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則留言

3

臥雲眠月伴星醉(jimmy562004)

2013/12/17 08:32:46

發文

#5225202 IP 242.3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小弟起這棟樓,純粹是想請教「懸吊幾何」問題的;
所以小弟拜託各位大大,請不要把樓蓋歪!謝謝! 😇 😇

不好意思 !

大大的風度一流!小弟拜謝! 😍
也終於明白大大上回在別版說的是什麼事情了: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257141&page=8#post_160
😇


唉..........
我在國三和美段以定速110跑外側.
那天風強.
在行駛時就一直覺的像有一隻手在托著車身.
可能是遇銜接縫上下起伏關係.
車子正在上浮時忽然一陣強風刮來.
居然將車子從外線吹到中線去.
還好當時中線沒有車子.
我嚇到只敢以80公里跑....................

本想尋求更換硬一點的避震器看是否能改善.
豈知我開修護場的學長介紹去的店家勸告我不要改.
鎖避震器最上面稱為避震塔的地方.
這車鈑金太薄會因為避震器改硬造成避震塔龜裂.
一陣子之後有可能會從這裡穿出.

我車老了也開始在壞這壞那.
可以花錢修的該花還是要花.
偏偏最重要的安全性花也沒用.
我能不換車嗎?
😌


大大當時開的車是 Altis 嗎?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




請參閱 :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161996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是沒錯.

底盤不是只有避震器而已.
還有車胎以及車身.
這三者都有關聯.
我不知道如何去將我所理解的用文字敘述出來.
關於懸吊學問很深.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有些車後避震器筒身跟彈簧是設計分開的?
臥雲眠月酒香醉.

RollsRoyce(wraith)

2013/12/17 11:59:47

發文

#5225576 IP 242.4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先確定圖片的來源,再決定值不值得花時間去思考它為何這樣設計。

或者直些把 208 頂起來拍照,再來思考設計背後的原理。

QQQ2011(qqq2011)

2013/12/17 12:03:42

發文

#5225583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請參閱 :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161996

大大真厲害,自己 DIY! 😍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恕刪)...........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有些車後避震器筒身跟彈簧是設計分開的?


減震筒跟彈簧的安裝位置,本來就是可以分離的;甚至,
有些車 (e.g.前幾代的 Suzuki Vitara) 的麥花臣「前懸吊」也是採用「筒簧分離」的!
只是,
如果採用「筒簧分離」的話,減震筒的阻尼計算比較麻煩一點;
因為此時的彈簧係數必須經過槓桿計算的補償。詳情請參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

QQQ2011(qqq2011)

2013/12/17 12:10:07

發文

#5225591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raith (RollsRoyce) 所寫
先確定圖片的來源,再決定值不值得花時間去思考它為何這樣設計。
或者直些把 208 頂起來拍照,再來思考設計背後的原理。

「老鳥」大大說的很對!好評 +1 😍 但是 ......
「菜鳥」小弟只是一介貧民,沒有門路去「把 208 頂起來拍照」... 😇

RollsRoyce(wraith)

2013/12/17 12:48:44

發文

#5225609 IP 242.4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Peugeot 308 Rear Suspension Arm Beam Mounting Brackets

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在阻止兩個輪子同時上下,使拖曳臂產生獨立懸吊的效果。但是遇到要兩個輪子同時上下的時候,角度太大它就會內傷。
所以盡量不要完全正對著減速凸高速開過去。要麻歪一點,要麻慢一點。

小光(rolkilos)

2013/12/17 13:10:56

發文

#5225636 IP 90.16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補充說明)

...............
在上圖的結構中,如果左右兩輪「一齊」上下動作,
那根扭力樑則「不會在同一平面上」,i.e. 扭力樑會產生 bending 形變!

而這就是小弟的疑惑所在:扭力樑不是應該只負責 twist 形變的嗎?
況且,這樣設計 (讓扭力樑產生 bending 形變) 到底有什麼好處? 😵



按圖來看,那個樑是會拉開,應該不會bending...

但不管是拉是壓,車廠會想出這種看起來不會動,但實際上會動的機構,就是為了省錢(雖然都是宣稱可以省空間)。
這種設計,鐵套兩邊就算留了滑動的間隙,鐵套的夾角跟扭力樑,會讓後輪限制住不會左右滑動。
這樣不用搞很粗勇的拖曳臂、不用去想車輪定位的問題.....

