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GA:紅牛依然是最全面的賽車
#F1

@xxxaoism(k56537)

2014/04/24 21:12:06

發文

#5372061 IP 92.142.*.* 修改過 3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4/04/24 21:12:06

發文IP 92.142.*.*

加里 安德森的賽道邊判斷 凹凸體育的記者加里安德森不管動力單元的特性而基於每部車子的底盤的表現評價了F1 的格局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3.jpg[/img] 拋開可以預見的梅賽德斯1-2. 中國大獎賽對與追趕集團產生了非常不同的結果。 這可能有點困惑,但是現實是,如果你要為贏得世界冠軍而戰鬥,你就需要一輛可以在所有賽道上都工作的車。這就是紅牛最近幾年一直有的而現在梅賽德斯擁有的。 問題是,這為什麼會發生呢?為什麼車隊不能簡單的通過設置使賽車適應每條賽​​道的需求呢? 根本原因是賽車的DNA ,而不是簡單的設置。這是有關車隊如何設定賽車底盤產生抓地力的規格。所以整體概念比單一部件的累加更重要。 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 我們聽說過很多關於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賽道,所以值得解釋一下他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些會更多的影響到某些車隊或者更重要的是某些賽車。 像上海1 號彎2 號彎以及長直道前的13 號彎這樣長長的連續半徑中速彎角,前胎外側會承受很多的負載,這裡的情況是左前胎。 上海的1/2 號彎事實上是減少半徑的並且折向自己,所以影響是你像是轉一個200 度的彎,是左前輪更糟糕。如果天氣冷,這會帶來大量的顆粒化並增加轉向不足。顆粒化是輪胎最外層表面逐漸的脫落橡膠而車子變得非常滑。 後胎限制是指當彎角更快速和半徑更開放,所以賽車在這裡一直加速。這增加了後胎的壓力而導致過熱並失去抓地力 牽引力限制是當賽道基本上全是走走停停的(stop and go )。你一直在低速彎出彎時加速,所以每次加速你都給後胎壓力,由於賽道特性,沒有給他們休息的時間。 幾乎所有的賽車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每一個賽道都會放大或掩飾賽車固有的平衡問題。 理想的賽車 一個理想的設置的標誌是賽車在高速彎有很小的轉向不足- 超過200 公里每小時。這會給後胎減輕負載並給車手信心,他知道賽車會如何表現。 低於這個速度,你需要更多的前部抓地力來使賽車轉向並抓住彎心。這會減少前胎的壓力。但在出彎時你需要很好的牽引力。這兩項兼得是很困難的,但是可以由不同的轉向鎖死和/ 或重量轉移等空氣動力特性來達成 根據描述,彎角越慢,就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所以你需要利用它作為移動賽車平衡的一項工具。 簡而言之,在直道上賽車下壓力的中心(或者更重要的我們可以這樣說,抓地力的中心)需要被放置在尾部,這意味著剎車時,賽車尾部會更安全,當你進入高速彎時賽車會有一點轉向不足,同時給與車手對賽車尾部的信心。 彎角速度減少時,因為彎角是很緊的半徑,車手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這時抓地力中心需要前移已給更多的前部抓地力。當車手在出彎時擺脫鎖死,抓地力會再一次向後移,提供更好的牽引力。 如果你能有這些特性,並且你知道是什麼創造了他們,你將擁有一輛操控性非常好的車,而且這車對輪胎很友好並能適應如果不是所有也是大多數的賽道。 上海是個前胎限制賽道,所以基於在中國不同賽車的表現,什麼是賽車固有的特性問題?為什麼有些車適合上海而有些車不呢? 我不會說任何引擎相關的東西,只是底盤特性。車隊會被我認為的底盤表現順序評級 [color="#FF0000"]1. 紅牛[/color] 紅牛是最近幾年最好的車,在賽道邊觀察,我不得不說,他仍是最好的車,至少,在丹尼爾里卡多手上是的。 他的賽車線非常精準和連貫。而塞巴斯蒂安瓦特爾,他仍在試圖駕駛他的吹氣擴散器賽車。那種設計下,在出彎時,只要放開油門就會得到廢氣帶來的額外尾部抓地力。 2013 年,他是這方面的大師,同時紅牛有最好的系統。但現在這一切都隨風而去而他需要改變駕駛風格來適應現在格式的賽車了。 [color="#FF0000"]2. 梅賽德斯[/color] 有幾年,梅賽德斯梅賽德斯有輛對後胎很苛刻的賽車。儘管比前幾個賽季好了很多,今年的車仍有這個傾向。事實上,上賽道的特性幫助減輕了這點,這就是為何漢密爾頓在第一停軟胎時的無線電中說他沒有任何前胎顆粒化的問題。 如果賽車是為普通賽道條件完美平衡的話,他應該在第一停中有顆粒化現象,主要是因為賽道沒有很多橡膠顆粒而且賽道溫度也很低。 羅斯伯格的賽車在周五練習賽中看上去沒有漢密爾頓的平衡好。他很努力而且車子走的更大,其他一些賽道比如巴塞羅那可能會把梅賽德斯的這種對後輪高負載的特性帶回來。 [color="#FF0000"]3 法拉利[/color] 當我觀察法拉利在賽道上和車手的額外努力使,他總是向尾部妥協。因為上海市個前胎限制賽道,這會使賽車變得有好的平衡。因而費爾南多阿隆索說他上週日的第三名使法拉利和別人一樣驚訝。 對於基米萊科寧,他不喜歡像在中國他擁有那樣的轉向不足賽車。他展現了一小會我們希望他達到的層次,他是去不能持續。這顯示了他的賽車在總體表現上處於刀鋒邊緣。 需要討論一下來獲得一致性以使他能收穫信息並向前進。 [color="#FF0000"]4 威廉姆斯[/color] 威廉姆斯有點像法拉利,如果說有什麼被放棄了那就是尾部。所以我相信上賽道的特性加強了FW36 ,賽車看上去前端非常積極,轉向非常突然。這一般在排位賽新胎時是非常好的特性,但是當正賽長距離時這會很快毀了後胎。上週末它看上去沒有那麼激進。 [color="#FF0000"]5 印度力量[/color] 印度力量是以小搏大,我毫不懷疑多一點下壓力不會有問題,但對我來說這車的特性看上去不錯。它裝上輪胎後很不錯而且一直有很好的指向和平衡。多方面都符合車手的需要。 在賽道邊我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車手不是很滿意剎車踏板,暗示了賽車感覺不是很正確。 [color="#FF0000"]6 小紅牛[/color] 小紅牛賽季開始時也很不錯,比過去幾年都好而且表現一致。這是紅牛二隊而且都用雷諾引擎,所以你可以想到有很多交集或者至少是合理的技術關係。 賽車看上去有很好的平衡,而且像印度力量一樣能照顧好輪胎,所以如果車隊可以跟上研發節奏,那它可以在大多數賽道上有競爭力。 [color="#FF0000"] 7 邁凱輪[/color] 邁凱輪又是另一個故事。墨爾本賽季開始時非常好,但從那以後就開始掙扎。 我在中國1 號彎到2 號彎之間觀察,這是前部抓地力的重要區域,我必須說兩輛邁凱輪每圈過這裡時都走不同的線,我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 如果車手試圖和其他人一樣走在路中間,賽車會有很大的轉向不足。所以他們會試圖擁抱內線路肩,這意味著他們在2 號彎有一個更窄的入口。這看上去不妙。 車隊在說需要​​更多的下壓力,我肯定這個每個車隊都喜歡。但對我來說,這是空動或抓地力連續性問題因為這與全局負載是相對的。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研發計劃,但是過去幾年邁凱輪看上去不能找到是什麼阻止賽車前進的原因並駕馭他們的研發計劃來解決那些問題。 [color="#FF0000"]8 路特斯[/color] 路特斯本賽季有個嚴酷的開始,錯失了第一次測試後又遭遇嚴重的動力單元安裝問題。直到巴林他們才有一些有意義的試跑。 在上海,格羅斯讓雨地排位第十。我很確定是賽道條件有利於他們。在乾地,看上去有點棘手。車手好像很勉強的激進駕駛。 這是因為他們不確定如果他們猛推賽車會做什麼,所以這看上去並不是非常鼓舞的。 [color="#FF0000"]9 索伯,馬魯西亞,卡特漢姆[/color] 對於索伯,馬魯西亞和卡特漢姆,他們只是沒有頂尖車隊的抓地力水平和更重要的平衡。對他們的車手來說每個彎角都是個新體驗。 我並不想責備他們因為我曾經也在那裡並受困於這種挫折。小車隊很困難,他們沒有很多的預算可以持續研發,但只要老闆理解了這些並把目光投向合適的地方,他們會取得緩慢而穩定的進步。如果組織內有人指望這些車隊中的任何一個挑戰前排,這都會是個內部崩潰 有可能走出賽道,比較一下你自己的車和別人的車的特性,當我走出去的時候 ,我沒有看到很多車隊成員在那裡。 每個人收集到的成堆的數據只是關於他們自己的賽車,所以他們應該走出去近距離看一下競爭對手。也許一個研發計劃優先級的變化或者至少是實施會帶來更早的改進。 http://bbs.hupu.com/9366595.html

