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使用兩套「廢氣檢測」標準
從88年1月1日起,汽油引擎的廢氣檢測標準如下(使用中車輛):於「怠速」進行測定<br>CO------------1.2%<br>HC------------200ppm<br><br>但是Honda/Ferio Civic 1.7 宣稱的LEV(Low Emissions Vehicle)引擎,其所根據比較的「國家第三期排放管制標準」,卻是於「行車型態」測定之<br>(A).法規標準<br>CO------------2.11(克/公里)<br>HC------------0.155(克/公里)<br>NOx-----------0.25(克/公里)<br><br>(B). Honda/Ferio Civic 1.7<br>CO------------0.34(克/公里)<br>HC------------0.065(克/公里)<br>NOx-----------0.03(克/公里)<br><br>因此Honda/Ferio Civic 1.7宣稱其「廢氣降低率」如下:<br>CO-------------84%<br>HC-------------58%<br>NOx------------88%<br><br>請問大家:<br>(1).為何大家使用中的車輛檢測時,是於「怠速」作檢測,而Honda/Ferio Civic 1.7的出廠車,由工研院機械所進行檢測時,為何要做「行車型態」檢測?使用「怠速」檢測不是簡單多了嗎?<br>(2).「怠速」檢測時,為何CO使用%為濃度單位,而HC卻使用ppm為濃度單位?又「行車型態」檢測時,為何要使用(克/公里)為濃度單位?<br>(3). Honda/Ferio Civic 1.7要宣告它是LEV引擎時,為何不與大家使用的「怠速」檢測作比較,而是與「行車型態」檢測作比較?
其實並無雙重標準...
怠速...idle 為低轉速狀態,檢測方式就是一般驗車所看到的方法,我這邊就不多說。
至於“行車型態“檢測係採取模擬受測車在道路行進時之型態(包含加速、減速、煞車、怠速等等),與怠速檢測本來就不同。
為何使用中車輛不使用這種理論上比較準的方法,而採用怠速檢測標準?係考量“行車型態“檢測方法耗費時間與成本極高,一部車從頭到尾檢測必須花上二至三天時間,一般車主怎可能接受“驗車“要這麼長的時間?!
雖然怠速檢測結果與行車型態檢測結果相關性並不高,但這是兼顧成本與效益的一種折衷做法。
希望我的解釋您可以理解。
至於Honda為何要提不同檢測方式所得的數據,我就不清楚了。
怠速...idle 為低轉速狀態,檢測方式就是一般驗車所看到的方法,我這邊就不多說。
至於“行車型態“檢測係採取模擬受測車在道路行進時之型態(包含加速、減速、煞車、怠速等等),與怠速檢測本來就不同。
為何使用中車輛不使用這種理論上比較準的方法,而採用怠速檢測標準?係考量“行車型態“檢測方法耗費時間與成本極高,一部車從頭到尾檢測必須花上二至三天時間,一般車主怎可能接受“驗車“要這麼長的時間?!
雖然怠速檢測結果與行車型態檢測結果相關性並不高,但這是兼顧成本與效益的一種折衷做法。
希望我的解釋您可以理解。
至於Honda為何要提不同檢測方式所得的數據,我就不清楚了。
補充回應...
1.污染度採取重量法,而不是濃度法,係依照整個行車型態跑完之後所產生之總污染排放量(所以是gm)。濃度不能完全代表實際會產生之污染排放量(因為只是濃度)。
2.廢氣檢測的方法,不是僅依靠簡單快速為依據,主要係以準確可信賴的數據品質,因此行車型態檢測方式才是比較接近車輛實際排放污染狀態的檢測方法。也就是比怠速檢測要準得多了。
1.污染度採取重量法,而不是濃度法,係依照整個行車型態跑完之後所產生之總污染排放量(所以是gm)。濃度不能完全代表實際會產生之污染排放量(因為只是濃度)。
2.廢氣檢測的方法,不是僅依靠簡單快速為依據,主要係以準確可信賴的數據品質,因此行車型態檢測方式才是比較接近車輛實際排放污染狀態的檢測方法。也就是比怠速檢測要準得多了。
To:Dany
你的解說太詳盡了,本來我還以為我的問題會"石沉大海"呢!真的是太謝謝你了.
你的解說太詳盡了,本來我還以為我的問題會"石沉大海"呢!真的是太謝謝你了.
機動車輛都是屬於移動性污染源,國內外早有相關管制措施,也對這方面有深入而嚴謹的研究與實驗,同時促使汽機車產業尋求更具環保意識與經濟誘因的改善方式。
不好意思,講得太嚴肅了...
不好意思,講得太嚴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