而且扭力樑的位置,讓扭力樑承受的不只是扭力,就算是單輪作動,也還是會bending的。
綠螘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烤隻乾魷魚 淺酌好良伴

周爸(tm20)

2013/12/17 13:37:21

發文

#5225667 IP 92.13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jimmy562004 (臥雲眠月)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小弟起這棟樓,純粹是想請教「懸吊幾何」問題的;
所以小弟拜託各位大大,請不要把樓蓋歪!謝謝! 😇 😇

不好意思 !

大大的風度一流!小弟拜謝! 😍
也終於明白大大上回在別版說的是什麼事情了:
http://forum.u-car.com.tw/thread.asp?forumid=257141&page=8#post_160
😇



唉..........
我在國三和美段以定速110跑外側.
那天風強.
在行駛時就一直覺的像有一隻手在托著車身.
可能是遇銜接縫上下起伏關係.
車子正在上浮時忽然一陣強風刮來.
居然將車子從外線吹到中線去.
還好當時中線沒有車子.
我嚇到只敢以80公里跑....................

本想尋求更換硬一點的避震器看是否能改善.
豈知我開修護場的學長介紹去的店家勸告我不要改.
鎖避震器最上面稱為避震塔的地方.
這車鈑金太薄會因為避震器改硬造成避震塔龜裂.
一陣子之後有可能會從這裡穿出.
那是改裝的避震器採用直卷彈簧,將避震器上座改小才會發生
直接把力道回歸在小小的上座,並且這上座並不吻合避震塔的貼面,就會發生。

若像是御用廠的設計,HONDA對應MUGEN或MODULO都是沿用原廠形式上座
讓上座的力道完全分散


我車老了也開始在壞這壞那.
可以花錢修的該花還是要花.
偏偏最重要的安全性花也沒用.
我能不換車嗎?



😌

周爸(tm20)

2013/12/17 13:50:10

發文

#5225692 IP 92.13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大大當時開的車是 Altis 嗎?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這只有舒適而已,對於行路感會產生模糊,高速同時無法提早得到危險的訊息,一旦訊息為0沒事,一有狀況就1失控。
路感回饋非常重要

高速..避震器的反應速度要快。不能含糊著多餘的上跟下
碰到路面突起,輪胎會上升壓縮,壓縮後要快速歸位到
碰到路面凹洞,輪胎會下降撐開,撐開後回歸到正常路面之後必定會回歸到位。
坦白說我害怕,多餘的含糊的壓縮與撐開的上下行程。

QQQ2011(qqq2011)

2013/12/17 16:35:18

發文

#5226114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raith (RollsRoyce) 所寫


Peugeot 308 Rear Suspension Arm Beam Mounting Brackets

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在阻止兩個輪子同時上下,使拖曳臂產生獨立懸吊的效果。但是遇到要兩個輪子同時上下的時候,角度太大它就會內傷。
所以盡量不要完全正對著減速凸高速開過去。要麻歪一點,要麻慢一點。


感謝大大賜圖!好評 +1 😍
既然 308 是這種設計,那麼 208 我想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 😇

QQQ2011(qqq2011)

2013/12/17 16:39:21

發文

#5226127 IP 52.177.*.* 修改過 2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3/12/17 16:39:21

發文IP 52.177.*.*

[quote=tm20 (周爸)][quote=qqq2011 (QQQ2011)]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害羞]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微笑] [/quote]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這只有舒適而已,對於行路感會產生模糊,高速同時無法提早得到危險的訊息,一旦訊息為0沒事,一有狀況就1失控。 [color="#FF0000"]路感回饋非常重要[/color] 高速..避震器的反應速度要快。不能含糊著多餘的上跟下 碰到路面突起,輪胎會上升壓縮,壓縮後要快速歸位到 碰到路面凹洞,輪胎會下降撐開,撐開後回歸到正常路面之後必定會回歸到位。 坦白說我害怕,多餘的含糊的壓縮與撐開的上下行程。[/quote] 請參閱: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url] 如上文所述,減震筒的阻尼係數必須要依照彈簧的彈性係數來進行估算。 而大大所說的「路感模糊」, 其實就是「under-damping,欠阻尼」(阻尼係數過低) 所導致的「多餘的餘震」。 另外, 大大只提到了「輪胎的上升壓縮、下降撐開」動態,卻忘了「車身的升降」動態! i.e.,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如果「彈簧/避震 太硬」的話, 往往在彈簧還來不及完成壓縮動作 (i.e.車輪只上升到應有行程的半途) 之時, 衝擊便已傳至車身、而導致車身「起飛」(上浮)!這樣可能會更危險! 總之,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所以, 懸吊的學問,真的深似海 .... (深到快把小弟我淹死了) [傻笑]