2014/04/24 21:14:33

發文IP 92.142.*.*

加里 安德森的賽道邊判斷 凹凸體育的記者加里安德森不管動力單元的特性而基於每部車子的底盤的表現評價了F1 的格局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3.jpg[/img] 拋開可以預見的梅賽德斯1-2. 中國大獎賽對與追趕集團產生了非常不同的結果。 這可能有點困惑,但是現實是,如果你要為贏得世界冠軍而戰鬥,你就需要一輛可以在所有賽道上都工作的車。這就是紅牛最近幾年一直有的而現在梅賽德斯擁有的。 問題是,這為什麼會發生呢?為什麼車隊不能簡單的通過設置使賽車適應每條賽​​道的需求呢? 根本原因是賽車的DNA ,而不是簡單的設置。這是有關車隊如何設定賽車底盤產生抓地力的規格。所以整體概念比單一部件的累加更重要。 [color="#FF0000"]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color] 我們聽說過很多關於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賽道,所以值得解釋一下他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些會更多的影響到某些車隊或者更重要的是某些賽車。 像上海1 號彎2 號彎以及長直道前的13 號彎這樣長長的連續半徑中速彎角,前胎外側會承受很多的負載,這裡的情況是左前胎。 上海的1/2 號彎事實上是減少半徑的並且折向自己,所以影響是你像是轉一個200 度的彎,是左前輪更糟糕。如果天氣冷,這會帶來大量的顆粒化並增加轉向不足。顆粒化是輪胎最外層表面逐漸的脫落橡膠而車子變得非常滑。 後胎限制是指當彎角更快速和半徑更開放,所以賽車在這裡一直加速。這增加了後胎的壓力而導致過熱並失去抓地力 牽引力限制是當賽道基本上全是走走停停的(stop and go )。你一直在低速彎出彎時加速,所以每次加速你都給後胎壓力,由於賽道特性,沒有給他們休息的時間。 幾乎所有的賽車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每一個賽道都會放大或掩飾賽車固有的平衡問題。 理想的賽車 一個理想的設置的標誌是賽車在高速彎有很小的轉向不足- 超過200 公里每小時。這會給後胎減輕負載並給車手信心,他知道賽車會如何表現。 低於這個速度,你需要更多的前部抓地力來使賽車轉向並抓住彎心。這會減少前胎的壓力。但在出彎時你需要很好的牽引力。這兩項兼得是很困難的,但是可以由不同的轉向鎖死和/ 或重量轉移等空氣動力特性來達成 根據描述,彎角越慢,就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所以你需要利用它作為移動賽車平衡的一項工具。 簡而言之,在直道上賽車下壓力的中心(或者更重要的我們可以這樣說,抓地力的中心)需要被放置在尾部,這意味著剎車時,賽車尾部會更安全,當你進入高速彎時賽車會有一點轉向不足,同時給與車手對賽車尾部的信心。 彎角速度減少時,因為彎角是很緊的半徑,車手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這時抓地力中心需要前移已給更多的前部抓地力。當車手在出彎時擺脫鎖死,抓地力會再一次向後移,提供更好的牽引力。 如果你能有這些特性,並且你知道是什麼創造了他們,你將擁有一輛操控性非常好的車,而且這車對輪胎很友好並能適應如果不是所有也是大多數的賽道。 上海是個前胎限制賽道,所以基於在中國不同賽車的表現,什麼是賽車固有的特性問題?為什麼有些車適合上海而有些車不呢? 我不會說任何引擎相關的東西,只是底盤特性。車隊會被我認為的底盤表現順序評級 [color="#FF0000"]1. 紅牛[/color] 紅牛是最近幾年最好的車,在賽道邊觀察,我不得不說,他仍是最好的車,至少,在丹尼爾里卡多手上是的。 他的賽車線非常精準和連貫。而塞巴斯蒂安瓦特爾,他仍在試圖駕駛他的吹氣擴散器賽車。那種設計下,在出彎時,只要放開油門就會得到廢氣帶來的額外尾部抓地力。 2013 年,他是這方面的大師,同時紅牛有最好的系統。但現在這一切都隨風而去而他需要改變駕駛風格來適應現在格式的賽車了。 [color="#FF0000"]2. 梅賽德斯[/color] 有幾年,梅賽德斯梅賽德斯有輛對後胎很苛刻的賽車。儘管比前幾個賽季好了很多,今年的車仍有這個傾向。事實上,上賽道的特性幫助減輕了這點,這就是為何漢密爾頓在第一停軟胎時的無線電中說他沒有任何前胎顆粒化的問題。 如果賽車是為普通賽道條件完美平衡的話,他應該在第一停中有顆粒化現象,主要是因為賽道沒有很多橡膠顆粒而且賽道溫度也很低。 羅斯伯格的賽車在周五練習賽中看上去沒有漢密爾頓的平衡好。他很努力而且車子走的更大,其他一些賽道比如巴塞羅那可能會把梅賽德斯的這種對後輪高負載的特性帶回來。 [color="#FF0000"]3 法拉利[/color] 當我觀察法拉利在賽道上和車手的額外努力使,他總是向尾部妥協。因為上海市個前胎限制賽道,這會使賽車變得有好的平衡。因而費爾南多阿隆索說他上週日的第三名使法拉利和別人一樣驚訝。 對於基米萊科寧,他不喜歡像在中國他擁有那樣的轉向不足賽車。他展現了一小會我們希望他達到的層次,他是去不能持續。這顯示了他的賽車在總體表現上處於刀鋒邊緣。 需要討論一下來獲得一致性以使他能收穫信息並向前進。 [color="#FF0000"]4 威廉姆斯[/color] 威廉姆斯有點像法拉利,如果說有什麼被放棄了那就是尾部。所以我相信上賽道的特性加強了FW36 ,賽車看上去前端非常積極,轉向非常突然。這一般在排位賽新胎時是非常好的特性,但是當正賽長距離時這會很快毀了後胎。上週末它看上去沒有那麼激進。 [color="#FF0000"]5 印度力量[/color] 印度力量是以小搏大,我毫不懷疑多一點下壓力不會有問題,但對我來說這車的特性看上去不錯。它裝上輪胎後很不錯而且一直有很好的指向和平衡。多方面都符合車手的需要。 在賽道邊我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車手不是很滿意剎車踏板,暗示了賽車感覺不是很正確。 [color="#FF0000"]6 小紅牛[/color] 小紅牛賽季開始時也很不錯,比過去幾年都好而且表現一致。這是紅牛二隊而且都用雷諾引擎,所以你可以想到有很多交集或者至少是合理的技術關係。 賽車看上去有很好的平衡,而且像印度力量一樣能照顧好輪胎,所以如果車隊可以跟上研發節奏,那它可以在大多數賽道上有競爭力。 [color="#FF0000"] 7 邁凱輪[/color] 邁凱輪又是另一個故事。墨爾本賽季開始時非常好,但從那以後就開始掙扎。 我在中國1 號彎到2 號彎之間觀察,這是前部抓地力的重要區域,我必須說兩輛邁凱輪每圈過這裡時都走不同的線,我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 如果車手試圖和其他人一樣走在路中間,賽車會有很大的轉向不足。所以他們會試圖擁抱內線路肩,這意味著他們在2 號彎有一個更窄的入口。這看上去不妙。 車隊在說需要​​更多的下壓力,我肯定這個每個車隊都喜歡。但對我來說,這是空動或抓地力連續性問題因為這與全局負載是相對的。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研發計劃,但是過去幾年邁凱輪看上去不能找到是什麼阻止賽車前進的原因並駕馭他們的研發計劃來解決那些問題。 [color="#FF0000"]8 路特斯[/color] 路特斯本賽季有個嚴酷的開始,錯失了第一次測試後又遭遇嚴重的動力單元安裝問題。直到巴林他們才有一些有意義的試跑。 在上海,格羅斯讓雨地排位第十。我很確定是賽道條件有利於他們。在乾地,看上去有點棘手。車手好像很勉強的激進駕駛。 這是因為他們不確定如果他們猛推賽車會做什麼,所以這看上去並不是非常鼓舞的。 [color="#FF0000"]9 索伯,馬魯西亞,卡特漢姆[/color] 對於索伯,馬魯西亞和卡特漢姆,他們只是沒有頂尖車隊的抓地力水平和更重要的平衡。對他們的車手來說每個彎角都是個新體驗。 我並不想責備他們因為我曾經也在那裡並受困於這種挫折。小車隊很困難,他們沒有很多的預算可以持續研發,但只要老闆理解了這些並把目光投向合適的地方,他們會取得緩慢而穩定的進步。如果組織內有人指望這些車隊中的任何一個挑戰前排,這都會是個內部崩潰 有可能走出賽道,比較一下你自己的車和別人的車的特性,當我走出去的時候 ,我沒有看到很多車隊成員在那裡。 每個人收集到的成堆的數據只是關於他們自己的賽車,所以他們應該走出去近距離看一下競爭對手。也許一個研發計劃優先級的變化或者至少是實施會帶來更早的改進。 http://bbs.hupu.com/9366595.html

