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則留言

2

ray(raytracy)

2008/05/20 22:27:15

發文

#484114 IP 188.25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onlyny (onlyny) 所寫

從google上找到的一篇文章,
http://designer.mech.yzu.edu.tw/article/articles/others/(2000-12-19)%20%A6A%BD%CD%AE%F0%C5n%AA%BA%A6w%A5%FE%A9%CA.htm
對於氣囊這東西似乎有點爭議,

http://61.129.65.8:82/gate/big5/auto.eastday.com/eastday/node29270/node29291/userobject1ai1740516.html
對岸同胞進行的測試,連西瓜都被爆破了…

請不要自己嚇自己....

關於上面兩篇文章, 閱讀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 該篇史丹福專欄是在 2001 年的時候寫的, 引用的是 1993~1996 年的車禍數據, 當時 (1993 年以前)汽車業對於氣囊的副作用, 並不是那麼的了解, 當然沒有特別去迴避問題, 所以造成傷害的數字會偏高.

事實上, 在 1996 年這篇論文發表之後, 汽車業便開始改進氣囊的機制, 後來發展出來的: 「兩段式充氣」,「低溫氣體」,「預縮式安全帶」都是為了要解決 1996 年以前所發生的問題. 現今汽車所搭配的先進氣囊, 已經針對當年種種傷害加以改進, 實無須特別擔心.

2. 對岸爆西瓜的是「前座氣囊」, 不是側氣簾, 請不要被誤導. 前座氣囊的爆開方向, 正好與車禍發生時的慣性方向相反, 所以兩者相加的力道比較激烈, 這也是為何「預縮式安全帶」特別重要的原因, 此時安全帶應該要能夠抑制人體的慣性運動, 避免被前氣囊所傷害.

但是側氣簾則非如此. 側氣簾的爆開方向, 與人體的慣性方向正好是垂直相交的, 也就是說, 側氣簾並非「對著人體爆開」(通常都設計成: 向下方爆開), 所以, 並無前氣囊的危險性.



對於前氣囊特別擔心的人士, 請仔細觀看下面這段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H68R9cKXs&feature=related
您可以很清楚地在 00:10 秒時, 看到: 氣囊爆開的同時, 並沒有直接衝擊到頭部, 而頭部是在氣囊充氣完畢之後, 才因為慣性因素, 撲在充完氣的氣囊上面. 所以, 根本無所謂「被氣囊打到」的問題, 反而是「駕駛的頭去打氣囊」.

對於側氣簾特別擔心的人士, 請仔細觀看下面這段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H68R9cKXs&feature=related
可以看出, 氣簾在充氣的過程中, 根本沒有碰到頭, 是外面的追撞物持續壓迫之後, 頭部才跟充氣完畢的氣簾接觸.

砲灰(bombash)

2008/05/20 23:37:57

發文

#484215 IP 246.16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raytracy (ray) 所寫
回應 onlyny (onlyny) 所寫

從google上找到的一篇文章,
http://designer.mech.yzu.edu.tw/article/articles/others/(2000-12-19)%20%A6A%BD%CD%AE%F0%C5n%AA%BA%A6w%A5%FE%A9%CA.htm
對於氣囊這東西似乎有點爭議,

http://61.129.65.8:82/gate/big5/auto.eastday.com/eastday/node29270/node29291/userobject1ai1740516.html
對岸同胞進行的測試,連西瓜都被爆破了…

請不要自己嚇自己....

關於上面兩篇文章, 閱讀時請注意以下幾點:

1. 該篇史丹福專欄是在 2001 年的時候寫的, 引用的是 1993~1996 年的車禍數據, 當時 (1993 年以前)汽車業對於氣囊的副作用, 並不是那麼的了解, 當然沒有特別去迴避問題, 所以造成傷害的數字會偏高.

事實上, 在 1996 年這篇論文發表之後, 汽車業便開始改進氣囊的機制, 後來發展出來的: 「兩段式充氣」,「低溫氣體」,「預縮式安全帶」都是為了要解決 1996 年以前所發生的問題. 現今汽車所搭配的先進氣囊, 已經針對當年種種傷害加以改進, 實無須特別擔心.

2. 對岸爆西瓜的是「前座氣囊」, 不是側氣簾, 請不要被誤導. 前座氣囊的爆開方向, 正好與車禍發生時的慣性方向相反, 所以兩者相加的力道比較激烈, 這也是為何「預縮式安全帶」特別重要的原因, 此時安全帶應該要能夠抑制人體的慣性運動, 避免被前氣囊所傷害.

但是側氣簾則非如此. 側氣簾的爆開方向, 與人體的慣性方向正好是垂直相交的, 也就是說, 側氣簾並非「對著人體爆開」(通常都設計成: 向下方爆開), 所以, 並無前氣囊的危險性.



對於前氣囊特別擔心的人士, 請仔細觀看下面這段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H68R9cKXs&feature=related
您可以很清楚地在 00:10 秒時, 看到: 氣囊爆開的同時, 並沒有直接衝擊到頭部, 而頭部是在氣囊充氣完畢之後, 才因為慣性因素, 撲在充完氣的氣囊上面. 所以, 根本無所謂「被氣囊打到」的問題, 反而是「駕駛的頭去打氣囊」.

對於側氣簾特別擔心的人士, 請仔細觀看下面這段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FH68R9cKXs&feature=related
可以看出, 氣簾在充氣的過程中, 根本沒有碰到頭, 是外面的追撞物持續壓迫之後, 頭部才跟充氣完畢的氣簾接觸.



感謝樓上大大分享的短片
確實讓我感覺到氣囊的重要性
不過如果我沒看錯
這兩個短片好像是一樣的?
可否更新一下
想要看看側氣簾的運作情形
謝謝!

ray(raytracy)

2008/05/22 00:39:48

發文

#485403 IP 188.25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bombash (砲灰) 所寫

感謝樓上大大分享的短片
確實讓我感覺到氣囊的重要性
不過如果我沒看錯
這兩個短片好像是一樣的?
可否更新一下
想要看看側氣簾的運作情形
謝謝!
Sorry, 側氣囊請參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XPmcVG5aMY

ray(raytracy)

2008/05/22 00:45:03

發文

#485409 IP 188.25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下面是 Saab 的側氣囊, 成績比上面的好多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eLKx2LrLuM
熱門新聞
近期無偽裝Volvo EX30首度於台北內湖地區出沒,Volvo 國際富豪汽車表示,待確認車輛到港時間後將公布新車規劃時程。
台灣福斯商旅今日公布大改款第2代Amarok將於11月18日正式上市,新車可望導入12吋直立式大型觸控螢幕、10速變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