各部分功能介紹
 

▼產品基本規格
 

▼產品特色
 

▼配件:保固卡
 

▼GK4電競鍵盤一覽,整體外形多了許多飾條拉出電競感,讓整體外型更加陽剛,面板採用金屬髮絲紋設計,堅固耐用且不易留下指紋
 
 
 
 

▼採用USB介面,線材部分有提供魔鬼氈,方便使用者整理線材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指示燈號部分為標準常見的指示功能,這次採用兩層設計,並用蜂窩網格做點綴
 

▼鍵盤中間有B.FRIEND字樣
 

▼FN+F1為開啟播放器
FN+F2為音量降低
FN+F3為音量提升
FN+F4為靜音
 

▼FN+F5為多媒體暫停播放
FN+F6為多媒體前一首
FN+F7為多媒體播放/暫停
FN+F8為多媒體下一首
 

▼FN+F9為開啟郵件軟體
FN+F10為開啟首頁
FN+F12為開啟小算盤
 

▼FN+Page Up為背光亮度增加
FN+Page Down為背光亮度降低
 

▼鍵盤背面一覽,背面有產品貼紙與六處防滑腳墊設計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左右墊高腳架設計,並有六處防滑腳墊設計,在防滑墊旁有小孔為排水功能
 
 
 
 
 
 

▼墊高腳墊上也有防滑膠墊設計
 
 
 
 

▼使用墊高腳墊前後一覽
 
 
 

 背光模式展示

▼七種背光顏色
 
 
 
 
 
 
 

▼背光切換/呼吸與亮度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py5-moTItw


 總結
B.Friend GK4電競鍵盤這次改用高剪刀腳結構設計表現相當不錯,手感上有不錯的回饋力,且相當的安靜,不論是要玩遊戲還是文書處理都是不錯的好選擇;面板採用金屬髮絲紋設計,堅固耐用且不易留下指紋,讓整體質感大幅度提升;背光模式部分提供七種色彩可做切換,並可調整為呼吸燈模式,增添了不少視覺效果,功能按鍵部分提供多媒體控制、音量調節與常用按鍵防鬼鍵(19鍵),讓使用者要玩遊戲也不是問題,很特別的是還通過IP65防水防塵認證,讓使用者可以抵擋一般意外濺入的水,並有排水孔可將水迅速排出;整體來說B.Friend GK4電競鍵盤擁有質感不錯的外型與不錯的手感,且採用高剪刀腳設計提供不錯的使用壽命,也有背光模式增添視覺效果,想找一款入門等級且擁有不錯手感的電競鍵盤,相信B.Friend GK4電競鍵盤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科賦KLEVV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純正韓系血統,給你最強悍的效能表現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29 14:47:41

發文

#6026482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科賦KLEVV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純正韓系血統,給你最強悍的效能表現 
 純正韓系血統,給你最強悍的效能表現
目前台灣市場大家常見的記憶體品牌金士頓、創見、美光、威剛、海盜、芝奇…等,相信一定有玩家聽過科賦KLEVV,科賦KLEVV,由SK C&C所成立的子公司 ESSENCORE所推出,產品線除了記憶體還有記憶卡、隨身碟、SSD…等,但遲遲在台灣市場買不到,不過近期由富基電通正式代理引進台灣市場,目前主要引進產品為記憶體與SSD產品為主,記憶體產品有FIT 4與CRAS II兩系列,SSD產品有NEO N600 2.5吋與M.2系列;這次要介紹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CRAS系列為KLEVV代表作之一,CRAS II相信也能帶來相當不錯的強悍表現,CRAS II為前一代CRAS進化版本,在時序部分比前一代更優異CL-15-16-16-36,並搭配了LED發光技術(白光與紅光),讓低調的CRAS II增添不少電競氣息,頻率部分提供2400/2666/3000三種可選擇,容量則有4GB/8GB/16GB單通道與雙通道包裝,產品線相當齊全,在外型上採用對稱式設計,搭配CNC雕刻加工呈現出相當典雅與耳目一新,發光部分為頂端與側面,側面利用鏤空與導光設計讓光線可以均勻的發散出來,質感相當不錯,效能部分開啟XMP參數後效能優異,可超頻至最高頻率,讓使用者輕鬆獲得超頻至最高頻率的效能,事不宜遲馬上來看純正韓系血統的科賦KLEVV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表現啦。

科賦KLEVV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包裝

▼科賦KLEVV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外包裝相當有質感,整個就是有精品的感覺

▼科賦KLEVV Logo

▼標示記憶體容量,本次介紹為16GB雙通道組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代理商資訊與記憶體基本規格

▼代理商為富基電通,有聯絡方式與公司地址

▼CRAS II產品特色
1.低電壓更省電
2.特殊花紋散熱模組設計
3.紅/白LED發光可選擇
4.相容於目前主流平台
5.通過嚴苛的可靠度測試

▼ESSENCORE公司資訊

▼韓國製造,標示記憶體基本規格,工作頻率為DDR4-3000,時序為15-16-16-36,工作電壓為1.35V,該包裝為8GB雙通道包裝

▼包裝真的超有質感,且包材相當結實,可避免記憶體在運送過程中受損



記憶體本體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本體散熱片採用對稱式設計,上方搭配CNC雕刻加工呈現出相當典雅的氣息,發光部分為頂端與側面,側面利用鏤空與導光設計讓光線可以均勻的發散出來,搭配黑色PCB電路板,展現沉穩低調的風範,下方有鍍金KLEVV Logo與CRAS II字樣,並貼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等參數貼紙,單條容量為8GB,工作頻率為DDR4-3000,時序為CL15-16-16-36,工作電壓為1.35V




▼鍍金KLEVV Logo,真的超有質感!!!

▼鍍金CRAS II字樣與創新進化口號

▼散熱片上方搭配CNC雕刻加工,搭配了鏤空設計,讓發光可由側面發散出來

▼頂部發光導光條一覽




紅光LED展示

▼紅光LED相當有殺氣,再低調的外型中點綴出更多的電競氣息!!