2014/04/24 21:24:49

發文IP 92.142.*.*

加里 安德森的賽道邊判斷 凹凸體育的記者加里安德森不管動力單元的特性而基於每部車子的底盤的表現評價了F1 的格局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3.jpg[/img] 拋開可以預見的梅賽德斯1-2. 中國大獎賽對與追趕集團產生了非常不同的結果。 這可能有點困惑,但是現實是,如果你要為贏得世界冠軍而戰鬥,你就需要一輛可以在所有賽道上都工作的車。這就是紅牛最近幾年一直有的而現在梅賽德斯擁有的。 問題是,這為什麼會發生呢?為什麼車隊不能簡單的通過設置使賽車適應每條賽​​道的需求呢? 根本原因是賽車的DNA ,而不是簡單的設置。這是有關車隊如何設定賽車底盤產生抓地力的規格。所以整體概念比單一部件的累加更重要。 [color="#FF0000"]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color] 我們聽說過很多關於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賽道,所以值得解釋一下他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些會更多的影響到某些車隊或者更重要的是某些賽車。 像上海1 號彎2 號彎以及長直道前的13 號彎這樣長長的連續半徑中速彎角,前胎外側會承受很多的負載,這裡的情況是左前胎。 上海的1/2 號彎事實上是減少半徑的並且折向自己,所以影響是你像是轉一個200 度的彎,是左前輪更糟糕。如果天氣冷,這會帶來大量的顆粒化並增加轉向不足。顆粒化是輪胎最外層表面逐漸的脫落橡膠而車子變得非常滑。 後胎限制是指當彎角更快速和半徑更開放,所以賽車在這裡一直加速。這增加了後胎的壓力而導致過熱並失去抓地力 牽引力限制是當賽道基本上全是走走停停的(stop and go )。你一直在低速彎出彎時加速,所以每次加速你都給後胎壓力,由於賽道特性,沒有給他們休息的時間。 幾乎所有的賽車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每一個賽道都會放大或掩飾賽車固有的平衡問題。 [color="#FF0000"]理想的賽車[/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5.jpg[/img] 一個理想的設置的標誌是賽車在高速彎有很小的轉向不足- 超過200 公里每小時。這會給後胎減輕負載並給車手信心,他知道賽車會如何表現。 低於這個速度,你需要更多的前部抓地力來使賽車轉向並抓住彎心。這會減少前胎的壓力。但在出彎時你需要很好的牽引力。這兩項兼得是很困難的,但是可以由不同的轉向鎖死和/ 或重量轉移等空氣動力特性來達成 根據描述,彎角越慢,就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所以你需要利用它作為移動賽車平衡的一項工具。 簡而言之,在直道上賽車下壓力的中心(或者更重要的我們可以這樣說,抓地力的中心)需要被放置在尾部,這意味著剎車時,賽車尾部會更安全,當你進入高速彎時賽車會有一點轉向不足,同時給與車手對賽車尾部的信心。 彎角速度減少時,因為彎角是很緊的半徑,車手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這時抓地力中心需要前移已給更多的前部抓地力。當車手在出彎時擺脫鎖死,抓地力會再一次向後移,提供更好的牽引力。 如果你能有這些特性,並且你知道是什麼創造了他們,你將擁有一輛操控性非常好的車,而且這車對輪胎很友好並能適應如果不是所有也是大多數的賽道。 上海是個前胎限制賽道,所以基於在中國不同賽車的表現,什麼是賽車固有的特性問題?為什麼有些車適合上海而有些車不呢? 我不會說任何引擎相關的東西,只是底盤特性。車隊會被我認為的底盤表現順序評級 [color="#FF0000"]1. 紅牛[/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6.jpg[/img] 紅牛是最近幾年最好的車,在賽道邊觀察,我不得不說,他仍是最好的車,至少,在丹尼爾里卡多手上是的。 他的賽車線非常精準和連貫。而塞巴斯蒂安瓦特爾,他仍在試圖駕駛他的吹氣擴散器賽車。那種設計下,在出彎時,只要放開油門就會得到廢氣帶來的額外尾部抓地力。 2013 年,他是這方面的大師,同時紅牛有最好的系統。但現在這一切都隨風而去而他需要改變駕駛風格來適應現在格式的賽車了。 [color="#FF0000"]2. 梅賽德斯[/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7.jpg[/img] 有幾年,梅賽德斯梅賽德斯有輛對後胎很苛刻的賽車。儘管比前幾個賽季好了很多,今年的車仍有這個傾向。事實上,上賽道的特性幫助減輕了這點,這就是為何漢密爾頓在第一停軟胎時的無線電中說他沒有任何前胎顆粒化的問題。 