2013/12/17 17:08:32

發文IP 52.177.*.*

[quote=tm20 (周爸)][quote=qqq2011 (QQQ2011)]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害羞]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微笑] [/quote]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這只有舒適而已,對於行路感會產生模糊,高速同時無法提早得到危險的訊息,一旦訊息為0沒事,一有狀況就1失控。 [color="#FF0000"]路感回饋非常重要[/color] 高速..避震器的反應速度要快。不能含糊著多餘的上跟下 碰到路面突起,輪胎會上升壓縮,壓縮後要快速歸位到 碰到路面凹洞,輪胎會下降撐開,撐開後回歸到正常路面之後必定會回歸到位。 坦白說我害怕,多餘的含糊的壓縮與撐開的上下行程。[/quote] 請參閱: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url] 如上文所述,減震筒的阻尼係數必須要依照彈簧的彈性係數來進行估算。 而大大所說的「路感模糊」, 其實就是「under-damping,欠阻尼」(阻尼係數過低) 所導致的「多餘的餘震」。 另外, 大大只提到了「輪胎的上升壓縮、下降撐開」動態,卻忘了「車身的升降」動態! i.e.,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如果「彈簧/避震 太硬」的話, 往往在彈簧還來不及完成壓縮動作 (i.e.車輪只上升到應有行程的半途) 之時, 衝擊便已傳至車身、而導致車身「起飛」(上浮)!這樣可能會更危險! 總之,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所以, 才有「防傾桿,anti-roll bar」的出現,以便在「太軟」與「太硬」之間取得妥協) 總之, 懸吊的學問,真的深似海 .... (深到快把小弟我淹死了) [傻笑]

2013/12/17 21:52:12

發文IP 52.177.*.*

[quote=tm20 (周爸)][quote=qqq2011 (QQQ2011)]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害羞]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微笑] [/quote]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這只有舒適而已,對於行路感會產生模糊,高速同時無法提早得到危險的訊息,一旦訊息為0沒事,一有狀況就1失控。 [color="#FF0000"]路感回饋非常重要[/color] 高速..避震器的反應速度要快。不能含糊著多餘的上跟下 碰到路面突起,輪胎會上升壓縮,壓縮後要快速歸位到 碰到路面凹洞,輪胎會下降撐開,撐開後回歸到正常路面之後必定會回歸到位。 坦白說我害怕,多餘的含糊的壓縮與撐開的上下行程。[/quote] 請參閱: [url="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url] 如上文所述,減震筒的阻尼係數必須要依照彈簧的彈性係數來進行估算。 而大大所說的「路感模糊」, 其實就是「under-damping,欠阻尼」(阻尼係數過低) 所導致的「多餘的餘震」。 另外, 大大只提到了「輪胎的上升壓縮、下降撐開」動態,卻忘了「車身的升降」動態! i.e.,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如果「[b][color="#FF0000"]彈簧/避震 太硬[/color][/b]」的話, 往往在[b][color="#FF0000"]彈簧還來不及完成壓縮動作[/color][/b] (i.e.車輪只上升到應有行程的半途) 之時, [b][color="#FF0000"]衝擊便已傳至車身[/color][/b]、而導致車身「起飛」(上浮)!這樣可能會更危險! 總之,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所以, 才有「防傾桿,anti-roll bar」的出現,以便在「太軟」與「太硬」之間取得妥協) 總之, 懸吊的學問,真的深似海 .... (深到快把小弟我淹死了) [傻笑]
回應 tm20 (周爸)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這只有舒適而已,對於行路感會產生模糊,高速同時無法提早得到危險的訊息,一旦訊息為0沒事,一有狀況就1失控。
路感回饋非常重要

