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踏上白色信仰之途! ROG Strix Z490-A Gaming先帝遊戲機升級

Rickwang0412(rickwang0412)

2021/10/23 14:06:45

發文

#6106758 IP 114.136.*.* 修改過 1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21/10/23 14:08:49

發文IP 114.136.*.*

好的,會有這次的電腦升級,一切緣由都是…

前陣子,我嘗試著邊玩吃雞邊開直播,結果發現我的i5這樣操了半小時後,遊戲就開始頓了… CPU、記憶體全部吃好吃滿,整個撐不住QQ 為了玩到更順的吃雞,慢慢開始有升級電腦的念頭;其實最近有越來越多關於intel 12代CPU的消息,其實我原本是打算在12月的時候換,不過就在我跟朋友們說這個規劃的時候,有一位跟我說:不如這樣ㄅ 我現在使用的i9-10900K跟ROG Strix Z490-A Gaming二手價給你,因為他也想換12代,只是他預算也有點緊繃,我當下也想說,既然有機會用很便宜的2手價入手先帝機,何樂不為呢~~ 說不定同樣預算買12代連i7都有可能入手不了… 因為這次也額外計畫一筆預算要換機殼跟風扇,加上真的很想趕快開直播玩吃雞,所以當下就直接決定跟他買二手CPU+主機板,也有了這次的升級開箱文。

那這次除了更換CPU跟板子之外呢~~ 因為換成i9,所以原本用的白龍240也直接脫手,前陣子白龍360有特價,自己又補一些錢,就直接入手;另外也更換了機殼、風扇…等,也是一次的大失血阿…

廢話也不多說,放上升級後的硬體清單給大家參考囉~~

硬體清單

CPU:Intel i9-10900k
MB:ROG Strix Z490-A GAMING
AIO:ROG Strix LC 360 White Edition
DRAM:G.Skill 幻光戟 8G*2 D4-2666
SSD:Kingston A2000 500G
HDD:WD Blue 1TB
GPU:ROG Strix 1660s O6G Gaming
Power:Corsair RM650+大全套編織線
Case:Corsair 4000D Airflow+LL120*3

這次升級零件,換蠻多的東西的,之後會慢慢補上~~

這篇主要就以CPU跟主機板為主

 

【開箱】

機殼部分,簡單介紹一下,我這次買了賊船的4000D Airflow白色版,為了就是靠更多的進風量還壓住i9的熱情~~

機殼開箱:

 

首先是CPU部分,i9-10900K:擁有10核心20執行緒,基本時脈3.7GHz,透過Intel自家的自動超頻(turbo boost)提升到最高全核4.9GHz/單核5.3GHz,但製程依然使用14奈米,所以也被大家戲稱為14nm+++,不愧是Intel,把14nm發揮到極致…

看到i9本人,還是難以相信這一顆小小的東西要價15000…

 

主機板部分,他是用ROG Strix Z490-A Gaming,華碩近期只要是A系列的都會用上白色系列的配色;話說…人生真的要組一台白色主機才能說得上是一位PC DIY玩家了ㄅ XD(所謂大學有必修三學分,那麼PC DIY玩家鐵定也是有必修學分拉~~哈哈)

外盒正面,可以看到主機板有用上白色的區域概圖,以及鍍亮的ROG Strix Z490-A GAMING字樣,右下角也有放上使用Z490晶片組以及適用於intel 10代CPU的標籤

 

背面部分就是這塊主機板的相關特色,因為太多了 所以就簡單介紹一下,大致上有背板I/O標記、採用10代CPU 1200腳位、使用Z490晶片,下面則有標示了已經安裝好的背板(可不用額外安裝擋板)、支援USB3.2 Type-C插槽、有RGB效果的STRIX字樣以及可透過隨身碟更新BIOS等相關功能

 

打開後就看到主機板本體了,這張主機板使用很多銀白色來裝飾,給我一種純潔的感覺

不得不說,我朋友保持得還算完美,看起來應該很照顧她,沒讓她受到任何損傷

 

ROG Strix Z490-A有12+2項供電,要拿來支撐強大的i9沒有大太的問題

另外在散熱片部分有分別用兩種不同方式處理,其中一側是用ROG最喜歡的斜線髮絲紋,另外一面是用噴砂處理,非常好看

 

在晶片組和M.2 SSD區域也有大量的散熱鰭片,也是採用白色色調,上面也刻有ROG GAME ON…等多國字樣,非常好看!!