如果賽車是為普通賽道條件完美平衡的話,他應該在第一停中有顆粒化現象,主要是因為賽道沒有很多橡膠顆粒而且賽道溫度也很低。 羅斯伯格的賽車在周五練習賽中看上去沒有漢密爾頓的平衡好。他很努力而且車子走的更大,其他一些賽道比如巴塞羅那可能會把梅賽德斯的這種對後輪高負載的特性帶回來。 [color="#FF0000"]3 法拉利[/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8.jpg[/img] 當我觀察法拉利在賽道上和車手的額外努力使,他總是向尾部妥協。因為上海市個前胎限制賽道,這會使賽車變得有好的平衡。因而費爾南多阿隆索說他上週日的第三名使法拉利和別人一樣驚訝。 對於基米萊科寧,他不喜歡像在中國他擁有那樣的轉向不足賽車。他展現了一小會我們希望他達到的層次,他是去不能持續。這顯示了他的賽車在總體表現上處於刀鋒邊緣。 需要討論一下來獲得一致性以使他能收穫信息並向前進。 [color="#FF0000"]4 威廉姆斯[/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9.jpg[/img] 威廉姆斯有點像法拉利,如果說有什麼被放棄了那就是尾部。所以我相信上賽道的特性加強了FW36 ,賽車看上去前端非常積極,轉向非常突然。這一般在排位賽新胎時是非常好的特性,但是當正賽長距離時這會很快毀了後胎。上週末它看上去沒有那麼激進。 [color="#FF0000"]5 印度力量[/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0.jpg[/img] 印度力量是以小搏大,我毫不懷疑多一點下壓力不會有問題,但對我來說這車的特性看上去不錯。它裝上輪胎後很不錯而且一直有很好的指向和平衡。多方面都符合車手的需要。 在賽道邊我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車手不是很滿意剎車踏板,暗示了賽車感覺不是很正確。 [color="#FF0000"]6 小紅牛[/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1.jpg[/img] 小紅牛賽季開始時也很不錯,比過去幾年都好而且表現一致。這是紅牛二隊而且都用雷諾引擎,所以你可以想到有很多交集或者至少是合理的技術關係。 賽車看上去有很好的平衡,而且像印度力量一樣能照顧好輪胎,所以如果車隊可以跟上研發節奏,那它可以在大多數賽道上有競爭力。 [color="#FF0000"] 7 邁凱輪[/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2.jpg[/img] 邁凱輪又是另一個故事。墨爾本賽季開始時非常好,但從那以後就開始掙扎。 我在中國1 號彎到2 號彎之間觀察,這是前部抓地力的重要區域,我必須說兩輛邁凱輪每圈過這裡時都走不同的線,我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 如果車手試圖和其他人一樣走在路中間,賽車會有很大的轉向不足。所以他們會試圖擁抱內線路肩,這意味著他們在2 號彎有一個更窄的入口。這看上去不妙。 車隊在說需要​​更多的下壓力,我肯定這個每個車隊都喜歡。但對我來說,這是空動或抓地力連續性問題因為這與全局負載是相對的。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研發計劃,但是過去幾年邁凱輪看上去不能找到是什麼阻止賽車前進的原因並駕馭他們的研發計劃來解決那些問題。 [color="#FF0000"]8 路特斯[/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3.jpg[/img] 路特斯本賽季有個嚴酷的開始,錯失了第一次測試後又遭遇嚴重的動力單元安裝問題。直到巴林他們才有一些有意義的試跑。 在上海,格羅斯讓雨地排位第十。我很確定是賽道條件有利於他們。在乾地,看上去有點棘手。車手好像很勉強的激進駕駛。 這是因為他們不確定如果他們猛推賽車會做什麼,所以這看上去並不是非常鼓舞的。 [color="#FF0000"]9 索伯,馬魯西亞,卡特漢姆[/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4.jpg[/img] 對於索伯,馬魯西亞和卡特漢姆,他們只是沒有頂尖車隊的抓地力水平和更重要的平衡。對他們的車手來說每個彎角都是個新體驗。 我並不想責備他們因為我曾經也在那裡並受困於這種挫折。小車隊很困難,他們沒有很多的預算可以持續研發,但只要老闆理解了這些並把目光投向合適的地方,他們會取得緩慢而穩定的進步。如果組織內有人指望這些車隊中的任何一個挑戰前排,這都會是個內部崩潰 有可能走出賽道,比較一下你自己的車和別人的車的特性,當我走出去的時候 ,我沒有看到很多車隊成員在那裡。 每個人收集到的成堆的數據只是關於他們自己的賽車,所以他們應該走出去近距離看一下競爭對手。也許一個研發計劃優先級的變化或者至少是實施會帶來更早的改進。 http://bbs.hupu.com/9366595.html

