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家族歐系風味─PGO Ur1電動機車試駕

U-CAR Editors(ucareditors)

2020/02/25 00:00:00

發文

#6115136 IP 127.0.*.*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PGO 摩特動力於 2019 年 11 月 27 日發表旗下電動品牌首款電動機車 Ur1,繼 Yamaha、AEON 宏佳騰機車之後,國內第 3 個品牌發表 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的電動機車。不過 PGO 不同於另 2 個品牌首發車款都採 Gogoro S2 的動力架構,而是選擇與 Gogoro 2 相同的動力做為 Ur1 的配置。

PGO 摩特動力於 2019 年 11 月 27 日發表旗下電動品牌首款電動機車 Ur1,繼 Yamaha、AEON 宏佳騰機車之後,國內第 3 個品牌發表 PBGN(Powered by Gogoro Network)的電動機車。

時至今日,市面上的 PBGN 電動機車越來越多,然而 PGO Ur1 除了源自 Gogoro 2 Delight 的動力系統、輪胎與煞車碟盤規格以外的部位,包含活塞卡鉗、龍頭、中柱、左右把手、坐墊、輪胎花紋等等均做出了調整。究竟整體騎乘感受與其他 PBGN 車款會有什麼差異呢?

外觀:頭燈設在龍頭、坐墊前端內削、踏板平整化

首先我們將 PGO Ur1 與 Gogoro 2 Delight 的車體規格進行比較:

車體規格比較
車型 PGO Ur1 Gogoro 2 Delight
車長(mm) 1,880 1,875
車寬(mm) 710 670
車高(mm) 1,100 1,090
軸距(mm) 1,308 1,306
座高(mm) 750
重量(kg) 103
含兩顆電池重量(kg) 121
置物空間(L) 25

可以看到 PGO Ur1 除了車寬增加較多之外,其餘車體尺碼與 Gogoro 2 Delight 相差無幾,包含車輛總重。不過 Ur1 在外觀的許多細節上,仍舊做出了屬於自家設計上的區隔。

GO Ur1 除了車寬增加較多之外,其餘車體尺碼與 Gogoro 2 Delight 相差無幾,包含車輛總重。(圖中試乘車選配前擋風鏡)
  1. 踩立中柱更省力:

縱使兩車重量一樣,不過 PGO Ur1 在中柱做出調整,根據原廠表示,立中柱比起同級車款省力達 25%,而實際踩立中柱,確實可發覺比起 Gogoro 2 Delight 來的輕鬆。

PGO Ur1 在中柱做出調整,根據原廠表示,立中柱比起同級車款省力達 25%,而實際踩立中柱,確實可發覺比起 Gogoro 2 Delight 來的輕鬆。
  1. 車頭 LED 大燈設計在龍頭上:

接著在外觀上顯而易見的不同,就是在於 Ur1 是 PBGN 車款中,目前唯一將大燈設計在龍頭上的車款,此設計的特點就在於龍頭轉向時,大燈會跟著轉,增加夜間彎道騎乘的安全;然而大燈在龍頭上,也使得龍頭的重量比起其他 PBGN 車款重了一些,加上 Ur1 並非採用裸逞握把,騎乘時的龍頭操控感更猶如一般油車的速克達。

而龍頭使用的大燈為 Class-C 的 LED 燈組(有著 U 字形燈條),也就是在 ECE R113 規範中,LED 近燈光通量大於等於 500 流明、小於等於 2,000 流明,基本上與 Gogoro 2 Delight 也是相同等級。再往龍頭下方看,車身斜板處有方向燈、銀色飾蓋(可拆卸改安裝置物架)。整體視覺感受,融入 PGO 家族的一貫風格。

Ur1 是 PBGN 車款中,目前唯一將大燈設計在龍頭上的車款,此設計的特點就在於龍頭轉向時,大燈會跟著轉,增加夜間彎道騎乘的安全;然而大燈在龍頭上,也使得龍頭的重量比起其他 PBGN 車款重了一些。
  1. 儀表擺設、把手按鈕設計與 Gogoro 車系不同,唯儀表閱讀效果差強人意:

接著再來到騎成視角,由於 Ur1 畢竟仍舊為 PBGN 家族的一員,電機系統共用之下,儀表所要顯示的資訊、握把上的按鈕操作與其他家族的電動機車相差無幾,不過 PGO 依然透過儀表的資訊顯示位置做出與其他電動機車不同的調整。其中,中央儀錶板雖然啟動鈕,周圍的燈條有著與 PBGN 車款雷同的設計,但改採橫向擺設;而儀表的閱讀性差強人意,即便是全時發光,但在陽光下亮度不足,反光率仍太高。

左把手由上至下為遠燈/近燈/閃燈、方向燈(採左右橫推,不同於 Gogoro 為按鈕式)以及喇叭,把手後側為倒車鍵(比起 Gogoro 2 更加顯眼好按);右把手上至下為警示燈/坐墊 or 動能回充 REGEN 開關、里程切換/方格旗模式採左右橫推,不同於 Gogoro 為按鈕式)與 Smart 啟閉鍵。上述這些按鈕雖然功能上與與 Gogoro 2 Delight 一樣,但設計方式卻有所不同。

左把手由上至下為遠燈/近燈/閃燈、方向燈(採左右橫推,不同於 Gogoro 為按鈕式)以及喇叭,把手後側為倒車鍵(比起 Gogoro 2 更加顯眼好按);右把手上至下為警示燈/坐墊 or 動能回充 REGEN 開關、里程切換/方格旗模式採左右橫推,不同於 Gogoro 為按鈕式)與 Smart 啟閉鍵。
  1. 置杯架、腳踏板平整化設計:

再往下看到有置杯架(杯套可拆卸)、雙耳掛勾組;腳踏板則是平整化設計,並融入 Ur1 的象徵「U」字設計風格,不過腳踏前方依然是直立設計,無法讓腳向前延伸。另外鑰匙則是使用晶片感應鑰匙。(也有 APP 可綁定車輛使用,不過本次媒體試乘暫無使用此功能)。

Ur1 設計有置杯架(杯套可拆卸)、雙耳掛勾組;腳踏板則是平整化設計,並融入 Ur1 的象徵「U」字設計風格,不過腳踏前方依然是直立設計,無法讓腳向前延伸。
鑰匙使用晶片感應鑰匙。
  1. 坐墊調整、標配「自動開啟絞鏈、車箱燈以及 USB 充電埠」:

來到坐墊與車身,座高 750mm 即便與 Gogoro 2 Delight 一樣,不過 PGO 對其做出調整,使用 5 公分加厚海綿坐墊,同時坐墊前端稍為內削,使得乘坐時的腳部擺放更自然,不會有大腿被外推(拉筋?)的感受,但是後座的乘坐感則與 Gogoro 2 Delight 相差無幾。

打開車廂,裡面就是 Gogoro 般的配置,而其中「自動開啟絞鏈、車箱燈以及 USB 充電埠」在上市之初是採選配,不過如今 PGO 已經改為標配。另外本試乘車的坐墊下方有選配置物袋,整個車廂容量為 25 公升。

Ur1 坐墊使用 5 公分加厚海綿坐墊,同時坐墊前端稍為內削,使得乘坐時的腳部擺放更自然,不會有大腿被外推(拉筋?)的感受,但是後座的乘坐感則與 Gogoro 2 Delight 相差無幾。
打開車廂,裡面就是 Gogoro 般的配置,而其中「自動開啟絞鏈、車箱燈以及 USB 充電埠」在上市之初是採選配,不過如今 PGO 已經改為標配。另外本試乘車的坐墊下方有選配置物袋(右下圖)。
  1. 車牌架安裝於後搖臂飾蓋上:

車殼外觀的設計,使用內凹的方式呈現「Ur1」的字樣,減少貼紙的使用;後座飛旋踏板與其他 PBGN 車款相同;車尾的 LED 燈條也呼應頭燈有著「U」字的設計概念,後座扶手與 Gogoro 2 相同,一樣可選配後靠墊組。最後車牌架安裝於後搖臂飾蓋上,整體視覺感受雖與 Gogoro 2 車系接近,但後搖臂飾蓋確實是與其他 PBGN 車款不同的外觀細節。

車牌架安裝於後搖臂飾蓋上,整體視覺感受雖與 Gogoro 2 車系接近,但後搖臂飾蓋確實是與其他 PBGN 車款不同的外觀細節。
鍊條蓋採兩片式設計。
車殼外觀的設計,使用內凹的方式呈現「Ur1」的字樣,減少貼紙的使用;車尾的 LED 燈條也呼應頭燈有著「U」字的設計概念,後座扶手與 Gogoro 2 相同,一樣可選配後靠墊組。
廣  告

騎乘體驗:操控靈活度中規中矩、乘坐舒適取向更接近傳統油車

PGO Ur1 與 Gogoro 2 Delight 傳動單元比較如下:

動力規格
車型 PGO Ur1 Gogoro 2 Delight
動力系統 G2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 / MOSFET 水冷馬達控制器
減速機構 模組化齒輪組
傳動方式 高強度油封鍊條
馬力 8.58 hp @ 3,000rpm
扭力 2.55 kg-m @ 0-2,500rpm (輪上 20.91kg-m)
前懸吊系統 潛望鏡式前叉
後懸吊系統 雙槍預載 5 段可調後避震
輪胎規格 前 100/90-12(59J)
Maxxis MA-EV
前 100/90-12(59J)
Kenda K702FA
後 110/70-12(56M)
Maxxis MA-EV
後 110/70-12(56M)
Kenda K702 雙能複合胎 (節能+性能)
煞車 前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220mm 前單向雙活塞卡鉗,碟盤直徑 220mm
後對向雙活塞固定卡鉗,碟盤直徑 180mm 後單活塞固定卡鉗,碟盤直徑 180mm

PGO Ur1 使用 Gogoro 2 Delight 的 G2 鋁合金水冷永磁同步馬達,整體動力輸出是相同的,不過 PGO 仍在輪胎花紋使用、煞車等等做出改變。Ur1 使用 33mm 潛望鏡式前叉懸吊與後雙槍 5 段可調避震,煞車為前後雙碟與 CBS 連動煞車系統。

在這裡頭,雖然煞車碟盤與 Gogoro 2 Delight 相同,但 PGO 自行開發調校前後卡鉗,包含前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後對向雙活塞固定卡鉗;接著輪胎規格雖一樣,但 PGO 也改用 Maxxis MA-EV 輪胎,根據原廠資料介紹,與競品輪胎相比從時速 40 公里進行煞停,路面摩擦係數μ 值為 0.4,Maxxis MA-EV 可縮短 6 公尺煞車距離,而後輪框寬度也調整比 Gogoro 2 Delight 寬。輪圈的樣式設計,也藏有「U」字在裡頭。

Ur1 使用 33mm 潛望鏡式前叉懸吊,煞車為前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碟盤直徑 220mm。
後懸吊雙槍 5 段可調避震,煞車為後對向雙活塞固定卡鉗,碟盤直徑 180mm。

傳動設計部分,Ur1 採用的油封鍊條搭配「三唇式防塵防水油封」,減少異物進入輪圈內滾珠軸承機率,提升軸承耐用性;另物還有輕量化齒盤、一體式鍊盤緩衝襯套,減少車輛運作時可能產生的異音。

Ur1 採用的油封鍊條搭配「三唇式防塵防水油封」,減少異物進入輪圈內滾珠軸承機率,提升軸承耐用性;另物還有輕量化齒盤、一體式鍊盤緩衝襯套,減少車輛運作時可能產生的異音。