高速..避震器的反應速度要快。不能含糊著多餘的上跟下
碰到路面突起,輪胎會上升壓縮,壓縮後要快速歸位到
碰到路面凹洞,輪胎會下降撐開,撐開後回歸到正常路面之後必定會回歸到位。
坦白說我害怕,多餘的含糊的壓縮與撐開的上下行程。


請參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

如上文所述,減震筒的阻尼係數必須要依照彈簧的彈性係數來進行估算。
而大大所說的「路感模糊」,
其實就是「under-damping,欠阻尼」(阻尼係數過低) 所導致的「多餘的餘震」。
另外,
大大只提到了「輪胎的上升壓縮、下降撐開」動態,卻忘了「車身的升降」動態!
i.e.,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如果「彈簧/避震 太硬」的話,
往往在彈簧還來不及完成壓縮動作 (i.e.車輪只上升到應有行程的半途) 之時,
衝擊便已傳至車身、而導致車身「起飛」(上浮)!這樣可能會更危險!
總之,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所以,
才有「防傾桿,anti-roll bar」的出現,以便在「太軟」與「太硬」之間取得妥協)
總之,
懸吊的學問,真的深似海 .... (深到快把小弟我淹死了) 😆

QQQ2011(qqq2011)

2013/12/17 16:56:37

發文

#5226149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剛才忘了說)
所以才有「防傾桿」(anti-roll bar) 的出現! 🙂

周爸(tm20)

2013/12/17 17:11:42

發文

#5226177 IP 92.136.*.*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tm20 (周爸)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這只有舒適而已,對於行路感會產生模糊,高速同時無法提早得到危險的訊息,一旦訊息為0沒事,一有狀況就1失控。
路感回饋非常重要

高速..避震器的反應速度要快。不能含糊著多餘的上跟下
碰到路面突起,輪胎會上升壓縮,壓縮後要快速歸位到
碰到路面凹洞,輪胎會下降撐開,撐開後回歸到正常路面之後必定會回歸到位。
坦白說我害怕,多餘的含糊的壓縮與撐開的上下行程。


請參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

如上文所述,減震筒的阻尼係數必須要依照彈簧的彈性係數來進行估算。
而大大所說的「路感模糊」,
其實就是「under-damping,欠阻尼」(阻尼係數過低) 所導致的「多餘的餘震」。
另外,
大大只提到了「輪胎的上升壓縮、下降撐開」動態,卻忘了「車身的升降」動態!
i.e.,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如果「彈簧/避震 太硬」的話,
往往在彈簧還來不及完成壓縮動作 (i.e.車輪只上升到應有行程的半途) 之時,
衝擊便已傳至車身、而導致車身「起飛」(上浮)!這樣可能會更危險!
總之,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所以,
懸吊的學問,真的深似海 .... (深到快把小弟我淹死了) 😆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會彈起...那我連用都不會去用它!!

臥雲眠月伴星醉(jimmy562004)

2013/12/17 19:33:12

發文

#5226329 IP 242.33.*.*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tm20 (周爸)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另外要報告大大的是,小弟對懸吊的認知與您稍有不同,如下: 😊

想克服轉彎時的車身左右側傾 --> 彈簧/避震 要硬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不幸的是,以上兩者剛好互相矛盾;
而這正是 懸吊設計/底盤調校 的難處與深度所在 ... 🙂


想克服直行時的車身上下起伏 --> 彈簧/避震 要軟

這只有舒適而已,對於行路感會產生模糊,高速同時無法提早得到危險的訊息,一旦訊息為0沒事,一有狀況就1失控。
路感回饋非常重要

高速..避震器的反應速度要快。不能含糊著多餘的上跟下
碰到路面突起,輪胎會上升壓縮,壓縮後要快速歸位到
碰到路面凹洞,輪胎會下降撐開,撐開後回歸到正常路面之後必定會回歸到位。
坦白說我害怕,多餘的含糊的壓縮與撐開的上下行程。


請參閱: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B4%E7%95%8C%E9%98%BB%E5%B0%BC#.E7.B3.BB.E7.BB.9F.E8.A1.8C.E4.B8.BA