2014/04/24 21:29:47

發文IP 92.142.*.*

加里 安德森的賽道邊判斷 凹凸體育的記者加里安德森不管動力單元的特性而基於每部車子的底盤的表現評價了F1 的格局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3.jpg[/img] 拋開可以預見的梅賽德斯1-2. 中國大獎賽對與追趕集團產生了非常不同的結果。 這可能有點困惑,但是現實是,如果你要為贏得世界冠軍而戰鬥,你就需要一輛可以在所有賽道上都工作的車。這就是紅牛最近幾年一直有的而現在梅賽德斯擁有的。 問題是,這為什麼會發生呢?為什麼車隊不能簡單的通過設置使賽車適應每條賽​​道的需求呢? 根本原因是賽車的DNA ,而不是簡單的設置。這是有關車隊如何設定賽車底盤產生抓地力的規格。所以整體概念比單一部件的累加更重要。 [color="#FF0000"]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color] 我們聽說過很多關於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賽道,所以值得解釋一下他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些會更多的影響到某些車隊或者更重要的是某些賽車。 像上海1 號彎2 號彎以及長直道前的13 號彎這樣長長的連續半徑中速彎角,前胎外側會承受很多的負載,這裡的情況是左前胎。 上海的1/2 號彎事實上是減少半徑的並且折向自己,所以影響是你像是轉一個200 度的彎,是左前輪更糟糕。如果天氣冷,這會帶來大量的顆粒化並增加轉向不足。顆粒化是輪胎最外層表面逐漸的脫落橡膠而車子變得非常滑。 後胎限制是指當彎角更快速和半徑更開放,所以賽車在這裡一直加速。這增加了後胎的壓力而導致過熱並失去抓地力 牽引力限制是當賽道基本上全是走走停停的(stop and go )。你一直在低速彎出彎時加速,所以每次加速你都給後胎壓力,由於賽道特性,沒有給他們休息的時間。 幾乎所有的賽車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每一個賽道都會放大或掩飾賽車固有的平衡問題。 [color="#FF0000"]理想的賽車[/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5.jpg[/img] 一個理想的設置的標誌是賽車在高速彎有很小的轉向不足- 超過200 公里每小時。這會給後胎減輕負載並給車手信心,他知道賽車會如何表現。 低於這個速度,你需要更多的前部抓地力來使賽車轉向並抓住彎心。這會減少前胎的壓力。但在出彎時你需要很好的牽引力。這兩項兼得是很困難的,但是可以由不同的轉向鎖死和/ 或重量轉移等空氣動力特性來達成 根據描述,彎角越慢,就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所以你需要利用它作為移動賽車平衡的一項工具。 簡而言之,在直道上賽車下壓力的中心(或者更重要的我們可以這樣說,抓地力的中心)需要被放置在尾部,這意味著剎車時,賽車尾部會更安全,當你進入高速彎時賽車會有一點轉向不足,同時給與車手對賽車尾部的信心。 彎角速度減少時,因為彎角是很緊的半徑,車手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這時抓地力中心需要前移已給更多的前部抓地力。當車手在出彎時擺脫鎖死,抓地力會再一次向後移,提供更好的牽引力。 如果你能有這些特性,並且你知道是什麼創造了他們,你將擁有一輛操控性非常好的車,而且這車對輪胎很友好並能適應如果不是所有也是大多數的賽道。 上海是個前胎限制賽道,所以基於在中國不同賽車的表現,什麼是賽車固有的特性問題?為什麼有些車適合上海而有些車不呢? 我不會說任何引擎相關的東西,只是底盤特性。車隊會被我認為的底盤表現順序評級 [color="#FF0000"]1. 紅牛[/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6.jpg[/img] 紅牛是最近幾年最好的車,在賽道邊觀察,我不得不說,他仍是最好的車,至少,在丹尼爾里卡多手上是的。 他的賽車線非常精準和連貫。而塞巴斯蒂安瓦特爾,他仍在試圖駕駛他的吹氣擴散器賽車。那種設計下,在出彎時,只要放開油門就會得到廢氣帶來的額外尾部抓地力。 2013 年,他是這方面的大師,同時紅牛有最好的系統。但現在這一切都隨風而去而他需要改變駕駛風格來適應現在格式的賽車了。 [color="#FF0000"]2. 梅賽德斯[/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7.jpg[/img] 有幾年,梅賽德斯梅賽德斯有輛對後胎很苛刻的賽車。儘管比前幾個賽季好了很多,今年的車仍有這個傾向。事實上,上賽道的特性幫助減輕了這點,這就是為何漢密爾頓在第一停軟胎時的無線電中說他沒有任何前胎顆粒化的問題。 如果賽車是為普通賽道條件完美平衡的話,他應該在第一停中有顆粒化現象,主要是因為賽道沒有很多橡膠顆粒而且賽道溫度也很低。 