DDR4-3000(XMP)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KLEVV CRAS II DDR4-3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44082MB/s Write:45684MB/s Copy:40670MB/s

▼CPU Mark 99-Score:873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Score:42438

▼wPrime-32M:5.654sec 1024M:164.421sec

▼Super PI 1M:7.698s

▼壓縮效能-27201KB/s解壓縮效能-309371KB/s

▼WINRAR壓縮效能:13933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28013KB/s解壓縮:319610KB/s

▼x264 FHD Benchmark-33.5 fps

▼x265 FHD Benchmark-37.13 fps

▼x265 4K Benchmark-8.84 fps

▼Cinebench R11.5-12.06pts

▼Cinebench R15-1088cb


DDR4-3000(XMP) RAMDISK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9646MB/s Read-9307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2415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0416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12467MB/s Write-13833MB/s
4K Q32T1 Read-1690MB/s Write-1643MB/s
Seq Read-10767MB/s Write-12021MB/s
4K Read-1728MB/s Write-1662MB/s

DDR4-3333超頻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Z170 OC Formula
RAM: KLEVV CRAS II DDR4-30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49418MB/s Write:51121MB/s Copy:45804MB/s

▼CPU Mark 99-Score:896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Score:43830

▼wPrime-32M:5.393sec 1024M:164.365sec

▼Super PI 1M:7.463s

▼壓縮效能-28493KB/s解壓縮效能-319144KB/s

▼WINRAR壓縮效能:15063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28686KB/s解壓縮:332223KB/s

▼x264 FHD Benchmark-33.5 fps

▼x265 FHD Benchmark-37.99 fps

▼x265 4K Benchmark-8.96 fps

▼Cinebench R11.5-12.10pts

▼Cinebench R15-1098cb


DDR4-3333超頻 RAMDISK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11067MB/s Read-10625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12518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1341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12880MB/s Write-14071MB/s
4K Q32T1 Read-1823MB/s Write-1654MB/s
Seq Read-11140MB/s Write-13439MB/s
4K Read-1760MB/s Write-1672MB/s


▼效能比較總表


結語
科賦KLEVV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效能表現相當不錯,不僅外觀相當典雅且有質感,再加上有紅光LED加持,在低調中又帶出了不少電競氣息;效能表現部分在開啟XMP DDR4-3000後有不錯表現,超頻至DDR4-3333後表在各部分的表現都小有提升,不用經過繁雜的設定,只要進入BIOS接XMP技術開啟後即可馬上享有優異的效能表現,可以讓整體電腦效能有相當不錯的提升;在AIDA64測試中採用XMP DDR4-3000設定讀取突破了44000MB/s大關,寫入達到45000MB/s大關,效能表現相當亮眼,出廠預設的參數相當不錯,才會有這麼優異的表現,超頻後效能也都小有提升,讀取突破了51000MB/s大關,寫入也達到了49000MB/s大關,有這樣優異的效能表現在各方面的應用都會有不錯的幫助與效果,搭配遊戲可能享受到低延遲的高速體驗;現在記憶體容量都相當大,要做RAMDISK應用也是相當容易,若使用這款記憶體做RAMDISK,效能表現讀取與寫入都有破10GB/s的實力(ATTO Disk Benchmark),效能表現相當優異,且這麼漂亮的效能就算是PCIe的SSD也看不到車尾燈啊!!!有了RAMDISK應用更是廣泛,可大大縮短電腦暫存檔案存取時間;科賦KLEVV原廠提供終身保固服務,有任何產品問題都可以找代理商富基電通,想找一款效能表現優異且質感還不錯的電競記憶體模組,相信科賦KLEVV CRAS II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是個不錯的好選擇。


臺灣塔米歐tamio UB4 USB藍牙無線網卡-WiFi連線與藍牙BT4.0一次擁有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25 14:25:09

發文

#6026296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臺灣塔米歐tamio UB4 USB藍牙無線網卡-WiFi連線與藍牙BT4.0一次擁有 

 臺灣塔米歐tamio UB4 USB藍牙無線網卡
這次要介紹一款由臺灣塔米歐tamio所推出的『UB4』USB藍牙無線網卡,UB4採用1T1R MIMO超強技術,並支援藍牙4.0 ,內建隱藏式天線,最高提供150Mbps傳輸速率,藍牙部分可連接手機做資料傳輸或連接藍牙喇叭播放音樂,應用相當廣泛,除此之外還可透過專用軟體開啟Soft AP無線基地台功能,功能相當齊全;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現在就來看tamio UB4 USB藍牙無線網卡。

 tamio UB4包裝與本體

▼外包裝簡單,產品型號為UB4 USB藍牙無線網卡,內建隱藏式天線,最高提供150Mbps傳輸速率,並支援藍牙4.0 ,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說明與注意事項


▼包裝側面為tamio Logo與產品型號



▼配件部分:註冊產品說明、產品操作說明書、驅動光碟與網卡本體


▼UB4本體一覽,採用全黑設計,相當輕巧與好攜帶



▼背面標示產品型號與序號


▼USB採用鍍金接頭,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與資料傳輸品質



操作軟體介面

▼軟體首頁可看到網卡狀態,是否有連線與連線品質


▼設定檔部分使用者可手動設定無線網路


▼可用網路會搜尋附近可連線的WiFi訊號


▼狀態部分可查看網路卡本身資訊,包含驅動版本、MAC位置、頻道設定….等


▼統計數字部分可查看連線後的Tx與Rx資訊


▼Wi-Fi保護設定,可調整WPS功能相關設定


▼開啟Soft AP功能後可設定相關設定


▼連線至WiFi後在一般的頁面可以看到連線後的資訊,包含SSID、訊號強度與連線品質


▼連線後可查看統計數字,可了解Tx與Rx傳輸狀態


▼藍牙部分可直接連線手機或喇叭,這次以喇叭為例


▼連線完畢提示


▼將聲音播放預設為藍牙喇叭即可播放音樂!!


總結
臺灣塔米歐tamio UB4 USB藍牙無線網卡算是一款操作方便與好用的藍牙無線網路卡,透過專用驅動軟體操作相當簡單,且可以查看連線時的傳輸狀況,不過比較可惜軟體沒有整合藍牙的狀態與設定,不過WiFi部份透過專用軟體可以查看到更多的資訊與WiFi連線訊息,在管控上也比較方便;價格部分網路通路約NT$399元左右,保固部分提供三年保固一年故障換新,服務部分由台灣塔米歐提供服務並有0800免費服務專線,想找一款方便好用的藍牙無線網卡,相信臺灣塔米歐tamio UB4 USB藍牙無線網卡是個相當不錯的選擇。


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RGB讓你酷炫嫑嫑的!!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22 10:21:19

發文

#6026088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十銓(TEAMGROUP) T-FORCE 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RGB讓你酷炫嫑嫑的!! 

