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淺談油耗測試數據該有的認知

聊車(gogetacar)

2018/10/28 13:48:47

發文

#6053989 IP 118.161.*.*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12年來的油耗進步。

約莫12年前,筆者拿到駕照後開始開車,主要往來於學校與住家(75%高速公路),那台車是福特全壘打,也是從那時開始注意車市動態,尤其是油耗的部分,當時各家媒體都在瘋油耗測試,筆者也仿照他們在出發前把油加滿、里程數歸0,到達目的地後再把油加滿,油耗平均約在10~11km/L左右,當年新車公布油耗數據還有分美規與歐規,但不管是什麼規,這台車的油耗大概都是薪車的市區油耗,幾年後接手老爸的2008年colt plus,搭載省油利器CVT變速箱,主要往來於工作與住家(80%高速公路),油耗平均在14~15km/L,現在換了2016 mazda 3,幾次回家實測油耗都有>20km/L的成績。

能源局油耗數據能相信?

上述的三部車全壘打、colt plus、mazda 3中,後兩部能源局皆有公告油耗數據,很顯然與筆者的實測結果不同,相信有做過油耗測試的汽車消費者也是如此,此時大家應該會把矛頭指向能源局油耗數據不準確,實驗室的測試環境太過理想與現實不符(沒有考慮颳風、下雨、轉彎),測試的速度變化圖形(NEDC)不符合台灣道路真實情況。

各大汽車媒體的油耗數據比較真實?

也因此給了汽車媒體執行油耗測試的動機:給予汽車消費者更"真實"的油耗數據測試結果,但是各位應該會發現,同樣一款車不同汽車媒體所做的結果都不相同,擁有同款車輛的消費者油耗數據也不一樣,原因是:測試路線不同、路況不同、開車駕駛不同、天氣(下雨、溫度、濕度)...等等一大堆不同,而能源局的油耗測試是:相同的速度變化圖形(使得路線不同、路況不同、開車駕駛不同變為相同),控制中的實驗室環境(使得天氣相同),但就算如此大家還是喜歡參考汽車媒體的測試結果,因為媒體比較貼近消費者。

對於油耗數據該有的認知。

其實油耗數據和貼在家電用品的能源標章是一樣的,想必沒有人會認為上面寫的年耗電量會等於實際耗電量吧,因為使用的情況不同,可能會更節省,也可能更耗電,那上面的數值有意義嗎?當然有,它代表著同類型商品之間的相對節能效益。

油耗數據也是應該如此認知,當能源局公布A車平均油耗為16km/L,B車平均油耗為14km/L,其表達的意義是同樣的消費者購買A車會比B車還要省油錢(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是一種比較的概念。

不同測試方式無法比較。

而不同的測試方式是不能直接比較的,如同美規數據總是比歐規數據更漂亮,而各家汽車媒體測試的路線也不相同,所以他們彼此間的油耗數據也是不能直接拿來比較的,那同一家媒體的油耗數據呢?筆者不做解答,留給各位去思考以下狀況,媒體油耗測試能做到駕駛一樣、測試路線幾乎一樣、載重一樣,而不同路況影響車速與踩煞車次數,不同天氣影響順逆風、雨水阻力、氣溫影響引擎等機件效率。

媒體的油耗數據沒有意義?

筆者好像在批評媒體做得油耗數據沒有意義、沒有參考價值?不是的,其實我想表達的是參考油耗數據的方式,畢竟省油等於省荷包,面對能源局與各媒體公布的油耗數據該怎麼看待,首先是能源局的油耗數據,它所傳達的資訊是哪部車比較省油,藉此做為購車時考慮油耗問題的參考,然後再去觀看各媒體實際測試的情況,並了解整個測試流程,包含路線、車況、天氣...等等,以這些為出發點來看待實際道路測試的油耗數據,讓心裡有個譜,知道這車以後的真實油耗可能會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