 

背板I/O部分,ROG Strix Z490-A Gaming給了DisplayPort 1.4*1、HDMI 1.4b*1、USB2.0*2、USB3.2 GEN1 Type-A*4、USB3.2 GEN2 Type-A跟Type-C各一、音訊部份給5個3.5mm以及一個光纖TOSLINK。

 

這張主機板也有支援M.2 2230 E-Key插槽,未來可以自行購買擴充無線網卡(之後可能也會找時間研究一下)

 

水冷部分,因為升級到i9,為了壓住她那爐火純青14奈米+++的熱情,所以水冷部分也上到了360

水冷開箱:

 

顯卡部分,就沿用目前主力:ROG Strix 1660 Super,基本上大多數遊戲都能支撐

這一年多使用下來,相當順暢,沒出甚麼問題,希望能夠持續堅持一下,不要讓我子龍出任務了(哈

不過因為最近有想要買微軟推出的模擬飛行遊戲,看了一下網友的分享跟建議,看來這張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等顯卡穩定供貨以後,入手個一張3080了(繼續泡麵生活~~)

 

電供部分,也暫時沿用,我想650W應該是撐得住啦…(或許ㄅ)

之後如果真的有機會買到3080,應該就又會升到850W了

另外趁這次升級,我也額外買了海盜船推出的大全套黑白編織線,不得不說,電源線材還是要用編織線整體看起來才會更好看呀~~

 

【組裝&測試】

好的,東西都介紹完了,再來就是組裝時間,這次我原本想要額外用縮時攝影的方式來記錄,結果發現手機拍到一半就跳掉了…我後來重新看的時候才發現只有錄到一半,我心直接死掉QQ

所以只能放上最後安裝好的樣子給大家看了

背面走線部分,直接使用背板隱藏大法XD

機殼能順利鎖上就好了,哈哈

 

接上電源後,主機板的Strix字樣以及水冷的敗家之眼就直接亮起來,超級帥~~

 

開機後,完全就是一台電子花車XD

觀賞完燈光了,不免俗地還是要跑一下分數,以下就放上一些測試結過給大家參考~~

CPU-Z部分,可以查到i9-10900K的相關數據,包含型號、代號為Comet Lake、1200腳位以及主機板相關資料

另外在CPU-Z裡面的跑分獲得單核608.5分/多核7448分

 

Cinebench R23,獲得單核1312分/多核14222分

 

Time Spy:CPU有13147分,合計6551分

溫度部分,CPU最高到82度

 

Fire Strike:15277分,GPU溫度最高66度

 

Fire Strike Extreme:7386分,GPU溫度最高64度

 

後兩項測試,靠機殼很大的進風量,溫度上都能很有效的壓在65度左右

分數部分,就提供給大家參考,原則上跟之前的測試都沒有差到太遠;不過最主要還是自己目前使用下來都非常順暢,最後也會說一下升級心得

 

【Armoury Crate】

可以透過華碩的Armoury Crate進行燈效連動設定以及相關資訊的顯示

在這裡面可以查看CPU各核心的時脈、記憶體頻率、顯示卡時脈、各零件電壓、使用率、溫度…等非常多資訊

 

另外可以透過Aura Sync連動把所有燈效同步

 

在Armoury Crate也可以下載驅動程式以及相關應用程式,也可以下載新的BIOS

 

【AI軟體控制】

另外,ROG在Z490也導入很多軟體,包含AI超頻、AI散熱和AI網路,AI超頻會針對目前CPU綜合數據做適當的超頻,AI散熱是會根據所有溫度做適當的鳳轉速調整,AI網路則是會自動依照使用狀況把主要網路頻寬分給正在使用比較重要的遊戲。

AI超頻

AI超頻部分,有兩種方法,做法都很簡單

1.  進BIOS

進BIOS後,在進入EZ MODE右上角有一個AI CLOCKING區域,選到一個圖式是白色腦袋,然後有AI Optimized紅字,就可以開啟AI超頻了

 

2.  進Windows下載程式

另外一個是進windows以後,下載Armoury Crate,接著進到工具程式下載AI SUITE後打開

在這裡面左上角點一下,電腦就會重新開機,然後開始啟動AI超頻

另外這裡面下方也會顯示線在CPU的相關資料以及溫度還有風扇的轉速

 

AI散熱

AI散熱也非常簡單,同樣下載AI SUITE後,打開會看到一個較Fan Xpert的選項,點進去以後,就可以一鍵開啟AI散熱

 