如上文所述,減震筒的阻尼係數必須要依照彈簧的彈性係數來進行估算。
而大大所說的「路感模糊」,
其實就是「under-damping,欠阻尼」(阻尼係數過低) 所導致的「多餘的餘震」。
另外,
大大只提到了「輪胎的上升壓縮、下降撐開」動態,卻忘了「車身的升降」動態!
i.e.,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如果「彈簧/避震 太硬」的話,
往往在彈簧還來不及完成壓縮動作 (i.e.車輪只上升到應有行程的半途) 之時,
衝擊便已傳至車身、而導致車身「起飛」(上浮)!這樣可能會更危險!
總之,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所以,
才有「防傾桿,anti-roll bar」的出現,以便在「太軟」與「太硬」之間取得妥協)
總之,
懸吊的學問,真的深似海 .... (深到快把小弟我淹死了) 😆



「彈簧/避震 太軟」--> 左右搖晃、餘震不已、路感模糊!

這點我是認同的.Damper的限流作用有滯力的效果.壓力會被筒身裡液壓油具有的抗壓縮特性給抵銷.但這些力量會直接往上或下傳遞.向下的話輪胎去抵銷.向上的話就要靠車身重量及剛性.分散應力.所以我說車身剛性.避震器以及輪胎是具有相關聯的.

「彈簧/避震 太硬」--> 高速遭遇路面凸起時,車身可能「起飛」、甚至導致翻車!

這我不太認同.因為再怎麼硬也不會像牛車一樣完全沒有避震效果的.沒有那種避震器.
所謂硬調的避震器是彈簧受壓縮係數質高.相同的壓縮力量被擠壓的反彈力會更強.
基於此.
他在初受力的階段承受力較高這時避震阻尼介入讓彈簧不會壓縮太緊.當他開始要反彈時也會因為阻尼限制關係不會過於不受控制.
軟 / 硬調避震器的阻尼當然是需要作匹配.避震器廠家會有這方面的數據.所以不會有那種彈到飛起來的狀況.

F-1的避震器不但硬而且行程短.事實上他要應付G力還大於車身起伏.當然賽道是比較平直.如此硬的避震器也未曾聽過因而飛起來.紐柏林跑道是有比較大的起伏.有時候我們能看到上斜坡之後下降.車身整個被提起來那種狀況.個人認為是速度加坡度加上慣性而來.並非是避震器過硬導致起飛.

個人淺見尚請指教 !
臥雲眠月酒香醉.

QQQ2011(qqq2011)

2013/12/17 23:01:09

發文

#5226564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報告 臥雲大大: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力的傳遞路徑是:
路面的凸起 --> 輪胎 --> 彈簧/減震筒/防傾桿 --> 車身
i.e.
此時,「彈簧/減震筒/防傾桿」就是路面與車身之間的「介質」;
而根據物理學 -- 「介質」越硬、力的傳遞就越快!

所以,小弟先前才會這樣說: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
當車輛在「高速、直行」時碰到路面的凸起,此時如果「彈簧/避震 太硬」的話,
往往在彈簧還來不及完成壓縮動作 (i.e.車輪只上升到應有行程的半途) 之時,
衝擊力便已傳至車身、而導致車身「起飛」(上浮)!這樣可能會更危險!
..........................

QQQ2011(qqq2011)

2013/12/18 20:47:48

發文

#5227899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補充說明)

這是傳統的「拖曳臂附扭力樑」(Twist-beam rear suspension):

在上圖的結構中,如果左右兩輪「一齊」上下動作,
則那個藍色的 ㄇ 字形「仍在同一平面上」,i.e. 扭力樑不會有明顯的形變;
而只有在「一輪不動 & 另一輪上下動」或「兩輪一上一下」時,
扭力樑才會有 twist 形變。

但是,
反觀另外那張疑似「拖曳臂附扭力樑」的結構圖:



在上圖的結構中,如果左右兩輪「一齊」上下動作,
那根扭力樑則「不會在同一平面上」,i.e. 扭力樑會產生 bending 形變!

