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sfwe(biaoews)
於
2022/07/07 12:20:45
發文
一如蜜蜂在城市中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水中的牡蠣其實也扮演了水下工程師的重要角色。瑞士手表品牌ORIS與美國非營利組織Billion Oyster Project合作,支持將在紐約港復育10億顆牡蠣的壯闊計畫並推出聯名表款,延續品牌倡議的Change for Better理念,透過微小改變,帶來更美好的明日。
雖然是水中的生物,牡蠣在海中生態系的角色類似「系統工程師」的角色,由於牡蠣礁將能為上百種其它物種提供棲身之地與食物,同時並具備過濾水質、降低海浪與風暴對港口的衝擊等多重效益,不止是水中的英雄,堪稱另類「水行俠」。
成長於牡蠣養殖場的Pete Malinowski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一位公立學校教師並在紐約工作,也結識了紐約海港學校創辦人Murray Fisher,2008年兩人一同發起了Billion Oyster Project的計畫:讓學生可以親自參與海洋活動、認識海洋生態,也讓海港生態得到改善。計畫如今和紐約50多間餐廳合作,每周蒐集約6,000磅(換算約2,720公斤)的牡蠣殼,牡蠣殼先在土堆中靜置一年後再進行清潔,清潔後將固定在由志工打造的珊瑚礁結構籠中,爾後浸入紐約港的水箱裡。接下來志工或參與者則將在水中釋放牡蠣苗,而牡蠣苗則將附著於牡蠣殼上生長、並結成自己的殼,整個過程並由學生或社區團體監督。
計畫至今已號召了11,000志願者、8,000名學生、紐約市的100所學校與50間餐廳共同參與,並在紐約港引入了18個復育點、面積達14.5英畝約合17,750坪,至今已達成7,500萬顆牡蠣的復育,成效顯著。計畫創辦人之一的Pete Malinowski更雄心壯志,目標設定在2035年達成10億牡蠣的復育計畫,他並衷心希望,「讓紐約人可以步行到最近的海濱沉浸其中,而不是遠離城市享受大自然。 」
而本次聯名的表款由於和牡蠣、水資源主題相關,41.5毫米的精鋼表殼內使用了綠色的珍珠母貝當成面盤,並帶來微波蕩漾的波浪聯想。自動上鍊機芯將具備時間、日期顯示功能與停秒機置,可更為精確地校準時間。特製表盒中除了精鋼鍊帶再附上一條綠色的橡膠表帶與DIY更換工具。表款已於六月上市,全球限量2,000只,訂價則為72,000元,封閉式後底蓋並刻印有三顆牡蠣的圖案,並與面盤的珍珠母貝形成趣味對比,也成為另類的「表裡如一」。
共
則留言
您已給過好/壞評
我們使用 Cookie 來確保您在網站上能獲得良好的體驗。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我們將認定您接受並理解我們的隱私權政策和使用者條款。
一如蜜蜂在城市中對生態平衡的重要性,水中的牡蠣其實也扮演了水下工程師的重要角色。瑞士手表品牌ORIS與美國非營利組織Billion Oyster Project合作,支持將在紐約港復育10億顆牡蠣的壯闊計畫並推出聯名表款,延續品牌倡議的Change for Better理念,透過微小改變,帶來更美好的明日。
雖然是水中的生物,牡蠣在海中生態系的角色類似「系統工程師」的角色,由於牡蠣礁將能為上百種其它物種提供棲身之地與食物,同時並具備過濾水質、降低海浪與風暴對港口的衝擊等多重效益,不止是水中的英雄,堪稱另類「水行俠」。
成長於牡蠣養殖場的Pete Malinowski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一位公立學校教師並在紐約工作,也結識了紐約海港學校創辦人Murray Fisher,2008年兩人一同發起了Billion Oyster Project的計畫:讓學生可以親自參與海洋活動、認識海洋生態,也讓海港生態得到改善。計畫如今和紐約50多間餐廳合作,每周蒐集約6,000磅(換算約2,720公斤)的牡蠣殼,牡蠣殼先在土堆中靜置一年後再進行清潔,清潔後將固定在由志工打造的珊瑚礁結構籠中,爾後浸入紐約港的水箱裡。接下來志工或參與者則將在水中釋放牡蠣苗,而牡蠣苗則將附著於牡蠣殼上生長、並結成自己的殼,整個過程並由學生或社區團體監督。
計畫至今已號召了11,000志願者、8,000名學生、紐約市的100所學校與50間餐廳共同參與,並在紐約港引入了18個復育點、面積達14.5英畝約合17,750坪,至今已達成7,500萬顆牡蠣的復育,成效顯著。計畫創辦人之一的Pete Malinowski更雄心壯志,目標設定在2035年達成10億牡蠣的復育計畫,他並衷心希望,「讓紐約人可以步行到最近的海濱沉浸其中,而不是遠離城市享受大自然。 」
而本次聯名的表款由於和牡蠣、水資源主題相關,41.5毫米的精鋼表殼內使用了綠色的珍珠母貝當成面盤,並帶來微波蕩漾的波浪聯想。自動上鍊機芯將具備時間、日期顯示功能與停秒機置,可更為精確地校準時間。特製表盒中除了精鋼鍊帶再附上一條綠色的橡膠表帶與DIY更換工具。表款已於六月上市,全球限量2,000只,訂價則為72,000元,封閉式後底蓋並刻印有三顆牡蠣的圖案,並與面盤的珍珠母貝形成趣味對比,也成為另類的「表裡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