RGB電競記憶體模組報到!!
RGB發光已經是許多電腦產品的基本規格,這次延燒到了記憶體模組,許多記憶體模組也相繼推出擁有RGB發光功能,前陣子十銓TEAMGROUP推出了Night Hawk RGB,近期又再度推出新產品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在外型上採用不對稱式設計,發光部分採用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內建Force Flow RGB原力流光燈效,並支援ASUS Aura Sync軟體進行同步,效能部分開啟XMP參數後優異效能,可超頻至最高頻率,讓使用者輕鬆獲得超頻至最高頻率的效能,包裝為雙通道包裝,工作頻率有2400/2666/3000三種可選擇,容量部分有8GB/16GB雙通道組合,目前建議採用ASUS主機板可以透過Aura Sync軟體進行燈校同步,事不宜遲馬上來看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的表現啦。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包裝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外包裝與其他產品風格類似,整體有電競風格與質感,還標示了產品系列與規格

▼T-FORCE Logo

▼產品型號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

▼右下角標示容量為16GB Kit,工作頻率為DDR4-2400,時序為CL15-17-17-35,工作電壓為1.2V

▼包裝背面為T-FORCE系列由來與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特色說明

▼T-FORCE系列由來

▼產品特色:
1.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
2.內建Force Flow RGB原力流光燈效
3.簡約不對稱設計鋁合金散熱片
4.支援ASUS Aura Sync軟體進行同步
5.最新JEDEC RC 2.0 PCB
6.節能超低工作電壓1.2V~1.4V
7.支援XMP2.0 一鍵超頻
8.通過市面上各家主流主機板的QVL

▼十銓TEAMGROUP公司資訊,產品是MIT台灣製造喔!!


記憶體本體

▼記憶體本體與產品說明書

▼DELTA RGB DDR4記憶體本體散熱片採用不對稱式設計,發光部分採用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搭配黑色PCB電路板,展現沉穩低調的風範,中間有T-FORCE Logo與字樣,右上角有DELTA R字樣,提高產品系列識別度,並貼有記憶體工作頻率、容量等參數貼紙,單條容量為8GB,工作頻率為DDR4-2400,時序為CL15-17-17-35,工作電壓為1.2V



▼中間有T-FORCE Logo與字樣,右上角有DELTA R字樣


▼記憶體上方為120°超廣角發光,並有T-FORCE字樣



▼這次測試平台搭配ASUS ROG STRIX Z270F GAMING,裝上ROG主機板就是超級搭!!!




DDR4-2400(XMP)測試

測試平台
CPU:Intel i7-7700K @ 5.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US ROG STRIX Z270E GAMING
RAM: T-FORCE DELTA RGB DDR4-2400 8GB*2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CPU-Z

▼AIDA64記憶體頻寬測試-Read:33861MB/s Write:34766MB/s Copy:31279MB/s

▼Maxx系列測試軟體


▼CPU Mark 99-Score:895

▼Fritz Chess Benchmark

▼NuclearMC-Score:39971

▼wPrime-32M:6.017sec 1024M:187.629sec

▼Super PI 1M:7.344s

▼壓縮效能-19730KB/s解壓縮效能-193889KB/s

▼WINRAR壓縮效能:11452KB/s

▼7-Zip壓縮效能-壓縮:28269KB/s解壓縮:324507KB/s

▼x264 FHD Benchmark-30 fps

▼x265 FHD Benchmark-32.5 fps

▼x265 4K Benchmark-7.54 fps

▼Cinebench R11.5-10.93pts

▼Cinebench R15-997cb


DDR4-2400(XMP) RAMDISK測試

▼AJA System Test:Write-8034MB/s Read-7602MB/s


▼ATTO Disk Benchmark:
最大讀取速度可達8858MB/s
最大寫入速度可達11341MB/s


▼Crystal Disk Mark 
Seq Q32T1 Read-11490MB/s Write-12641MB/s
4K Q32T1 Read-1813MB/s Write-1575MB/s
Seq Read-13714MB/s Write-13620MB/s
4K Read-1838MB/s Write-1621MB/s


搭配AURA軟體展現自我風格

▼進入AURA軟體可看到共有12種模式可以選擇,每個模式都可不同的顏色與模式設定,記憶體顏色部分,共有五段色彩可選擇,使用者可依據喜好來調整




▼不得不說搭配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真的是超美且超酷炫!!!





▼來一段各種不同模式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dUFr9bMx3c


 結語
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電競記憶體模組效能表現相當不錯,外型部份採用不對稱式設計,發光部分採用全幅式120°超廣角發光,內建Force Flow RGB原力流光燈效,並支援ASUS Aura Sync軟體進行同步;效能表現部分在預設DDR4-2400中有不錯表現,且不用經過繁雜的設定,只要進入BIOS接XMP技術開啟後即可馬上享有優異的效能表現,可以讓整體電腦效能有相當不錯的提升,在AIDA64測試中採用XMP DDR4-2400設定讀取突破了33000MB/s大關,寫入也達到了34000MB/s大關,效能表現相當亮眼,這樣的效能表現不論是在美工、繪圖、伺服器..等應用中都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現在記憶體容量都相當大,要做RAMDISK應用也是相當容易,若使用這款記憶體做RAMDISK,效能表現讀取與寫入都有破13GB/s的實力(Crystal Disk Mark),效能表現相當優異;最後最亮眼的還是RGB發光,可以透過華碩ASUS主機板的ARUA軟體做同步與發光設定,內建了相當多組的模式,使用者可依據喜好做調整,讓記憶體也能展現自我風格,整個就是酷炫!!!十銓原廠提供終身保固服務,想找一款效能佳且擁有廣角RGB酷炫發光的電競記憶體,相信十銓T-FORCE DELTA RGB DDR4是玩家們選購RGB記憶體的不錯選擇。


華擎ASRock X370 Killer SLI-價格親民.五年保固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18 10:43:51

發文

#6025950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華擎ASRock X370 Killer SLI-價格親民.五年保固 

 價格親民.五年保固的華擎ASRock X370 Killer SLI 
AMD沉寂多年後,推出新平台後可是一鳴驚人,許多玩家也重回AMD平台的懷抱,目前Ryzen系列主機板有X370、B350與A320三種晶片組可選擇,有超頻需求可選擇X370與B350,若要安裝多顯卡則選擇X370,A320腳色為入門高CP值產品,各家主機板廠商也紛紛推出相對應產品符合各種消費者需求;B350晶片算是最多使用者會選擇的產品;華擎ASRock所推出的『X370 Killer SLI』是目前X370晶片組中價格最親民的產品,且擁有五年優質保固,用料部分採用華擎超合金,CPU部分採用12相數位供電,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音效品質上提供相當不錯的輸出品質,記憶體部分支援四支DDR4,並可超頻至DDR4-3200MHz以上,M.2介面部分這次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另一組則提供PCIe Gen2 x2與SATA Gen 3訊號,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兩組PCIe x16插槽,並支援AMD Quad CrossFireX/CrossFireX與NVIDIA Quad SLI/SLI,網路部分採用Intel I221AT網路卡,提供不錯的網路穩定度與速度,顯示部分支援4K x 2K顯示(僅支援A系列CPU),現在就來看看價格親民並擁有五年保固的華擎ASRock X370 Killer SLI。

包裝與配件
▼彩盒印有產品型號、特色與採用晶片

▼華擎ASRock Logo

▼產品型號:X370 Killer SLI

▼斗大的K代表Killer系列產品

▼支援AMD AM4插槽A系列APU(Bristol Ridge)與Ryzen處理器(Summit Ridge)、支援AMD CrossFireX與NVIDIA SLI,HDMI認證標誌