而這就是小弟的疑惑所在:扭力樑不是應該只負責 twist 形變的嗎?
況且,這樣設計 (讓扭力樑產生 bending 形變) 到底有什麼好處? 😵


小弟今天仔細想了一下,
覺得上面那張圖(網路上找到的)可能無法清楚表達,於是將它修改了一下:



在上圖的結構中,如果左右兩輪「一齊」往上動作 (e.g.碰到路面上的減速凸起),則有兩種可能:

1. 左右那兩個轉軸樞紐,會在鐵套橡膠的彈性變形範圍內進行「左右滾轉」(如上圖中的藍色箭頭所示)。

2. 如果動作幅度超出了上述滾轉角度的限制,那麼那根扭力樑將「不會在同一平面上」,
i.e. 扭力樑會在上圖中的藍色圈圈處產生 bending 形變。

坦白說,小弟個人不太喜歡這種設計 .... 😇

都什麼年代了還4塊雞(wz11390757)

2013/12/18 21:17:50

發文

#5227919 IP 243.8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我們使用拖曳臂的Altis在五指山跟TIS賽道照樣跑第一😆

QQQ2011(qqq2011)

2013/12/18 21:25:37

發文

#5227924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z11390757 (都什麼年代了還四塊雞) 所寫
我們使用拖曳臂的Altis在五指山跟TIS賽道照樣跑第一😆

所謂的「人要比車強」?給您們拍拍手! 😍

都什麼年代了還4塊雞(wz11390757)

2013/12/18 21:31:04

發文

#5227927 IP 243.82.*.*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wz11390757 (都什麼年代了還四塊雞) 所寫
我們使用拖曳臂的Altis在五指山跟TIS賽道照樣跑第一😆

所謂的「人要比車強」?給您們拍拍手! 😍



TIS賽道同級車跑第一 是01測出來的

五指山同級車跑第一 是一手車訊測出來的

是給01跟一手車訊比車兇的車手拍拍手才對😍😆

QQQ2011(qqq2011)

2013/12/18 21:44:45

發文

#5227933 IP 52.177.*.*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wz11390757 (都什麼年代了還四塊雞) 所寫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回應 wz11390757 (都什麼年代了還四塊雞) 所寫
我們使用拖曳臂的Altis在五指山跟TIS賽道照樣跑第一😆

所謂的「人要比車強」?給您們拍拍手! 😍

TIS賽道同級車跑第一 是01測出來的
五指山同級車跑第一 是一手車訊測出來的
是給01跟一手車訊比車兇的車手拍拍手才對😍😆


😆

都什麼年代了還4塊雞(wz11390757)

2013/12/18 22:09:02

發文

#5227961 IP 243.82.*.* 修改過 1 次 (顯示最近5筆修改紀錄) 檢舉這篇文章

2013/12/18 22:09:02

發文IP 243.82.*.*

那你要去問它們囉[傻笑] 五指山Altis同級車第一 最快成績 2:03.95 [url="http://www.carnews.com/article.php?id=21549&p=1"]http://www.carnews.com/article.php?id=21549&p=1[/url] LTNS賽道Altis同級車第一 最快單圈 1分07秒6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wbKnM5p8uLY[/youtube]

2013/12/18 22:10:24

發文IP 243.82.*.*

[quote=qqq2011 (QQQ2011)] [img]http://attach.u-forum.com.tw/attach_678761.jpg[/img] [傻笑] [/quote] 那你要去問它們囉[傻笑] 五指山Altis同級車第一 最快成績 2:03.95 [url="http://www.carnews.com/article.php?id=21549&p=1"]http://www.carnews.com/article.php?id=21549&p=1[/url] LTNS賽道Altis同級車第一 最快單圈 1分07秒6 [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wbKnM5p8uLY[/youtube]
回應 qqq2011 (QQQ2011) 所寫


😆




那你要去問它們囉😆



五指山Altis同級車第一
最快成績 2:03.95
http://www.carnews.com/article.php?id=21549&p=1


LTNS賽道Altis同級車第一
最快單圈 1分07秒6



熱門新聞
2024年「U-CAR電動風雲車票選」開跑,囊括40款現行販售的純電車型、31款純電期待新車,讓您親身參與投票電動風雲車。
Mercedes-Benz打造Fun電星樂園於高雄、台北展開,提供完整純電車款試駕體驗精選人氣美食、限量質感品牌手作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