在上述這些外觀、懸吊、輪胎、煞車與傳動設計的差異下,實際騎乘 Ur1 論其加速感,依舊保有電動車的輕快感,雖然因為不是取自 Gogoro S2 的馬達,衝勁自然無法與 Gogoro S2、Yamaha EC-05 等車款相提並論,但 Ur1 的設定取向很清楚就是舒適導向,讓原本騎乘傳統速克達習慣的車主,在整體體驗上更接近。

Ur1 的設定取向很清楚就是舒適導向,讓原本騎乘傳統速克達習慣的車主,在整體體驗上更接近。

也因此搭配上平整化腳踏、坐墊造型調整、頭燈移至龍頭等等,操駕感稱不上靈活,但就是有種騎乘一般汽油速克達的熟悉。同時拜著 33mm 潛望鏡式前叉懸吊,讓前輪吸震與支撐性表現不錯,還有坐墊與後懸吊(新車出廠設定在第 3 段)相輔下,即便騎乘在高雄澄清湖周為相當不平整的路面,舒適性表現確實是 PGO 調校 Ur1 帶來的一大賣點,但如果是渴望操駕與速度感的消費者,Ur1 可能就不會是您的首選。

Ur1 的坐墊設計讓乘座感受加分,加上避震器相輔相成,舒適性表現可圈可點。
拜著 33mm 潛望鏡式前叉懸吊,讓前輪吸震與支撐性表現不錯,還有坐墊與後懸吊(新車出廠設定在第 3 段)相輔下,即便騎乘在高雄澄清湖周為相當不平整的路面,舒適性表現確實是 PGO 調校 Ur1 帶來的一大賣點。

不過 Ur1 在整個儀表、握把按鈕上的設計可能是其主要的缺點。在儀表的閱讀性,如同前面所提,辨識度不佳,甚至在試乘當日陽光普照下,儀表資訊很容易呈現反光狀態,因此舉例筆者騎乘時,看見有測速照相而要確認是否有超速,無法如同過往其他 PBGN 車款「瞄一眼」就能看到時速,而是要再多看個幾眼,才能將時速看清楚。

另外方向燈雖然有自動回正功能,但其閃爍音量小,而且儀表板上的燈號也較小,如果車輛沒有判讀為回正而沒自動關閉方向燈,會讓方向燈一直閃爍而不自知,閱讀性一樣欠佳。

Ur1 在儀表的閱讀性,如同前面所提,辨識度不佳,甚至在試乘當日陽光普照下,儀表資訊很容易呈現反光狀態。

再來則是倒車鍵的設計,雖然 PGO 可能是為了改善在 Gogoro 上較不易確認到按鍵位置的缺點,但在 Ur1 上可能又顯得太過外凸,除非騎乘者將左手握在靠握把外側,否則很容易為了壓放左煞車而不小心讓食指或中指按壓到,在低速或靜止時可能就會進入倒車而引發危險。

總結來說,包含 Gogoro 與其他品牌的 PBGN 車款,在外觀上都往較為相近的不同於一般油車風格來設計,而 PGO Ur1 在這之中則堅守家族的歐風設計,因而帶來更多一分油車的熟悉感,不論是視覺或乘坐體驗,甚至中柱的改良設計,也希望讓女性更容易使用。惟獨儀表的整體呈現效果不佳,或多或少會造成騎乘分心,而使感受稍打折扣。不過 Ur1 在 PBGN 架構下,確實還是走出屬於 PGO 自家的獨特風味。

0

則留言

1
熱門新聞
W16 Mistral日前在德國ATP測試跑道上、衝出時速453.91公里的極速,成功改寫量產敞篷車的地表極速紀錄!
和泰推出RZ 450e旗艦版,升級配備並以230萬的價格溝通,產品力大增,Bob宣佈年底前訂車加碼贈萬元U-POWER充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