▼採用AMD X370晶片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特色、I/O介紹與基本規格

▼產品特色:
1.導入一組Ultra M.2提供了高達32Gb/s,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另一組M.2提供PCIe Gen2 x2與SATA Gen 3訊號
2.網路部分採用Intel I221AT網路卡
3.支援M.2 (Key E) WiFi無線網路卡
4.採用華擎超合金:特大超合金散熱片、45A高效電感、Nichicon 12k黑色電容、 I/O裝甲、亮黑PCB、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2盎司銅製電路板PCB
5.提供兩組RGB燈條控制接頭
6.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
7.提供SLI HB橋接器與USB Type-C接頭







▼I/O介紹

▼產品基本規格

▼包裝側面標示產品型號與採用晶片

▼配件:主機板說明書、M.2固定螺絲*2、M.2 WiFi卡固定螺絲、後I/O擋板、驅動光碟、SATA 6Gb/s傳輸線*2、SLI HB橋接器、ASRock貼紙、記憶體安裝說明書與RGB LED說明書





用料與規格介紹

▼主機板正反面一覽,採用黑色兩盎司PCB高密度防潮纖維電路板


▼I/O部分:PS/2*2、USB 3.0 Type-A*6、HDMI、USB 3.0 Type-C與Type-A、RJ-45與音訊輸出

▼I/O上方有一塊白色飾板


▼CPU腳座支援AM4處理器A系列APU(Bristol Ridge)與Ryzen處理器(Summit Ridge)

▼CPU供電部分採用12相數位供電,搭配IR 35201 PWM控制器,CPU供電部分MOSFET為上一下一結構,顯示供電部分MOSFET為上一下一結構,MOSFET部分有獨立散熱模組設計,CPU VCore供電為8 Pin






▼記憶體擴充槽為四條

▼記憶體電源用料

▼ASMedia ASM1543 USB3.1 Type-C偵測晶片

▼網路晶片:Intel I221AT

▼Super IO晶片:nuvoTon NCT6779D-R

▼音效部分採用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



▼PCIe 3.0切換器:ASMedia ASM1480



▼PCIe擴充槽一覽

▼PCIe x16插槽導入金屬遮蓋,提降低雜訊,提高效能與訊號品質,並強化插槽結構提高壽命

▼Ultra M.2提供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訊號,最大長度支援至2280,另一組M.2提供PCIe Gen2 x2與SATA Gen 3訊號,最大長度支援至2280


▼支援M.2 (Key E) WiFi無線網路卡

▼前置Audio插Pin 

▼TPM模組插Pin 

▼COM Port插Pin 

▼五組前置USB 2.0插Pin 


▼RGB LED控制接頭

▼前置面板插Pin

▼兩組前置USB 3.0插Pin 

▼SATA部分為六組SATA 6Gb/s

▼主機板為20+4 Pin電源供電

▼X370晶片與獨立散熱模組



BIOS設定簡單介紹

▼第一面為基本系統狀態顯示,CPU型號、工作時脈,記憶體工作時脈與容量


▼超頻調校頁面可設定所有超頻選項功能,有CPU頻率、記憶體頻率與主機板所有電壓設定,設定完畢後可儲存為Profile,方便使用者管理設定值



▼進階頁面可設定個裝置詳細設定選項


▼CPU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晶片組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ATA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Super IO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ACPI進階設定選項一覽


▼Trusted Computing設定選項一覽


▼AMD CBS設定選項一覽


▼記憶體參數設定一覽



▼Zen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Custom Core Pstates設定選項一覽


▼DF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UMC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NBIO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FCH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Promontory Common Options設定選項一覽




▼工具頁面可查看系統總覽、RAID設定、驅動安裝、UEFI設定、BIOS線上更新…等


▼RGB LED設定一覽



▼硬體監測部分可看到CPU溫度、風扇轉速與各電源電壓狀態,並可設定風扇模式




▼安全部分可設定開機密碼與其他安全性設定


▼開機功能表一覽


▼最後一部分為設定儲存與離開..等選項


測試平台與環境(預設)

CPU: AMD Ryzen 7 1800X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DDR4-2133 CL15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32786MB/s Write:32014MB/s Copy:30595MB/s

▼Super PI 1M:11.795s

▼CPU Mark:599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4.067sec 1024M-107.472sec

▼WinRAR:9342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45.4

▼x265 FHD Benchmark :40.14 fps

▼x265 4K Benchmark :9.58 fps

▼CINEBENCH R11.5 :17.92 pts

▼CINEBENCH R15 :1598 cb


測試平台與環境(超頻)

CPU: AMD Ryzen 7 1800X@ 4.0GHz
Cooler: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36
MB: ASRock X370 Killer SLI
RAM: GeIL DRAGON RAM DDR4-4000 16GB kit (8G*2)@DDR4-3466 CL16
Storage: Samsung MZHPV256HDGL 256GB
PSU: Steventeam 500W
OS: Windows 10 專業版 64 Bit

▼驗明正身

▼CPUZ Bench

▼AIDA64 Read:50635MB/s Write:49247MB/s Copy:44286MB/s

▼Super PI 1M:10.966

▼CPU Mark:607

▼Fritz Chess Benchmark

▼wPrime:32M-3.754sec 1024M-96.497sec

▼WinRAR:12701KB/s

▼2345好壓

▼7Zip

▼x264 FHD Benchmark :50.2

▼x265 FHD Benchmark :44.63 fps

▼x265 4K Benchmark :10.67 fps

▼CINEBENCH R11.5 :19.51 pts

▼CINEBENCH R15 :1759 cb


▼效能比較總表


酷炫RGB設定軟體簡介

▼軟體介面相當淺顯易懂,共有四處可設定,AMD發光風扇、南橋區與兩組LED燈條


▼設定可分別設定也可全部同步


▼共有七種模式可選擇


▼南橋區發光


 SATA與PCIe SSD效能測試

▼搭配WD BLUE PC SSD 1TB效能表現還不錯,AS SSD Benchmark有破1100分的實力!!



▼搭配SAMSUNG SM951 256GB效能表現同樣出色,AS SSD Benchmark已快接近1900分!!