裡面也會顯示目前有插上風扇腳位的資訊以及不同溫度附載時的轉速控制,也可以點進去進行個別設定

 

AI網路

AI網路則是需要額外下載GameFirst VI,裡面打開後可以選擇遊戲優先或是直播優先…等選項,另外裡面也會顯示目前網路狀況

 

【總結】

這次的電腦升級,算是我第一次正式從頭到尾都自己來,因為去年有請認識的人一起幫忙組裝,後來我也會時不時看網路上的組裝影片學習,這次剛好也有機會給自己一個驗收,於是就在宿舍交誼廳開始了組裝,組裝過程中,除了安裝新的以外,也有把舊的零件拆下來沿用,所以有稍微整理了一下舊主機,這樣來回花費了我一整個下午,弄完其實真的蠻累的,不過看到主機順利開機的瞬間,心中是五味雜陳XDD 不過高興跟喜悅還是佔了很大一部份;說說這次測試的時候遇到的趣事好了,我整個裝完,開機之後,看到CPU內部顯示全核5.4GHz,心中想說全部超頻超到這麼高,好猛! 結果一跑cinebench直接當機,我就發現不對勁,趕緊進BIOS把一些設定變回原本的初始設定,然後重新讓他AI超頻,就順利跑軟體了,算是虛驚一場XDD(這告訴我們,開機時,所有BIOS設定先全部初始化,讓電腦跑一下,都沒問題以後再開始慢慢調參數~~

另外這次升級最主要的就是希望玩遊戲能更順暢,那經過這幾天的遊玩,順暢度是直線大上升,在PUBG裡面也沒有出現任何掉FPS的狀況發生,甚至開twitch直播,整體占用率大概30%左右而已,對i9來說是完全輕輕鬆鬆,未來也預計會買微軟推出的模擬飛行來玩,日後有機會也要慢慢開始升級記憶體跟顯卡了(又要開始無止境的泡麵生活了QQ

好的,會有這次的電腦升級,一切緣由都是…

前陣子,我嘗試著邊玩吃雞邊開直播,結果發現我的i5這樣操了半小時後,遊戲就開始頓了… CPU、記憶體全部吃好吃滿,整個撐不住QQ 為了玩到更順的吃雞,慢慢開始有升級電腦的念頭;其實最近有越來越多關於intel 12代CPU的消息,其實我原本是打算在12月的時候換,不過就在我跟朋友們說這個規劃的時候,有一位跟我說:不如這樣ㄅ 我現在使用的i9-10900K跟ROG Strix Z490-A Gaming二手價給你,因為他也想換12代,只是他預算也有點緊繃,我當下也想說,既然有機會用很便宜的2手價入手先帝機,何樂不為呢~~ 說不定同樣預算買12代連i7都有可能入手不了… 因為這次也額外計畫一筆預算要換機殼跟風扇,加上真的很想趕快開直播玩吃雞,所以當下就直接決定跟他買二手CPU+主機板,也有了這次的升級開箱文。

那這次除了更換CPU跟板子之外呢~~ 因為換成i9,所以原本用的白龍240也直接脫手,前陣子白龍360有特價,自己又補一些錢,就直接入手;另外也更換了機殼、風扇…等,也是一次的大失血阿…

廢話也不多說,放上升級後的硬體清單給大家參考囉~~

硬體清單

CPU:Intel i9-10900k
MB:ROG Strix Z490-A GAMING
AIO:ROG Strix LC 360 White Edition
DRAM:G.Skill 幻光戟 8G*2 D4-2666
SSD:Kingston A2000 500G
HDD:WD Blue 1TB
GPU:ROG Strix 1660s O6G Gaming
Power:Corsair RM650+大全套編織線
Case:Corsair 4000D Airflow+LL120*3

這次升級零件,換蠻多的東西的,之後會慢慢補上~~

這篇主要就以CPU跟主機板為主

 

【開箱】

機殼部分,簡單介紹一下,我這次買了賊船的4000D Airflow白色版,為了就是靠更多的進風量還壓住i9的熱情~~

機殼開箱:

https://forum.u-car.com.tw/forum/thread/331671/%E9%96%8B%E7%AE%B1%E7%99%BD%E8%89%B2%E4%BF%A1%E4%BB%B0%E6%A9%9F%E6%AE%BC%E5%8A%A0%E6%8C%81Corsair4000DAirflow%E9%96%8B%E7%AE%B1

 

