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則留言

梅子糖糖要回台灣啦

#22

回應 desmond (Desmond) 所寫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糖糖) 所寫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糖糖) 所寫
回應 talktoyy (prozac) 所寫
先不考慮引擎堅固程度來說,
"掌握空氣"是引擎能不能發揮最大輸出的重要關鍵. 自然進氣若是做給一般大眾用車還行, 想憑此做出優越表現那須要真功夫, 若想了解這方面可能須要花時間去鑽研.
另外, 仔細觀查哪個車廠長年以來一直用自然進氣車款在高檔房車陣容內與別廠抗衡, 那可說這家車廠在掌握自然進氣上是高手.


BMW
HONDA


不好意思.想解釋一下為甚麼我只說BMW及HONDA
一家車廠要配上一顆引擎讓車子動.
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只是功力有別.
BMW及HONDA這二家車廠玩自然進氣是讓人服氣的
都有一公升一百馬力的實力
但他們也有玩增壓系統
只是不出色
出色的我認為是SAAB及BENZ的AMG

不是說其他家就沒有高手
法拉力更厲害
但是那已經是屬''精品''
我個人是不列入


Celica 也是用1796cc自然進氣推 189匹馬@7100轉
http://www.celicas.co.uk/Specs.htm

celica的聲名之前我是聽過的
之前還有一部MR-2我也很喜歡
不過我並不對這種偶有佳作的產品
認為TOYOTA自然進氣引擎是玩的很好的
但是省油方面我倒是無異議
其實光比引擎方面他耗油數據並不是太突出
加上輕盈的車身
油料花費上金額比較就很漂亮

TOYOTA也就這個

不像HONDA 跟 BMW 般這麼大量

梅子糖糖要回台灣啦

#23


Celica 也是用1796cc自然進氣推 189匹馬@7100轉
http://www.celicas.co.uk/Specs.htm

celica的聲名之前我是聽過的
之前還有一部MR-2我也很喜歡
不過我並不對這種偶有佳作的產品
認為TOYOTA自然進氣引擎是玩的很好的
但是省油方面我倒是無異議
其實光比引擎方面他耗油數據並不是太突出
加上輕盈的車身
油料花費上金額比較就很漂亮

路人丙

#24

回應 kan123 (KAN) 所寫
------------恕刪---------
增壓引擎的成本較低,維修容易,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打到2.0B以上;所以大多數車廠都看好渦輪壓壓,

咦?我所知道的怎麼和您相反?
增壓引擎和自然進氣引擎相較,
1、引擎本體需要較堅固(工作壓力較高)
2、需要較高效率的散熱器(單位時間內燒的油較多←要不然多出來的馬力打哪來)
3、需要較高品質的機油(單位時間內燒的油較多,機油比較容易劣化)
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附屬設備加一加,增壓引擎的成本應該較高吧。

馬沙

#25

如果是以同樣的動力來比較的話呢???

Desmond

#26

回應 passengerc (路人丙) 所寫
回應 kan123 (KAN) 所寫
------------恕刪---------
增壓引擎的成本較低,維修容易,而且渦輪增壓可以打到2.0B以上;所以大多數車廠都看好渦輪壓壓,

咦?我所知道的怎麼和您相反?
增壓引擎和自然進氣引擎相較,
1、引擎本體需要較堅固(工作壓力較高)
2、需要較高效率的散熱器(單位時間內燒的油較多←要不然多出來的馬力打哪來)
3、需要較高品質的機油(單位時間內燒的油較多,機油比較容易劣化)
還有其他林林總總的附屬設備加一加,增壓引擎的成本應該較高吧。


如果那個引擎族沒有掛渦輪的,整體規格就會比較低

如果同引擎族有掛渦輪,那基於大量生產,零件共用的基礎上(尤其缸體,用非常多金屬.加工也多)

引擎本體的成本差異就曲軸總成,連桿總成,活塞總成(有說法說前三者是曲軸串),缸頭總成(壓縮比要改)

其他附件多渦輪總成,導管,中冷器,也可能少一些渦輪引擎用不太上的零件(如EGR)

差最多是在渦輪那一套,因為NA引擎也要曲軸串,缸頭,成本沒有差太多

只要驗證渦輪引擎OK,NA大概就宣告OK(渦輪引擎運作條件很嚴苛)

同一顆引擎,掛渦輪的當然貴上一截

如果是用2.0L Turbo 180匹馬 ,對上 2.8L NA 引擎180匹馬, 2.0L渦輪引擎是有可能比較便宜(用輸出比)

ken

#27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糖糖) 所寫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糖糖) 所寫
回應 talktoyy (prozac) 所寫
先不考慮引擎堅固程度來說,
"掌握空氣"是引擎能不能發揮最大輸出的重要關鍵. 自然進氣若是做給一般大眾用車還行, 想憑此做出優越表現那須要真功夫, 若想了解這方面可能須要花時間去鑽研.
另外, 仔細觀查哪個車廠長年以來一直用自然進氣車款在高檔房車陣容內與別廠抗衡, 那可說這家車廠在掌握自然進氣上是高手.


BMW
HONDA


不好意思.想解釋一下為甚麼我只說BMW及HONDA
一家車廠要配上一顆引擎讓車子動.
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只是功力有別.
BMW及HONDA這二家車廠玩自然進氣是讓人服氣的
都有一公升一百馬力的實力
但他們也有玩增壓系統
只是不出色
出色的我認為是SAAB及BENZ的AMG

不是說其他家就沒有高手
法拉力更厲害
但是那已經是屬''精品''
我個人是不列入


BMW及HONDA這二家車廠玩自然進氣是讓人服氣的
都有一公升一百馬力的實力
但他們也有玩增壓系統
只是不出色

?????

1980年代F1賽車就是用TURBO,1.5L有1000P以上,HONDA好像有連續6年拿下年度冠軍.
HONDA TURBO引擎有那個數一數二的實力只是要不要發展而已.

梅子糖糖要回台灣啦

#28

回應 930103 (ken) 所寫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糖糖) 所寫
回應 jimy562002 (梅子糖糖) 所寫
回應 talktoyy (prozac) 所寫
先不考慮引擎堅固程度來說,
"掌握空氣"是引擎能不能發揮最大輸出的重要關鍵. 自然進氣若是做給一般大眾用車還行, 想憑此做出優越表現那須要真功夫, 若想了解這方面可能須要花時間去鑽研.
另外, 仔細觀查哪個車廠長年以來一直用自然進氣車款在高檔房車陣容內與別廠抗衡, 那可說這家車廠在掌握自然進氣上是高手.


BMW
HONDA


不好意思.想解釋一下為甚麼我只說BMW及HONDA
一家車廠要配上一顆引擎讓車子動.
應該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只是功力有別.
BMW及HONDA這二家車廠玩自然進氣是讓人服氣的
都有一公升一百馬力的實力
但他們也有玩增壓系統
只是不出色
出色的我認為是SAAB及BENZ的AMG

不是說其他家就沒有高手
法拉力更厲害
但是那已經是屬''精品''
我個人是不列入


BMW及HONDA這二家車廠玩自然進氣是讓人服氣的
都有一公升一百馬力的實力
但他們也有玩增壓系統
只是不出色

?????

1980年代F1賽車就是用TURBO,1.5L有1000P以上,HONDA好像有連續6年拿下年度冠軍.
HONDA TURBO引擎有那個數一數二的實力只是要不要發展而已.



老大對不起
讓你誤會
應該說市售車

將軍百戰聲名裂

#29

希望人類的智慧能讓高科技量產化所須的時間越來越短, 包含汽車及其他科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