總結:
這次介紹的華擎ASRock X370 Killer SLI表現相當不錯,用料部分還不錯,採用華擎超合金用料,讓產品整體效能與壽命提升了不少,讓使用者使用起來更加安心與放心,音效部分Realtek ALC 892音效晶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專業音效電容,音效品質上提供更佳的輸出品質;擴充部分提供了一組Ultra M.2可安裝PCIe Gen3 x4與SATA Gen 3 SSD,另一組為PCIe Gen2 x2與SATA Gen 3訊號,SATA接頭提供了六組,硬碟擴充部分相當足夠,已可滿足大部分的玩家需求,PCIe擴充槽部分提供了兩組PCIe x16,可支援CrossFireX與SLI;效能表現方面搭配Ryzen 7 1800X還可以玩小幅度超頻,可將處理器提升至4.0GHz,提供相當不錯的超頻性與穩定性,記憶體部分可超頻至DDR4-3466,記憶體表現相當亮眼讀取與寫入都有50000MB/s左右的優異表現,BIOS調整部分相當容易上手與淺顯易懂,要超頻也是輕鬆簡單;這張主機板價格來說是X370最親民的產品,且擁有五年優質保固,讓玩家有更好與更長時間的保固方案,使用起來也更加安心與放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全省有3間快速服務中心外,還與原價屋合作全省8間快換服務中心(一年快換)。
 


Turbo TV搭配Dream TV App-穩定訊源,電影、戲劇、電視讓你看不完!!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15 12:22:43

發文

#6025807 IP 211.2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穩定訊源,電影、戲劇、電視讓你看不完!! 
之前介紹過Turbo TV電視盒,其實已經相當好用與方便,要看各種電影、戲劇、電視節目都很容易,不過類似產品相當多,且競爭激烈,這類產品最主要就是後續的訊號品質穩定度維護,近期似乎有廠商賣完產品後直接消失神隱,這不是使用者樂見的,廢話不多說,這次要介紹同樣由平板聯誼社(台灣代理商)推出的新款App『Dream TV』,Dream TV一套付費型的App軟體,目前採用年費制(有一年~三年方案),使用者可直接購買使用這Android系統上,若有購買過平板聯誼社產品可享有一年制優惠價,若有購買Turbo TV電視盒,可享有更優惠的價格購買一年方案,Dream TV電視直播部分擁有500多台節目,其中包含日韓頻道、越南頻道、台灣頻道、中國頻道與港澳頻道,內容相當豐富,除了電視直播外,還有體育賽事、兒童動漫、綜藝節目、戲劇與電影可以線上直接看,整個就是集合各種網路上方便好用的線上看片軟體,還多了電視直播讓功能更加強大,現在就來看這款Dream TV App拉。

 Dream TV介面介紹

▼Dream TV軟體畫面


▼操作畫面相當淺顯易懂,上半部可直接進入平板聯誼社官方Facebook與強檔影片快速播放,最上方還有搜尋功能可快速尋找影片



▼搜尋功能


▼平板聯誼社官方Facebook


▼強檔影片可直接線上播放





▼電視直播部分有台灣頻道(第四台)、港澳頻道、中國頻道、國際頻道、越南頻道與日韓頻道,還有一些H265的頻道可以收看,當然還有18禁的福利頻道,收藏部分可以設定最愛頻道做收藏












▼台灣頻道(第四台)換台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alatGvXcs


▼最愛回看部分會依照頻道使用頻率做排序


▼電影點播部分有院線片、華語、粵語、外語、日韓語系列專區,點開後有電影介紹並可直接播放








▼電視劇集部分有華語、粵語、歐美、日韓、華語全劇與粵語全劇語專區,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綜藝節目部分有熱門、旅遊美食、TVB、真人秀場、世界紀實與大型晚會,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少兒動漫部分有大陸、粵語、電影、日韓與歐美,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體育賽事分有NBA、足球世界與體育集錦,點開後有簡單介紹並可選集播放






▼歷史收藏裡面包含播放紀錄、收藏與追劇紀錄


▼應用可直接連結到所有軟體畫面直接做執行


▼設置部分包含播放設置、用戶充值與關於,可設定播放解碼、節能提醒與自動開機,充值部分可以看App到期時間




總結:
Turbo TV二代終極版電視盒搭配這次新推出的Dream TV App真的相當不錯,不論是在第四台的流暢度還是其他影片整合部分都相當不錯,除了常看的第四台之外,還有其他國家的頻道可以觀看,共有500多台節目可以觀賞,影片整合部分整合了電視劇、動畫、電影、體育…等各種不同影片,讓使用者可以在一套軟體中就能享受各種視聽娛樂,不用再安裝一堆App軟體且還要怕被封鎖之類的,整體來說Dream TV App是個相當不錯的一套軟體,費用部分就算是買一般付費型的年費也比看第四台便宜,且可以看到比第四台更多的節目與影片!!如果有購買過他們家的產品即可享有較優惠的價格,真的相當超值!!!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參考一下嚕^^


美洲獅COUGAR 700M雷射電競滑鼠搭配ARENA遊戲滑鼠墊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07 11:08:47

發文

#6025417 IP 59.12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美洲獅COUGAR 700M雷射電競滑鼠搭配ARENA遊戲滑鼠墊 
 COUGAR 700M雷射電競滑鼠與ARENA遊戲滑鼠墊完美殺敵組合
電競滑鼠與滑鼠墊相信是電競玩家必須精挑細選的產品之一,除了挑選順手且舒適的手感外,功能也是相對重要,滑鼠墊則是要挑選適合玩家的使用環境,且移動手感也要能符合玩家需求,這兩樣產品能做到完美搭配時就能讓玩家可以殺敵無數;這次要介紹由COUGAR所推出的『700M』雷射電競滑鼠與『ARENA』遊戲滑鼠墊,700M不是新推出的產品,它是在2014年所推出的產品,且榮獲了德國iF產品設計獎,這次在配色上改用黑橘兩色搭配,讓使用者有更多選擇性,700M不得不說真的有精品的感覺,滑鼠主架構採用鋁質金屬骨架,提升不少產品壽命與質感,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側邊有堅固的橡膠側握並提供四顆側鍵可使用,表面採用專業電競表面材質,提供舒適的觸感,內部採用PixArt ADNS-9800雷射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8200DPI,並可透過DPI按鈕做四段切換,每一段數值可透過軟體讓使用者自行設定,回報率部分為四段可調整,最高提供1000Hz回報率,微動部分採用歐姆龍開關,提供500萬次的點擊壽命,其他功能部分提供了四顆4.5公克金屬配重模組,讓使用者自行調配最適合的手感,另一個很特別的是掌托部分可上下調整高度,並有免工具更換掌托設計,相當方便與實用,背光部分提供滑鼠前方亮燈,並為RGB可調式設計,可透過軟體調整顏色與模式,搭配COUGAR UIX系統提供最直覺與親民的操作介面,除了滑鼠的基本設定與背光調整外,更提供了巨集設定與十顆按鈕可自定義功能,讓700M擁有更高的自由度,提供玩家最佳的操作手感與即時火力支援!!
ARENA滑鼠墊採用大面積設計,提供玩家在遊戲中自由移動,邊緣採用5mm車縫線設計搭配防水表面,提供優異的防水性,背面採用5mm厚度波浪形防滑橡膠基底,提供優異的粘著性讓滑鼠墊不會亂跑,表面採用軟布材質,方便使用者折疊攜帶,同時支援雷射與光學滑鼠,皆能提供優異的操作手感與定位,現在馬上來看看COUGAR 700M雷射電競滑鼠與ARENA遊戲滑鼠墊啦。

