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則留言

2

uio(uio)

2006/08/26 01:17:01

發文

#202707 IP 187.10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哈哈哈~

看來我被國內幾個論壇嚇怕了~
變的有敏感了...
😆

真是抱歉!!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6 07:06:51

發文

#202712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phoenyla (phoenyla) 所寫
所以不管當初設計是有意還是無意,
對空力是細微影響還是重大干擾,
TMD 對於空力還是有一定的幫助對吧,

既然有幫助,那違反F1技術規則中第3.15條的規定
即:所有影響空氣動力學性能的設備都『必須是緊固在賽車的整個緩衝部件上的』,
而且『必須相對於賽車的該緩衝部件是保持固定的』。
不是很明確嗎?

根據閣下的見解,“這個裝置應該是更適合 Renault 車隊 ”,
而不能廣義的推論為適合 Michelin 的輪胎吧。

另外“水”是人類維生的必需品,
如果就此禁止,
我想,至少會有超過一半的車手會因脫水而無法完賽。


對空力有幫助 yes
程度就不知道了, 但肯定沒有 Flexi wing 那樣大的幫助.

影響空力跟增進穩定性是否能混唯一談我不太確定 (車隊可以到法庭上訴, 但這樣對F-1只有負面影響)
TMD 絕對不可能影響空力, 它只能增加穩定性(儘可能維持mechanical grip), 空力影響是增加穩定性之後的產物.

責任歸咎應該是在FIA身上, 既然賽季初就判定為合法, Renault才把這個裝置整合到底盤.
研發不是一種說停就停, 要換就能換的東西, 既然一開始判定合法, 而且在無明顯違法的情況下就要禁用.
FIA 除了自打嘴巴之外, 讓車隊對裁判判決失去信心, 整個失去信用.

底盤與空力的研發重點就是要如何用盡輪胎, 所以廣義來說, 每個車隊研發的重點都是在如何百分之百使用輪胎.
TMD就是以完全發揮M牌輪胎性能為目標, 說它適合M牌輪胎不為過吧?
賽車是藝術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6 07:12:37

發文

#202713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triton (triton) 所寫
FIA 要把 mass damper 歸在氣動力學部品也不是不行, 因為 mass damper 本來就有應用在高樓建築用以抵銷強風吹襲所造成的樓層振動的功效。

F1Insight 提到101 大樓有這玩意兒, 他們把這東西叫「被動式風阻尼系統」。


抵銷強風吹襲造成的振動
但不能減低風阻
賽車是藝術

triton(triton)

2006/08/26 09:43:21

發文

#202720 IP 90.17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F1Insight (F1Insight) 所寫
回應 triton (triton) 所寫
FIA 要把 mass damper 歸在氣動力學部品也不是不行, 因為 mass damper 本來就有應用在高樓建築用以抵銷強風吹襲所造成的樓層振動的功效。

F1Insight 提到101 大樓有這玩意兒, 他們把這東西叫「被動式風阻尼系統」。


抵銷強風吹襲造成的振動
但不能減低風阻


對, 不能降低風組。

不過話說回來, 賽車上的一堆空力套件也不見得是降低風阻用的。

搜尋「Tuned mass damper+aerodynamic」會有很多資料喔。

F1Insight(f1insight)

2006/08/26 11:46:34

發文

#202737 IP 91.89.*.*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triton (triton) 所寫

對, 不能降低風組。

不過話說回來, 賽車上的一堆空力套件也不見得是降低風阻用的。

搜尋「Tuned mass damper+aerodynamic」會有很多資料喔。


空力套件是用來導流, 整理氣流, 增加下壓力還有增加穩定性.
賽車是藝術

phoeny(phoenyla)

2006/08/26 13:15:00

發文

#202744 IP 187.104.*.*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F1Insight (F1Insight) 所寫

對空力有幫助 yes
程度就不知道了, 但肯定沒有 Flexi wing 那樣大的幫助.

影響空力跟增進穩定性是否能混唯一談我不太確定 (車隊可以到法庭上訴, 但這樣對F-1只有負面影響)
TMD 絕對不可能影響空力, 它只能增加穩定性(儘可能維持mechanical grip), 空力影響是增加穩定性之後的產物.

責任歸咎應該是在FIA身上, 既然賽季初就判定為合法, Renault才把這個裝置整合到底盤.
研發不是一種說停就停, 要換就能換的東西, 既然一開始判定合法, 而且在無明顯違法的情況下就要禁用.
FIA 除了自打嘴巴之外, 讓車隊對裁判判決失去信心, 整個失去信用.

底盤與空力的研發重點就是要如何用盡輪胎, 所以廣義來說, 每個車隊研發的重點都是在如何百分之百使用輪胎.
TMD就是以完全發揮M牌輪胎性能為目標, 說它適合M牌輪胎不為過吧?



空力和穩定性的確不能混為一談,
但以現在 F1 這種高馬力賽車,
空力卻會直接影響到車子的性能對吧。

所以一開始我就有曾問過:有誰知道 TMD 的運作範圍為何?

從理論上來講:
F1 在經過顛簸的路面時所造成的車體震動絕對會對設計精良的車體空力造成干擾,
此時,若能有一種裝置能夠有效的將這種震動抑制至最小的程度,
使的賽車在賽道上的表現更趨近於在風洞的實驗結果,
那,這種裝置算不算是空力套件之一?

FIA 的善變早就已經不是新聞了,
問題是,想生存在這個環境裏,
有時不得不低頭也是無可奈何的吧........😌😞

至於之前我說的“這個裝置應該是更適合 Renault 車隊 ”我想我應該再解釋一下,

以結果論,使用 M 胎的 Renault 車隊運用這種裝置的成熟度的確無人能及,
但其他使用相同 M 胎的車隊為何卻無法如法炮製,
極大的原因應該就是車輛整體性能無法和現階段發展的 TMD 共處的十分融洽,

因此我修正我的話為:“現階段這個裝置應該是更適合 Renault 車隊 ”。

triton(triton)

2006/08/26 16:17:48

發文

#202767 IP 90.175.*.* 無任何修改 檢舉這篇文章
回應 F1Insight (F1Insight) 所寫
回應 triton (triton) 所寫

對, 不能降低風組。

不過話說回來, 賽車上的一堆空力套件也不見得是降低風阻用的。

搜尋「Tuned mass damper+aerodynamic」會有很多資料喔。


空力套件是用來導流, 整理氣流, 增加下壓力還有增加穩定性.



對。

但是在求取下壓力的同時, 所造成的高風阻卻也是伴隨而生。

F-1 的風阻係數比一般車高很多; 80-90年代, F-1 的 Cd值據稱約0.8; 現在氣動力學的進步, 可能會降低此數值。不過這是各車隊機密, 實際數字外界也不容易猜測。

但是如果從「1/2*(流體密度)*Cd*正投影面積*V^3」, 與引擎最大功率來換算, 應該還是可以得到F-1的Cd 值大於一般市售車的基本論點。

我很好奇, 如果讓蘇聯 Sukhoi Design Bureau 也去參一咖, 提供車身設計, 後果不知如何......
熱門新聞
Luxgen n⁷滿電特仕版上市、限時103.9萬,升級旅充、 V2L轉接器、車載充電地圖等3項配備,還帶來V2V車對車充電。
台灣賓士近期取消EQE 300及Mercedes-AMG EQE 43雙車型,改採EQE 350+車型單一設定,新車售價則為330萬元起。