羅斯伯格的賽車在周五練習賽中看上去沒有漢密爾頓的平衡好。他很努力而且車子走的更大,其他一些賽道比如巴塞羅那可能會把梅賽德斯的這種對後輪高負載的特性帶回來。 [color="#FF0000"]3 法拉利[/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8.jpg[/img] 當我觀察法拉利在賽道上和車手的額外努力時,他總是向尾部妥協。因為上海是個前胎限制賽道,這會使賽車變得有好的平衡。因而費爾南多阿隆索說他上週日的第三名使法拉利和別人一樣驚訝。 對於基米萊科寧,他不喜歡像在中國他擁有那樣的轉向不足賽車。他展現了一小會我們希望他達到的層次,他是去不能持續。這顯示了他的賽車在總體表現上處於刀鋒邊緣。 需要討論一下來獲得一致性以使他能收穫信息並向前進。 [color="#FF0000"]4 威廉姆斯[/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79.jpg[/img] 威廉姆斯有點像法拉利,如果說有什麼被放棄了那就是尾部。所以我相信上賽道的特性加強了FW36 ,賽車看上去前端非常積極,轉向非常突然。這一般在排位賽新胎時是非常好的特性,但是當正賽長距離時這會很快毀了後胎。上週末它看上去沒有那麼激進。 [color="#FF0000"]5 印度力量[/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0.jpg[/img] 印度力量是以小搏大,我毫不懷疑多一點下壓力不會有問題,但對我來說這車的特性看上去不錯。它裝上輪胎後很不錯而且一直有很好的指向和平衡。多方面都符合車手的需要。 在賽道邊我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車手不是很滿意剎車踏板,暗示了賽車感覺不是很正確。 [color="#FF0000"]6 小紅牛[/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1.jpg[/img] 小紅牛賽季開始時也很不錯,比過去幾年都好而且表現一致。這是紅牛二隊而且都用雷諾引擎,所以你可以想到有很多交集或者至少是合理的技術關係。 賽車看上去有很好的平衡,而且像印度力量一樣能照顧好輪胎,所以如果車隊可以跟上研發節奏,那它可以在大多數賽道上有競爭力。 [color="#FF0000"] 7 邁凱輪[/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2.jpg[/img] 邁凱輪又是另一個故事。墨爾本賽季開始時非常好,但從那以後就開始掙扎。 我在中國1 號彎到2 號彎之間觀察,這是前部抓地力的重要區域,我必須說兩輛邁凱輪每圈過這裡時都走不同的線,我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 如果車手試圖和其他人一樣走在路中間,賽車會有很大的轉向不足。所以他們會試圖擁抱內線路肩,這意味著他們在2 號彎有一個更窄的入口。這看上去不妙。 車隊在說需要​​更多的下壓力,我肯定這個每個車隊都喜歡。但對我來說,這是空動或抓地力連續性問題因為這與全局負載是相對的。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研發計劃,但是過去幾年邁凱輪看上去不能找到是什麼阻止賽車前進的原因並駕馭他們的研發計劃來解決那些問題。 [color="#FF0000"]8 路特斯[/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3.jpg[/img] 路特斯本賽季有個嚴酷的開始,錯失了第一次測試後又遭遇嚴重的動力單元安裝問題。直到巴林他們才有一些有意義的試跑。 在上海,格羅斯讓雨地排位第十。我很確定是賽道條件有利於他們。在乾地,看上去有點棘手。車手好像很勉強的激進駕駛。 這是因為他們不確定如果他們猛推賽車會做什麼,所以這看上去並不是非常鼓舞的。 [color="#FF0000"]9 索伯,馬魯西亞,卡特漢姆[/color]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98584.jpg[/img] 對於索伯,馬魯西亞和卡特漢姆,他們只是沒有頂尖車隊的抓地力水平和更重要的平衡。對他們的車手來說每個彎角都是個新體驗。 我並不想責備他們因為我曾經也在那裡並受困於這種挫折。小車隊很困難,他們沒有很多的預算可以持續研發,但只要老闆理解了這些並把目光投向合適的地方,他們會取得緩慢而穩定的進步。如果組織內有人指望這些車隊中的任何一個挑戰前排,這都會是個內部崩潰 有可能走出賽道,比較一下你自己的車和別人的車的特性,當我走出去的時候 ,我沒有看到很多車隊成員在那裡。 每個人收集到的成堆的數據只是關於他們自己的賽車,所以他們應該走出去近距離看一下競爭對手。也許一個研發計劃優先級的變化或者至少是實施會帶來更早的改進。 http://bbs.hupu.com/9366595.html
加里 安德森的賽道邊判斷
凹凸體育的記者加里安德森不管動力單元的特性而基於每部車子的底盤的表現評價了F1 的格局