 美洲獅COUGAR 700M雷射電競滑鼠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非常特別,中間採用透明櫥窗,可以直接看到700M本體,上方標示產品型號,還可看到榮獲德國iF產品設計獎


▼產品型號為700M


▼榮獲2014德國iF產品設計獎


▼700M產品外型,這次採用黑橘配色,質感相當不錯


▼美洲獅COUGAR Logo


▼包裝底部標示產品規格與多國語言產品特色


▼多國語言產品特色並可搭配COUGAR UIX軟體



▼700M基本規格


▼頂部與底部標示產品特色
1.採用鋁質金屬骨架
2.採用PixArt ADNS-9800雷射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8200DPI
3.掌托部分可上下調整高度
4.免工具更換掌托設計
5.側面提供45度狙擊按鈕與火力支援按鈕
6.前方提供RGB可調整背光
7.支援COUGAR UIX軟體
8.可透過COUGAR FUSION讓鍵盤與滑鼠功能連結



▼包裝側面可看到700M本體與產品特色標示



▼包裝為上下兩層式設計,下層有手托與四顆配重砝碼


▼所有配件一覽,COUGAR貼紙、產品說明書、手托與四顆配重砝碼


▼700M雷射電競滑鼠一覽,整體造型相當特別與新穎,難怪榮獲德國iF產品設計獎,手托部分印有COUGAR Logo,外型為非對稱式設計,適合右手使用者使用



▼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可提高產品的耐用度,USB傳輸介面採用鍍金接頭,可提高產品使用壽命與資料傳輸品質




▼滾輪部分有凹凸設計,提供更精確與舒適的操作手感,滾輪的左右有橘色鋁合金支架,整體相當有質感且造型新穎


▼滾輪後方有DPI按鈕,共四段可切換,並可透過軟體調整DPI數值



▼手托部分有COUGAR Logo,且為免工具拆卸設計


▼按壓後即可輕鬆拆下手托



▼原廠提供一大一小手托供使用者挑選使用


▼更換小手托後一覽


▼手托高度為可調整設計,使用者可針對使用習慣調整出最合適的高度



▼手托高度最高一覽



▼手托高度最低一覽



▼手托的前方有砝碼放置空間,拉出後即可放入砝碼做配重



▼原廠共提供四顆4.5g砝碼可供配重,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與手感做調整





▼前方一覽,非對稱是左高右低設計並符合人體工學,使用手感相當不錯,USB傳輸線材為槍口式現在固定模組,透過金屬固定模組可提高產品耐用度


▼後方一覽,後面的手轉螺絲為手托高度調整


▼左側內凹設計符合人體工學,並提供四顆側鍵,其中兩顆預設功能為上一頁/下一頁,內凹部分採用整面防滑橡膠,提供玩家極度穩定的抓握性,側面後方為DPI段數顯示燈號





▼右側內凹設計同樣符合人體工學,內凹部分採用整面防滑橡膠,提供玩家穩定的操作手感與舒適感




▼底部一覽,鼠腳採用五片式配置,感應器位於滑鼠偏上方位置,底部可明顯看出橘色為鋁合金結構設計,配色相當有特色!!


▼產品型號資訊貼紙


 美洲獅COUGAR ARENA遊戲滑鼠墊外觀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與尺寸


▼美洲獅COUGAR Logo


▼產品型號為ARENA BLACK,尺寸為XL:800mm*300mm*5mm


▼包裝背面標示多國語言產品特色



▼側面標示產品特色



▼邊緣採用5mm車縫線設計搭配防水表面,提供優異的防水性


▼外盒有挖孔,讓使用者可直接摸到滑鼠墊的表面


▼背面採用5mm厚度波浪形防滑橡膠基底,提供優異的粘著性,讓滑鼠墊不會亂跑


▼大尺寸設計800mm*300mm*5mm


▼頂部與底部皆有COUGAR Logo



▼ARENA BLACK一覽,尺寸真的相當大,可以直接當桌墊來使用,可以連同鍵盤一起放在上面使用


▼右下角有COUGAR Logo與ARENA字樣


▼邊緣採用5mm車縫線設計


▼超大的COUGAR Logo


▼背面採用5mm厚度波浪形防滑橡膠基底,提供優異的粘著性



▼700M雷射電競滑鼠搭配ARENA遊戲滑鼠墊就是潮到一個嫑嫑的



COUGAR UIX SYSTEM驅動軟體介紹

▼軟體安裝過程如有新版韌體會自動更新


▼基本效能部分可調整DPI三段數值(X.Y軸可分開調整)、回報率、滾輪速度、雙擊速度、感應器工作高度、DPI狙擊模式與Windows指針速度


▼使用者可針對每一顆按鍵指定功能(共十顆),有滑鼠基本功能可選擇、進階功能與巨集


▼移除功能只要將功能拖曳至垃圾桶即可


▼進階功能部分有DPI切換、狙擊模式、模式切換、Ins模式切換、Ins鍵盤模式切換、Ins鍵盤+滑鼠模式切換、開啟軟體與多媒體功能可選擇


▼DPI切換部分除了可單獨切換外,還可DPI模式上下移動或迴圈


▼DPI狙擊模式選擇可直接將功能拖曳至按鍵上即可


▼模式切換部分有單獨模式切換,還可模式上下移動或迴圈


▼Ins模式切換可直接選擇要切換至哪一個模式


▼Ins鍵盤模式切換可直接選擇要切換至哪一個模式


▼Ins鍵盤+滑鼠模式切換可直接選擇要切換至哪一個模式


▼軟體快速開啟,可設定開啟軟體



▼多媒體功能部分可設定播放/暫停、停止播放、快轉與音量調整


▼巨集部分可以新增群組方便使用者管理


▼新增群組後可新增單一巨集


▼巨集部分可以直接做錄製或是手動編輯,並可設定巨集執行次數


▼設定完畢後即可看到剛剛的巨集


▼可把巨集做匯出備份


▼如有備份檔案可直接將巨集匯入


▼巨集設定檔有複製功能,可以複製後做些微的微調


▼巨集檔案可做刪除,方便管理


▼若要指定功能,只要將圖示拖曳至方塊內即可


▼背光部分有呼吸、恆亮與關閉三種可選擇,顏色自行調整


▼Mode部分有三組可分別做不同設定



▼Profile部分已內建三組


▼Profile部分可以再自行新增,不過就無法做快速切換就是了!!