首先是CPU部分,i9-10900K:擁有10核心20執行緒,基本時脈3.7GHz,透過Intel自家的自動超頻(turbo boost)提升到最高全核4.9GHz/單核5.3GHz,但製程依然使用14奈米,所以也被大家戲稱為14nm+++,不愧是Intel,把14nm發揮到極致…

看到i9本人,還是難以相信這一顆小小的東西要價15000…

 

主機板部分,他是用ROG Strix Z490-A Gaming,華碩近期只要是A系列的都會用上白色系列的配色;話說…人生真的要組一台白色主機才能說得上是一位PC DIY玩家了ㄅ XD(所謂大學有必修三學分,那麼PC DIY玩家鐵定也是有必修學分拉~~哈哈)

外盒正面,可以看到主機板有用上白色的區域概圖,以及鍍亮的ROG Strix Z490-A GAMING字樣,右下角也有放上使用Z490晶片組以及適用於intel 10代CPU的標籤

 

背面部分就是這塊主機板的相關特色,因為太多了 所以就簡單介紹一下,大致上有背板I/O標記、採用10代CPU 1200腳位、使用Z490晶片,下面則有標示了已經安裝好的背板(可不用額外安裝擋板)、支援USB3.2 Type-C插槽、有RGB效果的STRIX字樣以及可透過隨身碟更新BIOS等相關功能

 

打開後就看到主機板本體了,這張主機板使用很多銀白色來裝飾,給我一種純潔的感覺

不得不說,我朋友保持得還算完美,看起來應該很照顧她,沒讓她受到任何損傷

 

ROG Strix Z490-A有12+2項供電,要拿來支撐強大的i9沒有大太的問題

另外在散熱片部分有分別用兩種不同方式處理,其中一側是用ROG最喜歡的斜線髮絲紋,另外一面是用噴砂處理,非常好看

 

在晶片組和M.2 SSD區域也有大量的散熱鰭片,也是採用白色色調,上面也刻有ROG GAME ON…等多國字樣,非常好看!!

 

背板I/O部分,ROG Strix Z490-A Gaming給了DisplayPort 1.4*1、HDMI 1.4b*1、USB2.0*2、USB3.2 GEN1 Type-A*4、USB3.2 GEN2 Type-A跟Type-C各一、音訊部份給5個3.5mm以及一個光纖TOSLINK。

 

這張主機板也有支援M.2 2230 E-Key插槽,未來可以自行購買擴充無線網卡(之後可能也會找時間研究一下)

 

水冷部分,因為升級到i9,為了壓住她那爐火純青14奈米+++的熱情,所以水冷部分也上到了360

水冷開箱:

https://forum.u-car.com.tw/forum/thread/331670/%E9%96%8B%E7%AE%B1%E5%85%A8%E5%8A%9B%E5%A3%93%E5%88%B610900K%E7%9A%8414nm%E7%86%B1%E6%83%85ROGStrixLC360WhiteEdition%E9%96%8B%E7%AE%B1

 

顯卡部分,就沿用目前主力:ROG Strix 1660 Super,基本上大多數遊戲都能支撐

這一年多使用下來,相當順暢,沒出甚麼問題,希望能夠持續堅持一下,不要讓我子龍出任務了(哈

不過因為最近有想要買微軟推出的模擬飛行遊戲,看了一下網友的分享跟建議,看來這張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等顯卡穩定供貨以後,入手個一張3080了(繼續泡麵生活~~)

 

電供部分,也暫時沿用,我想650W應該是撐得住啦…(或許ㄅ)

之後如果真的有機會買到3080,應該就又會升到850W了

另外趁這次升級,我也額外買了海盜船推出的大全套黑白編織線,不得不說,電源線材還是要用編織線整體看起來才會更好看呀~~

 

【組裝&測試】

好的,東西都介紹完了,再來就是組裝時間,這次我原本想要額外用縮時攝影的方式來記錄,結果發現手機拍到一半就跳掉了…我後來重新看的時候才發現只有錄到一半,我心直接死掉QQ

所以只能放上最後安裝好的樣子給大家看了

背面走線部分,直接使用背板隱藏大法XD

機殼能順利鎖上就好了,哈哈

 

接上電源後,主機板的Strix字樣以及水冷的敗家之眼就直接亮起來,超級帥~~

 

開機後,完全就是一台電子花車XD

觀賞完燈光了,不免俗地還是要跑一下分數,以下就放上一些測試結過給大家參考~~

CPU-Z部分,可以查到i9-10900K的相關數據,包含型號、代號為Comet Lake、1200腳位以及主機板相關資料

另外在CPU-Z裡面的跑分獲得單核608.5分/多核7448分

 