拋開可以預見的梅賽德斯1-2. 中國大獎賽對與追趕集團產生了非常不同的結果。

這可能有點困惑,但是現實是,如果你要為贏得世界冠軍而戰鬥,你就需要一輛可以在所有賽道上都工作的車。這就是紅牛最近幾年一直有的而現在梅賽德斯擁有的。

問題是,這為什麼會發生呢?為什麼車隊不能簡單的通過設置使賽車適應每條賽​​道的需求呢?


根本原因是賽車的DNA ,而不是簡單的設置。這是有關車隊如何設定賽車底盤產生抓地力的規格。所以整體概念比單一部件的累加更重要。

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


我們聽說過很多關於前胎限制,後胎限制,牽引力限制賽道,所以值得解釋一下他們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些會更多的影響到某些車隊或者更重要的是某些賽車。

像上海1 號彎2 號彎以及長直道前的13 號彎這樣長長的連續半徑中速彎角,前胎外側會承受很多的負載,這裡的情況是左前胎。


上海的1/2 號彎事實上是減少半徑的並且折向自己,所以影響是你像是轉一個200 度的彎,是左前輪更糟糕。如果天氣冷,這會帶來大量的顆粒化並增加轉向不足。顆粒化是輪胎最外層表面逐漸的脫落橡膠而車子變得非常滑。


後胎限制是指當彎角更快速和半徑更開放,所以賽車在這裡一直加速。這增加了後胎的壓力而導致過熱並失去抓地力


牽引力限制是當賽道基本上全是走走停停的(stop and go )。你一直在低速彎出彎時加速,所以每次加速你都給後胎壓力,由於賽道特性,沒有給他們休息的時間。
幾乎所有的賽車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每一個賽道都會放大或掩飾賽車固有的平衡問題。
理想的賽車


一個理想的設置的標誌是賽車在高速彎有很小的轉向不足- 超過200 公里每小時。這會給後胎減輕負載並給車手信心,他知道賽車會如何表現。


低於這個速度,你需要更多的前部抓地力來使賽車轉向並抓住彎心。這會減少前胎的壓力。但在出彎時你需要很好的牽引力。這兩項兼得是很困難的,但是可以由不同的轉向鎖死和/ 或重量轉移等空氣動力特性來達成
根據描述,彎角越慢,就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所以你需要利用它作為移動賽車平衡的一項工具。
簡而言之,在直道上賽車下壓力的中心(或者更重要的我們可以這樣說,抓地力的中心)需要被放置在尾部,這意味著剎車時,賽車尾部會更安全,當你進入高速彎時賽車會有一點轉向不足,同時給與車手對賽車尾部的信心。


彎角速度減少時,因為彎角是很緊的半徑,車手需要更多的轉向鎖死。這時抓地力中心需要前移已給更多的前部抓地力。當車手在出彎時擺脫鎖死,抓地力會再一次向後移,提供更好的牽引力。
如果你能有這些特性,並且你知道是什麼創造了他們,你將擁有一輛操控性非常好的車,而且這車對輪胎很友好並能適應如果不是所有也是大多數的賽道。


上海是個前胎限制賽道,所以基於在中國不同賽車的表現,什麼是賽車固有的特性問題?為什麼有些車適合上海而有些車不呢?
我不會說任何引擎相關的東西,只是底盤特性。車隊會被我認為的底盤表現順序評級




