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MM巧克力(caterham01)
於
2014/11/01 08:07:38
發文
共
則留言
您已給過好/壞評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在車迷心中,F1工程師是一項神聖的職業,特別是空氣動力學工程師。日前,我們採訪了在卡達漢姆工作的中國工程師周小徐,他除了向我們科普他的工作外。也就中國若組建F1車隊發表了諫言。周小徐效力的卡達漢姆以及瑪魯西亞車隊目前處於託管狀態,正在尋求出售,與此同時,坊間謠傳中國打算組建F1車隊。當然不一定是購買這兩支。
問:周小徐先生,請你先做個自我介紹吧;對於車迷而言,F1工程師是一項很神聖職業,特別是空氣動力學工程師。
周小徐:我是一名來自湖南長沙現在在卡達漢姆F1車隊工作的空氣動力學工程師(Aerodynamicist)。因為從小就熱愛F1,所以我選擇了在2010年進入英國南安普頓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就讀碩士課程(MSc Aerodynamics and Computation),幸運的在一年碩士畢業後,拿到了卡達漢姆F1車隊空氣動力學工程師的工作。現在已經在F1工作快三年了。
問:你們空氣動力學部門一共有多少人?你具體負責哪方面的工作?越具體越好。
周小徐:由於我們是相對規模小的F1車隊,所以我們車隊空氣動力學部門只有40多人。我主要負責風洞測試以及CFD的計算模擬(包括項目制訂以及管理,數據分析和匯報),我最開始進車隊的時候是在後組(Rear Group)工作。[注:F1 空氣動力學部門,一般按車身劃分為前組(Front group)和後組(rear group)。不同車隊可能會分得更細,比如front group,rear group和概念組(concept group)。concept group主要是針對新概念或者更遠的技術改變做全新的研發。
一年半的rear group後我被調到front group直到現在。正如我之前所說,由於小車隊人員配置以及資源相對沒有大車隊豐裕,所以我在主要負責風洞以及CFD測試的同時,我也會做surface的設計,以及去賽道做賽道空力測試支持(track aero testing support)。
一般的工作流程是分為兩塊,第一是持續研發現有的空氣套件,分析風洞數據以及優化空氣動力學特性。第二是新的空氣動力學套件的研發,有可能從零開始,也有可能基於規則的改變或者對手的套件而創作延伸出來的想法,一般會先在CFD里進行模擬,得到一個成熟的flow structure,就會將這個概念送到風洞進行測試,當風洞測試証明有良好的空氣動力學特性,部件就會被用在賽車上。針對規則,資源的限制,如何最有效的提高,一直是我們需要和解決的問題。
問:卡達漢姆從日本站開始引入新版的前翼,其中有你的一份功勞嗎?
周小徐:F1是個要求極強的團隊工作,在我看來每一個卡達漢姆的員工都為每一個升級部件付出他們的心血。
問:卡達漢姆今年開始改用豐田位於科隆的風洞,還有哪些車隊在使用豐田的風動測試?
周小徐:據我所知,麥拿倫,印度力量都在使用TMG的風洞,也正如大家所知,法拉利曾經也是TMG的顧客。
問:卡達漢姆F1車隊宣佈進入託管進行模式,對你們意味著什麼?你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到停工通知的。
周小徐:從表明上看,意味著我們不能參加接下來的大獎賽,錯過新車的研發時間,更深層次,也是一種反省,對每一個F1的工作者,無論是在我們車隊還是其他車隊。
問:現在車隊的未來陷入不確定性,是不是意味著每一個員工也必須得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
周小徐:F1是一個很小圈子,人事的流動在這裏經常發生。我想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backup plan。F1是個大家庭,我們不希望失去任何人。
問:你在微博上寫過一篇中國需要F1車隊的文章,如果有中國的買家有意接手,你有什麼相關建議或者看法?
周小徐:我覺得如果有中國自己的F1車隊,必然是一個寫入歷史的事件,而且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首先從商業的角度來看,F1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展現品牌價值的平台,以及獲取更多商業合作交流的媒介。這無疑是對中國品牌有著推波助瀾的力量。同樣F1會幫助重新塑造中國在世界的形象。然後是技術角度,在F1有各方面有些的人才,而這裏有很多年的經驗積累,這些會有效幫助中國更深入瞭解和實際運用這些技術,同樣也會帶動中方和歐洲工業以及教育的交流合作。中國的F1夢做了太久,我們太需要這個了,而且我們也會也能做得很好。
我想就我個人的經歷和所瞭解,我覺得有個明確的短中長期的規劃和目標很重要,聰明的投資而非盲目的投錢。同樣不能過分的依賴‘名牌’,也不能投了錢進來就不再監管或者因為稍許的成績下滑而失去了耐心,車隊的發展需要一定的時間,特別是新的團隊。團隊的結構建設也是很重要,發展方向無論是商業發展還是技術研發發展都需要清晰的思路。
或許最開始,我們需要花點時間去學習,無論是F1哪個板塊,相互合作學習的模式在初期,儘可能在初期將團隊穩定,避免頻繁的變動,因為每一次大的變動都會影響車隊的各個方向的發展。
中期,我認為可以是一個穩定上升的時期,在團隊穩定後,開始建設蔓延,如果是商業公司為首最先的進入,可以邀請工業公司一起參與其中,用F1的技術去帶動相關其工業公司的發展,反之亦然,如果是工業公司首先入駐,那麼需要更多商業公司參與其中,讓其在F1的平台發揚其商業魅力。於此同時需要建立良好的後備力量的培養,確保可持續性的發展,這裏可以和高校無論是中國還是英國的學校進行合作,讓更多年輕有夢想的人參與其中。
當然在這裏,我個人觀點是,先立足好F1,不能過快超速的發展,那樣容易出現,什麼都做但是什麼都做不好的尷尬局面。長期目標,自然是將這個變成一種文化和精神,讓其留有屬於我們中國人獨有的。
問:明年,我們想邀請你在新浪開一個專欄,向中國的F1車迷科普一些空氣動力學相關的知識,你是否樂意?
周小徐:我非常樂意為祖國分享更多更有意義的F1知識與消息。也很高興收到新浪的邀請。 新浪體育: 一級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