Cinebench R23,獲得單核1312分/多核14222分

 

Time Spy:CPU有13147分,合計6551分

溫度部分,CPU最高到82度

 

Fire Strike:15277分,GPU溫度最高66度

 

Fire Strike Extreme:7386分,GPU溫度最高64度

 

後兩項測試,靠機殼很大的進風量,溫度上都能很有效的壓在65度左右

分數部分,就提供給大家參考,原則上跟之前的測試都沒有差到太遠;不過最主要還是自己目前使用下來都非常順暢,最後也會說一下升級心得

 

【Armoury Crate】

可以透過華碩的Armoury Crate進行燈效連動設定以及相關資訊的顯示

在這裡面可以查看CPU各核心的時脈、記憶體頻率、顯示卡時脈、各零件電壓、使用率、溫度…等非常多資訊

 

另外可以透過Aura Sync連動把所有燈效同步

 

在Armoury Crate也可以下載驅動程式以及相關應用程式,也可以下載新的BIOS

 

【AI軟體控制】

另外,ROG在Z490也導入很多軟體,包含AI超頻、AI散熱和AI網路,AI超頻會針對目前CPU綜合數據做適當的超頻,AI散熱是會根據所有溫度做適當的鳳轉速調整,AI網路則是會自動依照使用狀況把主要網路頻寬分給正在使用比較重要的遊戲。

AI超頻

AI超頻部分,有兩種方法,做法都很簡單

1.  進BIOS

進BIOS後,在進入EZ MODE右上角有一個AI CLOCKING區域,選到一個圖式是白色腦袋,然後有AI Optimized紅字,就可以開啟AI超頻了

 

2.  進Windows下載程式

另外一個是進windows以後,下載Armoury Crate,接著進到工具程式下載AI SUITE後打開

在這裡面左上角點一下,電腦就會重新開機,然後開始啟動AI超頻

另外這裡面下方也會顯示線在CPU的相關資料以及溫度還有風扇的轉速

 

AI散熱

AI散熱也非常簡單,同樣下載AI SUITE後,打開會看到一個較Fan Xpert的選項,點進去以後,就可以一鍵開啟AI散熱

 

裡面也會顯示目前有插上風扇腳位的資訊以及不同溫度附載時的轉速控制,也可以點進去進行個別設定

 

AI網路

AI網路則是需要額外下載GameFirst VI,裡面打開後可以選擇遊戲優先或是直播優先…等選項,另外裡面也會顯示目前網路狀況

 

【總結】

這次的電腦升級,算是我第一次正式從頭到尾都自己來,因為去年有請認識的人一起幫忙組裝,後來我也會時不時看網路上的組裝影片學習,這次剛好也有機會給自己一個驗收,於是就在宿舍交誼廳開始了組裝,組裝過程中,除了安裝新的以外,也有把舊的零件拆下來沿用,所以有稍微整理了一下舊主機,這樣來回花費了我一整個下午,弄完其實真的蠻累的,不過看到主機順利開機的瞬間,心中是五味雜陳XDD 不過高興跟喜悅還是佔了很大一部份;說說這次測試的時候遇到的趣事好了,我整個裝完,開機之後,看到CPU內部顯示全核5.4GHz,心中想說全部超頻超到這麼高,好猛! 結果一跑cinebench直接當機,我就發現不對勁,趕緊進BIOS把一些設定變回原本的初始設定,然後重新讓他AI超頻,就順利跑軟體了,算是虛驚一場XDD(這告訴我們,開機時,所有BIOS設定先全部初始化,讓電腦跑一下,都沒問題以後再開始慢慢調參數~~

另外這次升級最主要的就是希望玩遊戲能更順暢,那經過這幾天的遊玩,順暢度是直線大上升,在PUBG裡面也沒有出現任何掉FPS的狀況發生,甚至開twitch直播,整體占用率大概30%左右而已,對i9來說是完全輕輕鬆鬆,未來也預計會買微軟推出的模擬飛行來玩,日後有機會也要慢慢開始升級記憶體跟顯卡了(又要開始無止境的泡麵生活了QQ

0

則留言

1
熱門新聞
在[直購直測]單元規劃下,U-CAR決定訂購小改款Model 3後驅版,並為讀者揭秘Tesla專屬的「零接觸交付流程」。
這次n⁷更新的One Pedal,在加入Auto Hold駐車煞車功能後,經過U-CAR實際測試,讓人對單踏板更有安全感與鬆鬆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