1. 紅牛


紅牛是最近幾年最好的車,在賽道邊觀察,我不得不說,他仍是最好的車,至少,在丹尼爾里卡多手上是的。
他的賽車線非常精準和連貫。而塞巴斯蒂安瓦特爾,他仍在試圖駕駛他的吹氣擴散器賽車。那種設計下,在出彎時,只要放開油門就會得到廢氣帶來的額外尾部抓地力。
2013 年,他是這方面的大師,同時紅牛有最好的系統。但現在這一切都隨風而去而他需要改變駕駛風格來適應現在格式的賽車了。




2. 梅賽德斯


有幾年,梅賽德斯梅賽德斯有輛對後胎很苛刻的賽車。儘管比前幾個賽季好了很多,今年的車仍有這個傾向。事實上,上賽道的特性幫助減輕了這點,這就是為何漢密爾頓在第一停軟胎時的無線電中說他沒有任何前胎顆粒化的問題。
如果賽車是為普通賽道條件完美平衡的話,他應該在第一停中有顆粒化現象,主要是因為賽道沒有很多橡膠顆粒而且賽道溫度也很低。
羅斯伯格的賽車在周五練習賽中看上去沒有漢密爾頓的平衡好。他很努力而且車子走的更大,其他一些賽道比如巴塞羅那可能會把梅賽德斯的這種對後輪高負載的特性帶回來。



3 法拉利


當我觀察法拉利在賽道上和車手的額外努力時,他總是向尾部妥協。因為上海是個前胎限制賽道,這會使賽車變得有好的平衡。因而費爾南多阿隆索說他上週日的第三名使法拉利和別人一樣驚訝。
對於基米萊科寧,他不喜歡像在中國他擁有那樣的轉向不足賽車。他展現了一小會我們希望他達到的層次,他是去不能持續。這顯示了他的賽車在總體表現上處於刀鋒邊緣。
需要討論一下來獲得一致性以使他能收穫信息並向前進。



4 威廉姆斯


威廉姆斯有點像法拉利,如果說有什麼被放棄了那就是尾部。所以我相信上賽道的特性加強了FW36 ,賽車看上去前端非常積極,轉向非常突然。這一般在排位賽新胎時是非常好的特性,但是當正賽長距離時這會很快毀了後胎。上週末它看上去沒有那麼激進。



5 印度力量


印度力量是以小搏大,我毫不懷疑多一點下壓力不會有問題,但對我來說這車的特性看上去不錯。它裝上輪胎後很不錯而且一直有很好的指向和平衡。多方面都符合車手的需要。
在賽道邊我注意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車手不是很滿意剎車踏板,暗示了賽車感覺不是很正確。



6 小紅牛


小紅牛賽季開始時也很不錯,比過去幾年都好而且表現一致。這是紅牛二隊而且都用雷諾引擎,所以你可以想到有很多交集或者至少是合理的技術關係。
賽車看上去有很好的平衡,而且像印度力量一樣能照顧好輪胎,所以如果車隊可以跟上研發節奏,那它可以在大多數賽道上有競爭力。

7 邁凱輪


邁凱輪又是另一個故事。墨爾本賽季開始時非常好,但從那以後就開始掙扎。
我在中國1 號彎到2 號彎之間觀察,這是前部抓地力的重要區域,我必須說兩輛邁凱輪每圈過這裡時都走不同的線,我以前從來沒見過這樣的。
如果車手試圖和其他人一樣走在路中間,賽車會有很大的轉向不足。所以他們會試圖擁抱內線路肩,這意味著他們在2 號彎有一個更窄的入口。這看上去不妙。
車隊在說需要​​更多的下壓力,我肯定這個每個車隊都喜歡。但對我來說,這是空動或抓地力連續性問題因為這與全局負載是相對的。
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研發計劃,但是過去幾年邁凱輪看上去不能找到是什麼阻止賽車前進的原因並駕馭他們的研發計劃來解決那些問題。

8 路特斯


路特斯本賽季有個嚴酷的開始,錯失了第一次測試後又遭遇嚴重的動力單元安裝問題。直到巴林他們才有一些有意義的試跑。
在上海,格羅斯讓雨地排位第十。我很確定是賽道條件有利於他們。在乾地,看上去有點棘手。車手好像很勉強的激進駕駛。
這是因為他們不確定如果他們猛推賽車會做什麼,所以這看上去並不是非常鼓舞的。


9 索伯,馬魯西亞,卡特漢姆


對於索伯,馬魯西亞和卡特漢姆,他們只是沒有頂尖車隊的抓地力水平和更重要的平衡。對他們的車手來說每個彎角都是個新體驗。
我並不想責備他們因為我曾經也在那裡並受困於這種挫折。小車隊很困難,他們沒有很多的預算可以持續研發,但只要老闆理解了這些並把目光投向合適的地方,他們會取得緩慢而穩定的進步。如果組織內有人指望這些車隊中的任何一個挑戰前排,這都會是個內部崩潰
有可能走出賽道,比較一下你自己的車和別人的車的特性,當我走出去的時候 ,我沒有看到很多車隊成員在那裡。
每個人收集到的成堆的數據只是關於他們自己的賽車,所以他們應該走出去近距離看一下競爭對手。也許一個研發計劃優先級的變化或者至少是實施會帶來更早的改進。
http://bbs.hupu.com/9366595.html

0

則留言

1
熱門新聞
2024年「U-CAR電動風雲車票選」開跑,囊括40款現行販售的純電車型、31款純電期待新車,讓您親身參與投票電動風雲車。
Bentley宣布、將在5月7日帶來全球僅會生產16輛的第三款Mulliner定製車型,且搶先公布兩張新車的局部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