▼Profile可做匯出備份


▼若有備份Profile可直接做匯入


▼可複製某個設定檔案讓使用者做微調設定,可省下不少時間


▼可刪除設定檔案,方便使用者管理


▼可將設定檔reset,恢復到原廠設定值


背光展示

▼DPI指示燈號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S62cyd0dIA


▼RGB背光展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w5ImG96rqE


總結
美洲獅COUGAR 700M雷射電競滑鼠採用PixArt ADNS-9800雷射感應器,靈敏度最高提供8200DPI,規格相當強悍,並提供四段可程式調整設計,回報率提供四段可調整,提供相當優異的使用反應與滑鼠精準度,可以讓使用這在各種不同的使用環境調整至適合的DPI數值;外型符合人體工學設計且相當新穎,有點像變形金剛的感覺,手托部分可依照使用者習慣調整高度,適合電競玩家長時間使用,在整體握感上相當不錯與舒適,兩側皆有整面防滑橡膠設計,提供不錯的止滑效果與操作手感,整體外型為中尺寸,很適合大部分的玩家使用;搭配COUGAR UIX系統後功能更為齊全與強悍,除了基本可調整的參數與功能外還可錄製巨集,側鍵部分提供四顆可使用,使用者可依照使用習慣來設定功能,讓使用者擁有更快速與便利的火力支援;背光部分在滑鼠前方有發光區,顏色可透過軟體直接修改,並有恆亮與閃爍模式;整體來說COUGAR 700M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操作上有優異的反應與精準度,透過軟體功能更強悍,RGB背光功能提供使用者搭配調整,讓玩家可以擁有相當高的自由度;ARENA滑鼠墊也是相當不錯的產品,除了面積大,且擁有防水與防滑橡膠基底,讓玩家可以相當穩固在滑鼠墊上操作,絕對可以讓玩家殺敵無數!!這兩款產品搭配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好組合,700M目前網路價格為NT$2690元,ARENA目前網路價格為NT$1290元,想找規格強悍且擁有舒適操作手感的電競滑鼠與滑鼠墊,相信美洲獅COUGAR 700M雷射電競滑鼠搭配ARENA遊戲滑鼠墊是個相當不錯的好選擇。


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光速觸發殺敵無數

johnuahuang(johnuahuang)

2017/08/07 10:55:38

發文

#6025415 IP 211.21.*.* 修改過2 次 (顯示最近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7/08/07 10:55:38

發文IP 211.21.*.*






光速觸發殺敵無數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也要有好的電競設備來搭配才能完美發揮神技巧,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電競鍵盤產品相當多,許多玩家知道真正要有好手感的還是要靠機械軸鍵盤才有辦法達成,而機械式鍵盤使用的機械軸大家都大同小異,就那幾間機械軸供應商,光軸相信也有很多玩家聽聞與使用過,擁有更快速的觸發速度,且耐用度比一般機械軸更優異;這次要介紹由廣寰kworld推出的『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採用JIXIAN光軸,目前C600採用的是青軸,提供六千萬次壽命,按壓克數為60g±10g,按鍵行程為4mm,觸發行程為1.8~2.0mm,手感類似機械式青軸,且為可熱插拔軸體設計,光軸機械軸與鍵盤之間採用接觸彈片與機械軸上的金屬物理接點作接觸,而光軸則是透過紅外線感應,且不用擔心傳統設計的物理接點氧化與長時間使用後彈片彈性疲乏接觸不良問題,機械軸體本身為可熱插拔設計,玩家們可自行更換軸體,在電競功能部分有多媒體音量控制、RGB全彩燈光變化、背光錄製、六鍵/全鍵無衝切換、Windows Key鎖定…等,背光部分內建多種模式,提供相當豐富的背光變化,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讓玩家更能發揮神手級的技術,現在來看光速觸發殺敵無數的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

 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產品特色與可拔機械軸設計


▼產品型號為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


▼產品主打RGB背光,除了可拔鍵帽外還可以拔機械軸,機械軸採用光軸,鍵帽採用PBT材質


▼廣寰kworld Logo


▼產品特色:全鍵拔軸、防塵防水、超炫特效與按鍵透光


▼C600電競機械式鍵盤外型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各部分功能介紹、產品特色與規格


▼光軸機械軸基本參數介紹


▼鍵盤功能說明


▼產品特色


▼產品規格與廣寰kworld公司資訊介紹


▼背光/功能說明書與拔軸器



▼C600電競機械式鍵盤一覽,整體外觀走簡約風格,採用無上蓋懸浮鍵帽設計,底板採用金屬材質噴砂設計,質感相當不錯,下方已有手托,不過無法拆除就是了!!




▼採用USB介面,並且有磁環設計降低干擾,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可提高產品壽命與耐用度




▼底板採用金屬材質,邊框部分做斜切設計,下方有手托,使用手感可大幅度提升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指示燈號部分為標準常見的指示功能


▼方向鍵上方有廣寰kworld Logo


▼FN+ESC為背光回復出廠設定


▼FN+F1為上一首曲目
FN+F2為播放/暫停
FN+F3為下一首曲目
FN+F4為停止播放


▼FN+F5為靜音
FN+F6為音量降低
FN+F7為音量增加
FN+F8為開啟播放器


▼FN+F9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10為開啟郵件軟體
FN+F11為開啟小算盤
FN+F12為開啟瀏覽器


▼FN+Scr為背光燈效切換


▼FN+Ins為背光自訂錄製1
FN+Home為背光自訂錄製2
FN+Pgu為背光自訂錄製3
FN+Del為N/6 Key防鬼鍵切換


▼FN+左右鍵為背光模式運行速度
FN+上下鍵為背光亮度調整


▼FN+Windows Key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背面共有六處防滑腳墊設計,無墊高腳座設計





▼鍵帽採用PBT材質,摸起來觸感更不錯且擁有抗油、耐磨、粗顆粒..等優異手感


▼機械軸採用JIXIAN光軸,玩家可以自行更換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機械軸拔取後一覽


▼光軸是利用底部的光線感應區利用塑膠阻擋光線做觸發,也因為利用光線來感應,所以可以達到最快不延遲觸發





▼空白鍵部分比較特別,非其他青軸樣式,因採用加強彈簧係數,增加空白鍵按壓耐用度,手感會比其他光軸較為沉重一點,不過並非是使用茶軸,只是用顏色來做區別!!


背光展示與防鬼鍵測試

▼FN+上下為燈光亮度調整,共四段可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cRRx01rl8

 



▼FN+Scr為背光燈效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brRPcajvA

 



▼背光錄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zvjMCOd9o

 



▼C600是全區不衝突設計,不過可以透過FN+Del做切換



總結
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在光軸的手感部分相當不錯,且空白鍵還做了強化處理提高使用壽命,光軸因採用紅外線光感應,所以提供相當快速的不延遲觸發,且機械軸與PCB之間無金屬彈片,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或更換按鍵軸後造成接觸不良或壽命降低問題,且原廠標榜使用壽命為6000萬次,完全不用擔心壽命不足的問題!!這次的光軸是青軸款,按鍵手感與一般機械軸青軸相當類似,手感與一般機械軸不相上下,就算不玩遊戲拿來文書處理也是提供很不錯的手感,另外機械軸為可插拔設計,若有單體機械軸故障還可單獨自行更換,相當容易更換與拆卸,讓使用者達成自己的按鍵軸自己換的概念;電競功能部分具備多媒體音量控制、RGB全彩燈光變化、錄製背光、六鍵/全鍵無衝切換、Windows Key鎖定..等,讓玩家玩遊戲無任何限制,亮度部分有四段可調整,背光功能相當齊全與完整;想找一款反應快速讓玩家可以殺敵無數的光軸鍵盤,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好選擇。






光速觸發殺敵無數
人家說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打遊戲也不例外,有神一般的技巧,也要有好的電競設備來搭配才能完美發揮神技巧,近年來電競市場崛起,電競鍵盤產品相當多,許多玩家知道真正要有好手感的還是要靠機械軸鍵盤才有辦法達成,而機械式鍵盤使用的機械軸大家都大同小異,就那幾間機械軸供應商,光軸相信也有很多玩家聽聞與使用過,擁有更快速的觸發速度,且耐用度比一般機械軸更優異;這次要介紹由廣寰kworld推出的『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採用JIXIAN光軸,目前C600採用的是青軸,提供六千萬次壽命,按壓克數為60g±10g,按鍵行程為4mm,觸發行程為1.8~2.0mm,手感類似機械式青軸,且為可熱插拔軸體設計,光軸機械軸與鍵盤之間採用接觸彈片與機械軸上的金屬物理接點作接觸,而光軸則是透過紅外線感應,且不用擔心傳統設計的物理接點氧化與長時間使用後彈片彈性疲乏接觸不良問題,機械軸體本身為可熱插拔設計,玩家們可自行更換軸體,在電競功能部分有多媒體音量控制、RGB全彩燈光變化、背光錄製、六鍵/全鍵無衝切換、Windows Key鎖定…等,背光部分內建多種模式,提供相當豐富的背光變化,功能相當齊全與強大,讓玩家更能發揮神手級的技術,現在來看光速觸發殺敵無數的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

 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外觀與配件

▼外包裝標示產品型號、外觀、產品特色與可拔機械軸設計


▼產品型號為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


▼產品主打RGB背光,除了可拔鍵帽外還可以拔機械軸,機械軸採用光軸,鍵帽採用PBT材質


▼廣寰kworld Logo


▼產品特色:全鍵拔軸、防塵防水、超炫特效與按鍵透光


▼C600電競機械式鍵盤外型


▼包裝背面標示產品各部分功能介紹、產品特色與規格


▼光軸機械軸基本參數介紹


▼鍵盤功能說明


▼產品特色


▼產品規格與廣寰kworld公司資訊介紹


▼背光/功能說明書與拔軸器



▼C600電競機械式鍵盤一覽,整體外觀走簡約風格,採用無上蓋懸浮鍵帽設計,底板採用金屬材質噴砂設計,質感相當不錯,下方已有手托,不過無法拆除就是了!!




▼採用USB介面,並且有磁環設計降低干擾,線材部分採用編織網線,可提高產品壽命與耐用度




▼底板採用金屬材質,邊框部分做斜切設計,下方有手托,使用手感可大幅度提升




▼按鍵部分為標準104 Key設計



▼指示燈號部分為標準常見的指示功能


▼方向鍵上方有廣寰kworld Logo


▼FN+ESC為背光回復出廠設定


▼FN+F1為上一首曲目
FN+F2為播放/暫停
FN+F3為下一首曲目
FN+F4為停止播放


▼FN+F5為靜音
FN+F6為音量降低
FN+F7為音量增加
FN+F8為開啟播放器


▼FN+F9為開啟我的電腦
FN+F10為開啟郵件軟體
FN+F11為開啟小算盤
FN+F12為開啟瀏覽器


▼FN+Scr為背光燈效切換


▼FN+Ins為背光自訂錄製1
FN+Home為背光自訂錄製2
FN+Pgu為背光自訂錄製3
FN+Del為N/6 Key防鬼鍵切換


▼FN+左右鍵為背光模式運行速度
FN+上下鍵為背光亮度調整


▼FN+Windows Key可鎖定Windows Key功能


▼鍵盤背面一覽


▼中間貼有產品型號、序號與安規認證


▼背面共有六處防滑腳墊設計,無墊高腳座設計





▼鍵帽採用PBT材質,摸起來觸感更不錯且擁有抗油、耐磨、粗顆粒..等優異手感


▼機械軸採用JIXIAN光軸,玩家可以自行更換


▼長軸部分採用衛星軸設計


▼機械軸拔取後一覽


▼光軸是利用底部的光線感應區利用塑膠阻擋光線做觸發,也因為利用光線來感應,所以可以達到最快不延遲觸發





▼空白鍵部分比較特別,非其他青軸樣式,因採用加強彈簧係數,增加空白鍵按壓耐用度,手感會比其他光軸較為沉重一點,不過並非是使用茶軸,只是用顏色來做區別!!


背光展示與防鬼鍵測試

▼FN+上下為燈光亮度調整,共四段可調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ZcRRx01rl8

 



▼FN+Scr為背光燈效切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brRPcajvA

 



▼背光錄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zvjMCOd9o

 



▼C600是全區不衝突設計,不過可以透過FN+Del做切換



總結
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在光軸的手感部分相當不錯,且空白鍵還做了強化處理提高使用壽命,光軸因採用紅外線光感應,所以提供相當快速的不延遲觸發,且機械軸與PCB之間無金屬彈片,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或更換按鍵軸後造成接觸不良或壽命降低問題,且原廠標榜使用壽命為6000萬次,完全不用擔心壽命不足的問題!!這次的光軸是青軸款,按鍵手感與一般機械軸青軸相當類似,手感與一般機械軸不相上下,就算不玩遊戲拿來文書處理也是提供很不錯的手感,另外機械軸為可插拔設計,若有單體機械軸故障還可單獨自行更換,相當容易更換與拆卸,讓使用者達成自己的按鍵軸自己換的概念;電競功能部分具備多媒體音量控制、RGB全彩燈光變化、錄製背光、六鍵/全鍵無衝切換、Windows Key鎖定..等,讓玩家玩遊戲無任何限制,亮度部分有四段可調整,背光功能相當齊全與完整;想找一款反應快速讓玩家可以殺敵無數的光軸鍵盤,廣寰kworld C600光軸電競機械鍵盤是一款非常不錯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